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700字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篇1

我们的祖国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最终成就了今日的辉煌,了解历史,便是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我爸爸深谙这一点,在我六七岁时,便买了不少历史故事书读给我听。但在当时,我对这些夹杂了文言文的艰深文章实在提不起兴趣。于是爸爸另辟蹊径给我买了本《中国民间故事》,让我了解这些发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有趣事件。

对于当时厌倦文言文的我来说,这些文笔工整但又不失情趣的故事自然眼前一亮。然而,当时我完全没有体会到,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国民间故事》总共只收录了50多个故事,可以说是我们伟大祖国历史长河中沧海一粟。但这50个故事却让我看到了无数能人智士为了国家繁荣社会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同时也让我从中体会到了无数人生哲理。我读这本书,便如同听一位智者在讲述我们历史长河中各种变迁,各种斗争史。每一次翻阅,我都会对这些故事有一次不一样的品味。使我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每每遇到“难题”,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特别钟爱其中的几篇故事,像《七兄弟》《金乌鸦》《鲁班将错就错》《伯乐凹》等。每当我闲来无事的时候,这些故事就成了我的好伙伴,久而久之,我也熟能生巧,将这些故事烂熟于心,时常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将这些故事当作我的“精神食粮”,用他们来填充我的空暇,滋润我的心田。

孟江女哭长城,坚贞不屈,七兄弟上京理论,不畏强权,甲金巧骂太师,话里有话,杨慎草鞋换布鞋,关心百姓……。

我认为,《中国民间故事》不仅是民间奇人异事的概述,也是一本蕴含无数哲理的好书。每次品读,总认为领悟透彻了,但下一次品读又有了了新的感受,这便是它的魅力。

我不知道我们小学生涯还会读到多少本关于历史故事的书,但有一本将始终列入我的必读书单——《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篇2

曹梓昱

最近,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书中很多精彩的故事使我难以忘怀,如《阿巧养蚕》《李白求师》《何首鸟》《木兰从军》《飞来峰》……其中,我最喜欢《华佗虚心求学》这个故事。华佗非常谦虚,虽然他成了名医,但他还很谦虚,不忘向医术高明的人请教。

有一天,医馆来了个年轻人,华佗把脉一按,知道他得的是头病。药是多,可药引子是老虎胡须,病人只好走了。过了些日子,华佗又见到那个年轻人,生龙活虎的,一问才知道,他是被一个老中医治好的。华佗就去老中医那当学徒,一学就是三年,华佗取长补短,终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一代名医。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触很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只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不断增长才干。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说明了只要虚心好学,谁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的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值得我学习。

就拿我们班来说吧,作家刘奕阳,在我认为,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书法家王若莹,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作业犹如机器印刷出来的一般,让人看到不免心生感叹;我的闺蜜胡子悦,学习自理能力超强,每次考试前,她都会把课本上繁琐的知识点整理出来,清晰地拿给我看,帮助我复习……其实不止她们,我们班还有很多优秀的同学,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通过这篇文章,我体会到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华佗学医也是如此。华佗不仅勤学刻苦,不怕脏来不怕累,而且还很虚心,具有很强的责任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把师傅的医术学好,学通、学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在生活中应该以华陀的那种精神为榜样,学习他认真、专一、虚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成,致以所用。

“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在生活中只有放低姿态,仰视别人,认真观察和学习对方的优点,补全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增长才干,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篇3

在暑假里,老师让我们多看书,其中的《中国民间故事》是的必读书目,所以我先看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回味无穷。

这本书讲的是古代的时候民间流传的故事,有许多个种类,每一个故事郁很不错。

我最喜欢《孟姜女哭长城》,《粱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还有《秃尾巴老李》我喜欢他们大多数都因为他们非常的好看而且人物都非常的具体语言非常的通顺但整本书都是这样子的。

这整本书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爱情故事还有给我们讲了一些道理比较少的呢就是给我们一些笑话之类的。

我现在把我喜欢的一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孟姜女哭长城》讲的是有两户人家一户姓孟一户姓姜他们两家关系好有一天在他们俩家的院子中间剪了一个冬瓜冬瓜切开之后有一个小女孩,她就是孟姜女,他们俩家不知道应该把孟姜女给谁,所以就把它取名为孟姜女多年之后孟姜女长成了人,有一天一位叫范喜良的书生因为想躲避秦始皇的抓捕,所以逃到了孟姜女家的院子里,孟姜女看到了大喊大叫招来了许多人可是听说范喜良的来历后,他们便收留了他渐渐的范喜良和孟姜女日久生情,孟家的老爷子也非常喜欢范喜良,于是就跑去两家商量,他们也都同意随后他们便结婚了就在大婚当晚,有一个仆人他以前非常爱慕孟姜女,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便跑去衙门告状,老爷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范杞良被抓回去了接着修长城,过了几天,孟姜女太想念丈夫了便出发去找丈夫,它走着走着到了长城前面,看见了范喜良的墓碑,就哭了,哭了七天七夜整座长城都被她给哭倒了,秦始皇知道这件事后,立马派人把孟姜女抓抓起来,可秦始皇一看到孟姜女的外貌他就欲罢不能想要雨孟姜女大婚,孟姜女便和秦始皇提了三个条件,秦始皇连忙答应,其中一个条件是带孟姜女去大海玩,可是那天孟姜女一上船就松开了秦始皇的手,往海里跳就这样孟姜女也死了。

这本书给我讲述了许多个道理,我非常喜欢看这本书,希望别人也喜欢!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书里有古人创造的各种有趣的传说故事,每个故事里都藏着一个大道理,让我爱不释手。我总是沉迷于那些引人入胜的神奇故事中。

书中,最吸引我的一定要属《白蛇传说》了。白蛇和癞蛤蟆分别修炼,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有一天,癞蛤蟆起了贪念,想把白蛇的仙丹吃掉,可最后,反倒是自已的仙丹被白蛇给吃掉了。白蛇法力大增,变成了人类。她化名白素贞,和一条叫小青的小青蛇一起来到黎山继续修炼。而癞蛤蟆则拿了三样法宝去金山寺当了和尚,名字叫做法海。

之后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白素贞带着小青来到杭州,遇到了许仙,做了一对恩爱夫妻。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法海发现了,白素贞被法海关进了雷峰塔。小青不停修炼,最终去金山寺打败了法海,还把法海镇在蟹壳中,现在我们看到的螃蟹都会吐泡泡,估计就是法海在里面吐的。

读完这则故事后,我忍不住想到了一则新闻:有一个人看到路边贴着一张小广告,广告上写着“加我微信,可以获得返利。”于是,这个一心想要贪便宜的人加上了微信,对方提出只要转账10元,就可以获得20元的返利。这个人信以为真,转账过去,对方果然转了20元过来。占了便宜的人以为找到了赚钱的捷径,一口气转了一大笔钱过去。

结果可想而知,他不但没能得到翻倍的返利,还被对方拉黑,损失了一大笔钱。因为一时的贪念,这个人损失了更多。就像《白蛇故事》中的癞蛤蟆法海一样,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仙丹,不但自己的仙丹不保,最后还被关在了螃蟹壳里,只能畏畏缩缩、躲躲闪闪地过日子。我们在生活中,也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做一个贪婪的人,而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事、做人,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中国民间故事》中的故事还有很多,古人用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告诉我很多很多朴素却有用的道理。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篇5

《姐弟俩》读后感

李紫宣

从前有一对姐弟,他们的父母早就过世了,只留下他们。姐姐出去干活要带着弟弟,他们走得很远,弟弟渴了,对姐姐要水喝,姐姐要弟弟到井边再喝。天亮很热,弟弟出汗了,可就是没看到井,他看见牛走过留下的蹄印里有水,跟姐姐说要喝那里面的水,姐姐说他喝了会变成小牛。弟弟听了姐姐的话,便继续往前走了。

太阳照在头顶上,弟弟不停的出汗,他看见马走过的蹄印里有水,便对姐姐说我喝那里面的水吧,姐姐说他喝了会变成小马。弟弟叹了下气,就继续跟姐姐往前走。太阳像火一样烤着他们,弟弟看到羊走过留下的蹄印里面有水,忍不住喝了,结果变成了一只羊。姐姐回头叫弟弟,发现了一只小羊跟着自己,急得坐在地上哭。

这时一个商人过来的问她怎么了,她把自己的不幸告诉了商人,商人让姐姐嫁给他,并和小羊一起住,她想了想,便同意了。姐姐和弟弟同一个碗吃饭。一天,商人出去了,一个巫婆来了,哄着姐姐去河里洗澡。姐姐和巫婆去了,那巫婆拿了一块大石头套在姐姐的脖子上,把姐姐推下去。巫婆便变成了姐姐的样子,谁也没认出。只有小羊知道,每天早晚去河也叫。巫婆知道后,认商人宰了,商人不肯,最后他被巫婆吵的同意了。巫婆让人起火开锅,小羊让商人让它去河边喝水洗洗胃先。小羊到河边叫姐姐上来救他,可姐姐脖子上套着块石头,脚被水草缠出,上不来。巫婆找不到小羊,让人去找,这时,刚好仆人听到姐弟俩对话,便回去告诉了商人,商人叫仆人把姐姐拉上岸,便把姐姐洗干净,穿上漂亮的衣服,姐姐比之前更漂亮了。弟弟开心往后翻了三下,变回去了。巫婆就被绑在马尾上,让马带到野地去了。

以前,我妹妹要和我打赌,每一次都是她赌赢,我之后才知道,她和巫婆用了一样的戏法,但是,之后都是我赌赢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恶人做了坏事,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篇6

胡心饴

前几天,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一看封面就深深吸引了我,封面上画了嫦娥奔月,田螺姑娘等民间故事,特别美丽。我心想:“这本书连封面都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精致,书里面的内容一定会更加精彩。”想着想着,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

我慢慢的读着,我发现我不仅读到了书中的内容,也读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质。比如重情重义的朱元璋,聪明机智的杨慎等等。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秧状元的故事。一边读,我心里也会一边想。比如,读到“考试开始了,州官大人撩起袍子,拿出全身力气以自己最快的速度沿着田埂跑了起来。”时,我不禁为秧状元捏了一把汗。读到“州官呆了半晌,无话可说。他本想借此机会耍点威风,在老百姓头上榨点儿油水,想不到自讨没趣”时,我读到了州官的气急败坏。读到“现在这座牌坊虽然不在了,但是在插秧的时候,大家还会津津有味地讲述秧状元的故事呢。”我仿佛看见了正在插秧的农民们兴致勃勃地和旁边的农民们一起讲述秧状元的故事。

巧审“大善人”的故事也同样令我印象很深刻,故事讲了一位恶人碰到了机智的县令,不仅“帮”姓李的赔了钱,还“帮”不孝子挨了打。我觉得这样为民出气,聪明机智的县令真令人敬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非常狡猾,他们打着行善的旗号,占尽了便宜,这让别人有苦说不出。面对这种人,我们没有必要采取硬碰硬的办法,因为有理也是说不清的。我们应该运用智慧,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让对方没有办法来反驳我们说的话,还可以让对方尝到自己虚伪的苦头。文章也告诉我们,面对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办法,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读懂了故事,了解了故事里的人物,我还获得了很多道理。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篇7

今天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是如此的有趣,令我爱不释手。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有藏族的民间故事《幸福鸟》;有畲族的民间故事《天眼重开》;有蒙古族人民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不布》;还有汉族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

在这么多的精彩的民间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汉族的民间故事《鲁班学艺》。这个故事讲述春秋时期有个姓鲁的老木匠,虽然他在村里手艺高超,但是在终南山上有个比他技艺更高超的木匠。老木匠决定叫自己的三个儿子去拜师学艺。首先出发的是大儿子和二儿子,他们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没有去拜师学艺。小儿子鲁班一心学艺,终于来到了终南山。鲁班学习非常勤奋,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到了晚上又趁着月光在设计图纸。经过三年的坚持不懈努力,鲁班学到了一身的好手艺,最终成为木匠的祖师爷。

故事里鲁班说:“学艺如果只学三个月,那么学到的只是皮毛;如果学三年,那么学到的才是精髓。”这句话对我的感触非常大,我们平时做事也要如此。记得我学了一段时间的Q版漫画后,觉得自己已经画得很多很好了,便学起难度更大的少女漫画。刚开始学习时自我感觉良好,得意地向同学显摆。之后我学得越久,才发现我的技法有许多错误,像头身比例不正确,上色不立体等。经过不断的练习我才慢慢改正了这些缺点。要是当时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不是继续往下学习的话,估计到现在我的漫画还会有很多的缺点。学习的道路是漫长的,没有捷径可以走,我们一定不能松懈,要不断往深往宽钻研。

读完这些民间故事,我的收获很大。这些民间故事不仅让我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积累了精彩的语言,更让我在故事中收获一个个有益于自己成长的道理!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篇8

《中国民间故事》一看就是描写一些流传千古的古代民间故事,不过哪些故事呢?里面都是很有名的人吗?这些故事都是真的吗?于是我带着这些疑问读起了这本书。

书中讲了许多古代和近代的名人,还有一些神话故事。有诚实的樵夫,有聪明的阿凡提,有勇敢的吉瑶,还有重情重义的桃源三结义……我从这些故事里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金斧子,银斧子和铁斧子”中的樵夫。他做人诚实,面对诱惑不贪财。和樵夫相比我觉得自己嘴巴太贪婪了。

假期刚刚开始就和妈妈约定好管住嘴,迈开腿。面对美食一定不多吃,可是妈妈手艺太好了,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摆在面前怎么能不吃呢!家里来客人妈妈做了一桌好吃的趁着餐厅没人我偷吃了两块,吃饭时候又吃了一大碗米饭,摸摸鼓鼓的肚子,一种满足油然而生。“裕裕吃好了体重称一下。”妈妈边洗碗,边说着。这下糟了,怎么办,一称长了两斤。接下来的就是加量的锻炼和素食的陪伴,我真是太后悔了,如果管住自己就不会这么费事了。

人人都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幸福却来之不易。想要生活得美好,就要自己去努力,去经营。在前进的道路上,纵然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也不要轻易放弃,幸福才会来到你的面前。这是幸福鸟告诉人们的,也是我自己亲身体会的。

我的体育成绩一直不理想,跑步跑不快,跳绳跳不多,这可怎么办。我要坚持锻炼,在漫长的寒假里我的体育锻炼从没有放弃过,当我感觉累了,另一个坚强的我就说:“在坚持一下,成功就在前方。”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开学后的体育测试我拿到了A。这是我坚持得来的,世上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有不想成功的人。我会继续努力锻炼的。

《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蕴含着乐观主义、积极向上的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和希望。是人类的生活和思想的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