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2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22年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新的课程标准的电子版已经完全印发,到现在,我一直在想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又是什么?

新的课程方案已经给出答案。

新的课程方案已经给出了答案: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顺序,这里的第一个是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第二个是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第三个是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第四个是综合关联;第五个是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这里虽然顺序的不同,但是它们都关注到了一点,那就是“人”。第一点里面直接表达出了育人为本;在第二点里面则是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也是对人的关注;第三点则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给予学生终身发展的一种能力;第四点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就是多个角度关注人的发展;第五点则是育人方式的改革,要更加注重实践。这里面就体现出了我们这一次改革对人的关注。

什么叫“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新的课程方案是这样解释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贯彻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九年一贯设置课程,完善课程类别与结构,优化科目的课时比例,确保“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脱胎于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在最后是这样规定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方针既然这么规定了,我们的课程方案,以及我们的课程设计,还有教学标准就应该这样执行。而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和以后长达数年的人才培养的标准。

贯彻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什么?

“十九大”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认清现阶段教育的历史定位,明确教育根本任务,理解教育本质要求,突出教育中国特色,推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狠抓学习、融会贯通、实践转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教育生动实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所以我们的我们应该注意我们的时代要求,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而不是我们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应该在时代的要求下开展我们的工作。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这一句话是相当重要的。里面有顺序,这个顺序就是我们实施教育的环节。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的第一位应该是什么?德育。

德育是什么呢?我想德育是我们学校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所以德育是有目的的。

我们的现阶段的德育就是在党对教育的新要求,这个要求可以简单地说——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要明确的。如果我们不知道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是最根本的。比方说我们一些地方出现的事情,应该就是教育阵地的失守。

国家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孩子们,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孩子们,民族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孩子们,我们的党如果想要保持青春活力也应该有孩子们,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完全需要孩子们。孩子们未来能否成才需要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相统一,才可以让自己的梦想大放光彩。我们只有将孩子们的教育方向和国家的发展方向相统一,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国家需求,能够在未来成为中流砥柱的人才。我想这就是德育的价值。德育就是让你看似被束缚,其实是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前途,这句话很露骨,但是一个实事。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我们必须清楚,智育绝对不止是考高分,考高分只是智育的一个表现方面。

我们以前在教育上的最大失误就是把教育当作了分数,把智育完全等同于分数。这导致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将我们的教学方向淡化,我们培养出的众多人才悄悄流逝。

现在体育美育已经被很多学校和家长认识到了。体育美育的重要性更在细节当中将孩子们打造得更加精致和拥有未来属性。

未来的发展需要身体好,我们的教育就是在追求美,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在这一方面应该更加用思维下功夫。只有功夫到了,我们的教育才会更加美丽。

当然我们不能将美育等同于美术。美育是一个非常大的教育体系,而绝对不能等同于学科。美育需要更多的学科一起共建。美术又是美育的大学科。所以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加提倡我们的美术教学,在我们的课后服务中将美育的课程或者是课程内容设计得当。

现阶段自闭症或者是心理问题,又或者是对游戏和手机上瘾的问题越来越趋向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我想根治这些问题的方法应该是美育,只有美育得当,孩子们的价值观才会更加正确,言行才会更加有礼,思维才会更加有理。

下一学期就要开设劳动教育了。什么是劳动教育呢?

我想这里的劳动绝对不只是开设一片菜园,让孩子们种菜,学校使用。劳动教育应该是一种价值观念指导下的具体劳动。劳动的内容十分的广,劳动的内涵十分的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闭门造车”。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劳动教育实实在在地开设好。

我想不论是体育,还是美育,或者是劳动教育,都是在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机会,也是为孩子们的发展创造价值。在“分数大于天”,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孩子们的压力会更加的大;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家长们也是奋力拼搏,这就导致孩子们很快地就内卷了。

孩子们内卷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悲哀。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内卷。而体育和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出现无疑会帮助学生减少内卷。

九年一贯设置课程,完善课程类别与结构,优化科目的课时比例,确保“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到现在我们有很多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但是这只是体制上的,并非内涵和发展上的。我们发现有很多学校变成了集团,这是一种发展方式,更好的发展方式我认为是联合驱动。

篇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量感如约而至,在此之前,量感纳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我一直认为数感与量感息息相关,数与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先说一个买鸡蛋的故事吧!

去菜市场买鸡蛋,对老板说:“来五斤”。老板数了40颗,放在秤上,差不离。这就是数感,8个鸡蛋为一斤,这就是对数的深刻认识。如果老板边聊天边拿鸡蛋,看到差不多了,在手里掂了掂,一放秤上,五斤刚刚好,这就是量感。

再如,做饺子,调好了馅,开始和面,最后面和饺子馅同时用完;切一块豆腐做麻婆豆腐,一盘刚刚好;三位顾客同时点了一种相同的菜品,大厨绝对不会一盘一盘地炒,同时炒,一口锅正好分成三盘。

我想这些都是数感与量感的完美融合,而这种完美融合就是心中藏有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多半是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最新发布的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当中对量感的描述:“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再次读完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小学数学中的一个经典的判断题:“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重”,明明都是一千克,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孩子会出现错误呢?我想这里的一千克对于孩子来讲就是“冷冰冰”的数,对这个数没有感觉,或者说无从下手,铁和棉花的感觉已经定性了,说真实又很缥缈。如同结婚那会儿,4千克棉花的杯子刚刚好,再多点真还让人喘不过气来,这里面的确有不少门道。

因此,与孩子们走进量感,应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懵懂中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不信,你试着问问一年级的孩子,1000粒大米你能不能背得动?

篇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关键就是在课堂上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也就要求老师能够创造合适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相互提问,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了基本事实以后,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去感悟。如,关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老师可以给学生两条线,让其做等腰三角形。

对此,老师可以提问:不同的线段长度可以做出怎样的三角形?两条线段,无论哪条线段做腰或者底,怎样关系可以使得其构成三角形?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或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说明学生自己能够思考问题。

篇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黄校长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主要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指引了方向。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数学学科的本质是什么?数学课程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究竟在哪里?如何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一系列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变,这一切让我倍感压力。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细致地去研读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教学,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篇五: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我理解的核心素养数学特征:数学眼光指数学抽象,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指逻辑推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指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低学段基于感官、更具体、更侧重意识,高学段基于概念、更一般、更侧重观念、思想、能力。

学习新课标后,在平时的教学实施与研究中要作文吧注意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全学年、全学段、全校数学教师知道自己教学与前后的联系。日常教学中体现整体性:数学知识体系与相应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把握;一致性:最初概念提出到最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教学;阶段性:数学知识进阶,核心素养进阶的阶段性实施。

篇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谛与培养途径,5月6日下午,在分管数学教学的黄康金副校长带领下,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了《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全面了解课标的整体修订情况,更加明晰了当前的数学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肩上的责任。

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侧重对经验的感悟。通过学习,我们还了解到新课标的变化有以下几点:

1、义务教育阶段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四基”、“四能”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

2、优化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

3、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了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5、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篇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今天听史教授从:课标修订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数学课标的解读,收获很多,体会颇多。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2、师互相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通过新课标解读,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过程,应当是学生和教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心得体会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把锁学生们像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4、通过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新课标的解读,能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有教学作出严格的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把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当然解读课标需要认真的态度,更需要常常进行研读时时体会。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因此,我首先得让自己再度成为学生,才能更有深度的去体会我们的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