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八百里高寒话剧心得体会

八百里高寒话剧心得体会(一)

这部话剧再现了建设大兴安岭的艰难困苦场景,而让我感同身受的原因是,我同样见证了大兴安岭林区法院的从无到有。一看到剧中的“三无汤”,就想起来当年兴安法院的全手动化作业;一看到剧中肩挑人抗的送物资,就想起来当年兴安法院冰天雪地中坐驴车、迈着深厚的大雪对当事人进行送达工作。看着今天的高楼大厦,还有法院内的各类先进器材和设施,我不禁为当年的铁道兵们致敬,也为我自己在林区法院发展道路中付出的辛勤汗水感到自豪。

八百里高寒话剧心得体会(二)

感慨决不是三分钟热血,学先烈,学榜样,就是要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院里的满分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拉,为全院的工作发一份光,放一分热。

八百里高寒话剧心得体会(三)

话剧《八百里高寒》展现了数万铁道兵挺进大兴安岭,爬冰卧雪、披荆斩棘,创造了把钢轨铺进万年沉寂的林海雪原、把生命禁区变成幸福家园的奋斗奇迹。作为新时期的我们要始终以铁道兵为骄傲,以铁道兵精神作为激励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铁道兵的艰苦奋斗精神,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积极应对挑战,破发展难题,立足工作岗位,扎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百里高寒话剧心得体会(四)

在这个曾经狂风怒吼、冰雪覆盖、天寒地冻、沼泽密布、蚊虫猖獗的地方,奇迹伴随着豪迈崇高的精神和艰苦的鏖战一起生长,成就了独特的兴安奇迹和大兴安岭精神。在工作中,我们有攻坚克难的勇气,有敢于拼搏的决心。在政治上,我们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服从指挥立场坚定。我们不惧严寒,愿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再创林区辉煌。

八百里高寒话剧心得体会(五)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这首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歌唱二郎山》唱出了边疆筑路官兵不畏万难英雄气概,而与之相映的那首广为流传的《铁道兵志在四方》同样展现了在新中国建设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们精神风貌。以往在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电视剧《不散的军魂中》中,全景式刻写了铁道兵们对党和人民的铁血忠诚,而十月十一日我在北京二七剧场观看的由中国铁路文工团与大兴安岭地区艺术剧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而联合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八百里高寒》,对当年铁道兵们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切的感受。

话剧《八百里高寒》讲述了一九八四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全员转业并入铁道部之际,大兴安岭铁道兵某师师长姜家修翻开昔日战友杜峥嵘的工程日志,回忆起一九六四年铁道兵在零下五十度的高寒里进驻大兴安岭“生命禁区”开发建设的历程。为保证嫩林铁路如期通车,杜峥嵘与姜家修和战友们共同投身于国家铁路建设,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以“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把钢轨铺进万年沉寂的林海雪原,把幸福之路带给大兴安岭的各族人民。

一九八四年,那年我八岁,小学一年级。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同年十月一日观看电视直播的天安门广场大跃兵至今仍记忆犹新。而对于广大的铁道兵而言,那一年更是不同往常。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与第七次大裁军的时代背景下,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83]168号文件精神,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指挥部改为铁道部工程指挥部,铁道兵各师分别改称铁道部各工程局。从此,铁道兵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八百里高寒》就是以此开场。

剧中男主人公,时任铁道兵某师师长的姜家修掷地有声地对官兵们说:作为一名老铁道兵,我同你们一样,对明天即将脱下这身象征着荣誉、倾注热爱的军装,万分不舍!战争年代,我们是炮火硝烟中,仗打到哪里,将钢轨铺到哪里的铁军!如今,放下手中的钢枪,举起建设的风枪,是我们铁道兵开启新征程的荣光!在此,我下达最后的命令。作为听党的话,对党忠诚的铁道兵,在转工后的新岗位上,依旧要发扬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精神去爱岗敬业,我们要让铁道兵的历史闪光,让铁道兵的军魂永在!……之后,姜家修转身,抽泣,棉大衣掉地,捡起欲扔不忍,亲吻军大衣,失声痛哭。这一系列动作将老铁道兵对铁道兵军旅生涯的一腔深情和眷恋直观真切的展现出来,一下将我的情绪代入了剧中,深深感动了我。

剧中虚实相映下的人情与人性之美令人感动。

所谓虚,不仅仅将铁道兵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丰功伟绩,感人事迹凝练为五个“突破高寒禁区,铺设幸福之路”的故事,还在舞台上采用跨时空的人物交流方式,让现实中的姜家修通过战友与恋人的女工程师林峥嵘的一本工作日志,与过去的自己,恋人隔空对话,追忆当年岁月稠,串连起剧中五个不同故事,使整个剧作避免平铺直叙的乏味,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美,为剧中人物情感的抒发层次提供相对自由的戏剧情境,引人回味。

所谓实,利用高清多媒体影像,将大兴安岭山峦叠嶂、林莽苍苍、秀美壮丽、景色天成,雄浑的八万里疆域,展现眼前,而雪崩,山火,以及“雪原之舟”的驯鹿,更让观者惊叹。而嫩林铁路的场景不同的绝美舞台空间,带给观众全新的、震撼的视觉享受。剧中人物无论是雪凹遇险,高山灭火,还是冰河架桥都是有其原型所在,战士们坚定、乐观,鄂伦春姑娘乌娜吉的善良与通达,带有那个时代的质感,勾起我对那个年代由来以久的追怀情愫。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雪洼遇险这场戏中,被雪埋没的二连五班战士们的对话:

雷霆我死了!我妈会伤心!

唐光明呸呸呸!你还没谈过恋爱呢!你死不了!

………

李淮生我也说一句!我爸是老铁道兵,他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在美军的炮火里,铺枕木、架钢轨,比起他们,我们现在的处境真的不算啥!等我这次从雪地里突围成功,我同我爸也有得吹!”

不同人面对险情、生死,不同的表现,没有高大全的口号灌输,视死如归的豪言壮语,一切透着贴近内心的真实与朴质的本性坦露,更令我动容,感动。

最让我动容的是姜家修与林峥嵘令人唏嘘的爱情。在第一场洼地风雪中,他们相识;在抢险,施工相处中,他们互相扶助,肝胆相照,心生情愫。然而,最终,林峥嵘没有接受姜家修,除了心中还有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丈夫,还因为她当年的入党介绍人不在了,无法证明她的入党历史,在特定历史年代中,林峥嵘不想因此在政治上拖累姜家修,因为爱,选择远离,因为爱,选择放手,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天人永隔。这份爱,让我无奈,怅然,同时,心生感动。还记得最后一场中,他们这样的对白:

“现实姜家修:不!绝不是!我们铁道兵于战火中组建,在修路中成长,我们是有担当、有信仰、有家国情怀的一只队伍,血与汗、冰与火的生活,让我们懂得,只有国富民强,我们个人才有家园!

日志杜峥嵘:因此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作选择的时候,我们永远会为国家奋不顾身,至死不渝。

现实姜家修: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我们铁道兵做到了!”

我已许国,再难许卿,舍弃个人小爱,成全对国家,事业的大爱,这份胸襟与情怀是无数为国奉献人们的真实写照。都说如今岁月静好,正因了有无数人为你负重前行。敬礼,剧中映现的当年无数可爱的铁道兵官兵!敬礼,那些为我们的家国前赴后继的人们!敬礼,能生育出这些无数精魂支撑起我们民族脊梁的我敬爱的家与国!

一部精彩的话剧,来自创作团队全体人员的精诚所至的通力协作。

这部话剧,让我记住了男主人公老年姜家修扮演者铁路文工团演员老戏骨霍青,饰演青年姜家修的铁路文工团青年演员曹巍,以及剧中女主人公林峥嵘扮演者青年演员王蔚,在剧中他们跨时空的情感交流,同台拼刺刀式的飙戏,相信有幸到现场观看此剧的观众,会为他们非常精彩的演出而报以由衷的掌声。

曾创作过歌舞剧《兴凯湖长卷》,歌剧《导弹司令》,话剧《拓跋鲜卑》的董妮老师熟悉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风物人情,对军旅题材同样驾轻就熟。在《八百里高寒》剧本创作准备期就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人物采访、史料钩沉的工作,将自己对铁道兵的真情实感融入字里行间,使得剧情扎实丰满,人物形象层次鲜明,真实,生动,以情动人。

本剧导演姜涛老师,之前有幸看过他导演的话剧《西花厅故事》,这部《八百里高寒》的舞台呈现,自然离不开他才智与辛劳的全身心付出。还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群演、灯光、剧务,舞美、道具默默无闻的汗水与劳动。人艺有句座右铭:戏比天大。相信,这也是他们为这部剧日夜不辞劳苦的准则与共识。

关于话剧《八百里高寒》的五个故事,有人这个故事不错,有人觉得那个故事感人,我觉得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故事你看进去了,就说明这部剧与你的情绪相连,产生共情,这就够了。在新中国七十年风雨征程中,能被记载到只不过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不会被历史记载,然而我们国家走到今天,离不开这百分之九十九的默默汇聚。佛家说:纳须弥于芥子。是不是也可以说,我们的父辈,兄长,乃至千千万万的你与我,都是我们国家的银河之沙,作为个体微不可见,但整条银河就是被无数的我们所点亮,每个芥子都照亮须弥。同样,这部《八百里高寒》,就是无数铁道兵的奋斗历程的一个缩影,有力展现了建国七十周年来中华儿女艰苦创业建设国家的奋斗精神。虽然铁道兵已成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记忆,但铁道兵的军魂永在,丰碑永在。

走进剧场,听着高亢激昂的《铁道兵志在四方》在剧中反复铿锵唱响,“背上了(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不禁遥想当年他们战天斗地、傲视天地的热血豪情。通过这部充满阳刚、风格健朗的军旅剧重温那段不应遗忘的创业史,对于我们是温暖与激励,也给予直面各自人生,不畏风雨,携手前行的勇气。

八百里高寒话剧心得体会(六)

看了这部话剧,我才知道,大兴安岭的每一条枕木下面也都有一位铁道兵的英魂。作为一名普通的公务人员,我们这些后来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将大兴安岭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不辜负老一辈的鲜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