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2022

篇一: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2022

20XX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对礼仪喜爱的热情和机缘巧合下,我来到了全国125期高级礼仪班贵阳13期学习。几天的学习我不仅学有所得,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美丽的朋友,最重要的是,这个培训唤起了我多年的梦想。在这里想用四个字来总结这四天的的学习生活。

第一个字是“获”。本次礼仪培训班让我是收获满满啊!李锦宏教授从西方《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引入,从盘古开天到中华民国,再到现在的中国梦,分别从儒释道以及阳明心学的角度解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智慧人生的相辅相成。李院长的讲解框架明确,逻辑清晰,脉络分明。接下来的汪建初校长从王阳明立下“或读书学圣闲耳”为第一等要事说起,将王阳明坎坷而伟大的一生惟妙惟肖地展现给我们,并且生动、形象地诠释了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三大核心思想,直观地研读了“四句教”的深刻内涵,唤起了每一位学员重塑中华民族的良知信仰。汪校长的生动、风趣和深入的讲解让原本简单接触过阳明心学的我觉得阳明心学更加真实、具体和丰富了,这使我再读阳明心学时,更能领略其风采了。杨序琴老师也是精彩绝伦,重点从礼仪培训师实际工作出发,细致地讲解了礼仪培训的技巧,为我们学员今后正确开展实际礼仪培训时指明了方法。还有优雅的赵梓汝老师和美丽的王琳老师对礼仪文化的背景和礼仪的用途等等方面的讲解,让我们深刻感受了礼仪文化的魅力。总之,此次培训真的是践行了本年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之一——学有所获!

第二字是“情”。在这次的培训中,在杨序琴老师的课上,我有几次情到深处、情不自禁而潸然泪下。杨序琴老师深情地讲述了她与恩师李燕斗老师之间美好而动人的浓浓师生情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李燕斗老师已经辞世,师生之间阴阳相隔,杨老师再也得不到恩师的亲自教诲,李燕斗老师也不能见证学生的成就了。杨序琴老师还动情地讲述了她在礼仪培训这条路上的艰辛,是她坚定传播礼仪文化的决心、恩师的鼓励和团队的力量让她坚持了下来。课上,我无数次深情地凝视着眼前这位光彩照人的杨老师,仔细聆听着她声情并茂讲述,心中不免感叹: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靠自己不断向前走;哪有轻易的功成名就,不过是有人比你更努力。杨老师在礼仪培训这条路上一路走来,真可谓是满路坚韧心,一把辛酸泪,当然鲜花和掌声也会随之而来。出自 wwW.zuoWEnBA.nEt

第三个字是“值”。这四天的培训,虽然时间紧、课程重,但培训让我对礼仪文化的历史、背景、生活工作中的实用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让我对礼仪文化的认识从起初的穿衣戴帽、言谈举止的肤浅认知转化为礼仪是一种文化、哲学以及智慧的认知,扩大了我对礼仪文化范畴的理解,甚至还解答了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难点和疑点,同时也扫除了我对一些事物认知的盲点。所以此次培训我认为很值!

最后一个字自然是“礼”。这次以礼相见的培训,最让我惊喜的是,重新唤起了我多年的梦想,那就是就当一名培训师。之前因为自己找不到方向,这个梦想被埋没多年。这一次的礼仪培训为我点亮了一盏梦想之灯,为我指明了通往梦想的方向。与礼仪有关的国学、哲学正是我个人的爱好所在,培训师又是我的梦想,两者完美的结合就是我人生梦想的实现之路啊!礼仪培训师对礼仪文化的传播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礼仪文化的体现,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复兴从礼仪开始。于是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这是对梦想有努力方向的澎湃;这也是对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不谋而合的激动。于是澎湃、激动过后,我静下心来细细思考如何践行。任何梦想和事情难点都在于践行。但是我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制定一份以时间为轴的推进计划,兼顾家庭、工作,不断寻找那个平衡点,从而让自己的每一步都能够踏实,这样才能稳,才能走得远和久。虽说本次礼仪培训是一时,但内心的触动不只是一次,从此礼仪伴随我过一世,让自己在礼仪文化的传播上贡献力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后祝愿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篇二: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2022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然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职场的礼节上,我总是觉得在这方面缺少了些什么。

实践求真知,通过2020年10月23日矿办高主任组织的这次职场礼仪培训,大家都认真的观看内容,我也感触颇深,原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礼仪就是前人定的规矩、家法和行规,做人的规则。“礼由心生”,一个具有良好文明意识的现代人,礼是必备的基本教养,必须表里如一。“文明礼貌服务,怎么对待别人?那就要做到‘待客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不仅要形式美而且要心灵美。”

良好的礼仪可以赢得陌生人的友善,赢得朋友的关心,赢得同事的尊重。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之美、综合之美、完善之美,更代表一种深刻的道德指引。

职场交往是讲究规则的,即所谓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比如自己的办公桌,即是办公地点,就不能放太多的私人物品,文件归档是否及时,办公区的卫生情况,个人着装,这些都代表你的个人和公司的形象,给人第一印象,能够给人以美感。因此,不止是这些礼仪,还有生活中的其他细节都应留意,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从小小的电话,短信用语,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

比如在平时工作中接电话是否在铃响了3声内接起,是否先报自己的姓名部门以及工作单位,还有我们是否做到了语调热情,大方自然,面带微笑,声量适中表达清楚,简明扼要,文明礼貌,挂电话时要确定挂好电话后再与其他人说话,在身边应经常准备好笔和纸,及时记录。当开会时手机需静音,重要电话不得不接时,要先向在座各位道歉,然后只听不讲,最好在30秒内结束通话。更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会上频发短信、转笔、补妆、跷二郎腿、晃悠,这都是对发言者和其他会上同事的不尊重的行为。

同事之间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一定要会说话,说好话,用语言、文字、肢体、眼神、心灵上的沟通。态度要真诚,公私要分明,不要用手指人,背后不要议论别人,金钱往来要谨慎,私下里面不要抱怨等等。其实我们对礼仪的认知面还有待加强,所以我们要趁闲暇时间应多多来加强礼仪这方面的学习,因为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以整个公司的形象面对外界,并且还要做到学以致用。

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而精通礼仪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将我们所学的点滴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再不断地学习,一步一步完善自己,共同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明、舒适、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合力将我们红运公司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迈向一个新的里程。

篇三: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2022

自从今年7月12日进入XX初级中学,我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包括如何上课,如何备课,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如何提升教师形象等。经过培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在教师礼仪方面,“礼”即尊重,敬人,指尊重自己和他人。“仪”指表现和具体形式,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礼仪指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教师礼仪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交往要以对方为中心,善解人意。二是端正态度,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特点,不同学生有不同偏好,不同学校有不同要求。教学相长,既要有适应性,又要有包容性。

教师是承担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专职人员。教师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这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是育人。教师者,万世之师表也,这要求教师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要有爱心。

教师礼仪有四大关注点:师资,师表,师德和师心。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和职业的期待。衣食足而知礼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学好教师礼仪应注意下列问题:一、要严于律己,端正态度;二、要以学生为本,爱护学生,摆正位置;三、要有自知之明,与时俱进,发现不足,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教不严师之堕,子不教父之过。教师礼仪对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极为重要。

其次,在教师素养方面,素养是指从事某项工作需具备的基本资格。教师的任职资格包括热爱国家,有教学能力,符合学历要求,具备政治、法律、道德、专业文化和为人处世等素养,对学生有感召力。

教师的政治素养包括爱祖国,爱人民;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思圆行方,立端立正,与歪风邪气划清界限。

教师的法律素养包括要有法制概念,遵守教育法,教师法,宪法等各项法律法规。

教师的道德素养包括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家庭美德。岗位规范包括遵守作息制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教师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素养包括深厚的功底,开阔的视野,科学钻研,实事求是的精神,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

教师的为人处世素养包括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

最后,在教师的形象方面,现代社会教师的理想形象有三点: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教书育人;爱护学生;要有正义感和使命感。学生和家长心中的教师形象包括平等相待,推心置腹,书教的好。中国古代文化中要求教师要有师道尊严,不苟言笑,业务精,讲教化,高高在上,与学生拉开距离。现在教师要塑造良好形象,应该注意首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亲和效应和光环效应。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教师不只是教书育人,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礼仪和素养。我相信在XX初级中学,我会与学生共进步,与学校共成长。

篇四: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2022

经过四天的学习,作为一个准礼仪培训师,对礼仪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知晓且有一些想法。如下作一些分享: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曾享誉“天下”。然而,中华礼仪在清朝末年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后,被迅速瓦解。“丢弃”了传统礼仪的国人,虽然处处向西方看齐,可在礼仪方面,也只学了点皮毛,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现代文明规范。改革开放后,国人的钱包鼓了,能周游世界了,可形象却遭透了。如何挖掘我国传统儒家的礼仪文化,重建能够维护国人尊严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儒家礼仪文化的产生、内容及特点

礼起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祭祀活动。祭祀要表现对“天”或“神”的敬意,就需要制定必须的程序和仪式,于是产生了礼的最初规范。所以,许慎认为,“礼”就是“事神而致福也”

儒家礼仪的基本内容:儒家的“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体制和社会意识;“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依据“礼”的规定,形成的社会规则和人的行为规范。礼仪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只能概而述之。

在儒家看来,依照礼制建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符合天道和人道原则,能够实现政通人和、百姓乐业。

礼仪是精神信仰。孔子在周礼基础上,挖掘了仁的伦理价值内核。孔子认为,仁和礼的关系是统一的,仁是礼的核心价值、内在道德,礼是仁的现实体现,从而将礼升华为一种社会精神和社会信仰。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仁的观念和品质,是不可能贯彻礼制仪规的,礼的种种要求和准则,也就徒具形式。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就是约束、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定。《论语·颜渊》指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如果人们都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并使自己的行为合礼合规,就可以达到仁的完美道德境界了。

礼仪是社会秩序。礼是儒家追求的一种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礼通过划分人们的尊卑,规范人们的地位,实现社会各层级的等级化、有序化,即《论语》说的“礼达而分定”。孔子认为,“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如果人人遵守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社会秩序,家国便可长治久安了;反之,社会秩序违反了礼仪,不合规矩,家国就可能动荡不安。所以,孔子十分重视礼,认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是交往方式。人与人交往要合规矩,礼是社会交往活动的准则。儒家认为,人的活动应该符合仁德精神,要体现仁、义、文、行、忠、信的要求,为此,儒家制定了一整套人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礼记·乐记》说:“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儒家将礼看成衡量是非曲直不可更改的标准。儒家还强调交往的对等性。《礼记》指出,“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社会才体现出文明礼貌。

礼仪是治理之道。儒家非常重视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以礼治国的思想。由于礼仪之道确实治国治家有效,所以,孔子倡导的“为国以礼”,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的治国模式,为历代王朝所遵循。

儒家礼仪的主要特点。儒家礼仪作为社会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生活必须遵守的准则,虽然在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表现方式,但礼治作为中国古代独有的治国之道,其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礼仪强调治“未病”。治国如同治病,如果把中国融汇德法的礼治,比做“未病先治”的中医,西汉的贾谊就认为,礼治和和道德能够“禁于未然之前”。《淮南子·秦族训》指出,“民无廉耻,不可治也”;“民不知礼仪,法弗能正也”。离开了治心、治本的礼仪之道,百姓不知廉耻的行为就没有好的办法治理,连刑罚也不能起作用。礼是治本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刑法是治末的,只在人们犯法之后才处罚,实行治本之道,才能正民心,才能使国家得到有效治理。儒家的礼治所以能数千年传承不息,就是因为礼的德法兼治,能够有效维护和巩固君王统治。

礼仪具有内在约束性。无论在什么社会,在哪个朝代,人的行为都是受观念支配的,观念正则行为正。儒家的礼治从人的道德信念处入手,强调内在约束,具有法治不可替代的价值。孔子对那种只注重仪式而忽略礼的内在精神的做法深表痛疾,主张以智、勇、信、义、忠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并以自身为中心,不断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扩展德行,逐步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礼仪以和为贵。是孔子将“和”由原来阴阳调和之意,引申为指人际关系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和睦、和谐、融洽。这句话概括了“礼”的“贵和”精神,而“贵和”精神决定了“礼”的社会功用即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儒家礼仪对社会和谐秩序的维护,不完全靠政令、法律等强制性的力量来实现,主要是靠人们的自觉和自律,而人的自觉心和自律能力的形成,则是靠道德教化的力量。“和为贵”作为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理念,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精神风貌。

礼仪自卑而尊人。《礼记》认为,按照礼的要求,在交往行为中,人首先应该自我谦卑,以谦卑之心、谦卑之礼尊敬他人。这里的“自卑而尊人”,并非专门针对富贵者,而是包括挑担子沿街叫卖的“负贩者”。可见,儒家之礼是博施于所有人的。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贵贱等级,一视同仁。如果仅对上层人士献其礼敬,以财势取人,以利益交人,只能是小人所为。孔子强调人们应该以礼来对待他人,“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恶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以恭敬的态度施行礼仪,不同阶层应互相体谅,共同营造宽松的社会人文环境。

礼仪是人别于禽兽的标志。礼是人特有的行为,是人与禽兽本质区别。在儒家看来,人若不懂礼仪或不遵从礼仪,与禽兽无异。唐代孔颖达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儒家的礼仪不只是普通的礼节和外在的规范,而是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人与禽兽相别的根本标志。

二、儒家礼仪文化的历史地位

儒家礼仪历史悠久、内质独特、影响广远,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突显的位置。著名史学家钱穆就认为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世界诸多古文明中,惟有儒家文明能保持连续性,与礼仪之道丰富内容和恒久生命力有直接关系。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礼仪文化不仅教化了中华民族,对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发展进步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造就礼仪之邦。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灿烂文明,形成了完整的礼仪规范、高尚的行为准则和优秀的道德传统,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获“礼仪之邦”赞誉,儒家总结、完善、创立的文明礼仪功不可没。在儒家礼仪的教化与熏陶下,中华民族的言行举止文雅,待人恭让温和,谦虚文明的华夏人处处讲礼貌,被交往的各国称为“礼仪之邦”。

维护社会安定。儒家将礼上升到国家法度,上至宫廷的规制,下至百姓的吃穿,无不在礼仪规范之下。各种礼仪使人们的行为中规中矩、和谐有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矛盾的发生。

提升教化水平。孔子积极提倡礼仪及教育,礼的教育与教化,具有防微杜渐、徙善远罪,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礼对社会的教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礼仪活动,实现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二是礼仪的内在价值元素,能深入人心,提升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平。由于儒家礼仪教化在各朝代的实行,仁德精神对人的观念影响很深

影响周边地区。儒家礼仪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东南亚也占有重要地位。对这些国家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儒家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

儒家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珍视这份遗产,自觉与这份遗产通“血脉”,推动儒家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实现儒家礼仪文明的历史性跨越,必将有助于我们中华民族恢复“礼义之邦”的美誉,提升我们的国格人格。

提升中国人的内在修为。儒家礼仪不仅规范人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而且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强调人的文明行为是发自内心的。现在许多国人不文明、不礼貌行为的发生,有的是因为没有接受过基本礼仪教育,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有的则出于自私、自我,不愿意做文明道德之事。所以,要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不仅要对国民进行必要的现代文明礼仪教育,而且应通过儒家的礼仪教化,提升内在修为水平。如果我们的国民能够通过道德内修,增强自己的善良意志力和是非判断力,整个国民素质将会极大跃升。

改善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中国在经济崛起、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后,精神生活包括行为文明却陷入了困境,中国人的国际形象更是越来越遭人诟病。中国人形象不佳固然与出国人数大增有关,但这不是主要因素,最根本的是中国的国民素养并没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而上升。中国作为儒家礼仪的输出国,反将儒家礼仪文化扔进了历史垃圾桶,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悲剧。要改善中国人的国际形象,首先应从国内做起,从传统的儒家礼仪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国际通用的礼仪规则,制定中国人的文明行为规范,并切实加强对国民的礼仪教育,普及礼仪知识,使国人真正做到服饰得体、言谈礼貌,行为端庄、知书达礼。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以礼为治是中国古代社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儒家用制度化的社会规范体系“礼”来确定人们的社会身份和与此相应的权利,强化了各阶层社会成员的“角色意识”,从而达到实现社会稳定、有序与和谐的目的。

增强国家软实力。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有了较大发展,可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软实力却相对薄弱。在世界各种文明的激烈碰撞、博弈中,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儒家的礼仪文化,秉承中华几千年文明精髓,再现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的精神风貌。

篇五: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2022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灿烂辉煌文化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种礼仪、文明薪火相传,深深地融入到中华儿女的思髓。身处新时代的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弘扬这一优良的传统。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集体形象、提升教师礼仪素养,XX县教体局精心组织和策划了全县中小学(园)教师礼仪培训会,培训会共分七个批次进行。11月3日上午8时,第五期培训班在XX县职业高中报告厅如期举行。局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礼仪的养成,特意外聘专家为我们授课。

为培训会授课的是江西师大商学院的杨颖教授,主题为《提升礼仪修为,促进沟通协调》。杨教授授课内容精彩丰富、语言优美动听极富感染力。她以沟通二字为切入点,体现了礼仪修为在沟通中的良好作用。有了良好的礼仪修为,也就能够很好地促进沟通的协调。此次培训使我感触良多、受益终生。我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培训,也非常感谢局里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

“礼”在汉语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是符合集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由此可知学习礼仪是多满分么的重要。做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博学,更应该做礼仪的标兵、榜样。

传道授业礼为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众所周知教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做礼仪的继承人和传播者。这样才对得起教师这个光辉职业。

礼仪是促进师生和谐沟通的催化剂,是保证家校合作健康发展的良方,是解决沟通问题的总钥匙。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礼待生,少一点抱怨、少一点斥责;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礼仪的魅力从而受其熏陶。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要亲切真诚、待之以礼,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谦恭。在人际交往中,要以礼为先,坚定信念、始终做礼仪的践行者。礼仪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就很美很美!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广泛地学习优秀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我想我会将“礼”字镌刻在心中,时刻以礼来约束自己,将礼仪渗透进教育工作中,让礼仪的绚丽之花开遍校园;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四有”文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