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一)
XXX,XXXX市实验初级中学教师、班主任。
她出生于教师干部家庭,父亲曾是高中的校长,母亲是市政公务员。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她对教师的职业充满向往。1995年她师范院校毕业参加工作就怀着满腔热情申请到农村学校任教、支教近十年,光荣地成为XX市首批轮教支教优秀队员。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爱生如子,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二十多年来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
追求卓越,奋力翱翔
1996年3月,XXX在XX市河里乡直属小学任教不到一年,半道接手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数学课不到一个月,学校领导让她准备一节数学课参加XX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她接受了比赛任务后虚心向同事们讨教,夜晚经常独自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备课、试教,那次比赛年轻而充满热情的她荣获“XX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也让她深感做一个好老师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与智慧。从那时开始,她暗暗地为自己制定目标:每一节课都要准备充分,做到胸有成竹;每个学期要拿出一到两节的精品课,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她平时注重刻苦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优质施教,并将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融入到教学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多次获地市、区级音乐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一、二等奖,荣获省部级教学大赛一等奖。她作为来宾市学科带头人,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近年来,她将山歌教学编入本校的校本课程,打造学校山歌特色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她创作的法治山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学生在山歌传唱中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大大推进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她所在学校成功评为2020年自治区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她创编的法治山歌成为该校法治宣传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深情满怀,无私奉献
XXX非常关心身边的贫困学生,她在担任学校团委书记期间,在学校帮助下发起并设立了“XX市实验初级中学贫困生助学基金”,向师生、社会爱心人士筹集善款,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考上重点高中二十余人。她帮扶过孤儿韦丽华、贫困学生覃铂嘉等十多名贫困学生,帮助她们顺利完成学业。她个人还为学校21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捐赠两千余元的《现代汉语词典》,鼓励学生们刻苦学习成为优秀的人才。出处 wWW.zuOWeNBa.nEt
XXX特别关注身边的留守儿童,为学校和班级的留守儿童开展服务活动,如留守儿童的慰问、心理疏导、六一儿童节的联欢活动、班级结对一帮一活动等等。她经常与科任老师结伴,到留守儿童家庭家访,真真切切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现状,给留守儿童实实在在的关心与帮助。如,她所在的班级有一位女生是留守儿童,父母离异,父亲曾因犯罪入狱等原因家庭困难,她个人给予这位学生很多帮助,还帮助这位学生向学校申请了助学金解决实际困难。遇到这样的学生,XXX都能像亲人一样关爱她们。
创新方法,开展活动
XXX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她努力奔走和联系企事业单位,长期组织学校青年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成功组织青年学生到当地的发电公司、净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影响力。
她的班主任工作管理规范有序,得到家长的好评和学校的肯定,其担任的学科成绩每个学期都是优秀。她开展的《研学壮乡故宫文化》、《XX壮族“三月三”》、《我们的端午节》等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在合山教育平台进行宣传。2019年被来宾团市委聘为“青年讲师团讲师”,长期为青年学生做专题宣讲。
热心公益,投身志愿服务工作
XXX还是一名公益服务志愿者,活跃于公益及扶贫事业,把大量的业余时间奉献给了志愿服务。近年来她创作并演唱讴歌党的辉煌成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普教育等内容的山歌作品19首,在“学习强国”、“XX云”等媒体平台展播,深受好评。她组建的“志愿宣讲山歌合唱团”更是将山歌优美的韵味和多种演唱形式融为一体,用山歌向青年学生宣传精神文明,更好地提升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她还组织成立了“中学生志愿服务队”,到街道、社区、养老院、老年大学、工厂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助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另外,她还带动发起了“法治教育”、“青年志愿服务”等多项服务,助力当地精神文明城市建设。
XXX老师由于工作突出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先后荣获XX巾帼标兵、来宾市三八红旗手称号、来宾市最美职工称号、在2014-2018年度工作中获来宾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记功表彰。XXX2017年入选XX市劳模宣讲团成员并作个人先进事迹宣讲,2018年入选XX妇联推出的“我身边最美女性”网络宣传活动。2020年入选“XX网络广播电视台教师节活动专题宣传”
伟大来自于平凡,高尚来自于奉献。XXX坚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甘于奉献,深耕着教育沃土,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她默默地用自己平凡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者对教育本真的坚守和追求,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2022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二)
“我现在90多岁了,生活上没有太多顾虑。帮助农村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看到他们成长成才,为祖国建设作贡献,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得知自己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西安交通大学离休干部王世绍谦虚地说。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王世绍已累计助学捐款总额超过百万元。在他的资助下,有的学生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有的已就读研究生。
“爱心教授”铺就寒门学子求学路
60多年前,王世绍随交通大学西迁来到陕西。在工作之余,他注意到很多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便开始自发捐资助学。如今,这位被誉为铺就寒门学子求学路的95岁“爱心教授”,依然关注着家庭困难学生的成长。
王世绍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纪委副书记。有一年,他响应国家干部下乡带领农村建设的号召,深入贫困地区。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要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念头,像一粒种子在王世绍心里生根发芽。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离休后的王世绍通过希望工程等渠道向特困学生提供资助,还与十几位贫困学生结成对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2011年初,王世绍与西安交通大学勤工助学办公室联系,拿出两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此后,他每年资助3至4名贫困大学生,每人4000元至5000元。2017年,他又设立“王世绍助学金”,用来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他还向西安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了50万元,用于奖励学业优秀学生。2018年,王世绍资助12名在校生,每人5000元。
把钱花在贫困孩子身上值得
帮助别人时出手大方,但王世绍自己的生活却简单而朴素。家里的一张桌子“服役”了四五十年,还在使用着。
除了资助贫困生,每次听说哪里有灾情,王世绍也总是慷慨解囊。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发生后,王世绍积极向灾区捐款。疫情期间,王世绍再次捐款2万元支持抗疫工作。
总有人问他:“你到底图啥?”他回答说:“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党分忧、为灾区老百姓解困,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我捐资助学,不奢求回报,帮助他们,我心里踏实。希望他们健康成长,用所学回报社会,这就足够了。”
“我只做了一点为人民服务的小事”
读受捐学子们寄来的信件和明信片,是王世绍最开心的事。
“王老师曾资助了我3年,我深怀感激。他这种无私与大爱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西安交大管理学院2017级张祖雄说。他求学期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当过西安交大兴庆校区护花使者、学生事务大厅助理、交大西迁博物馆助手等。
2015级本科生杨阳入学后曾连续两年受到王世绍助学金资助。如今他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
杨阳说:“王老师的资助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子顺利完成了学业。从他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激励我不断奋斗。”
最好的感谢是行动。大二的时候,杨阳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去云南施甸支教活动。研究生求学期间,他还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有70多年党龄的王世绍,曾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陕西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这次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老人很高兴:“我是一名党员,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国家已经给我很好的待遇、很高的荣誉。我只做了一点为人民服务的小事。党的事业要靠年轻人传承,国家建设更要靠年轻一代。”
2022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三)
XX,女,汉族,1983年4月出生,2005年参加工作,20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现代服务系英语教师,讲师。选择教师岗位意味选择了一份责任,从教17年来,她坚定自己的选择,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她用自己的爱心与责任搭建。
一、用心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技师学院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县市,远离家乡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怀与教育,心灵更需要陪伴和关心。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XX老师每天坚持早早来到学校,和学生聊家常,询问了解学生的吃饭、穿衣、学习情况,用心体会内心青春男女的心理躁动,让学生感受到她发自内心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关爱,从而搭建起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自信,鼓励学生发挥优势参加各类活动,如演讲比赛,班级文化节,英语角等。她都作为其中一员参与到学生中去,给予她们鼓励,共同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用责任托起教师的形象
XX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管理办法,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心中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课堂上,她是一名优秀的船长,善于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自由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学生有时调皮捣蛋,逆反,不听话,她也有多种小妙招令她们乖乖就范。
在班级管理中,她是一名老练的指挥,善于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建设,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例如:“我能为班级建设做什么?”“同学眼中的我”,适度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班级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较为恰当的解决办法,使学生在探寻的氛围中认识自己,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学生逐渐地成长起来。
爱心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是师德的最高境界。多年来XX老师正是这样追求过来的,现在的她也依旧如此,用她平凡的工作、务实的教学态度,谦逊的为人处事方式,独特的教学风格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陪伴着她们一起努力,成长。
2022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四)
在咸阳市渭城区,提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呼秀珍,大家都为其点赞。1965年参加工作,55年来,呼秀珍不忘教育初心,始终脚踏实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孩子学习压力大,产生不良情绪,我该怎么做?”“孩子不愿意和我沟通怎么办?”“呼老师,孩子早恋该怎么办?”在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街道“呼老师工作室”,每月第三周的周五,76岁的呼秀珍都会准时走进办公室,帮助群众排解心理困惑。
呼秀珍是咸阳道北中学一名退休语文特级教师,2018年,她在文汇路街道创立“呼老师工作室”,这也是咸阳市首家“道德模范工作室”,以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新风尚为理念,积极开展巡讲、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询、谈心谈话、扶贫帮困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帮助。
“呼老师工作室”坚持每月走进一个社区、设立一个主题,每场60分钟,有针对性地举办“道德大讲堂”和“公民道德论坛”,与群众零距离交流,讲文明、讲道德。目前,“呼老师工作室”已接待来访群众60名,收集咨询问题21条,服务群众200余人,真正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是全国道德模范,共产党员,必须做点什么!”2月4日下午,呼秀珍来到咸阳市渭城区红十字会,为疫情防控捐了一个月的退休金5000元。
针对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的网上教学,呼秀珍结合自身实际,于2月19日开通抗疫助学服务热线,帮助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自抗疫助学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呼秀珍每天最少接听2个电话,通话时间都在10分钟之上,电话来自咸阳、西安、榆林、北京、上海等地,为300余人提供免费心理帮助。
呼秀珍说:“关心下一代工作,是老同志继续为党的事业工作作贡献的最好选择,我愿意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漫漫长路上,和其他老同志一起用汗水和大爱呵护花香,静待花开。”
2022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五)
马海军,男,汉族,出生于1983年,中共党员,凉城县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更多地付出。马海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一名学校管理者,他用一腔热血熔铸崇高的教师形象,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托起了学校的一片蓝天。
一、以校为家,办学成果显著
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马海军始终把学校工作放在第一位。他敦厚仁和,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总是热情帮忙,关怀备至,对于贫困孩子他主动解囊,并积极联系资助方,前后为上百名贫困生发放资金、棉鞋和图书。每一天到校最早的老师也能看到他在校园内的身影。他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带头引领示范。几年的努力,凉城二小形成了“主动学进去,大方讲出来”的课堂理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校被市教育局和中国教师报评为“五星级优秀课改学校”。为了实现优质教育梦,他几乎倾注了所有心血,发际线逐年提高,二小的办学水平也在逐年上升,先后获得国家级足球特色校、国家级冰雪特色校以及自治区和市县级等诸多荣誉,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率先垂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他潜心钻研各种教育专著和教育期刊,每学期他带领全校教师共同读书,定期举行读书分享会,更新了大家的教育理念。所有班级门口设置了图书架,所有图书都是学生自主管理,做到了全校书架资源共享,既方便了学生们读书,又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使每位师生爱上阅读。
他在学校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2017年暑假,学校开始组织研学活动,师生们积极参与,青岛营、西安营、江西营、沪杭营、北京营、大连营……充分感受祖国的发展成果和历史文化,真正让孩子们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三、奉献冰雪,梦圆北京双奥
习总书记提出“三亿人口上冰雪”以来,他带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高山滑雪运动中。从2017年开始,所有学生每年都会上一天高山滑雪体育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5名学生被遴选到内蒙古自治区高山滑雪队,他本人受邀参加了201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的高山滑雪线路平整工作和2020年国家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的高山滑雪旗门设计工作,并与2020年1月21日到3月13日作为国内技术官员,服务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53天坚守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飞燕”赛道,在残奥会期间被提为赛段长,被内蒙古冰雪协会聘为智库专家成员。2022年5月收到了奥运组委会的感谢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七载从教路,从高中到小学,好评如潮。2010年10月在全市首届新课程展示课活动中获得“高中物理学科一等奖”;2011年3月所带的高三(6)班被乌兰察布市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2011年5月所带的高三(6)班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先进班集体”;2011年9月被乌兰察布市教育局、人事局评为“优秀班主任”,2012年11月被乌兰察布市教育局评为“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2016年12月,被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评为“法制先进个人”;2017年3月被中国教师报·乌兰察布市教育局评为“课改先进校长”;2017年9月被凉城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19年9月被乌兰察布市教育局评为“市级优秀校长”。
2022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六)
XXX,女,X县第二中学教师。从教30多年来,她对待工作全心奉献,对待学生视同亲生;经历家庭变故,变得更加坚强;爱好传统文化,坚定传承并践行。
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教师。2015年春,她接受领导安排,在学生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接任初三27班班主任。面对人心不稳的班级,她忙于稳定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分析月考成绩,连续一个多月没顾上回一次只有几里之遥的娘家。五月的一天,接到老家邻居电话,匆忙回家才得知,父亲突然离世。没等她回过神来,第二天的葬礼上,唯一的妹妹因悲伤过度也不幸去世。那时的她感觉天都塌了!然而还有病弱多年的母亲需要安慰,需要照顾;班里的那群孩子,还有四十多天就要毕业。咬牙坚持着送走两位亲人,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安顿好后,她没有要求学校给自己特殊关照,默默地回校上课了。她的敬业态度打动了学生,该班当年的中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2020年12月底,七十多岁的母亲腿部骨折住院,需要亲人日夜陪护,她是独女,自然责无旁贷。但时值期末备考,作为班主任,她如果请假,哪怕只有几天,也会使学生情绪产生明显的波动。爱人看出了她的心思,放下自己的工作,主动承担起伺候岳母的责任,使她在母亲住院的半个多月里,没有耽误包括早读和晚自习在内的任何一节课。这一举动,使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都深受感动:而她却说这“就是自己的活儿”,是“应该的”。
她是一个孝顺母亲的女儿。自从把母亲接到身边,她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顶梁柱,一双儿女都在上学,爱人大部分时间在外奔波。现在家里多了一位老人,她各方面都首先考虑老人的感受,让老人吃得可口,住得方便,生活得舒服。母亲有糖尿病、高血压,她就从吃的方面改变全家的习惯,全家人和老人吃一样的饭;母亲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她就把家里母亲常去的地方安上扶手;母亲因多年疾病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她就用讲笑话、讲邻里之间的故事来开导母亲,使母亲逐渐开朗、乐观、自信起来。母亲骨折出院回到家,吃喝拉撒全在床上。面对无力又沮丧的母亲,她除了事无巨细地照顾,还要做倾听母亲焦虑心情的伙伴,做耐心又严格的康复教练。寒假因疫情延期,使她在不耽误网课的同时多了照顾母亲的时间,尽了做女儿的孝心。目前老人已恢复健康。
她是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热爱。她的课堂上,时时处处都有经典的芬芳。学校里,她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两年的时间,她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诵读《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她运用《弟子规》治理班级,使学生明礼懂规矩,感恩有孝心。
暑假里,她提倡“每天半小时,大声读经典”,带领学生和热爱经典的孩子每天早晨到平恩公园诵读国学经典;她利用晚上的时间教热爱国学经典的成人和孩子用句读法诵读《大学》。
她热心参加传统文化的公益活动,参加邯郸市慈孝文化促进会组织的志愿活动,获“优秀义工”称号。两年来,她参加了多场由县委组织部和社会公益团体共同组织的传统文化公益活动,并担任主持人。活动中所有的文字稿以及同嘉宾、观众的现场交流都由她一个人完成。每当听到赞誉时,她总是谦虚地说:“是大家相信我,我才能得到这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她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事情也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小事。但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并且能够做好的。这样的普通人,正是我们的道德榜样。
2022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材料(七)
在石门县壶瓶山深处,59岁的教师卓德刚扎根乡村小学40年,多次放弃转岗进城的机会,把一个个寒门学子送出大山。他用结实的肩膀和宽阔的胸怀为乡村学生撑起一片艳阳天,被评为石门县首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位于距石门县城120公里的西北山区,七年前,这里还是石门县最偏远、条件最差的教学点,全校仅有1名教师、12名学生。得知消息后的卓德刚,辞掉了安溪完全小学校长一职,主动请缨,来到条件艰苦的栗子坪教学点担任教师兼负责人。
据了解,栗子坪教学点辐射周边3个行政村,常年有适龄学生70多人。可因为教学点条件简陋,稍微有点条件的村民就会把孩子送到10公里外的安溪完小,或去县城学校租房陪读。卓德刚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村小的办学条件。通过多方奔走,卓德刚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和自筹资金40万元新建了教师周转房和幼儿教室,对原有房屋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提质改造。而今,栗子坪教学点被称为“童话式的城堡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达到了常德市一流。血汗没有白流,学校条件改善了,学生纷纷回流,由曾经的12名增加到现在的95名,创造了石门县教学点学生人数增多的“栗子坪奇迹”。
“走教育耕耘之路,洒尽青春永无悔。”卓德刚以他对教育无比挚爱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信念,仍将默默地耕耘在山区教育的沃土上,精心培育桃李,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大山中的孩子们。
2022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八)
张红红,男,1977年1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土桥初级中学教师。张红红扎根山区教学一线25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他常年忍受疾病折磨,拄着拐杖坚持每周上30余节课,动员40多名辍学生返校上学,培养了上千名山区学子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张红红曾获“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陕西好人”等称号。
爱岗敬业挑重担潜心教研修其身
张红红任教的学校位于海拔900多米的骊山之上,是一所山区寄宿制初中,所以他承担起了教书育人和照顾学生生活的双重责任。学校师资不足,他一直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哪一门课缺老师,他就带哪一门课。最初的10多年里,他一个人同时带不同年级多个科目的课程,每一周要上30多节课。他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了质朴、温情、求深、求活的教学风格。25年来,他任教的学科成绩稳居临潼区前列。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是一眼泉。张红红坚持自学17年,完成了英语、汉语言文学、法律等3个专业大学课程,获得了2个学士学位,取得了语文、英语、思想政治3个科目的教师资格证书。他潜心教研助力课堂教学,7篇德育教研成果获省市级奖励,参与完成了3个市级课题研究。
爱心浸润千禾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张红红用情用力帮助贫困学生,翻山越岭成功动员了40多名学生返校上学,方圆几十公里14个村庄都留有他的足迹。他无私资助数十名学生完成学业,为贫困学生争取到了总额达8万元的学习生活用品。2016年以来,他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万余元捐给学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奖励学生。他注重立德树人、以智启人,培养出1名博士、50多名硕士、700多名大学生,把上千名山区学子培养成才,为乡村振兴培养了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建设人才。他孜孜不倦地用爱守护山区孩子成长,兢兢业业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甘奉献笃定前行绽芳华
2000年,张红红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每当病痛复发时,他腰腿疼得难以忍受,眼睛发炎眼底出血,看不清东西。为了不影响给孩子们上课,他都是利用双休日下山到县医院的门诊买药,寒暑假住院治疗。22年来,他没有因病耽误学生一节课,即使病情严重到需要拄着拐杖上课,他也坚持工作、学习。
2016年以来,张红红到西安市进行师德宣讲和示范课展示30余次,倾囊相授、亲自指导10余名青年教师授课技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