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一)

5月4号在线上学习了美术新课标,感受颇多。本次修订优化了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艺术类课程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树全、多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制。

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术,真正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感悟到美术学习的价值所在,拓展美术学习的领域。

学生是独特治理学习进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需坚固地札根于教师的脑筋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育学生主体的必定要求。

新课标中提到了跨学科,那么跨学科有很多方式:通过主题将学科联系起来,通过合并或者创造新学科,基于项目学习将学科联系起来。高质量课程和教学体系依赖于清晰且一致的教育准则。

尊重学生思考,艺术思维,好奇心的探索,艺术创造,推理能力,想象机会,积累艺术的成长和理解,与自己、艺术节、艺术作品和世界的能力。

如今,通过课改,先让教师的观点转变了,那么教学方式也转变了,成为学学习的辅助者、领导者。如斯,学生的学习的踊跃天然地进步了,变得爱学习了。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二)

在美术课堂上,当老师命题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说:“我老想不出该画什么才好”“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长久下去,只会使学生发展成墨守成规的习惯性思维。在美术课堂,失去了释放情感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却着重在每节课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让学生觉得美术的知识点比语文的背诵还难理解,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而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方案的阅读,让我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和理解。让我看到我们新的艺术课程方案是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我的感悟如下:

一、适应学生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为了美术学习的四个阶段:第一学段1-2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合不同的学习阶段,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截然不同。这样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在高段也可以很好的衔接高中的教学。

二、要选择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特点的教学内容。

他们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好分层次的指导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因材施教,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提高。

三、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内容。

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如在课业训练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模仿作为基础训练固然重要,但离开思考总结地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单一、乏味、缺少生机,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采用“一问多思”、“一题多种表现”等方法来教学。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新课程中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学的作用,多元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在新的教学评价指导下学习方式的变革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的教育将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前进!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三)

近日,期待已久的新版艺术课程标准已经印发。细心研读这一百多页的内容让我体会到时代在快速进步的同时,时代下的教改也随之而来。

那么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新课标又为教育界带来了哪些变化呢?以义务阶段美术学科为例:使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新课标中注重艺术学科间的融合这一指导观点。艺术学科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在以往的课标中艺术各学科是相互独立存在与教学的,联系较少。而新课标中强调艺术学科整合的概念,艺术教师可参照学习任务进行适当的跨学科教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面,另一方面则提升了教学效率。

此外,耕读新课标的内容也使我倍受启示,我也并为之思考1、新时代下的美术老师应该怎么做?2、美术学科应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首先我认为,老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可谓是引航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当下,目光长远做具有前瞻性的教师是我们应意识到的。其次,在学生的培养方面,新课标强调要重视艺术体验。艺术体验强调的即是“过程”,突显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培养。因此应着重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体验,培养出健全、具有良好品格、能独立适应社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四)

一次学习就是一次成长,一次学习就是一次提升,通过参与尹教授和陶教授的《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美术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为主题的云端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了新时期的美术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五)

傅抱石说:“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了,笔墨就应该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时代精神和生活。”美术教育亦是如此。

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思想下,4月21日上午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对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宣传和讲读。其中的美术部分也有很大的变化。

本次美术课程内容目标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5年级)、第三学段(6-7年级)、第四学段(8-9年级)。

美术课程的四个目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相辅相成。第一:感知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是基础,这就要求师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从低年级对美的感知,到高年级的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再到可以评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最终到第四学段再回到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和近现代民族追求独立解放各种不同革命的美术作品。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第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从低年级的平面、立体或动态的表达所感所想到到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体现。第三:要积极组织开展美术与姊妹学科或其他学科的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他所能力与学习迁移的能力。通过这四个目标的相互促进,最终让学生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并且坚定文化自信。

“眼高手低”这个词一般被人称为“贬义词”,但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觉得“眼高手低”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当你在动手绘画之前,你的脑袋里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有了相关的美术素养和理论体系,眼界要宽阔,要学会容纳不同形式的美,学会感知世界和生活的美。相信“手低”的问题会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的练习学习,就会得到解决,最终“眼高手也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知识内在的关联,加强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营造开放的学习情景,善于利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最终要的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方式要简单操作,以小组为单位,一定要注意激励机制的长效性,很多教师总是在开学伊始激情满满,创作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往往都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这样学生心理上就会不再重视美术教师的激励措施。所以美术的激励机制,操作简单,重点在于坚持。

在教学评价环节中,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多样性的成长评价。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和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观察、记录学生的美术学习、实践等活动中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同时兼顾其他评价方式的应用。丰富评价内容,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作业评价更加重要。因为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手段之一,作业设计应该注重等级制和评语相合的方式呈现,比如简单的一句“在你作业中,能看见你的态度非常认真,很不错”“从你的画面色彩中,能感受到清新和温暖”……简短的一句话,会让学生有一种被老师的“重视感”因为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会促使他下次课堂的效率和作业的认真完成度,最终会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

当你要给别人一杯水的时候,你自己要有两杯水。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学习。因为现实中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师并不是专职专业的,定期对美术教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用“以点带动面”的形式,分阶段、分批次、分专题的进而面向全体美术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做出正确并且具有美感的示范,有效促进教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因为美术学科首先是视觉学科,能用一幅画说明问题的时候,过多的语言讲解就会显得多余和枯燥。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坚持以美育人。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六)

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教育教学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着力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七)

金秋时节,我们将迎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施行。疫情当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沂”起抗疫,社会各界一同携手,勇往直前。所有老师们都坚守讲台,有序组织线上和线下教学,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此时教育部出台的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在我们的期盼之中,也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它的出现就像夜空中绽放的礼花,更像大海中指路的灯塔,为我们所有艺术类教师带来了新的光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自国家“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我们的艺术课程就迎来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美术类课程,老师也能从兴趣社团中得到新的美术教学经验和积累,我想正是因为“双减”政策下这种“双赢”的局面,才更稳固的催生出了新艺术课程标准的诞生。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时间的洪流中,沧海变成桑田,历史的巨轮缓缓滚动,我们正处在最美好的时代当中。回忆往昔,儿时的校园虽简朴,但音乐、美术课却从不缺席。音乐课上老师踩动那木质的钢琴,流畅的旋律随之响起,让我们陶醉其中,我们都特别渴望去弹一弹、摸一摸;美术课上的手工材料包是我们最爱的“玩具”,不等老师授课,我们已经纷纷制作完成……

往事历历在目,童年只有一次,虽然我们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但完善的艺术教育却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一位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一节节丰富有趣的课程,激发了我们对艺术的渴望和求知。长大后我也跟随着她们的脚步变成了一位光荣的美术老师,面对想摸摸黑板范画,添画一两笔的孩子,面对笑嘻嘻等我评价的学生,总不禁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更让我明白了教育孩子的初心——培养学生兴趣、带给学生快乐,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和学习。

在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之后,我总结出几个关键词——继承与发扬、改变与创新。不得不说,现代社会的进步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他她们在艺术上接受的启蒙和起点都很高,虽然我们学校的课程也在求新求变,紧跟社会和学生的进步与变化,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限制是无法避免的,如艺术工具、材料的变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等,但是新艺术课程标准的诞生,恰好解决了这种矛盾的状态,提升了我们所有艺术类教师的发展空间。这里面涉及的不仅仅是课程内容上的改变和发展,还涉及到了艺术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这对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培养和学习要求。我们所有的艺术类老师就如同从水势平稳的大江大河中汇入了广阔无垠的海洋。新的挑战和环境,需要我们去适应和改变,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它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发展空间,值得我们所有人为此奋斗和努力!

作为一名学习动画专业出身的美术老师,在新艺术课程标准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由浅入深的教学逻辑和兼收并蓄的教学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而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继承、保留、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拿动画这个相对比较新的艺术形式来讲,它的诞生不过一百多年,但是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已经覆盖了各个年龄层次,从《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娃》到如今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哪一个不是取材于中国传统故事?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这种文化碰撞,是我个人最欣赏、最喜爱的艺术表现方法,而在对新艺术课程标准的研读中,我恰好发现了新艺术课程标准在课程安排中的创新与变化——其中增加了更多有关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和欣赏课程。在此基础之上,更让我惊喜的是美术新艺术课程标准设计应用领域对于学生视觉信息传达素质的培养,这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艺术的范围,还让学生有了更多表现和发展的空间去表达自己对艺术、生活、历史、文化的见解。美术新艺术课程标准中的创新和融合是我最最喜爱的,一瞬间,我想到许多可以改变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或传说,用电脑、相机、手绘板这些新兴艺术工具去创造和表达自己的内心,让科技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更紧密和贴合,这样的灵感和想法在我脑海中来回穿梭,让我心中充满力量。

但我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次研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后,我产生的这一点点浅谈和感悟,不足以说明什么,但是作为一线的美术老师,我深信只要我们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拿出自己那份让学生获得成长和快乐的初心,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在平凡中去探索、求知,就能让我们每一节平凡的课堂成就我们非凡的艺术教育。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八)

课标是教学的航标,也是教学的指南针,熟悉掌握《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是每位学习者的责任。此次课程标准较以前变化极大,正如尹少淳老师所说:“美术课程遭遇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因此,课标的变化之一是实践育人。新课标倡导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此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设计、策划、制作、观赏、创造等,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新课标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建议,将教学重心从“重结果”回到“重过程”

通过本次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学习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认知和理解,认真研学和开展大单元、项目式等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和整合,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只是课堂观。在教学中,要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指向和要求,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标的颁布要求我们从一个单纯的美术教师角色向着合作型、创新型教师方向前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九)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育人蓝图,增强了思想性,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了科学性,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了时代性,注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增强了整体性,注重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配合;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课程实施指导,做到好用管用。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作为老师,研读新课标,对比新老直接的变化,要认真学习与研读。

一线教师作为课标精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领跑者,往往表现出极度冷静,有时就像惰性气体,是因为课标的精神需要理解,更需要运用,如何应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课程标准是时代的选择,也是集体的智慧,是对这个时代的育人目标的路径选择。课程标准就像铁轨,教科书就像列车,教师就是驾驶列车在铁轨上运行的人,学生就是跟着教师学习驾驶技术的,教师的驾驶技术是关键一环。

本次新课标优化了艺术教育在整体育人中的比重,艺术类课程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4-6岁的儿童通常都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运用感官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而且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一直到15岁都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综合思维能力开发的黄金时期。正因为如此,少儿美术教育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少儿美术教育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形状和结构材料。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实践证明,少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而从小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大有益处,而那种认为儿童学画画会耽误其它学习的观点,无疑违背了儿童的意愿和发展规律,是极端错误的,必须给予纠正。

我们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与全面发展,强调热爱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对于儿童来讲,无论是绘画还是美工制作,都离不开激发他们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的实施少儿美术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并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少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美术活动能增强儿童对生活的热情,特别极具创造性的活动中,过程还是结果对他来讲都是亲切的和有趣的,会使他们兴奋和向往。美术活动还可以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勇于和善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所以美术活动是对他们实施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最佳手段。可见,美术教育在于通过儿童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我们作为老师,更要谨记,美术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门课,也是孩子形成完整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

美术教研组新课标学习有感(十)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如下: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用真心真情去教美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好奇心,专业精神,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肢体语言和优美语言互相结合,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有严格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准备,上最有效的课。在教书过程中特别注重育人教育,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探索、总结、想象、创作、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美术作品的美,使学生的创作欲望倍增。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整节课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同时,要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设计出精美、主题丰富的作品。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