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方案

篇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总体部署,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为组织实施好我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xxxx年,通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网络研修20学时、校本实践应用30学时),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一)立足整校推进,形成整校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模式。组建校长领衔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定并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校本研修主题,指导教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发展规划领导力和信息化指导能力。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研修新机制,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聚焦教育扶贫,建立提升“两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体系。以革命老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开展对口帮扶“两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面向革命老区,通过帮扶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开展乡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形成常态化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模式。面向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建立“双师工作坊”带动形成“双师教学”的有效模式,提高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三)推进教学创新,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以名校长和名师为培育对象,引导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智能化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名校长和名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领导力和教学创新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强化校本应用,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引领,中小学校要对照能力标准找准方向,教师要对照能力标准找准问题,整校推进中要以方向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在校本研修中去应用,在校本应用中去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优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教师选点、选学、应用、测评的工作机制,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常态化机制的形成。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应用指导,打造各级培训团队。

由高等学校专家、教师培训机构专职培训者、教研员、电教技术人员、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校长及学科骨干教师等专兼结合,组建省、市、县三级培训管理指导团队。由校长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务主任、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整合“国培”、“省培”、“市、县培”等培训资源,采用分级负责、分批分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对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和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专题培训,切实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市、县培训管理指导团队负责指导学校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学校开展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校本研修,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

(二)突出示范带动,建优建强试点学校。

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带动体系,省、市、县分级遴选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试点校要涵盖不同类型、不同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城、乡(镇)、村学校,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为目标,精心打造,生成经验,保证各级各类学校推进有示范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构建“学校有规划方案、教研组有研修计划、教师有学习任务”的整校推进机制,建立“应用驱动、成果导向、骨干引领、教师选学、组内互助、学校推动、整体提升”的混合研修新模式,形成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全面提升的新经验。

(三)突出经验推广,分批推进全员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联合教师培训机构,指导培训管理团队总结试点校经验,通过举办交流会等方式分享成果,形成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全员覆盖的有效机制。xxxx年试点先行,省教育厅遴选100所试点学校实施整校推进、全员参训,打造试点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和未来教育引领团队。xxxx年分批推进,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由试点校带动小规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xxxx、xxxx年按照试点校带动与批次间结队滚动相结合方式,大规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培训。xxxx年兜底总结,力争完成全员培训任务。

(四)突出问题解决,提升校本应用能力。

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学校制定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和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个人自诊问题点、自定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课程,学科骨干指导,教研组同伴互助,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推动信息技术校本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五)突出精准帮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遴选一批优质学校依托研修平台,采取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方式,对100所革命老区学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根据老区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帮助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帮扶老区学科骨干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指导老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推动老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形成常态化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教学模式,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以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采取乡村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名师网络录像与当地教师辅导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分类别、全覆盖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教师培训。通过市(县、区)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结对子”的方式,建立100个“双师工作坊”,助力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突出教育创新,探索智能教育模式。

面向学校信息化基础好、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强、教师信息素养高的地区,遴选50位名校长和100位名师,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示范培训。采用项目驱动、深度体验、行动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及智能化教育工具,提升校长、教师的信息素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迭代开发、优化升级,形成100个智能化教育管理与教学优秀示范案例,完善研修课程,融入最新技术内容和应用成果,形成“产、学、研、培、用”为一体的多方协同参与机制,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引领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

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通过实施专项培训、组织多校协同的跨学科教学研修活动等方式,打造一批基于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培育100所跨学科教学示范校,建设一批优秀的本地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资源,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

(七)突出应用考核,促进校本应用实效。

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统筹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制定《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建立“省抽检市、市抽检县、县普查校、校测评教师”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

省、市重在抽检所属地区各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和教研组计划落实情况,检查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成果。县区普查重在抓严进口、抓实出口,“进口”采取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应用方案报备审核制度,严把质量关;“出口”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指标》,对教师应用能力、教研组应用效果、学校应用水平进行严格考核。抓实校本应用考核,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提升,保障整校提升实效。根据抽检和普查结果,及时调整和干预实施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八)突出过程监测,构建监测评价体系。

建立应用成果导向的能力评估模型,通过测评系统,充分利用教师网络空间、教育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等开展测评。重点考察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课堂应用效果、自主学习与专业发展等能力,使发展测评成为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过程性监测评价体系。

(九)突出成果导向,实施“十区百校千人万课”工程。

培育10个示范县为同类区域的发展提供参照,引领全省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发展。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分类打造100所示范校,探索在不同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的典型途径。遴选1000名学科骨干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培育信息化教育教学标杆,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依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成果,遴选10000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示范课,生成万堂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充分发挥示范课例的辐射效能,促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典型经验,汇聚优秀成果,出版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通过开设专栏、召开现场会、举办优秀作品展览等方式进行成果推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负责能力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省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负责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等工作,组建能力提升工程2。0省级专家指导团队,为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规划、评审、验收、评奖等工作提供咨询和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提升工程2。0列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组织管理。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培训规划,做好与中小学教师其他专项培训的融合与衔接,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绩效考核体系范围。

(二)明确主体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整合培训、教科研、电教等机构资源,建立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指导团队,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分类指导,确保整校推进、全员参与;严格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规划和校本应用研修方案备案审核制度,严格普查学校信息技术校本应用实施情况和培训实效,推动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提升。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和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方案,指导教研组制定研修计划,指导教师自诊课堂教学问题、自选技术应用点、自主选学,组织全员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为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供支持。要严格检测评价过程,制定“教师自评——教研组互评——学校总评”的工作实施细则和评价量规,确保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效,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三)落实经费保障。省级依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重点支持省级试点校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依托省级财政资金保障省级能力测评抽检和全省高中学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市、县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开展全员培训,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建立制度保障。省教育厅将各地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和教师教育工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范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训情况和运用水平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评选信息化教学优质课和命名整校推进示范校等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五)做好监管评估。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能力提升工程规划方案报教育厅审核备案,省教育厅采取专家评估、参训教师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测、督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县级培训机构和信息化管理团队,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培训进行过程性督导和质量评估。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承训单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各市县参训学员选送率、报到率和结业率等情况,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实施效果等作为教师教育项目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实现全过程质量管理。

篇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要求,顺利完成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考核任务,根据《xx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特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目标

1、通过考核,完成每位教师30学分实践应用学习任务。

2、通过考核,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

3、通过考核,提高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提升各级培训团队的指导力。

4、构建“金字塔”学习共同体,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应用、校本研修形成常态。

二、考核对象

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三、考核时间

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推进进度考核。

四、考核内容

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实践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自选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30学分),向学校提交能体现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参与考核。

五、实施流程

在镇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镇级规划—团队研修—教师实践—学校评审”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镇级规划。2。0信息化项目推进办公室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全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实践应用考核方向。

2、团队研修。金字塔学习共同体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研修计划,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实践应用考核申报点,结合本校选择的研究模式,推进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3、教师实践。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实践应用考核,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提出的相关任务。

4、学校评审。学校管理团队组建校内外结合的评审组(或委托镇级培训团队),依据实践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

5、镇级监督。采取专家组成员逐校逐人督查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实践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

6、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在分项发评价中,有一项不合格,视为实践应用考核不合格。

六、结果应用

1、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对实践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

2、对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考核合格的教师,由县教育局印发教师所选各个微能力的认证证书。

3、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实践应用考核情况。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整校推进与实践应用落实情况,列入年度教育督导和校长年度考核内容。

七、鼓励创新

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模式进行考核,学校也可以选择自主设计的实践应用考核模式进行考核。

xx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践应用考核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要求,顺利完成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应用考核任务,根据《xx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特制订本方案。

一、考核目标

1、通过考核,完成每位教师30学分实践应用学习任务。

2、通过考核,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

3、通过考核,提高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提升各级培训团队的指导力。

4、构建“金字塔”学习共同体,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应用、校本研修形成常态。

二、考核对象

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在编在岗教师。

三、考核时间

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推进进度考核。

四、考核内容

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实践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自选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30学分),向学校提交能体现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参与考核。

五、实施流程

在镇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镇级规划—团队研修—教师实践—学校评审”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镇级规划。2。0信息化项目推进办公室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全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研修手册》,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实践应用考核方向。

2、团队研修。金字塔学习共同体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

篇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方案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从今年起启动实施我省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现将《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xx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以下分别简称《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能力提升工程2。0”是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一项新

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各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二、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职责任务

各市(地)要围绕“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协调培训团队建设、教师培训开展、资源建设创新、校本应用考核等工作。把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步骤和关键环节,制定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根据教师培训需求,依据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选点打样,设立实验区、示范校等示范引领培训项目。要注重“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与国培、省培、地方培训工作的整合与衔接,与学校校本研修计划、教师常态研修结合起来,通过组织有效的校本研修考核和本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服务等,真正实现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各市(地)要加强对县(市、区)“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的监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统筹制定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研修计划及考核要求,强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上的主体责任。中小学校长作为“能力提升工程2。0”的第一责任人,要构建整校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整合多方资源,制订本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严格校本研修考核管理,为本校教师全员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完善保障措施、加强考核评估

各市(地)要设立专项经费,明确市本级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经费数额及用途,加强网络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整合本地师训、教研、电教等部门力量,建立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宣传,营造良好应用氛围。积极培养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团队、指导团队、骨干团队,形成省、市、县、校四级管理服务支持体系。

各市(地)、县(市、区)要分别在xxxx年xx月底和xx月底前,召开本地“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培训项目管理,加强培训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估,确保2022年底前我省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任务。

省教育厅将加强对各市(地)“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市(地)要将本通知及时传达至所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并按照《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环境测试方案》要求,分级制定本地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细则、考核办法、学校环境测试办法和xxxx年度培训计划等,于xxxx年xx月底前,将上述材料(电子稿)报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各县(市、区)要在xxxx年xx月底前,完成上述相关方案的制定工作。

篇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采取“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校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校长和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1、培训全体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紧紧围绕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3种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0项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以下简称能力点,详见附件2,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到2022年底,三年内每人培训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

加强深度贫困县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村小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依托“四川云教”,通过“三个课堂”等开展线上协同研修、协同教学,探索“双师教学”模式陪伴式教师培训改革,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与均衡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2、培训校长及管理团队,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组建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以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为主线,分级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管理团队的专项培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3、培训指导团队,提升信息化指导力

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遴选与管理机制,组建三级信息化培训指导团队。采用专题研修、分类培训与学习共同体建设等模式,以县市、区为重点开展培训指导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指导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4、建好培训资源,保障融合创新发展

依据应用能力标准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水平,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面向一线名优骨干教师、优质企业等汇聚精准适用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教育大资源。依托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遴选优质培训资源,探索建立灵活、开放、终身化的教师个性化学习空间,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和精准推送。

三、推进办法

一省级加强统筹规划,组织示范引领培训

省上主要负责统筹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组建省级培训指导团队,建设培训资源,开展示范引领培训,培育一批“整校推进”试点学校,指导督促各地分层分类开展全员培训。

1、做好统筹规划管理。结合国家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和四川实际,统筹设计培训项目、资源建设、应用考核等工作,研制规划、方案、指南等。

2、建强培训指导团队。制定省级培训团队遴选与管理办法。遴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一线校长、骨干教师,教研、电教等部门专业人员及相关领域专家,组建省级培训指导团队。

3、建设适用培训资源。依据30个能力点,通过遴选高质量的国家慕课课程资源、自主研制培训资源、整合一线教师优秀实践案例资源、购买服务等,建好省级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课程资源库,为全省教师线上不少于20学时研修提供托底保障。

4、开展示范引领培训。

一是开展管理者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组织培训各市州教育行政、教研培训、电教部门负责能力提升工程2。0的管理人员,提升组织实施能力。

二是开展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力高级研修。以县市、区培训团队骨干为重点,兼顾省市级培训团队骨干,开展三期培训每期200人,提升培训团队规划设计、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

三是开展学校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面向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中小学校,开展三期每期200人学校管理团队和学科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培训,提升跨学科融合教学和实施智能教育的能力,打造智能化教育领航名师名校长。

四是开展以“四川云教”为主的“三个课堂”应用骨干研修。依托“四川云教”,遴选“三个课堂”应用骨干教师,开展三期每期400人培训,提升“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能力。

五是开展整校推进“样板校”项目培训。采取“省级统筹,以市为主”模式,一体化设计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培训,开展“样板校”整校推进省级试点,为全面开展能力提升培训探路子、出经验。

5、开展考核认证。根据校本考核方案,依托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统,开展市州培训情况考核,并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结果查询、学时认证、证书打印等服务。

二市州加强区域指导,组织线上研修

各市州主要负责做好区域规划,组建市级培训指导团队,开展本级示范引领培训,承担省级“样板校”共建任务,建好地方课程资源,统筹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不少于20学时的线上研修,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全员培训并开展质量抽检。

1、制定市级实施方案。对照省级实施方案、指南等加强区域统筹规划,制定符合本地学校应用环境和教师发展水平的区域推进实施方案、县域考核实施细则、培训质量抽检制度等,并报省上备案。

2、建好市级培训指导团队。参照省级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市级培训指导专家遴选与管理办法,组建市级培训指导团队。

3、建好地方课程资源。结合本地实际,丰富培训课程资源。鼓励参照30个能力点,拓展、研制地方特色能力点及资源,为本地教师培训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4、实施“打样”培训。根据学段、城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等推荐5-7所学校,作为省级“样板校”。将有省级“样板校”的一个县市、区作为“样板县”。在省级统筹指导下,组织实施“样板校”“样板县”整校推进试点,并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

5、组织线上研修。根据区域教育发展实际,重点做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少于20学时的线上全员培训。

三县市、区分批推进,抓好线下实践

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做好“整校推进”全员培训。紧盯30学时的实践应用分批推进。

1、做好落地方案。按照省市实施方案和指南等,建立“县-片-校”三级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责任运行机制和责任清单;研制整校推进落地详案、学校考核办法,指导学校制定校本研修方案等。

2、建强两支队伍。要建优县级培训指导团队,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县级信息化培训指导团队。要建强学校管理团队,指导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的信息化管理团队。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和学校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

3、分批整校推进。借鉴省市“样板校”“校板县”经验做法,按照分类指导、倾斜乡村的原则,遴选不同类型、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打造一批试点校。分批实施、整校推进,形成推进有效机制。

4、指导校本研修。指导学校建立“骨干引领、教师选学、团队互助、学校指导”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清单”的研修机制,确保到2022年底,全体教师完成不少于30学时的实践应用。

5、组织考核评估。要加强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的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价。进行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研修方案审核备案。依据省级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和市级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分层分类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及整校推进工作绩效评估。

四学校整校推进,突出学用融合

学校根据自身信息化应用发展现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教学实践和应用研修,总结实践经验,推进应用创新。

1、研制校本培训计划。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确定能力点方向,研制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计划、教研组研修计划、教师选学任务清单等。

2、组建学校管理团队。组建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校长领衔、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指导教师开展校本研修、应用创新和考核测评。

3、开展校本研修实践。学校从30个能力点和地方特色能力点中选择至少2个维度智慧教育创建学校选择3个维度的能力点供教师选学。教师从中选择至少3个能力点每个维度不少于1个,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专题培训、校本研修、应用实践。其中实践应用30学时建议分配如下:完成3个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

4、实施校本考核测评。坚持成果导向,依据教师选择的能力点,组织开展自评、教研组成员互评、学校考核小组考核等,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0年上半年:规划引领,机制保障。研制规划、实施方案等,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建立省级工程办核心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启动引领性培训等工作。

第二阶段2020年下半年:试点先行,形成经验。研制整校推进指南和考核方案,开展引领培训,启动省级试点学校培训工作。各市州建立本级管理和培训指导团队。全省20%的县启动能力提升工程。

第三阶段2021年:示范引领,全面推进。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成果,辐射带动各市州学校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全省60%的县启动能力提升工程。

第四阶段2022年:攻坚克难,总结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重点督查和指导帮扶,力争全省在2022年底全面完成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任务,全面总结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成效与经验。

五、推进保障

一组织保障

教育厅负责统筹规划与管理,执行办公室简称工程办设在省电化教育馆,负责组织实施和支持服务的具体工作。各市州、各县市、区要明确领导机构、责任分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因地制宜设立工程办,配备核心团队人员,确保工程办核心团队稳定。要科学遴选试点区学校和培训指导团队成员,以任务驱动,推动示范引领取得实效。要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和学校需求,建立激励学校与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制度机制,确保教师真培训真应用。

校园长是能力提升工程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带领信息化管理团队,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好教师线上学习,抓实线下校本应用实践;要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每个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要强化学科教学应用实效,确保校本应用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并纳入学校教师绩效考核。

二经费保障

教育厅统筹专项经费,重点支持“三州”、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试点区学校教师培训,以及省级培训资源开发,管理系统建设运维等。各市州、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将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按进度推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三监管评估

按照“一网管理、分网学习”的要求,优化升级能力提升工程管理系统,实现与各级各类培训系统无缝对接和数据适时汇聚,探索伴随式采集教师培训数据的精准监测评估。采取专家评价、参训教师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开展培训项目质量监测,提升培训实效。

建立省、市州、县三级督导考核机制,将培训进度和实施效果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内容。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成效,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和校长任职考核。研制激励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按有关政策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教师资格注册等。

篇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xxxx〕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x教函〔xxxx〕266号)和《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成教函〔xxxx〕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实施目标

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建强区级研训团队

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参培对象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认证

(一)合格认定

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五、研修阶段安排

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xxxx年1—4月,xx天府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第二阶段:xxxx年4—8月,新区“项目办”对试点校参培教师情况进行摸排,审核“整校推进”方案,进行全体管理员培训。

第三阶段:xxxx年9—12月,基于试点经验总结,组织学校教师(人数约为全区教师总数的60%)参与培训,初步形成区域精品应用成果。

第四阶段:xxxx年3—6月,组织余下学校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实施,完成合格认定,形成可推广应用成果。

第五阶段:xxxx年6—12月,对全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进行全面总结,打印证书,梳理各校优秀教学案例、课堂实录、个性化学科教学模式等实践应用成果。

六、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加大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投入

开展督导评估,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