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国文化遗产优秀作文
神游“北京天坛”
宋代诗人陈洵直写道:“峰顶侵云法象寒,远游虚唱肃天官。松吟泉漱人仙去,犹想箫声落旧坛。”这写的便是“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成祖永乐18年,是北京吸引游客的著名景点之一。它的原名叫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改名为“天坛”。它主要是用来祭天的,里面主要建筑是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我们从图片上看好像没有那么大,但实际上非常大。占地面积约为273平方米,它的局布局严谨,建筑结构很独特,装饰规律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你来到天坛,一下子就会被金碧辉煌的大城门所吸引——红和黄,红漆闪闪发亮,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照人,工仿佛一块红水晶。登坛时,可以留心数一数,你会发现台阶的数量不是9就是9的倍数。这莫非是巧合?不,不是巧合。古人认为“9”是机阳数,就认为这样可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wWW.zUoweNbA.NEt ]
到了上面,大家可以在“天心石”上试验一下。你会发现你的声音变得很洪亮。再向前,就是天库,天库的正殿是“皇穹宇”。这三个字的含义分别是“至高无上”,“天”,“宇宙”。这里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
到天坛不去“回音壁”实在遗憾,这可真是一堵神奇的墙。在这头轻轻说一句,那头便听到了话声,这相当于古时的电话,有趣吧。三音石更神奇。你不妨站在一音石上拍手,可以听见一声响。二音石可以听到两声,三音石居然听到了三声。
走过三音石,就是祈年殿了。这里的屋顶是蓝色的,象征天空,皇帝就是在这里祭天的。
听我讲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恨不得长上一对翅膀飞到北京天坛?别急,你不妨现在闭上眼睛,犹如自己就是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文武百官,那感觉岂不快哉!
神游天坛到此结束!如果你哪天真的去游览天坛,记得买一张地图哦。
篇二:中国文化遗产优秀作文
神圣之地——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世界文化遗址之一,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整个石窟存有主洞窟45个,大小窟鑫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中的佛像巨大宏伟,又是栩栩如生精妙绝伦的,下面我介绍的是云冈大佛与露天大佛雨座最著名的佛像,还有关于礼贺母胎的故事。
首先是位于第五窟的中央坐像—云冈大佛,它高达17米,大耳垂肩,形态端庄雅贵,脸部额大、鼻高、眼大而又唇薄,还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云冈大佛发展出了佛教的世俗化与中国化,意义重大,即常说的我佛如来,皇帝即佛。云冈大佛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征了印度特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实在值得赞叹一番。
同时,云冈石窟的第20窟中的露天大佛也同样令人大饱眼福。露天大佛虽是坐姿,却分外高大,有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大佛全身比例适称,造型手法简练,他那宽阔威武的身躯给人一种稳健之感。他所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精神风貌,双眼炯炯有神,嘴角略微上扬,是这一时期佛像雕刻的杰出代表作,也是佛像中的精品。
云冈石窟中有个石窟雕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四位身穿长裙,双手合实正低头敬礼的女人;另一部分雕刻的是净饭王夫妇,净饭王右手持杖在胸前,左手向前伸,净饭王夫人左手托腮,右手拿着物品放在腰际。据说是夫人怀孕后拥有了神力,只要抚摸别人便可除去病痛。因此她总拿着物品放在腰际,以便帮助他人,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幸运。礼贺母胎的传说就这样诞生了。
五千年泱泱华夏,中华民族凭借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一个个人类文化奇迹,它们无不诉说着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永远值得我们骄傲!
篇三:中国文化遗产优秀作文
灿烂的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是至今在西南地区发现范围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文化遗址现在存有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它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文物,是闻名中外的。其中出土的文物都很珍贵,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是最属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达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奇铜神树等,均堪称是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截止2021年5月以来的最新发掘成果,考古学家又新发现了5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的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琼等国宝级别的文物。
其中,有青铜面具无疑很出名。它是最早出土的一个,长1。38米,宽0。54米。最引人注目的是,眼睛呈突出的圆柱体,耳朵像精灵大又长,还比较尖,上面布满了弯曲的纹路,暗青色的面具在灯光下发出幽幽的青光,仿佛在诉说着古蜀那发达的文明与悠久的历史。发出的光芒像一张古青色的大网,笼罩了整个展览室,与一旁纹路明显的神树的光辉相互交缠。一只小巧玲珑,连翅膀上了层层羽毛,都刻得清清楚楚,展翅欲飞的青铜鸟,显得更是可爱,沐浴在青光中。据说那只青铜鸟还被称为“愤怒的小鸟”呢!
再看玉器,三星堆的玉器丝毫不逊色于青铜器。这里成功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其中包括玉璋、玉戈等在内的多件藏品,他们件件精美。玻璃展览台里,一柄出自一号坑挖出的玉璋,它发出柔和的白光,总长38。2厘米,器身呈鱼形,两面各线刻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该器制作精美,综合运用了镂刻、打磨、抛光等多种工艺。在选材海充分利用了玉料的颜色渐变,椭圆形就势以表现鱼的背部与腹部,可谓匠心可俱、巧夺天工。
三星堆的文物数不胜数,其精美也令人叹为观止。三星堆灿烂的文化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发现。
篇四:中国文化遗产优秀作文
恢弘迷人的红河哈尼梯田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云南省红河州元阳、绿春等县里,卧着规模宏大、风光秀丽的红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这里不仅水源丰富,空气湿润,而且时常有变化多端的雾气包裹,为红河哈尼梯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时候红河哈尼梯田还未受广大人民所关注。
终于,20世纪80年代,经一些摄影师的拍摄和介绍,红河哈尼梯田渐渐从哀牢山走向了全国、全世界。2013年,就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获准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荷兰、日本、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100多代表参观过红河哈尼梯田,全都被它的壮观和丰富的文化所折服了。
就此,红河哈尼提前开始名扬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被它壮美的自然景观所吸引,国内外专家和游客纷至沓来。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也来到了原阳县观澜著名的景点——老虎嘴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欧也纳博士激动不已,久久不肯离去。放眼望着这延绵不断的梯田,他称赞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
谈到红河哈尼梯田,元阳县里就有其中一部分。元阳县境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三大景区:坝达景区、老虎嘴景区、多依树景区。我个人喜欢老虎嘴和多依树。
老虎嘴梯田名称由来简单明了。老虎嘴梯田附近的悬崖上有一堵很突出的岩石,它的形状像是一只猛虎的嘴,因此这块岩石以及岩石下方的一大片梯田都取名为老虎嘴。老虎嘴景观是元阳山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宏壮观的梯田,堪称大地雕塑的最高典范。随便登上元阳一座山的山顶,就会看见这样的景色:充满在大地之间的,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紧密的梯田面上,都印着一草一木,阳光照耀的梯田平静的面上,闪着绿、金、白光。在老虎嘴的冬春两季的晴朗时光,梯田会呈现出两匹奔腾骏马与藏龙卧虎的图案,除了老虎嘴的梯田,它的日落景观最为著名。
相比气势恢宏、景色壮观的老虎嘴梯田,多依树梯田显得更是秀丽迷人。与老虎嘴梯田相应,多依树梯田是日出的最佳观赏地,每天会吸引来无数的游客和摄影师。多依树梯田的位置独特,三面临山,一面坠入山谷。与它常年相伴的云雾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在泛泛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和由伟大的哈尼族人民用双手修筑的梯田,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农耕文明的奇观。
篇五:中国文化遗产优秀作文
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是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风景美不胜收,其中最著名的是“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黄山的奇松是多姿多彩的。先不说著名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单是那些说不出名的松树,就会让人们连声赞叹,充足的阳光照射在松林上,一颗颗松树上的雾水,立刻变得晶莹剔透,远远望去,那一片茂盛的松树,显得那样苍翠欲滴。正因为有了这些松树,黄山才能如此美丽,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这就是真正的黄山。
黄山的怪石是格外出名的。正因为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黄山才能吸引这么多游客瞧,那里有一只狗,正抬头望着天空,那是“天狗望月”;这里有一颗硕大的仙桃,那是“仙桃石”;那儿还有一位仙人,正伸出手指指向远方,那是“仙人指路”……在这里,各种奇怪的石头能让你大饱眼福。这就是真正的黄山。
黄山的云海更是让人连连叫绝。爬上黄山,在那高山之巅俯首云层时,看到那漫无边际的云层,如临大海之滨,波起云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好一副宏伟的画面。当阳光大放时,云海就更为壮观了,金黄色的的阳关下,金色的云海像是镶了一层金子,时不时反射出金色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黄山。
黄山的温泉是多彩多样的。温泉的颜色各不相同,白色、红色、黄色……仿佛是一副七彩的画卷;温泉的形状各不同,有的像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让你忍不住想跳下去;有的则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形状,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温泉的温度也不同,泡进那温泉,感到那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全身,赶走所有疲惫,让人神清气爽。这就是真正的黄山。
黄山集中了中国各大名山美景于一身,它是大自然造化的奇迹,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真是登黄山,天下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