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总结
2022,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涌现了一批批“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奔赴扶贫第一线”基层工作者。面对这场脱贫战役,人人都是战士,我们要勠力同心,吹响战争号角,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稳不稳,关键看基层基础牢不牢。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面对部分党支部的组合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要以党建为抓手,全力抓好脱贫攻坚。
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把重点放在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上。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注重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贫困人口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贫困户与市场联结起来。
选好用好扶贫干部是基础。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让精兵强将在脱贫攻坚最前沿集结冲锋,使各级党员干部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建功立业,是组织部门的使命担当。要紧扣“选干部、配班子”核心职责,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磨砺干部的主战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考场和选拔使用干部的主阵地,配齐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选优派好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努力锻造一支素质过硬、敢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可靠的中坚力量。
抓住党建为引领,要提升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二: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总结
一场围棋比赛,对弈者殚思极虑、大显神通,目标在于取得胜利;如果局部善战却各自为战,浴血奋战却盲目应战,“战果”也就大打折扣。同样,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脱贫攻坚战,就要把准作战方向,念好“联、畅,准”三字经,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情为机遇,以全胜之势夺取“防疫”“脱贫”双胜利!念好“联”字经,紧靠人民不动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亿万万中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汗水铸就了守卫生命的钢铁壁垒;无数医务人员、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志愿者逆行而上,星夜驰援,在无数个黑夜里忠诚职守,在无数个天亮前负重守望,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做“团结一心”的中国力量,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传统。“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强大法宝,是党永远不可移易的生命线。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想要吹响疫情全面胜利的嘹亮号角,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继续走群众路线,汇小流成沧海,聚星火为燎原,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念好“畅”字经,畅通渠道不折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正面临着“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等现实挑战。当前正是群众复工意愿浓烈,企业复工需求强烈的重要时机,必须畅通渠道,让经济社会的摆钟不再停摆。一是要畅通外出务工渠道,优化“健康证明”申请流程,加强与务工企业的对接联络,采取“点对点”的方式,集中精准输送务工人员安全返岗;二是畅通产业扶贫渠道,要找准路子、想好法子、挖到金子,活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供给顺畅、产销平衡,让扶贫产品出得去、卖的好、能长效;三是畅通扶贫物流运输渠道,增设扶贫热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妥善处理,加快物流审核,做好物流保障,实现扶贫物流零滞碍。念好“实”字经,紧盯问题不放松。“花开偏逢暴雨,叶嫩更兼冰霜。”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脱贫成果的巩固难度很大,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问题亟需死守;余下的脱贫任务又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没有哪一块是好啃的。“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走好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数据筛、实地看、群众提,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梳理分类、甄别辨析,把准解决的脉络;通过立足当地实情,科学研判,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通过派遣行家里手,把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脱贫攻坚,不是只可远观的水月镜花,不是一旦而摧的沙堡蜃楼,脱贫攻坚必须干实事、成实业、结实果。造化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中华民族是历经苦难的民族,苦难让我们成长,苦难让我们奋进。有党的领导,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取得“战役”“战贫”双胜利。
篇三: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总结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对加强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22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在望。越到这个最后关头,越不能停顿、越不能大意、越不能放松。应当看到,今年是脱贫攻坚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中央召开这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克服疫情影响,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落实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要绷紧弦、加把劲,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当前,要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据统计,2022年全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外务工,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现在因为疫情,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就会减少收入,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就业帮扶力度。要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加强精准对接,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多措并举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就业底盘。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千方百计解决扶贫产业恢复生产面临的困难,为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既要注重“清淤”,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要促进“活血”,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疫情面前,各级干部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要切实做好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因疫致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克服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四: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曙光在前、重任在肩,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涵养“四种情怀”,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谱写新篇章。
要涵养“斗士”情怀,筑牢“桥头堡”。立下愚公志,搬走贫困山。帮钱帮物,不如用心用情帮助建个好支部。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应注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增强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建强筑牢党在贫困村的战斗堡垒。果断按下增收脱贫“加速键”,不松劲、不畏险、不懈怠,真做真为、善作善成。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瞄准最突出的短板、最明显的弱项、最棘手的难题,完善并强化帮扶举措,集中火力、尽锐出战,推动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
要涵养“工匠”情怀,下足“绣花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是靠干出来的,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扶贫贵在精准,关键在于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精准帮扶。针对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和节点问题,要下足“绣花功”,扎实帮助贫困群众树信心、立斗志、摘穷帽。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参加就业,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质的飞跃。在吃透上情与摸准下情上做文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要涵养“医生”情怀,提振“精气神”。近年来,虽然脱贫攻坚连续捷报频传、战果辉煌,但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面对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涵养“医生”情怀,把剩余的老大难问题逐一“过筛子”。运用好望闻问切,科学把脉问诊,找出致贫的症结所在,逐户开出针对性的“药方”,对症下药、靶向攻克。同时做好分类指导,对缺乏创业路子、发展资金不足、因病因残致贫等情况,实行“一户一策”,销号“清零”。
要涵养“伯乐”情怀,激发“动力源”。脱贫攻坚既是磨砺干部的“大熔炉”,亦是考察干部的“试金石”。作为干部之家的组织部门要涵养“伯乐”情怀,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以精准扶贫能力选人才,以脱贫攻坚成绩论英雄。主动出击,在脱贫一线赛马识马,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干部的“大平台”、识别干部的“三棱镜”、选拔干部的“主渠道”。树立重担当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准“刻度尺”,及时将表现突出的扶贫干部用起来,激励他们精神饱满地去攻坚克难,坚决啃掉剩下的“硬骨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决胜脱贫攻坚战,需要抢抓时间、不负韶华;团结奋进、一鼓作气,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满怀豪情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五: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总结
战疫斗贫,人才为要。赢取“双场”作战全面胜利、有序有力推动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在战疫斗贫中,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组织和集聚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人才队伍,释放人才技术、智力、资源等优势,为战疫斗贫提供坚实人才保证。
强化政治引领育人才。在战疫斗贫的斗争实践中,一大批院士、专家等优秀人才无畏前行、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砥砺了务实奋斗的时代精神、展现了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优秀人才在“双场”作战中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成为感召人们奋进前行的力量。坚持在人才队伍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开展学习典型人才的宣传与学习,教育引导人才树立家国情怀,自觉对标先进典型,汲取成长前行的精神力量。坚持发展所需、事业所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医疗事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菜单”,加大人才培育投入,为保障事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强化担当作为用人才。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无论是夺取抗击疫情胜利,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都需要更多优秀人才担当作为、发挥作用。改进完善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和管理等全方位的配套机制,做到以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机制励人,凝聚战胜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与合力。要树立旗帜鲜明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导向,通过把人才放在疫情防控一线、脱贫攻坚前沿进行锤炼,及时把政治过硬、敢于斗争、成绩突出的人才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引导人才涵养想干事、敢干事的自觉,增强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为“双场”作战筑牢人才基石,凝聚获胜力量。
强化关爱激励聚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只有关心人才、珍惜人才、爱护人才,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在“双场”作战中更好发光发热。注重挖掘、总结和宣扬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营造尊重人才、崇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更加关心关爱投身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的人才,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解决他们的问题困难,解决日常生活、待遇补贴、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双场”作战前沿,凝聚起战“疫”斗贫的强劲人才力量。
篇六: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总结
到2022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只剩9个多月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级要高度重视,选准脱贫攻坚的“尖兵”,将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带领群众去决战决胜。选准“尖兵”递好缰绳。 脱贫攻坚的“尖兵”就是冲锋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各级要在再部署、再动员的基础上,坚持高标准选人用人,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的党员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在用人导向上要鲜明,既要满足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脱贫攻坚的特殊需要,大力营造争当脱贫“尖兵”的浓厚氛围。在识人观念上要更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的潜力,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干部的不足,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桎梏,切实把那些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轻干部识别出来。在选人渠道上要拓宽,鼓励高层次人才、专业型人才、实干型人才充实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中,不断优化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结构。对新补充的扶贫干部,要细致交待工作重点和难点,把优势讲清,把“短板”找准,切实把“缰绳”递好。系牢“马鞍”扶正坐稳。 战马若没有马鞍,战士就很容易在冲锋中“落马”,因为“马鞍”既是一种制约,更是一种保护。对脱贫攻坚的干部来说,这“马鞍”必不可少。为此,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扶贫干部作风建设,把“马鞍”系牢,坚决防止“群众富起来,干部掉下来”。要教育干部加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解放促进观念上的更新。要坚决反对扶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常念“紧箍咒”,及时“敲警钟”,及时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要对不守纪、不驻村、不胜任的干部采取诫勉谈话等措施,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要在工作、生活和个人成长进步上关心关爱,切实把脱贫攻坚干部“扶正坐稳”,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到工作中去。扬起“马鞭”奋蹄疾驰。 当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已脱贫摘帽的还存在返贫致贫可能。“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因此,各级要加强培训力度,尽快把脱贫攻坚干部全部轮训一遍,进一步提升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在生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关心、进步上多关爱,让脱贫攻坚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温暖,焕发出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要给脱贫攻坚干部撑腰壮胆,主持公道,真正让敢于担当、勇于担责、乐于奉献的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扶贫干部积极性,使他们扬起“马鞭”奋蹄疾驰,去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篇七: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必须不断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憋住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只争朝夕、加压奋进,以优良作风决战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脱贫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对症下药,注重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有关违纪违法问题,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对政策掌握不准、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情怀不够,为民办事流于形式,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导致很多扶贫工作落实效果不明显。为此,必须持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整治脱贫攻坚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作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注重实绩,勇于作为,让能者上、庸者下。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是党员干部的“成绩单”,是对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干得好不好,有没有实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要紧紧围绕脱贫实绩这个根本,建立和完善脱贫一线干部工作实绩民主测评办法,采取“晒实绩”与“评实绩”相结合的方式,将工作实绩定期“晒”一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制定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办法,坚持“周巡查、月督查、季通报”制度,倒逼各项任务落实,树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鼓励扶贫干部们敢闯敢试、担当作为,用心用力用情投入脱贫攻坚一线。
真抓实干,精准施治,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彻底消灭绝对贫困、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是亿万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脱贫群众的收入实不实、脱贫攻坚的成色足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作风是否扎实。决战脱贫攻坚,必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时刻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做好做足精准脱贫的“绣花”功夫,用真情激发困难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果取信于民。越是收官的时候,越要沉下身子、耐下性子,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脱贫攻坚战中的最后堡垒,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加强监督,倒逼落实,做到不全胜、不收兵。强化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四个不摘”专项治理列入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开展大排查、大调研、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以强监督确保“四个不摘”政策的贯彻落实。要聚焦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精准监督、靶向发力,建立后续跟踪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持续发挥作用。要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帮扶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列出负面清单精准施治,对扶贫工作中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对责任缺失的严肃追责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篇八: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工作总结
“村里因为种白茶致富,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愿意捐赠茶苗帮助贫困地区。”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20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道。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总书记回信说。
近日,央视综合频道播放了这则总书记和农民党员间书信交流的新闻,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挖井人”一词。“挖井人”出自小学语文课本《吃水不忘挖井人》,原意指的是毛主席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很感激毛主席,所以在井的旁边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简言之,“挖井人”就是给别人带来幸福或利益的人。那么,在决胜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又当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战“贫中贫”,当好群众的“挖井人”呢?
对脱贫攻坚而言,“挖井人”就是要“挖掉贫根”,让群众脱贫致富。2022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剩下的脱贫任务看似很“轻”,可这“贫中贫、困中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站在关键之年的重要节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广大扶贫干部战“贫中贫”,做群众的“挖井人”贵在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端正思想迎难而上,转变作风咬紧牙关往前“挤”,锲而不舍往里“钻”,直至让群众摆脱贫困,喝上“幸福泉水”。
发扬钉子善于“挤”的精神,掀起战“贫中贫”做群众“挖井人”的新高潮。众所周知,钉钉子先要想好往哪里“钉”,即确定好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目标点”。决胜脱贫攻坚同样如此,需要像钉钉子一样先找准“穷根”和攻克的“目标点”,做到心中有数,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为了完成脱贫摘帽任务,盲目地拿起“钉子铁锤”东一榔头西一棒地敲,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通、打折扣、做选择应付了事。“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冲刺关头,越要沉着冷静,警惕出现不良心态,如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疲劳厌战心态,索性放之任之撤摊子的心态等都必须力戒克服。在脱贫攻坚中,每位扶贫干部要把自己当成是一颗小小的“钉子”,咬定目标不放松,自觉参与,积极主动把自己融入到攻坚战中去,用韧劲和力度一点一滴使劲儿地往前“挤”,掀起决胜决战脱贫攻坚做群众“挖井人”的新高潮,让“钉钉子精神”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发扬钉子善于“钻”的精神,实现战“贫中贫”做群众“挖井人”圆满收官。想让钉子轻易“钻”进木板,一要看钉子本身是否有锈,二要看钉尖是否锋利。倘若钉子锈迹斑斑,钉尖愚钝,就不容易钉进木板。另外,要把钉子钉牢钉实,还离不开持续发力用劲,一锤接着一锤地敲。同理,基层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要成为群众的“挖井人”同样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了烦,尤其是找差距时也要像检查钉子生锈一样先检视个人问题。若发现思想上有“锈”则必先清除干净,作风上“愚钝”则必先磨其锋利,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战“贫中贫”准备工作虽然重要,但纸上谈兵绝不行。决胜脱贫攻坚最关键是求真务实见行动,需要撸起袖子加油“挖”,锲而不舍地往里“钻”,才能挖到甘甜的泉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记使命”等无不突出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实践。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前的疫情防控和更需要广大扶贫干部讲实效、出实招、办实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茬接着一茬干。只要我们大力发扬钉子善于“钻”的精神,就能夺取战疫脱贫双胜利,喜获战“贫中贫”做群众“挖井人”双丰收。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前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总攻时,格外需要扶贫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以饱满的精气神昂扬上阵,以不懈冲锋的姿态增强战斗力,方能在战“贫中贫”中成为群众出色的“挖井人”!新“长征”路上我们虽然只是一颗颗平凡的“钉子”,但只要我们一起发扬不平凡的“钉钉子”精神,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做群众最需要的“挖井人”,我们无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