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操作风险自查报告

操作风险自查报告 篇1

根据总行下发的《屯溪农商银行关于开展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排查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本人本岗位自查,现将自查以及整改情况作如下汇报:

1.法人治理方面

本部门严格执行《安徽农村商业银行股权质押管理办法》《屯溪农商银行股份转让、质押管理办法(试行)》,截至6月末,共办理股权转让3户,股本额297.3万股,办理股权质押4户,股本额678万股。20xx年3月,安徽省股权登记结算公司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托管股权信息报送的`通知》,进一步规范股权转让、质押程序。

2.宣传方面

对内: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找宣传报道、沟通交流、反映问题、交流经验等方面的作用,年初制定《屯溪农商银行信息报送考评管理办法》,下发投稿考核任务,设定奖惩措施,鼓励全行员工积极投稿,提高信息宣传的创造性和凝聚力。截至6月末,共编发《屯溪农商简报》10期,采纳员工稿件76篇,其中被省联社、安徽日报农村版采用9篇。

对外:以扩大本行地方影响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为抓手,充分利用本行公众微信平台和门户网站,推送本行新闻动态、业务产品等,制定《屯溪农商银行微信制作考评暂行办法》,以规定投稿、定向约稿和自主投稿相结合的方式,对被采纳通过本行公众微信号发布的作品给与奖励。截至6月末共发布宣传消息91条。此外,抓住与地方主流媒体合作契机,以赞助冠名等方式,为本行公众微信号强势吸粉,扩大关注受众群体。

3.后勤服务方面

根据领导安排,做好本行各项会议会务的后勤服务工作。

操作风险自查报告 篇2

根据建总行下发的《建信村镇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操作规程》要求,结合《操作风险检查提纲》,本营业部认真展开全面自查,自查内容包括: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对公账户管理、个人业务管理、重要物品及尾箱管理、担保物管理、报表管理、业务操作流程规范性情况等7部分内容。现将自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1.岗位设置及人员管理

岗位设置情况。目前设置2名综合员,其中一名兼普通柜员,3名普通柜员,其中1名对公窗口,暂时能满足当前业务量需求,具体岗位职责见岗位责任制。本营业部柜面人员流动性大,人员偏新,新人压力较大,建议能够给予分配适当的稳定性人员,至少要半年以上,现男女比例适中,望以后的人员调整中同样能给予考虑男女比例问题。

2.对公账户管理

(1)账户开销户情况。对客户提交的开户申请资料需实行双人审查、营业经理审批。经办人员对客户填写的事项、提供的证明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认真审查,备案类账户通过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核实账户的基本信息,对法人及相关身份证件进行鉴别和联网核查。核准类账户由账户专管人员将开户申请书、证明文件、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等开户资料报送人民银行核准。报备类账户由账户专管人员在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中报备。非法人代表或单位负责人办理开户时,出具授权书;不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对公账户变更手续齐全;销户按规定办理对账、收回未使用重要单证及印鉴卡,若印鉴卡

遗失的,出具丢失证明。建议营业部也设置人行账户专管员A、B角,当有一人休假时,若有单位开户能及时进行核准或报备。

目前棋南、东仓、金福村民委员会、下汇周经济合作社仍缺开户许可证,开户许可证核准号也无法取得,人行无法备案。棋南、东仓、金福村民委员会开户时,证件不齐全,其中棋南、金福村印鉴还未加盖。多次与业务部门联系,业务部门给予积极的配合,但成效并不理想,主要村居不给予配合,几个村居已经开立经济合作社,建议村委会户头可以进行批量销户,但村居无法提供销户资料以及开户时预留的印鉴,望领导能给予帮助。

(2)账户使用情况。账户使用的生效日按制度执行,出了个别贷款需要的客户不受开户日3日后才可以使用的制约;账户提取现金符合规定要求;大额支付按规定权限授权审批。

(3)印鉴管理情况。对公账户开立按规定预留印鉴;印鉴挂失及变更手续合规,印鉴变更后的使用日期是变更后的次日。每月在用印鉴卡数量与账户数相符,金福和棋南村未预留印鉴。

(4)对账管理。对账目前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9月底零余额账户有30个,对账回收率还暂时偏低,目前采取电话通知的方式通知客户前来对账,尤其是重点客户,有几个注册地址在龙港的单位,已经将对账单送到龙港支行,以方便客户前来对账。对账回收后,当场进行验印,看与预留印鉴是否相符。对公账户数越来越多,对账压力也越来越大,主要单位客户对账意识不强,较少客户能够及时对账。

3.个人业务管理

(1)个人账户管理。个人账户开立执行实名制规定;按规

定留存客户身份证件;对客户提供的身份证件进行身份鉴别仪鉴定,同时进行公安联网核查系统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核查。

(2)柜面特殊交易操作情况。个人业务查询时要求客户出示身份证件,但目前存在这样的情况,每月20日左右客户交利息时,很多客户或者代理人无法提供证件号以及账号,经办柜员只能通过客户名来查询,但经办柜员会与客户核对家庭地址和手机号码等防止串户。挂失等特殊交易的操作规范,客户本人办理或符合代理挂失、解挂手续,柜员在操作时按规定进行了有效的联网核查,对于柜面大额存取款及转账交易,柜面经办人员按规定对客户进行身份证件的核实。

4.重要物品及尾箱管理

(1)实物保管情况。每月对印章等重要物品和在用印鉴卡进行检查和核对。

(2)查库落实情况。现在每月的查库频度是每旬一次,对现金和重空进行检查和核对。负责人每月检查一次。前几个月由于没有接到检查频度的通知,营业经理对柜员按每月查库一次的频度进行检查。

(3)交接管理。若遇到岗位调整时,柜员在营业经理监交下办理交接手续,交接之前,营业经理对交接柜员进行查库和核对。与安邦业务员办理尾箱交接时,认真核对业务员的身份和核对现金箱的`数量以及箱子编号。

(4)特殊时间段重要物品管理。柜员临时离柜重要物品上锁保管;午间尾箱及重要物品入保险柜保管;日终尾箱由现金龙头柜员清点后,由营业经理复点,若营业经理休假指定专人复点。

(5)营业机构存放物品规范性检查。本营业机构不存在代客户保管存折、身份证件及印鉴等物品;柜员本人的存取款介质及其他私人物品都放入仓库保管,未带入营业场所。

5.担保物管理

(1)实物保管情况。担保物按规定双人封包(目前由经办客户经理和综合管理部专人封包)、担保物实物现在由专人保管,目前担保物较多无法放入保险柜,现放入凭证柜保管,凭证柜只有一把锁,没办法做到双人保管;每月核对实物与登记簿账实相符。

(2)核对管理情况。按规定每月核对担保物实物与登记簿,核对记录齐全;每季度定期与与综合管理部门的台账进行核对。

6.报表管理

(1)用户管理。按规定设置报表系统的用户代码;用户密码定期变更;目前本营业部设置了2个30218机构报表系统查询的权限,汇总机构和两个网点机构没有查询权限,但目前综合管理部做报表时,经常需要本营业部提供数据,或者行长需要汇总的报表和网点机构的报表,所以目前存在使用他人代码进行报表系统查询的现象。建议给综合管理部做报表人员设置报表查询权限,一来可以快速在报表系统中取数,二来可以避免越权查询的现象,或者只提供本营业部的数据给综合管理部,网点机构由他们自己机构自行统计。

(2)报表资料管理。按规定打印报表资料;报表资料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装订归档保管。

7.业务操作流程规范性情况

(1)特殊业务处理情况。挂失、大额存取等特殊业务的办理按规定进行身份核查;授权操作时,授权人员认真履行审核职责。

(2)特殊时间段业务操作情况。早上8点10分左右开始工前准备并且调拨现金,准备完毕后进行每日晨会。日终严格执行换人复点、双人锁箱制度;日终换人勾对流水较为认真仔细,目前柜面新人较多,凭证的差错率还较高,这个方面最近要严抓,事后稽核力度要加大,争取减少差错率。

操作风险自查报告 篇3

一、制度建设

自农商银行改制以来,办公室根据岗位职责,结合上级文件,对原有制度逐项进行认真梳理,全面清理、修订、补充完善各项制度,制定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

存在问题:某些制度,在总行层面已经相对细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各个支行依然盲目进行制度重建,仅重述总行相关规章,不仅徒增内部制度数量,也对相关执行人员的工作造成困扰。

根据工作实际,原《xx农商银行许可证管理办法》已修订为《xx农商银行xx管理办法》,目前仍未行文下发,但已提交内控合规部讨论。

二、培训辅导

办公室立足岗位职责,根据上几行培训计划及本部门安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目前,本年度信息宣传培训及文明服务培训已完成,舆情培训定于上级行舆情培训后进行。

存在问题: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下一步将探索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三、机制运行

办公室职责分工明确,部门员工工作效率较高、协调沟通良好,机制运行较为顺畅。下一步,将不断提高部门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员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依法合意识,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内控案防水平。

四、检查问责

在日常工作中,办公室从建立有效的违规问责约束机制入手,限制、批评、纠正和惩处违规违纪的单位和员工,在内部弘扬正气,杜绝违规恶习,对违规失德的人和事,不姑息迁就,不搞下不为例。一是层层落实了事故案件“一把手”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人人签订了事故案件防范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二是建立了严格的事故案件责任认定程序和报告制度,做到发案必查、有案必报、查必问则、有责必究。

操作风险自查报告 篇4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依然停留在“案件防范”、“加强检查监督”的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防控的范围和重点依然定位于银行内外部的“欺诈性”违法行为和案件,对于来自银行内部的流程风险、系统风险、人员风险及银行外部事件风险的关注还不充分。本文认为,商业银行要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变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为“自下而上”模式,直接向一线人员征集风险信息,主动追踪、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借助科技之力,打造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与自我完善。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定义及分类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类。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指出,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其中: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业务运管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缺失、以及制度漏洞所造成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泛指在商业银行内部所有由于人员方面的原因给业务操作带来的风险。具体到业务运行工作当中,可以分为操作失误风险、违法行为风险以及核心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核心系统、周边系统自身或系统之间,因设计缺陷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直接或间接风险,分为系统漏洞风险和系统失灵风险这两个方面;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因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的冲击,导致银行发生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二、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次,完整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尚未建立,即使是计划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商业银行,其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路亦不例外:识别(根据监管分类列出操作风险事件类型)、评估(定期进行操作风险自我评估)、计量(损失数据收集)、控制(根据自我评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监测(审计部门持续监测)。但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操作风险管理,实际效果却不尽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操作风险识别“以点概面”。操作风险点无所不在、数量庞大、层出不穷,现有的分类其实只是沧海一粟。理论上说,操作风险点当然是可以动态扩张的,但由于局部私利、信息不对称、操作风险隐蔽性等原因,不可能全部列出。商业银行要管理好操作风险,应做到“实时报告蚁穴状况,确保有及时足够的沙袋堵住漏洞”。

二是操作风险控制“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由于操作风险涉及面广,风险类型复杂,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模式实际上多为各职能部门分散管理,有些银行虽声称将操作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统一管理,实际上全面风险管理部门仅是进行形式上的牵头管理,实际管理职责仍落相关职能部门。涉及人员的操作风险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管理,涉及系统的操作风险主要由科技部门管理,涉及外部事件的操作风险主要由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部门管理,涉及流程的操作风险由各所有业务及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各职能部门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导致政出多门、各自为政。

三是操作风险监测“形同虚设”。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监测工作主要由审计部门或是风险部门负责,风险监测主要依靠各级风险监测人员的经验和直觉,往往是发生案件后,才开始突击检查、查找漏洞、处理有关责任人,风险监测人员主动发现风险的能力不强,被动式、运动式、临时性的监测活动占据主流。此外,由于考核激励机制的原因,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对大量损失较小的操作风险采取“就地消化”的策略,对损失较大的操作风险采取“过滤加工”的策略,形成“隐瞒文化”,导致操作风险信息在银行内部不能真实、全面、及时上传,风险监测形同虚设。

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体系的构建

操作风险实际上是一种全流程风险,只要有业务、有行动,就会存在人员误操作或流程设计不当或系统出错等风险,而且,操作风险还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实时变化。操作风险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商业银行过去的那种“自上而下”的管理,天然是一种“低效管理”。因此,商业银行要做好操作风险管理,必须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管理为“自下而上”管理。真实的风险信息,最权威、最及时、最有效的来源途径,一定是直接接触业务、直接接触客户的人员,商业银行应将操作风险管理扁平化,直接向商业银行所有个体员工采集操作风险信息,主动追踪、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各个组成模块具体要求如下:

(一)操作风险信息收集

商业银行应打造功能强大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对全行所有人员开放,允许任何与工作相关的`不满意见或完善建议,直接在意见建议中心提交。这些意见建议经过后续的筛选、处理、反馈、固化流程,为商业银行自我完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交信息人员可自由选择实名或匿名两种方式,系统应默认匿名方式,以保护信息提交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打击报复。提交信息人员应填写基本信息,必填项包括:姓名、银行卡号。其中:商业银行应确保“姓名”项真实,以防止恶意人身攻击、无中生有的举报等,但是,商业银行应确保操作风险信息系统中的个人资料绝对保密。

(二)操作风险信息有效性判断

商业银行应在总行风险管理部设置操作风险管理岗对风险信息进行有效性判断,过滤掉与工作无关的、已处理过的风险信息,将有价值信息转入处理流程。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应内置即时通讯工具,对信息提交者未表述明确的风险信息进行沟通明确。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设置操作风险岗应判断风险信息职责所属,交主办部门或相关分支机构处理,并应将风险信息进行分类,为后续统计分析、风险评估作准备。

(三)操作风险事件处理

接受交办的机构提出处理或整改意见,交具体经办处理;具体经办经机构负责人同意后及时填写处理结果。系统设置办理时间提醒,具体经办人员每隔4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收到办理时间提醒,超过48小时收到催办提醒。若接受交办的机构对部门职责有异议,认为不应由其主办的,应说明理由,并转办相关部门。若转办部门不明确或有争议的,提交商业银行机构职责管理部门裁定,若仍不明确或有争议的,提交行领导裁定。

上述处理流程均应公开透明,借助公众的监督评价,可以切实提高相关处理人员及机构的重视程度,确保处理的效率及质量,杜绝敷衍了事、推诿拖沓的现象。

(四)操作风险成果运用

商业银行意见建议的主办机构对意见建议的处理,不应就事论事、简单整改了事,而应举一反三,根据风险处理结果修正现有流程或制度,达到业务流程不

断优化、政策制度适时调整、操作规范简明展现的目的。因此,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应设置“操作规范中心”,该中心包括“制度系统”及“操作系统”,根据改进建议形成良性映射,不断循环优化。

操作规范中心应内嵌“制度系统”,提供制度查询、制度制定及制度修订功能,主办机构对建议意见进行处理,形成处理方案后,需要以制度形式对管理要求进行固化的,可直接在制度系统中申请制度局部更替或是起草新的管理制度,经有权人批准后,系统自动将新旧制度进行替换,确保制度查询人员在系统中查询到的是最新有效的制度及管理要求。

“制度系统”应配合“操作系统”使用,将零散、分割的制度转化为流程化、完整的管理要求,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仅需输入岗位名称,系统就自动提示岗位职责、操作规范、风控要点。主办机构修订或制定制度后,即应同步更新操作系统,确保系统展示的管理要求、操作规范实时有效。

(五)操作风险事件后台分析处理

1、操作风险事件库管理。操作风险种类繁多,为实现操作风险的针对性管理,商业银行可参考巴塞尔协议损失事件类型,对操作风险进行三级细分,确保所有风险信息对应的风险问题得到准确分类。由于操作风险事件繁杂、操作风险分类需要统一标准,分类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该项分类工作应由总行操作风险管理岗负责。商业银行进行操作风险分类后,将能够直观展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薄弱环节,为商业银行针对性加强相关领域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明确指向。

2、操作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应定期评估银行操作风险情况,提交总行决策管理层审议,为管理层采取操作风险控制措施、配置操作风险管理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3、操作风险计量。商业银行应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量指引》,建立全行性的操作风险关键监测指标,例如:“内部欺诈事件数”、“外部违规事件发生率”、“操作风险损失率”和“综合人均发案率”、“百万元以上案件发案件数”,对操作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跟踪,一旦发现关键风险指标异动,应立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追查异动深层次原因,加强相关领域操作风险的关注及防控。

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展望

虽然操作风险事件纷繁复杂,但管理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关键是要从业务和管理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业务差错、产品缺陷,还是违规操作、贪污受贿,都是操作风险事件的表现形式,核心问题都是业务流程或制度的完善。由于业务流程及制度渗透到银行的方方面面,要真正完善好业务流程及制度,商业银行应该鼓励操作风险问题的暴露和纠正。实际上,任何个体都不会独立存在,任何行动也都会与他人产生联系,操作风险事件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被他人员获知。如果这些风险苗头、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导到操作风险管理机构,并在公众的监督下得到有效控制或整改,那么,势必将消灭数量众多的操作风险,大大减少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损失。展望未来,若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打造高效实用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以“自下而上”思维管理操作风险,就一定能够实现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实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