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篇一:“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我羡慕那些吃饭很慢,一直吃尽碗里最后一颗饭粒的人。最后那颗饭粒可能正是农民弯腰从地里捡起来的那颗谷粒,见到这样的人,我岂止是羡慕,简直会景仰他。

吃饭占用了人生很长的时间,虽然它够不上恢宏大气,它也真不需要恢宏大气,相反,小气和安静适合于每一顿饭。

慢慢用餐,吃干净每颗饭粒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第一是懂得感恩。感恩实在要从敬重粮食开始。你看和尚去饭堂用餐,身上要穿戴袈裟,着正装,看上去一派庄重气象。我有幸与和尚一道吃过饭。他们手捧着饭钵,眼睛盯这钵里的饭,即用心又清净。和尚们肃然起敬的仪容,是对粮食作出的礼拜。古代真有人在吃饭前对饭食拜上几拜,以示感恩。我想这件事,为什么要对粮食和饭食恭敬呢?结论是:对入口的饭都不恭敬,还要恭敬谁呢?如果仅仅恭敬明星而糟蹋粮食,岂不本末倒置了吗?是粮食让你生命延续,而非明星。和尚们吃饭不说话,说话轻慢了粮食又不利于消化。科学认为进餐说话会影响到胃从胰腺的一系列功能。而你看到和尚们专心吃饭体会到一样美,他们吃净饭粒用开水洗一洗碗,喝下去,那真是干净极了!以前,我见到我妈吃完炒米用茶水涮一涮喝下去觉得愚不可及。如今知道我这样想才愚不可及。我还没有达到他们的境界,从粮食中领悟天地馈赠之厚意。

他们身上的第二项美德是享受服气。服气在那里?有人以为福气就是手挎LV。我问LV和DVD是一回事吗?她回答你是个老土。老土不一定不会享福,李白和苏轼都不洋,都是尽享天地大美的有福之人,他们都不如LV与百达翡丽。

福气在那里?如果让我回答,首先回答是粮食。好东西生长出来而非生产出来。别不相信,在你心里算吧,粮食、葡萄、牛奶、蜂蜜、珍珠、翡翠、鲜花都是生长出来的上帝手里的东西。只有薯片、汽水、电视剧、口香糖这种烂东西才是生产出来的人的产品。

慢慢地享受生长出来的东西,是生命与生命相遇。每一颗粮食都有自己的滋味。越咀嚼越有味,身上充实,事实上,当粮食进入人的身体,是阳光、雨水、土地的香气和蛙鸣进入你生命的循环。它不仅是碳水化合物,还是天地的能量。

人常说吸取天地之精华。天那么高,地那么厚,你如何吸取?人有可能接触到的天地精华,也只有粮食和水而已。天地不光生长精华,还以眼睛观人,看到不丢弃每一颗粮食的人,会生出欢喜心,赐福给他们。

篇二:“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在一个美丽的国度,在饭点的时候,有一种人群叫做“干饭人”。他们经常拿着碗在吃饭,十分开心。出自 wwW.zuoWEnBA.nEt

到了第四节课了,我们班上的同学肯定都在想:“加油!这一节课过去后就可以去食堂吃饭了!”这一节课是美术课,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心不在焉地上着课,画着画,等待着美好的“干饭”时光。连我也不耐烦地画着画。

到了!到了!到了争位子的时间了,老师应该不知道这是什么吧!指的是大家最后一节课下课后都会抢着去排队。大家都把桌子上的东西放进抽屉,一些做清洁的同学十分无奈,只得认命,不过,他们还是对食堂的饭念念不舍,就让好朋友们帮自己打一下饭。

同学们一个个都把脚伸出来,一个个像赛跑一样,似乎一下子就会冲出教室。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教室的门口。仿佛这样,就会减少这一段路程似的。李老师突然说道:“同学们,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我们齐喊一声:“老师万岁!”一会儿的功夫就冲出了教室。

到了食堂,大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我们回到了位置上后,大家都开始了“干饭”环节。这时,我们班上的“干饭”能手——钟佳学来了。“你们要土豆吗?”要知道我们学生的土豆都是十分珍贵而美味的,所以我的朋友——刘眉秀斩钉截铁地说:“要!”我们知道,如果说“不要”的话,钟佳学一定会抢走土豆的。

嘴巴一擦,美味!一天的中午就过去了。我爱干饭,干饭是我一生中的快乐。我也感到自豪,因为全世界有这么多吃不起饭的人,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篇三:“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粮食,是我们每一个人天天接触到的东西,如米饭、包子、面包、油条等,是为我们提供能量的东西,人吃了就会有力气;是维持我们每一个人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东西;人几天不吃就会饿死。然而,现在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人口数量却越来越多,我们必须珍惜粮食。想想我以前,哎!真惭愧。

那是一天的早上,妈妈在万利隆给我买了一袋“胡萝卜营养棒”面包。那袋面包一共有六个,每一个面包都烤的金黄,上面零星地撒了一些胡萝卜小丁,好像镶嵌了一颗颗红宝石,馋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的打开袋子,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我马上拿出一个面包,仔细地看了看,这种面包最大的特点是面包中间有奶油。我因为没见过,所以吃得很快,一直吃到吃不下为止,那袋面包也只剩下三个了。我把它们重新扎好放进书包里,等到饿了再吃。

那袋面包就在我的书包里睡大觉,直到中午放学才被我拿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我拿出一个面包,塞进嘴里,一股油腻腻的奶油味突然充满了我的嘴巴,我觉得十分恶心,赶忙吐在了垃圾桶里,心想:“这面包在早上是那么好吃,可是到了中午却十分难吃。难道是我吃腻了吗?”我只好把那一袋面包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吃他们尝了也说不好吃,我只好把那袋面包丢了。

偶然的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组反映非洲饥民的照片,心中不由一酸:“他们真可怜,要是我那天的面包能给他们吃,就不会饿死一些人了。”从那一天起,我再也没有浪费粮食。

珍惜粮食,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事。让我们一起从身边做起,不浪费这宝贵的粮食。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篇四:“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前几天,妈妈对我说有空我们去吃自助餐。我高兴的说道,哈哈,太棒了。吃自助餐啦!

星期五晚上我正好没课,就来到了月河客栈来吃自助餐,这里十分高级,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反正让人琳琅满目、眼花缭乱、样样都有,口味也十分多。可是到了座位上,出现了另外的一幕,看到前面客人桌上的慕斯蛋糕只咬了一口就扔在边上,把人间美味的螃蟹的脚也没吃完,还有那些烤鱼……这让我觉得那客人是不是有问题,都不知道要珍惜粮食吗?你们不要吃就不要拿嘛,就算你真的吃不下,你也可以打包带走呀,要吃就得吃完,否则就太浪费了,不懂得珍惜粮食,你怎么能把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扔掉呢!太不爱粮食了,在这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6岁的那一次,阳光十分晴朗,是一个好天气,我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就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肚子好饿好饿呀!快点帮我烧饭烧菜。”因为我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用最快的速度帮我烧好了。我又让妈妈像保姆一样喂我吃,妈妈也无怨无悔,可能那是因为我只是一个6岁的小屁孩,所以妈妈也就喂我吃了。结果我刚吃一口,就吐了吃来,说:“怎么这么难吃呀,这肯定是世界上最难吃的了”

真巧爸爸回来了,爸爸说:“怎么啦,我的宝贝!”我就把一切都跟爸爸说了,我以为爸爸会帮我,也会说妈妈烧的不好吃,可爸爸却严肃地告诉我,“这是你的错,一,你不应该说妈妈做饭难吃,还发脾气,比如我和朋友在家里吃饭,别人说,菜真难吃。你会开心吗?二,你怎么能吐掉呢,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有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我就把妈妈给我盛的饭全吃光了,得到了爸爸和妈妈的表扬!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你们也要这么做哦!

篇五:“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首古诗上至老下至小,几乎全社会的人都能背的滚瓜烂熟,但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似乎被眼前的贪图所吸引,已将“节约”两个字完全抛在了脑后。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粮食,在民间节庆时节,很多人为了不丢面子,往往造成请客的点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会浪费。在官场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风盛行,有报销,国家重点贫困县江西上饶县清水乡前汪村村部乔迁庆典当天,小车沿着路边停了200米长,73辆车中还有两部警车,村小操场上,教室里共摆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党政机关干部,觥筹交错,举箸买醉之间,不少食物被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唐诗,道出了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节约粮食意识的淡薄,和浪费现象的屡见不鲜。当我们随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时,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很多人为一块面包而面临饥饿;当我们忘记关紧水龙头时,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维系生活;当我们肆意挥霍劳动果实时,殊不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者正默默地流淌着汗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此,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时尚,它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的精华,而今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已将“节约”两字抛在脑后,所以,为了将“节约”作为制约浪费的准则,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间,作为市民不需要碍于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费,作为企业也应该提供免费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场中,则应对制度令行禁止,节俭是美德,奢侈是恶性,公权力的行使也应是这样,作为公职人员,应该时刻自警自省,时刻检视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当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费”一定会改善。

篇六:“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这一刻,与金融、石油危机一起爆发的“大米危机”和粮食涨价潮已席卷全球;这一刻,作为粮食主产国的欧盟与美国在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丰收,库存充足的情况下,停止了对外出口而用粮食生产乙醇;这一刻,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这一刻,有人因抢购食物发生冲突造成死亡,有人开始用野菜、老鼠肉充饥;这一刻,世界上有一亿人口“饥肠辘辘”面临饿死……

而此刻的中国,由于近几年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加上国家颁布了“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等一系列积极的农业政策,在这一次粮食危机中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面对朝鲜,海地,秘鲁等共缺粮的现状,中国也只能说是鞭长莫及了。中国的粮食已由出口转未内需。虽说粮食问题在中国远像国际市场那么严峻,但由于国际市场那么严峻,但由于国际市场上粮食惜售,如果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爆发粮食危机,这将会使全球的粮食危机日趋恶化。其次,我国还有三千万极其贫困的农民同胞,他们的温饱问题尚待解决。再者今年初发生的那场堪称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灾及“五一二”特大地震对农业生产而言,无疑时致命的打击。基于国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应该正式中国粮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不容乐观。

那么,我们中学生该做些什么呢?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不可能置若罔闻,中国的中学生,数以百万千万计,在人数上可与某些国家相抵。如果我们能规范自身的行为,将会减轻国家的很多压力。

浪费粮食是中学生身上普遍才存在的不良行为。以每人每天浪费一两粮食计,中国的中学生一个月就会糟蹋十万多吨。我不明白学生浪费粮食的动机是什么。只是看到同学们就餐后学校餐厅每张桌子上堆成小山似的剩菜剩饭,我很痛心:高中生的素质就如此低下么?如果我们留意一下新闻,不会见不到这样的报导:在一些缺粮国家的街头,有这样一群人走着,他们身上套着空的米袋,上面写着“Wearehungry”(我们很饿)的标语。如果看到这些,我们还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心安理得地浪费粮食吗?我们的良心何以安啊,十多万吨,至少可以救助一些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中学生如果不爱惜粮食,那么中国人明天的命运也如同这些套着米袋走的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中国爆发了饥荒,我们祖父辈的父母兄弟很多都饿死了。我的爷爷那是正值我现在的年龄,对吃不饱饭、饿死这些概念颇有印象,他的奶奶和爸爸就是在那个年代饿死的。所以每当听说我们要把吃剩的菜倒了,爷爷便不依不饶地从“老子五八年的时候差点饿死”讲起。我们的父辈肯定记得用粮票买米买饭的旧事,那个时代他们虽不致死,却也都是饿着长大的。爸爸说他有我大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以后我要天天吃白米饭”。这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中国在1994年才废除了“粮票”制度,中国人吃上饱饭的日子才过了十几年。及时是现在,中国也还有很多人没有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不曾为饥饿受累过,我们的这份幸运,是几代人的劳动换来的,中国并不富裕,我们有什么资本去挥霍呢?

所以我要说,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应该做好的。国家的粮食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作为中学生,我们无权去评论发生这次粮食危机的原因,面对美国将两家上涨的祸首推给中国的做法,我们也无权评论,我们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政客。但我们应该学会用大脑思考问题,明确什么是我们应该做好的,隔空喊话没用,要用理性默默耕耘,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篇七:“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一滴滴晶莹的汗珠,一棵棵丰收的水稻,一碗碗喷香的米饭,构成了我脑海中一幅难忘的画面。

我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非常宠爱我,总会把好吃的留给我。记得小时候,我吃饭经常挑三拣四的,看到不爱吃的,不喜欢的菜连闻都不闻,吃到不合口味的饭菜也都吐掉。爸爸无可奈何,于是在农忙时节,就把我带到乡下外婆那儿帮忙干活。

在乡下,我被爸爸抓到田里帮忙,我想:秧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把秧苗插到田里就可以了,爸爸太小看我了。于是,我拿了一大把秧苗,模仿外婆的样子插起秧来。可以不过一会儿,我就发现我错了,本以为胸有成竹的事做起来却是那么难的。一开始我插的秧苗不够深,秧苗都在水里浮起来了,然后我在用力插一把,这时整个秧苗又都沉了下去,就这样来回几遍都没成功。可着爸爸在旁边看戏的模样,我不甘心,于是再次小心翼翼地把秧苗放下去,终于稳了!我高兴地沾沾自喜可着爸爸,可再看看外婆,她已经差不多插好一半田的地方了,这时我不禁有点崩溃的感觉。

时间过的好慢,好不容易熬到中午,太阳晒得我满脸通红、满身大汗,我感觉全身都散架了,又累又酸。当我转身看到我劳累了大半天才插一小块地的秧苗,我仿佛听见秧苗们嘲笑我的声音了。我不禁想:农民伯伯可真辛苦啊!爸爸说插秧苗只是其中一步,插完秧苗以后还要不断地灌溉、锄草、施肥、除虫,最后收割后经过加工能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粮食。

这时,身上的劳累让我不禁深刻地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农民伯伯手上的老茧,黑黝黝的皮肤,那是长期劳作形成的,我这忙碌半天就感到那么辛苦了,农民伯伯他们长期劳作难道就不累吗?难道就不苦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到我曾经是如此挑食,曾经是如此浪费食物,我的心里酸溜溜的,为我以前浪费食物的行为,感到内疚极了!

疫情期间,当我们的生活被按下暂停键,宅在家时,是足够的粮食才能让我们度过艰难的抗疫时期,但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珍惜每一粒粮食吧!让我们都成为珍惜粮食的模范吧!

篇八:“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自古以来,水与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干旱年代里,老百姓食不饱则国动乱,故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干旱,天坛祈雨殿就是一个有效的例证。今年的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粮食安全”,下面就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世界节水日。

世界节水日,也称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重要的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对中国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今年刚入春,云南就遭受了特大干旱,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51万亩,水资源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小时候,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广告的大致内容就是:电视画面上出现一个水龙头,它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枯竭了。最后在画面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我们能看的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我们更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其实做法并不难,注重生产生活细节,从小事做起,真正把水当作掌上明珠。

对于个人而言,要做到控制水龙头的流量,及时关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水多用;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不乱扔废旧电池,防止对自然水资源造成污染;外出时,自带水杯或容量小的瓶装水,减少对剩余瓶装水的浪费等等。

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做到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利用效率,通过实行清洁生产战略,改变生产工艺或采用节水以至不用水生产工艺,以及合理进行工业或生产布局,以减少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等。

对于政府而言,大力支持节水型产业的发展,适当提高水价,呼吁广大群众节约用水,对污染水资源的行为严厉制裁,兴修水利,发展节水农业等等已经越来越紧迫。

看似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然而若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那么就会积少成多了。把这些节约出来的水用到农业生产上,那么粮食安全危机就会大大改善。

有朝一日,也许你会发现,其实天蓝蓝,水悠悠,微风荡漾蝶双舞,庄稼汉们站在地头,望着这片黄澄澄像狗尾巴似的农田,心里就像酿了蜜一样的甜。

最后,为大家推荐一句节约用水的名言警句:拥有时不知珍惜,失去时方觉可惜。——请珍惜每一滴水!

祝天天好心情!

篇九:“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五月的微风荡漾。清晨,我彳亍在乡间小路,麦香裹着泥土的气息拂面飘来,流风里洋溢着浓郁的馨香,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到来了。挂满麦梢草尖的露珠,被初起的阳光折射得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布谷鸟婉啼声声,仿佛呼唤盛夏赶快到来,敦促小麦快快成熟。浓浓的麦香,浸透了乡野,弥漫在旷野里的麦香熏人欲醉,也只有这初夏的清晨,才有这般奇绝壮观的迷人景致。

《七十二候歌》中记载:“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此时,家乡的小麦麦粒虽未成熟,但已粒粒盈满。家乡人在田间撒播希望,在地垄里寻觅丰收的喜悦。麦子在农家人的精心照应下,麦秆儿可劲的向麦穗上输送给养。经过阳光沐浴、雨水滋润,麦粒逐渐丰盈饱满,散发出柔嫩的馨香和清爽的甜意。麦穗上结满了麦粒,颗颗麦粒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从麦子开始作粒时,我就时常的光顾麦田,置身于麦海中,微风吹拂下的麦穗,荡起层层碧波。耐不住诱惑的我,顺手拽下一麦穗,然后放到手心里慢慢地转着圈揉搓着麦穗。直到一颗颗珍珠似的娇嫩麦粒展现出来时,深吸一口气,“噗”的一声吹向麦粒和麦糠。随着麦糠的飞逝而去,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一颗颗胖乎乎的麦粒似如珍珠,摆列在我的手掌心里,甚是好看。在眼睛的引逗下,急不可耐的馋舌,从嘴角流出了哈喇子。我把这一撮儿嫩麦粒填进了嘴里,随着牙齿的咀嚼,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满口生香,顿觉一股麦香顺着嗓子眼直通胃腹。

说起食嫩麦。让我不觉斗转星移穿越回童年时代。娘曾经多次给我讲述她过去的记忆。70年代初,那是在生产队还在大集体,到了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挨饿的农家人,夹着包袱去田间为家人打“食”。邻居三婶家男人是瘸子,家里孩子多,日子混的很是紧巴。三婶是村里出了名的“三只手”。每到麦熟前她就忙了。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三婶背回即将成熟的绿黄色的麦穗,在灶上烧上一把火,把那麦穗烤熟,然后把它们放在簸箕上搓出嫩麦粒。烟火催逼出的香味飘满小屋,孩子们闻香而来,围拢在三婶的身旁,伸出黑乎乎的小手向前抓上一把儿,一仰头抛进了嘴里,嚼上一嚼,立时涌满新麦的柔韧芳香。就是吃这嫩麦粒,也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那时生产队里有“看青”(生产队里的专职看护人)的,如果谁家烟筒冒烟了就要登门拜访,看看你家的吃食。发现问题马上请进大队说个明白。那些年,三婶没少背着偷来的麦穗游街示众。

国家的惠民政策,激起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诚朴勤劳的新河农民,他们选用良种,配方施肥,生物治虫,适时灌溉,小麦产量逐年提高。早已是年年粮食有余,家家三餐细粮,村子里一年四季都弥漫着诱人的麦香。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富裕起来了。三婶家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孩子个个有出息。麦收时节,三婶不必再夹着包袱晚上下地了。每年到麦收前,我总是要数次光顾自家麦田,采摘绿黝黝籽粒饱满的麦穗巧做佳肴,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麦粒虽然青绿,但已经灌饱了淀粉和蛋白质,既有丰富的营养,又味道清甜。在孩子们急不可耐的日日催促下,我从田间采集来一筐篓麦穗,找来簸箕,效仿三婶把这嫩绿逐渐趋以变黄的麦穗放在簸箕里,用手使出适度的力量,从麦穗中搓出麦粒。这时麦粒还软和,用力过猛,就会把麦粒搓烂的。然后,把参杂的麦糠,从中颠簸去,直到剩下颗颗晶亮剔透,似如碧玉的麦粒。为了卫生干净,我把这些麦粒从开水里溜一下,然后倒到笼屉里,控去水。接着,找来配料:白糖和食用油。我把油倒进锅里,在火上进行加热,油达到一定火候的时候,把白糖倒入油中;等到糖全部溶进油中的时,就把麦粒倒入锅内,让这些麦粒融入其中。这道糖粘麦粒就做好了,我给它美其名曰:“珍珠粒沙”。我对等待已久的孩子们说:“不要着急,等晾凉了,再去吃,否则会烫着舌头的。”“珍珠粒沙”变凉后,顺手取上一块儿,放到嘴里嚼上一嚼,那叫美,发出咯叽咯叽的响声。这麦粒香甜不软不硬,软硬适中,甚是好吃,香味浓厚醉人。看着孩子们品尝着我的“杰作”,我心里美滋滋的。这可是饭店里享受不到的美味呦。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麦子。麦子在感情上,和农民是融为一体的, 诗人海子曾把它称为“粮食中的粮食”。粮食是海子定义幸福的要件。温饱即幸福,没经历过饥饿的人断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每一粒麦子都凝聚着农家人的艰辛;每一天幸福都饱含着拼搏的血汗。珍爱麦子,其实就是珍爱自己的幸福。我们要时刻铭记古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做个幸福的人,享受粮食的同时,也要珍爱粮食。

篇十:“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心得感悟

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奶奶烧好一桌饭菜,可我却不想吃。我的心里眼里只想着美味的披萨,眼前的白米饭简直就像一味苦药,难以下咽。

“我不吃,我要吃披萨!”我任性地把米饭倒在桌子上。

“啪——”一记耳光把我打得眼冒金星。

“臭小子,竟敢浪费粮食。”爸爸瞪着眼睛对我说,然后拽着我出门,骑上摩托车,来到十几里外的田里。

“余大哥,我家臭小子不懂得珍惜粮食,我带他来体验一下割稻子,看他以后还敢不敢浪费粮食!”爸爸对田里忙碌着的大伯说。

“他还小,干不了这个活儿。”大伯看着我说。

“我们和他这么大时,啥都会干了。来,割稻子。”爸爸递给我一把镰刀,弯腰割起了稻子,让我也跟着学。

我接过镰刀,学着爸爸的样子,弓着身子,割着稻子。

头顶着炎炎烈日,呼吸着从地里的升腾出的热浪,不一会儿,我就晕倒在地上了。

醒来时,我已躺在稻田边的一棵樟树下,爸爸端着一杯水让我喝。

“还没干一会儿就倒下了,体质这么差,还不好好吃饭。”爸爸摇摇头说。

“你知道,我们碗里吃的米饭是怎么来的吗?”爸爸问。

“就是这些稻子变来的。”我看着大伯们割稻子的背影说。

“每年春天布谷鸟唱歌的时候,农民伯伯就开始播种插秧。那时天气还很冷,秧苗得在水里才能生长,农民伯伯不得不赤脚站在凉凉的水田里,把秧苗一茬一茬插进土里。不仅如此,水里还有一种叫水蛭的吸血虫,经常爬到人的腿上,钻进皮肤。”爸爸用手比划着水蛭的大小。

“咦——”我露出惊恐的表情。

“到了夏季,天气炎热,早稻熟了。农民伯伯忙着收割,汗如雨下,衣服湿透,粘在身上又酸又臭,人晒得乌黑,晒脱了一层又一层皮。割稻子,挑担子,晒稻子,没有十天半个月,干不完。”爸爸看着稻田,眼里饱含着深情,“农民种点粮食不容易哦!”

“爸爸,我错了,我今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我依偎在爸爸宽阔的胸膛里说。

“是啊,要珍惜一粒米哦!来,爸爸教你背一首诗——”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爸爸在田边教我背诵这首诗的情境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天天空中飘荡着稻谷的芳香,还有农民伯伯身上浓浓的汗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