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0.4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米……( wWw.zuOwenBa.Net )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米=()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往()观察小数点向()移动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移动()位
()米=()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到原数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数变成0.003。
5.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1800.0018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第2篇: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上册)起教学除法,在二年级(上册)、(下册)和三年级(上册)里各有一个单元教学除法。
册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两部分内容。在计算这部分内容里又有口算、笔算与估算,以笔算为重点和教学主线,把口算与估算的教学与笔算有机结合、交融安排,使三者相互促进。在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里,既有已经教学的一、两步计算的问题,还有连除计算的两步解答的问题。前者结合笔算教学带着练习,后者编排例题新授。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第1~10页教学计算,第11~14页教学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5~16页是全单元内容的复习和。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口算的内容和教法。
本单元教学的口算有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的除法,如800÷2、300÷6。还有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百几十的数或几十的数,如690÷3、280÷70。在这些口算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除法在笔算之前,安排例题教学。其它口算都安排在笔算之后的“想想做做”里教学。
上面一道例题教学600÷3,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是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前提。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
第13页练习二第3题教学其它口算,以已经掌握的口算带出新的口算。其中第(1)小题的前两组口算,从表内除法带出几百几十(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后两组口算从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带出相应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知识间的结构性联系,通过推理获得新知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第(2)小题是对比题组,把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商是几百几十和商是几十的口算题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能加强对除法法则的理解。
2.笔算的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分两段进行,先教学计算法则,即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是百位;或者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的最高位是十位。各安排一道例题。再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包括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两种情况。商中间有0的除法,安排两道例题,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练习中带出。这样的安排,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算法。在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数学思考也有所发展。
(1)关于笔算法则的教学。教材不是把法则呈现给学生,也没有把算法示范给学生看,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算法。一共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计算法则,的986÷2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三位数;第3页的312÷4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两位数,两道例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估计-感受”“思考-体会”“比较-综合”。
·“估计-感受”。笔算前,在具体情境里估计得数,感受应该先把被除数的哪一部分除以除数。如986÷2的商是4百多→先把被除数的9个百除以2;312÷4的商比100小→先把被除数的31个十除以4。
·“思考-体会”。两道例题都由大卡提出一个关于商的最高位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如商4百多,“4”要写在百位上;31个十除以4得7个十,“7”应写在十位上,从而体会商的最高位的规律。
·“比较-综合”。第4页第3题对同组两题商的位数不同进行比较与研究,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2)关于商里有0的除法的教学。第6页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第6~8页在得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商0;第9~10页在得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某一步虽然不是0除以一个数,但不够商1,这一步也商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教学分三步进行。首先从实际情境引出0÷3,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商是0。这是学生首次接触0除以一个数的除法计算,要体会这样的除法是存在的,商0是合理的。然后从0÷3=0类推0÷4、0÷9的商也是0。感受这样的除法算式很多,虽然除数不同,但被除数都是0,商也都是0。最后在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并应用到相应的计算中去。
第6页下面的例题和第9页的例题都是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前一道例题,让学生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与经验,试着计算306÷3,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估算、口算或者笔算,在交流中理解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教学后一道例题,在笔算过程中,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解疑,突出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商中间是0的除法竖式有简便写法,这种写法要通过”呈现-比较-思考-模仿“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首先仔细看教科书里的简便写法,再把这种写法和”萝卜“的竖式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这样简写。然后模仿这种写法的竖式,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逐渐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3.对估算的教学安排。
本单元的估算教学始终伴随着笔算,在笔算的前、后都安排了估算。
四道教学笔算的例题,都在笔算前先估计,通过估计为笔算导向。或是体会笔算应该先把被除数的哪部分除以除数,或是体会商里应该有0。
笔算教学后,又过估算计算法则。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
第5页练习一第2题要求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是在估计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这样的估算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巩固除法计算法则;二是熟练除法的试商。教材引导学生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第5页第3题明确提出”估计一下,谁跑得快一些“;第15页第6题只要估一估就能知道元钱可以买到的玩具。
4.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后用纯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
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图画和对话形象、直观、题意容易理解;生活经验有利于感受数量关系,容易想到解题的方法。也应该看到,图文呈现的信息源多头,几处同时呈现的信息缺少先后顺序。而且部分有用的信息隐含在图画中,有些比较明显,容易发现;有些比较隐蔽,不容易挖掘。教学图文结合呈现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三点:一是通过”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搜集有用的数学信息特别要挖掘隐蔽的信息。二是通过说图意引导学生图文里的有用信息,理出数量间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步骤。三是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并通过交流体会策略的多样,但不要求一题多解。
纯文字方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把重要的数学信息精炼且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了,收集和信息的任务比较轻。但是,缺少形象、直观的情境的支持,准确理解题意以及数量关系比较困难。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独立看题,留足复述题意的时间。通过复述,完整地理解题意,唤起生活中的表象积累。二是寻找、组织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理出解题思路。三是妥然对待某些暂时无法解释、不能理解的解法。
第3篇: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 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 胡里山 曾厝安小学 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4、师:我们乘坐29路车来到泛洋嘉年华,这里的游乐项目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第4篇: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几何特征,会画三视图、直观图,能求表面积、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旋转体的形成,掌握利用轴截面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处理的方法。会画图、识图、用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由欣赏图形的美到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各空间几何体的特征,计算公式,空间图形的画法。
学习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建立,空间图形的识别与应用。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结合空间几何体的定义,观察空间几何体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熟记公式,灵活运用.
四、知识链接1.回忆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的几何特征。2.熟记表面积及体积的公式。
五、学习过程
题型一:基本概念问题
A例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B: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 D:圆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棱柱的底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棱锥的底面一定是三角形C: 棱锥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都是棱锥D:棱柱被平面分成的两部分可以都是棱柱
题型二:三视图与直观图的问题
B例2: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 棱台 B 棱锥 C 棱柱 D 都不对
B例3:一个三角形在其直观图中对应一个边长为1正三角形,原三角形的面积为 ( )
A. B. C. D.
题型三:有关表面积、体积的运算问题
B例4: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
A B C 24 D 32
C例5:若正方体的棱长为 ,则以该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的体积 ( )
(A) (B) (C) (D)
题型四:有关组合体问题
例6: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B. C. D.
六、达标训练
1、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 )
A.圆锥 B.正四棱锥 C.正三棱锥 D.正三棱台
2、一个梯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则其直观图的面积是原来梯形面积的( )
A. 倍 B. 倍 C. 倍 D. 倍
3、将一圆形纸片沿半径剪开为两个扇形,其圆心角之比为3∶4. 再将它们卷成两个圆锥侧
面,则两圆锥体积之比为 ( )
A.3∶4 B.9∶16 C.27∶64 D.都不对
4、利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
①三角形的直观图一定是三角形; ②正方形的直观图一定是菱形;
③等腰梯形的直观图可以是平行四边形; ④菱形的直观图一定是菱形.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
A.①② B. ① C.③④ D. ①②③④
5、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 棱台 B 棱锥 C 棱柱 D 都不对
6、如果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主视图与左视图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轮廓为正方形,(单位长度:cm),则此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
A. cm B. cm2
C. 12 cm D. 14 cm2
7、若圆锥的表面积为 平方米,且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这个圆锥的底面的直径为
8、将圆心角为 ,面积为 的扇形,作为圆锥的侧面,求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9、 如图,在四边形 中, , , , , ,求四边形 绕 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
10、(如图)在底半径为2母线长为4的 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 的圆柱,求圆柱的表面积
七、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