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第1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认识

大单元、大概念,整合、情境,3月2日的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让我对新课标、新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会上三位老师的发言都提到了一个词——情境,这个词与也是新课标中的高频词。新课标总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多次强调通过情境创设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一种把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问题情境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依托“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来表现。

什么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我们可以借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王宁先生的话来理解:“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旨归,其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当下或者未来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实际问题的品格和能力。这样的情境必须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的基础上,围绕语言文字设置,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领着学生往语言文字里面走,要能够引领学生沉浸到语言文字中。

立足学情,境由文生。好的“情境”,应该与学生认知和文本逻辑相契合的。申老师教学新闻单元,任务设计“如果你是新闻媒体的编辑,请你按照新闻的三个特性(真实性、及时性与简明性),联系具体的语句,分析这篇新闻是否值得刊发”。陈老师教学《安塞腰鼓》要求学生“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段落用各种形式设计朗读脚本并朗诵,读出或静寂、或蓬勃、或豪放、或狂野的感觉”。于老师《竹节人》中设计的“请你依据课文,写一份“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无一不是参照学生学习的心理体验和思想感情,结合学习的主题,将整个学习内容、学习进程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之中、在任务引领之下,自己去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使其在语文实践中积累言语经验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达成素养目标。

强化基于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的教学,增强学生认识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一条课程实施的要求,又是为我们提供的一条路径方法。立足于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立足于本堂课或本单元教学应该达成的预期目标,即学生学习之后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展的预期结果,搭建支架和阶梯,引领、协助学生向学习目标迈进,这是创设真实情境的目的,也是其创设的要领。

总之,根据课标、依托教材、针对学情,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为学生的联想、思考和实现学习目标适时提供各种帮助,是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

第2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概念。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单元为教学单位,以整合为教学理念,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予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的结构化的系统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注重教给学生一类文本的结构化的知识,结构化的知识积淀,最终才能转化为能力。

一、单元整体教学,落实语文要素

通过本次研讨学习,我对大单元教学有了进一步认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零散的知识点为载体,以课时为单位的视角,孤立地进行课时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知识之间的联系。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由导语、课文、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习作组成。导语点明要素;课文落实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段运用、习作让学生实践运用,以大单元主题教学为新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目标,让知识间的联系更清晰,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结构。< ="">

二、关注课型,注重方法的指导

语文,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都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的。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将读写听说思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便能收到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人教版语文六上第二单元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本单元以革命文化内容为主题,以老一辈无产积极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生平传记、故事等作品为载体,反映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是典型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取向鲜明。如何将革命传统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其次,革命传统题材文章呈现的历史画面定格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是英雄人物、革命时间,还是时代环境、革命精神,对当下的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遥远的。如何让文章内容真正触及学生心灵,让他们产生近乎感同身受的情感,这也是一个问题。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注意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写好场面的”,习作训练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是典型的读写结合单元。这个单元习作主题“多彩的活动”的写作要求中,附上了三幅照片,定格了多彩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所以这个单元大单元学习的学习情境也可以借鉴单元习作要求的启发,创设定格“精彩瞬间”的学习情境,这里的“精彩瞬间”是指革命传统教育类文章中,描写大场面的精彩瞬间。如《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描写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的精彩瞬间;《开国大典》中既描写整体阅兵式庄严、隆重的氛围,又突显了各个队伍的特色的精彩瞬间等。

基于此,本单元的核心任务设计为:定格“精彩瞬间”活动分享。

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我们将核心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学习课文,聚焦“精彩瞬间”

子任务二:点面结合,讲述“精彩瞬间”

子任务三:举办定格“精彩瞬间”分享活动

大单元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宏观角度整体审视教材,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课后习题,发现课文之间的关联,另外大单元教学对学生要有导读性任务单,这就需要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大单元教学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挑战,更是一个新的提升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取舍内容,分解整合单元目标,创设情境才能更好地驱动学生,语文素养怎样在项目中有效落实,单元教学知识量大,如何兼顾后进生,知识、方法如何有效连接,这一个个难题等着我们去破解。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且歌且行,且思且进,在初中语文教学开满鲜花的大道上奋力前行!

第3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自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来,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在这阳春三月里,有幸参与了全县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暨教学质量分析会,会上,听取了____县第一小学潘诗梦老师的执教的《慈母情深》,以及____县第三小学刘燕老师执教的《聚焦叠词,悟运用之妙》两节课,受益颇多。

一、“细节”统领,深入研读

第一小学研究团队以单元的视角关照单篇,用课程思维统领课堂,他们基于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针对本单元设计4个学习任务,本节课重点完成任务二,品读《慈母情深》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潘老师发现细节,品味细节,再寻细节,运用细节,用细节的设计来完成细节的教学,营造了深入文本的情景教学,尤其对“母亲背直起来了……”深刻感受体会母亲的辛苦。这样细雨滋润般的熏陶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领悟和感染力,学生情动而辞发,感受与梁晓声产生共鸣。

二、“妙”字贯穿,静水深流

刘燕老师的《聚焦叠词》一课,令人耳目一新。整堂课“妙”不可言,通过找叠词、读叠词、用叠词三个部分,让学生意识到叠词的妙处,从而实际运用它。刘老师能够基于新课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谓静水深流。刘燕老师为我们示范了如何进行教材整合,最大程度地发挥文本的作用。刘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诵,加深学生印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一课一得“,落实课标

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主题学习”教学就要做到一课一得,就要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和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手法等的习得。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做到了这点,课堂基本功扎实,能够将新课标要求运用到教学当中,践行新课堂理念,让学生学有所得。

短暂的一上午我收获了很多,也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就“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第4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学无止境,勤为佳径

三月时节,春暖花开,____县教研室举办的英语教学研讨会活动如期展开,会上我认真聆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英语课,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听课就像照镜子,从这两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堂上,我不但发现了自己平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也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一、基本功扎实,使人如沐春风

授课教师口语流利,特别是黄雁飞老师,整堂课轻松、活泼,对于学生的语言激励特别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教师虽是借班上课,但师生互动程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教态亲切,身体语言丰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平时我在工作中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听课时我特别注意了老师调动学生的方式。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孩子会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吸引学生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了德育因素,根据教学内容,housework家务劳动进行延伸教育,热爱劳动,劳动最美,同时分担家务劳动,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创设合适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英语的学习要求在语境中学习句子,词不离句。这就是说我们在教给学生一句话、一个词时还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用句子、词语。所创设的情境如何即,两位老师都注重创设情境,通过自我介绍,导入housework主题,同时创设妇女节将至,你会为妈妈做什么这一情景,利于重点单词、句子,课文的导入,导入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方面,这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课堂。多注意这一点,让学生编对话时,给他们设立一个情境,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也让他们明白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三、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

老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有条理性,层次性,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由谈话与新知识学习有所联系。本次同课异构课,围绕着Ican…展开,让学生自主介绍更多的是注重课文,注重基础知识。在精讲精练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正是这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远见,提高了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四、课标引领,关注整合教材

听评课后,张伟丽老师为我们详细解读了新课标下课程实施的教学策略;陈娟老师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组织各语篇教学内容,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我们开启了整合教材思路。

通过这次听课,我看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反思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同时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怎样让孩子喜欢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不断进步,因为学无止境,勤奋努力是最佳途径。

第5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春风催新绿,学习正当时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2022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按照内容整合程度设置学习任务群,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六大学习任务群,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现实,____县这次公开课既是及时雨又是福音。两位老师都能以单元的视角关照单篇,以课程的思维统领课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现了出类拔萃的教学风姿,让我收获满满,回味无穷。

一、聚焦场景细节、凸显语文要素

潘诗梦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能聚焦场景细节,凸显语文要素,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批注,初步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再聚焦环境的恶劣,引领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走进文字的深处和细处,走进母亲的内心,感受母亲为子女、为家庭毫无怨言地付出全部。如此,体会场景、细节中的慈母情怀以及“我”内心的感受就水到渠成了。

二、层层深入,巧妙设计

刘老师执教《聚焦叠词,悟运用之妙》,为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刘老师巧妙设计,以叠词导入,从展示课文中的叠词,课外积累的叠词,古诗中的叠词,到叠词的运用,步步递进,层层深入。课堂活动——擂台赛,青蛙呱呱、黄鹂鸣叫等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评一体,落实新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教学评”一致性,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促进‘教学评一体’”。两位老师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任务、活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都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潘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设计“小小朗读者”的评价标准,李老师在迁移运用环节设计习作评价标准,都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精神。

短短的学习已结束,但我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给孩子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让孩子们在语文的世界里快乐地学习成长。

第6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聚焦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整合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开。”在这个春光明媚的三月,我有幸参加了____区初中语文“基于素养专项推进”教学研讨会,认真聆听了于文杰老师、申学欠老师、陈新霞老师三位语文同仁从不同方面做的专题发言。本次研讨让我对“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概念及具体课堂实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给我带来很多思考,收获颇丰。

一、关注教材整合,聚焦内在关联

学习任务群以任务来驱动学习,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既要关注任务内在要素的关联性,又要关注系列任务之间的层次性,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于文杰老师把《藤野先生》中“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也无怪他们疑惑”……一系列“也”字与《琐记》中“好。那么,走吧!”“‘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两段材料进行纵向整合,引领学生探寻鲁迅先生的足迹,进而发现鲁迅先生在到东京之前,他的求学一直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不断地“去”,不断地“走开”,不断地发现新天地。《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的作品链条中的一环,将其放在作品链中去考究,我想对于指导学生认识青年鲁迅的心路历程,是颇有助益的。

于文杰老师还以《竹节人》为例,将课堂设置三个活动任务,对课文进行横向的梳理和延展;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指导学生将君子之“行”、君子之“德”归类;以《灯笼》仿写课文的选材方式,以《安塞腰鼓》仿写课文的布局构思。这样的设计使课堂宽度和深度有了螺旋的精进与提升。

语文整合性教学是把教材看做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根据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从而使之适合学生需要,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厚,它同课堂“取舍”同样是教学的艺术。

二、创设真实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申学欠老师在《新课标“三性”原则指导下的应用文》专题发言中指出,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这正与新课标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不谋而合。

线上学习期间,很多同学沉迷手机游戏,荒废了学业。请同学们创作一篇演讲稿,分析手机使用的利与弊,劝说同学远离游戏,健康生活。

学校即将举行“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歌朗诵会,你作为朗诵社团成员,将以怎样的语气、语调及情感来朗读余光中的《乡愁》?

运动会期间,你将以学校小记者的身份采访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校领导,请你撰写新闻稿在学校公众号发表。

……

为学生还原一个真实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浸润在这个情景中,学习并在生活中实践语文知识。记得去年秋天,我利用作文课时间带领初一的孩子们漫步校园,我们曾站在银杏树下,来到丁香树旁,闻一闻月季花香,听一听小鸟歌唱,看白云从头顶飘过,看夕阳染红天边……于是,在孩子们的笔下,有了真实而生动的文字。

附学生写作片段:

银杏树的叶子金黄金黄的,像是被灵魂画手染上了颜料,银杏叶像小扇子似的挂在树上,风一吹,像是在跳一曲优美的华尔兹。紫荆树更是别具一格,虽然叶子稀疏,但是它的美是别的树没有的,树上挂有许多足球形状的牌子,书写着“奋斗”“自信”等文字,鼓励同学们奋发图强。梧桐树高大的身躯屹立在操场周边,显得格外威风凛凛。

学校里还有月季花。月季花姿态优美,在高大的银杏树旁显得格外娇小,月季花红得如火,粉得似霞,像仙女一样亭亭玉立,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蜂蜜味。2022级12班韩茗宇)

真实的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真正地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当然“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的“真实”,并非简单地照搬生活原型,也非绝对地走进生活中去,而是指语言情境具有真实生活的影子。这样的语言情境,能通过语文与生活的融合,引发学生的内心需要和精神活动,让他们在有目的、有意义、有情境的言语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是一个一体的过程,三者之间是交叉联系的,语文课程内容六大板块无论是哪一块的教学,都应该遵循“三性”的教学原则,把“三性”转化为语文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成长。

“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正是“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追求和重要特征。陈新霞老师在专题发言中指出,“大单元”教学强调学习任务的设计,强调任务链的精心组织,强调活动的层次性和连贯性。这正呼应了新课标的要义:“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

本次研讨活动,生发了我对语文教学、对语文素养追寻的拳拳热忱。“师指一条路,烛曜万里程”,教研路上,因为有了导师的引领,团队的陪伴,探索的信念会变得更加坚定,前进的脚步会变得更加坚实。我将继续在教学道路上教学相长,且思且行,走得更远。

第7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汲取有效经验,静待妙笔生花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阳春三月,好事正酿。近日,我有幸参加____区初中语文“聚焦素养提高质量”教学研讨会,认真聆听了几位老师的真知灼见,内心颇有触动,收获满满。三个专题发言,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是____老师《知能并重提升素养——浅谈一轮复习阅读教学》的梳理常考考点,归纳复习策略;______老师《基于教材优化写作》三层优化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还是李老师的《聚焦素养提高质量》的学情分析,都对我有深深的启迪。特别是______老师在写作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建议,我非常赞同,我把个人心得简单整理如下:

一、对标课本,有“规”可依

我们教材里每一个单元后面都会紧跟相应的作文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完该单元后,围绕该单元的主题思想、语言特色和文体特点,将理论转换成实践,将“教读”的成果通过“写作”的形式呈现出来。建议每位语文老师紧扣单元设置,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写作训练。现在已经进入一轮复习,我个人认为,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语文老师还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当对写作专题进行归纳整合,比如按照立意选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浓浓亲情、菁菁校园、乡村剪影、青春寄语、梦想追求、缤纷社会等,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既能有清晰的选材方向,又能得到针对性的训练。最近训练的一篇作文《一路与你们同行》,有位学生平时注重素材的积累,选材丰富新颖,节选标题如下:难舍花季情。难报慈母恩。难忘良师意,这三个小标题,句式整齐、一目了然,非常鲜明地交代了要讲述的故事与同学、母亲、老师有着密切联系。作文教学,不单单是把写作的技巧传授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训练,让他们能够“单枪匹马”应对考场上那一个个原创作文题,这才是作文教学的初衷和本意。

二、走进名文,汲取营养

课本里的名篇和名著中的经典语段,经过岁月的积累,经历时代的检验,能够流传下来,说明得到了读者的认可,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利用名篇和名著的示范性,把它们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开篇结尾、过渡照应等精讲细讲,让学生烂熟于心。《散步》里对称句式的使用,《驿路梨花》里悬念和误会的设置,《背影》中父亲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孤独之旅》里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水浒传》里众多好汉外在形象的刻画等等,完全可以尝试让我们的学生模仿训练;有些经典篇目还可以让学生改写改编,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是我的学生对《十五从军征》改编的一部分:

……

我拖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家里,只见野兔从狗洞中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院子里长出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出野生的菜葵。家中已经很久没有收拾了,地上尘土飞扬,床上的被褥已经发霉了,我外出的几十年,家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啊?

……

吃完饭,已是傍晚了,我慢悠悠的走到胡同口向东看,熟悉的场景中没有了熟悉的人,只剩我自己孤苦伶仃地站在这儿。抬头仰望天空,我的眼泪又止不住往下落,可我又能怎么办呢?唉,我的心中是多么无奈!

眼泪渐渐哭干了,夕阳的余晖洒在我的脸庞上,但愿这些可恶的兵役制度不要再施行下去,也盼望着这残酷的战争快点结束。

这首古诗的改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培养了学生忧国忧民的道德情怀,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一要定发挥名篇和名著的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敢于下笔,有效升格

一线老师的教学热情固然令人振奋,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老师的写作理论讲的太多了,诸如“书写工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过渡自然”等等,类似这样空洞抽象的话语我们不厌其烦的强调,结果是学生听得云山雾绕,下一次写作文依然“原地踏步”,收效甚微,升格效果并不如意。当学生文章写的不如意的时候。我们与其给学生留下一堆理论术语,不如躬亲示范,给学生打个样。最近一次作文训练《找寻藏在身边的幸福》,有位学生选取“老奶奶坚持做剪纸”的素材,立意、语言都不错,只是结尾处一笔收尾,显得草率急促,没有达到升华主旨的目的,我给她重新写了一个结尾,如下:

我们仿佛被揽在梧桐树健壮的怀里,梧桐叶的深黄浅黄随风飞舞,成为我记忆中永不消褪的颜色。这一刻,我找到了藏在身边的幸福——那是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并且乐在其中、不知疲倦,这难道不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幸福吗?

经过修改,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下次一定会重视作文收尾,我也不用费劲口舌地讲理论。语文老师要勤动笔,敢下笔,既是帮助学生弥补不足,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一个写不下笔的语文老师,又怎么能带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呢?

“择其善者而从之,妙笔生花不远矣”,以后的教学生涯,我会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参与这样的活动,把学到的内容整理反思,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愿你我在专业成长之路上继续追风赶月,必将于平芜尽处看尽春山!

第8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讲台上,老师们尽显各自的风采,学生思维积极,这样的课堂,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本次活动让我们来自一线的科学老师收获颇丰,对我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

一、活动为载体,合作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纵观老师们的课堂,都深刻地贯彻了这一观点。每节课知识探究部分都是有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动手设计实验、操作,探讨出规律,形成自己的体验。纵观整个过程,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步骤,都设计的恰到好处,都能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灵活的方法。

二、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

几位讲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自身形体语言的运用,使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她们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开拓思路,激发创新。老师们在课堂上力求语言精当,虽言语不多,但多点睛之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思路,发现规律,从而掌握方法。

授课老师执教的《杠杆》,创设有趣的西游记的情景,去解救压在山下的猴子。由学生利用杠杆去解救猴子,导入该课的课题,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望。把学生对未知的探究欲望完全激发出来。

印象最深刻的是《蜡烛的燃烧》这节课。学科学的教学策略我们都知道,课程目标也学习过研究过。但是能像授课老师这样达到艺术的境界恐怕我只能望其项背,自叹不如。如果目标和策略是骨架,那么授课老师就赋予了课堂灵魂。整节课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学生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乐在其中,授课老师和孩子完全融入其中一起享受这种探索所带来的乐趣。艺术课堂就像放风筝——飞起来、飞得高、迎风飞,才算成功。当然授课老师手中还握着一根线,为的是为孩子们保驾护航。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课外拓展与生活紧密相连。

几位老师导课都是用生活中有趣的现象,用科学知识解答生活现象。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认真完成预定的任务。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工具、器具、设备相联系,识别日常生活中科学的应用。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小组合作式的学习逐步成熟

本次活动中,老师们都特别注重学生的互动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小组合作式学习已不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使自己得到了锻炼。在听课评课中,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法,真是受益颇丰。我一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一些,把咱们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

第9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单元“气质”与单篇“特质”

近日,____区初中语文“基于素养专项推进”教学研讨会如期召开,会上于文杰老师、申学欠老师、陈新霞老师从教材整合、实用文教学及单元教学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分享,作为学习者,我为三位老师的细致探究深深叹服,同时,自己也收获了许多,思考了许多。结合前期所做的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我想就“单元”与“单篇”谈谈自己的学习感悟。

一、大概念统率,彰显单元“气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从“单元整体教学”角度设计“单元任务群”,单元整体教学则需以“大概念”为统率。陈新霞老师对“大概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她指出:大概念是处在学科金字塔顶端的上位知识,其抽象性、概括性、包容性强。对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大概念的统率性尤为重要,我把它理解为单元整体的“气质”。

李卫东老师指出;以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分析单元内文本的特征和属性,找到它们的共通之处,从上而下,归纳出共性,最终确定一个能够适应单元内每个文本的大概念。李老师从自下而上的角度,阐述了单元大概念确立的途径,而单元大概念确立的另一途径即为自上而下的确立过程,即教师针对本单元,从这一本教材甚至整套教材的维度,审视本单元的素养培养目标,并结合教材编者、学科专家等的解读、建议,确立本单元的大概念。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两种方式,来确立单元的统领大概念。研讨中,不管是陈新霞老师对八下第一单元的“家乡的名片”核心任务的确立,还是于文杰老师六下第一单元“我为家乡举大旗”任务的确立,都体现出对单元整体“气质”的精准把握。单篇教学有了大概念的引领,便有了灵魂,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有了方向,学习也才具有了持续性。

单元大概念的确立为单元大任务的设计奠定了基础,任务来源于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回顾之前所进行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及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发现,大家所确立的大概念往往都指向学科关键或特质,这不是离开课本就会忘记的知识,而是赋予了学生自我学习生长点的能力,因此,大概念是极具生命力的上位概念,学生要在此核心的引领下,习得诸如文本鉴赏,文学创作、实用文写作等能力。

二、小任务勾连,凸显单篇“特质”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的单篇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单篇教学有所不同,要注重它所承载的单元任务,也要注意单篇“特质”的凸显。其实二者并非对立矛盾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前面提及的单元大概的确立途径之一,便是自下而上的抽取、提炼,因此,单元大概念的确立基于单篇“特质”,单元任务的确立必然也基于单篇的学习任务,在这一点上,二者是相互关联的。这里所说的单篇“特质”,着重指单元文本共性之外的单篇特质。如前面我们进行的八上第五单元“文明的印记”单元整体设计,课段任务最终都指向“家乡网红打卡地推介”的说明文写作,每一篇共同的学习任务在于总结说明文写作方法,但《苏州园林》整饬的文字之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强烈的现场感,《蝉》真挚的热爱之情,单篇的共性之外的个性也需彰显。

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单篇教学,与以往传统单篇教学的知识本位不同,它以学科素养为本位,是实现单元教学价值与目标的重要载体,它既有自身的内容构成,又与单元教学目标遥相呼应。如:陈新霞老师在八下第一单元的课段任务设计中,围绕“深入分析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和情感表达”大概念,《社戏》“读出叙述里的鲜活形象,读出描写里的诗情画意”,《安塞腰鼓》“赏析修辞、短句的表达效果,感受生命的力量”,子任务的设计注重凸显单篇“特质”。

有学者指出:单元视域下的单篇教学实际上融合了杜威的“做中学”和克伯屈的“任务驱动”两种重要的学习理念。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实现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很容易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进度,火急火燎地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没能给学生一定的单篇学习细嚼慢咽和深度思考的时间。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我们要避免固有着传统的单篇讲授式教学范式,不愿变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只顾着单元的整体,使得单元整体教学“不接地气”。要既考虑到单元整体的大概念、大任务,也要给单篇教学文字咀嚼、深度思考留足时间,让单元引领单篇,单篇成全单元,深化单元,实现单元与单篇的深度融合。

当然,不管是单元,还是单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情境的创设,申学欠老师对新课标中“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出现频次的梳理,体现出教学中“三性”原则的重要性。有了情境,学生便有主动获取知识,完成任务的学习冲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便在情境中自然形成了。

每一次学习,都是教学生涯一个新的能力生长点,每一次反思,都是教学实践中一个有分量的沉淀。收获很多,反思很多,纵有许多不成熟,但一直行走着,便纵然路远,仍终将至!

第10篇: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春天里相遇研语中成长

春风飒飒,人间最美三月天,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洋溢着美好的诗意。感恩遇见,让我有幸参加了____区初中语文“基于素养专项推进”教学研讨会,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专题发言以及李老师的教学指导,令人回味,收获良多。

一、关注“整合”

“学习任务群”的出现以及教材的系统性、实践性等特点启示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可以对单元内部、单元之间、自读与精读之间进行恰当的整合。

实验中学的于文杰老师极具前瞻性地指导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关注整合,聚焦关联”。杨寨中学的陈新霞老师也讲到了我们可以调整单元课型,可以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这启示我们要灵活运用手中的教材,可以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对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语文教材内容的重组、对课内外学习内容的整合,沟通课内外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达到最优化。

二、实践“整合”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试着去重组教材,整合学习单元。我们就可以按照相关人物、可以按文章的语言特点等去进行系统的整合。比如我们初二下册课文《回忆鲁迅先生》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阿长与<山海经>》是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于都是围绕鲁迅先生来写,我们可以整合两篇的学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扩宽学习和运用领域,顺理成章地使学生在教材重组后有更大的体验与收获。

三、注重“情境”

整合的知识只有融入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所以借助能让学生去“做”的真实情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三位老师和李老师都提到了情境性教学,学生只有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才能获得实践体验。

我们可以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开展一些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凸显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情境性。比如初二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但抗美援朝、木兰代父从军等故事离学生实际比较久远,那我们就可以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让他们有直观真切的感受,去体会当时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我们还可以列举讲述现代人身边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英雄们,这样就能够与学生生活的现实社会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真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新课标也有许多内容需要我们深入研读与实施践行。所以要不断加强学习与反思,努力锤炼语文功底,提升业务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成长,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不负众望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