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报告内容页

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第1篇: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为切实了解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和生活状况,2023年7月20日至6月3日,根据 “县委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调研精神,对全县的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成立了调查小组,组织本局干部深入到云龙镇护云村、福禄镇陆坪村分别对77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摸清我县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

通过普查,全县现有60岁以上老人13.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 %,其中农村老年人11.98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数的85%。农村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共有24110户、37837人,占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数的31.6 %。随着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迈入社会、走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将逐渐增加。“空巢老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结构如下:

1、年龄结构情况:60-79周岁的有36042人;80周岁以上的有1795人。

2、经济收入情况(人均年收入):

1500元/年以下的:16985人;

1500元-5000元/年的:18717人;

5000元/年以上的:2135人。

其中现已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达到3740人。

3、居住状况:老人个人独居的7030户;夫妻独居的10605户;与孙辈同住的6475户。

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的26059人;身患疾病的11778人(其中患重病的1469人)。

5、空巢老人中外出打工(半年以上的)子女人数:44865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质量不高

调查发现,我县农村大多数“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不高,可支配现金少,其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养老保险金80或90元/人•月;二是出售部分自己及配偶力所能及的种、养殖农产品;三是子女给予少量零花钱。省吃俭用,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

(二)疾病的困扰

据普查反映,患病老人有11778人,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总数的31%。门诊医疗费用占据了他们每月支出的大部分,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医疗求助只解决了患病老人住院的部分医疗费用,门诊费用自负成份较重。特别是1469位患重病的老人,连其基本生活都很难维持,根本无钱医治, 个别的生病几年来未就诊过。老人通常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

(三)文化程度不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出处 wWW.zuOWeNBa.nEt

据普查反映,高达80%的农村空巢老人不识字,17%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秉持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陋习思想,遇到子女不孝顺、侵占老人个人财产、甚至虐待老人等情况,多数老人宁愿逆来顺受、息事宁人,也不愿意求助于组织和法律途径来解决。使得有些老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特别艰难。

(四)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孤独感倍增

由于子女长期外出务工,不能回家探望老人,这很容易让老人感到孤独,仅靠电话并不能慰藉老人的心灵。农村“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一是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二是希望子女也能够经常在身边,每逢过年过节,就盼望外出打工子女们能早点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牵挂、担心子女,难免产生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闭、自怜等消极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造成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

(五)子女不孝顺,晚年生活特别困难

目前农村流传“一子晚年享清福、二子晚年较幸福、三子晚年生活就过衍的”说法。多子女老人的赡养问题,子女之间相互推诿,你推我、我推你,老人生活无人照料。子女不孝造成老年人生活特别困难,更有甚者国家给予老人的社保、低保等待遇老人就享受不全,还有极个别虐待老人的。

三、农村空巢老人已享受的政策

1、全部享受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

2、全部享受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3740人享受了农村低保。

4、符合条件的,享受了城乡医疗求助和临时困难救助。

5、符合条件的,享受了节日慰问制度。

6、全部享受了政府的有关老年优待项目。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空巢老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是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何使越来越多的空巢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好空巢老人的各项服务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老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做好老龄工作的要求。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养老、医疗、生活照料等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老龄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老龄事业,为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大力宣传贯彻执行《老年法》,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的意识。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在全县开展一次《老年法》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意识。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大张旗鼓的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依法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老法年》规定“老年人有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督促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助义务,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推进家庭赡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对个别拒绝、逃避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依法进行追究查处。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机制。

适当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按照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建立适时增长机制,保证分散供养孤寡老人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对部分空巢老人实行特殊救助。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低保对象中的困难高龄空巢老人补助金,实行特殊救助办法;建立农村特困老年人专项救助基金,重点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疾病等特殊困难。

(四)构建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解决空巢老人就医困难的具体措施,提高医药费新农合报销比例,特别是门诊医药费。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病床。二是在城乡医疗求助基金中切块建立老年医疗救助基金,通过基金会对无力支付医疗费和支付困难的空巢老人给予帮助。三是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要及时把他们纳为医疗救助范围,给予救助。四是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家中无人照顾,常常会面临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生命受到威胁。建议在乡镇街道成立基层老龄组织,村委会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五)做好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分散的农村老人尽是集中居住,广泛开展关爱帮助空巢老人的宣传工作,突出对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空巢老人给予特殊关爱,提高人们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互助帮扶制度,采取邻里互助,一帮一,志愿者包户,成立专门为老服务队伍等多种形式,照顾好空巢老人生活。大力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根据空巢老人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敬老互助内容,逐步探索形成关爱空巢老人帮扶长效机制。

(六)抓好“回引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步降低空巢老人人数。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务工,逐步降低空巢老人数量。积极兴办公益事业,支持发展老龄事业,解决空巢老人的实际困难,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让城乡老年人过上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

(七)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为了解决部分收入较高,身边无子女的农村“空巢老人”以及子女无闲暇照顾老人的问题,政府应统一制定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等方面对社会养老事业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吸引非公经济进入养老事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兴办农村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第2篇: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新津县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我县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调查,了解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社区开展空巢老人关爱服务提供背景资料和依据;另一方面了解社会不同群体对于空巢现象的观念和态度,探讨让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的出路 。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在生活来源和医疗保障方面

空巢老人大都年轻时候在某企业上班,退休之后享有退休金,其生活来源63.2%来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极少部分是来自子女负担和自己的积蓄),大致在1000-3000元左右,但退休老干部或者公务员的退休金一般都较高,在2000-4000元左右,部分较贫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国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金。而在医疗费用问题的解决上,有56.1%是来自医保,但每个月的医保费用只有90元;29.8%是单位或者街道社区部分报销;极少部分是由子女负担的。空巢老人们普遍觉得医疗费用高,生不起大病。

(二)在生活开支和经济压力方面

空巢老人们生活开支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觉得有什么经济压力。但部分空巢老人们经济压力相对较大。

(三)在生活照顾与子女关系方面

1、在生活照顾方面。因调查的绝大部分是中低龄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调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且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时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顾,36.2%的是由子女照顾,另有8.6%的是由医疗护理人员照顾。在此基础上,数据显示,78.6%的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其原因主要有:主观方面来讲,受传统养老模范影响,入住机构养老的观念没有改变,怕别人说,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经济上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愿意住在养老机构,大都认为住在那里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这部分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的伙食比自己现在的状况要好。

2、在与子女关系方面。空巢老人们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国外。数据还显示,造成空巢老人与子女分开住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同子女相处方面,52.7%的空巢老人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造成冲突而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样的4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二是综合各方面原因,37.9%的空巢老人是因为自己希望独立生活,还有26.5%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住房条件紧张等约束而与子女分开居住,而19.2%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为子女婚嫁在异地成家而与子女分开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为子女具备所需物资条件,但赡养老人观念淡薄所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大部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只有极少数老人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原因想自己独立生活而与子女分开居住的。从调查中我们还得知,空巢老人们的子女很少与其联系的比率占37.9%,而空巢老人们经常主动和子女联系的比率占44.8%。这说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尽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并习惯了子女不在身边。

(四)在社区服务设施与其休闲娱乐方面

1、在社区服务设施上。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硬件设施方面,社区针对老人们的休闲娱乐设施很少,老人们提到的休闲活动场所主要是公园、广场之类的,但离老人们生活的社区有一定的距离,身体好且喜欢运动的老人们会去走走,绝大部分的老人们觉得太远了不想去。另外,城市社区都没有安装类似求救门铃、求助遥控器之类的针对空巢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帮助的系统;而在软件设施方面,是依靠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大学生为空巢老人提供的志愿服务较多,但大部分老人对大学生的服务感到不习惯。问到其原因,空巢老人们表示,因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不需要大学生提供服务,且大学生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打扫清洁之类的。除此之外,还有些老人希望过安静的生活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2、在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上。73.2%的空巢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串门,有60.7%的会在闲暇时间看看电视和报纸书籍,同时,50%的会选择打太极,散步之类的放松方式,还有33.9%的空巢老人喜欢聚在一起打牌,只有极少数的约为1.8%的空巢老人会选择出远门旅游。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整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达到66%,处于中等水平。有约42.4%的老人估计今后的生活无法预料或变坏,34.5%的老人有时感到孤独,7.1%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59.4%的老人感到生活无目的,老人们的总的幸福满意度为69.4%。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幸福满意度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空巢老人的整体生活状况处于能基本上满足需要的水平,因生活困难而产生的悲观、焦虑、无望等心理问题较少,但这种因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实还是存在于一部分空巢老人身上。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其生活状况,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会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在与我们的交谈中表现得很积极、乐观、豁达。谈到子女不在身边,都表示很理解;在谈到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上,都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了;而谈到未来生活的变化时,都持较乐观的态度;最大的愿望是一直淡然、平静而从容地生活着。但这部分的空巢老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二)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

我们针对18岁以上的其他社会群体以及非空巢老人进行了社会调查,以便全面的了解到社会上其他群体对空巢老人现象的看法以及预测未来空巢老人的发展趋势。

1、 在社会不同群体在对空巢老人的了解程度上。52.8%的人是对空巢老人基本了解的,38.8%的人是对空巢老人几乎不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的,只有8.5%的人是很了解空巢老人的。但同时,有68.6%的人们都表示担心空巢老人的生活。

2、在中青年群体对待与父母一起生活的认识上。77.2%的人认为自己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只有22.8%的人觉得自己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其中,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原因,1.7%的人是因为自己在外地求学或因工作需要在异地就业就职而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0.9%的是因婚嫁在异地成家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5.2%的人是因为父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产生冲突与矛盾选择独立生活而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12.4%的人是因为自己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或老人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不能生活在一起,还有2.6%的人受自身住房条件紧张等条件约束无法与子女或老人同住。

3、在对非空巢老人的调查上。结果显示,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基本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心理状况。非空巢老人因为有亲人的陪伴而没有孤独感,这恰恰是空巢老人多数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非空巢老人大多因为住房条件紧张而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老人们同样享有退休金和医保之类的社会保障,并且大部分存在“啃老”现象,子女因下岗等其他原因经济条件不好,老人的退休金不仅要保证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还要补贴子女。

4、在对待有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的现实问题上。调查显示,75.4%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他们大都表示因为自己比较希望独自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12.7%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自己的子女不和自己住在一起,剩下的11.9%的人认为将来的事情不可预测,因而不清楚。

(三)调查结论

1、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但在医疗费用的解决上,虽然每个月90元的医保占了一半以上,但只能用于看小病,空巢老人们普遍医疗费用花销大,生不起病仍成为其最大的担忧。

2、绝大部分中低龄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能自己照顾自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一半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是因为与子女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为避免冲突或因为子女学习工作忙,压力大无暇照顾老人而独自居住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子女很少与空巢父母们联系,老人们迫切希望与子女保持更多的联系。

3、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不愿意住在养老机构,究其总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讲,观念未转变,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且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而从客观方面来讲,有的是因为养老机构花销太大,无法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

4、部分社区针对空巢老人的休闲娱乐及安全方面需要的服务设施很少,空巢老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是聊天、看电视、打牌,休闲娱乐方式较单调。

5、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少,而大学生志愿者虽然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扫清洁之类的,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们感到不习惯。

(四)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1、总体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其对生活的幸福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2、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好,男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空巢老人好。

(五)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态关系的分析

1、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生活状况越差,其心理健康状态也越差。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越好,其生活质量越高。

(六)对预计未来空巢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

1、社会人群对空巢老人的关注程度较低,对其了解较少。

2、大部分的中青年人目前认为自己可以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至于少部分觉得自己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觉得与父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差异,难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次要原因则是由经济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导致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3、18岁以上的中青年群体绝大部分可以接受现在或将来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表示希望将来过自由自在的独立的老年生活。

三、建议和对策

(一)在子女关怀和照顾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 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二)在社区服务方面

1、一方面,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2、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三)在政府服务方面

解决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养”和“医”的问题。

1、关于“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2、关于“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致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四)在社会力量系统服务方面

1、在志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医疗等方面的咨询、文艺汇演等。社会志愿者,比如红十字会、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协会等一些在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为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2、新闻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3、社会兴办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

2、采取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子女的爱,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愿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确立自己生活的目标,培养兴趣,广交朋友,积极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