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课堂教学大奖赛观摩总结

课堂教学大奖赛观摩总结 (篇1)

相互学习促“双减”共同研讨提效率

为了持续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双减政策实施。按照____县教育局20__年中小学课堂教学讲赛安排,于20__年5月10日至20__年5月12日三天进行了英语学科教学讲赛决赛活动,现将课堂讲赛文科组英语教学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严密、准备充分

1、“双减”背景之下,如何做到给学生减负,给课堂增质,是所有学校和老师要面对的课题。____县教育局教研室根据市教育局对课堂教学的总体安排要求,以打造“三思”课堂为依托,及时组织了这次全县课堂教学讲赛教研活动,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分多次召开专题安排会议,确保本次活动有安排、有组织地进行,且按时完成各项事宜。

2、____县第二中学赛点按照教学讲赛活动安排和教育局专题会议精神,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讲赛活动方案,明确讲赛活动纪律,落实讲赛活动工作分工和责任,使得为期三天的课堂讲赛活动高效而有序的进行。

二、积极参与、严禁规范

1、对教育教学的情怀,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参加____县课堂大讲赛英语学科的十八位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至始至终全过程参加选课、备课、上课和磨课等教研活动,无一人无故缺席,表现出了我县教师对教育教学这一行业的不懈追求,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持续热爱。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教学中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是取得课堂实效的根本保证。本次全县英语学科讲赛课共有三种课型:阅读、听说、写作,参加讲赛的各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教案和课件,特别教案模板规范、标准,有师生课堂活动过程分层设计,有各环节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课堂教学生成预设,符合讲赛课教学设计要求,非常接近市级课堂讲赛标准。且部分教学设计图文并茂,教学案彩色打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是本届课堂大奖赛的一大亮点。

三、高点站位、整体设计

1、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学习整体,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整合设计,关注联系、关注发展,充分发挥和落实单元学习的价值,以清晰的路径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探索路径,大部分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有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维痕迹,教学设计中都有“单元总览”和单元教材“总体分析”环节,这充分反映了我县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新动态、新实践。这有利于减轻学生、教师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同样“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在这次讲赛活动中,部分老师准备有课堂学习“任务单”,任务单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明确的界限和范围,给出学习具体目标和学习具体路线图。课堂上使用学习任务单不但有效地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节省了课堂的时间,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更重要的是,老师课前制作任务单等大量的准备工作,换来了学生课堂的轻负担和对知识的高效吸收。“双减”背景之下,作业设计始终是一个核心话题,我们英语学科教学的特别之处,决定了我们所有英语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学习任务单其实就是学生课堂作业,这提高了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也体现了教什么练什么的课堂教学理念。

四、立足课堂、精雕细磨

1、注重主题语境。现行Goforit教材是以话题为主线进行编排,为教学提供语言背景,体现话题主题,有很强的时代感,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容易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英语课程六要素要求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在本次课堂教学讲赛活动中,所有授课老师都能围绕具体的主题语境,给予不同的文本语篇、给予不同的授课课型,通过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获得、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细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

2、注重文化内涵、文化精华。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追求优质的英语教学,不是把教学内容碎片化,当做知识点来处理,更重要的是关注承载知识的文化内涵、文化精华,这是英语教育学的最终生长点和落脚点。语言是文化的外壳,文化是语言的生命和载体。参加我县英语课堂大讲赛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既关注到了知识传授中的文化元素,也非常重视课堂学习文化的构建。英语教学只关注教单词,教句型,教阅读理解,及听、说、读、写等能力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关注文本文化、关注课堂文化是我们当前英语教学所要探究和实践的重要方向。

3、注重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育人的最重要之处在育德。从本次课堂讲尊可以明显看出,英语教师不只是关注简单的英文字母、符号的学习,而是把学生从“课堂”中带到“文本”中,从文本中带到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从“学”到“用”再到“思”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学生懂得通过文本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要形成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既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的链接,也实现了育人、育分的结合,最终也将最重要的学习场所——课堂,推向了新的高潮。

五、共享教研、提质增效

教研,这一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活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____县教研室一直在引领教师着力于常规教学实践研究的同时,把同课异构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实践平台。逐渐形成了县域范围内,针对不同教研目标要求,不同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这次课堂教学竞赛是一次县域内的大教研活动,通过不同阶段的听课、评课、说课、磨课引领参赛教师从求同存异的批判中,达到理念碰撞,观点交融,思路交汇,也达到了在教研实践中突破,在教研实践中领悟,在教研实践中发展的目标。

六、思维中心、学生主体

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有思想的完整的人,思维、思考、思想是课堂的重要元素。____县教育局在20__年全县教育教学例会上提出了打造“三思”课堂的总体要求,三思即思想、思考、思维。在本次活动中,每一位课赛老师都能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将思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学生是否积极思考作为衡量课堂优劣的标准,努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外化,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这种教学理念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也是对我县英语学科“三思”课堂模式的有力探索和实践。( ZuOwEnBa.nET )

七、探索反思、砥砺前行

1、继续推进对“三思”课堂的研究。从全县英语课堂及本次课堂讲赛来看,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权力仍然不足,教与学的过程缺乏学生积极思维的参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实际的学习中,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比直接获得教学结论更重要。课堂上,学生思考了,就真正的参与了;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见解、思想表达出来了,学习就真正的发生了。课堂上有了思想,学生就会得到成长,教师也会获得发展。让我们一起在____县教研室的领导下,共同探索适合我县县情的英语思维型教学路径。

2、继续推进、探索新的教研模式。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现行的各校教研模式基本都是“研讨课+评课”的模式。这存在着严重的随意、宽泛、单一、浅层化问题。久而久之,教师就会陷于疲于应付的状态,严重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如何创新教研形式,反哺课堂教学呢?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主题诊断教研活动;展示式教研活动;教学思想研讨式教研活动等。二利用企业微信群、钉钉群,腾讯等APP,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线上教研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交流沟通随时随地的发生。不断改变教研活动和教研模式,使教师对其充满期待和新鲜感,从而教师会从被迫被动参加的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的研究者。

3、继续实践对教育主体主动性的培养。过去说:“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学生看来看去就看教科书,今天我们讲:“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今天“课程不止于教材;学习不止于教室”,学校的边界已被打破,学习的终端已经无处不在。在这种新的样态下,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教育教学之余,我们要多观察学生,多探究学生主动性的培养策略。只要学生的主动性及学习的愿望觉醒了,教师的教就省力了,学生的学就轻松了。理所当然教师的专业能力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会得到更高的提升。

4、继续研究构建“生命”课堂。朱永新教授认为,理想课堂达成,需要知识、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的确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教育的意义是生命的成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生命自觉。新时代的孩子呼唤新的教育模式与结构的出现。我们做教育的必须要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教学要最大可能、最大限度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变化,要特别关注学生心理、情感、思想、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要特别强调对学生文化、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要时时刻刻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爱。

所有的完美都在于一点一点的进步,所有的完整都在于一点一点的积累,所有的成功都在于一次一次的试错,所有的辉煌都在于一步一步的平淡。____县教育局组织的这次课堂大讲赛活动给全县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县域内的英语教研大平台,十八位参赛选手很好地展示了自己课堂教育教学的魅力和艺术。在每次参与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对自我进行诊断,在讲赛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讲赛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返回自己学校后,必将服务于校内的英语教学实践,从而获得县域内英语教学的更大限度、最大可能的发展和进步。

课堂教学大奖赛观摩总结 (篇2)

为了持续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县教育局的积极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在____四中全体教职员工和所有学生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在所有参赛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课堂教学讲赛(初中生物组)决赛活动于20__年5月10日至11日在____四中如期举行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围绕“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改”的宗旨,为全县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与交流的良好平台,为学科优秀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掀起了新一轮教研教改的热潮,是一次规模盛大的教研活动。我们有幸参与此次活动,零距离触摸课堂,感受各位赛课老师的精彩表现,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和行动上的推动。

承蒙各位领导的厚爱与信任,我们有幸担任本次课赛(决赛)的评委,和11位参赛老师一起经过授课、说课、评课等环节,按照县局统一安排,严格遵照《____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学生物)》,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厚重扎实的专业功底,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客观公正的对各位参赛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积分考核评价。通过讲赛活动,我们欣喜的看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变,课堂在变,教法在变,学法在变。大多数参赛老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运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的教学方法,课堂驾驭能力强,课堂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良好。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各参赛老师间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课堂组织等方面的差异依旧存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县初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下面,我对本次初中生物组课赛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特色亮点

1、参赛态度严谨认真。课堂讲赛是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平台,为期两天的比赛,十一位老师课前备课充分,仔细钻研教材,做了详实的学情分析,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全面、合理,能面向全体学生,大多数老师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活动充实,实用性强;课件美观大方、详略适中;素材贴近生活,特色明显;导学案低负高效,针对性强。

2、新课改理念落实到位。师生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真正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还课堂于学生”的理念。多数老师能真正走下讲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主体地位提升显著。多数课堂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教师努力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及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性体验。

3、课堂内容充实,真实高效。所有课堂教学目标展示清楚,自学问题与合作探究指向明确,多数教师能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和鼓励性评价。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创新不断。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的导入中,____四中的童春梅老师掏出自己的百元大钞让学生在辨别真伪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感觉器官的作用,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问城中学的王丽娟老师利用自带的杏、糖、香水、辣椒等食品让学生亲身体验味觉、嗅觉、触觉等其他感觉器官的功能,不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奖惩,而且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____中学的贾丽媛老师、____四中童春梅老师准备了许多眼球的模型让学生分组观察,先拆下来再组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训练了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所有参赛老师都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避免了单纯的照本宣科,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能获得学生的青睐与好评。如:合道中学的赵文英老师拓展了眼屎、眼皮跳动、色盲等知识;____中学的贾丽媛老师拓展了如何科学用眼、养眼,防治视力下降的问题;____中学的孙爱虎老师在教学完视觉和听觉后拓展了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乐的事迹等。所有参赛老师紧密联系教材内容,都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关爱视力残疾人和听了残疾人以及聋哑人,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初步突破了“应试教育”的藩篱。部分老师利用课件结合导学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抽象问题简单化,如讲解鼓膜和听小骨的功能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了展示了其工作原理,直观明了,容易理解。导学案的使用能准确展现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节约了大量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

4、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度高。所有参赛老师均设计了精美、科学的课件,部分老师制作了动画、小视频,极大的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二、存在问题

参赛老师的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客观评课的教育教学态度,以及课堂上精彩纷呈的表现让我们很受启发,收获颇丰。我们在欣赏参赛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艺术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个别老师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教学目标、重难点定位不准。目标设计“大而空”,教学过程重心偏移,重难点体现不够明确,甚至本末倒置,教学内容空洞,合作探究走过场,教学实效性不强。

2、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设计不够科学。一是师生活动不明确,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二是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前期导入占用时间长,造成前松后紧,甚至没能完成教学任务。三是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不够,个别老师课堂教学无板书,无课堂小结等。

3、个别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课堂驾驭能力不强。课堂中不能及时回应学生,合作探究分工不明确,对学生的指导不及时到位;教学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密,教学语言不准确等。

4、部分老师不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旧知识的复习提问不到位,达不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复习意识会大打折扣。同时,不注意本节课和后面未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铺垫工作不到位。如:在教学视觉和听觉的过程中,没强调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而感受器是后面将要学习的神经系统中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5、个别老师不注重组织教学环节。课前不清点学生人数,在安全问题上疏忽大意。尤其是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五节课,学生从家里来到学校,首先应清点学生人数,对于无故不到校者及时与班主任老师及学生监护人取得联系,弄清学生的轨迹,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授课过程中不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力集中,个别学生容易“开小差”。

三、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县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深入研究教材,学习《生物学课程标准》(20__年版)。通读初中生物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排依据,明确课程在本章节、本学段的地位和作用,理解编者意图,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准确领会课标要求,理解课改精髓,做足做实课堂教学,切忌搞形式、走过场的无效式“合作探究”,杜绝“花拳绣腿”,因教材制宜,因学生制宜,准确定位“三维目标”,确定重难点并在突破重难点的教法、学法上下功夫。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严防囫囵吞枣和死记硬背。

2、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强化生物学核心素养和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规范教学语言的应用和知识的准确性,增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控能力和课堂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3、合理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尽量就地取材,从点滴中捕捉教学信息,删繁就简,不搞牵强附会,增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尽量控制在15页以内并尽可能的使用新的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无限扩大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努力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面对全体学生,杜绝“独角戏”,进一步转换教师角色,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总之,本次课赛活动对每一位参赛者和评委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和培训的机会,课赛虽然结束了,但课改仍然在路上。非常感谢教育局给我们这次学习充实自我的机会,感谢各位参赛老师的精彩奉献。我们坚信,有教育局做坚强后盾,有我们全县“生物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舞台将会更大,更好,初中生物的教育教学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大奖赛观摩总结 (篇3)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而构建高效课堂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了检验和加强全县课堂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形成全员构建高效课堂的良好氛围,县教育局于近期精心组织了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竞赛(决赛)活动,为全县教师搭建了一次观摩交流与学习成长的平台。

为了进一步落实“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我县高中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总结经验教训,我代表高中地理学科评委组对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活动中所呈现的优点与亮点、值得商榷探究的几个问题、需要探究改进的几点教学建议和从微观、宏观层面的几点教学思考等五个方面做以总结,以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介绍

20__年5月11日至12日,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竞赛(决赛)高中地理学科比赛在____一中如期进行。来自县内三所高中学校的7名初赛成绩优异老师,精心准备了7节让人耳目一新的优质课,同课异构,各展风采。本次比赛课程选自“3+1+2”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一年级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湘教版),第1天授课课题为《4。1交通运输与发展(第一课时)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第2天授课课题为《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课时)我国宏观发展格局》。县局抽组县内3位高中学校的高中地理学科骨干教师担任评委老师,由____县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赵尔博老师担任评委组长。评委组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安排部署的指导意见,以“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三思课堂建设”和“____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____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为主要依据,对每位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分别予以评分。评委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统一标准、规范操作、严格流程,从根本上保证了本次决赛的规范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当天赛课结束后评委组及时对当天赛课活动进行总结与点评,与参赛选手进行交流与探讨,竞赛氛围融洽,教研氛围浓郁。

从充满智慧、技能与挑战的比赛中,我们看到了我县高中地理教师的个人才华和教学魅力。我们3位老师,有幸作为高中地理组的评委,抱着学习的态度,聆听了7位参赛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堂,无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设定、情景导入抑或教学过程均是历历在目、余音绕梁,受益匪浅。在此,我代表地理学科3位评委老师,衷心感谢____县教育局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也感谢各位参赛老师亮点频出、异彩绽放的课堂教学。

二、本次课赛呈现出的优点与亮点

1、高度重视本次课赛,体现老师优秀素养

本次参赛的7位老师,都是县内高中学校地理学科的佼佼者,无论是教学业务能力还是个人素养,都具备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他们谦虚谨慎,态度端正,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教学基本功扎实,学科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他们都精心准备,课堂上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课堂掌控度高,突出创新,风格迥异。在每一节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照顾差异。一些教师能够提前进入教室,主动走近学生,及时了解学情、关注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课堂上授课老师们亲和大气、语气温和、表情和蔼,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循循善诱、想方设法点拨鼓励尝试;通过挖掘整合各类资源,有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情趣性;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流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凸显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后评课、议课环节,每一位参赛老师不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都能够以一种学习和研讨的心态来对待,与评委组成员交流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展现了宽广的胸怀和虚心上进的态度。

7位授课教师他们形象好,气质佳,举止得体,语言规范,表述准确,充满激情,彰显个性;角色扮演明显,服务意识、课堂调控意识和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从而形成情感美、氛围美、节奏美、专业美的教学特色。

2、注重教学方式变革,突显新课改理念

教学理念上,基本落实了三个转变,即,由教学论转变到课程论、由重教法转变到重学法、由教师“教”转变到学生“学”。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大包干、满堂灌的现象,在本次赛课中基本上消失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由教师的大包干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转变,由一言堂向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转变,由学生的零思考向思维的多元碰撞转变。

本次讲赛活动课堂上,多数教师能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表现为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相信学生,教师将目光聚焦在“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注重学法指导,凸显生本意识,教师成为课堂的有力的组织者、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等角色。如:____一中刘清云老师《交通运输方式与变革》教学中,基于学生在初中学段已经学习了解了五种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所以在对本节基础知识点教学时,课件、导学案提示预设问题,学生快速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基本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体系,及时纠错评价,完全落实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理念。____三中赵伟军老师在《我国宏观发展格局》教学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4次,先后有28名学生展示(回答)了自主学习成效,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同时培育了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重视核心素养培育,凸现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况性、专业性表述,是对原有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发展程度是紧密相关的,最终还会体现到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因此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十分重要。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本次课赛中,大多数授课教师在赛前教学设计时,均能从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设计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____一中刘清云老师在《交通运输方式与变革》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素养能力的引导培育,以近年高考真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析图、析题和解题,在析图、析题的过程中注重引导题干材料或配图与课本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梳理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分析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有助力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____中学朱维涛老师在《交通运输方式与变革》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郑州交通网络分布”图时,引导逐条分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循序渐进,在培育学生析图能力的同时,渗透培育区域认知的能力。

4、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落实学习目标到位

教学(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学习)目标是否正确制订并有效落实,是衡量一堂课优劣的根本尺度。要保证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航向,要保证教学有一个良好的深度与效度,就必须准确掌握课程标准,并有效实施课程目标。本次课赛所有参赛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有比较明确的教学(学习)目标,7位授课教师均一改以往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而是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标、依据学情,设计了科学规范、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可测量性强的教学(学习)目标,整堂课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控制、测评功能。从评委老师课中观察“学习目标的适切性和达成度”的观察量表来看,90%学生能够达到完全掌握学习目标的要求,课堂的目标达成度特别高。____三中吴小龙老师在《交通运输方式与变革》教学中,课件展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并且将学习目标提炼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以“认”“读”“说”“看”“议”等丰富而有具体的策略措施,合理预设目标生成、任务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既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又为本节课顺利高效实施提供了最优方案。

5、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整体而言,7位授课教师在课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设计教学环节和流程。教学设计十分完整,不仅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而且有教学方法、重难点突破的方法、教学流程的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课堂教学中课程导入、新课教学、衔接过渡、课堂练习、复习总结等环节齐全、进展顺畅。教学主体设计中突出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尤其是突出问题设计和任务完成,问题设计明确,针对性强,思维量高,有思维梯度;在问题驱动下学习,效率更高,目标任务达成度越高。____中学朱维涛老师开场让学生对自己说“我行”,对同桌说“你行”,对全班同学说“大家行”,看似简单的三句话,嬉笑言谈间瞬间消除了陌生师生之间的尴尬感,为本节课的有效进行开了好头。____三中张虎强老师在《交通运输方式与变革》教学中,采用视频“交通中国”纪录片(节选片段)导入,宏观展示了中国从古至今的交通发展史,短短三分钟纵跨古今,横贯东西、联系南北,顺利导入《交通运输方式与变革》的学习,课堂推进犹如行云流水,轻松愉快。____一中刘锐老师在《交通运输方式与变革》教学中,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获得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感性认识,了解交通运输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____一中史颖士老师在《交通运输方式与变革》教学中,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导入,而将本节课本原有的导入活动探究内容整合到基本知识体系梳理后再进行处理,灵活变通,降低了学习难度,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6、恰当使用导学案,助推高效课堂建设

本次参赛的7位教师均备有导学案,实用性强,各具特色。在课堂上,教师将导学案跟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进行了有机整合,相得益彰,理清了主干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回顾、巩固和练习。____一中刘清云老师、____三中赵伟军设计的导学案在挖掘教学的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设计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往年高考真题或模拟题,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____三中吴小龙老师、一中史颖士老师设计的学案使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照搬,而是灵活运用,很好的将课件教学和学案导学紧密的结合了起来;____三中张虎强老师、____中学朱维涛老师、一中刘锐老师的学案设计精细,学习目标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和学情,有很强的操作性,成为学生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7位授课老师的导学案设计都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实效性强、可操作性强、可测量性强的特点,与教学课件相辅相成,有效助推了高效课堂的建设。

7、科学安排合作探究,提升地理实践能力

合作探究、小组活动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将学生难以独立理解的内容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运用集体智慧予以消化、拓展,避开了知识点的简单推动和梳理,实现了由知识重现向能力提升的转变。在此过程中采用重点归纳、考题印证、考点渗透、思维导图等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现象、分析和处理问题、探讨和论证对策的能力。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一年级现用湘教版教材,在教材编写时就突出活动、探究、阅读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启发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出相关的地理规律原理或技能方法。《4。1交通运输与发展(第一课时)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课本设计有4组活动探究,《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一课时)我国宏观发展格局》课本设计有3组活动探究,7位授课教师均能立足课本“活动”“探究”内容,推陈出新、科学增减、合理分配、有的放矢,或集体参与、或分组完成,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后,教师均能及时予以评判,或肯定评价,或纠正分析,或激励鼓励,评价方式得当,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学习效益明显,亮点鲜明。从“学生学习的纬度”观察量表来看,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生成,有效完成主干知识和拓展知识点的双重巩固,有效促进了预期目标的实现,寓学于乐的同时培育提升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

8、开发整合生活素材,培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授课教师能依据课标,科学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注重知识体系的联系。新高考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生产中有用的地理现象,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并运用地理的眼光去分析、阐释,论证相关地理问题的形成过程和规律。新课程要求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出来,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言,地理学科还应该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之外。这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次讲赛课中,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时立足课本又高于课本,优化引入本地或周边典型案例,尽可能将本节内容生活化、现实化。如赵伟军老师在《我国宏观发展格局》教学中,提及“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时,就延伸到____县作为“西出长安第一城”,从古至今都作为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城市。吴小龙老师在《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教学中,最后预留问题“周边庆阳市近年来随着飞机场、高铁站的建成投用,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有力印证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与变革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几个值得商榷探讨的问题

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憾与不足,值得我们去反思与改进。本次讲赛活动,虽然精彩不断,亮点频现,但是不得不承认,在某些课堂上,在某些老师身上,诸如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学科课程标准的研读、学科思想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课堂效率的提高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急需改进的方面:

1、个别老师忽视或淡化了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导致教学(学习)目标设置不准确或不规范

有的老师对课标学习重视不够,课标研读不深不透,教学(学习)目标设计欠准确。个别教学(学习)目标确定过大过空,操作性、可测评性及教学活动设置的控制性不强。有的教学目标表意不清、指向不明,甚至出现了啰嗦、半截话,或将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混为一谈的情况。个别课堂虽设置了一定的教学(学习)目标,但教学过程并未围绕目标展开,操作过程中淡化忽视或者遗忘了部分目标的生成,教学随意,有的教学(学习)目标甚至形同虚设。

2、个别老师将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措施略显不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次讲赛活动中,我们绝大多数参赛老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体现出来。但在实施过程中,对于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方面有待改进。一是留给学生学习时间不足。本次讲赛课中,有个别老师留给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干预太多,表现在在教室走道两侧来回走动,无目的的询问、指点,对学生的阅读、思考是一种干扰,对学生不相信、不敢放手,反映出我们老师的新课程理念只喊在嘴上。二是合作学习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合作学习方式比较单一,比如组织形式简单,前排向后转,便是一组,能不能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能不能确定一个速记员?有些课堂只安排讨论交流,但对讨论的效果未做检查,也没有提供给学生表达、汇报的机会和充足时间,仅仅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而过;有些老师教学设计中有自主学习环节,但教学过程中未见落实;有些老师设计的是合作学习,但落实的是自主学习。

3、过度依赖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板书板图设计不够规范

课堂教学竞赛是参赛选手教学基本功和综合素养的展示,板书板图是地理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但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也有弊端,比如一张幻灯片放映结束后,内容随之而过,没有恒久性;而板书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将内容精炼的长时间留在学生的视野中。但是随着电脑课件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在教学中使用板书板图的机会越来越少,教师的板书板图能力也就相应下降。在本次比赛中,有多位授课老师的板书板图设计不规范、不精练、不美观,甚至有个别老师没有板书板图,这必然影响到了参赛老师的成绩。所以,今后要加强地理教师板书板图能力的培养。

4、问题设计不精细,问题设计的价值性有待增强

回顾本次课赛课堂提问环节,有些课堂表现出“满堂问”现象:老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学生只得答完一个问题接着回答下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却值得怀疑。实际上,课堂提问不在问题数量的多少,而主要在于是否有价值。让学生思考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肯定比回答许许多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好。例如,老师问“听懂了吗?”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深入思考或当场检测一下,是否能达到100%听懂的效果呢?在课堂上,老师经常问“听懂了吗?”还是问“还有问题吗?”两种问法究竟哪一种更好?这实际上体现了教学理念上的差异——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众所周知,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很多时候甚至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如果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教学效果就无法衡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就难以有效地培养。

5、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不够

学生作为施教对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者,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要转变。学生学习行为要从以前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学习,即自主学习,需要合作时再进行合作学习。这要求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会学。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使学生“会学习”。但在本次课赛中,个别老师教学不善于利用课堂的易错点来生成动态教学资源,往往点到为止,不深入、不拓展,缺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学生自学、探究、巩固强化的过程中,一些老师没有提前明确的指令,没有必要的方法提示要求,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学,如何在限定的时间内高效的学,而是盲目轻率的组织合作学习,在学生讨论之后,要么不能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要么直接出示正确答案,教学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解题过程缺乏标准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明显。

四、需要探究改进的几点教学建议

本次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讲赛活动使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同时在本次讲赛中,我们也发现课堂教学中美中不足。现结合评委组集体探讨的结果,针对我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讲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需要探究改进的方面:

第一,要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教育教学理念中,首要的理念是生本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凸显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说具体了,就是要把学生置于观察、思考、议论、表达的境地,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我要做”“我想说”“我有话说”的境地。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要靠我们设置的情境、提出的问题来驱动、来实现,要求我们努力打造灵动的课堂。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需要严密的预设,更离不开课堂机智巧妙的生成。

第二,备课思路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高中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初中学段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以此为依据的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探究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技能与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

第三,有效提问、有效设疑,促进目标达成

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能启迪学生灵动的思维和智慧,能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知识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如目标不明、层次不清、逻辑不顺、无视学情、无思维含量的徒劳提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有效提问、有效设疑,应该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提问应服从教学目标。课堂提问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和气氛的活跃,而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前提,研读教材则是准确定位目标的关键。二是提问应遵循思维规律。遵循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常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讲求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遵循思维规律,启智导思。当学生的注意力疲劳、思维困顿的时候,课堂提问应能如一剂强心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灵动思维,使课堂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和节奏感。三是提问应关注课堂生成。课堂提问由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思维规律预设,但问题的答案却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有效课堂提问的两翼,缺一不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使课堂充满着动态因素。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以生成为导向,关注提问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

第四,课堂教学评价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五、引发的几点思考

从微观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课堂形象能否凝聚学生的目光;导语表述是否具有新颖性,是否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像一只无形的手调控着课堂的进程和气氛;叙述语言是否具有磁性,能否凝聚学生的思想和情绪;课堂情节是否具有曲折性,是否能够引人入胜;板书是否具有艺术性,是否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教学过程是否创设了浓烈的情感氛围,是否能够给学生以向上的情绪和情感的培养;课堂结尾是否具有拓展学习兴趣和空间的功能,是否能够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这些基本环节和要素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孜孜不倦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从宏观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思考地理课的学科功能;思考新高考到来后这门课程处于什么样的教学地位;思考进入新高考,这门课应该怎样教;思考新高考对地理老师提出了怎样的能力要求,甚至思考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节诸如此类等等。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积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六、结束语

扬帆起航新征程,乘势而上谱新篇。本次讲赛活动在县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在参赛老师的悉心准备下,在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下圆满落下了帷幕,受益匪浅、收获满满,不管是参赛教师,还是评委和听课教师,都通这个交流平台获得了极深的感触和对今后课堂教学的思考。

“3+1+2”新高考的号角于20__年秋季学期在陇原大地吹响,希望全体老师们借此次讲赛课活动的契机,面对新高考下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探索、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无私的奉献,以良好的专业素养不负韶华、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为书写____教育辉煌篇章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与智慧!

课堂教学大奖赛观摩总结 (篇4)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颁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课改的核心任务。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核心素养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落实,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了纵深推进____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践行“三思课堂”的课改理念,着力打造基于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落实核心素养的“____好课堂”,全县20__年高中音乐组课赛如期举行。本次课赛我们紧紧突出课赛研讨、教学相长、共促提升的宗旨,围绕“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课堂观测和评价体系,注重衡量教师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形成艺术专项特长的课堂实践,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中有序推进,取得圆满成功。为了方便大家分享经验,取长补短,评委组对课赛从四个方面做以总结,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提升。

一、参赛基本情况

本次高中音乐课赛在____三中赛点举行,共有六名教师参赛。六节课以____三中当前教学进度为准,选择了《学堂乐歌》《高山流水志家国》《峥嵘岁月》《人民音乐家》《共筑中国梦》五节内容,既有歌曲类课程,又有器乐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便于参赛选手发挥教学水平。

二、整体优点:各展其长,亮点频出

1、教学目标准确,重视课堂实践。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终点。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准确与否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活动效果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参赛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入手,深入挖掘教材,研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等活动,很好的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以及明确性,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为提升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____三中的邓艳艳老师,在《共筑中国梦》这一课中教学定位准确,目标设计合理,内容取舍详略得当,并以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2。教学导入新颖,突出兴趣激发。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深入学习知识,形成综合素养。____三中的章钰欣老师在《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课教学中,教师的个人形象代入感很强,穿着古风的服饰弹奏古筝,营造了极强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进入新课学习的期待。设置的授课环节齐全,富有创新,学生通过听音乐、辨乐器这一环节,把古筝和古琴的音色特点和外形构造的不同都讲授的极为清楚。为了让学生直观真实地感受琴和筝的不同,还进行课堂互动,让两名同学亲自拨弦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分段聆听《流水》并加以对比,深入浅出地讲解起承转合知识点,语言通俗易懂,学生更容易接受。拓展部分用到了春晚的热搜节目《只此青绿》,把古琴和舞蹈进行了巧妙结合,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不同器乐的表现力。3。课程理念新颖,注重提升素养。本次参赛课程都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全面要求,无论在教案设计还是课堂教学中都紧紧围绕“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开展,音乐课堂由原来传授音乐知识向现在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转变。____三中的王海燕老师在《学堂乐歌》这节课中,立足中华文化,将音乐与文化紧密相连,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王老师在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授课语言、目标预设、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都考虑了高中生的特点。比如通过欣赏厦门六中合唱团演唱的《送别》,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校园歌曲《学堂乐歌》。整个教学过程构思新颖,环环相扣,衔接巧妙自如。从学堂乐歌的发展史(外国歌曲填词——中国古曲填词——创作——合唱——艺术歌曲)都交待的很清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也都遵照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三个层面来展示的。本节课亮点为学生的填词创编活动,老师引导学生用熟悉的诗词进行歌词创编活动,将音乐教学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整节课学习推向了高潮。4。教学功底扎实,教材处理灵活。参赛的每位教师都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音乐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同时能够灵活驾驭课堂,镇定自若,遇惊不乱,应变能力很强。教师教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比如____一中的郭春兰老师在给学生教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柔和甜美的声音和富有感情的范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____一中的巨琳老师在给学生教授《黄水谣》时,关注学生声音特点,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音域进行歌唱实践,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感知音乐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力。5。教学方法灵活,课堂充满活力。本次参赛的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丰富,让课堂散发出了音乐课的魅力与活力,为学生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发展,致力于音乐知识的生成,善于运用各种资源,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如____三中的李婧老师课件制作精美传神,对教学开展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6。评教思维碰撞,反思深刻透彻。在教学结束后的评教活动中,参与讲课的每位教师都能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心态认真聆听,全面回顾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客观冷静地回顾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出改进的设想,体现出课堂探究者与实践者的钻研精神,呈现出“在实践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长,在总结中提升”的学习特点。

三、存在问题:各有瑕疵,急需改进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憾与不足,值得我们去反思与改进。本次讲赛活动,虽然成绩显著,亮点频出,但是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师生角色的定位,教材的挖掘与整合,教法的选择和学科素养的渗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教学理念落实不够到位。这次讲赛活动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大多数参赛教师对于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落实课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在教学设计中有所体现,但在课堂的落实过程中,并没有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深度研究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与课程标准的精准落实,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有效实施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必做功课。

2、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部分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只考虑我要讲什么,我要怎么讲,而不考虑“讲给谁”,“怎么讲”,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个体差异性,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还有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环节的齐全,致使一部分学生还未进入状态就匆匆而过,赶紧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失去了主动探索的最佳时机,失去了对音乐美的体验与感知,只是被动应付,全盘接收。

3、课堂动态生成不够理想。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生成过程,教学中有许多不确定性,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与教学环节,随机应变。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没有处理好,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主要原因在课堂时间把控上,重难点的突破上,课堂互动演化成师生之间“你发指令我完任务”的相互表演,课堂难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教师评价方式不够多元。教师的评价是一种点燃,点燃学生的激情。教师的评价定位首先是一个倾听者,重复学生回答中的关键部分;其次是一个思考者,肯定回答中的有效部分;最后是一个建设者,就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将回答进行引申。而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好”“真好”“很棒”,就是拍手鼓掌,缺乏真正剖析引导,模糊问题原因,无法起到评价应有的作用。

5、教学设计不够科学精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先有课程标准,进而确定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解析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流程是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方面明确规划,才能实现高效课堂。部分老师教学设计过于简单,有的还有错字、漏字的情况。

四、对今后教学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要学习研究新课标、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课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学习课标就要吃透教材,合理取舍,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要研究教什么、不教什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时明确不教什么比只研究教什么还要重要,而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应紧贴音乐学科的六个基本理念和三个核心素养而进行。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有两个误区,要么就是“动多静少”,打节奏、唱歌、舞蹈、表演和游戏一应俱全,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学生没有思考与感悟的时间,没有提升文化理解,凝练总结精髓的氛围。要么就是“静多动少”,教师不停地讲,不停地说,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也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因此,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更新观念,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实我们,认真研读,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一切以学生为主。教材提供的教学目标与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挖掘教学资源,落实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功能。

2、加强自我反思,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反思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看教师讲了多少,讲的怎么样,而更要看学生接受了多少,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学生获得应有的、必要的审美感知,要尽量让学生参与活动,获得体验。二是重点部分必须及时进行反馈,也就是说,重点知识讲完后,不要马上结束,要有意识地了解一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重点要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3、努力提升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吹、拉、弹、唱、舞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要努力让自己从“一专”变“多能”,这是可能的更是必须的。目前大多数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有一定的音乐功底,且多数人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文化学习和刻苦的技能练习。特别是青年教师,应多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多看看教育教学类书籍,多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学习、借鉴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消除课堂中的磕磕碰碰,努力做到课堂引入自然,提问巧妙,重难点突出,知识过渡平缓,总结反馈及时。

4、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效性和创造性,这是课程改革、教学观念转变的需要。课堂提问时,首先要有针对性;其次是生活性,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再是要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最后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度提问。提问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灵活驾驭,才能助力最佳教学效果的达成。

本次课堂讲赛活动的开展是一次非常珍贵的交流学习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为中青年教师树立了标杆,真正体现了课赛的选拔功能、示范功能、引领功能和交流研讨功能。我们不仅看到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而且发现了一批非常具有潜力的音乐人才,他们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更大的意义在于激励大家热衷于自己的教师职业,钻研自己的业务能力,促进我县音乐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课堂教学大奖赛观摩总结 (篇5)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这话道出了人的个性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学生这些独特的个性,体现在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其独特个性。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习惯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因此,只有发展学生个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优势。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和科学技术竞争都十分激烈的时代,面对这个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每个学生——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必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就要求今天的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更要提高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培养世纪人才,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

本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有二十多年,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结合我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实施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现总结如下:

1、“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概念。

“分层-协作”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分组情况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做到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其中小组协作是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成员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共享,或者同其它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下,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都尽可能得到发展,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2、“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的目的虽然在语言描述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在社会中可以自我发展的人,从各国的教育实际效果来说也是如此。班级授课制一直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一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共性就是侧重于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在工业化社会,这种教育形式虽然也比较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从受教育者个人的成长角度来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是富有个性的。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经说过:“我们不是棋盘上的小卒,哪怕最重要的也不是,而是有个性的人,棋子与有个性的人,这完全是两码事。”因此,无视个性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不是“发展个性”的教育,要真正使教育实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就应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能。

3、“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操作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使用,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板”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其次,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

将授课班级按学生水平分为高低A、B两组。对A组(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B组(程度高的少数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Windows窗口操作时,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技能(基本的鼠标操作);对B组学生要求在熟练地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学会键盘的快捷键的窗口操作方式。

第三,渗透“合作”与“协作”的教学方式。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A、B组)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对于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A、B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第四,要注意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布置在教师服务器的学习网站中。

学生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可以随时看到任务要求,对完成任务的相关学习资料即各种学习资源要不断充实完善。这样,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指导学生如何访问学习网站、答疑、排除问题和监督控制来实现的。

在这一“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网络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与网络、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网络相互之间的协作构成了的一个个教学环节,从而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分层-协作”教学模式不仅仅意味着给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能使有不同特点的人得到不同的、有特点的、有个性的发展。“分层-协作”教学有目的、有层次性地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

从教育教学理论上说,“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教育观点打破了过去的统一规格的人才观,主张人才结构的多层次、多样化,使受教育者都能“各得其所”、各有发展。这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的。

当然,如何有效地使这一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如:网络教室的硬件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玩”与“学”的心理需求对教学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对“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形成不同程度的制约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使之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