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职业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职业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1)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信息化助推学校治理现代化

一、工作背景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渐融入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路径。____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信息化在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升的新思路,坚持把教育数字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抓手,不断深化舆情治理、目标管理、教育治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____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推动学校内部治理,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已经在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多场景智能感知应用方面初具规模。学校先后入选____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____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

二、工作举措

____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从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两个方面同时起步,齐头并进。从自身的体制机制上下手,革新、塑造新型的职业院校管理服务体系、制度体系、评价监督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体系运转的相关业务有机融通。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推进过程中,____职业技术学院对标建设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画像体系,从提升学校教学、管理全方位现代治理能力方面出发,发布了《“互联网+”生态下基于“大数据”的现代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黄院党[2018]24号),建立了“过程有记录、办事有流程、执行有效率、决策有依据”,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机制。

(一)以系统管系统,让系统高效运行

____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信息技术助推学校扁平化治理体系的建立,拓宽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渠道,实现自上而下的统一和自下而上参与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打造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内部质量保障信息化治理体系,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具有____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二)以数据管数据,让数据支撑决策

____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数据标准化建设,依据标准规范统一、数据源头唯一的原则,搭建学校数据共享中心,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学校通过构建大数据体系架构,搭建了智慧高校数据中台,为各院(部)提供实时、全景式的数据分析和展现。学校建立了“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常态化机制,树立科学治理的原则,遵循学校教育发展规律,利用科学技术和方法来处理学校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促进教育更公平和更高效,有效地推进了____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方式变革,提升了管理效能和水平。

(三)以目标促行动,让行动促进发展

____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信息化技术将OKR理念融入到高校综合治理工作中,自主研发了目标管理支撑平台,对各院(部)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学校每年发展规划,学校各个部门按照年度目标任务的分配和考核周期,制定各部门的目标责任书,要求年度目标任务年底清零,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推动学校的综合治理能力提升。

____职业技术学院将目标管理支撑平台作为8字螺旋13个节点的信息化驱动引擎,结合制度管理和岗位职责管理系统,驱动学校目标、专项目标、部门目标、个人(教师和学生)目标的信息化、流程化、数据化、轨迹化,并对目标进行监控、调整、改进,逐步建立目标链和标准链,为不同类型人员(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专职教师等)动态分配任务,让学校所有人员都有明确的目标,能够制定个人工作(学习)计划,制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使得工作(学习)效率和目标更集中、更高效,实现全员参与的信息化治理体系。

(四)以平台促治理,让治理更加多元

传统的、常态的教育治理通常是制度化、文件化、会议化的,即在常规情况下通过制定制度,发布文件或召开会议就能推进治理。然而面对非传统、非常态的教育治理问题,就需要有足够的数据量支持,有完备的现代治理手段支撑,从而保证精准施策,而不是“一刀切”。____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上线网格化安全管理平台、校长信箱、i水院APP“对我说”师生意见反映等业务系统,构建具有____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方法,调动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治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学校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体系,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通校友圈、校长信箱、“对我说”师生意见反映等业务模块,充分倾听学生、教师等各方诉求,保持信息渠道畅通,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想新举措、总结新经验新办法,协助学校把“眼睛”和“耳朵”延伸到最基层,提高师生参与学校治理的获得感,提高学校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三、工作成效

____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找差距、建制度、立规矩,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年度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方式、操作程序等9个方面31条具体要求。

自学校目标管理支撑平台建成以来,累计开展各类目标任务2182项,有力保障学校的各项任务解码落地,极大程度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及时跟进各阶段重点工作,督促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落实措施,极大提高了学校现代治理能力。学校共享数据中心累计3。6亿条数据,数据交换累计调用4千多万次。学校建成和完善了内部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体系,形成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信息化治理体系。

2022年校长信箱累计接收来信800余封,“对我说”师生意见反映平台上线半年来,累计处理生活、环境、餐饮、教学等方面意见和建议199条,激发了师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热情,凝聚了学校发展的力量。

____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入选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____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获评____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两项,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在____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和____省第二十六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累计获得信息化成果奖48项,自主研发软件产品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2项。< WWw.ZuowEnBA.neT >

四、工作经验

(一)构建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让学校治理更有水平

____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研发创新服务团队,自主开发内部质量保障信息化体系,为安全智能治理、校园管理和服务、智能学习空间、智慧一体化场景提供应用平台。通过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过程,学校将各项工作与信息化结合,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质量控制,不断提升____职业技术学院治理水平。

(二)健全师生意见反馈机制,让育人工作更有温度、有深度

____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让育人工作更有温度、有深度,主动拓展沟通渠道,及时开通校长信箱和“对我说”师生意见反映平台,广泛倾听师生意见和建议,把一件件师生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对我说”师生意见反映平台的上线,实现了师生随时随地可以反馈意见的可能。党政办公室将师生意见建议按照分类下发给各相关职能部门,接收到问题的责任部门指定专人进行处理,要求一般事项原则上当天回复与处理,复杂事项两天内办结。

职业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2)

数字化改造升级下司法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摘要: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与现代学徒制深度融合的当下,结合____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基于传统鉴定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融合的数字化转型,将司法鉴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从大一开始,依照学生兴趣和能力点选择专业方向,从熟练行业工作完成基本工作内容,到毕业就能胜任司鉴从业合适岗位,保证人才培养到人才输出的道路通畅,“教学-科研-办案-实习基地”一体化协调发展,将“大数据业务流”和“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将工学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应用在司法鉴定专业,并完成从0到2。0的数字化转型,验证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的数字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不断迭代创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司法鉴定办案系统与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现代学徒制;教学研用一体化

一、司法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困境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明确,片面追求大而全。既要求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培养“职业型”“应用型”人才,又要拓宽专业面,要求学生有广泛的适应性,培养复合人才,导致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专业课的门类和学时偏少。据调查我校2015年之前三年制的司法鉴定技术专业所实施的教学计划,必修课为23门,共计1000学时左右。其中基础课为21门,900学时左右,占90%,专业技能课为2门,100学时左右,占10%。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性教学薄弱,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混淆了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规格差别。人才规格的模糊性导致实践教学的不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二)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优势、教学资源不突出

传统教学仍然是大部分教师最习惯采用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填鸭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被动听课。课堂上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和技能,容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复制成功创新能力,较难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此外,单纯的课堂讲授也难以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讲授学时偏多,实验实践学时偏少,互动教学少。不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动手能力晋升专业基础知识。由于受教学条件限制,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融合的方法使用较少,贴近实际的司法鉴定技术检验鉴定的模拟训练有限。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难以满足培养新时期司法鉴定技术鉴定人才的需求。

(三)教师对数字转型时代了解不够,教学缺乏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已经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少教师习惯性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然后选组长作为代表汇总小组结论,最后由教师简单点评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注重形式,而不侧重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要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付出更多的实践活动,才能使这种方法逐步完善。学生才是教学主体和学习主角,如何在课堂中打造现代数字化课堂,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型更进一步地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是教师教学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

司法鉴定技术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司法鉴定技术的知识更新是很快的,而司法鉴定技术教学内容却因种种原因,案例更新却较慢,陈旧和老化,与司法鉴定技术实践脱节,跟不上司法鉴定工作发展步伐,把原本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司法鉴定工作的教学,变成了纯知识讲授和课堂说教式教学,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与司法鉴定工作实践之间的脱节,以至于学生毕业到鉴定机构后,反映在学校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司法鉴定工作有较大差距,鉴定机构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差。

(五)专业师资队伍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教师理论联系实践不够,深入基层锻炼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少。在“互联网+”框架下,学生管理更要与时俱进,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软件进行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因此,教师队伍信息化培训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了解学习现代化教师手段,在掌握基本信息化软件操作的前提下,主动向专业化软件应用迈进,增强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归类、信息挖掘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寻找信息化路径。其次,要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定期对教师进行网络化、信息化、安全化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二、数字化转型1。0时代

(一)“现代学徒制”模式核心概念

1、以国家思想为指导,构建“真师傅”模型,形成现代学徒制基础

201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作为我省唯一的司法鉴定专业,早在专业自2012年成立招生以来,一直借助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实际办案人(鉴定人)作为师傅,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以真实案件资源激发专业学生学习兴趣。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会议精神,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试点,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结合司法部以及____省司法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鉴定人评审任命要求,以司法鉴定机构的技术与服务及公安机关刑事技术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司法鉴定专业实战技能与持续学习能力为目标,不断地从司法鉴定中心选派司法鉴定专家作为“真师傅”辅助开展学徒制教学工作。此类鉴定专家是既具备职业教育教师的“理论型”素质特点,同时也具备社会服务、技术服务等“技能型”基本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教学有法”全部参与成员既是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人,也是司法鉴定专业的教师,开展鉴定业务的同时兼顾司法鉴定专业教学任务。在业务中,实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服务于教学,切实做好专业与行业进行融合;引导学生以实际案件办理程序、动手实践操作、结果导出为中心,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原则,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办案能力及操作能力,特别是在进行司法鉴定、刑事技术侦查过程的专业操作中,与“真师傅”协同一致进行专业操作,从中学会基本的独立办案和动手实践,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能力及职业基础。

2、以学生为中心,巧用现代信息技术,突出转型优势

结合当前____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步入基于传统IT架构信息化管理的数字化转型1。0时代。在原有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教学模式基础上,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学员信息录入,课程信息化管理,配套安排学徒制课程、专业教学与实习实践,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整合至网络平台,达到师生间充分交流,实现提高教学实训的效果。

(二)以实践促理论,以创作促教学之践行

1、强化实践育人,打造“真案件”的实训,提高实战技术技能水平

围绕实际岗位业务需求,完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司法鉴定中心业务开展的“真案真做”的实训模式。学院2007年年底申办成立“____公平司法鉴定中心”以来,承接案件近数万起,有着丰富的实战案例,在经过案件信息特殊化处理后,由鉴定专业教师(师傅,也是鉴定人)进行指导,在培育的过程中以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学习、训练的内容,务求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之内,掌握基本的办案手续、现场勘查、检验检材样本、鉴定意见书写作等实际业务流程。司法鉴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从大一开始指引学生依照兴趣选择声像类、法医临床类或者物证类为未来主要从业方向,大二能够作为行业熟练工作人员完成基本工作内容,大三毕业就能够前往合作实训企业的合适岗位,保证人才培养到人才输出的道路通畅。

2、“大数据业务流”平台规范业务管理体系

司法鉴定中心自2015年起,就试行司法鉴定案件从委托到集中管理全部线上平台操作。例如:在移动端搭建了“补充材料提交”模块。明确需要委托人补充鉴定材料的,案件管理人只需通过移动端里的该模块提起审批流,一键就能通知到案件委托人,超过时间未能接收督办反馈的,自动流转至鉴定部门负责人进行敦促。同时,要求委托人在规定期限内在办案办公平台完成补充材料,若逾期未能补充完毕的,委托人需在线提交原因说明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抄送鉴定人,鉴定人持续跟踪。这一做法不仅将司法鉴定人员从繁琐的辅助性事务中脱离出来,也催办各案加快实施鉴定流转程序,缩短平均鉴定周期,为当事人尽快拿到鉴定结果创造条件。

三、数字化转型2。0时代

(一)构建“大数据业务流+现代学徒制”双模式核心概念的界定

为实现全员数据化、信息化,司法鉴定、法律、公安、信息化专家教师,在校生、优秀毕业生、实习生以及友好合作公检法司等系统的专业岗位领导及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整合专业岗位业务每个环节,保证“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数据追踪;“教学-科研-办案-实习基地”一体化协调发展,在全员共同努力下,将“大数据业务流”和“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主要深入探讨司法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在数字化转型2。0的背景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的数字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不断迭代创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推进融合,提升教育信息网络数字化基础环境

1、业务与数字化融合,保证“真数据”资源传递,搭建信息化平台

司法鉴定专业改变传统的以书面为主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信息化素养,保证全员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让信息化渗透在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建立数字化学生学徒档案、师傅鉴定人档案、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等数据资源,以网络优质课、网络精品开放课为地基,搭建专业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大数据下的“摩天大楼”。同时,完善司法鉴定案件或相关刑事技术等业务的真实业务流程数字化,保证每一步办案环节,随时数字签名,每一次案件办理业务数据流转清晰直观,每一份意见书附上二维码,委托方随时可查。

全部数据真实可靠,为____省其他家鉴定机构、检察机关、公安办案机关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推广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2、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鉴定中心与专业“真融合”,疏通业务脉络

司法鉴定专业教师、学生借助司法鉴定中心“大数据业务流”服务平台的资源优势,优化司法鉴定学科结构、丰富学科内涵,使专业再聚焦和优化,学院、鉴定企业从人才培养、师资教育、实习实训、推荐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校企联手共同培养符合法治社会需求司法服务人才,做到多维融合,真正的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切实提升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____自由贸易港的发展。

3、实务科研相结合,提出“真实效”的建议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现阶段自贸港建设的特色,以及学院转型升级的际遇。充分和实务部门沟通业务经验,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任务,如和____省公安厅技术处业务沟通,制定视频侦查实训室建设方案,充分融合视频电子数据特点,在提取、解构、分析处着手,从源头保证案件办理的制度合规,将视频中的图像和声纹分开比对,保证案件多角度还原;和____市技侦大队合作开发手机、硬盘等电子数据鉴定真伪,可以信息分析采样等业务项目,提升电信诈骗等案件的破案率;向____省科技厅、教育厅申请____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基于区块链的司法存证”,解决现阶段证据链条易篡改的问题,保证三方互认,实现数据固定有效性;

在这样的模式下,“师傅们”能够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学徒们”能够了解行业前沿技术,最终真正的解决实务部门的实际问题,提升全员的科研素养。

四、应用情况

(一)重思想教育建设,人才质量迅速提升

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与实践,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视野等综合竞争力,人才培养的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在教学中,思想教育放在重点,内部加强政治学习。司法鉴定专业共培养毕业生千余人,300余名思想政治过硬的毕业生进入公检法系统、____各司法鉴定中心、广东、浙江等地多家业内知名司法鉴定机构从业。就业率从2012年的44%增至2017-2021年的90%。

(二)教学内涵升级,教学手段变多样

理实结合的教学手段:做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实施过程主要基于理论、方式或手段的研究,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师傅传帮带的方式,结合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真案真做(现场教学),配套先进的实训设备及实训场所培育现代化高技能人才。

教学方法协同并用:由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项目师徒制教学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实践训练、现场教学、讨论式、问题导向、启发式等转换;教学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一体化转换;教学场所由传统的理论课堂,向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践操作的教学地点模拟职场转换。

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问题导向等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不拘泥于课堂而早期接触实践的学习需要。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进行小组讨论,课外独立调查研究,撰写司法鉴定意见书,提高了教与学的有效性。

考核方法多元化:考核方法由传统的以试卷分数评价知识积累数量转变为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性考核。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实验能力;对专业课程,则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深化产教融合,师生科研潜力被激发

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专业学生自项目开设以来,从书本走进工作亲身参与____公平司法鉴定中心历年资质认定、能力验证、测量审核。

协同专业教师参加全国性专业竞赛荣获2020年荣获第三届“宋慈杯”优秀司法鉴定文书三等奖;2021年刑侦“瑞源杯”手印鉴定技能大赛优胜奖;2021年3月,获得由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庭科学学院、文件检验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弘德网法庭科学技能测试中心(FSSTC)联合举办的《法庭科学技能测试暨第一期“瑞源杯”文件检验技能大赛》三等奖等。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21年由____省教育厅、____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____赛区竞赛荣获铜奖;《电子签名结合心理分析小程序》项目获得________职业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四)筑牢安全体系,注重信息安全保障、数据平台迭代,示范影响愈深远

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科研-办案-实习基地”一体化信息数据服务平台不断更新发展,专业教学与业务开展工作信息化高效实施。

教师从事司法鉴定专业教学的热情得到激发。专业教师100%承担课程教学任务或定期为专业学生作专题讲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现代师徒制”、“校企双聘、双岗双薪、低职高聘”等核心理念与实践经验,符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现代职教理念,将对司法鉴定专业及我省高职院校的改革产生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成果实施后,引起省内外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先后有10余所院校前来考察交流。司法鉴定专业师徒制改革的一些举措和成功经验获得采用和推广,惠及2万余名学生。

推进了司法鉴定专业和司法鉴定中心信息化建设,创建了自贸港司法鉴定服务品牌。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司法鉴定办案系统与鉴定专业现代学徒制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今后将继续积极推进司法鉴定案件流程办理信息化建设,创新司法鉴定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司法鉴定服务能力,为全省乃至全国输送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

五、展望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紧密聚焦在新时代背景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我们认为,现有所施行的数字化转型2。0已经比原有的大数据时代更贴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实践中发现我们教师需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的优势,以行动为导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职业发展,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职业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3)

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伴随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学院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一种新形态,有效促进了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挥了积极的育人作用。

一、工作背景

2020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全国高校纷纷挂牌成立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相关主题的研究成为当下职业教育的热点,产业学院内涵、产业学院运行机制、育人模式等受到研究者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基本以定性研究或经验总结为主,缺乏真实的实践以及数据支撑。

1、________职业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历程

(1)________职业学院____产业学院。根据《____市____区人民政府与________职业学院合作框架协议》,校政双方共同探索“行政搭建平台、校企深化合作、校校联合发展、融合促建发展”的校区合作模式,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共建了____产业学院。2020年11月9日,____区人民政府与________职业学院合作建设签约暨____产业学院揭牌。

(2)________职业学院数智财经产业学院。为了积极响应____省委实施“十大战略”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____建设、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________职业学院和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数智财经产业学院”。2022年6月22日,产业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学校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2、产业学院教学运行的客观需要

产业学院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是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但产业学院教学与传统职业教育还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师团队、授课地点、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作为职业教育实践的一个新高地——产业学院,如何保证产业学院教学的高质量运行,确保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显得越发重要。

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的改变,产业学院教学运行与管理面临新挑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产业学院区域不同,实践现实条件差异,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产生大量教学数据,每个系统所使用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标准各不相同,系统与系统之间没有打通,孤立的数据未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形成了“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这种情况不利于产业学院监管日常教学,也不利于产业学院教学管理层直观、快速地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做出正确决策。

二、工作举措

1、构建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体系建设目标

(1)搭建产业学院“行企校”三方管理平台,优化产业学院教学运行管理

由于产业学院的地处位置与学校不同属一个行政区域,给产业学院的教学和运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此外产业学院的校企双方教师以及产业学院教学过程难以监控,教学质量难以保障,需要结合信息化特征和优势,提高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问题。

(2)构建产业学院新型数字化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库

依托产业学院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符合实际行业需求与真实项目为主导工作化、任务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库。

(3)打造一支信息化水平高的“校企两栖型”师资队伍

通过数字化培训方法,将企业技术骨干和本校教师培养出一批既能为企业服务又能担任教学任务的“校企两栖型”专业技术队伍。

(4)大数据关联分析技术优化学生素质评价方法

通过大数据技术通过处理分析收集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内部的关联特性,数据进行采集、筛选、预处理和变换,对学生素质评价进行可视化的评价展示。

2、设计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体系的技术路线

以信息化条件下产业学院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将数据中台理念融入到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中。整个平台架构分为3层,分别是底层数据层、数据中台和应用层。依据产业学院教学安排和管理需求,运用OLAP、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对数据湖进行加工和萃取,将数据聚合成主题,最后将数据主题进行封装来构建数据服务体系,向用户管理、资源管理、课堂教学、统计报表等应用模块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支持。整个平台架构形成了数据采集、汇聚、开发、挖掘、服务和反馈的完整闭环,实现从信息化平台各功能模块获取数据,形成数据资产并反哺应用的目的。

(1)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充分发挥大量的数据采集优势、形成产业学院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平台大数据,以数据服务接口的方式向平台的业务和管理功能模块提供数据支持,为产业学院教学质量提供全过程的信息化支持与服务。其基本架构如图3所示。

(2)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指的是为信息化平台提供基础网络服务、存储服务、业务服务等底层基础性服务的设施设备,涉及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目录服务器、安全管理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硬件设施设备,以及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过虚拟化等手段实现存储、计算等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平衡负载、对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监控。

(3)数据中台

数据中台是整个产业学院教学运管的核心部分,它采用一种数据处理机制,是将产业学院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形成数据资产、屏蔽底层数据细节、对外提供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的机制,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汇聚、开发、计算、挖掘、封装等过程,在数据资产治理和教学运行管理功能管控下,形成了从数据的采集到数据服务接口(API)的完整闭环。

(4)应用层

应用层作为整个平台架构最顶层,直接为产业学院教学管理服务。应用层包括教材中心、课程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考试中心、评价中心专题等功能,用户(学生、教师、企业、学校)通过SAAS方式调用功能模块,而各应用功能模块调用数据中台的数据服务接口来获取运行所需数据,运行过程中将产生的数据反馈回底层数据库,使得数据的存储、汇聚、开发、应用、反馈形成闭环,有利于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为产业学院学习者学习和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平台主题及运行监控界面如图4所示。

3、条件保障

(1)政策条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条件支持。

(2)企业条件

参与信息化平台项目实施企业都是多年来与学校紧密合作的企业,企业本身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人才培养要求高,与学校大都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配合度高。

(3)学校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产业学院的运行模式数字化改革,依托二级学院特成立了项目管理组,并给予了政策、管理、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为了解决产业学院的信息化平台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学校投资30余万元购买6台服务器,布置在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专门为平台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同时为保障疫情时代线上教学的稳定性,平台又在阿里云服务器购买网络空间,实现了一个平台两个部署,确保了疫情时代平台的可靠稳定运行。

三、工作成效

经过近5年的建设、发展和实践,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详细如下:

1、搭建了基于数据中台的“行企校”三方联用一体化网络平台

结合信息化特征和优势,学校紧紧抓住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构建了基于行企校用的一体化网络平台,打造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智慧化教学云平台。截至目前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已经安全稳定运行1068天,访问量达120万人次,日均浏览量507次,最高日浏览量达6993次。

2、优化我校产业学院教学运行中的专业管理、教材管理、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考勤管理模式,实现数据化、可视化教学过程监管。

利用教育数字化,着力优化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适应产业学院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管理;加强教与学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鼓励教师充分、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解决技能培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产业学院课堂教学质量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如图7-11所示。

3、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打造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同时因地制宜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此外开展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增强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升其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价能力。仅依托本平台成果,成功申报省级教学重点教改项目1项,获得信息化成果一等奖1项,详细如图12、13所示。

4、提供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行业师傅评价三方评价入口,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为抓手,对产业学院课堂教学过程中关联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对产业学院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测;对产业学院学生的每一节课,包括课程学习进度,课堂表现,以及对应实训中的表现和课堂成绩进行评价;让企业和学校在平台查取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训表现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综合的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如图14-17所示。

5、依托建设成果,形成知识产权,为产业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搭建与投入应用已经产生并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如图18-20,通过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搭建与实践应用表明,案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运管和评价的深度融合,解决了产业学院的教学运管和评价的一些问题,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靠实践保障,同时也为产业学院可持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工作经验

通过基于数据中台的产业学院教学运管评价系统搭建与实践应用表明,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运管和评价的深度融合,解决了后疫情时代产业学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出现的“信息壁垒”与“数据孤岛”问题,形成了以下工作经验。

1、校、企、行三方都应在生态学视域下进行教学生态转变的理念重塑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新兴技术不断成熟,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3。0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目前在技术研发上,依据信息化教学规律对智慧课堂平台、资源和工具进行深度开发与应用,管理者应该从理念上转变为:目前教学系统性融合应用模式已经成为常态,技术将融入课堂全场景、全时空、全过程,支持创造全新任务和全新流程,促进教学系统重构,重塑教学生态。

2、明确技术服务教学的目标导向,深层次挖掘校、企、行、生四方需求,完善产业学院数字化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项目建设过程中,明确目标导向,技术为产业学院教学管理提供教学决策服务需要的各种数据的同时,还要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改进教育评价模式,服务企业招聘;同时解决产业学院在教学管理上的痛点和难点,使教学管理原则变成网络规则,规范线上、线下课程教学全过程,初步形成了后疫情时代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新机制新范式;平台还实施了线上请(销)假、教学评价、作业评价与管理,填补了产业学院(知识+技能+素养)的过程评价新范式。

3、持续完善系统和平台功能,形成完善的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寻求更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场景

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校企双方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深度交流使用心得,积极持续完善系统和平台功能,充分利用诊断与改进理念,使教学运行与管理更加具有指向性,让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形成完善的数字化教学服务体系,寻求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场景,服务更多兄弟院校与学生。

职业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4)

创新管理与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信息技术助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助力“互联网+教育”提档升级,____省教育厅开展了2022年度____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遴选工作,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涌现出一批值得学习、借鉴的新应用、新场景、新样态,现遴选部分优秀案例巡展,供各地各校学习交流。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已经在这批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AI、5G等技术方兴未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必将引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思政党建等核心业务的全面变革。文章以____大学的实践为例,表明通过加强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构建数据集成、业务多元、方便快捷、高效安全、服务多样的智慧校园环境,全面支撑面向师生的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支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演进,不断赋能“双一流”建设,助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一网通办,综合平台,校务管理

2019年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校园建设引领新的方向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____大学面对“国际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大学”的建设发展要求,切实感知到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新基建的重要组成,是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建设都离不开一流的大学治理模式,以教育信息化驱动大学治理和“双一流”建设,高度契合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的时代要求。

____大学于2020年3月年启动智慧校园升级建设,致力构建有效的校园管理与服务体系,构建“面向师生服务体系”的信息化服务新篇章。学校将各项业务调研作为重点工作,梳理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明确建设思路,完善建设构想,着手稳步实施。

一、问题与挑战

“十三五”以来,以《____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修订版)》、《____大学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十三五”发展规划》作为指导,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基础网络环境、网络架构规范、系统运行安全、业务系统建设、数字化资源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夯实了信息化发展基础,但是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乏顶层设计和机制体制保障:

学校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缺少照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执行,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缺少体制机制等制度保障,推进过程难免受阻。

(二)建设标准不统一、数据标准不统一:

缺乏统一数据接口和标准,人为将系统数据形成了信息孤岛,数据资产流失,影响管理层的科学决策。

(三)业务系统各自为政:

各个业务系统自成体系,业务本位,数据割裂,数据和信息无法共通流转,造成数据维护成本高,供给能力弱,造成跨部门需求难以开展执行,重管理,轻服务,师生体验感受差。

(四)信息化服务整合力度不够,师生办事难:

网上办事大厅、消息推送、自助打印、通知公告等大量信息化服务仍依附于孤立的业务系统,无论是校级事务流转上传下达,还是师生办事都难以及时高效便捷的开展。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现路径

____大学深刻意识到在信息化建设中需以顶层设计为中心,形成开放、共享、可持续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立足服务视角,全面推动师生办事体验升级。在管理体制上,努力打破信息化建设固有思维,建立“自顶向下”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在业务模式上,探索建设全新的面向师生服务、师生管理的业务模式。使业务流、服务流、数据流、管理流充分融合,建设高校透明的校务治理平台、创造师生便利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助力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改革的不断推进。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做好顶层设计

1、成立____大学网络安全与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____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全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统筹全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全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相关重要问题,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推进提供有力的高位组织保障。

2、逐步健全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和制度

十三五期间,共出台了《____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____大学校园网邮箱管理办法》、《____大学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和使用规定》、《____大学校园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工程建设及房屋新建、修缮工程项目中网络综合设计等有关问题的规定》、《____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暂行办法》、《____大学音视频录制服务管理办法》、《____大学课程录制管理办法》、《____大学网站群管理办法》、《____大学校园网中心机房服务器托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信息化建设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

(二)构建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

1、重构一体化管控台

____大学对智慧校园底层平台进行重构,改变原有用户、应用、接口等在各平台中独立实现的情况,对用户、用户组、组织架构、应用、接口、流程、服务事项、运营分析等共性功能进行融合,为各应用待办、日程、消息、资讯面向移动和PC的集成提供一致的接入规范,在增强系统稳定性、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全面提升师生用户使用体验。

通过基础平台服务底座的设计,方便学校在一体化的后台上整合身份、门户、消息、运营体系的能力,最终实现通过一套后台,可以融合管理身份、门户、消息的相关事务,方便信息化底层的平台及相关工具快速引用,同时也支持后期选配其他模块后的无缝拓展。

2、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优化全校师生管理逻辑,实现单点登陆,提供对身份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灵活的帐号生成策略和帐号终结策略,身份管理和身份认证体系相对独立,互不干扰,还可把校内身份与个人微信号、微博、QQ号绑定后通过其个人帐号进行登录,提升师生服务感知。另外除了账号密码登录,还可对接学校VPN、企业微信等以及支持生物识别(人脸、指纹)的可信设备统一认证,用以提升登录方式的多样性。

3、以业务驱动数据管理建设

高质量的数据是学校进行分析决策、业务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完整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及时发现数据质量问题,有效提升数据质量,形成数据质量管理的闭环。

____大学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教育信息化标准,包括数据对象结构标准和字段属性、信息编码等要求,制定了《____大学共享数据编码标准(公共部分)V1。0》,在学校实际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随着业务需求和数据条件的变化,信息标准存在迭代的可能,根据“信息标准发布及变更流程”进行更新维护,根据学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设情况梳理形成业务系统集成方案,以核心校标为纲、学校数据资源盘点条件为基础,将具备集成/采集条件的数据全面采集。以数据全生命周期梳理数据脉络,规范数据标准、采集、存储、加工,实现“一数一源”,数据可见、可管、可控。

4、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设

____大学面向师生服务体系项目于2020年3月下旬正式启动,同年10月上线运行____大学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开启校园数据共享互通、校内业务线上化集中办理的服务新模式。

网上服务大厅打通校内既有的各个业务系统,解决师生业务办理多个入口来回切换的烦恼,同时针对师生个人收藏、近期访问和校内高频服务事项,实现集中展示和推荐,办事无需检索,服务就在眼前。针对师生任务提醒滞后、信息感知薄弱的难题,网上服务大厅作为校园信息流通枢纽,为师生提供待办任务提醒、信息公告、个人数据等信息服务,校园动态即时知晓、办事进度实时感知、个人数据心中了然。

目前网上服务大厅已上线200余项服务,覆盖学工、教务、人事、财务等10余个部门业务,日均活跃人数超过6000人,针对师生高频次的服务咨询需求,学校引入能够进行语义识别的智能客服-校园百事通,通过从学校官网收集信息和业务部门提供常见问题回答库,7*24h在线,启用以来已累计回答师生提问超过10万人次。

(三)提升校务管理信息化

1、学生管理系统建设

____大学构建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型,实现学生核心事务管理过程的线上化。包括迎新、奖惩、资助、测评、辅导员考核、宿舍管理、学生档案、心理咨询等。通过系统配置调整业务审批过程,上报数据文件(如奖励工作简报、资助工作简报)的自动生成功能,将业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将各类系统积攒的大量学生数据,如上网、消费、成绩、门禁、评奖评优等实现联合分析,实现学生个人画像,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同学的对比,有利于个人扬长避短;管理人员以图表方式快速了解学生的具体表现。通过识别虚假贫困生、发现隐形困难生推进“精准扶贫”;通过对连续无在校痕迹的学生检出,主动通知辅导员关注,实现“行为预警”;对于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关注、住宿异常、上网异常等学生及时检出,实现围绕学生工作管理数据的价值转换。

2022年4月1日中共____大学委员会印发了《____大学书院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____大学书院定位为学生成长的自主家园、师生交流的自由空间、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三全育人”的实践园地、平安校园的样本高地。而书院制模式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以书院为单位的学生事务管理系统和荣誉学分系统等来获取诸如学生晚归记录、食堂消费统计、成绩查询等情况,发现其心理或者学习上的相关问题,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管理系统为书院制信息化管理铺垫了坚实的信息基础和管理模型。

2、研究生管理系统建设

原有研究生系统学籍学位和培养是分为两个系统,独立存在,业务数据不能流转,不能满足现阶段业务要求。考虑到教学类系统的业务需求变化常态化、可用性要求高、高并发场景周期化,新一代研究生产品采用微服务理念构建,系统功能模块独立运行启停,独立升级部署,互不干扰。新版研究生管理平台嵌入一站式平台,实现“业务管理部门事务”与“一站式师生服务”的有机结合。将线下培养管理相关业务搬至线上,使业务流程化,研培养管理精细化,减少培养管理工作量,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研究生管理系统上线为研究生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方便的各项管理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研究生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用户提供及时、科学的决策分析工具,提高学校研究生教学与管理质量。为师生提供一体化、全面的业务管理服务,在业务处理方面,系统根据研究生院相关部门业务管理流程特点,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无缝交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线,覆盖从新生入学到研究生培养、学位申请、毕业离校管理等业务需求,能够满足学术型、专业型等各类研究生教学管理方面的业务需求。

3、人事管理系统建设

____大学以教职工为服务对象,通过组件化与碎片化的方式构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跨部门业务整合,建立了教职工招聘、进校、管理、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各类人员管理等各类业务的全面梳理,为学校提供更便捷、更智能、更灵活的人事信息管理、业务办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服务,所有的流程和功能给教职工带来了更佳的体验。

4、财务信息化建设

一是推进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移动端整合至学校企业微信号,方便师生及时了解报账审核退单、驳回等情况,以便及时修改相关信息。二是启用财务报销凭证自助受理的智能收单系统。师生通过智能收单机器人自助投递,极大提高了报销效率,进一步规范报销投递行为,形成零接触、智能化、可追溯、全天候的财务收单流程,实现会计档案的电子归档,并且提高了师生查阅会计档案的效率。

三、不足与展望

(一)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达到全覆盖

目前____大学的人事、财务、教务、学工等主要管理领域已经逐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但离全校管理的信息化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科研、后勤、审计等重要领域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

(二)一站式服务能力和范围还需要持续提高

各部门服务事项入驻网上服务大厅是实现一站式服务的重要建设内容,但入驻流程和相关管理规章还不够完善,管理考核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十四五期间需要切实推动各部门入驻网上服务大厅,提升线上办事率,为推进学校的管理服务治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三)数据资产价值体现不足

数据中心建设起步晚,部分核心业务系统建设还未完成,公共数据标准虽已出台,还需要不断完善、更新。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尚未建成,缺乏学校全量数据分析。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足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涉及到观念与思维模式的转变、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完善、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学信息系统建设等多个方面不断推进与优化的综合性工作。十四五期间,将不断推进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统一规划和整合机制,加强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职业学院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篇5)

以数字化重塑高职院校“精准教、个性学”的教育新生态

一、工作背景

(一)项目实施背景

1、以数字化转型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

践行国家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以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效重塑职业教育的新生态,对于提升新时代教育供给水平,支撑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因材精准施教人尽其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高职院校录取方式不断革新,特别是教育部高职百万扩招计划实施以来,生源更加多样化,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他们的职业倾向和未来发展必然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然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数字化赋能使大规模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人才培养模式“标准化”和学生成长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将得到化解。

3、搭建供需数据桥梁促进人职匹配高质量就业的技术保障

供需不匹配一直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就业市场招工难,企业找不到适合岗位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岗位适应难,离职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没有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进行有效对接,人才供需缺乏互联互通的桥梁,造成人职不匹配。大数据技术运用可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实时对接,架起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大数据桥梁,落实面向市场的育人原则,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就业。

(二)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围绕如何运用“人”“职”大数据,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有效融合,实现科学分类问题;如何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同质化”,学生职业适应性不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难以满足,实现分类精准个性化培养问题。

二、工作举措

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架设人职对接桥梁,实现了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继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因需引导发展,实施“需求导向、专业引领、分类分阶、精准施教”的“专业+X”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类精准培养。

(一)组织领导

由学校教学职能部门牵头,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四个中心,分别是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和营销服务研究中心、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创业研究中心,统筹规划指导分类个性化培养,并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文件,对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整合校内外资源创设五阶育人环境,开展课程、师资、教法、评价等全方位的改革。

(二)技术创新

1、以大数据为支撑,创新研发“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

学校基于人职匹配理论,依托学校智慧校园数据平台和天基智慧化精准就业平台,创建[____职业技术学院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动态抓取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学生学习成绩、操行表现等数据累计800余万条,建成“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学生成长大数据仓库;挖掘天基人才网50余万家企业招聘数据,1000余万条职业岗位大数据,建成职业岗位大数据仓库。

针对学生入学教育、专业学习、就业择业三个阶段,开发“职业性向测评、成长画像学习导航、智慧化精准就业”三个子系统,架起“人-职”数据互联互通的桥梁,率先实现了学生成长数据与用人单位职业岗位数据的实时、有效对接。根据网络平台招聘数据编制“行业对应专业、专业匹配职位、职位所需能力”的职业数据字典,建立了支撑人才培养全过程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

2、以数字化为手段,为学生提供成长画像学习导航

学生一入学时,在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进入职业性向测评系统,完成5个维度,162道测评题目的测评。测评后,系统出具《专业与职业性向测评报告》,可以为学生选择专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建议。

在第二学期,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后,可进入成长画像学习导航系统,进行“前置化、拟就业”能力测评。通过输入意向就业职位、已具备技能等标签,系统出具《就业意向和学习导航报告》。通过报告,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本专业将来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分析及学习拓展建议,更为具体地制定职业学业目标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等。

大数据分析平台累计为学生出具12万余份测评报告。依据平台输出的2个报告和分析画像,使每位学生找准适合的“专业+X”分类发展方向,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和高质量就业。

3、依托数字化资源平台,创建个性化教学育人场景

学校积极推进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依托智慧职教、超星网络通识课平台等共享平台,开发“专业+X”通用模块公共课程,建设配套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智慧化教育平台资源。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智慧教室与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完善数字化教学设施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大师云平台”,行业企业教师可以在线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打破空间与时间限制,真正实现大师就在学生身边。创设“专业+X”培养的“普育→培育→选育→精育→长育”分阶育人平台,丰富优化完善学校人才精准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教学资源。

4、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探索全过程的职业指导

实施“一生一规划”: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每年组织7000余名新生,通过“职业性向测评”开展职业性向测评、职业匹配分析,出具《专业与职业性向测评报告》,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实施“一生一计划”:通过“成长画像学习导航”系统,对学生定期进行拟就业能力测评,为每一名学生出具《就业意向和学习导航报告》,指导学生对标意向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展精准化学习。

实施“一生多岗双向精准推送”:通过“智慧化精准就业”系统进行一生多岗双向精准推送,指导学生高质量就业。

5、诊改机制创新:构建了“一轮两翼”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利用学校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及专业课程、云课堂等信息化平台,实施“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企业”“六层联动”全方位诊改,将学生的培养过程与结果互联互动,构建形成了以“人职匹配”为“驱动轮”,科学分类和精准施教2个诊改循环为“两翼”的人才培养质量诊改机制,对关键点进行跟踪监测和实时反馈,不断优化大数据平台、人才分类和培养模式,提升育人质量。

(三)协同推动

校政企行研协同实施个性化精准培养,开展“五阶五育”的“专业+X”人才分类精准培养。与苹果公司等合作实施雏鹰计划,开展“管理岗位认知→管理技能习得→管理一线跟岗→管理轮岗精训→管理精英锻造”“专业+管理”人才培养;与京东等合作实施卓越计划,开展“营销职业认知→营销职业探索→行业专班培优→企业专班强化→职业成长指导”“专业+营销”人才培养;依托大师工坊等,开展“唤醒奠基→项目驱动→项目深耕→转化应用→推广扶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清华启迪共建创客空间,开展“全覆盖播种→创业创意育苗→创业苗圃选培→创业孵化栽培→加速孵化管护”“专业+创业”人才培养。

(四)项目管理与实施保障

学校四个研究中心统筹,协同相关教学单位,构建“专业+X”进阶课程体系,建设1650门次“专业+X”进阶课程,并完善学分转换机制,置换相同学分的拓展课程。组建校企“双师+”500余人师资库,表彰突出贡献奖108人,发放奖励2000余万元。创新“闯关激励式”等奖励评价机制,发放“管理精英”等专项奖学金累计800余万,有力保障了项目高质量实施。

三、工作成效

经过学校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改革与探索实践,实现了大数据技术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营造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了精准培养、精准就业。

(一)育人效果“好”。成果实施以来,学校4万余名学生受益,学生分类从主观测评转向数字化驱动,更加科学高效;人才培养逐渐趋向个性化、精准化,拓宽了多元化成长路径。2019-2021年国家级竞赛高职院校获奖排行全国第15名,2021年三大国赛我校排名全国第七。学校获得“挑战杯”国赛金奖、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人物、省十大创业标兵等荣誉。“专业+管理”毕业生王林河入职富士康三年,获厂级最高荣誉“量产功勋”奖;“专业+营销”平台毕业生刘佳鼎成为百度推广部销售经理;“专业+创业”学生创业项目累计9000余项,毕业生张文博在校孵化项目累计营业额超1。5亿,助力乡村振兴,带动8个创业团队返乡创业,4千余人就业。

(二)应用前景“广”。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时任____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等来我校考察时,给予高度评价,希望继续在全国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何金平副省长就该模式做出批示“____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请省教育厅以适当方式印发各高校参考借鉴。”宋争辉副省长批示“____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分类培养研究很有成效,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为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创建了特色模式,请教育厅结合实际加以推广”。该模式已经带动了200余所院校学习交流、30余所采纳实施,产生了较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社会关注度“高”。____省《政府工作快报》对我校的改革经验进行了专题刊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200余次,并获得省内外职教专家高度认可;学生事迹被央视专题播出,新华社《半月谈》《靠“人职匹配”这所学校实现精准培养》的报道,被学习强国等各大媒体转发,点击量超200万人次。

四、工作经验

(一)数字化技术助力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深入实施。学校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依托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平台匹配测评和数据分析,实现学生自我认知和目标定位,辅助学校开展精准施教。充分挖掘利用数字化资源,不断优化个性化培养路径,进而形成人才分类精准培养的河职模式。

(二)“专而精”的数字化资源助力教学能力全方位提升。依托大数据平台,根据职业需求分析模块与培养数据分析模块的数据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精心打造教育教学资源,切实助推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推动数字化背景下的“三教改革”,赋能教师能力提升,打造高水平数字化教师队伍。

(三)精准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助力学生多样化成才。学校通过数字化系统测评分析,为学生出具相应报告,推荐适合的专业学习与职业方向,对专业相关的岗位需求、能力要求及个人意向岗位等进行分析,提供精准的学习建议与职业规划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进入“专业+X”的培养学习,实现学生多样化的成长成才。

(四)动态化的诊改体系助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基于“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动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诊改体系,以数字化实现对人才培养的各阶段质量的诊断与改进,最大限度发现、挖掘学生潜质,提升精准施教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实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改革,重塑高职教育教学新生态。

项目不足与改进措施:本项目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在推进我校数字化建设与实现人才分类精准培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基于大数据的分类精准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差异化的教、个性化的学、科学化的评,以数字化重塑了职教新生态,也为我国职业教育在数字化战略行动中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本项目在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还有些不足,一方面,学校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的职业岗位数据,主要来源为天基人才网全国职业岗位招聘大数据,招聘岗位多分布在____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权威机构,挖掘覆盖全国各地区的职业岗位招聘数字资源,丰富职业岗位需求大数据仓库,为全国职业院校对接产业需求,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和精准输送提供大数据支撑。另一方面,该成果模式虽在全国多所院校进行实践运用,并取得较好的反馈,但还需向更多职业院校进行推广应用,扩大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而丰富全国职业院校数字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资源,积累更为丰富的应用成果和实践经验,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赋能下的“精准教、个性学”,不断重塑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新生态,助力职教学生人人成才、人生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