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范文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范文 (篇1)

真实场景化环境与数字资源,助力人工智能STEAM教育发展

摘要:围绕学生信息素养如何提升和信息科技与学科融合的两大挑战,创建了多种人工智能真实场景化环境空间,并普及编程教育,探索人工智能体验模式,强化教研支撑及课程建设,名师引导辐射,带动师生成长,辐射影响更多学校及区域共同进步的数字化转型案例。

关键词: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真实场景化教学环境,STEAM教育,学生信息素养;

一、真实场景化环境及数字资源,助力人工智能STEAM教育发展

1、信息科技课人工智能STEAM主题学习的问题与挑战

2、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3、实施成效

4、案例创新点

二、案例完成人姓名、单位

____、____、____。案例完成者单位:____市________小学

三、正文

1、问题与挑战

人类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对信息科技的掌握、特别是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了解,将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科技已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早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提到: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科技新课标立足数字时代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现实,坚持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原创精神、信息社会责任、总体国家安全观,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而在目前的信息科技教学中,基本放在常规的电脑机房,都是基以电脑操作及课本知识,去揣摩理解信息科技的各种场景及应用,无法真正理解信息科技的应用价值,信息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困扰着老师的教学,难以达到国家的育人目标,学校是否能搭建起一个基以真实场景下,可编程交互,融合多种设备设施的人工智能教学场景,创建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领略、学习到有效的信息科技知识,并懂得创造新东西呢?成为摆在学校的一个挑战难题。

2、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基于问题及挑战,学校尝试在省信息化示范校项目中,创建了一个基于智能家居等真实场景,可编程交互控制,还能感受多种智能设施设备的未来智慧学习空间。通过对未来智慧学习体验空间的创建及相关课程的导入,多学科知识的传递、课程化的沟通,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科技知识。在项目具体实施上,通过全校编程普及教学、未来智慧学习空间场景实践教学、人工智能角体验、跨学科课程教研研讨、多学校多区域联动、名师工作室辐射引导等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转型的落地。

(1)开展编程教学普及

引入编程猫图形化编程课程数字资源及课程资源,并发挥信息科技学科团队优势,在国家规定的信息科技国家课程外,从三年级起即陆续开设图形化编程校本课程、特色托管班、竞赛课程等,开展编程基础普及教育,为人工智能教育奠定基础。

(2)创建真实场景实践空间,应用于教学实践

基于万物互联,编程交互,智慧学习等理念,将原有微格教室(约100平米)改造,装修更换地板、灯光、门锁等,升级空间门锁灯光等智能化设施,添置学生桌椅、收纳柜,部署人工智能互联主机、控制套件等系统,通过空间联接中枢,在环境元素上,联接人脸识别门禁、智能灯管、智能灯泡、智能开关、智能窗帘等智能设备;在教学设备上,联接VEX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魔杖、无人机、高速3D打印机等教育学习硬件,将编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虚拟现实融合于此,探索实现万物皆可互联编程,让学习参与者在真实场景亲身体验未来教学环境的神奇,学习信息技术各种场景应用,带动教学相长。

(3)尝试人工智能角体验,普惠更多师生

在学校一楼架空层的中间区域,创建了____首个人工智能学习角,探索编程、AR体感体验、人工智能与体育运动融合的课程。

(4)强化教研及多学科应用(充实),扎实教学成果

以信息科技为抓手,打破各个学科边界,帮助数学、语文、体育等学科,利用项目中的编程资源、AR游戏等开展教学,开展了多期培训及研讨活动(如诗词闯关游戏课-语文编程融合示范课、博物馆游记课-数学与编程融合示范课等),融合支撑了学校信息科技创新课程、____省小学卓越教师____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STEAM)工作室(该工作室将未来智慧学习体验空间作为其基地,不断地探讨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实例,已经形成了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成熟课例)、____市小学信息技术工作坊的观摩课及研讨活动;开放场所供学校开展省教育课题研讨以及小学数字教研、航天科普教育、省班主任工作室教研应用示范课等活动。

(5)名师辐射带动,扩散影响及覆盖面,惠及更多人

利用省卓越教师工作室、市学科工作坊等名师团队力量,还走出学校,给____全市及部分其他市县老师,分享输出项目中信息技术与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内容及课例等,辐射影响____一小、____会文小学、____实验小学、临高实验小学等市县学校。伴随项目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经验的溢出效应,省内相关学校将广泛受益,推动当地信息科技手段及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发展。

四、实施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数字转型化建设,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学校信息科技及跨学科信息技术融合各领域,惠及师生,辐射影响到____、临高等地区,推动当地信息科技及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

(1)建成____首个面向未来,响应新课标,以编程交互为核心的未来智慧学习体验空间,为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及相关实验室后续建设积累经验;

空间里建有智能家居交互场景、AR互动、开源硬件体验场景等多种教学场景,应用于信息科技课程的数据、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的逻辑主线的教学。另外AR互动,与语文、数学等融合,也支持了语文老师等,在常规教室外,带领学生一边玩乐,一边学习到相关学科知识。

(2)丰富了学校的信息科技课程,为双减增效下智慧蓝课程提供了人工智能等各类精彩课程体系及内容;

在智慧星球课程,探索以学生为创造者主体去操作学习;在AI体验课中,为学生打开体验者角色感悟;在平板导航地图课中,为学生搭建小组参与者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机会,在VEX机器人赛事中,培养学生作为领导者应对高难度问题挑战的能力;在常规班级授课,以编程猫未来教室课程资源为主,结合外接硬件套盒来开展日常编程及信息技术学习;在开源硬件基础课上,借助micro:bit官网等多媒体网络资源将micro:bit智能小车、micro:bit手表的应用开展线上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资源高效学习的能力。

(3)学校学生广泛受益,惠及万名师生,信息化素养能力获得提升,在相关科创信息化比赛中涌出好苗子,赢得好成绩。

____校区/西海岸校区、____分校3年级-6年级共6000多名学生通过平台资源学习编程,在科创大赛中涌出100多位科创信息化比赛获奖者,获得多项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等。如第11届____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校8名参赛选手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喜获佳绩:魏煜轩、吴天元和林嘉煜同学在VEX工程机器人挑战赛中荣获金牌;陈奕豪、肖惜君和王正宇同学荣获银牌;曹俪腾同学在机器人创意比赛中荣获银牌;陈益嘉同学在综合技能机器人挑战赛中荣获银牌。在第二十二届____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有27人次获奖,在第二十二届____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比大赛中,共有415人次获奖。在2022年第三届____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中,提交学生参赛作品40份,获得一等奖7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3名。我校荣获“优秀单位组织奖”。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在教师端,在2022年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在微课、活动设计与实施案例等项目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2021年9月,____市第十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论文评比中,____、裴燕、吴金潇、黎明珠四位老师的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____老师的论文《创客教育与小学校本课程设计》发表在2020年第9期《文教资料》。随着培育成果的深化,后续将有更多师生受益。2022年6月,作品《智能音乐电台》《专注力训练助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净滩公益行动》等分获____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二、三等奖。

(4)培育项目带动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伴随项目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经验的溢出效应,省内相关学校将广泛受益,带动其他学校的信息化与教学的发展;

目前,学校数字化转型化的经验,已辐射带动8个市县20多所相关学校,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学校受益。

(5)相关建设经验及成果获得媒体及主管部门认可。省委书记沈晓明、省长冯飞在参访我校时,都对项目输出的作品及学校的科创氛围给予了认可;____省电视台、____电视台、____日报等陆续对项目及相关课程进行报道宣传。

五、案例创新点

(1)以场景革新来带动教学相长

培育项目借助空间的智能化改造、编程的交互来营造未来智慧学习场景,进而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编程交互带来的真实感受,让真实场景推动教学发展,学生受益。

(2)大课程体系下有序传承,小社团与普惠教学有效融合

项目充分吸收及继承过往的经验及心得,在学校梦想课程引领体系上,借助项目培育时机,开发了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漫手绘、达奇机器人、scratch编程、造物粒子、wedo机器人、VEX机器人、编程猫、编程侠、小小飞行家无人机、梦想星球创客等一系列校本特色课,将小社团兴趣与学校全普及学习有效融合在一起,让更多学生受益,将更多的学科融合进来,带动全校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探索新一代信息化教学教育模式,为____九小的智慧蓝打上深刻的烙印。

(3)打破学科及地域边界,泛工作室研讨,让更多人参与创新

培育项目以信息科技为抓手,打破各个学科的边界,帮助数学、语文、体育等学科,利用项目中的编程资源、AR游戏等开展教学,并利用____省卓越教师工作室、____市学科工作坊等团队影响辐射,定期开展学科研讨活动机会,走出学校,辐射____等市县,推动当地信息科技手段及信息化应用的发展。

六、反思展望

在学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展望的愿景。

(1)数字化学习工具及应用不足,需持续补充及优化

传统的信息科技课程只重于PC电脑技术学习,只传授简单的WORD等办公软件知识,但未来学习化学习工具将更多丰富多彩,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VR设备、机器人、集成传感器终端、AI云服务器、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数字机床等,需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导入相关数字化学习工具及办法,引导学生去体验,乃至学会使用各种数字化利器,进而在3D设计、编程软件、AI交互等软件应用方向上持续进化学习,方能真正能培养出下一代能轻松应对数字世界的人才。

(2)数字化教学资源单薄,需扩大层次,加强丰满度

早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偏向于印刷书本,但在信息科技及人工智能课程上,更多是数字化资源。同时数字化资源的层次及丰富度,也是从过往的电子教案、进而升级为需要教学视频,乃至目前的交互游戏、沉浸式课程、全息投影素材等,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还需要持续跟进及优化,与时俱进,为教学提供更多强有力的数字化资源支持!

(3)数字化原住民学生日趋增长的信息科技学习诉求与学校大班制常规教学模式下教学的矛盾。

21世纪下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学生,都是数字化时代增长起来的原住民,他们对信息科技及相关技术天然熟悉,也对相关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日趋多样化,传统的科创STEAM教育都集中在小班制,但在学校大班教学中,很难兼顾到很多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及个性化学习的发展,还需要探索大班模式的人工智能STEAM学习模式如何创新突破,为国家培养更多数字化时代的人才。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范文 (篇2)

数字技术赋能小规模学校全面发展

一、工作背景

___市___小学地处___省___市___湖畔___脚下,在校学生97人,单轨教学班6个,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自然成长,自在学习,自由绽放”的办学理念,打造了“小而美,美而精”的花园式特色乡村学校。

学校受地理位置影响,学生人数少,办学条件薄弱,课后服务经费不足、优质资源不足,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监管不足。特别是体音美等小学科专任教师严重缺乏成了学校的发展瓶颈。

___小学依据学校现状,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创新应用技术赋能教育,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深度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多样的信息化手段,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且行且思,解决了因专任教师不足和资源匮乏导致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让学生都能享受到多样的特色课程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

二、工作举措

为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内部挖潜、外部借力,创造条件、创新技术,依托多样的信息化资源,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齐发力、课上课后同精彩。

(一)多方协同、整校推进

1、政府、社会协同发力,建设智慧校园。建有乡村少年宫、VR虚拟现实体验馆、乐高教室、食育工坊、蒲公英电子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校信息化硬件得到提升,实现跨越发展。

2、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整校推进,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全校教师人人参与,明确数字化转型方向重点。建立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协同推进组织架构,市、区电教馆指导,学校边实践、边推广。

3、成立名师工作室,全市各县区20名优秀骨干教师加入,以点带面,联动推进。成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省级实践团队,持续深入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工作,创新应用场景,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使用平台的指导,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数字赋能、技术创新

学校坚持办学特色,用数字技术赋能“双减”实现“三提”、转变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创新学习方式

学校2017年经政府投入,开启智慧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立足核心素养,以生为本,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不同教学环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前发布微课、学前检测,课上内容课外翻转,学生学习方式更加个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课上根据课前检测精准教学,学生互助交流、人人参与,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结果当堂数据分析,学习效果显而易见。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新教学模式

英语“专递课堂”。公益基金会提供“北美外教进乡村课堂”公益活动,3至6年级的学生在英语常规课程之外,每周四以“专递课堂”的方式和外籍教师线上互动,共上英语口语课,在纯正的全英口语中快乐学英语。

语数英“高效课堂”。教师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名师教学资源,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引导、参考和拓展,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乡村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度开展。巧妙应用智慧中小学APP,建立群组、推送资源、布置任务、答疑解惑、反馈总结,帮助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开展项目化学习,转变教和学的方式,拓宽教学的广度和维度。

体音美“双师课堂”。学校借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语数英教师采用“双师课堂”的模式,用大屏播放体、音、美、科学等学科教学视频,视频名师教授专业知识,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互动,答疑辅导。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效全面教学。如学习六年级科学课《蜡烛的燃烧》,教语文的周老师播放北京市西城区白老师的教学视频,成功教授小学科学课。科学实验最小代价、直观呈现在课堂上。音乐课,数学老师负责播放、暂停几个简单的操作,组织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专业教师边学边唱边做动作,学生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轻松学会了《其多列》这首曲子。运用双师课堂的模式发挥名师辐射作用,学校教师跨学科开展教学,解决了小规模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

3、创新课后服务

学校依托信息化资源,借助平台开展课后服务,为乡村孩子“加餐”,使“双减”在乡村学校更好的落地。弥补乡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的困境,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结合平台资源和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魔方、围棋、机械、建筑、恐龙、话画6门特色课程。下午3点半以后,全校97名学生按照事先在APP中完成的“课后服务”选择的课程走班上课。教室里,视频里的老师教专业内容,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操作互动,答疑解惑。这样既减轻了学校老师的课余负担,又让学生享受到了专业的课后服务内容。

课后服务还可以向2小时以外拓展。教师应用平台中链接的国家博物馆、数字科技馆,让乡村孩子在课余时间足不出户畅游在各个场馆间,拓宽知识,增长见识。彻底解决了学校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

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覆盖,帮助学校在课后服务的品质上做加法,在部署难度上做减法,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4、创新社团活动

学校结合信息化资源和硬件建设,挖掘教师潜力,动员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实践摸索等方式自学一门特长,“五育并举”创新开设了多样的社团活动。

创客社团进校园。先是开设了乐高社团、VR虚拟现实体验社团和科学小社团。为了让社团内容得以升级延续,学校又积极申报市科技创新实验室,建成集3D打印、激光切割、开源电子、图形化编程、机器人开发等多个项目的创客社团。所有学生都能免费参与其中,信息素养得以提升,综合素养得以锻炼。学校还计划在寒暑假开放创新实验室,服务辖区居民,辐射周边儿童,让更多孩子受益。

食育劳育进课堂。___公益基金会帮助学校建成食育工坊,完善学生食育教育数字课程内容。学校兼职教师参加线上培训,每周五下午用课程数字资源对学生进行食育教育,学生结合所学,把自己在劳动基地小菜园里收获的瓜果蔬菜进行烹饪,通过动手实践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了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接班人。

5、创新德育教育

学校整合资源,创新设计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10大应用场景外的“德育教育”应用场景,赋能学生德育教育。以平台“德育”板块资源为主,整合平台“课程教学”栏目中的道德法治课程,用“地方频道”湖南省资源作为课堂的拓展,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党的接班人的家国情怀。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栏目,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家校沟通,家校共育护航学生茁壮成长。

6、创新教师研修

秉承”研——训——用”一体的培训思路,运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和跨区域线上教研活动。学校教师在课前观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教学”板块中的精品课视频,自主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学会优质学校教师的职业规范和隐形知识,获得自身发展的良好营养。教研组通过“教改经验”、“暑期研修专题”等栏目内容开展集体教研,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师在群组和教研组中互助研讨,共同成长。参加线上专家讲座,参与线上学习课程,专家诊断、名师引领,加速成长。

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为乡村学校培养一批优质教师,打造专业化智慧型的管理团队,实现“自我造血”,促进教师转型、学校转型和课程观念转型。

(三)项目管理、应用为王

鼓励教师理论实践相结合,坚持应用为王。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大赛活动中快速成长,增长教育智慧。培养骨干名师,加速促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如本学期,学校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为主开展实证研究,精心设计方案,精细开展实践,精巧分析数据,以提炼“智教慧学”应用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全方位证实对于转变教学样态、促进学生参与、提升学业质量的效果,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案例支持。

在数字化转型中学校率先尝试,智慧课堂教学生机比达1:1,为保障师生利用数字平台和资源开展及时、深入、有效的互动,学校每年固定投入,确保校园网络流畅、设备充足。调动教师作为国家大平台建设者的主人翁意识,先行尝试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中小学APP,为平台提出建议意见近30项,师生、家长注册率100%,行政班群组开通100%,应用率全市排名前列。

学校将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社会关注,引进公益项目,持续做好硬件环境建设工作,保障师生数字化教学日常应用。

三、工作成效

1、课堂教学独具创新

学校教师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中深耕创新,在省、市行业带动引领。朱宏燕、王晓云老师信息技术融合课获国家创新理念融合课二等奖,朱宏燕、李滢、阮萍三位老师参加___省信息技术融合课大赛获一等奖。朱宏燕参加___省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在全省“融课堂”活动中做现场观摩示范课。朱宏燕老师入选___省“名师上优课”、“名师说优课”活动,作为“大家谈精品课”活动讲师团成员,从“助力乡村教育”、“提质课堂”、“丰富课后服务”的角度详细阐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功能作用在全省推广。

2、课程体系独具特色

学校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形成了“1+2+X”的___特色课程体系。结合社团活动和课后服务建立了长期课程15个,阶段课程9个,微课程15个。不仅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而且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通过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的方法,每名学生每学期都能参加至少1个社团,2个课后特色课程和X个主题活动。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打造高效课堂,丰富课后服务树立了典范,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

在___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生命个性得以张扬,特色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亮的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3、创新模式备受关注

___小学应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教学,为乡村孩子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彻底解决学校优质资源不足、专业师资不足的难题,真正让技术赋能教育。2022年1月,这种用技术手段创新开展课后服务的方法,被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栏目报道,刊登在2022年《半月谈》第二期中,并在《半月谈》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详细报道,被收录在教育部网站“聚焦双减”工作专栏中。2022年3月,在全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中期推进会上,校长朱宏燕受邀作为教师代表做现场展示,向省教育厅毛杰厅长汇报学校信息化工作,得到毛厅长的认可和称赞。2022年8月,朱宏燕老师的案例《微校走进大世界》被选为教育部信息化2。0典型创新案例,作线上交流展示。2022年学校被评为___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

四、工作经验

1、领导重视是数字化转型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市区电教部门从资金投入、教师培养、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指导学校做好规划设计、定向培养骨干教师、定期组织观摩学习,为学校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

2、优秀团队是数字化转型的必备条件。

强校必先强师,学校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一支理念先进,教学扎实,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培育省级名师2人、市级名师5人。成立朱宏燕教育信息化名师工作室,扩大辐射推广范围,吸纳全市各县区骨干教师20余人,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增添了力量。

3、资金支持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保证。

学校善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出击争取社会资源。累计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实现教育数字化从零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态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进项目,先后与科大讯飞、希沃、马云公益基金会、___公益基金会、蒲公英基金会、飞象星球等企业和公益组织合作,提高校园软硬件水平。从市科技局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保障学校创客教育迭代升级。

入选教育部2。0典型案例

___小学作为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顺应时代浪潮,善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学校发展困难,在数字化转型中勇立潮头,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走出一条“___特色”的办学道路。但面临时代的快速发展,学校仍存在教师精力有限、社会事务挤占教学时间等问题。总的来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伴随“双减”落地,对乡村学校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___小学将秉持应用为王的理念,构建教育新生态,服务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细化管理;深度应用技术赋能,促进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范文 (篇3)

跨校区信息化教研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推荐材料

一、工作背景

____县实验小学坐落于____县城____乡____村,原名____小学,2011年迁址新建,更名为____县实验小学。2015年组建____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现在形成了一校四区的规模,即实验小学校本部、实验小学郑关校区、实验小学金海路校区、实验小学金塔路校区。目前四校区拥有113个教学班,350名教师,近7000名学生。学校在编教师高学历比例100%,国家级骨干教师4人,中原名师1人,省教师教育专家3人,省级名师7人,市级名师29人,省、市级骨干教师42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____县实验小学是____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首批____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____省信息化试点校、____省中小学数字化标杆校、____省人工智能校、第一批____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升工程项目试点校、应用能力2。0提升工程成果案例校、周口师范学院研修基地。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完善,设有服务器室,监控室,录播室,计算机教室,智慧教室,名师工作室、全部功能室、备课室都安装了互动录播设备。全方位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学校建立了云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搭建了云管理系统、云文化系统、云备课系统、云家校系统、教师评价管理平台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等。近三年,四校区信息化建设投入近700万元。

学校采取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学校在逐渐扩大,如何教研更有效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性问题。学校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决定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跨校区教研教学改革,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教师备课、教研、上课、教学评价更高效。有效减教师教师备课负担,改变教师备课思维,发挥名师引领作用,集中集体教学智慧,最终形成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跨校区信息化改革教研教学中我们拟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教师“重知识,轻学生;重内容,轻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跨校区教研教学改革明确了教什么,清晰了怎么备,备什么。教师主要研究怎么教,重点关注教得怎么样,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工作举措

1、组织领导

____县沟县实验小学通过前期的调查、学习有关教研教学知识,根据我校实际教学情况,提出跨校区信息化教研教学改革方案后,组建以校长何慧丽为组长,负责教学改革;信息化负责人陈瑞化为副组长的技术研发的信息化研发团队。同时聘请____县教体局电教馆馆长刘公社作为学校的技术顾问,刘公社为____省电化教育专家,____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升工程省级培训专家团队成员,中央电教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导师,对学校管理和信息化教学改革有着较强引领作用。

跨校区教研教学改革团队组建目标:聚焦课程改革,以双减为抓手,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研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团队通过部署跨校区教研教学改革方案,以应用为基础,在我校硬件的基础上,先搭建软件,通过一系列教师信息化培训:希沃白板使用、校本资源库建立、组卷网培训、班级优化大师培训,持续推进跨校区教研教学改革。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技术比赛、讲座、论文比赛、分组展示、测试等活动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技术团队在改革过程中,边改革,边总结经验,边改进,使信息化技术与教研教学改革保持高度融合。改革以来,我们受到了上级、同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协同推动

____县实验小学组织全体老师进行研讨,深入理解跨校区信息化教研教学的实施意义,____县实验小学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改革教研教学,通过建设资源希沃资源库、智慧课堂教室、集体备课多媒体室、智慧阅卷系统、学生健康成长档案分析系统、云家校等平台,实现跨校区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培训。学校2022-2023学年度,加强全体老师应用培训,研读课标,找准方向,一直坚持从源头抓起,最大化的让老师发挥团队力量,通过企业微信—上课直播,进行四校区同段教师实时面对面的有效集体备课,课件、教案、导学案通过希沃白板进行展示,努力让老师做到集体备课有收获,个体复备有实效。

“备”是上课的源头和保障,我校老师在希沃平台从“选课件、学课件、改课件、备课件、用课件、创编课件”等信息化备课流程,完成一定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评价的备课。选课件,不让教师无中生有,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挑选出优秀的课件。在挑选过程中,老师会从不同的课件中进行学习优点,把课件最优化。然后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动性,根据学情,进行修改课件。首先是自己改,然后教研组进行改。改完后,教师在课堂上用课件,用课件是否是适合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缺点,然后再创编课件。创编的课件上传校本资源库,形成校本资源。

3、技术创新

(1)以应用为基础,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师的需求,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搭建信息化平台的时候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以运用推进信息化建设。

(2)深入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校本研修、活动开展等多种策略促使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4、实施保障

____县验小学作为____省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有先进的现代化设施,千兆校园网光纤接入互联网,校园实现无线全覆盖,学校采用现代化的云管理模式,校内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无线网络沟通和教研交流。学校有多媒体教室、录播室,图书室拥有3。9万册藏书和大批教育教学报刊杂志,刘公社名师工作室内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录像机、多媒体等设备齐全,仅语文教育类图书达300册以上,每位教师都配备有电脑,便于课题组网上查阅资料、备课、交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这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完备的硬件设施。2021-2022年学年是____县实验小学的信息化发展年,在____县教体局的指导下,基于腾讯智慧校园示范校,____县实验小学又迎来了____省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项目校。在这样的信息化环境下,学校以学科教研为引擎,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宗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和积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上年学校教师发展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深化教学改革,多方面、多层次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校优先教育信息化设备投入,设有服务器室,监控室(全校网络监控全覆盖,无盲区),录播室,计算机教室,智慧课堂教室,所有教学班全部安装了班班通设备,每个教师都配有电脑,名师工作室、大小会议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校区网络采用双光纤接入教室、办公室分开,提供上网服务,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作用,学校建立云资源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学校安装门口安装广角无感人脸识别考勤机,实现无负责人考勤。软件设空间部署与应用。学校云管理系统学校及于企业微信与第三方软件开发的学校云管理实现了学校教师量化管理平台化;学校云文化系统;学校希沃白板云备课系统应用;学校腾讯智慧校园系统;学校云资源平台系统等等都为信息化校园建设提供了硬件和软件支持。

三、工作成效

1、打破区域限制,实现联合教研。

跨校区教研教学改革,彻底打破了空间限制,真正地实现了跨校区教研活动,四个校区的老师不用出门就可以进行集体教研活动。特别疫情期间,为老师的集体教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解决了一些科目小,人数少,教研不起来的现状问题。例如,一些小的学科,科学、英语,教师相对比较少,在本校内很难实现校本教研,但是跨区域教研教学改革,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教师们之间的沟通频率和质量,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

2、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学校开展的“选学改用创”教研教学模式,有效的实现的资源的整合。____县实验小学有中原名师一名,市级名师工作室五个,涵盖了英语、语文、数学、班主任、校长,小学阶段的大多学科。这些名师的优质教育资源放到平台上,供大家使用有可能性。此外,省内外名师的资源,我们也看得到,使学习成了可能性。我校校本部有科技馆,科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跨校区进行上课,使有限的资源获得做大化的使用率。

3、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的备课工作看似很繁琐,很多老师无从下手或者按照已有的经验进行。跨校区教研教学改革简化了备课的流程,使备课简化为“选学改用创”一体化的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老师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不用在网上胡乱搜集与之有关的材料,只要打开希沃白板,里面的课件和教案,每课数不胜数,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提高了工作效率。

4、建立资源共享库,实现资源更新迭代。

现在我校已经形成特色的校本资源共享库,这些校本资源库,为学校教师教育资源的积累和更迭形成了可能性。教师上年的课件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获取,今年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成长空间。

此外,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竞争力。我校的云课件教案份数迄今有262515份,累计校本研修为1725。集体备课次数为1665。学校的罗桂丽老师是希沃四星教师,王莉莉为三星讲师。课件辐射全国,被359个城市获取,全国累计获取1057151次。

5、形成区域特色,建立教育精品资源库。

____县实验小学的课件资源库已经形成区域特色,我们在跨校区教研过程中,就提出每人一节精品课。跨校区教研教学由于同学科的人数比较多,一学期分到每个人的备课的课数也就是两节课左右。学校要求把每节课打造成个人的精品课程。挖掘教师潜力,彰显个人特色。

6、形成了常态化备课机制。

通过跨校区网络集体备课系统,建立四校区同段教师实时网络面对面集体备课常态化机制。首先,主备人按照分工,进行课程初备,对课件、教案、导学案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展示;其次,领备人带领学科组教师分校区进行讨论;第三,网络集中,校区代表进行意见反馈,主备人记录修改,第四,会后,教师分别进行复备。

教师完成备课,形成备课资料后,均同步到学校教学资源平台库,来年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升,建立教学资源库更新迭代机制,有效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提升备课质量。

四、工作经验

我校在跨校区信息化教研教学改革建设过程中有关制度经验:

(1)做好修订信息化制度、学校信息化教研教学的相关文件,为信息化教研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保障。

(2)进一步修订学校其它各种管理制度,形成横向的鼓励评价机制。____县实验小学建立了“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和“选学改用创”教研教学改革制度,“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分别由总则、硬件、软件及账号管理制度、网络和互联网访问、移动设备、数据安全、信息化培训制度、病毒防治管理制度构成。跨校区教研教学改革制度针对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法、主体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

跨校区信息化教研教学改革技术上的经验:

(1)建设原则:按照“多平台支持,简单易用,尽量尊重教师的传统习惯。个性定制,量体裁衣,不一定豪华,但要贴身。整体布署,全面深入,具有开放性”进行设计。

(2)经济性:基于学校现有的平台建设,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的建设要求,在满足功能、性能和服务等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最优化的系统产品配置,降低建设费用。

(3)系统的可扩展性

考虑到以后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系统应采用灵活、开放的模块化设计,为系统扩展、升级及可预见的管理模式改变留有余地,能够随业务系统未来的扩充和变化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扩展,并且能够具备动态调整资源的能力,根据业务系统实际运行状况及时地调整和分配有限的系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范文 (篇4)

基于云平台建构“135”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案例简介:基于云平台建构“135”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索与实践,通过信息技术技术的介入,改良现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转变教师的角色,推动教师关注学生学情,积极采集相关数据,运用优学派等教学资源进行大班个性化教学,关注教学的起点和落点,精准备课并在半景式教学环境中进行分层教学,达到个性化教学目的。

关键词:云平台;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

一、学校信息技术运用的概况

____市第____小学前身为____小学,1963年由____创办,1970年由部队移交地方教育局管理,并改为现名。学校创办50多年来,始终致力现代化校园建设,尤其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不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力度,逐步实现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指尖管理和智慧课堂,为积极建构未来学校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学校先后荣获78项国家级表彰奖励,被命名为“全国百所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2018年6月,被____省教育厅命名为“____省首批信息化技术运用示范校”。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____市第____小学自2016年开始启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整体推进和实施元建构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自主课堂模式,逐步形成了以自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以展示为核心,以导学案为线路图,以评价为手段,以交流为平台的智慧课堂。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使得“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一种新的常态。但学校在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自主学习层低,无法走向深层;二是学生创新思维能没全形成,个性化学习体现不明显,师生互动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三是设备、环境和丰富资源整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为新课堂建设创造了全新的、现代的环境。

基于此,学校结合多年的运用实践,大胆提出建构“135”个性化学习模式,并加强实践探索和研究,其形成共分五个步骤(如图1-1所示)。

三、“135”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理论基础:互联网+教学的四优化

____市第____小学建有智能化教学实施平台,实现智能学习——普通教室移动化改建,并选择购置的合适的“智能课堂”平台:网址平台、博智优课、智慧阅读、“小海螺”教学资源平台等,还配备一定数量的智能终端:教师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终端、学生学习的平板终端(图2-1所示),让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这教学活动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学生主体地位将得到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更好的发挥,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一是观念优化,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使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得以实现。二是结构优化,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学习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交先学作业,老师在这个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三是行为优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教学行为的优化,既能促进教师的“教”,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使信息化教学平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互动学习的的工具、分层学习的工具。四是资源优化,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发丰富的课堂学习资源,变单纯的获取信息为整合资源促进文本理解,促进深度学习。

(二)实践探索:“135”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建构

基于云平台建构“135”个性化学习模式主要分为三个基本操作(图2-2所示)。

1、“1”:预习单导学(图2-3所示):(1)预习单的设计理念:按照结构主义理论,整合学习内容;按照建构主义,明确学生自主学习;按照“先学后教”要求,教学内容与预习内容对接,课堂教学以检查预习为基础推进。(2)“预习单”的设计原则:导教性:预习单设计的问题、学习任务与教学模块直接对应;导学性:预习单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馈总结的路线路;整合性:预习单设计的问题或者任务要按照图式理论的要求,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归类。

2、“3”:课堂教学的三个板块:第一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载体是预习单。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二步:模块学习。按照学科、教材特点,将学习内容归类、整合形成若干知识模块,进行模块学习。模块学习的模块和预习单的学习任务有对应关系。第三步:达标测评。针对学习内容,设计适量的检测性作业,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迁移的情况,落实目标达成,提升学习效果。

3、“5”:教学板块的五个步骤:学、思、讨、享、评。一是“学”。课堂教学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以学习任务解决为基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质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涵养品格。问题既可以由教师提出,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也可由学生提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思”。学生带着问题,调动多种感官,展开积极的、能动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三是“讨”。这里的“讨”指的是学生开展合作交流。组织同桌的“对学”或小组的“群学”,分享自主学习的收获,交流自主学习的问题或困惑,通过相互之间的倾听、分享、帮助、补充、纠错等,实现共同成长。这个环节的要点是伙伴学习、“兵教兵”、“兵学兵”。四是“享”。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等多种方式分享、展示学习成果,老师根据学生展示过程暴露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导学。五是“评”。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学习成果,以反思学习过程,巩固学习效果。这个环节还可以设计若干实践性练习,以评价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语文课案例:一年级任教的语文老师教识字课(图2-4所示),课前运用平台发布相关导学资源,收到反馈后结合教学设计进行练读,分层次图文并茂及动画视频进行记形,书写及表达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思、讨、享、评,更喜欢上上语文课。

英语课案例:英语老师通过云平台上进行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享受海量异域文化信息,利用“趣配音”等,实现生动的情境模拟,从人机对话走向生生对话。(图2-5)

(三)具体实施过程

以一节完整的数学课为例

1、课前导学“线上先学”

每次上新课的前一晚,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将学习任务发布(预习单内容),实现学生的“线上”自主先学。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任务情况,精准了解学情,为教学提供了基础(图2-6所示)。

2、课中“线上教学+线下教学”

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预习”,课的一开始,将“蓝墨云班课”中统计的情况反馈给孩子们,做到有布置有反馈。课中根据学前情况、教学内容“精讲多炼”“归纳整理”“分层练习”(图2-7所示)。

“精讲多炼”:教师根据学前学情反馈,在课堂中对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少讲、或将讲的机会让课前学得好的学生来讲,把时间集中在对指导阅读教材、提炼核心知识、使学生突破认知的难点,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图2-8所示)。

“归纳整理”学生在线上先学、课中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学后,来到对本课的归纳整理环节,放手让学生梳理本课内容,厘清知识的逻辑结构、体会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图2-9所示)。

“分层练习”由于利用了线上先学,为课堂上留下了足够的练习时间,练习内容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能有效的组题,将不同的练习内容以题组的形式提供给孩子们练习,达到了目标明确、针对重点、精炼高效的目标(图2-10所示)。

3、课后“线上拓展学习”

课后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升。教师利用“一起作业平台”轻松便捷地布置拓展性的作业,主要用于课后迁移巩固所学(图2-11所示)。

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各学科的老师采用的信息技术载体不同,学科也因技术融合的需要,环节上略有差异,但教师基于去平台的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也就是过程中都采用了“135”个性化学习模式。下面来看看得到的数据(图2-12,2-13,2-14所示)

四、基于云平台构建“135”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成效

(一)变革学习方式

1、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优化;学科融合能力提升。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的数字化课堂逐步成熟,我校教师在信息技术相关项目比赛中荣获40多项国家、省、市一二等奖。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素养提升;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潜能开发。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在利用平板智能终端观看视频,按照学习清单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小组交流、汇报质疑、拓展延伸、当堂检测、堂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释放了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拓展了学生视野,让课堂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图3-1所示)

(二)促进学习延伸

1、延展学习时空,扩展学习情境。学校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平台,从单机、单向教学走向平台化教学,让学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开展小组合作和协作学习,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方法。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提升了思维品质,促进了深度学习。(图3-3、3-4所示)

2、延展评价方式,促进深度学习:自主互动评价促进尝试思考;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公开评价无边界学习。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通过云平台进行大班个性化教学采集到的数据,分层分析进行备课和教学实际运用中分层教学,达到个性化教学。学校的多元智慧评价体系,还以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改变了原来由教师填写成绩单和养成手册情况,实施多元评价。学校校本课程主题开展,可以与学生尝试基于云平台线上或线下交流,极大了拓展了教育实践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多元对比下更好的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全面发展。(图3-4,3-5,3-6所示)

五、反思及展望

三年的不懈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突出的问题。比如基于平板的智慧课堂教学班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具有现实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还存在不足,还不能充分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在推行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智慧课堂教学有效落实先学后教、即时反馈课堂学习表现的优势,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实现深度学习,从而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同步课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地学生学情难以准确把握、课堂缺乏有效互动、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检测、教师难以实现双赢成长等。

未来,我们将着力于信息化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借助信息化,推动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范文 (篇5)

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

摘要:学校构建新型基础设施环境,运用信息科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活动,改进教学评价,推进精准教研,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及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学校用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开发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引进智慧体测室,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打造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数学技术、驱动、场景创新

一、问题与挑战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强调:“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秀,加快分展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局部技术应用的升级,是实现教育变革的重要8内容与途径。我校围绕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建者和接班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标。

____市________小学____分校以建设高品质的“文明校园”“智慧校园”“素质校园”为根本宗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在国家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更加多元、开放、个性化的特色课程。学校围绕着“优秀+特长”的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拓展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推动智慧教学新变革,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环境,提供精准推送的教育服务,打造一个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学校构建新型基础设施环境,运用信息科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活动,改进教学评价,推进精准教研,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改时空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一)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

探索数据支持下课堂教学改进的创新实践,指导教师基于数据,优化学习目标,通过课前预习,精准定位,提升思维,课后拓展,多元评价,数据赋能教学与评价等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在精准教学改进框架下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指导,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估,发现学生的个体的优势,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学校运用英语听说训练系统围绕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构建英语自主学习、智能互动和资源融合三种模式,丰富课堂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对学生参与的大数据分析,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实施精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

学校对教学空间进行智能化改造、营造具有编程的交互来未来智慧学习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编程交互带来的真实感受,让真实场景推动教学发展,学生受益。

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教师全方位去了解学生,促进教学方式改变,还能够借助AR,VR等虚拟技术,营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情境空间,提供虚拟教学资源素材,帮助教师创设变化多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的知识有效迁移搭建脚手架,依据真实情境-项目统整-深度体验-探究生成这四个步骤展开。

学校依据模式理念积极开发各式各样创新类实践课程,从一开始通过好理解好入门的图形化编程,利用孩子们喜欢的编程猫软件带领他们正式进入源码世界。在孩子有一定编程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后,学校对标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竞赛活动引入机器人、无人机、Micro:bit、Arduino、创客等课程,通过设计、组装、编程、运行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技术融合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承载着新的使命。

这些课程一改之前的纯软件和纯硬件的模式,通过软硬件结合的形式,提升学生知识素养、信息素养。通过不断地进行软硬件的运行和调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

学校为助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学生体质达标检测,学校引进智慧体测室,来综合体测解决方案,可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生自主测试、室内体育课等多种场景需求,集成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充分满足学校“以测促练、多测择优”的体育教学管理诉求。学生在校行为通过信息技术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标注,数据处理,以期全面、系统反映学生的行为规律和特征,形象画像,及时推送信息给教师和家长,帮助教师和家长把握学生的动态,表扬积极行为,纠正不良习惯。学校管理员、老师进入数据中心-学校/年级/班级/学生画像,可查看概况、体锻、体质健康监测等数据,其中包括运动情况、运动时长、成绩及格率、年级平均分、项目平均分等。

学校的智慧体测室分为检录区、常规测试区、AI测试区和成绩展示区。检录区有身份认证设备,可对学生身份进行确认;常规测试区可进行肺活量、BMI和坐位体前屈项目测试;AI测试区可进行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项目测试;成绩展示区集中呈现历次测试成绩,并可以提供多维度的测试分析报告。学校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智慧体育考试大脑平台”,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精准收集和变化分析,有效提升学校体育教研水平建立标准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场景。

(四)建立精准驱动的教师一体化研训模式

学校聚焦有效教研数据,开展系列化,持续性,深层次教学研讨,共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改进。整合共享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主题式教研空间和移动听评工具的应用,促进学校常态化教研工作和高效教与学的模式的创新,实现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教研三位一体的建设发展。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丰富课程资源供给,推动融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有效提升教与学质量,积极推进学校推数字化转型工作。

三、实践成效

我们孩子的未来世界就是一个科技与现实融合的世界。我们需要孩子们拥抱人工智能,从小让孩子们接触智慧设备、数字资源的学习运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信息科技老师积极带领学生们参加各类相关赛事:如,____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____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竞赛的通过主题的形式让学生不仅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现状,理解其概念和工作方式。在搭建各类硬件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学习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研数字化转型,以工具应用为抓手,助推高品质教研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通过智能技术加快推动教师成长速度,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诊断,设计主题引领下的深度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改进提供精准引导,通过数据结果的对比分析,为教学变革提供助力,同步检验教研成果与成效。教师要从“教的专家”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设计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学习体验的设计者,学习规则的制定者,学习情境的营造者,这就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积极学习跨学科学习设计的能力创新的思考方式。

四、创新之处

教师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拓展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环境,依据一定的量表对教师各种教学行为进行辨析,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各种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给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方面:学校对教学空间进行智能化改造、营造具有编程的交互来未来智慧学习场景,每个学生在云端都有自己专属成长档案,历次体质健康数据都有记录,系统通过大数据算法更加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生成不同维度的分析报告和运动处方。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能随时了解到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以测促练,让”测、评、炼”三个环节形成正向滚动的闭环,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质健康评价管理体系。共同构成面相校园内外多场景的智慧体育综合解决方案,全面提升校园体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学校方面:学校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教育评价等智慧应用场及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学校用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交互式学习,开发数据支持下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生主题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智慧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多屏互动的学习体验,引进智慧体测室,用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利用大数据画像,建立学生云端专属健康成长档案,打造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新型智能校园,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范文 (篇6)

新思维谋划智慧校园新篇章

摘要:____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2009年在教育综合改革中整合3所小学迁址新建,彼时,学校面临着三座“大山”——上级主管的高要求,人民群众的满腹不满,教师人心不稳定。在此形势下,____市实验小学大力提升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出了一条“实小”独有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指尖校园

一、问题与挑战

____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是一所市直小学。2009年,____市实验小学在教育综合改革中迁址新建,先后合并了琼师附小、端里、尚智三所小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万泉河畔,校园占地面积75亩,校舍建筑面积20479平方米,绿化面积22880平方米,活动场地、硬板化庭院15939平方米,现有教学班85个,在校生4570人,教师253名,其中拔尖人才2人,高层次人才9人,省级骨干教师17人,市级骨干教师36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69人,研究生3人,本科147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拥有5G同步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教室、微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游泳馆、国学讲堂室、3D打印教室、数字书法教室、多功能录播室等。经过34年的发展,____市实验小学如今已经成为一所“管理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设备领先、教学质量一流、育人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的标准化、现代化学校。

然而,在搬迁整合之初,辖区群众十分抵触____市实验小学。一是校址偏远,路途不畅通,交通十分不便;二是周边是郊区农村,家庭教育缺乏;三是搬迁经费投入不够,除三栋新的教学大楼外,所有的硬件都没有及时投入;四是师资力量不足,整合四所小学是合并两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师来自不同水准的学校,年龄老化,教学理念、行为、管理方法陈旧,中层领导年龄偏大,纷纷辞职,给管理带来了难度和挑战。

当时的____市实验小学面临着三座“大山”——上级主管的高要求,人民群众的满腹不满,教师人心不稳定。

在此形势下,____市实验小学结合自身的发展历程和搬迁整合的现状,确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体系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水平,营造“学校管理科学、教师自主发展、学生自主成长、家长主动参与”的教育生态,培养“德艺双馨、学创俱能、身心两健、个性阳光活泼”的现代小学生,造就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富有特色的数字化学校。

二、问题解决思路与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年来,____市实验小学逐步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围绕“智慧校园建设”这一主题,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管理、注重实效、融合创新”的工作思路,重点开展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硬件建设和资源共享、信息化教学融合支撑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拓展提升,使互联网+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____市实验小学成立了信息技术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使学校信息化驶入了快车道。

(一)新起点推进信息化建设新高度

1、____市实验小学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均配置86寸希沃交互式教学一体机、壁挂式实物展台、组合绿板一套,在千兆光纤入校园及校局域网已经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全部教室、办公室及功能室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方便教师移动端电子设备的使用,构建信息化教学无障碍校园格局,教师只需在办公室或家里安装希沃授课助手软件,教学课件及资源可通过网络传输到任何一间教室交互式一体机,方便多班教学,打破传统的携带U盘拷贝,既节省了时间又使教室一体机免遭病毒攻击,实现“宽带网络通”,信息传输进入“高速公路”。

2、____市实验小学建设录播教室,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帮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着重大意义。录播教室为录制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专业化的数字化摄录平台,可以高质量地全面记录教学活动全过程,满足了公开课、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的视频制作,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评估、自我检视和反思,利于教师之间相互评课、议课,促进了教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的深度和力度。学生可以不限时空地在线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课后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录播教室的教师课堂实录活动,为学校发展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

3、为促进墨香校园的建设,2021年____市实验小学建设了一间约300平米的数字书法教室,73个座位既能满足平时的写字课教学又能给课后服务书法社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优质的教育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数字信息化摹贴、临帖,使传统书法教学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让大书法家走进学校,跟学生实现一对一教学。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临摹电子字帖和碑帖,又能鉴赏高清书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素养,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并通过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____市实验小学当下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点。首先是建立全员培养长效机制,本着“普及兼顾提高,应用兼顾开发”的原则,通过外出学习、全员培训、集体讲解、教师互学、能者为师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做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目前,____市实验小学200多名教师可以熟练运用教学资源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结合交互式一体机进行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及教师展现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其次是建立优化课堂教学长效机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____市实验小学每年举行青年教师擂台赛、教学能手大赛、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以赛代训、以赛促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5、构建特色教学资源库,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师们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____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研、备课活动。同时,____市实验小学还组建了校本资源库:一是借助优酷视频网站建立学校官方视频账号,收集、整理和发布学校优秀课堂实录、说课、微课、学生讲故事等视频资源;二是借助网络云盘保存学校优秀教案、课例、课件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充分发挥了数字资源共享的优势,满足全校教师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6、食品安全,重于泰山。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建设方式,____市实验小学可以跨时空对学校食堂进行集中统一的视频监管,随时随地查看食堂的监控画面,无论是仓库、后厨操作间、用餐大厅,均可自由切换完成巡查,这些摄像头对不当行为进行抓拍识别,包括未戴口罩、未戴帽子、未戴手套等情况,均会将分析结果上传至平台,同时进行相关的预警提醒,全智能的数据处理,不仅能帮助学校减少监管工作量,还能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全天候全时间段无死角监管。

(二)创新教育服务模式——“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指尖教务”

____市实验小学“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囊括了图书管理等几大模块,将大数据应用于学校信息化管理和教育服务中,不仅有利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还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与效果。

1、图书管理与阅读平台

学校图书馆配置了图书管理系统,便于图书借阅管理、新书录入和图书库存管理。管理员可导出借阅记录等各类图书数据,大数据分析学生借阅喜好,不仅利于了解学生需求,更新藏书,还可将分析结果上传至教务处,便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家长可在阅读平台上查看孩子日常借阅记录、借书时长和每本书借阅次数等,了解孩子在校阅读和借阅情况,在孩子借书即将超时的时候,提醒孩子还书或续借。

学生阅读平台还提供每学期借阅排行榜、热门书籍排行榜等功能,激励孩子们积极读书、读好书。

2、成绩管理

成绩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精准及时的成绩分析对衡量学生、班级、年级、学校整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评卷教师将考试成绩录入成绩管理系统,系统即时分析数据。教导处可查看全校成绩分析情况,并导出数据表格存档;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查看任教班级和学生数据;家长和学生也可查看个人成绩及历史成绩分析数据。

成绩录入分析功能使教师可以从传统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冗杂、重复的数据输入经大数据分析,更加科学有效,真正实现了信息化应用为教师减负。

3、师生请假与因病缺勤

2019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中国,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____市实验小学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服务保障,在校园入口安装智能红外人脸测温仪,师生体温情况实时传输至“因病缺勤”系统,校领导和校医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到发热学生所在班级、年龄、性别、联系电话、在校内或校外以及当天上、下午的体温情况。同时,平台进行日统计及周统计,显示发热追踪情况,使校领导更加精准掌握师生健康动态,依托平台服务一网通办,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咨询办,以“远距离、不接触”最大限度隔离病毒的传播。

4、教师考勤

教师到校后通过人脸识别考勤机实现非接触式打卡,考勤机将数据实时传输至考勤系统。校领导可通过平台查看和导出全校教师考勤数据,直观高效地了解到全体教师的考勤情况,助力学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5、维修报修

学校指尖维修报修系统操作简便,支持上传图片,留言和跟进维修状态。教师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后,可打开平台随时报修。报修信息将推送至后勤处和通知维修人员。维修人员能尽快掌握报修信息,并及时汇报维修进度。后勤处可定期导出维修数据,分析学校各类设备使用情况。

6、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系统可及时快捷地发布学校的通知信息,支持图片上传。还可查看发布通知的已阅读人数和统计数据,对未读的家长或教师进行二次通知或提醒。收到通知的教师或家长可以在通知信息下进行留言。通知公告系统的应用能确保每位教师或家长都能收到通知,也避免了传统微信群通知中因滚屏回复“收到”带来大量的垃圾信息及冲掉有效信息的情况。

(三)科技社团护航学生个性化成长

1、创意编程,智慧生活。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启智增慧,提升智育水平,发展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____市实验小学在三、四、五年级中开设编程社团。

____市实验小学自主编制编程社团校本教材,贴近学生生活,以真实问题驱动,融合跨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

今年,吉秋老师主持的市级小课题《贴近生活的小学编程教学策略——以编程猫为例》顺利结题。编程社团的指导教师们以课题为引领,以研究促发展,探索出了“贴近生活、激活创意→设计场景、制定规则→支架学习、编程实现→头脑风暴、创意升级→交流分享、创意融合”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激活编程创作源泉,提高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____市实验小学编程社团的学生积极参加____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省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今年截至9月份共获得省一等奖7人次,省二、三等奖十几人次。学生的参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涵盖党史主题、科学主题、冬奥主题、中华诗词,还关注郑州水灾等热点事件。

2、智能驾驶,触摸未来。____市实验小学今年5月初起开设了智能驾驶社团,招收有编程基础的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学习。智能驾驶社团目前共有7辆无人车,12名学生。学生从认识车辆结构入门,逐步认识人工智能部件,编程控制无人车实现智能驾驶。

5月22日,智能驾驶社团的学生参加“____省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同时,3支参赛队伍均被选送参加“2021-2022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荣获三等奖。

三、实践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淀,____市实验小学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和办学质量整体提升,已成为当地的窗口学校。

近几年来,____市实验小学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国家示范家长学校”“全国德育教育示范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美育示范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篮球特色学校”等国家级奖项十多个,获“____省校本培训工作示范学校”“____省规范化学校”“____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____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____省中小学美育示范学校”等省级、市级多项奖项。

上学期,____市实验小学共有32名参与第二十九届全省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活动,参赛项目有课件、微课、纪录片等,学科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信息科技等,如音乐科蒙秀丽老师的《海德薇格主题》课件、英语科林晓莹老师的《外研版三起四年级下册Module3Unit2OnMondayI’llgoswimming》课件、美术科陈星彤老师的《图形拼接》微课、信息技术科梁钰桂老师的《武术进校园成果汇报展》纪录片等。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____市实验小学培养出了一支研究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成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如:____省小学卓越校长谭明工作室、____市卓越校长谭明工作室、黄婷婷名师工作室、孙振华名师工作室、符燕名师工作室、马振儒名师工作室。此外____市实验小学还申请了多个省市级课题,如杨昌桦副校长主持的市课题《小学语文高段基于学生语感提升的朗读指导策略的研究》、黄婷婷教导主持的省课题《小学生全息习作序列训练研究》及市课题《小学语文高段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策略探究》等1个省级推广应用课题及17个市级课题。

四、展信息化之翼,创教育共享新生态

信息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教育理念的变革。____市实验小学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电子教务管理、电子校务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达到信息化增值服务的目的。____市实验小学将继续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一步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实现学校的智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