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发展巨变 篇1
我人生的40年,与祖国改革开放始终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我出生在山区农村,家境贫穷。小时候能吃到猪肉已经是奢侈,更不要说其它物质了。弹指一挥间,40年过去了,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质贫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初中时我住校读书。山区的马路泥泞而窄小,走路骑车总是那么忐忑,而如今这条小马路已经变成四车道的柏油公路,平坦而宽阔。那时候,村里的“万元户”已经是响当当的家庭了。而如今,轿车、乡村别墅在我家乡也已经普及了。
抱着“读书改变命运”的理想,我刻苦学习,在1998年考上了洛阳的大学。
在大学期间,我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理工科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增长了许多见识,为我的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来到城市,我专心求学,每年都获得特等奖学金。我喜欢看哲学类书籍,通过学习哲学,我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上进,乐于奉献,我当上班级干部,在200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本科的基础上,我再接再厉,考上了上海的研究生。在读研时,导师言传身教,让我不仅学到了科技知识,还有书本以外的为人处世和务实精神。
我学的专业是金属压力加工,那时有了汽车梦。毕业后我留在上海参加工作,虽没有去汽车厂,但来到了钢铁厂,从事汽车用钢板材料的生产制造。从学校到社会,我开始在国际化大都市和钢铁工厂中重塑自我,一切从零开始。虽然经历了憧憬与挫折,繁华与迷茫,但我始终为自己能投身实体产业报国,在飞机、高铁、大桥、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生态圈中参与生产一线而感到自豪。
在生产现场,我参与了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参与了制造行业管理体系推进,不断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维方法。在精神上,我不断激励自己要立足岗位,努力奋斗。不忘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追求超越自我。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我关注身边党员思想动态,努力营造正能量,努力做好自己,用积极的态度来影响身边的人。
在工作上,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随着一件件琐事填满了一个个岁月,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我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祖国的发展也使我打下了独立的经济基础。我逐步在上海买房、结婚、生儿育女、承担起一个公民个体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我也从横冲直撞的“楞头青”,渐渐走入了稳重的中年男人队伍。从一个“眼高手低、不屑于小事”的小青年,慢慢地融入了家庭生活,逐渐担当起一个父亲的角色。
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我的家庭创造了一个稳定平和的大环境。祖国的发展激励着我:努力!前进,永不放弃!祖国的发展使得我不断成长,祖国的发展,为我实现自我价值创造了广阔的人生舞台。
今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里程碑。我感恩,祖国培养了我;我感恩,祖国促使我成长;我感恩,祖国给予了我一切。能够生活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与祖国发展共同成长,越来越成熟和强大,我感谢革命前辈们的贡献。
过去一个40年,还有下一个40年,40年后的世界会怎么样,可能无法预料,但我坚信,祖国会继续发展壮大,祖国会变得越来越好。只有努力不懈,坚持奋斗,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祖国万岁!
新时代中国发展巨变 篇2
在浩瀚的宇宙中,漂浮着一颗蓝色的星球,太阳照耀着她,月亮环绕着她,在蓝色星球的东北部,蜿蜒的黄河和长江流过远古的岁月一直流淌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她默默地滋润着中华儿女走过千年的岁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融入了他们智慧的基因,“仁义礼智信,修齐治平”指引了他们航行的方向,“唐诗宋词”塑造了他们浪漫的气质,盛世的荣光和屈辱的历史铸就了他们坚韧的性格。
在中国的东方有一座美丽而传奇的城市,她在马家浜文化时期成陆不久,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1843年开埠以来,经过新中国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本人80年代出生在一个远离上海的西南小镇,二十多年后大学毕业,便邂逅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并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从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来到了宝钢股份冷轧厂工作,一个青涩懵懂的少年刚从象牙塔走向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自动化、流程化、规模化、精细化、系统化、高效化……,对比脑海中儿时对工业化的理解和解放前中国的工业水平,真是天壤之别。今天,她正与时俱进,进一步走向绿色化、创新化、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和人性化。这里,是成长和学习的新起点,也是自我实现的新平台。
初来上海一向深居简出,为了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为了适应大都市生活提升个体能力,时间主要花在学习技术业务技能和企业管理技能上,一直未真正一睹上海的芳容,领略她独特的风韵。一日,单位的老前辈说:“来了上海,别老自己呆着了,多出去走走,叫个上海小姑娘给你当向导”。于是,在一个周末,怀着忐忑而又激动的心情,对上海这座城市进行了一次游览。
“十里洋场”这是一个很洋气的名字,她成为旧上海的代名词,它即代表着上海商业的繁荣,又铭记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沦为帝国主义租界的屈辱历史。这里,也早已没有了淞沪会战的硝烟,也没有了解放前人力黄包车和有轨列车的轨道,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新天地、环球港、八佰半、光启城”等融合着现代化的元素引领着消费时尚。浦江对岸,80年代还是一片平地,1990年浦东开发后,陆家嘴日新月异,成为建设国际化金融贸易区的前沿改革阵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同上海一起走过艰苦的岁月,走向现代化的时尚与多姿。
上海人民广场在73年代时,有一个大拱门型的建筑,拱门上面有一个大屏幕,这里成为上海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这里往往成为人们约会的接头点。今天,来福士商业广场“车水马龙”,上海市政府大楼“天下为公”,上海大戏院“戏剧人生”、上海书城“放飞心灵”,上海博物馆“寻梦昨天”、上海城市馆“规划未来”,这里是年轻人约会的场所,这里是职场精英拼搏的场所,这里是人民公仆服务的场所,这里老年人娱乐健身的场所,这里是大众追求知识的场所,这里是每位劳动者创造和享受生活的场所,人民广场人民建,人民广场为人民。
上海除了高楼大厦外,还有她神秘的另一面。上海市兴业路76号这座小巧优雅的石库门建筑——中共一大会址,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与壮大的伟大历程。上海城隍庙、上海三泾庙和大境关帝庙传承着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智慧,静安寺、龙华寺和玉佛禅寺焕发着“普渡众生”的佛家慈悲。国际礼拜堂、怀恩堂和沐恩堂正传播着“神爱世人”的耶稣之爱……上海外来人口占比40。22%,他们有着不同的信仰、有着不同的肤色、有着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口味,他们和而不同,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建设着这座古老而又朝气蓬勃的城市。
小姑娘说:“初识上海的你也许并不知道“上海文化”为什么被称为“海派文化”,那是因为在上海本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相互撞击,上海本地风俗与外地风俗相互融合,个体用劳动创造美好物质生活与个体用智慧升华内在精神生活相互激荡,上海就像她的建筑和街区一样,即有雅致的古典之美,又有现代的时尚之韵,深邃而又随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与她一起散步,始终可以感受到她浪漫的气息,感受到她蓬勃的朝气”。
时光荏苒,与上海相识相伴已经十余年,在宝钢工作也已经十余年,年老的双亲也一同感受到了上海这个现代化都市的脉搏,感受到改革开放后大都市现代化的便捷,感受到了这座现代化都市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安乐。
如果要问是谁给了人们幸福的生活,是谁营造了今天的稳定繁荣,那你就得走向中国共产党,她就像“海派文化”一样,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使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以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从亚洲走向世界,走向中国共产党,走进新时代,走向新生活。
新时代中国发展巨变 篇3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1949年10月1日!在这一天,国旗与太阳一同冉冉升起。1949到2022弹指一挥间,73年过去了。73年的沧桑岁月,73年的风风雨雨。经过73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是一名60后,虽然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但我也见证了我们祖国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这是邓小平同志当年对建设宝钢所作出的英明论断,也正是有了这个坚定的论断,宝钢这样一座特大型钢铁企业在长江之畔崛起。这是我们新中国成长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是新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新中国73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无法抹去的闪亮坐标。我非常荣幸毕业后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宝钢,成为一名宝钢工人。在见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同时也见证了宝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的辉煌历程。
1985年9月15日,对宝钢人而言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日子,34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座特大型高炉——宝钢一号高炉点火投产,开启了一代中国人钢铁强国的梦想,同时也矗立起了一座以“85。9”精神为核心内涵的精神丰碑。32年前的同月,我带着一身的书生气,来到了宝钢这片热血沸腾的土地,在“85。9”精神丰碑的感召下投身到宝钢的怀抱,成为了一名自豪的宝钢冷轧人。当时懵懂的我刚踏上宝钢这块土地时还不知道钢专在哪里,河西宿舍在哪里……进入建设中的宝钢厂区还时不时会迷路……当我第一次来到建设中的冷轧2030工地,第一次见到电火花飞溅的宝钢冷轧C109彩涂机组时,心中暗想:这就是我即将开始工作的地方呀!我始终以仰视的角度观察着每一处,每一景……有时还情不自禁的去触摸那崭新的面板和机架,那瞬间的触摸使我和彩涂机组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瞬间的触摸使我和彩涂机组共同走过了32年的风风雨雨……
作为一名宝钢老员工,32年的职业生涯,我看到宝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跟跑到领跑的辉煌历程;同样在冷轧彩涂岗位上,也见证了冷轧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彩涂产品起初不被市场认可,到今天供不应求的市场转变;见证了彩涂产品从过去几个单一品种向目前家电、电梯用钢等高端领域多品种发展的成长过程;见证了彩涂机组从一条发展成三条彩涂的规模化拓展……这一切所取得的成就,均源自于宝钢的创新精神;源自于上下同心,克难制胜的高度协同。
就我所在的C109彩涂机组而言,当我刚来时,由于市场对彩涂产品的不认可,机组时常开开停停。当时分成两个班组,有合同时一个班组组织生产,另一个班组进行后续的清洗收摊工作。经过一段低迷之后,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市场推广,宝钢彩涂产品渐渐被市场认可,生产合同渐渐趋于饱和。市场的认可、用户的信任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的技术人员结合国外的彩涂经验,不断提升原有产品的工艺性能;研发新产品,不断地开拓市场新领域。同时对设备的硬件设施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改,许多原先模拟化的设备渐渐被数字化、集成模块化所取代,以适应高端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回眸32年,“85。9”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宝钢人,她是宝钢人精气神的原动力;回眸32年,我与彩涂机组的共成长,正是在“85。9”精神的感召下、激励下,使我不断地为宝钢的发展作出贡献。32年的风风雨雨,我见证了当年在电花飞溅中建成的崭新机组已变成了一条老机组,老骥伏枥,今天的它还在继续创造着价值;32年的职业洗礼,我同时也见证了冷轧投产31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岁月如梭,时光的推移使我从一名懵懂的青年步入到五十的中年,我见证了宝钢的成长,见证了冷轧的发展,见证了彩涂事业不断进取,这是祖国73年发展壮大历程的一个缩影。
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宝钢提出了“服务先行、城市钢厂、智慧制造、技术领先”的理念;我们要实现这样的理念,靠的是什么?不就是靠我们不断追求卓越,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吗?而这一切与我们传承的“85。9”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宝钢人只有传承了这样的精气神,宝钢才会发展,冷轧才会壮大!
宝钢的发展壮大,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巨变下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见证宝钢的发展,能深切感悟到我们国家73年来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我们脚踏实地的干出来,所以立足岗位,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对祖国母亲70华诞的最好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