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一)

读书格言:习与智长,优与心成。

好的教育,有许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我也常常想这个问题。本书就是不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逡巡,寻寻觅觅,希望找到一个答案,让教育变好,让我们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好的教育。

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思想家孔子创立了以“仁”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形成了儒家的教育传统,这种教育传统特别重视“仁义礼智信”这种道德人格的培养,唤醒人的生命,变化人的气质,开拓人的心胸,提升人的境界,使人高尚,使人优雅,使人体面,使人纯粹,伟岸而温暖,主导了中国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中国的以“德为本”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尽管吸收了许多西方教育的要素,但其核心价值观与整体的思维方式还仍然在这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传统里循环,而且其适应现代人类生产、生活,促进科学、技术与学术、思想的进步,培养能操持现代科技的现代劳动者,都远远超越古人,但是,在功利主义和工具崇拜的双重推动下,教育所不可缺失的的那些固有的价值正在流失,以至于被人遗忘,教育,似乎已变得不再美好,不再诗意。理想、希望、意志这些词已离我们的教育越来越远了。

文章30页《如果考砸了》提到的观点让人感触很深,司马迁特别崇拜孔子知识很广博,但是孔子也不可能回答所有人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无知”的,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被人证明是无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知识考题前一败涂地,但这不能证明一个人有无价值,决定一个人价值的不是知识,而是良知,有良知,就能够判断出是非、善恶、美丑。在技术谋生、知识谋生、价值谋道里,谁最重要,谋道最重要,我们不要总把谋道想得特别高,特别大,特别远,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可以扪心自问的良心,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教育的最后,是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知止”,这个“止”不是停止不动的意思,而是停留、安于。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人无法在流动的水中照见自己,只有水静止下来才能让众人来做观照。人也一样,只有安详的人才能凝聚起周围的力量,安顿就能安静,安静就能安心,安心就能思虑,思虑就能有所得。

通过接受教育,本来是要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让人的心灵获得安顿,而不是要让我们被教育所困扰,变得焦虑不安。好的教育是什么?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校长说:“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生活优雅者。”那句话所面对的对象是孩子,但也是关于我们,为人父母、师者,我们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其实这句话更多的是让我们要内化于心,付诸行动,先育己,再育人。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没有人能天长地久地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地球上的寄居者,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人如何才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教育难道不是为了帮助人类实现这样“诗意地栖居”吗?《论语》中有一幅画面:“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那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理解美的过程。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最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正如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所呈现出来的教育之美,生命本美,以美育人,我们每个家长、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育人都有责任,让我们的孩子美美地学习,美美地生活,美美地成长,直到他们都长成美丽的风景。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二)

读书格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作为一位老师,我们时常会追问自己:什么是好的教育?我们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是不是好的教育?一般人理解的教育,就是使人具备某种能力,比如考试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乃至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能力、领导力等等,这是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理解。

如果你持有这样的观点,我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当你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有重新认识教育,突破你思维的局限。

下面我从以下三点谈谈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所获:

回归传统经典重新认识教育本质

如何实现素质教育

作为教师具备的能力

一、回归传统经典,重新认识教育本质。

鲍老师对教育的目标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好的教育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教育,而不是某些功能性的教育。

教育的两大使命是:传承文化,传授技术。

第一个使命,就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把人类的历史上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教育从人类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具有的本质性的最原始的使命。这里的传承文化,不单只是记住文化和知识,而是通过文化使人文明化,如果我们不传承文化,人类的行为就没法文明化。

第二个使命,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技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我们今天的教育重点就放到了第二个,增加新知识,把新的科学和技术不断推向进步,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

教育最根本的使命是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如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在目前的“双减”政策下,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鲍老师说: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他的知识宽度,而是他的判断力和精神高度。判断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

鲍老师用四个字把最好的教育概况出来了:

“兴”,是唤醒,就是我们要让一个人通过教育被唤醒,要让他的内心充满生命力,产生渴望做事的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志向和抱负,培养他的家国情怀。

“观”就是看,你要能够博览群书,你要能够理解艺术,理解人类文化史上的成果,要提升阅读量,提升理解能力,这是“观”的内涵。

“群”,就是你要有社会责任感、群体意识,你要有对社区、国家负责的精神,这是“群”的内涵。

“怨”就是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你会对现实有一些不同意见,并且通过教育来给出一个正确的方向引领。

好的教育让人本身变得更完美、更强大,使人的情感变得更丰富,理智变得更健全,这样一种主体性的、完善的教育。

好的教育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们有担当和使命感,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慈悲心。

“羞恶之心”就是懂得是非、正义、对错。

“辞让之心”就是懂得谦让。

“是非之心”就是你能不能判断善恶。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素质。

三、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的人才能做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只是传授学生知识,那么他迟早会被淘汰的。而我们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温故而知新,都理解错了。温故是有知识,而知新,讲的不是知识,而是通过知识,而是这个世界上层出不穷的新事作出的判断。所以孔子所说的有知识且有判断力的人才能做老师。

教师是要在价值的判断上引领学生。老师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老师的价值观逻辑思维能力一定是对的。所以好的教育里,面对老师的要求,提到的是更高的要求。

说到在这里我想到在教学遇到的两个例子:

例子1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的补全对话。A同学说朋友丢失了父亲给自己买的礼物,他很伤心的时候,你该如何回答?很多学生选择用Don'tworry!Don'tbesad!这个答案有没有错,似乎没有。但是我却给了不同的答案。

生活中一个人伤心的时候,说这些安慰的话根本没有用,伤心的人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共鸣和对他情绪的接纳,所以我们要用Iamsorrytohearthat。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不是要求学生去做什么,而是为什么去这样做,我们应该怎样做,把最有用的关于生活生命的东西留下,我认为就是做好的教育。

再如我们讲英语文本,我们很多时候讲的只是文本,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能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子2我问学生生活中我们如何排解不良情绪?他们回答“打游戏”,“睡觉”……这个回答让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在课本上讲过运动,交流,听音乐,读书等等策略,可是学生在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依然不知道如何做,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书中还有一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教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根本不需要在教室里教数学、物理、化学,不如带他们去游戏机房。老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当的兴趣——将来能够影响他生命发展的兴趣。什么是正当的兴趣?在我看来正当就是有正确的判断力,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多孩子都很少有正当的兴趣,他们不热爱读书,不热爱运动,甚至不热爱学习,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每天做的还是好的教育吗?

教育不能只在技术层次、知识层次发力。更要在价值层次上发力,要抓对人生必要的事,而不是“重要”的事。要在给孩子们安一颗好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四、作为家长,如何给孩子好的教育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家长面对双减,要放宽心胸、坦然面对。为什么我们的及格分数线是60分而不是100分?因为我们给孩子60分的基础知识学习,还有40分给他们去犯错误。要给孩子一个比较充分犯错误的空间。

多读书,找到一个家庭的读书模式。我么自己不放弃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身上下大工夫,孩子自然就跟上了,整个家庭就会变得更加和谐上进。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的个人理解,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为人的发展而做的教育才是真正好的教育!让我们一起反思自己,寻求最好的教育方向!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三)

读书格言是:书籍是岂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在“双减”背景下,《好的教育》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想法和教育的思路,也提供了很强的现实参考。本书发出了直击灵魂的“五问”。教育是什么?好的教育是什么?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莎士比亚,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兴、观、群、怨”这四种精神;也就是培养有情怀;有观察力、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

“好的教育”看似简单,但其内涵丰富。既要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教育,更要重视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为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只有了解“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我们才能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去寻找抵达的路径。就像数学的教育,教的不仅仅是计算,更是思维的方式。

本书让我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当仁不让于师”,意思是寻求真理的时候,凡是不合乎仁的,必须据理力争,就算是老师在面前,也决不能迁就退让。这让我想起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两句话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这让我想起了一幅漫画,意思大概是木头爸爸带着未经修饰的儿子进学校,从学校出来以后儿子就与其他同学无异了,被修整得方方正正的,行为、思想都很统一。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或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也许学校学习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爱因斯坦在16岁时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做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这时再出发地有一座钟,从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从此,开始了他的科学远征。设计了大量理想实验,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如果当时爱恩斯坦因为有人嘲笑他在做白日梦而放弃,或者爱恩斯坦没有坚定的意志和独立的思考,可能就没现在这么伟大的成就。这就是为什么教育要提倡培养独立思考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是能追求和坚守自己的道(价值)。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四)

读书格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体育教学艺术》主要讲述的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如何表现技巧和风格,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近日,我认真读了《体育教学艺术》一书,读此书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此书有几句话让我很受启发,受益匪浅。我把他们归纳了三点:

一、从兴趣入手,推行换位教学。《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堂内容设计不求花样,只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开展创新运动的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力。读了《体育教学艺术》一书,我觉得今后我一定要尝试换位教学。一是在体育课后布置关于知识点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课余时间复习、练习、组织教学语言,逐渐增强学生体育也有课外作业的意识;二是对于高段学生,我将随机让一位学生上来授课,以一个小师者的身份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老师”。我想学生在上课前会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知识讲好,来施展一下才能,表现一下自我。这二种尝试,都是贯穿体育课有“武”也有“文”,既达到了自我完善、自我肯定的最佳境界,又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体验。其他学生可以和他们比较,用心去体验。如果他们认为知识点的解释不清楚、不准确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可以提出讨论。老师会给予适当的指导、解释和表扬。这样,激励了学生在下一次的备课中更进一步提高兴趣。

二、从启发入手,激活思维能力。《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就是培养让学生动”,“体育运动最贴近人的情感世界”。这些话对我很有启发,我们的体育课能否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是否注重情感和道德德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入体育的意境,进入交流的意识,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富有想象力。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这样不仅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且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学跳的时候,可以设置青蛙的情境,先给学生讲青蛙的习惯,再给学生讲故事。结合课堂任务编入情节动作。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习,调动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从创新入手,创造发展氛围。基础教育,以尊重人格为主题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学艺术》一书中讲到“体育课堂是最有创新的课堂”。因此,人格教育迫在眉睫。突破口在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新能力来自于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千万不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从而形成其渴望表现、渴望创新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要创设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活跃、和谐的民主氛围中展示个性。只有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有特色且学生喜爱的名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也只有保持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情和执着,做到了这份坚持和追求,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获得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开辟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天地,从而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五)

《好的教育》第1编“长话短说·无问”有一章叫作“夫子答弟子问”。这一章,作者讲到孔子考问他最亲近的弟子——颜回、子贡、子路“智者若何?仁者若何?”他的三个弟子给了三种不同的答案。作者由孔子弟子三种体现不同境界的回答,感悟到孔子境界之高,认为教师教学生,不应该只是教知识,而是应该学习孔子——把学生培养成有情怀、有洞察力、有领导力、有批判精神的人。

我想,这四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不仅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具备的精神,是我们的成长目标。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言——“学不可以已”。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教师同样也是成长中的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识和思想境界。因此,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能停止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情怀、有洞察力、有领导力、有批判精神的人,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因此,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不能只是教知识、考知识,停留在成绩、分数上。通过教授知识,激发学生内心的“火焰”。因为“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是温暖的。怎样点燃学生心中的那把火呢?我想首先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爱孩子,眼中有孩子。一个好老师不仅让学生信服,还能影响孩子,使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所说的那样:

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一个热爱孩子的人,感觉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关心

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汉字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是个孩子。

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我想一个有温度的老师,能让我们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而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有思想、有感情。

愿我们的学生拥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六)

读书格言: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从小,父母教予我们做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先学做人,再做事;上了学,老师教予我们做人要分辨是非,做一个好学生;工作以后,与人交往,需要礼让三分,进退有度。一个人行走的过程就是是非观不断建立与完善的过程。然而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类给世界带来的。有句话说“为天地立心”,天地本身并没有心,心是人给它立起来的。“为天地立心”的是哪些人呢?一些先秦诸子们给我们留下的就是一些概念:仁、义、道、德、诚、信、勇敢、忠、恕、兼爱、非攻、尚贤、法、术、势,这些概念不是知识,而是价值观,一整套价值观。

记得疫情期间,武汉封城,同住在一个小区的医生家长义无反顾前往一线当医护人员,直到武汉解封后才回到顺德。看着他一脸疲惫却异常坚定的眼神,我忍不住问:家里有老人,孩子还那么小,你怎么想到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救援,当时是什么想法?这位家长的回答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国家有难,需要我。那一刻,为之动容。这让我回想起有人问我和孔子有什么区别?我回答: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然而孔子阐发了仁义,照亮了我们的精神空间。没有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人的精神世界是黑暗的。精神空间靠什么照亮?靠价值观照亮。

孔子“三十而立”,他在30岁之前确立的是什么呢?就是一整套人生价值观,是确立价值的标准。有了价值的标准才能对这个世界作出判断。比如要丈量房间的尺寸得靠一把尺子。在社会里判断-一个人是好人人还是坏人,一件事情是对还是错,决定一件事该做还是不该做,也靠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就是价值观,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最需要学习的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牙牙学语”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今我已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孔子提炼出最核心的仁义道德价值观,无疑带给我深深的影响。从刚开始的职业迷茫,不知所措,是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会了我沉下心来,不断成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一个人的成长难以走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让我明白为人师表,靠的不是一腔的热情,也不仅仅是一颗教学情怀,更是身上的责任和担当。每一位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希望!

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工作压力的增加,曾经的工作热情一度减少,那颗扑在教学上的心似乎被什么牵绊住了一样,初心在改变。那一刻,我在躁动中左右摇摆。回想起课间时间和班里的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喜好,像朋友一样关心着他们,彼此心心相惜的感觉真美好。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点除了学生的健康就是学生的学习。教育,似乎已变得不再美好,不再诗意,甚至缺乏人性。尽管学生并没有任何怨言,但我深深感觉到这样下去会耽误了孩子。《好的教育》就像一场及时雨,化解了我的困惑,让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个“惑”,不是小小的迷惑,是人生的大迷惑。我们今天做老师的也一样,既应该掌握这么一把精神的价值观尺子,又应该能用这把尺子正确地判断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纷纭多彩的事。

这时,我又深思,老师有教育学生的权利,但我们老师是不是也可以反省一下,我们具备教育学生的能力了吗?一位合格的老师,除了能做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之外,应该能够给学生作价值引领,关注学生全方位的成长,而不只盯着冷冰冰的分数,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教书育人,对得起“老师”这一声称呼,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七)

2023年3月,教育部颁布“睡眠令”,同年7月出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一减义务教育阶段过重作业负担,二减校外培训负担。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大家似乎突然按住了刹车键,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应再次好好调整我们的车速。于晓冰老师是一线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十岁孩子的爸爸,他从本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给我们讲解了如何去给教育做减法。他的《减法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教育做减法,能力做加法

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们安排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导致孩子普遍压力较大,睡眠不足。于老师认为我们应该减少孩子学习时间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双减”政策的实行以及教育现状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在教育中都要学会“做减法”,而不是一味地“做加法”。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要思考如何能高效地整合教学,提高效率,减少孩子们作业量的同时又能保质。

于老师始终坚定不移地实行“三不”政策:不拖堂,不加课,不布置硬性家庭作业。于老师还推荐我们去看《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书并分享了其中的一段话“一个人越不明白教学如何运作,越不知道如何看出哪些学生遇到困难,他就越有可能认为测验分数很重要。我相信,对家庭作业的支持同样来自对认知科学、教育学和儿童发展的无知。”且不说这样的观点是否一定正确,但是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二、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学习观念

不但学生需要学习,家长和老师也需要学习。教育是要将人培养成人,而不是将人培养成机器,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不能由老师或者家长包办代替。在教育中我们不应过度追求快、一味追求快。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要家长、老师“背着”“抱着”,甚至“拉着”“打着”才能动一动。我们要把现实中不正常的师生关系转变过来,不应该是老师求着学生学、逼着学生学,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向老师求教。我们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多关心分数背后的事情

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适合的时间段做适合的事情,不要超前学习,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不要盲目地追求高分数,与其盲目地追求高分还不如花这些时间和精力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例如:精读一本或几本真正的经典;尽可能有意识地不断拓展你的视野和能力;在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做深入钻研;掌握一两项可以一辈子收益的体育运动技能等。

我们不应该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还应多关注分数背后的事情,比如,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培养孩子质疑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理想和志向,培养他们使用网络或者手机的习惯,培养他们自主规划安排假期的能力,乃至培养他们规划升学的能力,等等。

四、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要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要给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要让孩子多看各种各样的书。要打破科目学习间的壁垒,事实上很多学科的内容是交叉的,应鼓励孩子们都读与其他学科相关的书。还要让孩子们广泛关注社会时事和现实生活。阅读是输入,只有输入大量的阅读,我们才能有更多的输出。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今的我们脚步匆匆似乎得到了很多,可是同时也少了内心的那份宁静。希望借此书之契机,好好反思我们的教学,好好反思我们的教育,适当地做一下减法,也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八)

读书格言: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2023年3月份,在张校长的推荐下,购买了鲍鹏山教授的书籍《好的教育》一书。在阅读此书之前,我一直很期待看到此书,并一直在想,“这本书将会如何讲述好的教育呢?”

在许多人的眼里,教学成绩好的老师是好老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好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真的是这样吗?书中,鲍鹏山教授说:我觉得好的教育一定是人的教育,就是人自身的教育、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而不是人的某些功能性的教育。

鲍教授在开篇第一问中讲到:“中国有全人类最悠久的教育历史,拥有孔子这样的人物,拥有孔子创立的全人类最早的教育体系和理念,它完整体现了人类教育最本质的价值。所以,今天谈教育,离不开孔子。不是他需要我们,是我们需要他。我们需要不断回到孔子那里去。看看什么是教育?他为什么教育?他怎样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丢失了什么?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在书中所谈的所有内容,都一一指向一个方向——孔子的教育。

此书的每一篇章都在讲述孔圣人的故事及《论语》里面的经典语句。在书本的第12、13页,“你有没有被文化”中讲到一个人被文化的最高境界,不是一个人“有文化”,而是人本身即文化。所以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承文化,让更多的受教育者“被文化”。

在书本的第66页,鲍教授提到,一位好的老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要有相应的学问,要有相应的道德,要有相应的品格。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何时何地都应该以此为标准,争当一名合格的好老师。另外,此章还阐述了“学手艺,学技术,学专业”的区别,专业乃三者的最高境界。

在95页中,鲍教授提到:一位理想的教师,除了能做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之外,应该能够为学生作价值引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一位好的老师,是能够真正为他的学生们解惑的。这个“惑”,不是小小的迷惑,而是人生的大迷惑,人生的价值判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价值观。如果一群孩子碰到一位好的老师,在帮助他们解决学业问题的同时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那是何其幸运的一群孩子啊。我当努力学习,争取当一位让孩子感到幸福的好老师。

很多人不读《论语》,也不知道自己的狭隘所在。对于一些常见的词语、句子一知半解,常常会闹笑话、。书中第96-100页。列举了两句我们常见又没有真正理解的句子:“以德报怨”和“言必信,行必果”。很多人都认为孔子也是这么认为,这么做的。殊不知,这两句话的后面还有句子。完整的句子为:1。问:“以德报怨,何如?”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强调,既不能“以怨报怨”,也不能“以德报怨”,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许下诺言后,不问是非曲直一定守信;做事不论结果好坏一定要做到底,这类是糊涂而固执的小人啊。”而且还违背了一个原则:有错就改,这是不可取的。

整本书,鲍教授结合孔子和《论语》进行阐述,使人茅塞顿开。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其他从业者,无论认知还是实践,都能从书中获得教育的智慧和指导。最后,鲍教授推荐了四本最好的基础教材:《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他认为这四本书正好符合这三个条件:第一,体现民族核心价值观;第二,是最经典的语文;第三,总量又适中。一起来读书吧,书中既有颜如玉,书中也有黄金屋。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九)

读书格言:鸟欲先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开篇介绍了作者为了收集民间歌谣而去了一个农村,讲述了当地农村的一些趣事,后来在一棵树下休息,刚好有一个老人吆喝他的牛在犁地,在这过程中喊出了几个人名,跟作者说是为了刺激牛以为还有其他同伴也在工作,后来才知道这几个人名都是他这辈子中最重要的人。

这位老人叫福贵,名字取的是一个好兆头,但是他的一生却是悲惨的。

福贵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祖上有一百多亩地,不愁吃穿,殷实的家境也造就了他青幼年时期的放荡不羁。取了一名在城里开米铺老板的女儿叫家珍,生有一女。没什么爱好的他迷上了嫖赌,有事没事就去城里青楼,与一名肥胖的妓女纠缠不清,甚至骑着妓女经过岳父店铺那里给他请安。

嫖娼还好,后来迷上赌博之后,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至于十天半个月什么的都不回家一趟,整天沉迷于赌博。家珍也看不下去了,怀孕期间,一个人走了十几里到城里,在赌场给福贵跪下,要求自己的老公回家,可是赌红眼的他怎么可能回头,啪的一巴掌打在自己的女人连上,大声呼喊叫他回家,丝毫没有估计一个孕妇的感受,气呼呼的喊着又走十几里回到村里。

永远不要相信一个赌徒,赌上瘾的时候,会丧失理智。福贵还幻想着能通过赌能帮他爹挣回来一百几十亩地。终究是一个纨绔子弟,没有受过社会毒打,在赌场,一个叫龙二的人早就设局让福贵上当受骗,平时赢多输少,可是赢得都是小钱,输的都是大钱,一开始输钱的时候,当场付钱,后来没钱了,就偷家里的钱物出来作为赌资,实在没法了,就直接在赌场赊账。

可以赊账之后,就不用估计那么多了,也不在乎输了多少,终于有一天,龙二的态度变了,为什么呢?福贵已经家里可以输的全都输了,包括家里的一百多亩地,和现在住的地方,嗡的一声,福贵有点站不住脚了,吓得两眼混黑,一想到没有给家里挣个一百几十亩地,反而把家产全都输光了,心里怵得慌。走在大街上,竟迷失了方向。

后来还是被他爹知道了,免不了一顿毒打,可是自古以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最后还是变卖了家产,抵押了家里的一百几十亩地给龙二,自此,由地主变成了住茅房的佃户,反倒成了给龙二打工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富不过三代,也贫不过三代。

好的教育阅读心得 (十)

读书名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这个月拜读了鲍鹏山老师的《好的教育》这一本书,再看这本书前,看过鲍老师写的《孔子如来》,鲍老师的书总是那么浅显易懂,深入人心,总能拨动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根弦,让我们看过以后有启发,这本《好的教育》看过以后,自己对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们在不断创新,改革的同时,越来越看重那个用数字衡量的教育质量,也让教育变得功利起来,把教育的目的模糊了。在孔子、苏格拉底时代,教育是智慧的操练和德性的修炼。教育应该是美好的,诗意的。

书中告诉我们,鲍老师在平时开讲座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群体是比较消极的,一类是领导干部群体,一类是中小学教师群体,因为这两个群体工作压力特别大,又是高度体制化,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总是带着消极的情绪去学习,其实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跳出惯性思维,换一种思路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只要走出这一小步,我们改变就走出一大步。

好的教育是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的,如今我们为了成绩,削尖脑袋去想办法压榨学生的最后一点时间,让孩子不停学习,丧失了自由,自己也变成一个非常努力的人民教师,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家长也是铆足劲帮助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规划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让孩子把读书目的变成只有谋食,但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培养孩子应该从孩子的爱好培养起。

读完本书,我最深的体会是我们还要学会让孩子有进步的喜悦,及时给孩子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人第一,学习第二。我相信,大家看完本书以后,在教育中会有更多的想法,会给以孩子更多的阳光,让孩子灿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