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篇一: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儿教师。每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播撒着爱的阳光,用真情塑造心灵,以勤奋耕耘理想。展现出了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与崇高的师德,彰显师者担当,传递爱的温度。

刘xx是xx县中心幼儿园一线班主任同时兼任年部主任及信息主任的职务。在幼儿园评五星之际还负责过园里的教科研工作。虽然身兼数职,但她从未抱怨。

一、首当其冲,投身信息化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继被取替。但对于一些年长的教师来说接收新的教学方式有些困难,她便毫无保留的为大家讲解信息化教学,手把手的教大家制作课件。将信息化教学在幼儿园得以广泛应用。

二、严于律己,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刘xx在连续1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从不轻易请假。甚至在手术后,还没等身体完全恢复,就立即回到工作岗位。2023年1月父亲病重,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白天投身到抗疫第一线,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晚上则时常顾不上吃饭便去照顾病重的父亲。同样2023年疫情期间要强的她再一次化身白衣天使助力核酸检测工作。隔屏不隔爱,她发起的一次次的线上家访让孩子和家长们感受到了来自幼儿园、来自老师的关爱。

三、乐于助人、钻研业务、廉洁教学。

刘xx同志在生活中总是乐于助人先后多次参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的教育志愿活动和园里的送教下乡活动。在班级工作中对待幼儿有耐心,对待家长有诚心,是孩子们眼中的妈妈,家长们心中的朋友。刻苦钻研业务,连续两次在省里举办的园长教师培训中获得优秀学员。有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了“沈阳市教育学会二等奖”和“辽宁省教育学会二等奖”。参与的一个课题已经结题。还获得了“沈阳市教育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

她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名党员,工作中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先后获得了“xx县骨干教师”和“xx县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荣誉。以其厚道的为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受到了领导、家长以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用初心践行大美,用青春诠释师德,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

篇二: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张xx同志是xx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她的工作很平凡,但是她的一举一动都是师表,比划中有真诚的关怀,有知识的传递,更有做人的道理。她把自己的一腔爱意化作点点甘霖,潜移默化的去滋润特殊孩子的心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她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满腔热情,以教师的无私与赤诚,在特殊孩子的世界里,为那些折断翅膀的天使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在平凡的岗位上像蜡烛一样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安贫乐教、不争名利、只争朝夕。在特殊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一、业务精湛,无私奉献。

虽然刚刚30出头,但张xx却是13年党龄的老党员,早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单位更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她担任自闭症班级的班主任,并兼任校学籍管理员,校基层纪检巡查员,校教师网络学习辅导教师,校中职班洗车课专任教师等职务。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冲锋在前。身为一线教师的她,认真上课,钻研业务,善于创新,入职七年来多次荣获省市县各级优秀课,优秀论文等,曾获县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今年初被评选为县师德师风宣讲团一员,随宣讲团深入县各个学校宣讲,用爱心和行动雕塑着特别的灵魂,在孩子们面前像极了妈妈,像极了一切伟大的样子。出自 wwW.zuoWEnBA.nEt

二、有爱无碍,勇敢前行

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身为班主任的她,每天承担着为这些孩子服务的艰辛工作,从打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每天教孩子们排队上下楼梯、分清男女厕所、教孩子们洗衣、叠被、提裤子、系鞋带。天冷了,叮嘱孩子们要增加衣服;感冒了端来热水让孩子吃药;裤子尿了,她给换;头发脏了,她给洗;孩子心情不好时,她无数次的真诚开导。还经常给学生买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给学生买内衣裤,过年时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新衣服……每天和孩子们摸爬滚打在一起,工作中有苦有甜,有泪有笑。她尽可能照顾孩子们,摸摸头、拍拍肩、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让孩子们感到温暖、信任和鼓励。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张xx的心灵是快乐的,她熟悉了孩子们的声音,看惯了孩子们的眼神,对孩子们的爱已深深的根植在心里。

三、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疫情当前,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在防疫一线,当张xx身披防护服时,她便成为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把讲台搬到线上,她又时刻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面对线上教学工作,张xx没有因防疫工作的忙碌而把紧张的教学工作放下。当起党员志愿者,无论是守岗还是为开放商户下发各项通知书和入户签字表格,认真仔细、任劳任怨,还积极参加团县委组织的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她晚上还要照看年幼孩子,为了不影响单位的工作,把孩子哄睡着后,她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处理学校中职系统的录入工作。作为特教人,张xx能上三尺讲台,亦能上“战场”,无畏逆行,奋战在防疫一线。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常在,不负韶华,疫情当前,砥砺奋进”的xx特教人精神。

一个平凡的称谓,一生不平凡的使命。也许她永远都不能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但她用实际行动、用初心和使命,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特教人的大爱与担当、敬业与奉献。

篇三: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邱xx,孙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本科学历。2023年参加工作,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播洒热血。

一、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师德建设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顾全大局,识大体,关注学生,深受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二、爱岗敬业,工作尽职尽责

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成了她一生的追求。“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一定做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做得更好”这句话一直鞭策着她努力工作。白天除了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走村串户进行家访,查看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注入全部精力。这无疑给她增加了繁重的工作负担,但她无怨无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学校前列,班主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三、用“心”呵护学生,用“爱”耕耘净土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她,深深地懂得对待任何一个学生要有慈善之心,宽容之心,理解之心。只有真诚关心每一位学生,用耐心去感化每一位学困生,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贫困的孩子,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校园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为了让学生安心读书,她不知花掉了多少电话费,让学生与家长心连心;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她不知付出了多少耐心地辅导和倾注了多少鼓励的话语……。这些看似身边的小事,但从这些小事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崇高美德和用心良苦。

篇四: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张xx,男,汉族,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xx省xx市xx县xx镇xx小学校长。他自师范院校毕业后,扎根深山17年,先后教了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他任教的小学曾因交通困难,学生每学期的课本都由他用一根扁担挑进大山,一挑就是5年。多年的乡村教学工作,练就了他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他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之路。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张玉滚同志曾荣获“时代楷模”“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001年中师毕业后,他就扎根深山,奉献教育;17年来,他不忘初心,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与梦想,为乡村教育无怨无悔地付出青春和血汗。他,就是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xx县xx镇xx小学教师张玉滚。

情洒山乡无怨悔

xx县xx镇xx村位于伏牛大山深处,群山环绕,有xx的“西藏”之称,山高路陡,至今还没有通往县城的客车,xx小学辐射半径达20多公里,许多教师不愿到这里任教。张玉滚中师毕业后,毅然选择了xx小学。他拿着微薄的工资,默默无闻地支撑着贫困山村教育事业,一干就是十多年。

坚守着这份淳朴与清贫,张玉滚用无私的爱浇灌乡村的教育之花。尽管尝尽了山村教学的酸甜苦辣,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让他觉得一切都值得。家长们常说:“有了玉滚,我们的孩子就有希望了。”听闻此言,张玉滚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坚守放飞孩子们的梦想。

“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是张玉滚给自己定下的铁的纪律!由于学校条件艰苦,师资条件不足,仅有6名教师,4人都面临退休。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磨练成“万金油”、“全能型”教师,胜任各个学科的教学。数学课上,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钟表表盘、正方体等教具;语文教学中,认真钻研课标,优化教学环节,力争把每节课的讲授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美术课上,带领孩子们到校外写生,画山画水画动物。他说:“三尺讲台,给了我诠释为人师表的小舞台,也给了我传授知识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孩子们让我懂得了做个教师的伟大,也让我的人生丰富多彩。”

崎岖艰险的山路,阻挡不住那一颗献身山区教育的青春之心。学生每年的书本都是张玉滚用摩托车带回来的,少则几十斤,多则百余斤,几年来他骑坏了3辆摩托车,轮胎更换次数数不清。2009年的一天早上,天还没亮,张玉滚骑摩托车去xx镇中心校开会,半路上起了大雾,走到二道嘴上边拐弯时,突然刹车失灵,他被重重地摔在路边。幸好路边有一块石头,不然他会连人带车掉进悬崖!

无私奉献不图报

大山深处的小学基本都是半寄宿制,学生中午要在学校吃饭。学校办不起集体食堂,50多个寄宿生都是自己做饭,年龄小的学生往往会做出夹生饭。张玉滚见状,说服在外打工的妻子回来和他一起给学生做饭。妻子在一次轧面条时,中指、无名指被轧面机压碎,造成了终身残疾。但妻子一直毫无怨言,直到现在还在为学生忙碌着。

在偏远深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再加上近年来山区林子较大,时常面临野兽、洪水、山体滑坡的威胁。家长接送不及时,还有的孩子根本无人接送。2023年的一天,学前班有位留守儿童张朋,晚上10点多了还没到家。正在改作业的张玉滚挂掉家长的电话,立刻和妻子—起打着手电筒去找。最后发现张朋在回家的路上靠在大石头旁睡着了,脸上还爬着许多小蚂蚁。他们连忙蹲下身子,抖掉孩子身上的蚂蚁,背起张朋就走,经过一个多小时才把张朋送到家。张朋的爷爷感激地说:“多亏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把张朋送回来,我孙子就让野兽给吃了,我可怎么向他爸妈交代啊!”

人间大爱换真情

人的精力有限,对工作的投入过多必然会对家庭投入太少。2009年,张玉滚的母亲患脑血管畸形压迫神经、帕金森综合征,术后一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哥哥在外打工,姐姐早逝,照料母亲的重担再次压在张玉滚的肩上。学校领导提出给张玉滚放假,可他母亲却说:“妈妈没事,工作要紧,几十个孩子等着你呢。只要你教好书,我的病就好了。”张玉滚只好含着泪回到了讲台坚持上课,没有耽误学生—节课。

张玉滚用辛勤的汗水和不倦的探索换来的是孩子们的优异成绩,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全镇一直名列前茅,荣誉也纷至沓来——他多次获得县镇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2023年8月,荣获“xx省师德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5月,被评为“xx市第三届道德模范”;202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23年8月,荣获“全国师德标兵”称号;2023年3月,被评为“第四届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今年8月,又被推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17年的艰苦磨练,练就了张玉滚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他用17年如一日的坚守,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就像一轮明月,静静地守望着大山深处的孩子!

篇五: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xx县含光小学李xx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一个亮着灯的窗口映着伏案的身影,她正在把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学生的作业放大,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检查,再打上一行注释,附上一个温馨的卡通符号。电脑的旁边堆着一摞本子,有备课笔记,有全校师生每日健康打卡记录,有师生出行报告……她怕工作有疏漏,这些本子她走哪带到哪,甚至带到了父亲的病床前。她就是xx县含光小学的五年级班主任、体卫艺主任、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负责人李xx老师。

班级里的留守儿童无人监管上课,她就把她们组织起来,单独辅导。学生们因为长时间居家上课有了倦怠情绪,她就给他们讲故事,唱歌,组织他们开展线上才艺大比拼。

因为她上课生动有趣,对待每一名学生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亲近,学生们总黏在她身边,家长们亲切地称她是“老师妈妈”。

她发挥自己擅长文学的特长,疫情期间主动承担起学校的宣传任务,创作了一篇又一篇歌颂xx教育工作者的诗歌,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宣传视频,传遍xx大地的各个角落。为了解决师生和家长疫情居家期间的心理困惑,她录制了一篇心理健康微课,用亲切的话语,温柔地抚慰每一颗迷茫的心灵。

疫情防控工作琐碎而繁杂,任何一处防线失守,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解决师生每天发送健康码和行程码截图打包的低效率工作,在黄艳秋校长的指导下,她和信息处的王秀娟老师研究使用健康打卡接龙小程序收集截图,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的老同志不会操作,她就用微信语音或者打电话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直到教会了为止。学校22个班级800多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出行情况她都要亲自排查,核实无误之后向县教育局疫情防控群报告。

忙完手头的工作,她一路小跑儿跑到小区门口,急着去替换站岗执勤的同事,看见那些在寒风里坚持工作的伙伴们,她又着急又心疼,和她们相比,她总说自己做得太少太少。

所有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身兼数职,经常问她:“累不累?”她一边微笑着回答:“不累!”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一直在手机上编辑文档,筛选图片。大家都说:“大凌的脑袋就是电脑,内存特别大,问啥都知道。”

雨润桃李千枝俏,身与馨香化春晖。她就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中的那缕馨香,坚守在师德师风的阵地上,用平凡而朴素的奉献精神润泽桃李,守着她热爱的那片沃土。

篇六: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从辅导员到副厅长,再到辅导员,曲xx兜兜转转了大半辈子,中心只有一个,就是学生。那份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一线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情怀,让年近六旬的他工作起来像个年轻人,充满激情,不知疲倦。

曲xx,男,汉族,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23级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工作30多年来,始终情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不断探索工作规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出突出业绩。荣获“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从“曲厅长”到“曲老师”

2023年7月,一纸调转关系由辽宁教育厅寄送到大连海事大学:省教育厅副厅长要来学校当辅导员?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的话,我想应该是30年前种下的辅导员情结。”曲xx回忆道:“1982年,我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辅导员。在我带的第一批学生中,有一个孩子性格比较古怪。于是,我就让这个孩子跟我一起同吃同住。如今,这个学生已经成才,而我则成了他的大哥。直到现在,每年过年,我都会去给他母亲拜年,我们就像一家人。这种感觉让人温暖。”

1998年,曲xx被提拔为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2004年,调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虽然成了领导,但曲xx对学生的那份感情依然深厚。他经常跑到各大学校园的食堂、教室、图书馆、宿舍,与学生谈心。“谁爱学生我就爱谁”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23年,当他终于完成对全省孤儿大学生的调研、写完3。5万字的调研报告、并同省人大代表一起建议免除了全省1076个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后,他提交了辞呈。

2023年9月,他如愿以偿,成了大连海事大学的一名老师,“学生一口一个‘曲老师’,我听着真是舒服极了。”

辅导员是学生困难时

首先想到的人

在由曲xx任辅导员的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23级学生中,有一个叫其美曲珍的藏族姑娘。刚入校时,曲珍很不适应。面对这样一个心事重重而又迷茫无措的少数民族孩子,曲xx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如今的曲珍不仅成绩跃居专业第二,而且成了入党积极子,并立下了回西藏当辅导员的志愿。

这是得知曲珍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曲xx写给曲珍的一段话:“成为党员是一种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宗旨。你立下回家就业的志向,老师很赞同。那里养育了你,你应当知恩图报,把自己的发展和西藏的繁荣结合起来。”

像其美曲珍一样得到曲xx帮助的学生数不胜数。每年端午节的鸡蛋和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冬天里的一箱苹果,曲xx都会亲自送到学生宿舍门口。曲xx还倡导建立了中队爱心基金,自己每年出1万元作为经费,解决困难学生的回家路费和日常生活问题。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曲xx的付出也得到学生的回报。大连一下雪,曲xx的手机上就会收到“老师注意保暖”“注意路滑”这样的信息;父亲节的时候,学生们对他说“您就是我们的父亲”……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曲xx就感到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曲xx绝对称得上“老兵”,但他对工作的热情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也常常告诉年轻辅导员:“当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能游刃有余处理学生事务并不难,但成为学生在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朋友,可谓难上加难。”

思想政治课,太重要了

曲xx说:“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人,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常常说我‘给力’,我想,给的应该不只是物质力,更应该是思想力。”

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后,曲xx提出要承担本科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程教学。有人不理解:“都是二级教授了,带一带博士、硕士就好,还要给大一学生上课,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而曲xx心中,思想理论课太重要了。大学是决定人生走向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的问题不解决,人生怎么能幸福?

回到教学一线,曲xx有点兴奋,也有些忐忑。为了上好第一堂课,曲xx找到了所教年级学生的辅导员,对学生情况做了大致了解,并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你如何理解大学”“当前你最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是什么”“谈谈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本书”……

曲xx的课堂几乎每次都是座无虚席。针对“90后”的思想特征、认知方式和表达习惯,曲xx有的放矢,评析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生活中大小事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让正确价值观入脑入心。

为了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互动,曲xx开通了微信。他说:“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长期坚持才能潜移默化。”

篇七: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黄xx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xx同志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在广西南宁市园湖路小学,黄xx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基地的一本毕业纪念册复印件中,黄xx题写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跃然纸上,也深深地刻在母校师生的心里。

黄xx,195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后随父母下放到偏僻山村。高考头一天,他走了近一天的山路,才走到20公里外的考场。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就读于应用地球物理系,完成本硕学业的他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他的同学毛翔南至今仍珍存着1982年黄xx写在本上的赠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1992年黄xx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30个公派出国留学生中的一员。出国前,黄xx坚定地对同学说:“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1996年,黄xx获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黄xx曾在英国剑桥一家航空地球物理公司进行地球物理探测领域的深入研究。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在海洋和陆地复杂环境下通过快速移动方式实施对地穿透式精确探测的技术突破。

在海外的十多年间,他学医的妻子成立了自己的诊所,女儿也学业有成,一家人生活安逸。但黄xx从未忘记自己对祖国的承诺,他总是惦念着母校,经常回访交流,以拓展师生们的国际视野。

随着国家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千人计划”,在重点领域引进高端人才,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归国创新创业。

黄xx得知消息后,毅然说服家人,辞去职务。2009年底,黄xx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全职教授,并被选为有关地球探测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组织全国40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开展“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和“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两个重大项目攻关研究。

2023年,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会上,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6年的刻苦攻关,取得的成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与屠呦呦等多位著名科学家的成果并列上榜。

骄人成果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回国7年,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常常忘了睡觉、忘了吃饭。2023年11月29日凌晨,黄xx又晕倒在出差途中。回到长春,单位强制安排他做了检查,可还没出结果,他又跑去北京出差。

回到长春还没喘口气儿,黄xx就拿到了住院通知:胆管癌,住院治疗。2023年1月8日,黄xx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去世,年仅58岁。

“黄老师总是把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放在前面。作为黄老师的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种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传递下去。”黄xx的学生周文月说。

篇八: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在学校里,她是扎实肯干的老师。

在班级中,她是孩子们的最“美”班主任。

在抗“疫”路上,她又是最美的风景。

她,就是向阳小学德育主任胡xx。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政府发起“抗击疫情”的战令后,她马上报名当了志愿者。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斗中,她忘了自己刚刚出院,身上一条八厘米长的手术刀口还在隐隐作痛。她到过社区核酸检测采集点进行志愿服务,积极协助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引导村民有序排队,帮助老人操作手机健康码,进行人员分流,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核酸检测现场安全、有序、高效进行。看到有的老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她就把自己的暖手宝让给她们。她到过小区协勤,她佩戴“红袖章”、身着“红马甲”,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在红红的党旗下,“逆行”而上的她成为“疫线”最美的风景。她的爱人是单位的骨干,疫情期间忙得太晚就住在单位,孩子就只能一个人在家。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回家,看着餐桌上一盒盒孩子泡过的方便面,心疼的眼泪围着眼圈打转转儿。由于天气寒冷,站立时间过长,刀口的痛感越来越强,可她还是不顾大家的劝阻,坚持做完志愿者。刀口发炎了,不能弯腰,甚至鞋都要爱人给穿。疼痛在寂静的夜晚更加剧烈,她躺在床上偷偷地流眼泪,但她始终不后悔。她很乐观地说“师者,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胡xx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润泽了新时代先锋的本色。

抗疫志愿和本职工作两手抓。她是德育主任,要制定计划、写总结、报表、开展活动、撰写稿件……她重视“五育”并举,精心组织开展每一次线上活动。她组织学生开展了“红领巾战‘疫’”为主题的抗“疫”手抄报、“疫”路赞歌的书法比赛、“云端劳动在绽放”等线上活动,她总能想着法子让云端德育绽放别样的精彩。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让学生们的居家生活变得丰盈而有意义,也凝聚起了家校联合抗击疫情的正能量,又聚焦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她还是一名班主任,夜以继日的工作也是她的常态。每天面对繁重的班主任工作,她不但毫无怨言,还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白天很忙,她只能熬夜批改作业、备课、制作课件、录制重难点小视频。为了助推底部学生,她在“家校本”里语音点评,遇到难题,还给孩子们拍摄视频讲解,夯实基础。陪着学生晨读打卡,督促他们居家学习。用微信或电话的方式家访,帮助不能上课的孩子解决问题。正是这份坚守让家长,让孩子们感动,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胡xx老师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些平凡的“迹”录和举动正是我们需要汲取的正能量和学习的榜样!

鞠躬君子在抗“疫”路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抗在肩上。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和家国情怀践行了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篇九: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吴xx,女,汉族,1985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现任xx镇孙场小学语文教师兼教研主任。因为有着一份爱心、真心和责任心,所以她是一位受学生喜爱、家长爱戴、同事赞许的老师。

一、用爱心唤醒学生用真心引领成长吴迎老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总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班上有个男生叫熊佳晨,曾经沉迷于游戏,甚至威胁家长不给手机就跳楼。为了帮助他摆脱手机的控制,吴老师便在他上课犯困时向他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课下找他谈心,像妈妈辅导儿子一样地辅导他的作业就,还亲切地喊他“大儿子”。渐渐地,熊佳晨愿意听吴老师的话了,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提升到班上的中上游,人也变得活泼开朗。

这样的例子在吴老师身上还有很多,她既教书又育人,用师爱去感染、去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二、用责任心关注学生用激励激发潜能

吴老师班上9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有的学生连拼音都不认识。为此,吴老师将这些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将拼音的内容复印成册发给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她还将班上同水平的学生编成两两PK的小组,每次在看拼音写词语、默写古诗中获胜的学生,连续五次书写作业得“优秀”或者“有进步”的学生,都能自选并获赠老师提供的小礼物,期末还为学期“优秀学生”“进步学生”准备了礼物和奖状。在吴老师的各种激励下,同学们学习劲头更足了,纪律意识更强了,班风也更好了。

工作之余,吴迎老师总是钻研教材,研究学情,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向其他优秀教师虚心请教。此外,她入户走访了班上每一位学生,与家长促膝长谈,有时天黑了还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孙场的乡间小路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好书、育好人,是吴迎老师永远的追求。

篇十: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钟xx,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担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等荣誉。2023年9月25日,在出差途中遭遇交通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年仅53岁。

一辈子追逐梦想、奉献祖国的人民科学家钟xx走了,消息传出,引发社会各界一片哀思。钟xx说,人这一辈子,不在乎发了多少论文,拿了多少奖项,留下来的是故事。

钟xx留下的故事,无疑是厚重饱满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30余年,学术援藏16年,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帮助和推动了西藏大学的植物学专业从“三个没有”即没有教授、教师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申请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到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一系列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一项项成就,足以镌刻于中国学术史。

钟xx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生,既留下了学术巨著,更写就了精神史诗。古人有期许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指向长空的远大抱负,起点却在泥土之中。真正的知识分子,既光风霁月,也泥泞满身,钟xx就是如此: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16年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最荒芜的地区,匍匐在雪域高原研究种子,经历过无数生死一瞬,为的是“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信念。他拥抱土地、尘土扑面,却又精神高洁、心忧天下,在显微镜里,看到的是浩瀚无垠的祖国大地。

钟xx一生钻研种子,他的精神也像种子一般埋入了历史时空。知识分子于社会的意义,常常超越专业领域,是对国家、社会精神层面的涵养。钟xx去世后,除了科学界、教育界,更有大量社会各界的人士自发缅怀。知识分子展现的人格风范,打破了专业壁垒,构成了共识性的精神感召。无论从事哪个领域,胸怀家国、浩然正气的精神仪轨是共通的,它是社会历史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期待。钟xx这一生对学术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对祖国的挚爱,恰与这种期待构成呼应,他作为知识分子的风骨,也成了面向全社会长流不绝的精神遗泽。

教师是钟xx最在意的身份,钟xx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培养了107位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的学生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他说:“我有一个梦想,为祖国每一个民族都培养一名植物学博士。”相信钟xx培养的学生,会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无畏探索;同时,每一个被钟xx事迹所感动的人,都当追随钟xx留下的精神风标,接续先行者,同做追梦人。

钟xx同志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限热爱,胸怀科研报国理想,毕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足迹踏遍青藏高原,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弥补世界种质资源库缺乏西藏种子的严重不足,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全心全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教30多年来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立德树人,爱生如子,甘为人梯,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培养出的一大批学生已成长为国家急需的科技骨干;他身体力行党的民族政策,投身援藏,不辱使命,深入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育科技精准扶贫,帮助西藏大学申请到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带出了西藏第一批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一系列历史性空白;他矢志不渝为人民服务,积极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方面贡献卓著,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他最钟爱的教育科研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