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动画电影《海洋奇缘》观后感
早早就订好了去看《海洋奇缘》零点场首映,因为这是一个与大海有关的故事,我最向往的地方。没想到,散场的时候,我一直在回味的,却是女主角莫阿娜的父亲、莫图鲁尼部落酋长图伊说的一句话。
当图伊带着莫阿娜,来到山顶上堆放着历任部落首领放置代表他们各自石头的地方,对着总有一天将要接替自己领导部落的女儿说:“现在,是时候让你成为人们所期待的那个人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莫名一惊。这句话,怎么那么耳熟?
莫阿娜紧跟着说出了更让我熟悉的回答:“如果我没办法成为人们期待的那种人呢?”她的回答,仿佛就像从我自己嘴里说出的一样。
这样的对话,哪里只是发生在了一个海洋部落酋长和他的继承人之间,分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常见不过的对话。
你我,是不是也在这样的对话间,长大成人?
有一种绑架,叫我为你好
父母,真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孩子降生之前,他们都会信誓旦旦说:我什么都不求,只希望他一生快乐、平安。可是等他真的到来,却渐渐变成了另一回事。明明孩子天性内向,非要天天拉着他往人多热闹的地方扎,美其名曰性格养成;明明孩子更喜欢运动奔跑,非要软硬兼施按着他练琴画画写书法,把这叫做为他好。
《海洋奇缘》里的酋长图伊,也是这样一位爸爸。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出海冒险,失去了亲爱的兄弟。这份伤痛,随着时间变成了内心巨大的恐惧,以至于哪怕他明明知道女儿深深热爱大海,却一步也不允许她踏足。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她的安全,为她好。
印象非常深刻,电影开场有一组画面:小莫阿娜第一次轻轻踏进海里,海水在她四周形成一道温暖的墙,像拥抱着她的怀抱一样,可在这时,图伊忽然在她背后出现,一声大吼,水墙倒塌了,反而把莫阿娜吓了一大跳。爸爸一脸严肃地告诉她:“你不能去那儿。大海里很危险。”
这一幕,是不是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发生。
你经验的上限,决定孩子的起点
最近,我两岁的女儿快要准备上幼儿园了。所以家里经常会和她一起谈论幼儿园,告诉她在那里每天可以玩什么,会有哪些有趣的事发生,还不时带她去幼儿园参观玩耍。因此,每次提到幼儿园,女儿都会大声叫“我要上幼儿园”,这已经成为小小的她最期待发生的一件事。
可是,有一天我们在楼下玩,遇到一位邻居奶奶。当她听说我们即将把女儿送幼儿园,她脸上忽然显出一脸怜悯和遗憾的表情。老奶奶对我们说:唉,快抓紧让孩子玩玩吧,上了幼儿园可就不自由了。我被她说得一脸发懵。幼儿园怎么就不自由了?就因为要过集体生活吗?可是幼儿园还有很多在家里玩不了的事呢。
回到家,我安静下来的时候,老奶奶忧心忡忡的神色又浮现在我眼前。我忽然明白,她何以会对我有那样一番话——她对幼儿园的负面看法,完全基于她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比如她过去所见的幼儿园是管教严厉的,或者孩子得不到特别好的照顾,等等。
长辈,对下一代最常做的事,不就是——以我的经验,那不好,所以你也最好不要。于是,上大学,对孩子说,考这个专业吧,因为好找工作,殊不知时代发展之快,几年后的职场已是沧海桑田;找工作时,对孩子说,选个稳定,不那么辛苦的吧,殊不知就算稳定如公务员,有一天也会经受市场考验;乃至谈婚论嫁,成家生子……至于孩子自己的梦想,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不重要。安全第一!直到孩子最终也在这样的父爱母爱中,慢慢变成像我们一样平庸无趣的大人。
然而,我们今日的经验,未来真的还管用吗?就像图伊,认为自己这一代已经完全失去航海家的DNA,完全没有料到,女儿却是被大海选中的女孩,拥有驾驭大海的天赋。这份天赐的礼物,差点葬送在父亲盲目的爱里。
我一直深深以为,身为父母,我们唯一最该为孩子做的,不是用自己的经验框住孩子蓬勃的生命,而是不断提高自己认知的上限,因为你孩子的未来将以此为起点。
如果每个人都喜欢你,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子?
《海洋奇缘》的电影主题曲《How Far I’ll Go》很好听,尤其喜欢里面一句歌词:“我希望我能做个好女儿乖女儿,但这只会让我受限于这海边,无论我多想努力去看看世界。”没想到在美国文化里,努力摆脱做一个人人期待中的“好女儿”、“乖女儿”,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何况中国文化下的家庭。我们打小就是活在“别人家小孩”和“大家的期待”阴影下,长大能找到真正的“自我”真是非常不容易。
现在,轮到我们自己当父母了。我们常觉得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但又不自觉来跟周遭社会比较。我们要如何打破这个魔咒?
我真心希望我的女儿,假如有一天心中也升起这个问题:“如果我没办法成为人们期待的那种人呢?”她不会像莫阿娜或者我这么纠结。她的答案会是:那就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好了。
我也真心希望她未来可以生活在一个,不会因为她的身高颜值而判断她价值、不会因为她结婚早晚生不生小孩甚至喜欢男人还是女人而给她贴标签、不会因为她是女生所以应该去干这个不应该去干那个的时代。
这个时代其实正在来临。即便没有,我们这些大人,现在也可以开始着手创造了,因为不只是为孩子,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小中信童书曾在《疯狂动物城》和《海底总动员2》上映同时,采用全新理念与美学体系,推出系列同名IP动漫童书。这一次,同样制作了《海洋奇缘》系列童书,完全创新的愉悦阅读体验,和你一起延续银幕的感动。
第二篇:海洋动画电影《海洋奇缘》观后感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被战争裹挟得没有回头路的十九岁的青年士兵与自己命运的对话,其实,也是李安与自己命运的对话。一个被荣耀加身的战场英雄,参加一个本应万众瞩目的橄榄球赛中场秀,然而他却经历了比他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
整部电影的每一分钟都是在绝望中度过,因为,有无数人“有人来赞扬你这辈子最艰难的一天”,这一切赞美如此虚无,就像满天炸裂的烟火,超越生命与国家的所谓精神,在那一刻竟然如此不堪。每一个需要你赴死征战的人,就像每一个需要你庆祝的人一样,赞美、同情、讥讽、戏谑你,就连哪怕是一分钟都离不开你的爱人,也是因为你的所谓的英雄光环和你的一身皮囊,没有人关注你内心的尴尬与绝望。
为了证明他是那个人们眼中的英雄,他不得不为他早已认识到的无意义战争付出全部的青春。他也不得不重返战场,等待那个命运里早已注定射杀自己的扳机,这就是他不可逆的宿命。这就是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人生,他选择了,就不得不继续面对的人生。就像那个现实世界里的李安,他无法逃脱电影和人生的战场,也像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线性的生活轨迹,一旦上路,就是要继续走,继续失去。
李安在这部片里把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的绝望演绎到了极致,他真的太残忍了。如果我能见到他,也一定会如同他在最艰难的岁月去见他的精神偶像英格玛•伯格曼抱头痛哭一样。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句话是我过去一直以来的座右铭,我因为它而悲观,也因为他而坚强,但是我已经习惯地接受这种残酷,不再去舔舐悲伤。只因李安,他用一整部电影不断地激起我内心的绝望。
在回北京的高铁上在朋友圈看到一位经常加班的朋友因病离世,凌晨下了高铁南站,又遇到一场预告很大雪,我离开家,离开孩子已经6天了,我就分外恐慌,寒风入骨,身心凛冽,极大的虚无感和绝望感让我不知所从,一路上我都在想,那个已经渐渐远离大陆的孤岛,我的孩子,你将如何度过孤岛上的一生。
一座通往勇气的岛屿
郁郁寡欢的一周,繁忙的工作本身也让这种绝望慢慢被消弭。今天凌晨,我去看了迪士尼最新动画《海洋奇缘》,我才发现那些《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埋下的毒,只有这部烂番茄网保鲜度100%的迪士尼新片才能解。甚至,它给出了那个走出孤岛又重返孤岛的心灵解决方案,或许是多少有那么一点鸡汤,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干掉这碗鸡汤。这个周末我就要带他来看这部电影,我不会跟他说什么孤岛,但是我还是希望他或许会在长大的路上,发现它的时候,并不那么慌张,也没那么绝望。
《海洋奇缘》恰恰真的发生在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上,女主角莫阿娜是一位曾经被大海伤害过的'酋长的女儿,成长之中都一直被反复告知大海很危险,不能随便越过礁石,她和她的族人生活在这座鱼尽粮绝的孤岛之上,酋长宁愿她苦守孤岛也不愿她扬帆远航。
然而,莫阿娜并未安守在孤岛,她听从内心的声音,海洋的召唤,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她为了族人的未来,鼓起了勇气,冲破了孤岛的藩篱,选择了远航,去完成那个归还海洋之心拯救族人的使命。莫安娜就是那个可以让我重燃希望火焰的元气少女,我甚至会觉得那些我对儿子的担心是多余的,即使他遇到孤岛,他也能听从内心的呼唤,用爱与世界的连接,化解孤岛的绝望与悲伤。或者说世界上所有的孤岛,只是那个孤岛以为的孤岛。然而,生命之所以灿烂繁衍就是因为他们永远饱含勇气与希望。
只要你能够遵循你的内心的声音,向这个世界释放爱与尊重,人生的这一座座孤独的岛屿,其实在海底是相连的,我们并不那么孤单。
试错本身就是正确的一部分
是啊,为什么不试试用一种新的方式去对抗这种孤岛效应呢?为什么不用一种新的姿势去面对人生?迪士尼几代公主都那么美好与优雅,做一个完美的人等待一个完美的爱情与命运。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像莫阿娜一样,即使不是肤白貌美,也长着粗粗的小短腿,仍然能够一反常态用接地气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一生,也许根本不用管什么政治正确,也不要什么优雅大方,我希望你是一个真实且人格完整的你,一个不完美却追求卓越的你,你不害怕失败,不怕丢弃存量。
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到美好,也看到丑恶。打破那些认知的界限,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过一个你想要的人生,哪怕你总是走错,但是也是你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的属于你的人生答案。也许是因为我太悲观了,也许是因为我太紧张了,也许是我过早地替你预设了人生。
实际上,我早该明白,有些错误,只有你自己遇到并且自己解决,那才是你应该经历的人生。人生的所有滋味都应该由你自己选择去品尝,而且如果你想要过上所谓对的人生,你才会发现那些所有的勇敢试错,也是你人生正确的一部分。所以,去***的悲观,尽情地用你的方式过你想要的人生,去***的绝望,反正宿命如此,还不如快意人生一场。
所以,谢谢你——李安!你传递给我,以及我内心的那些悲伤与绝望,在这一刻我都已经遗忘。今天是感恩节,谢谢《疯狂动物城》《冰雪奇缘》《超能陆战队》的团队,在这一天送个我和儿子的礼物,迎接你的是你的战场,我希望你能像莫阿娜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迎接属于你的战斗。即使,你不得不面对那个从离开妈妈身体的那一瞬就要面对的孤单长路,但愿我为你准备的那些足以可以在人生岔路口轻轻推你一下的力量,可以帮你放回那个属于你的海洋之心,安然度过或有或无的孤岛上的一生。
与此同时,从上海童书展归来的中信童书编辑团队和设计团队,也采用全新的理念与美学体系,制作了《海洋奇缘》系列童书,为看电影根本不过瘾的你准备了一份颠覆性的惊喜。有脑洞大开的智力与思维训练,完全创新的愉悦阅读体验,前所未有的超强图书组合,和你一起延续银幕的感动。
第三篇:海洋动画电影《海洋奇缘》观后感
《海洋奇缘》热映被称为是寒冬里的“治愈系”,不过这样的“治愈”更像是“以毒攻毒”,用南太平洋的海风去治愈家里小孩子们吹的空调暖风。作为迪士尼动画长片的又一力作,早已抛却了以往欧洲小公主的寻爱痴狂,而是选了一个蜷曲长发、小麦色肤色、百折不挠的部落少女莫阿娜,她远离家乡当然不是为了追寻自己的白马王子的足迹,而是和一只鸡扬帆远航,这看着有点傻有点憨的漂流恰是投向无数都市父母的漂流瓶,里面的纸条上俨然写着“望子成龙,你先要给他(她)一片海”。
孤岛与围绕着孤岛的海,安于现状的人会以为海洋时刻虎视眈眈着孤岛,企图一口吞没,而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会以为海洋拥抱着孤岛,定期给孤岛的人们提供食物,就像《海洋奇缘》的一个场景里莫阿娜第一次踏入海里,海水包围着她成了温暖的墙,就像母亲把孩子依偎,而她的父亲在她身后大喝一声,海洋组成的墙瞬间坍塌,他的酋长爸爸就像无数的城市里的爸爸那样,会对第一次去体验新事物的孩子们说,别去那里,很危险。他们试图以自己的经验去冲刷孩子们的体验,在他们看来孩子畏畏缩缩才是他们长大的标记。这样的将人与海水的艺术处理手法,颇像中国美学里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自然里的景物全在于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太多孩子们会在家长们一次次斥骂、引诱和规劝里固守着他们的孤岛,但是莫阿娜不会,她是海的女儿,与其说这是叛逆,不如说是海洋对于她灵魂深处的向心力,祖母死后,她偷溜出岛,去寻找传说中的岛屿。
可见这个世界上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天生的孤岛,只不过是父母把他们的缆绳给割断,让他们失去了与另一个岛屿的联系。可见父母究竟要不要放手让孩子去追求他们爱干的事情的讨论亘古未变,《海洋奇缘》发生于两千多年,一个波利尼西亚人部落,过了两千多年,来到自诩为文明的科技城市,教育孩子的观念依旧裹足不前。我们口口声声的说着工匠精神,但那些从事着工匠工作且有一定成绩的父母大多是不想把手艺传给自己的孩子,理由就是不想让孩子那样辛苦,就像莫阿娜的父亲是一个曾有辉煌航海史的部落的酋长,他想做的是让女儿继承自己的大位,领导族人,这就是现在为什么那么多“富二代”,而那么少“匠二代”
基础教育再是高等教育接着是到社会海洋里去求职工作,看着是给年轻人更多更好的上升途径,受到挫折时不断哺育他们心灵鸡汤,迷茫的年轻人有没有想过,你究竟适合干什么,你是为什么而生,你的家族有什么技艺,这里来说莫阿娜是幸运的,她的生活环境就被海水包围,她清晰的知道祖辈们热爱航海,更多的年轻人是不清楚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着什么基因,无需踟躇,莫阿娜出海并非是继承祖业,而是去寻找传说中的岛屿,每一个年轻人也能去做一些旁人认为没有意义的事,这样的过程里你就能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
这里需要安利《海洋奇缘》的视效,海岛、椰子树、巨兽的呈现勾勒出了一片奇幻的世界,而海洋世界里的海水运动的形态都是变幻无穷,随着莫阿娜的冒险过程,旁边的景物全是她心情的忠实呈现,尤其是首次将2D图像迷你纹身毛伊放到了3D毛伊身上,突破次元的互动模式让人找到了动画发展的新格局。
放手让孩子们去冒险,家长们会有一个最大的疑问,那就是安全怎么办,《海洋奇缘》里就有一个大洋洲的超级英雄、全身纹身、有魔法鱼钩、又能变成鸟儿的毛伊,他象征着的就是每一个去冒险的孩子的保护神,放到现实语境里,他就是法律、法规以及正义凛然的人们,给孩子一片海,不仅是要大人们的放手,也要社会加筑安全网,当然是无形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