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一)
本篇课文为教读课,我设计了一个课时的内容,主要是想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感受紫藤萝花旺盛的特点;并且让学生在了解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能够由花及人,从而感悟文章的主旨。
我们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虽不太扎实,但是思维比较活跃,学习热情比较高涨。从导入环节,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观察入手,让学生有意识发现生活中美的一面。在学习本课之前,我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谈一谈“紫藤萝”与“瀑布”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对紫藤萝花能够整体感知,带着初步感受阅读文章内容。在接下来的品味花语中,要求学生能够从修辞和关键词入手,找出文中细致描写紫藤萝的语言,品析紫藤萝花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运用了批注的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一方法运用的还不太熟练,在这一环节上占用时间过多,可以在以后环节设计中加入例子,让学生在模仿中先掌握分析的方法。在揣摩花语中,加入作者的经历,将作者与花联系起来,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这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环节,阅读文学作品时,要理解作者的思想,就要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经历及写作背景,进而逐步把握作者的感情。学生的语文基础稍微薄弱,在学生体会时,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有意识让学生将作者的经历与花联系。教师要为学生架起一座接受知识的桥梁,而不是直接让学生去获取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远比结果更重要。
因为一个课时时间有限,我将品析紫藤萝花的特点与悟理相结合,到了最后的揣摩花语环节节奏稍快,学生的分析不够深入。但是如果将两个环节分析,一节课的内容又稍显单薄。所以,在分析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二)
本文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三)
《紫藤萝瀑布》是入选教材已久的篇目了,那辉煌的淡紫色的紫藤萝瀑布,那心上的不平与宁静,那人生的幸运与不幸,都记忆犹新。当拿到教材再次阅读时,眼眶竟然湿了,能看到藤萝背后深厚的人生意味了。可是,如何进行讲授、引导学生体会更多的情感远比个人深层体会艰难很多。
脱离了学情,只是一味灌输教师的理解显然是行不通的。如何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活动的设置,自主理解文章内涵?反复想了很多主问题,最终决定从学生初读时最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和语句入手,直接进入情感。设计了如下问题:读文章时,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语句)?勾画出来,交流理解。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规律,不拖泥带水,十分过瘾。
集体备课时和备课组的成员相互交流了彼此对于文本的解读,以及初步的教学思路。会发现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是颇具个性的,选取的角度不尽相同,互相交流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无疑是一个幸福的体验。可当探讨教学目标、过程设计时,大家也都是比较挣扎的,难以取舍。最后只好重新来过,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1。结合背景资料和景物描写,读懂富有深意的句子背后的情感。2。通过朗读和比较阅读,获取景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和技巧。3。学以致用,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文段。
在集备的基础上根据授课班级学情进行了适当调整,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们根据问题和活动的具体要求进行研读文本、小组交流、班级分享,这样的设计确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除了能够找到直接描写的语句,还能结合生活体验展开联想,细腻地感知景物描写背后的意味。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学生通过讨论和链接背景资料明确:“花的不幸”指文革期间稀落的花朵和最后的被拔除,“人的不幸”指小弟的去世和家人的悲痛。但紫藤萝经历了这么久又重新开满花,花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人的生命也会一代一代延续下去,永无止境。这都是出乎我的预想的,本以为要自己出面进行提示的。整节课下来是十分流畅的,在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时,看到学生恍然大悟、更深理解文本的表情时,有种找到共鸣的欣喜。
整体来看这一节课,经过和备课组的反复研读、琢磨,最终设置的问题和活动看似很简单,但预设是做得非常充足的;课堂上给予学生可操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随时进行补充,与学生共同感知景物的魅力、语言的魅力。这是对我及同伴们挣扎已久的问题——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的一种较为成功的解答方案:师深入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抓住一个主问题、设置操作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文本。所谓的落实,不是固有的知识点,而是学生的能力。我想,这样的课堂确实会提升教师和学生课堂的幸福体验感的。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自己的语言还不够有感情,无法用言语创造合适的氛围;板书的字体略显随意;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到适当的评价和进一步引导,错过了很好的引导契机,这也是自己今后要时刻注意的地方。也许做不到每节课都让自己满意,但食髓知味,每周上一两节让自己满意的课便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也是鼓励自己继续钻研的动力。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四)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毫无掩饰地说,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我感动于学生热烈的讨论、情感充沛的朗读和精彩不断的表达,也感动于这种师生共生共进的课堂氛围,让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完成了一程愉快而充实的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们就是这样相互搀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
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我把课文定位为“品读——感悟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思考、感悟、表达的空间,并在与学生的共同研读中完成两项学习任务:反复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句;理解课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这种有广度、有深度的挖掘和课堂生成的是我未曾预料到的。这种意外,当然是学生带给我的,从他们闪烁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读书的快乐、学习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长。回顾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鼓励他们在问题的导引下层层深入文本,各抒己见,自由畅谈。这一点在“美点品读”环节体现的最为充分:“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情感,品出花的风采。”无论是学生对“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的解读,还是模拟“我在开花!”“我在开花!”这情趣横生的场景,无论是对把藤萝比作“瀑布”的理解还是把藤萝花比作“帆”的品味和想象,均有来自学生的连珠妙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会体现得很充分。要知道,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一定还你以惊喜。
二、是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凸显了对文章的“品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师生的情感朗读都是贯穿始终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情态的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暖暖的而又带有淡淡伤感的情愫。在品读教学中,适时穿插补充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补充了现实和历史人物事件等,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学生的思考能力、听说能力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是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巧。教学中,我用课件展现出了教学的主要流程,出示了重点问题,再加上精美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加上与黑板板书的配合使用,使教学相得益彰。
当然,我也清醒地看到这这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诸如教学主要立足于文本的解读,拓展迁移有所缺失,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实”而缺乏“新”意。对于如“生命(人生)像”这样的仿句练习,如借用托物言志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等,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使得本节课教学显得广度不够。再如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不够优美和流畅,习惯性的口语偶尔还存在。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转折时显得不自然,甚至教学临近尾声时还出现了“珍惜生活”这样不恰当的表述,这将是我今后要下功夫去磨练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学功底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