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校庆演讲稿

第1篇:校庆演讲稿

记得《北大往事》里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别,就是文科生踩在银杏落叶上有感觉,理科生则无动于衷。"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赞同这句话,我倒觉得理科生踩在落叶上应该有更多的感觉,因为整日埋头于书本的我们走路时能用脚感受一下情趣,不也是很难得的吗?--我说用脚,是因为耳朵、眼和手还得用来记公式和背单词呢。

这或许是个笑话,却反映了一种看法。在不少人看来,我们理科生的燕园生活要比文科的同学单调得多。当我刚进入北大时,我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我们的班主任也是这样想的,记得他在第一次班会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代数,人情练达即分析。"

后来的生活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我面对的是每周30多节的必修课,厚厚4大本的习题集,放下的是写了5年的诗集,读了10年的红楼。我们学了3个月,总算明白了一个300年前的定理,而此时在昌平园的同学来信已大谈特谈"我是杯清水,北大是坛老酒,爱情就是酒药"了。我不觉有些不平衡了,彷徨中我写了一封信给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报考了北大而且填了"全部服从"。他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是啊,北大精神是做出来的,当我们在清晨第一个进入自习室,当我们在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当我们熄灯后打着手电继续寻求一个公式的另一种证法,当我们为一个定理的强化条件和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不都在实践一种北大精神吗?

我们没有能力舞文弄墨,却能用我们的语言---数字谱写诗篇。这诗篇比一切推敲之作都精炼,也比一切朦胧诗都朦胧,---不信你来读读看?

我们没有心情浅斟低唱,却能在科学中发现自然界最深刻的美。对哥德巴赫猜想,我的一位同学是这样想的:

"哥德巴赫说/两人之爱,总可分成两部分/我爱你,你爱我/无数人想去证明/可无人能够证明/只因为你我的爱/永远也分不开!"

我们没有条件花前月下,不要紧。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吸引别人的最好方法是充实自己。

其实,文科生和理科生是北大的两只眼睛,角度不同,看到的却是同一个北大。就让我们用这另一只眼来看看北大吧。

学了地理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一条河,前进时难免泥沙俱下,但进入社会的大海时,泥沙终将沉淀。但如果这条传统的河在某个重要地点淤塞了,就将腐败发臭,毒害而不是清洁靠近它的人。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更要发展传统,才能让北大之河奔腾不止。

学了生态学,我们知道,北大是片森林,只有保持多样性,才能永葆生机。所以我们要坚持兼容并包的传统,才能让北大之林永远茂盛。

学了物理学,我们知道,能量越低越稳定,结构越规则越稳定。所以北大的同学们,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严谨吧。

学了相对论,我们知道,速度越快,时间越慢,也许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北大人永葆青春的奥秘吧。

学了化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个大化工厂,用知识之料、实践之火,将我们百炼成钢。而其中核心的催化剂,也就是北大精神,正是北大这最高学府的商业机密。

学了统计学,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北大的一个样本,别人往往就通过我们来认识北大。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我就代表北大!"

两只眼或许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但必将比一只眼睛看得清楚。北大的两只眼都是明亮的,就更具有敏锐的目光。正是用这两只眼,我们首先看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首先看到了马克思主义,首先看到了人口问题,首先看到了股份制---但是文理科不仅仅是北大的两只眼睛,还是北大的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半大脑---而让这两只眼永远明亮、两只耳永远敏锐、两只手永远灵巧、两半大脑永远清醒的,是一颗永远跳动的共同的北大心,是一种永远传承的不变的北大魂。这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许它只是一个元素的众多同位素,一种单质的同素异形体,一个晶体在阳光下灿烂的色彩,而那元素的名称,那单质的分子式,那晶体的真正结构,永远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也许有人要问了:那你今天来这儿干嘛?我的意思是:我们来到北大,就像一张张软盘,到北大这台计算机上来拷走了知识,也拷走了精神。四年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全国最大的硬盘。我们应该把探寻北大精神的工作留给象在座的各位评委这样的专家和除我而外的选手这样的未来专家去做,我们该作的是抓紧时间拷走我们该带走的,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解压缩。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传染上自由散漫、眼高手低的北大病毒?在拷走的同时,我们还要问问自己,我给北大留下了什么?

从红楼到燕园,百年北大,谱写了壮丽的一页,在历史的坐标系上画下一道光辉的轨迹,这条北大函数线是处处连续的,纵然有起有伏,却终于保持了向上的趋势。我希望,在下一个百年,这条线能长有正的斜率,换句话说就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第2篇:校庆演讲稿

我是一粒南国的蒲公英的种子,倔强地飞过高山、流水,噙着泪水,忘记乡愁,孤傲地飞往北国他乡。只为在那里播下梦想的种子,寻求下一季的磨砺。 ——题记

**年的盛夏过后,怀揣着梦想,背上行囊,我义无反顾地千里跋涉到了坐落在北国冰城的哈师大。

我站在冰城的天空下,昂首,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浩瀚的蓝色晕湿我的双眸。我用稚嫩的容颜、希冀的目光望着这座城市、这个校园,也曾彷徨、痛哭过,但我坚信,这里有我所追求的东西,而它,也会毫不吝啬地给我。

岁月逶迤而来,回首,我已经在这个承载着我的梦想的校园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光,而那些曾经精彩过的生活却早已被定格在了记忆中,焕发着依旧鲜亮的色彩,任时光消褪不了。

大学刚开始的生活,迷茫略带新奇。几周下来,我欣然地发现大学的教育告别了枯燥的书本教育,更多地是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及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与此同时,我也惊叹于大学老师的丰富知识和阅历以及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大学生活有很多闲暇的时间,没课的时候,我就到图书馆去消磨时光。在报纸杂志库里,我搜寻、网罗着天下的时政热点及前沿信息;在社科、艺术文库里,我沿着时光隧道领略岁月流转中的经典珍藏。图书馆真可谓是一个精神家园,它不仅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总能平静我浮躁的心灵,给我的心灵以安宁和愉悦。渐渐地、我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也愈发地喜欢上了这所大学的生活。

师大给予我的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美丽的回忆。那些回忆,来不及挥手告别,却早已匆匆而过。

依然清晰地记得带着一抹军绿色的军训的那些日子,来自不同地区、素不相识的我们播下友谊的种子,收获感动、收获幸福。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大家都利索地穿戴好衣帽,到指定场所集合;每天傍晚,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安静地在微风中站着美丽的军姿。在新集体中,我们慢慢地磨合,一起放肆过,一起沉思过,有欢笑也有悲伤。于是,我们收敛了轻狂和张扬,我们懂得了关心和团结。短短一个星期的军训,宛若白驹过隙般飞快,但过去的军训生活的精彩画面却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迹。

岁月嬗替,光阴荏苒。如今,哈师大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掀开60年校史,60年的风雨兼程历历在目。哈师大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6年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行知师范学校,先后经历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哈学院时期,1980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再到XX年把呼兰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和黑龙江省物资职工大学并入我校至今,经几代哈师大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哈师大已经发展成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科类比较齐全的师范大学,是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高师师资培训的中心。

我热爱师大,因为她不仅是一所优秀的高等学府,而且她始终不忘对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秉承了“爱国敬业、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办学宗旨,熔铸了“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为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点亮前途搭建了平台,也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十年的岁月,书香翰墨、诲人不倦,脚踏实地、上下求索,孜孜以求、育人树德,锲而不舍、顽强拼搏,风雨话不尽沧桑。韶光虽易逝,但盛事如约。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XX年5月,松花江畔将迎来哈尔滨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的庆典。

在松花江畔这片无数人倾注热情和洒下汗水的沃土上,哈师大含辛茹苦地培育了60届学子。六十年来,哈师大用一颗宽广、博大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充满求知欲望的学子,用真诚、无私的的关怀湿润了每一位学子的心房,用智慧和底蕴为无数颗苦苦求学的心灵托起了飞向梦想的翅膀。六十年来,她记录着莘莘学子的成长片段,记录着他们的激情与梦想。

六十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新起点。六十年校庆,既是回望过去,让我们为师大曾经取得的伟大成绩和硕果感到自豪和骄傲,也是憧憬未来,让我们对师大更加灿烂的前景充满信念和希望。我们坚信,师大将不负众望,承载着六十年的光荣伟绩,一路高歌猛进,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当岁月沧桑,师大依然在年华周而复始的齿轮间开满繁花、唱尽繁华;依然向着时代高昂着头颅,用她的沉厚底蕴谱写着最壮丽的篇章。敬爱的哈师大,稚嫩的笔墨写不尽您的满腹经纶,道不尽您的博大与深沉,更诉不尽我对您的祝福与敬意。但有您陪伴的这一季青葱岁月,必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绚丽的华章!

感谢您在我美好的大学时光丰富了我的内涵,充盈了我的生活。是您告诉了我,成长的年华泛着痛楚,承载着梦想,而唯有我做好承载的度量,才能让梦想在这里起航……

第3篇:校庆演讲稿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师悄悄地成长了,一转眼就是六十年,六十年,可以让幼稚的孩童蜕变成沉淀着岁月痕迹的花甲老人,六十年,可以让一个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六十年,对于辽师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岁月的流淌下,他有了春的和煦温暖,有了夏的热情灿烂,有了秋的略微成熟,却从来没有着冬的冷酷严寒,无论何时,辽师总是慈祥和蔼地张开他的怀抱,等待着一众学子的到来。含着泪送走相处四年的毕业生,微笑着迎接来初来乍到的新生。六十年,就在无声的叹息和笑容,来来去去多少人,多少人在社会上得到了德高望重的地位,他会骄傲的说一声,我的母校是辽师。辽师仿佛有一双温柔的大手,为每一个辽师的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他们都能在梦想的蓝天自由翱翔。

最初对辽师的了解来自于高中的一位老师,那张严肃认真的脸庞至今还经常在我脑海出现,他是辽师的学生,也是我们学校最受敬重的老师之一,虽然他是最不讨好的.教导处主任,但是他爱生如子,严厉但是不苛刻,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而不单单是不犯错误就够了。与他的交集来自于我在学校里丢失的一部手机,那时学校是不允许带手机的,但是由于我住校,家里还是给我带了,结果在学校里手机丢了,这位老师先是简单批评我不该违反学校的纪律,又像家长一样埋怨我太不小心了,最后又安慰我不要难过不要耽误学习,心里真的很温暖。我不知道是什么让老师拥有博爱的情怀和胸襟,直到我走进辽师,这里的文化氛围确实可以让人变得宽阔,变得平静。如果在校庆的时候能有幸再次见到这位仁师,我想我要对他说一声,谢谢。

在我心里,辽师是一间像父亲一样有着强壮的可以庇护儿女的臂膀的学校,像母亲一样有着温婉的可以湿润干涸心灵的柔情的学校,他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让我想起严格的父亲,而对学子们饱含深情的佑护又像慈祥善良的母亲,这样的学校,谁会不爱?

这样的辽师,在他即将迎来的六十岁生日,我真心地祝愿他能够想大鹏一样最终跃上广阔的天空肆意遨游,展翅飞翔!成长吧!前进中的辽宁师范大学定能不负众望,最终定能犹如一颗璀璨的夜明珠般散发耀眼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