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篇1

?我的教育故事》这一本书的作者是于永正老师,我们可以从书中学习到关于教育教学的知识。作为教师没赢过怎么样教学生呢?要给学生树立起一个标杆,让他潜移默化的进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我的教育故事读书感悟:风流儒雅亦吾师。“我自以为我的教育不空虚,因为我有情。我的情无处不在。”刚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封面上几行小字所吸引。然后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在书中,我看到了于老师丰富多彩的教育故事,看到了于老师才华横溢的小学老师,看到了他在病中谈笑风生的样子……读完之后,心中感触颇深。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于永正老师的做法让我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就是这几个字:生活即教育,于老师进行的是真实的学习,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受学习,感受语文。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豪迈的背诵声飞出窗外时,就知道于老师要带着学生去游泳了;“胭脂点雪”、“映日荷花”、“喧宾夺主”、“星光灿烂”、“蓝孔雀”等,于老师在赏菊过程中为孩子们了打开认识美的窗口;“只要是花,开在哪里都好看!”这是春游过程中一位小朋友脱口而出的话……带着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多看美的东西,这些做法对学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无形之中会让美融于血脉,使人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写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我们平时总让学生写作文,还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带他们体验,却要求学生写出来。以后我们也应该带学生多多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学生才会在写作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真正的情感。

于老师说:“引导、点拨、示范。”学生学了五年语文,越学越不会,到底应该怎样学习呢?于老师说:“多读多写。”语文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背诵、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至多再加一个:培养兴趣和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教好学生,要做到那几点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首先,朗读是必备技能。朗读要做到正确、连贯,还要做到语气自然。好书不厌白回读,精彩的文章一朗读出来,就活了,更能让学生走进文章。教儿童学语文,靠的是示范,教师的朗读好了,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进步,感受文章鲜活的语言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学语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好的示范具有启发性,能为学生树立起一个标杆。出处 wWW.zuOWeNBa.nEt

其次,板书很重要,要想学生写好字,老师得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是人的“一张名片”。都说“字如其人”,字写得不端庄、不漂亮,难道是要用实力证明我们长得不够端庄、不够漂亮吗?于老师说:“写好字,是‘儿童的语文’的应有之义。”板书对语文教师是必需的,手写出来的字,都是鲜活的,有情感的,可以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信息。我的第一张脸没有长好,我就得在第二张脸多用功。最近我也一直在练字,争取能够拥有一张端庄美丽的“脸庞”。

最后,教学,要“实打实”、“手把手”的教,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学生跟我们学语文,我们就得尽老师之责,用我们耐心、细心、恒心和爱心,教学生识字、写字,教(从容网crong.cn)会学生读书、表达。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所以要想我们的教育不空虚,除了要有责任心,必须要有爱。

成尚荣先生说:“教学不是背不动的书包,而是带得走的能力。”我们一定要牢记:少做题,多读书,光在课堂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平时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有光明的未来。

天有不测风云,于永正老师被检查出了白血病,看着于老师一次次被病痛折磨,又忍不住潸然泪下。病中的于老师,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留下了三句话,其中一句是:我是唯物主义者,死后不设灵堂,不扎花圈……我想说:“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虽然于老师走了,却留给我们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教会了我许多,没有比“风流儒雅亦吾师”更确切的了。

读了于永正的《我的教育故事》这本书以后,我会在教育的道路走的更坚定,更执着。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篇2

暑假期间,一有闲暇,我便仔细阅读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专著《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中的章节,真有点儿手不释卷。这是一本极有意义的书,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就印象较深的几处谈点体会:

一、教师应给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 书中提出:学习者拥有强大的享受成长的机制,在他们面前,教师应是伺服器。教育者应知道儿童有这样的机能,于是等候时机,加以激扬,促使生命获得更充分的成长,获得更浓烈的成长享受,从而天天向上。教育者应作为仆人帮助他集中和方便于做核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开启之,导引之,让学习者走一条容易发挥自己天赋的途径。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要有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如: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只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尝试,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看做一个三角形,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后再算出整个圆的面积。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其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计算出圆的面积。最后都能推导出s=πr²。也即自古华山一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然教师应及时发现,在危难之际显身手,及时点拨、引导,效果远远超过教师越俎代庖式的说教。

二、教师要有新错误观——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承上所说,既然有许多知识是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克服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悟方法,获取真知和技能。往往儿童的错误中常常包含着正确和灵气。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拍拍胸脯信心十足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我们的学生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如果,我们也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细声细语,一定会信心十足,回答问题何愁声音不响亮?

三、教师也应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代名词,而应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成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教师应与书为伴,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善于从师生共创的生命舞台上,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体验一种生命的满足与快乐,得到生命的成长与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完成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于郭思乐的理论,沈阳市教育专家协会会长李锦韬先生,对其教育的意义作了几个颠覆的概括:一是颠覆了以往以师为本的教学,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二是颠覆了以往教师研训主要研究教师怎样教的方式,生本教育则在研究学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好学的问题;三是颠覆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的标准,转变到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为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四是颠覆了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德育课程教学,生本教育把德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融入到课堂之中。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篇3

读完该书,我的头脑也如同经历了一次风暴,使我对教育和现状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我为作者在书中所展示的事实和透射出的智慧和远见所吸引,所震撼,同时又面对现实又感到困惑和矛盾,但更多的是引发对自己教育实践的思考和反省。

(一)震撼:为什么在我们领导专家和老师的眼里一堂完美得无懈可击的课,却被外国专家所否定。为什么20多年前中美两国专家在一次互访后作出的富有前瞻性的预测,结果却使人大跌眼镜。美国专家称:中国学生是世界最勤奋的,学习成绩也是世界最优秀的,可以预测,20年后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一定会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中国专家称: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文化一定赶超这个超级大国,但20年过后,这个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00多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没有培养出一个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测都错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已经落后了。试想一个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这个聪明又勤奋的民族,为什么却出不了这样一个顶级的人才。其实我们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已经在起点上已经输给人家了,而且输得不知不觉,但后知后觉尚可亡羊补牢,迎头赶上,万万不可做不知不觉的愚者,错失历史发展机遇。一旦错失,将会付出沉重的的代价,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这一点。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处在新的历史转型时期,经历着全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有着深层次的背景和历史的必然。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我们的教育作出反应,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靠的是知识,创造和核心技术,谁占领了新科技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最大的发展,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因为核心技术在市场经济中是买不到,而科技的发展有懒于教育的发展。面对这场全新的教育变革,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该做些什么

(二)矛盾与困惑

我们基础教育的宗旨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我们一方面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我们一方面大声疾呼地提出减负,但实际却在不断的给学生增负。孩子从小失去该有的天真,烂漫,活力和创造。我经常想:孩子从小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这给他将来的发展带来多少积极的影响呢对大多数孩子来讲这种过重的负担和超前的教育就如同晚餐放在早餐吃而已。,无多大益处,弄不好反而得消化不良症。理想和现实永远是矛盾的,如何化解,减少这种矛盾,就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这场新教育革命的到来,正开辟出新的成才道路,改变着我们根深蒂固的陈旧的'观念,改变我们的课程和评价体制,但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如何应战又作了些什么准备

(三)反思:课改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也给了我们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面对新课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是新教师。如何成功地走进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但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是不可动摇的,这发展应包涵四层的含义

(1)这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2)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侧重于智力上的片面发展,更不能以知识分数来判定学生发展的优劣,还应该包括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都方面的发展。

(3)这发展是一种个性的发展,对于智力正常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持这样一种观念: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差异之分,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

(4)这发展应该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效果会在他今后很长阶段的成长过程中逐步体现,不仅仅以分数的获得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为终点。有人说:"科学与艺术在山底下分道,而到山顶汇合拥抱".这句话应该是对持续发展的最好诠释。回顾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涯,就是缺少如何把正确的观念化注于具体的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其实每一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老师,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己的班级就是自己实践探索的基地。作为一个老师对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加以用心设计,并在课后不断反思总结,才会有所进步。孔子曰:"我日三省我身。"而我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又有多少省悟呢只有在不断学习,否定和总结中提升自己,真正的走进新课程。在这场伟大的教育变革中,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篇4

几十年,可以让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改头换面,有了一个新的貌样。中国,犹如一条巨龙屹立在东方,这几十年,也让它飞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经济奇迹。

祖国的发展快得令人难以想象,比如被誉为水城的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多年前的园区,地面一派荒凉,只有湖西耀出了些许生机。在这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野草遍地丛生,到处都有它们的领地。来到为数不多的小镇上,座座楼房象小草一样冒出了芽,它们虽然不高,却为大地增添了不少黑白灰的色彩。小镇走过几百米,过了一会儿工夫,看到一个巨人矗立在天地当中。这是破天荒地的第一个,它周围空空如也,只有缭乱的杂草陪伴着它这位孤独的空巢老人……

现在的苏州园区可谓是高楼林立,经济发展迅速。走在大路上,向左看:高楼上的玻璃经阳光照射后发出耀眼的光芒;向右瞧,美丽的校园里传出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使你一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曾经一望无际的田野现在变成了一个灿烂前景正突破崛起的现代化新城,这是多么令人兴奋激动啊!

前不久,我还和其他同学一起代表学校参加了“庆祝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5周年”的献词比赛,听着其他选手们的朗读声有着恢弘的气势,我们无不啧啧赞叹。

我爱你,我亲爱的祖国!是你的繁荣昌盛,让我过上美好的生活!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篇5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因为爱,所以爱》。

人人都说教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如果心中充满了爱,我想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在我的教育旅途中,有太多值得让我回味的东西,在这里我就采撷一朵小花,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吧。

张同学八年级时是从东莞一所中学转过来的,听熟悉他的人讲,他在那边可以说是"罪行累累",学习成绩自不必说,光纪律方面就很让人头疼:上课睡觉、与老师顶嘴、打架斗殴、上课端着一杯茶随意进出校长办公室等等。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转到我们班,当时的心情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才能有很好的形容,不过我坚信,既然他分到我班,那就是缘分,我有责任挽救他,帮助他。

听他爸爸讲,他的语文,那我就从这里入手吧,只要他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就大力表扬他,第一堂课,我让学生默写古诗,因他八年级重读过一学期,我想这首诗对他来说应该不是问题,谁知他上黑板后除写了个题目和作者之外,就什么也写不出来,另外更让人吃惊的是杜甫的"杜"字写成社会的"社"字,看来表扬他的理由就泡汤了,但我不罢休,我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看到没有,这位新来的同学,能这么镇定的上黑板默写古诗,他之所以没有写对我想是新环境还没有适应吧,另外他很诚实,虽然不会写,但绝没有偷看旁边同学的意思。下次让他上来的时候,我相信他一定能完全写对,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回到座位,虽然他当时没说什么,但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一丝丝的感动。我想,有戏了,后来他果真上来默写时全写对了。我想我已经悄悄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诚实。

后来的一次平时的测验中,他的语文考了59分,我也觉得很正常,毕竟他以前都不怎么学习,也只有这个分数,谁知他找到我说:"老师,您就再给我加上1分吧,加上一分我就是60分了,就1分。求您了!"我问"为什么呢"他说:"我还没有考过60分,这次是第一次与60分最接近的。"我想他已经慢慢向学习靠拢了,我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但也不能滋长这种不好的习气。于是我说:"分不能随便加,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他犹豫了一下说:"我借。"结果,在下一次测试中,他得了66分,扣掉10分,还剩56分。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或许我又在他的心灵深处种下了另一颗种子——进取。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我播种的种子越多,他也开始变得安分了许多,我很欣慰。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和他交朋友,下课多和他说几句。上课时也不会忘了他,总会记得多提问他,多用目光关注他。我知道是我和班上的同学真诚的鼓励和赞扬使他发生了改变,渐渐的他也开始融入到我们的中间来。

对于问题学生而言,我想他们就像一片未被开垦的一块荒地,杂草太多,而我们老师就像是一个农夫,要不停的向里面撒播种子,天天浇水、天天施肥、天天除草,才能让曾经荒芜的一块地长得郁郁葱葱。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不如人意,有的可能会反复违反纪律,但他可能是运动会上的冠军,可能是劳动中的能手,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学生,世界上又有谁是完美的呢?连佛桌上都能开出花朵,何况人呢?因为,因为爱,所以爱!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篇6

一直以来,我都渴望成为于永正老师一样的有才、有爱、有情怀的好老师,看过于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更是受益匪浅。在书中,我看到了于老师丰富多彩的教育故事,看到了他在病中谈笑风生的样子,点点滴滴的小故事如涓涓细流润入心里,温暖似阳光。

于老师的教育生涯可以用一个“爱”字来串联,对学生有爱,对教育事业有爱,正是这种爱,让于老师的教育生涯,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我们也要像于老师那样,微笑充满课堂。微笑教学时每位老师需要学习的,而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丰富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这无不渗透着教师的智慧。

在于老师的课堂中,有翘起的大拇指和纸条的魔力,有蹲下来看学生的简单。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也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也会微笑着提示。就是这样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没有压抑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喜欢学了,愿意学了,成绩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读了这本书,除了更加佩服于老师的爱心,更加佩服于老师能够在弥留之际,反复说道:“如果上苍在给我些时间该多好哇,我就可以再多给教师们留下些文字了。”我想,虽然病痛难忍,但于老师在做这些时,必定甘之如饴;而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深远影响。如同火焰般燃烧。鲁迅有言:“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于永正老师写完了他的故事,所留下的火种,自然也点亮了更多的课堂。你的、我的、他的`。在不可知的情境下,无数奇迹般的故事即将出现。教育的魅力,常常就在于教师的恒心与智慧。上好一节课未必有多难,可要想让每节课都能保持职业品质,成为他们一生“精神底子”的一部分。则要像于永正老师那样去做。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篇7

小时候,我根本分不清南京市、江苏省、中国这些概念,更加不明白什么是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上学后,祖国对于我也只是一个词语,我和祖国的关系存在于语文书和默词本上。

慢慢地,书籍让我了解了祖国,让我和祖国心连心,这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冰心。我喜爱冰心的文章,她文中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着我,潜移默化中加深了我对祖国的感情。她的笔名叫“冰心”,我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一句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心地纯洁。冰心的文章表达了爱自然、爱祖国的纯真的赤子之心。“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从冰心的散文中可以受到启示。1923年,冰心留学美国,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

1940年移居重庆,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写了《再寄小读者》,冰心深情地写到:“这三十多年之中,我们亲爱的祖国,经过了多大的变迁!这变迁是翻天覆地的,从地狱翻上了天堂,而且一步一步地更要光明灿烂。”冰心的心一直和祖国紧相连,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冰心用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正如《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中唱的:“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着海的欢乐。”“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的教育心心得体会 篇8

?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