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各类稿件内容页

抒情类的播音与主持自备稿件

抒情类的播音与主持自备稿件 篇1

女儿酷爱音乐。

每天清晨当对面阳台上响起琴声时,她便痴痴地趴在阳台上静静聆听。她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钢琴……不,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弹一次也好啊!

一天, 父亲来到阳台,看到女儿趴在阳台上,十指在阳台上跳跃着,父亲便有了一桩心事……女儿从没见过父亲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穿在他身上的总是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女儿知道应该铆足劲儿学习。她想,将来一定要考上音乐学院,那样,就可以天天弹钢琴了。

父亲似乎比以前忙了许多,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身泥灰倒头便睡。

日复一日,女儿不知父亲为何如此拼命,却知道父亲的白发她已经再也数不清了……年复一年,五年过去了。女儿考上最好的高中。

父亲去银行取出了存款。一路上陶醉在喜悦中,却不知道背后跟着一双邪恶的眼睛。他来到商店,来到一架钢琴前。这是一架镫亮的立式钢琴,标价:一万八。“够了。”他想,于是他叫来售货员。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紧拽在手里的工具包打开时,一条被刀划开的口子凝结了他的笑容。( 作文吧 ZuoWenbA.neT )

父亲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担忧笼罩着女儿的眼眸。几天后,父亲拿出一样东西:一块木板,上面贴着厚纸,画着键盘。父亲说:“爸爸没用,本来想给你买架真钢琴的……”女儿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泪水。“爸爸!”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什么都明白。

她坐过去,十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周身沐浴着暖暖的旋律,她泪流满面,如痴如醉。

抒情类的播音与主持自备稿件 篇2

有个小男孩,家里很穷。只有母亲。

小男孩七岁那年,不知为什么,突然得了一场大病,母亲带着他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能确诊。那是一种很奇怪的病,没有人可以说得出病名。

像所有求医的父母一样,只要打听到一丝希望,母亲就不惜一切去偿试,就这样试了很多药,都没作用,小孩的病逐渐恶化,原来瘦弱的身体一点一点越来越干瘦。到后来小孩已经无法站起来了。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一天,母亲打听到很远的地方有个老中医他的药可以治好小孩的病,小孩服过一点点后,果然有些好转。只是老中医的药很贵,母亲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变卖的东西,只有母亲每天靠上山砍柴,这种最原始的手段维持一家的生计。熬七,八遍,淡到实在没有药味了才舍得倒掉,男孩发现母亲每次都把药渣倒在马路上,被路过的行人踩得稀烂,他问母亲为什么,母亲告诉他,路人踩你了药渣,就把你的病气带走了,这样你就好得快些。 男孩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宁愿自己一个人病,也不想别人得这个病,果然以后母亲不再把药渣倒在马路上了。

日子就在母亲无数的砍柴与期待中一天天过去,有一天男孩发现自己能够站起来了,他跌跌撞撞地冲向后门,想把这个消息 告诉还在深山砍柴的母亲。 推开门,是一条通向山里的小路,水晶一样的月光静静垂下来,路面铺满一层稠厚稀烂的东西,是药渣,那条路少有人走, 只有母亲每天砍柴时经过。

抒情类的播音与主持自备稿件 篇3

很多时候,我愿意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流浪的人。或许正因为如此,故乡在我的心中总有着 不一样的重量。

其实,我对于故乡的印象是淡薄的,我常常在我走过的每一个城市里寻找些什么,当然,这样的寻找与梦想无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显得并不执著。或许,我所要寻找的不过是一份熟悉感。这种熟悉感常常会为我带来我所需要的淡定和安宁。诚然,这样的寻找有时候也会让我生出些许的怅惘。但是,我喜欢这种感觉。就像是回到故乡,听到乡音,我感到亲切,离开,却有了一种更深的依恋。我想,这种怅然与依恋,大概便是潜藏于我内心深处的另一种乡愁吧。

在余光中先生的诗里,乡愁可以是一枚邮票,可以是一张船票,可以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也可以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那是一股内心无法抑制的思念,和时间一样漫长,也因为时间,让这种思念变得越发的深重。相较之下,于佑任先生的乡愁却显得撕心裂肺得多。“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故土难回,隔海相望却终不能聚,那样的乡愁恐怕已经不是乡愁了吧,或许应该算是深切的思乡之痛更为恰当。

然而,这个世上大多数人的乡愁却是那种淡淡的,淡淡的,在淡宁中带点忧伤,在飘泊中充满想往,恰似故乡的炊烟一般自然,又如同故乡的溪水一样恬静。因为没有那种“不可见兮”的伤痛,所以便不见得怎样的刻骨。然而,这样的乡愁却总有一些让人沉迷的质地,所谓乡愁撩人,挥之不去,大抵指的便是这样一种情怀吧。

叶落归根,这是很多人不愿舍弃的理念。所以有少小离家老大回,头发白了,也一定要回到故乡。举凡中国人,大都有或浓或淡的故土和家园情结。听到乡音,便不由得泪水涟涟,举头望见了明月,低头便思起了故乡。一枝一叶,一山一水,月圆月缺,都可以是思乡的寄托。这样的乡愁写在每个人的心中,它并不沉重,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恰似人心的一面镜子,映照的是自己最初的形象,或者就像一轮圆月一样,始终皎洁在内心,有着淡淡美丽的身影。我想,这便是我的“美丽”乡愁的由来吧。

在我看来,乡愁的确应该称得上是美丽的。诚然,乡愁中也有伤痛,有怅惘,有一份欲盼却不可得的忧伤。然而,当心中那抹乡愁涌起的时候,内心必定是清纯而无任何杂质,柔软而又温暖的。那份明净和向往常常可以照亮心灵中任意一个哪怕是曾经阴暗的角落。有时候,人必须有那么片刻的温存和宁静,哪怕是脆弱。想想家,想想故乡的山水,想想故乡的小路,想想故乡已长得参天的大树,还有那永远开不完的野草花。把故乡放在心里,在心里永远为故乡留下一个角落,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古时的人,常常背井离乡,归途难觅,所以更容易滋生也更容易理解乡愁的由来。现代社会,通信和道路越来越发达通畅,以至于远在天涯也若近在咫尺,来来回回不过平常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缓解了乡愁之重。然而我以为乡愁是永远的。乡愁的存在,不在于道路的曲折远近,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却在于人内心深处永远寻求的那份归属感。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个人都在流浪。而乡愁,便是那艘可以把我们带回最初的船。

抒情类的播音与主持自备稿件 篇4

这是发生在旅游景点里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两位老人。

一天,两位老人到山崖上看夕阳。

两位老人如醉如痴地欣赏着这无比的美景,突然,妻子感到身边有一个东西在往下坠落,她下意识地伸手一拽,拽住的正是她失足的丈夫。她拽住他的衣领,拼命往上提拉,但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丈夫悬在山崖上也不敢随意动弹,否则两人都会同时摔落谷底,粉身碎骨。妻子实在有些支撑不住。她的手麻木了,胳膊又肿又胀,仿佛随时都会和身子断裂。她意识到瘦弱的胳膊根本拉不住他太沉的身体,她只能用牙齿死死咬住他的衣领,坚持到最后一刻。

丈夫悬挂在山崖上.就等于把生命钉在鬼门关上,在这日薄西山的傍晚,有谁还会来到山崖上?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他说:“放下吧,亲爱的……”

妻子紧紧咬住牙关无法开口,只能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吱声。

一分钟过去了。

两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

冥冥中,他感到有热热的黏黏的液体滴落在他的脸上,他敏感地意识到是从她的嘴巴里流出来的血,还带着一种咸咸腥腥的味道。丈夫又一次央求。可妻子仍死死咬住他的衣领,无法开口说话,她只能用眼神再次阻止他不要挣扎。

一小时过去了。

两小时过去了。

他感到有大颗大颗热热的液体吧嗒吧嗒滴落在他脸上,他知道妻子七窍在出血了,他肝肠寸断却无可奈何。妻子在用一颗坚强的心和死神相杭争。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旅游团的人们举着火炬找到了山崖边,终于救下了两位老人。

那件事发生后,妻子的整个牙齿都脱落了,并从此再没有站起来。

丈夫每天用轮椅推着她,走在街上,看夕阳。

人们都看着这两位老人融在太阳里,成为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抒情类的播音与主持自备稿件 篇5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美国的妻子汇合。一天早晨,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他摔了下去,刀子刚好扎在他的胸口,全身立即颤栗,嘴唇瞬间乌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的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姆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每晚照常为女儿唱摇篮曲,早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女儿却没察觉父亲每一分钟都在变化,他的脸色一分钟比一分钟苍白,看向海平面的目光是那样的忧伤。

抵达美国的前夜,父亲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的问:“可是明天你就要见到妈妈了,为什么你不自己告诉她呢?”

她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头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认出了母亲,大喊:" 妈 妈......"周围忽然一片惊讶,女儿回头,看见父亲已仰面到下,胸口血如井喷,刹那间然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精确无比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他为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他神迹。

但一位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智慧的老医生却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