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篇1
今年以来,我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部署安排,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不断开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现将20__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__年工作举措和亮点
一)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工作强有力地推进
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立足村情实际,紧盯短板弱项,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__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措施、细化了责任分工,摸清了现状、找准了短板、提出了措施,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一年来召开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十余次。二是落实推进机制。认真落实挂点推进机制,8个村党组织积极主动联系挂点领导和市县帮扶单位,充分发挥挂点领导的推动力、组织力、号召力和帮扶单位的资源、资金、职能优势,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三是强化督查指导。乡纪委立足8个村目前现状,紧盯短板弱项,及时跟进督查8个村工作开展情况,以督查倒逼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细、措施见效;同时,乡级各职能部门经常性下沉指导、现场谋划,按照既定措施和目标有序推进。
(二)强化预警监测,认真落实动态帮扶机制
狠抓“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对标对表后评估各项内容和指标,组织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等活动,发挥好全乡67名网格员作用,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由党委副书记督促抓落实,同时要求班子成员深入所包乡村,调研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扎实抓好各级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使主体责任、整改责任、行业责任落到实处。坚持落实了乡村振兴工作例会制度,乡工作站每月召开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例会,乡工作站督促各村每月开展例会工作总计88次。
(三)全面夯实基础,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每月定期对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抽查,用好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收入稳定,激发内生动力,我乡提供有公益性岗位33个,吸纳脱贫劳动力从事保洁、光伏维护等工作,定期开展就业培训,引导人员就近务工外出务工。巩固教育保障,继续落实双线包保、送学上门等政策,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做到“应助尽助”,向省内88名各学龄段帮扶学生发放教育补助资金7。5万元,省外就读帮扶学生异地发函26名,对横北韩小丽、东溪李溢婷送教上门每月8课时。巩固健康保障,全乡脱贫户183户560人,监测对象户1户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实现健康脱贫政策的全覆盖,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合格乡村医生配备,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服务到位147人。推行门诊一站式服务,重点对因病、突发事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实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巩固住房安全保障,定期对农户房屋进行动态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等2户纳入改造范围,已摸排闲置房屋180栋保障,均已张贴、悬挂警示标牌,封锁门窗。巩固饮水安全保障,定期在全乡范围开展脱贫户饮水安全检验工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和净化设施后续管护,做好枯水季节应急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确保脱贫户饮水安全有保障。
(四)建立融合发展体系,做好乡村振兴项目文章
2023年中央、省、市、县各级衔接资金共安排我乡建议修改为村项目26个。其中经营性资产项目21个,公益性资产项目5个。各村扶贫资产项目台账要素齐全、准确详实,建立了管护台账,加强了日常监督,确保资产项目能正常运营。聚焦产业扶贫,精准实施产业项目,助力贫困户增产增收。光伏帮扶,如全乡共有12座村级光伏电站,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2万元左右;产业奖补,特色产业到户直补申报7户,金额达到12200元;小额信贷,开展小额信贷宣传及续签活动,目前我乡共有贷款脱贫户22户,贷款总额109万元,均用于自主发展产业:产业项目,积极发展坛下、塅上民宿项目、路边节节高修造馆扶贫项目、坛下富硒水厂项目等,先后吸纳脱贫户劳动力45人务工,积极开展“以工代赈”,人均年增收达2000元;衔接资金,安排了路边村20__年“脱贫户、农户饮水工程”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80万元、路边村、坛下村联合的20__年“竹制工艺品加工设施建设”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41万元,两个项目工程量均完工并验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有待加强。在进行防返贫动态监测过程中,分管部门之间信息不够畅通有效,数据比对不够迅速、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入的效率。
二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乡村振兴农业产业龙头带动效应不够明显,当前产业规模较小,比如黄蜀葵、黄精等中药产品规模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制约。
三是乡村振兴人才建设有待加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依旧离不开乡村振兴领域人才,乡土实用人才队伍不大,在引进助力农产品深加工、营销等专业技术人才上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23年工作打算
一是及时优化调整帮扶措施。结合防返贫第二轮排查工作,核查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并根据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生产生活现状和需求变化及时优化调整,对确因政策变化不能落实的要立即调整到位。强化系统监管,依托省大数据管理平台,定期对各村帮扶措施进行筛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进行整改;同时对帮扶措施制定、调整、落实情况加强监管。
二是持续防返贫常态化监测工作。切实发挥网格员作用,实时对网格内农户开展入户走访,对长期外出的农户至少每季度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联系1次,全面掌握农户收支变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家庭突发困难等情况,切实做到常态化走访排查,发现符合条件的农户,按照识别程序全部纳入监测对象进行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杜绝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
三是加快特色优质产业发展。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帮扶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重点培育茶叶、艾草、黄精等特色产业链;积极推动特色产业项目申报,通过民宿项目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增收。
四、建议:一是希望突出治理乡村环境,着力三大革命。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完善保洁队伍,科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合理规划农村改厕工作。二是希望完善乡村发展要素,着力人才培养。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纪人、产业带头人,打造农业生产经营队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篇2
今年以来,在省市局、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着力抓巩固、抓提升、抓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基本情况
一是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综合运用部门信息筛查预警、基层干部排查、农户自主申报等方式,建立起长效机制。工作上实行“135”精准识别法,“1”是排查工作做到所有行政村和农村人口全覆盖,不落一村一户;“3”是坚持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3种渠道相结合;“5”是重点关注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大病重病患者、大额自付医疗支出家庭,重度残疾人,失能困难老年人、孤儿等5类特别群体家庭。对监测对象每户明确一名乡镇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二是将各项帮扶救助政策精准落实到位。严格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不摘”要求,继续抓好脱贫享受政策户和动态监测帮扶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水平提升,结合我县的工作实际,召开了三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联席会议,按照户“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各项帮扶政策精准落实到位。
三是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基”行动和春季“大走访”活动。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坚决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2月9日起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90余天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基”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做到立行立改,即知即改,真改实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四是扎实推进2023年度项目建设。2023年度争取上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总量7000余万元新建项目25个,其中公益性基础设施类12个,产业类项目13个,所有项目采取挂图作战方式加快推进。
五是加快推进垛庄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在垛庄乡村振兴石马庄集中推进区建设上,坚持片区思维,系统观念,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统筹五大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沂蒙样板。目前,金银花烤房已完成土建,实现封顶;石马庄沿街房项目完成一层框架施工;长明村桥已完成桥面浇筑;2个村污水处理项目管道已完成铺设,设备安装调试已基本完成;凤凰峪村、码泉村、双石峪村等道路工程完成70%左右;各村环境治理综合清理项目有序推进,共清理“五堆”2000余处,拆除违建、养殖棚、露头丑等300余间,整理残墙断壁5000平、弱电下地4000米,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篇3
20__年以来,__乡全体乡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一道,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目标,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增收产业,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__乡辖7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2118户7946人,其中非农户口256人。“十三五”脱贫村一个乔坑村、十二五脱贫村一个护竹村。截至目前,我乡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数为217户674人;监测对象23户72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共3户13人、边缘易致贫户共15户43人、突发严重困难户5户16人)。纳入监测对象均采取了健康帮扶、保障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防贫险等帮扶措施。目前监测对象中消除风险共计14户44人,未消除风险9户28人。
(一)聚焦问题抓整改,确保问题清单及时销号。
我乡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整改工作,并多次召开乡村干部和驻村小分队参加的工作布置会和推进会。一是落实国家、省、市级、县级反馈问题整改。在整改和清零工作中,各村根据本村实际查摆并认领问题,明确责任人员,细化整改进展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村因户认真查找问题,依据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根据整改时限要求完成整改销号。在整改工作中,严格落实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向各村、各小分队和各帮扶干部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乡振兴工作站加大督导力度,乡纪委全程介入,监督责任人履职尽责情况。
(二)聚焦巩固抓落实,筑牢“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底线
在教育保障上。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在医疗保障上。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脱贫户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全部签约履约,所有村卫生室落实坐诊要求。同时,积极开展脱贫户慢性病鉴定工作,2023年全乡脱贫户新增3人慢性病鉴定,并发放慢性病告知书,有效缓解脱贫户看病贵的问题。在住房保障上。所有脱贫户房屋进行了认定,其中A级有290户,B级137户,不存在住危房现象,所有房屋均钉挂了房屋鉴定等级牌。今年4月份再次对全乡所有农户进行房屋摸排,并对疑似危房进行上报县住建局对其进行房屋鉴定。对鉴定结果为C级、D级住房人员进行转移,守住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的底线。在饮水安全保障上。各村集中和分散饮水源均安排专门管护人员对取水点水源蓄水池定期进行除杂、清淤、消毒,保证饮水安全。在保障扶贫上。我乡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口享受低保户数97户,12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18人,供养金2023年提标到780元每月;特困人员全部享受照料护理服务,每月每人安排护理费70元。2023年8月,全乡享受养老金的建档人口共计167人其中80岁以上享受高龄补贴的有26人)。2023年7月,全乡发放脱贫户及边缘户残疾人生活补贴补贴63人,发放护理补贴29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2023年提标到80元每月。
(三)聚集拓展抓提升,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服务群众
1、产业扶持方面。一是在全乡217户脱贫户全部加入光伏产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脱贫户及边缘户发展分散种养业。2023年9月已发放光伏分红,低保脱贫户每户3000元,一般脱贫户每户2000元,共计发放48。95万元。2023年发放产业补助30户(其中2户为边缘户),已发放奖补资金37。781万元。二是针对脱贫户存在的小额信贷需求,乡振兴工作站与农商银行协商,由农商银行制作小额信贷宣传单,散发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脱贫户。小额信贷执行“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优惠政策。三是培育产业致富事带头人,带动脱贫户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2023年全乡共有致富带头人15人,带动脱贫户52人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其中10人实现就业,42人发展产业。
2、就业扶持方面。不断创新就业扶贫机制,拓宽多种就业渠道,如增设公益性岗位、就业奖补、提供岗位信息等形式鼓励脱贫户外出务工。截止到目前我乡共有387人务工。省外222人,省内县外务工21人,县内务工147人,就业口已发放交通补贴69人,合计3。35万元。乡村振兴口预计发放交通补贴155人7。75万元。安排公益性岗位59人,其中生态护林员16人、扶贫专岗41人(含村级公益性岗位),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2人。
3、项目扶持方面。以扶贫项目为抓手,以产业扶持项目为重点,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产业作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023年我乡共安排11个专项扶贫项目,安排资金174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并验收的有8个,还有2个项目在加快进度。
(四)聚焦返贫抓排查,防止群众发生大面积突发困难
根据省市县防止返贫监测工作安排部署,__乡多次召开乡村干部大会进行布置和推进。一是开展“三类人群”二维码宣传与申报工作。要求所有乡村干部包括小分队在内宣传到每一户,对二维码的使用进行讲解。所有乡村干部要学习精准扶贫APP的使用与操作,对农户的申报要上户核实,对于确属应纳入三类人群的农户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申报农户上门做好解释工作。二是组织乡村干部走访排查。对于农户未主动申报的,乡村干部要主动作为,主动发现因灾因病因意外突发的严重困难户并开展帮扶。三是核实上级部门数据比对发现的突发困难户。对每一户进行核实,作出情况说明,进行分析评议,作出纳入与不纳入的研判。根据省民政局在江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数据管理平台中反馈数据,经过乡村两级分析研判,我乡新增监测户7户18人(其中突发严重困难户6户16人,边缘易致贫户2户2人),已严格按照程序纳入并录入国办系统同时开展帮扶机制。四是采集分析就业和收入信息。每个月对脱贫户的就业情况和收入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建立就业与收入台帐。五是开展大排查活动。对所有农户的住房、安全饮用水和脱贫户的政策享受情况进行大排查,建立相应工作台帐。
二、存在的问题
(一)乡域经济的带动能力较弱。我乡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企业少、规模小,第二、第三产业对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不明显,为脱贫户提供的就业机会也不多,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
(二)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任重道远。近年来,我乡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鼓励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发展各类种养产业,增加脱贫户及边缘户收入。但受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大部分村仍未培育形成主导产业、规模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弱。
三、下一步打算
为全力以赴做好巩固拓展、助力乡村振兴,我乡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做好后续工作:
(一)巩固脱贫成效,落实扶持政策。一是持续巩固产业扶贫成果。运用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未外出务工脱贫户发展家庭种养产业以及链接产业,确保群众持续增收、巩固脱贫。二是持续巩固就业扶贫成果。鼓励就业与培训,鼓励到县工业园区就近就业,因特殊原因无法离村务工的安排公益性岗位。三是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成果。运用后续教育、医疗扶助政策,坚决杜绝脱贫户子女因学、因病返贫,做好义务教育一生一策“劝学”“送教”等控辍保学工作;持续关注并解决好农村群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全面排查核验所有户住房、饮水安全动态情况,对发生的新问题的及时整改到位。四是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配合幸福苑社区加强安置点社区服务管理,对我乡11户易地搬迁户持续健全完善后续服务,高度关注易地搬迁群众生活,保持与帮扶对象紧密联系,开展定期走访,切实强化后扶举措,有效解决搬迁户实际生产生活难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严格项目管理,建优扶贫工程。进一步完善光伏电站、产业、水渠等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公告。切实履行项目监管责任,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有效推进扶贫工程优质化建设。既重建也重管,在竣工验收后移交业主资产化管理,巩固提升扶贫成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三)开展感恩教育,营造脱贫氛围。感恩教育、扶贫扶志,始终贯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在近几年扶贫扶志扶德扶勤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好感恩奋进教育。充分利用党建宣传栏和道德红黑榜宣传脱贫户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事迹,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奋进”教育,努力营造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深化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内生动力,激发群众奋斗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篇4
20__年,__区委、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按照中央、省、市乡村振兴局各项工作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全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首要任务,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促进农村宜居宜业、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不断强化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加快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聚焦“四个不摘”发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在防止返贫上下实功。抓实集中排查。今年以来,先后开展3轮集中排查,严格按照“四个聚焦”工作内容对辖区的农户及农转非未享受到城镇相关保障政策的村民进行防返贫监测全覆盖大排查。常态化开展边缘易致贫户、大病户、重残户、受灾户等重点人群走访排查。抓细网格监测。实行区、乡、村、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区级层面上由各行业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组成网格员,乡级层面上由各包村干部组成乡级网格员,13个行政村共组建98个村级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格,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监测体系。98名网格员负责日常跟踪走访、收集信息、反映情况等工作,网格员误工补助由区财政保障,燕山乡坚持“职责明确、客观公正、奖优罚劣、补助挂钩”的考核原则,指导各村对网格员进行考核。抓好问题整改。__区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要求,从严从实开展各级整改工作,建立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项清单”,整改工作部署推进有力有序,方案台账实事求是、规范准确,做到了账实相符、闭环管理。所有问题均按时整改到位、见底清零,注重健立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二是在政策落地上出实招。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密切关注监测户等低收入人口的收支状况,通过分类施策,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和保障标准同步提高,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落实《关于印发<安徽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皖民社救字〔2023〕74号)、《关于印发<蚌埠市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的通知》(蚌民〔2023〕239号)供养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做到应保尽保;按上级文件要求落实农村特困供养标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多举措不断增强了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控辍保学机制健全。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制发相关配套文件,全区所有农村适龄人口全部接受义务教育;通过各校(园)宣传、统计,认定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及时发放资助款到受资助学生监护人账户,保证不出现因贫失学辍学情况;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落实“雨露计划”。基本医疗保障有效。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村医开展定期上门服务;积极向农户全方位宣传慢特病医保政策,推广“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两病”患者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全覆盖。农村养老更有保障。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摸排和探视。让独居的特困和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以及个性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农村危房改造应改尽改。超额完成我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计划任务。农村供水更安全。12个行政村为城市供水管网供水,孙家圩子村通过村级自来水厂供水。
三是在持续增收上重实干。全面推动稳岗就业。为帮扶农民工快速融入行业岗位,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__年,区人社局积极开展含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乡、村为监测对象开发适合的工作岗位,帮助监测对象实现家门口就业,积极落实省外务工补助。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加大小额信贷的宣传力度,稳妥推进小额信贷,对有意愿符合条件的监测户实现应贷尽贷,并按照政策要求进行贴息。积极发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
四是在强化帮扶上用实策。强化驻村帮扶。推深做实第八批选派干部工作,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所在村实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运用派出单位资源力量支持乡村发展,确保帮扶工作全面压实。强化结对帮扶。明确各相关单位帮扶任务和帮扶要求,常态化帮助监测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以此来推动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困难问题。强化社会帮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引入乡村。
二、聚焦“产业兴旺”发力,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聚焦奶业、草莓等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二是推进乡村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快递进村、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三是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加速推进和平乳业、福淋乳业等省、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提档升级。
三、聚焦乡村建设发力,刷新乡村振兴“高颜值”
一是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做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实施__区农村公路养护安保工程;实施__区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对道路破损情况进行维修养护。
二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妥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高标准建设2023年申报的2个省级美丽乡村,已全部建成并接受省验收合格,持续推进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三是不断提升辖区水库供水和防灾减灾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燕山乡辖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对梅花山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四是协调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下一步,我区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局工作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的起点上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篇5
今年以来,我县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齐心协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扎实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特别是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了“七组一办”,制定出台了《__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__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等6项机制,形成了“1+8+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体系,推动了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现就__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整机构,健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乡村振兴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青海督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了“七组一办”,组织召开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4次,资金项目工作推进会和重点工作安排会6次,研究和安排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制定出台了《__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6项机制,形成了“1+8+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
(二)落实政策,补齐行业帮扶短板和弱项。一是我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先后出台了《__县建档立卡户造血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实施方案》、《__县加强后续扶持巩固脱贫成果的实施意见》、《__县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方案》、《__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__县脱贫劳动力生产奖补方案》和《__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6个方和实施意见,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二是全面排查“两不愁三保障”、水电、住房、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持续落实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低保帮扶、医疗帮扶、光伏扶贫等扶持政策。通过落实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责任,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1。住房安全方面。建立健全了农村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和消除农牧民在住房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隐患问题,开展了住房安全鉴定。2。义务教育方面。各阶段脱贫家庭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率100%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资金达8092。09万元,全县共受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4090名,贷款金额为2732。3690万元,义务教育巩固率100%。3。医疗保障方面。县、乡、三级医疗机构持续保持青海省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标准,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双签约”和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应签尽签。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县内各级医疗机构继续实施“先住院后结算”和“一站式”结算服务,今年实施“四全免、六减免”惠民政策,减免金额达10。17万元。4。安全饮水方面。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供水设备得到有效维护和运行,供水保障率达到90%以上。今年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总投资为340。38万元,解决了全县36个行政村共9522户40250人170350头(只)牲畜的正常生活饮用水。5。金融扶贫方面。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脱贫户持续获得贷款,截至目前,已完成贴息249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率不超过1%。6。光伏扶贫方面。2023。05-20__。11月份__县富源扶贫光伏电站向44个退出贫困村拨付收益资金2538。59万元。截至目前已向实际上岗的617名光伏公益性岗位累计发放工资530万元。
(三)定点帮扶,汇聚各方力量助力巩固提升。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及乡镇部门一把手包村制度,28名县级领导、18名党(工)委书记、30名机关单位党组书记、32名县乡组工干部和203个省州县党组织与全县109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省、州、县共派驻4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95名驻村工作队员。二是按照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省州县87家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26。518万元。三是山东省、中粮集团争取落实各类援建项目12项、投资总量达1。99亿元。
(四)守牢底线,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定实施了《__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细化明确了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和行业责任分工,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每季度对纳入全国防止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边缘户开展家庭成员动态管理工作。在12个乡镇109个村开展防返贫监测核查3次,2023年纳入防返贫监测边缘易致贫户的9户29人,通过产业带动、转移就业、临时救助、兜底保障、医疗救助、教育资助、金融信贷、残疾人补贴等方式,因人因户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20__年4月,已全部标注风险消除。
(五)统筹发展,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稳步推进。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全县后续产业就业规划和方案。20__年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和建设了投资3200万元的泉口镇后沟村、沈家湾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__县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用于搬迁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现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积极审定运行方案和运营主体。同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搬迁户后续产业就业台账,注重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将实用技能培训送到群众家门口,使搬迁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后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每户至少1人就业。截至目前,搬迁安置户有劳动能力的112户247人中,已实现就业112户241人。
(六)培训输出,脱贫劳动力持续稳岗就业。积极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的服务活动,有效帮助建档立卡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坚持强化“能人”带动,进一步拓宽输转渠道;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全县建档立卡脱贫户3143户11040人中有劳动能力的4008人已实现就业。确保了脱贫户实现持续致富增收,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二、“五大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调结构强优势,促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农牧业生产围绕“面向市场,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突显特色”的总体思路,以“调特色、调优质、调精品”为原则,根据全县农业资源潜力、产品优势和市场发展趋势,重点发展青稞、油料、饲草、马铃薯、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先后引进北青9号、昆仑14号、甘青4号、肚里黄、青油21号、青杂4号、青薯2号、加燕2号、陇椒和航椒系列、食用菌等粮、油、草、蔬菜等新品种。依靠科技进步,依托区域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农牧业产业化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潜力,积极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牧业,有效提升产业效益,全县从事食用菌产业新型经营主体15家,其中公司5家、村集体1家、专业合作社7家、家庭农牧场2家。20__年食用菌袋料菌棒栽培目标任务为174。8万棒,截至目前已栽培202。42万棒,采摘鲜菇1460余吨。提高农牧区综合发展能力,畜牧业养殖和特色养殖蓬勃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形式日益多样,养殖收益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56家,全县养殖牛50头以上、羊100只以上养殖大户共4602户(其中牛养殖大户1709户、羊养殖大户2893户)。白牦牛0。8万头,林麝90只。建成浩门马、林麝、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各1处、白牦牛养殖基地4处、湖羊繁育基地4处,2023年引进大通牦牛种公牛300头,高原型藏羊种公羊640只。我县备案正常运行的畜禽规模养殖场40家,31家养殖场为规模养殖场。其中牛养殖场27家;羊养殖场10家;禽类养殖场2家和1家马场,12家为全舍饲养殖,28家为半舍饲养殖场,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龙头拉动、基地辐射”的立体式发展格局。同时立足__特点,支持农牧业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__兴农蜂业、青海中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__县富源青高原草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北山兴源公司有机肥料厂、青海伊真食品加工等18家企业参与主导产业经营,其中包含省级龙头企业2家。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已具规模,2023年加工业产值达11。23亿元,主导产业加工转化率达64%。
截至目前,中央、省、州、县共下达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总量为18182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方面安排项目23项涉及资金11554万元,中央资金用于产业方面的占比达到了65。25%。涉及产业发展项目23个。
(二)建机制重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实施“人才培优”工程,提升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不断改进党管人才方式方法,调整完善了《县级领导服务基层联系点和联系群众一览表》,健全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各类优秀人才工作机制,及时为人才排忧解难,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通过20__年第二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现场成功签约项目4项,线下签约项目1项,共引进11名生物技术、文创餐饮品牌创建、医疗等领域专家,为全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新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注入了强劲动力。开展了__县20__年度优秀人才培养项目,对人才工作重点项目和中等项目分别给予了6万元、4万元的经费支持。针对市场需求,为提高农牧民生产技能,大力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了电焊、挖掘机、驾驶员、家政、拉面+创业等技能培训班。今年以来,开展农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2610人次,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2533人次。
(三)兴文化育文明,抓好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一是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依托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平台,采取专题报道、典型曝光、经验推送等方式,利用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创建活动、五星级文明户评定、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道德评议会等平台,宣传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移风易俗,通过编印宣传教育手册、发放倡议书、入户宣讲等形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功能,加大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的整治,对存在的陈规陋习早发现、早提醒、早制止,促进群众自治。同时,开展回族宴席曲、皮影戏、眉户戏等非遗文化展演“十进”活动70余场次,__县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学党史、感党恩、惠民生”演出活动21场次。二是管好农(牧)家书屋,全县109个行政村8个社区共有农(牧)家书屋115个、书籍9。6万余册上架,同时成立了海北州图书馆浩门镇南关清真寺分馆,分馆面积60平方米,配备图书2000余册,积极探索开展对群众有吸引力的活动。三是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发挥乡镇文化站所作用,坚持每年“两节”期间开展“四下乡”活动,为老百姓书写春联,赠送知识。加强乡贤文化队伍建设,传承发展眉户戏、回族宴席曲等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新乡贤文化。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结合建党100周年,组织开展了赛马会、足球赛、篮球赛、锅庄舞大赛、迎新登高、环城长跑等健身活动,并组织参加了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努力营造了全民参与健身的浓厚氛围。
(四)重生态强整治,持续加快生态优势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今年以来,各乡镇持续深入开展“三清一改治六乱”,常态化整治村庄垃圾乱扔、生活污水乱排、杂物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牲畜粪便污染路面等最常见易反弹的环境问题。持续推动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力度,截止20__年11月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92户。新建浩门镇、北山乡垃圾转运站各一座,配套垂直式压缩设备各一套,压缩式对接垃圾车2辆,压缩式垃圾车1辆,对浩门镇、青石嘴镇、泉口镇配套垃圾箱130个,三联分类垃圾箱88组,四色垃圾收集设备320组,顺利通过州县竣工验收,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庄占比达90%,7个村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现有各类保洁人员987名,乡镇村社公共区域、公共厕所日常保洁全覆盖,乡镇机关单位办公场所及水电站周边环境整洁有序,东川镇、青石嘴镇等乡镇集贸市场“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物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青石嘴污水处理厂、东川镇污水处理厂项目以及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县城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改造已完工,全县28家水电站中,23家均已建立生态基流保障监控系统,生态基流得到保障。农牧区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全县上下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祁连山南麓__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国土绿化5。7万亩,完成率为100%,在12各乡镇75个村、浩门农场实施了村庄绿化,栽植圆柏、云杉、丁香等苗木14。9万株。开展退化草场人补种5万亩,防治草原鼠害30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76。74%。河湖长落实到位,县乡村各级河长巡河湖8200余次,大通河、纳子峡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继续推进农田化肥农药减量零增长行动,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10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畜禽粪污平均利用率达82%、农田残膜回收率达90%。
(五)强组织聚合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选好“头雁”,打造基层一线“排头兵”。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17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一肩挑”115名、达98。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63名,较上届提高35。6%;平均年龄41。05岁,较上届下降1。35岁,致富能人等优秀人才290名,呈现出学历上升、年龄下降、年轻干部比例上升、优秀人才比例上升的特点。二是抓牢关键,激励驻村干部担当作为。精选了47支驻村工作队,14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充实到全县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易地搬迁安置村中,保障了47支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共计94万元,落实了交通补贴、生活补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关心关爱措施,从而进一步解决驻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了驻村干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规范制度,构建基层党建新体系。制定印发《__县实施“塑形固根铸魂”工程打造基层组织建设新高地的意见》等“1+10”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系列文件,打造“七联共建”和社区“红色党委”工作机制,实施党支部晋位升级方阵管理,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功能整体提升。配合驻村干部选派工作,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驻村干部的职责任务,并对日常管理、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扎实做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以《“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工程”实施方案》为引领,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能力提升暨廉政教育培训班9期468人,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2期164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达到全覆盖。四是结对认亲,统筹部署定点帮扶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坚持做好县直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了乡村振兴阶段“党支部结对认亲帮村、党员结对认亲帮户”的“双帮”机制,将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团结在“乡村振兴”这个总目标中,架起党员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五是铸造品牌,发挥基层组织大能量。持续发挥“10100村级服务队”“365调解室”“监评会+N”“五长制”等党建品牌效益,坚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率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公开率达到100%。及时公开了组织建设、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
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情况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县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立足新起点,找准新需求,一是在思想认识上“醒脑补钙”。各村党支部书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联合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发放宣讲手册,人人成为乡村振兴的“宣传员”真正让乡村振兴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在队伍建设上“强筋壮骨”。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100%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省州县相关单位共选派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赴东川镇和6个试点村开展帮扶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三是在规划发展上“先行一步”。结合各自实际,通过反复调研,充分考虑地理优势,学习借鉴互助县、大通县、等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编制完成了4个试点村的乡村规划。四是在产业兴旺上“展现担当”。积极谋划了仙米达龙村旅游项目、北山乡北山根村人畜分离项目、青石嘴黑石头村旅游和商贸服务、青石嘴镇红沟村农机局服务社建设等项目。及时组织召开项目评审会,就浩门镇西关村,泉口镇俄博沟村等十个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示范村发展项目按照“一项目、一评审、一方案、一时间表”的工作机制进行了严格审核,确保项目实施落地有声。五是在乡村治理上“不断完善”。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四、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情况
(一)多措并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支付。今年我县纳入乡村振兴年度计划实施的项目57项,涉及财政衔接资金18182万元。为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督导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和项目建设进度,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立项及实施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建立了县级领导联系衔接资金项目工作机制和“日调度、周通报、月督查”的项目推进机制。截至12月15日,已开工项目57项,开工率为100%,支付资金支付资金16837。98万元,资金支付率为92。6%,完成了省上要求资金支付率12月底完成92%的目标要求。
(二)盘点确权,扶贫资产有效管理逐步成形。及时制定了《__县扶贫资产后续管理方案》,在开展资产盘点工作的基础上,对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逐项进行了清查盘点和资产确权工作,明确了后续管理的形式和办法,全面完成了扶贫资产确权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夯实了基础。
(三)提前谋划,加快2023年项目库建设。聚焦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等任务,按照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项目库建设程序,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多举措积极谋划2023年扶贫项目库建设工作。一是加强指导,提升项目可行性。二是严格把关,提高项目库质量。三是分类施策,聚焦项目精准。
截至目前全县储备2023项目246个,涉及到村到户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就业、以工代赈共5大类,资金规模达17。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97个,资金规模7。86亿元。
五、国家后评估工作准备情况
针对省级督导、省级第三方评估和州级督导现场发现和反馈的21条问题,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在__县乡村振兴第三、第四次领导小组会议上进行了反馈和通报。要求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及时建立问题台账、责任台账和销号台账,边改边查、边查边改,着力在夯实基础、接续政策、对接乡村振兴上下功夫,既“回头看”,又“往前看”,持续抓好巩固提升工作,以良好的业绩迎接国家后评估工作。
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典型及亮点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我县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围绕“五大振兴”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形成了具有我县特点的一系列工作亮点:责任落实方面——构建1+8+6责任体系,同心绘就振兴梦;产业发展方面——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方面——管当前谋长远,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乡村建设方面——建机制抓落实,农村人居环境展新颜;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方面——广监测深帮扶,“四位一体”织密防贫网;组织振兴方面——打造基层组织建设新高地,搭建党群齐治乡村振兴新舞台;人才振兴方面——优化环境拓宽渠道,筑牢人才振兴“根基”;文化振兴方面——提升文化振兴“软”实力,助推乡村振兴“硬”发展;乡村治理方面——多元共建融合治理,构建乡村治安治理新格局。
七、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是农牧区基础薄弱,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二是对衔接资金项目库建设重视程度还不够,资金等项目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前期工作缓慢,导致项目迟迟不能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一)全力抓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严格按照建立乡(镇)村预警、部门联动、主动申请等识别渠道,及时掌握面临致贫返贫高风险因素的农户,将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易返贫致贫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定期排查,建立台账,动态管理,严防死守,确保一线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全力抓好农牧区产业发展。农牧业方面,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坚持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牛羊养殖,重点发展青稞、油菜等优势产业,适当提升香菇、中藏药材、蔬菜、火焰蔘、蕨麻等种植规模,建设一批带动力强的绿色、有机种养专业基地、专业村社,培育一批__特色产业,打造全省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布局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全省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加工业方面,依托生物产业园区,利用全县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农畜产品资源,开发青稞、油菜籽、蜂产品、牛奶、牛羊肉、沙棘、蕨麻、食用菌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扩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做大做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结合县域特点,推动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粮油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饲料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旅游业方面,将__县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林海康体、雪山运动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商贸业方面,发展“万村千乡”农家店,将旅游商业打造成为__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增长极。
(三)全力抓好乡村文明建设。狠抓意识形态工作,强化舆论宣传,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乡贤文化、“文艺轻骑兵”宣讲等活动,推动党员干部、村民遵守村规民约,调动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村民遵规守约的主动性,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努力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形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四)全力抓好乡村治理有效。在乡村治理与建设中提升社会教育力水平,通过丰富多元的文体平台搭造和科技、卫生、法治、环保、道德等活动的组织引导,积极发挥政府、村社、学校和村民的协作合力,渐进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精神在乡村社会成员生产生活中加以内化、传承和创新,让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成员形成积极学习、反思的自觉性,不断将法治、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根植于广大群众心中,让社会成员在经济交往、资源分配、公共交往活动中认识共同体关系,进而将法治与道德、民主与集中、自由与慎独、平等与个性、公正与差异等较好地统一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推进乡村社会发展的全面和谐。
(五)全力抓好人才振兴工作。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等措施,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推动“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行动、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牧业科技人才,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六)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和入库工作。严格落实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论证把关作用和发改、农牧、财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对项目库建设的督促指导和跟踪监测作用,不断提高项目库建设质量,为明年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篇6
今年以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区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主要做法及成效
(1)、聚焦目标任务,强化首位意识,坚持首位政治任务不动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把巩固拓展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确保衔接工作平稳有序不断档,镇驻帮扶干部5名,村级干部5名,确保重心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严格考勤考核机制,落实遍访、家访,衔接期内继续坚持效能点评制度,落实奖惩兑现。
(2)、聚焦突出问题,聚力整改落实,根据区政府部署安排,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国家成效考核,省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同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持续推进问题清零,特别是对因大额医疗支出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实行“一户一策”兜底保障。
(3)、聚焦脱贫成果排查,建立监测帮扶机制:一是对纳入重点监测帮扶的对象,做到致贫返贫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围绕“四个聚焦”内容,结合2023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成果巩固,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全面排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找准监测对象,落实好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二是突出条块结合,对照村户排查提纲,组织乡村干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形成网格化排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建立,易地扶贫,社会治理完善。开展问题排查和整改。三是强化问题整改,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对突出问题重点跟踪交办督办,确保排查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4)、聚焦产业兴旺,精准谋划产业项目,坚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扶持、稳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脐橙、蔬菜、家禽、水产,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撑,做大优势主导产业,做精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聚焦稳岗就业,加强引导开发: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加强跟踪监测,对有困难的落实“点对点”输送,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鼓励乡村两级针对弱劳力、半劳力等低收入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精准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的途径,推动帮扶工作由“输血式”变为“造血式”,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22名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有效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造血功能”。
(6)、聚焦扶贫资产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按照“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总体思路,统筹协调区域内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分级分类、台账管理,全面提高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全村2023年以来扶贫资金45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主要支出为基础设施,改水、改厕、改房等18个项目,空心房拆除268户,总面积32240平方米,全村住房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全村通水泥路,入户便道硬化率、网络、生产生活用电、客运班车通达率、使用卫生厕所率等均达到了100%。
(7)、开展了“五星创评,三讲一评”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奖励“三星”以上户,惩罚“二星”以下户,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使“五净一规范”有大幅度的提升。
2、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弱,由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等方面原因,我村扶贫产业还很薄弱,未形成规模化经营,抗灾害、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带贫益贫功能不够突出,二是人居环境长效机制仍有不足,近年来,尽管下大力气整治了农村人居环境但由于点多面广,农户素质差异,卫生习惯改变难,部分农户“五净一规范”难以持续。
3、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结合各级脱贫攻坚调研反馈问题,扎实做好问题整改,及时补齐“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短板,确保脱贫质量。二是做好贫困动态管理,做好贫困户信息更新调整,确保国办系统、乡镇村扶贫工作站、贫困户户内资料一致,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口及时剔除,对符合条件但遗漏在外的人口以及返贫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三是加强对脱贫人口的脱贫成效和收入监测,对于收入不稳定的及时增补扶贫措施。
(2)、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一是健全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村合作社为龙头,鼓励引导村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务工。二是健全完善光伏扶贫质量管理,运营维护,电站收益分配等机制,将光伏收益优先向失能、失弱人员倾斜。三是加强就业技能和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推进技能脱贫。四是加大公益性岗位政策宣传力度,做好招用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信息公开公示,落实公益性岗位、务工交通补贴等政策。
(3)、关注防范返贫致贫风险,对已脱贫人口及非贫困人口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等农户,及时采取民政救助,暖心基金等救济措施,确保遇病、遇灾、遇困不返贫不致贫。
(4)、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深入开展扶贫扶老感恩行动,更加注重培育主体意识,提高脱贫能力,营造文明新风,持续强化党恩教育,政策教育和示范教育,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一是持续开展“感恩奋进”教育,依托主题教育,“乡村夜话”、“党旗引领”、“五星创评”活动等载体,广泛开展正面教育引导活动,实行立德立志,激励广大群众不等不靠,感恩奋进。二是强化不良行为约束惩戒,设立环境卫生红黑板,对环境脏乱差开展曝光治理,对于子女不孝老,具有赡养能力却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协调司法部门介入,依法打击。
(5)、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一是开展扶贫项目“回头看”,对2023年以来村内实施的扶贫项目,对项目质量、项目资料、项目受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力求精准。二是对2023年以来的扶贫项目梳理详细的项目台账、特别是到户项目,具体罗列出所有受益农户的姓名,细致把握扶贫资金的用途。三是建立村内公共设施项目的管理和维护机制、充分发挥项目作用。
(6)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根据中央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大力加强村内人居环境治理。一是组织专门队伍对村内乱堆乱放、卫生死角、陈年垃圾堆放点进行集中清理。二是严格要求公益性保洁员,保洁公司,加强日常卫生清扫,及时清运垃圾。三是开展“党旗引领、五星创评”活动,激励和引导广大村民,自发的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培养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