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3年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

我是2103班杨__同学的爸爸,也是一个二胎爸爸。自从20__年,来到__这座城市务工,我就把两个孩子接到身边一起学习。大宝在四明中学学习,由于在小孩子之前学习中陪伴较少,所以我倾注了很多心血在二宝身上,上下学接送,以及辅导作业、培训班的学习都是自己亲历亲为,但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后,我一直困惑于如何配合学校去公共做好育儿工作,这次收看家庭教育第三讲:解读幼儿成长密码,受益匪浅,也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家园共育并非一种全新的幼儿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用基础。对于家园共育模式本身而言,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参与性,本身具有较强的自由性,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双向沟通才得以开展。目的一致性,家园共育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生活行为。所以,家园共育模式本身具有重要的教学优势,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和优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未来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努力,给每一个幼儿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和时间,运用关爱和鼓励给每一个孩子创造自由成长的世界。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2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当婴儿呱呱坠地时,我们就多了一重身份,一份责任,承担起为人父母的重担。

一个人良好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幼儿形成健康道德情操的奠基期,是道德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行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家园社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幼儿的性格和道德品质

幼儿良好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塑造知情行合一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注重引导教育,家庭注重在情感上激发、在行为上引导,社会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园社协同育人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二、家园社协同育人需要三方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家园社协同育人过程中,家园社是不同的教育主体,在不同的场合中担负的责任各有侧重,对幼儿的教育以某一方为主导时,其他主体应扮演好积极配合的角色。基于儿童教育的专业性特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协同应建构起幼儿园主动引领、家庭切实履责、社区积极协同的三角支撑关系。

三、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来调整教育方式

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最基本原则是了解先于教育,要一直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发现和了解,跟随孩子的发展而不断成长,调整教育方式。倡导三大孩子陪伴要点: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带给他们安全感;做一个有权威的父母,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引;在交流中启迪心智,成为最好的“家庭教师”。

四、父母的有效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文吧 ZUowEnbA.Net ]

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做好孩子的有效陪伴,助力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提供爱的土壤。父母在提供爱的土壤过程中,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理解爱是无条件的,增加孩子安全感,妥当处理情绪情感。

五、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家园社协同育人中来

首先,要树立责任主体意识。其次,明确目标,积极参与幼儿园及社区活动。家长可利用职业的多样性来参与幼儿园的助教活动,比如,走进课堂带幼儿进行丰富的互动体验,在幼儿园有节日活动时积极参与,协同幼儿园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等等。再次,重视合作,提升自身科学教育指导策略。重视科学育儿的力量,更新自身教育观念。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责任。读懂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行为,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和谐的亲子关系,对每个家庭尤为重要。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3

7月21日,在线上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解读幼儿成长密码,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既是家长,也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认为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使得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建立密切与沟通关系,把教师、家长、孩子结成相互关心的集体,让家长了解孩子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和方法。通过活动中的互动,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情,感受亲子同乐的乐趣,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开辟一个健康和谐、活泼向上的教育环境,可为幼儿营造积极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4

听了两位专家老师的对话,我有了一些新的启发。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应注重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模范,带好头。平时我喜欢和女儿一起游戏、学习、翻阅绘本,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然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不要在其它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潜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专家老师们为我们打开了思路。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我一向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爱看的书上方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爱的书,教他怎样讲故事,使她对学习有着深厚的爱好。

第二,尊重孩子的思想。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我们都要讲文明懂礼貌,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起到榜样的作用。

以上是我的心得体会,希望与爸爸妈妈们共勉。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5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讲《解读幼儿成长密码》,邀请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彭迎春园长和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夏婧副教授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为我们宣讲了在国家倡导五育并举的政策下,家园社如何协同育人的相关知识。

以下我谈谈在观看后对家长角色的理解。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不同的家庭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家长也有对幼儿成长的不同观念,不同行动力,导致出现矛盾频繁。基于此,我想说家长要对园方足够的信任,要相信他们的专业,他们在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抓好其在3-6岁成长的关键期,打好他们成长的底色。我们应该理解老师,多沟通,促进家园的双向奔赴,支持老师的工作,那么最终也是促进幼儿的成长,朝育人和自我发展的同一目标前进。

同时家长要在园方的引领下不断挖掘、追随、发现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在生活中要对孩子放轻松,一起享受学习的过程,一起进步。另外多引导幼儿参与生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相关的学习能力。这些不仅增长知识,还养成良好品质,提升语言的丰富性,与园方同频共振。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6

通过本次学习《解读幼儿成长密码》的线上讲座,我了解到孩子的成长特点以及如何有效沟通的密码,这让我懂得了如何应对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变化和如何有效进行亲子沟通。

作为家长,我要细心地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轨迹、年龄特征、人际交往特征、心智发展特征以及孩子的情绪管理特征五个方面进行成长教育:例如不打断,让孩子把话说完,适时给予回应和鼓励;避免“一言堂”,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提升倾听的意识,使孩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产生被理解的满足感,从而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运用反馈式倾听法,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倾听,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接纳等等。

这次学习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不足,平时总在孩子调皮的时候直接批评他,并没有尝试倾听他的心声、挖掘他的正向需求。现在我知道了奖罚要分明、适度,究方法和技巧,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而且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语言,激发孩积极性,让他快快乐乐地做事、学习,有效助力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7

孩子刚开始练滑冰时,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大哭。爸爸赶紧说:“孩子,没事,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趴一会!咱不着急起来。”孩子破涕为笑,纠正爸爸说:“应该是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爸爸竖起大拇指,赞赏孩子:“你真是太棒了!”

这是彭园长给家庭教育的一个建议:幽默感。

虽然彭园长讲的是幼儿园的教育,但幽默感却是可以贯穿教育的一种秘密武器。幽默不仅可以轻松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更可以传达一种乐观的、快乐的精神。幽默是一种曲径通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传达理解和善意,它能让父母放低自己,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它能调节家庭气氛,减少孩子成长的压力,带给孩子乐观豁达的心态。

它不仅适用于幼儿园的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同样也吃这一套。不仅在家庭中,在学校教育中,幽默也是解压的“良药”,是师生心意的“共振”,是精彩课堂的最重要因素。

幽默是教育的春风化雨,是教育的秘密武器。用彭园长的话来讲:“放轻松,享受教育的过程,享受孩子成长的时光。”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8

今天有幸聆听老师的讲座,着实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教育是个常深远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通过老师的讲座,首先我深刻理解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不仅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其次,家园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只有这三者能形成同频共振才能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家长是第一位老师,同时幼儿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更重视孩子劳动的实践和技能,劳动教育的核心目的其实是培养孩子们对劳动和劳动者本身的认识和尊重,而这种认识正是来自我们生活的社区。只有他认识了参与了了解了他才能热爱,才能更好的影响他,让他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最后也让我更加清晰的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是十分宝贵的,在孩子的某个敏感期到来时,—定要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与其敏感期相适应的发展环境,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敏感期。在任何时候,处理孩子的问题,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用心去理解孩子,聆听孩子。相信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原因,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包容,多一些理解。在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中,孩子才敢于表达自我。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是父母日常生活中懂得包容孩子的行为。家庭是孩子情感的港湾,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9

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我们要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滋养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这节家庭教育公开课的主题是家校社协同人机制建设的政策与重要任务。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传承与运用。很好的诠释了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带给家长很多智慧和启迪。

总之,欲教子先正其身,身教永远大于言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我们的言行举止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孩子一起进行家风建设,并处处践行,让孩子多读国学经典,了解文化常识,增强技能技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他们走好人生第一步。也只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养正气,走正道,青少年才能在不断成长中坚定信念、勇挑重担、展现担当。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孩子就是社会的未来。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传统家庭教育无疑是最好的教育工具,不仅能够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还能够培养孩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品格。通过学习强烈感受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深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也在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合格的家长。

总之,家校社协同共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真正做到始于家庭,重在学校,终在社会。需要家校社三方协同共育,各司其职,紧密衔接,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0

讲座中专家们以专业的知识,阐释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让作为家长的我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去了解这个学生的基本状况,比如:家庭状况。当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能相亲相爱,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时,孩子内心就会有力量,眼中就会有光芒。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他能有底线,有底气,父母的陪伴缓解孩了的压力,提高孩了的自信心以及鼓励孩子正确面对遇到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面对礼会带来的挑成。心中有爱的孩子,他的安全感阀值比较高,不会走极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意识到,通过带领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素质。我们利用周末的一些休息时间,或者是假期,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走进博物馆、科技馆、电影院,或者是走进社区,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以及社会劳动,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作为家长的我们走进了学科类的误区,太过强调了学科类学习的重要性,殊不知孩子健康成长除了知识,还应有见识、有思想、有心智的成熟,所以非学科类的学习也非常重要。让孩子学习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去了解国家的历史,去感受科技的进步,为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当遇到孩子犯错误的情况时,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去斥责孩子,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当孩子犯错误时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帮助孩子爬坡过坎,让孩子分析当时的状况,复盘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时间去引导教育我们的孩子,让孩子成长有路、有方向。

家校社三方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关系,学校也应该主动的去与家庭做日常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我们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学校在育人育才方面的一些做法,经常性的通报给我们家长,让家长对孩子学习与成长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不至于出现了问题在形成焦虑,甚至是误会学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我认为家庭教育更是至关重要,作为家长的我们要陪伴好孩子的成长,与学校合力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1

在“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一讲”中,基础教育司游副司长和首都师范学院罗教授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它是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方面协同作用为基础,共同参与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育人机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有助于我们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双方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家庭作为孩子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则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更好地认识学生,更全面、深入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学校可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在学校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学校还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成长。

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与学校和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2

通过“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第三期视频的学习,我更深切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用和地位,我们做父母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将自己的关爱和作用表现出来,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来调整教育方式

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父母的核心任务是做好示范。这个时期是孩子学习基础知识和锻炼生存技能、初步形成三观的重要阶段,是在为他的人生奠基。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被孩子模仿学习。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率先做什么样的人。

比如你希望孩子成绩优异,那你先做一个热爱阅读努力学习的人,而不是吃喝玩乐购,酗酒打牌刷手机;你希望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你就不能自己有不守时,不讲卫生,说话不算数,手机不离手熬夜打游戏等等这些坏毛病,孩子在你的耳濡目染之下,很自然的朝着这个方向成长。

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也就是说,教孩子学会对人有礼貌,学会尊重人,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有集体观念,等等。

二、父母的有效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之一。

不要想改变孩子,而是接纳。

“不要把好好地陪伴,变成了伤害”。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陪伴孩子的时候,要么督促学习,要么唠叨、说教,总想着改变、纠正对方,结果把孩子的心越推越远。就像手中紧握住的沙子,握得越紧,沙子反而流失得越快。当你想要改变孩子时,无论你的出发点多么正当,你带给孩子的直接感受是: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我期待的样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大人等着孩子道谢,孩子等着大人道歉,彼此都等不来自己想要的。我们家长真正要做的不是想着改变孩子,而是要学会接纳。真正的接纳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我们对孩子所有的期待都只是父母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孩子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禀赋。所以,我们要接纳孩子,需要我们去理解他的情绪和感受。

一段有效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温暖以及安全感,这比单纯的说教要更有效果。

三、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受不得半点委屈。对于老师的批评有时不能正确看待。其实,老师批评孩子,正说明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老师保持一致意见,会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时,要淡化成绩观,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

孩子良好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需要塑造知情合一的教育环境。学校注重引导教育,家庭注重在情感上激发、在行为上引导,社会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园社协同育人,“同频共振”才能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3

在繁忙的大都市,父母为了生计,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够的时间经常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普遍心理孤单和渴望父母陪伴。家长要明白自己忙活半天为了什么,不还是孩子么。所以家长再忙也应该满足孩子的心愿,多关爱孩子,弥补平时工作忙与孩子沟通少的遗憾。我们承认,如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剧导致很多家长整天疲于应付生机,但是这些不应成为疏于陪孩子的理由啊,和谐的亲子关系不是在几天看不到父母的状态下形成的。当你赚了大把的金钱后,却发现孩子和你的距离已经拉大到你的意料之外时,那时,你的金钱还有意义么。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4

转眼间,孩子步入五百村小学已满三个学期了。在如何做到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这一课题前,初为父母的我们其实也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日常和孩子相处中慢慢体会总结,听完这节课后才发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育人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路径和经验上共同努力,共同学习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一直比较重视家庭教育,孩子的成才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遗传,更取决与后天的成长环境,作为家长应为孩子创设健康的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业。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带给他们安全感,做一个有权威的父母,在交流中启迪心智成为最好的“家庭教师”。

学校在育人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加强与家长沟通方面,希望学校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常态化地与家长进行沟通。把学校对孩子教育教学的一些情况,及时、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对学校放心,对孩子成长有合理预期,降低家长的教育焦虑。同时,希望学校在沟通中注意技巧,要更加平等地对待家长。让家长在与学校沟通时,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使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和谐,达到理想效果。

社会教育是为孩子发展提供的一个平台,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孩子各方面素质。建议家长利用好闲暇时间,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开展户外活动;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教育场馆;带孩子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劳动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都需要,为了让孩子健康发展,我们都应该努力。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5

7月21号,我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讲《解读幼儿成长密码》,很受启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庭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爱的土壤,这里面包含了三点:良好的家庭关系,爱是没有条件的,情绪情感的处理。

讲到爱是没有条件的这点中,彭迎春园长说她最怕听到这样的话:“你这样妈妈太爱你了”“这样妈妈不爱你了”。联系自己,我常把类似的话挂在嘴边,当时我的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呢?我明白了,要看到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要看到积极面,对孩子永远有一个正向的期待。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妈妈无私的爱。讲到情绪情感的处理,我也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句话,人都会有情绪,但不要情绪化地去处理问题。彭园长说要理解孩子的情绪,要接纳并且进行疏导,去帮她一起解决问题,不能情绪化时口不择言。

我明白了爱的土壤,伴随着孩子和我的共同成长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多么地重要。不管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都是如此。此时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跟孩子好好的沟通交流一番。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6

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从心底体会到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各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特别赞同这期嘉宾彭园长和夏老师的观点: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带给他们安全感;做一个有权威的父母,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引;在交流中启迪心智,成为最好的“家庭教师”。所以陪伴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做好孩子的有效陪伴,助力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提供爱的土壤。父母在提供爱的土壤过程中,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理解爱是无条件的,增加孩子安全感,妥当处理情绪情感。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我收看了由教育部关工委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推出的2023年“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三期。本期由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彭迎春和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夏婧作为嘉宾。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的穿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潜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明,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红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潜力和行为潜力不和谐性不一样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构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假如任由这一状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开,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要害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好。

家庭教育公开课优秀心得体会 篇18

从孕育小宝贝的那一刻起,作为父母,我和孩子爸爸常常会阅读育儿书籍,以便能够更好地养育孩子。今天,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由彭园长和夏教授带来的《解读幼儿成长密码》家庭教育讲座,有些许体会:

1、用心

幼儿园不仅从课程、劳动、交往还是各方面,都如专家所说的“全环境育人”一样,看似生活中一个个小环节,却都是教育的契机。因此,作为家长,在幼儿园课程中,我们也应当积极参与孩子的课程。比如今年暑假幼儿园推出了亚运五慧小星仔打卡活动,我们就会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寻找身边的亚运吉祥物、了解亚运小知识等,走在教育“潮流”中。

2、用情

我非常赞同两位专家说的家园双向奔赴,这样能使我们家长和老师双方,能随时了解到孩子在家在园的不同成长动态,老师在班级群里也随时通过照片、小视频向我们展现孩子们近期的活动情况,我们也积极在群里反馈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时刻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我认为像这样用彼此的真情换来的双向奔赴,才是助力孩子成长的最好密码。

3、用陪伴

如何成为一名“幽默感”的父母是非常重要的,两位专家用生活中的一些“暖心”小话语,巧妙地避免了育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剑拔弩张”的情况,尝试做一个幽默且睿智的父母,让亲子关系温暖融洽,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