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1

今天与各位老师一起进行了新课标理论的学习,在此次学习中我豁然开朗,对新课标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我领悟到教学既要加强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也使我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下面我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于新增的核心素养这个概念

2023年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新数学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生活,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数学,明白数学是一门可以解决身边问题的学科,知晓数学“化繁为简”的学科特点,增强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四基”,同时学生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探索点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育需求上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所以必须进步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要点。

二、关于重结构化的结构内容

要改变以往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注重知识体系之间的关联性,在广度上,要了解知识的来源和学习需求,和旧知、新知的关联。在深度上,强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建立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更容易掌握知识,以及知识体系间一脉相承的部分。

三、关于重引发思考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要求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在课堂形式上,可以从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可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式。

四、教师要时常的反思自身

会反思是一种智慧,有效的反思,能够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一方面,教师要重视教的反思。任何一堂课,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老师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目标预设的达成状况、课堂教学时教师的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的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想方法等,及时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概括与提炼,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老师,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要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2

趁着暑假,静下心来研读了2023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和收获。

与2023版课程标准相比,2023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便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1、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这“三个会”描述的数学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

2、结构化整含理程内容。

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大幅度提升。

3、超向多学科融合,注重实际运用。

课标中给出数学问题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社科、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通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4、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新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这些识技能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是才能提升,数学价值价才能体现。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3

8月26号在河南省教研室的组织下,我学习了史宁中老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解读,特别是初中数学的解读,感觉对我的数学学科教学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从双基到四基再到核心素养,更加强调过程、亲身经历、获得经验。从结果的教学,变为强调过程的教学,强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课程目标也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要学生会用数学的观察现实世界,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是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从而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以中欧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能够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和理性精神。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要学会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后面史老师又针对数学的各个方面结合实际题目进行了讲解,讲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数学进行结合,感觉课程更加的通俗易懂。

学习培训结束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以新的教学标准为教学依据,更新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思路,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形成新的数学教学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4

我们昆阳中学全体老师参加了河南省教研室八月二十六号组织的线上培训《数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学习活动。

首先我们听了崔博士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新课标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亮点之一即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核心素养=用学科方法学习学科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新评价的三条变革,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以及石芳老师讲的核心素养,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

下午我们又有针对性的分学科学习了史宁中老师讲授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变化。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明白新课标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转化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感受成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的人格发展,促进数学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学课程要力求合理利于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教学的提高。

学习让我对《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年版》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培训虽然结束了,而我们的工作实践刚刚开始,接下来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更新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思路,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耕耘出新理念的数学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5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2023年的整个暑假培训我们都围绕着“新来展开学习,这个新就是《2023年的新课程表标准》。作为新老师的我最开始听专家解读的新课程标准的晦涩难懂,经过假期的沉淀到今天的培训学习,我才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才有了自己的收获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达到四基四能,突出情感态度价值。新课标更突出了以育人为本的目标。

从今天的培训收获谈起,上午听了马云鹏教授深入解读,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明显变化。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聚焦核心概念,落实核心素养。尤其是内容结构化,有整体性、一致性、阶段性三个特征。

一、在讲解一致性时提到了加法是运算的基础,不论是整数相加还是小数分数相加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整数、小数、分数在学习数的认识教学中也是一致的,都是数字+计数单位来进行教学。

二、内容结构化有助于知识与方法的迁移,重点讲解了知识结构化的重点概念。其中提到数与运算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通过核心概念可以把主题内的零散内容联系起来。学习完之后我有一种眼前的迷雾突然打开了,作为教师要有大单元的理念,乃至将小学六年级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分类教学的理念。前进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不停地去探索。然后我结合目前低学段的孩子的学习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课标的变化更是让我们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原来上课我总是怕孩子们出错,用课件带着孩子们去学习。看似激情满满的一节课孩子们都学会了,我现在意识到了只不过是虚假的繁荣。因为有时课件稍有不那么好玩时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课堂变得毫无生机,孩子们懒洋洋的。那么在新课标下我该如何应变呢?我利用假期时间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公开课感受到吴老师的课堂魅力。从吴老师的课堂对学生的态度,我感受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乐学和善学会学。整节课吴老师是不怎么讲课的,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探索是生与生的学习和交流。吴老师经常说的一些话(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不急不急,老师也会犯这样的错误。)吴老师的说话的方式和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我,想必在场的学生更会觉得这样的课就像一顿大餐,好吃又美味。

我看完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在我的课堂试一试了,首先在抛开物质奖励的情况下,我觉得作为数学老师首先也要先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比如:把学生当大人对待充分的突出平等和尊重)先让学生喜欢你再到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借用吴老师的教育核心,一切为了孩子。是呀课堂就是孩子们的课堂,过多的干涉并不能让孩子们思考。为了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需要充分的融入生活情境,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主动的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过程当中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可能学生的探索不是标准的答案或者是发表自己看法的语言不那么准确,此时才是抓住学生闪光点的地方(还要有针对性的表扬语言比如:你把问题表达的很清楚,你很会倾听,很善于和别的同学合作等)只要思想动起来学生就是有效的学习。前期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可能会浪费时间,孩子们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后不就是达到了核心素养。要想让学生达到这样的效果,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同时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去学习。

一切为了孩子,从本次培训中我也认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息息相关。有了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人才,在教育的路上应与时代共进步。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6

教学多年,不断备课,上课,反思,周而复始。究竟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教学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社会,我们教学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改进。2023版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吹响了新时代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真可谓“新百年课程体系再造”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对比2023版数学课程标准,我也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新课程教育理念在改变,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我们要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强化育人导向。

我们要培养一个有核心素养的人,通过数学学科教育,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1,从观念层面上考虑学以致用)。

2,从能力层面考虑如水电费,铺地砖)。

3,从语言层面考虑语言精确,简约)。

4,从思维层面考虑有条理)。

二、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16门学科的课标中都提到了跨学科这一点,可见其重要性,以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为载体,促进数学学科育人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小学数学主要体现在“综合与实践”这部分内容。

我认为,以上两点正好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两大特性,第一点体现了核心素养的三个特征其实就是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数学性”,第二点跨学科学习,其实也能理解为知识性,知识往往不是用单独的某一种学科的知识理解,而是各科各类知识的综合。

如何教育与教学,不单单是只借鉴已有的课标,更多的是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反思,去实践,要活学活用。让学生在我的“有知有觉”的设计下,“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所学,是我的目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思则殆”,我将以新课标为导向,从新起点出发,开始新的教学征程。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7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后简称“课程标准”)发布,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有: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8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从中感觉到,新课标与我们直沿用的课标有所不同,感觉在很多都做了改进。例如,更注重数学与活的联系,更重学个性的发展,强调不同的学学习不同的数学,使每个学都能有进步。新课程理念的核是”为了每位学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标准。

数学不仅只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数学的三大基本思想:抽象、推理、模型。数学研究过程是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通过推理得到数学结论,通过模型搭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而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表述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眼光的内核是数学抽象,它体现了数学的一般性:数学思维的内核是逻辑推理,它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内核是数学模型,它体现了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因此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也是数学思想培养的过程,这也许在节课的教育中实现不了,但应当作为教师数学教育的“魂”,这将为学生提供正视和探究世界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新课标培训,我对新课程标准更加深的了解,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进行新课程的教学作。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9

通过今天新课程标准网络培训有如下感悟:

1、育人目标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时代新人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这就需要老师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上重视思想教育,立德树人。要想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需要老师能够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满足社会需要。具体措施: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课堂上进行探究活动前需要老师进行深度思考,活动要有序进行并且有效。课下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对内容结构化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提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具体实施措施:从单元内容结构的分析找出相关联的单元并从这些章节中找到核心概念,核心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强化更多的知识与方法,达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通过核心概念找到本单元的关键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并能够灵活创新,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不仅仅是知识成绩的表现,而是综运用。通过学生学业质量的检测老师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对教学进行思考和创新。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学业质量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应通过操作、游戏、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实施游戏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我自己目前任教二年级数学学科,对于游戏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它不但可以使孩子们体验到乐趣,而且能够给他们一定的教育引导。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中要充分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利用游戏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学习,同时借机完善各个课堂内容,让他们能用轻松快乐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从而使课堂生机勃勃,促进他们从被动认知走向自主探究。

也正因为我在教育一线工作,所以我很清楚数学课堂上游戏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游戏教学目标不明确。任何一门学科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都应该是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再去实施教学环节,游戏教学也不例外。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老师们才可以针对教学任务进行具体的游戏设计。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很多时候会产生数学知识教学与数学游戏毫无关系的现象,这样数学游戏的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游戏活动设计不合理。其实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愿意带着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的,但是大家会担心孩子们玩得太嗨了,收不了场,又或是只顾着游戏就不顾学习了,这样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教师如果在备课环节,通过了解教学目标,经过思考,然后合理的设计游戏教学环节,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其实游戏教学应用得不多或者说很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天性好奇,这个时候正是应用游戏教学的良好时机。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没有重视起游戏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进行游戏活动会耽误课堂进程,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接下来我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来谈一谈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几点策略。

1、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游戏活动。低年级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感到无法理解数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教学时,首先老师要明确这一单位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然后老师再按照课程目标去设计游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游戏方式,每个学生都扮演统计员的角色,记录班级内一天的日常活动,包括出勤率,请假人数,或者每个人睡觉的时间或者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课外活动、季节、水果,或者是大家的生日分别在哪个月等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知道画”正”字是比较简便的方法。

2、游戏设计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实施游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防止教学流于形式,按照教材内容和要求科学的原则实施游戏活动。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时,可以让小朋友们自由的模仿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轨迹,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小朋友们动手剪一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第四课时再去剪4个手拉手或者头靠头的小人儿就可以根据之前的经验去自己探索方法。总之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要以教师的需要为依据,以孩子们的需要为基础,合理有效的实施。

3、增加游戏活动形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锻炼数学思维,另外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游戏教学方式。如,《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时,课件上面的图片或者数字都是抽象的,可以在前一天布置让大家带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者玩具,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儿,教学过程可能会“混乱”一点儿,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定是双倍的,教学效果也会是突出的。又如在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一般对孩子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在新知部分讲授完毕之后,我们可以在练习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出题,还可以创设情境,就像讲故事一样,我相信这样的练习形式孩子们一定很愿意尝试,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游戏要具备竞争性。低年级学生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也具备较高的好奇心,同时在和同伴交往活动中还具备很强的好胜心,所以教师也需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沃白板里面的“课堂活动”就能够很好的帮助老师进行有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教师只需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再选择对应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进行选择,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每周都可以进行”计算小能手”的游戏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大画面上列出二十道相对简单的计算题,然后让小朋友们进行运算,最后针对在全班中运算的速度最快并且准确率又最高的孩子获得了运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然后再在班级优化大师中进行加分,利用这些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的孩子不但从游戏中获得了乐趣与成长,还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游戏化的数学课堂一定会让数学学习焕发勃勃生机。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11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了更多的渗透。无论是从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还是文化与技能素质等多方面都有所凸显。真正的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整体素质的提升,真正的从文字中走出來,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有意识地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作指导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事情。本文将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视角,简要分析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所体现的优越性,并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三个方面阐述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数学作为小学学习的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其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只发挥出了数学的知识价值,并没有体现育人价值。而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数学教学应该在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上予以重点培养,并以此为中心形成各种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提升的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效果和数学科目的教育作用,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协同发展,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展现的优越性

从多年来在素质教育上进行的实践尝试的结果来看,素质教育的课堂是开放的、多元的,学生在素质教育类型的课堂中能够自由释放自己天性,并无所顾忌地发散思维,对所接触的知识点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分析,这实际上就让学生在数学一科上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创造力和思考判断能力;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则是定性的、封闭的,课堂的目标是与课程任务与大纲要求挂钩的,对学生来讲每堂课的任务并不是思考了多少,而是听懂了多少,这实际上就将数学教学变成了理论、公式、概念的背诵课,在学习压力下学生能够自由思考的机会少之又少。从数学学科的特性来看,数学是逻辑、抽象、多元的学科,无论是学习方法、解题思路还是应用方式在不同的逻辑下都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解释,而多元化的思维逻辑以及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恰恰是数学学习所需要的。换句话说,数学需要各种各样的思维,而不是各种各样的知识点灌输,在这方面,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方法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事实上就是建立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话语霸权”,因为传统课堂中学生始终是输入的一方,即便偶尔输入和输出的角色在互动的情况下有所调换,但也改变不了学生疲于记忆、忽视思考的现状。很多教师是能够发现这一点的,所以他们在课程结束时往往会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自由提问并对本节课内容作自行回顾和总结。这也是大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形式下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在授课结束后再行思考虽然能起到对知识的巩固作用,但面对既得结论,很少有学生能耐住性子进行反思琢磨。因此在课堂教学阶段,素质教育就要求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思、去推导,而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紧跟学生学习进度,做好引导辅助工作,此时教师的作用不是将知识教给学生,而是从无到有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需要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一方面要靠兴趣、动力的驱使,另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自主,以此才能让学生在不断阐释中积累经验,深化知识理解,并且在一次次的成功中积蓄自信,从而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促使其时刻保持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在《四则运算》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既考虑学生兴趣的激发,又给予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超市买卖”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再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争机制,比如购买额位居前列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冲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在兴趣、竞争压力以及高度的自主权驱使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高效率地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推理计算等多项能力。

2、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

同样的课堂教学,同样的巩固练习,在不同学生身上往往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所产生,每个人所擅长的方向、熟悉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应试教育的“标准化教学”难以取得“同一性”效果。为了让不同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区间内取得最好的发展,实行素质教育理念是必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以其优势能力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步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就要落实好分层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任务目标及发展要求。比如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教师就应该将他们的学习计划与其他学生的学习计划分隔开,从基础阶段做好规划,在课上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尽量放低,目标就是理解简单的概念,能够做到基础的应用。另外在作业设置方面也需要做好分层,教师应从简单题、基础题、单一题出发,逐步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然后慢慢增加综合题、拔高题的数量,实现练习难度的层次性上升,一点点完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只有“书面考试”才能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然而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因为知识的记忆、理解、内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忽视学生过程中的表现而单纯以结果论成败不仅是对学生的努力视之不见,同时也是对投机取巧的推波助澜。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表现所带来的评价结果波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地“趋利避害”。另外,单一的评价体系就让评价成为了独属于“智育”的工具,对学生的德育观、美元管是有相当大的危害的,因为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难免会因为偏颇的评价模式产生片面、狭隘的价值观念,所以在评价体系的设定上,教师应该从事实出发,从过程出发,从品质、性格、意志等各个方面出发进行综合考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教育评价的公平,进而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及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在《图形的运动》一课中,由于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常常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对此教师要科学判断、公平评价,有的学生智力发育较早,可能很容易就能想清楚图形变换后的样子,但想象能力发育较慢的学生往往在课下付出更多努力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疏漏。所以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得慢的学生的引导,要肯定其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帮助其坚定继续学习的信心;对于学得快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夸赞,因为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骄矜心理,反而不利于保持良好学习态度,应当肯定其成绩、分析其过程,让学生明白其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领会理念含义,准确落实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健全评价体系,推动评价标准多元化、公平化,才能彻底解放学生思想,调动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唤醒其自主意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12

数学学科提出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既需要有课程目标的总体计划,内容的选择、组织,还需要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业要求”及最终的“学业评价”中,做具体的描述,使核心素养,不再是空洞的语词口号,而变成学生真实的能力、品格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虽然培训只有短暂的1天,但对我来说却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一天我认真倾听了崔允漷老师、石芳老师、史宁中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这次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几天新课标的培训学习给我很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因此,我对新课程标准学习有以下心得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小孩智商低表现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且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紧察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听了史中宁教授对于初中数学新课标的解读讲座,我对于新课标更明确了。原来滔滔不绝的堂课,到头来,学生却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准确在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我就专家解读谈一谈自己的心得:

1、新课标的变化

新课标从双基到四基到核心素养的变化,体现在传统过分强调结果的教学到既强调过程又强调结果的教学,我们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事物之间的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景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要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与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的解释或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现实情景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在发现的过程,发展质疑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经过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成的过程。

2、结构内容的变化

有以前的小学有两个阶段到现在小学1~2年级一个阶段,3~4年级一个阶段,5~6年级一个阶段,初中7~9年级一个阶段他的课时安排分别变化为三节,四节,五节,六节从这个课时安排上,我们可以得知数学课的课节是在减少的,不仅在学段有所调整,在他的比例也有所变化,每个学段每一学期的内容都增加一张学业质量课程实施中增加的内容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增加了代数的推理以及增加了几何直观,初中课程,嗯将伟达定理由选学调整为b学增加了理解复数的意义增加了《九章算术》方程篇,增加了近似计算,这里边儿史中宁教授给我们强调了近似计算和四舍五入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增加这个近似计算,就是因为我们现在大数据的产生要求我们学生要具备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韦达定理由选学调整为必学,我们小学的方程要舍去,增加了尺规作图,增加了字母代表数用字母表达性质关系和规律感知字母可以表达一般式,结论具有一般性,感受数学出现的层次性,我觉得这个增加的内容是对初中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他提到了小学当中没有表示方程的必要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小学教材当中方程的概念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这个史中宁专家就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5x-3x=2x其实这不是方程,这其实就是一个减法这不叫方程,未来初中教材方程少,要从鸡兔同笼开始知道方程讲的是两个量相等的故事,方程中的等号表示等量关系,而不是表示传递性,而2x而5x-3x=2x的形式是一个等式,它不能表示两个量相等的故事,他表示的是等式的传递性,我们要感受到这个模型思想。比如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小学学方程会有一个背景,一个树上有五只鸟飞走了几只鸟还剩两个,然后我们可以设飞走了x只鸟,然后5-x=2其实这就是一个减法,我们一年级小学生用减法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增加孩子的负担?非得用方程去解,因此这样的方程一点儿也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这个学方程的必要性,一个新知识新方法的引入,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他的必要性因此未来的数学,初中数学在用传统四则混合运算比较困难时再去介绍,用方程让学生感受到新方法引入的必要性,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方程是在讲两个故事而且方程中的等号表示是两个量相等。

3、整体设计分布实施

新课标强调一~9年级的一致性所以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讲的是我们的心素养,包括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知道我们所交的阶段的知识对后续的知识有什么样的影响,而学习后续知识需要之前所学的知识打下什么样的基础。我们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新课标下的备课:要把学生放在首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由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讨论思考的空间。今天听过几位老师的分享,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作为新课标时代的一线老师,要主动适应新课标,努力形成高效的教学方案,并且积极实践。一直在学习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