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陕视察讲话心得体会 篇1
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3年后再次来到山西考察,喜讯传来,全省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继续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谱写山西新篇章,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一、攻坚克难,擂响脱贫攻坚“决胜鼓”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当前,2023年还剩下不足8个月时间,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从秦巴山区到太行深处,总书记不断按下脱贫攻坚的“快进键”,用无声的行动激励各级干部:战鼓催征,时不我待。我们要紧盯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真抓实干、接续奋斗,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二、厚植情怀,唱响文化自信“好声音”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习近平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从敦煌莫高窟,到大同云冈石窟,总书记用实地踏访启迪国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正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黄金年代,我们要不仅要深入挖掘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唱响文化自信“好声音”。
三、戮力实干,吹响转型发展“集结号”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总书记殷切嘱托,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充满力量,我们要在谋篇布局确定转型思路上主动作为,发扬“愈是艰险愈向前”的时代精神,肩负起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划产业,找准转型路径。坚持结果导向,打通各类堵点和痛点,带头营造人人关心项目、服务项目、支持项目的浓厚氛围,为转型发展交出人民满意的成绩单。
四、久久为功,奏响生态保护“进行曲”
从甘肃祁连山下的山丹马场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长江沿岸到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汾河岸边……祖国的山山水水,都装在总书记心中,生态保护是总书记核心关切之一。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陕视察讲话心得体会 篇2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海口4月27日电 (李学山)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海口隆重开幕。沈晓明代表中共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报告,这份报告在海南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惠平表示,沈晓明同志在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总结了五年来的工作,非常全面,也非常符合海南的实际。过去的五年是海南历史上发展最好的五年之一,特别是减轻了对房地产的依赖。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五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五年来的成效非常显著,海南人的体会特别深刻。
王惠平认为,未来五年,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海南要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制度基石,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为目标定位,以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体系、社会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组织领导体系为稳固支撑)战略框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书写海南精彩篇章。”这个战略有非常强的政治高度,也很符合海南的实际。相信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王惠平表示,今年是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当前封关运作的准备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和实施,海南省社科联、省社科院正在对“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进行理论方面研究和创新,特别是对其中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压力测试工作以及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围绕实现“既能管得住,又能放得开”目标的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社科界智慧。
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梅国云表示,关注到党代会报告提到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和黎苗文化,保护利用好东坡文化、“船型屋”等文化遗存,这充分证明了海南省委在自贸港建设大背景下对于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他深受鼓舞,下一步海南省作协将积极响应号召,引导和组织更多的作家关注海南的东坡文化,同时深入黎村苗寨,寻找和发掘黎苗文化中的文学元素,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学作品,让优秀传统文化和黎苗文化在文学作品中进一步实现传承和发展。
海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刘锋表示,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是一份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好报告;是一份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成绩,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确立的未来五年目标任务务实可行、令人振奋。提出的思路举措既高屋建瓴,同时可操作性突出,这份报告必将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南海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中心主任于涛认为,党代会报告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9个方面取得的改革发展成就,让人备受鼓舞、信心倍增。未来的自贸港建设精准聚焦8大领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自贸港,把涉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乡村振兴等民生方面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必将让生活在自贸港的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陕视察讲话心得体会 篇3
初夏时节,河东大地麦浪翻滚。
6月5日,在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下段村记者看到,村庄两边的麦地里,金黄的麦子随风起伏,远远近近几台收割机在麦地往来穿梭,空气中弥漫着麦草特有的清香味儿。这些天,运城市的许多村庄和下段村一样,收割机的轰鸣声、老百姓的欢笑声绘成了一幅幅喜悦的麦收图。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各项改革,推动全省功能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实现新突破,农民增收增添新动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特色优势牌
6月的塞外,阳光明亮而热烈。紫荆山脚下,3600亩的苜蓿一望无际。朔州市畜牧兽医中心主任兰世和告诉记者,朔州是全国唯一“粮改饲”试点市,今年种草面积将达到85万亩,粮经饲的比例优化为44:22:34。事实上,“粮改饲”对于朔州来说,改变的不仅是种植结构,更是全产业链的优化和调整。
一年来,我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打好特色优势牌”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持续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启动创建6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畜牧、杂粮、蔬菜、干鲜果等特色产业,全面构建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忻州市是我省杂粮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6月8日,在忻州市“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建设筹备处,记者遇到了副市长裴峰,“忻州作为我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布局了红芸豆、糜黍杂豆、杂交谷子、藜麦等14个优势区及主产地,眼下正在推进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国家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邵林生告诉记者,省农科院正在与忻州市合作共建山西杂粮研究中心,将在品种选育、农机农艺、有机旱作技术集成等方面提升杂粮产业发展水平。
特色农业发展势头正劲,数字最有说服力。2023年,我省特色农业产值占比提升至75%,特色农产品出口产值同比增长36.7%;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功能食品相关产业生产总值约100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比增长7%;“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数量增长36.6%,创历史最高水平;岚县马铃薯、沁州黄小米、大同黄花闯入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我省视察时为山西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年来,我省出台了《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23年行动计划》,划定了首批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封闭示范区,整建制推进长治市和娄烦、山阴、神池、兴县、陵川5个县以及30个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建设。吕梁、忻州、大同、朔州、临汾、晋城等市已经出台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意见。当前,全省正在谋划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全面进军功能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强省的山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正式开启。
山西农谷“一城三园”目标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部数字农业试点落户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一批肉羊、奶牛等产业集聚区和标准化养殖场建成,牛羊草食畜养殖量占到全省60%以上;山西省农产品出口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城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平台建成,创建20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区,运城和临汾水果出口量同比增长79%,占全省水果出口量的88%……这一切意味着山西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和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三大省级战略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的步伐正在加快。
实践证明,山西现代农业的出路不在大而在特,不在规模而在功能的理念,正在让山西农业的劣势转变为独特的发展优势。
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统计部门数字显示,2023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高出城镇居民收入增幅0.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3%,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1和0.3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增速居中部六省首位。
成绩来之不易。
号称“老晋城民俗印象基地,新晋城美食旅游地标”的司徒小镇近年来声名鹊起,小镇通过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以铁文化、创意农业、山西民俗等主题活动带动了司徒村及周边村民695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
张世英是阳曲县泥屯镇松树村村民,村集体今年流转土地2600亩发展果树搞采摘,他家以前种玉米的20亩地全部栽了樱桃:“以前种玉米收入也就万把块,现在光承包费就6000元,过两年樱桃树种好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而对于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村民赵涛来说完全是脱胎换骨,这个曾经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如今成了梅芝园艺公司花卉种植基地的员工,月收入3000多元。
城郊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兴起,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去年10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城郊农业发展的意见》,拿出1.5亿元支持城郊农业结构调整领域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城郊农业快速发展先行区、示范区,构建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圈。运城花海、阳城农业嘉年华、岚县土豆节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风起云涌,去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收入达300亿元,同比增长30%。
“今天和家政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马上就要去北京就业了,工资每月3500元到4000元。”6月10日,39岁的天镇县逯家湾镇砖窑村妇女李改鲜参加完母婴培训后,与北京管家家政公司签订就业合同。与李改鲜一同签约的还有24名学员。北京管家家政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看中的就是“天镇保姆”这个品牌。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越来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去年培育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6.5万人次,组织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2.9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农村劳动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6.9万人。今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始实施,目前8.44万进城务工人员接受就业技能培训,3720人实现就业。“天镇保姆”“吕梁山护工”等特色劳务品牌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赚回了丰厚的收入。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到可支配收入的50.9%。
与此同时,强农惠农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随着《山西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的落地,全省农民收入稳定向好。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新家园
初夏的风,湛蓝的天,满眼的绿。
曲沃县史村镇西海村,绿树红莲,菜香满园。这几年西海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全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降氟改水工程让自来水管直接安装到户,“生活真是大变样!”成为村民们由衷的赞叹。
和西海村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村改变了模样。我省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居民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去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3个月共投入各类资金87.4亿元,拆除违建22.6万处,全省61%的行政村实施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80%的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70%以上,比国家要求高出10个百分点。20万户农村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595个村气化和2.5万座卫生厕所完成改造……
乡村环境整治行动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唤起了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阳泉市郊区杨家庄村民王新民可自豪了:“我们村的人现在把瓜皮、菜叶、树枝变成有机肥料还田,酒瓶、铁皮、废纸箱卖给收购站,城里都难实施的垃圾分类,现在在我们这儿家家都做起来了。”运城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站站长藏延生深有感触:“现在的农村,乱扔垃圾的少了,主动清扫街道的多了,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
留住乡土味道,感受乡村美好。让农村人居环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福祉和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
大同市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休闲、历史文化名村,晋城市去年建成6个省级、20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2个集中连片示范区……省农业厅人居处处长岳继和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起草《山西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规范》,建立山西美丽宜居乡村标准。坚持典型打造与集中连片创建、整县推进相结合,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创的良好局面,宜居示范村示范引领作用正在显现。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在三晋大地上,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迅速成长,“加强作风建设,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专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吸引了一大批晋商晋才返乡创业回报家乡,省市县选派近万名优秀干部赴乡镇挂职……刚刚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三农”领域“沉下去、实调研、真服务”活动的临县大禹乡府底村第一书记贾彬良说出了大多数农业干部的心里话:“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只要扑下身子真正为农民着想,解农民所难,就一定会大有作为,也一定会得到农民群众的信任。”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十九大报告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擘画了“三农”的美好未来。眼下,我省《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三农”发展新的生长力正孕育而出。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这片生机勃勃的黄土高原上,农业更绿,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来陕视察讲话心得体会 篇4
一句句问候,牵挂的是人民群众的民生保障;一声声叮嘱,惦念的是百姓福祉安康,体现了党的领袖和党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山西人民的深切关怀。
作为一名宣传干部,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若有所思,又若有所悟,让我进一步明确和加深了当前的工作重心,又让我在学习领会中悟到一些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真正把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际行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要主动作为,主动学习,不断深化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坚决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深有体会,习总书记指出,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这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脱贫后如何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问题太关键了。我们作为扶贫干部,要主动“沉下去”,以身作则,带领干部群众一同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贴近群众,真诚与群众沟通,自觉用群众语言来传真情、送服务,与群众拉近距离,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通过提供致富信息,引进致富项目,发展致富产业,并做好贫困户社会保障工作,有效解决人民遇到的各类问题。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们既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受益者,又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青春因圆梦而绚丽,我们要自觉把个人梦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实现历史赋予青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努力。习总书记曾说过:“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当下的工作任务会重,会苦,会累,甚至还会委屈,心酸,但当我们十年、二十年之后回首往事,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难道不是一份沉甸甸的精力和财富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简洁明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达,让人思索,让人期待,催人奋进,也让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引用的一句中国传统通俗白话,形象地给我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今后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在思想上过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保持优良作风,经得起各种考验。同时,在能力上过硬,把握工作重点,主动去思考,主动去作为,向前辈、向书本、向经验看齐,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规政策和工作方法技能,把上级要求和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体现为工作理念、具体为工作任务,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战线上的“内行”。
来陕视察讲话心得体会 篇5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和成都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四川和成都人民的深切关怀、深厚情谊,体现了对四川和成都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四川和成都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我们要深刻把握视察讲话蕴藏的丰富思想精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牢记嘱托,永远奋斗。
新时代的新形势下,追求梦想,离不开正确的航向;砥砺前行,更需要清晰的路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不负使命,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三观。
新的时代,我们也要继续群策群力,坚定信念,勇于承担肩上的重任,完善自我,不断更新自身,做到全面发展。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进行再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要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更要时刻保持清正廉明干净干事。
来陕视察讲话心得体会 篇6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令汕头人民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倍感振奋。“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是总书记这次考察的鲜明主题;“路子对了,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这是总书记对汕头的殷切期望。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条件、要求同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希望汕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谋划,拿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今天的汕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总书记对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的殷殷期盼,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奋力开创汕头工作新局面;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总书记对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的郑重宣示,全力以赴推动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拓宽时空的视野,才能看清道路的方向。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必须”高度概括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把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推进经济特区建设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擦亮经济特区牌子。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当前,经济特区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面临的很多新问题前所未有,推动发展、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更加积极主动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局出发,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为经济特区再出发闯出新路子。
发展无止境,改革未穷期。焕发经济特区活力,我们就要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此次,党中央决定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我们要充分利用深汕深度协作的重要机遇,主动学习、率先复制深圳的改革经验和创新举措。就要学习借鉴深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的做法,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破除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顽症痼疾,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建立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健全政企“直通车”制度,进一步营造重商安商亲商和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就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激发镇(街)活力,结合汕头改革发展需要,持续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四十不惑,改革的初心不变,前行的脚步不停。新时代呼唤汕头经济特区感恩奋进、勇毅笃行,我们必将交出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彩答卷。
整理、编辑:潮阳发布
素材来源:汕头日报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来陕视察讲话心得体会 篇7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通过深入学习,我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及其巨大的历史贡献、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一、对马克思给予了高度评价
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二、深情缅怀了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
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三、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
习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陕视察讲话心得体会 篇8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家口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地狠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一、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越到后来难度越大。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下好精准这盘棋。在今年的工作中,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精准上聚焦发力,在提高脱贫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年度战役。要以重精准、促落地为重点,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础,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集中力量,重点支持坝上地区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丰宁、围场和深山区的阳原、阜平、涞源、隆化等10个深度贫困县,200个深度贫困村,在帮扶力量、资金投入、支持政策方面实行三个倾斜,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二、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脱贫与小康、生态与经济、城市与乡村的辩证关系,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三者有机的统一,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收入。今后,我们将统筹推进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在抓好富民产业、稳定农民就业的同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同时,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坚持改造提升与搬迁整合统筹推进、住房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统筹推进、风貌提升与功能完善统筹推进、村庄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外部环境建设与内在机制建设统筹推进,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三、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我们基层干部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把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作为动力。据介绍,在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薛堂村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了一个党员亮一片,一个能人带一帮的倡议,建立完善了双培一推机制,把优秀青年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能人党员推选进入村班子。该村先后有11名致富能手递交了入党,70%的党员都成了致富能手,全村1354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是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要增收,就要发展生产。要实现稳定脱贫,就得把产业项目覆盖到每个贫困户,把脱贫门路、脱贫措施具体到每名贫困群众。就灵寿县而言,近几年因地制宜,在平原区发展了680万平方米食用菌,在丘陵和浅山区建成了200平方公里核桃产业带,在深山区种植了11万亩板栗和800亩茶叶,加上已建成的334个特色养殖场和近百家家庭手工业加工厂,产业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县所有贫困户。
五、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能不能实现应兜尽兜、兜住兜牢,关键在精准,突破发展的瓶颈也在精准。必须严格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用社会保障兜住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清风店镇将积极实施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行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形成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高工作机制,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通过社会保障实现脱贫。同时,加强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加快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
六、在扶贫的同时也要扶志,才能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通过精神帮扶和物质帮扶双管齐下,帮助贫困群众逐步树立战贫困、脱贫困的信心和斗志,引导他们快速迈上致富康庄大道,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