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篇1

_,男,仡佬族,1986年12月17日出生,群众,_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_县_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负责项目办工作)。

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基层工作者,从_年3月担任项目办负责人以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攻坚行动,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政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身不断学习,扎实努力工作,_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_人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质量到数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23年,通过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在2023年全县精准扶贫专项考核中,_镇获得全县扶贫工作专项考核创新奖的好成绩。

一、牢记职责充分发挥组拳作用

镇项目办作为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

承担着指导镇村两级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的重要职责。自担任扶项目办负责人以来,始终牢记职责,坚持深入村社调查研究,指导帮助各村尤其是深度贫困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先后协助扶贫工作站制定了《_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指导方案》、《_镇精准扶贫项目工作规划》、《_镇产业发展规划》等镇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并经常在县级单位衔接学习业务,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反复调研工作。通过不断衔接、不断走访、不断总结思考,为镇党委、镇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_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和顺利推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学习加强落实政策宣传培训

项目建设扶贫工作政策性强,有大量的业务工作,只有自身业务素质过硬,能够独挡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谋划全镇项目扶贫工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交界村同步

小康驻村工作期间,1月至今召开大小会议40余场次,现场培训5次,参会群众1100余人次。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并在县相关部门的大力帮扶下,2023年_镇县级规划道路近65公里,启动25公里;新增乡级道路20公里,为_镇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重点改善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省、市、县、镇实施计划和我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村内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用水和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变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三、加强沟通交流,确实让贫困户在项目实施通得到实惠

2023年上半年,我镇通过开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让我镇养牛、大田两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户庭院、串户路硬化率达到80%,农户在建设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实惠。通过开展庭院硬化、串户路、机耕道等项目的开展,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发展。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户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硬化养牛村马蹄井组贫困户朱仲明户庭院、串户路时,因朱仲明户母亲、儿子均为残疾人,朱仲明本人患有重病,无法劳动,整户出自 wwW.zuoWEnBA.nEt

为_镇养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确实解决农户困难,让贫困户得到实惠,_同志向村支两委建议召开群众会,群众建议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为朱仲明户硬化完毕庭院及串户路。经过协调,项目建设及验收组同意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解决该户实际困难,不收取朱仲明户的项目建设以资折劳款,并硬化其超出部分,不收取任何费用。为此,朱仲明户非常感动,并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连称党和政府就是好。

在民宗局扶贫项目、发改局扶贫项目、一事一议扶贫项目、交通局扶贫项目、农业局扶贫项目、短平快政策落实、等工作中,积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上级学、向身边同事学,对相关业务知识始终做到了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党的领导,重大局、识大体,维护集体领导,群众关系好。特别是十分注重把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认真思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用认真学习充实理论知识,用正确理论指导实践,用丰富的实践完善思想,实现了在实践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和发展自我;不同标准的扶持政策,减少了贫困户实施项目的自筹资金量,贫困户既能够把项目建成,又能够把项目建好,达到了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效果。在他的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及党委、政府的指导下_镇的两率一度得到了提高。为_镇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们_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科员_。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篇2

在积石山县,很多人知道xxx这个名字。1969年2月,xxx出生在柳沟乡上坪村下坪社一户贫困户家中,高中毕业后,去新疆挖金,到青海挖虫草,但都没有挣上钱。

1996年,xxx在省建四公司学到了从事工程建筑的本事,1999年,他从省建四公司辞职返乡,一步步发展,注册5000万元成立了甘肃伟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自己越富有,越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总想为家乡做点事……”xxx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20xx年6月,他筹资100万元,向积石山县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无偿注资。20xx年9月,当xxx得知该县五名大学生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大学时,主动对他们进行帮扶,使他们圆了大学梦;20xx年12月,为了积极响应县扶贫济困“光彩事业”的号召,他主动捐款100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xxx常对家人和企业管理人员说。如何做到呢?他常常思索着,20xx年底,当他被推选为上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时,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xxx担任村支书后,就全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只要是村里乡亲们迫切需要,他都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为村里办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同时,他还团结带领本村群众栽植花椒树、修建调蓄水池、办养殖场、搞易地搬迁、劳务输转,有效改善了全村道路、饮水、住房、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由于xxx为上坪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他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看到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xxx说。

近年来州委办公室以“联村联户联民心、为民富民解民忧”为宗旨,按照“村美民富、田园风光、秀美庭院”要求,在双联帮扶点――临夏县新集镇寺湾村,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村级特色富民产业,抓好精神文明创新活动,努力帮助群众打造和谐自然美丽的新寺湾。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篇3

赵海燕,男,197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根据中共亳州市委组织部要求,2023年5月,该同志挂职任利辛县孙庙乡党委扶贫专职副书记。为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角色,该同志报到履职的当天就深入到重点贫困村孙庙村,和该村两委深入交流,并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调研主要致贫原因。履职以来,三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有1697户3523人稳定增收,实现脱贫,全乡贫困发生率从8%降到1.2%。赵海燕同志为孙庙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坚实地努力,贡献很大。

一、到艰苦的地方,不忘组织重托

孙庙乡是国家级贫困县利辛县的偏远乡镇,条件非常艰苦。作为孙庙乡党委扶贫专职副书记,赵海燕同志既是孙庙乡脱贫攻坚战的指挥员也是战斗员,责任重大。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岗后他就撸起袖子加油干,首先建议乡党委从各村两委干部中选择一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村扶贫档案员,并公开招聘12名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同志充实到各村任扶贫专干。另外从乡里抽调4名同志到乡扶贫办任扶贫专干,培养出了一只优秀扶贫队伍。通过广播、墙体宣传、到户宣传等途径宣传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营造扶贫工作氛围,同时尽量消除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他坚持每周主持召开乡、村扶贫档案员工作例会,共同学习扶贫政策,提升业务水平,加强业务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奋力脱贫攻坚。

二、用精准的措施,掌握决胜之策

为了让扶贫更精准,赵海燕与扶贫办其他同志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乡12个村走访一遍,认真开展两册一审工作,通过逐村召开评议会,做到应进必进,应退必退,通过动态调整,实现精准识别。找准帮扶对象后按照村出列户脱贫标准,精准帮扶。三个贫困村出列的薄弱环节都是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为此积极为12个村申请建成了187.2kw光伏电站30座,每座光伏电站年收益14万左右,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左右,一是满足村出列对集体经济收入的要求,二是进行光伏收益二次分配,虚拟给贫困户,实现贫困户的稳定增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主要是缺劳力、缺技术、缺岗位、缺资金、因病、因残、因学等。赵海燕同志帮助全乡566户贫困户申请并实施了危房改造;介绍106人外出务工;在本地开发公益性岗位662个,安排六员一工实现就业;培养12名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帮助申请贴息小额贷款用于扩大生产;对无劳力的给予安装到户光伏或虚拟到户光伏增加收益;为残疾人申请器具等。

三、用心用情用力,不辱光荣使命

赵海燕同志独自从市直部门来到乡镇,妻子和孩子在市区,家人长期分居,坚持吃住在乡全年超过300天,他已把孙庙乡当故乡,把贫困村当家园,把贫困户当家人,经常走村入户,嘘寒问暖,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他妻子是一名教师,知道他扶贫工作辛苦,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但是由于身患疾病,长期严重贫血,医生建议要尽快做手术,可由于他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妻子做手术,手术时间一拖再拖,最后和医生预约好在一个周末手术,可就在那个周末又有紧急工作,赵海燕同志首先还是想到工作,只好请在亳州的同事照顾妻子动手术。偶尔抽周末回家,他也是陪家人吃顿饭又匆匆返回到自己脱贫攻坚的工作岗位上。在孙庙乡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一户贫困户家里都留有他坚实而温暖的足迹,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他奋力演奏着有力的人生乐章。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篇4

凡是去过xx镇xx的人,大都听到过林区村民对xx场场长xx的赞誉之词,他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朴实的言谈举止,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不仅给林区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现年xx岁的xx是一名退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于20xx年被分配到中共镇xx县委办公室工作,先后任过中共镇xx县委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主任、xx办副主任等职务,20xx年xx月调任xx场场长。到任之初,正值脱贫攻坚关键年,xx场所在地xx镇xx村被划归林场包扶,xx深感这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责任重大。但深知,只有底子清、情况明,才能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他决定先进村入户弄清楚基本情况,于是便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一头扎进帮扶村,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摸底调查,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为后期的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

沉下心来认“穷亲”、追根溯源挖穷根

和贫困户拉家常是了解致贫真实原因的有效方法。每到一户贫困户家里,xx都会风趣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们来入户调查其实就是回家来了,你们有啥说啥,有困难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他随和的语调和亲切的笑容很快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无话不谈,从原来致贫原因到今后的致富措施,从勉强能过日子到怎样才能过好日子,都有了具体规划。经过为期2个月的走访调查,xx基本弄清了该村贫困人口情况。xx村共有村民xxx户xxxx人,贫困户xx户xxx人,由于地处偏远高寒山区,植物生长期短,发展种植业增收困难,发展养殖业,牲畜过冬又是一大难题,加之村民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形成懒散的习惯,进取意识不强。面对这些实际情况,xx看在眼里,心里也在一直盘算着该如何脱贫。

反复思虑定目标、扶贫扶志兴产业

经过调研和思考,xx觉得,扶志扶智、发展产业便是该村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他充分利用林场在帮扶村驻地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进行激励,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开展工作,落实xx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贫困户,并通过干部入户帮扶、村民会议等机会,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向群众宣讲知识、技术等对于脱贫的重要意义,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依靠本地独特优势资源发家致富。为帮助该村寻找致富门路,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先后到xx、xx、xx乡和本县xx镇参观学习,并将花椒种植引进该村,筹资x万元购买花椒苗,在该村组织贫困户建优质花椒园xxx多亩。同时,积极发挥林场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及林下经济,派出林场技术骨干,对家家户户如何发展种养殖业,如何对房前屋后果树进行管理等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带动贫困户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一心一意谋发展、亲力亲为抓落实

在驻村扶贫期间,xx时刻给帮扶村群众宣传“八个一批”扶贫政策措施,亲力亲为指导贫困户制定脱贫措施。为努力改变贫困人口精神面貌,他带领全场工作人员对公路沿线、旅游观景点等地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并督促指导贫困户搞好个人卫生和房前屋后环境,事无巨细,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现状,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为改善居住条件,xx村实施了xx户易地搬迁户和xx户d级危房重建户的建设任务,房屋建设过程中,xx总是牵挂在心,经常和镇党委政府联系,询问进展情况,帮助完善资料、解决实际困难。还经常到危房改造户家中看望慰问,鼓励他们保障施工安全,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入住新房。为增加贫困户收入,他主动将林场森林抚育等林业生产任务放在该村实施,组织贫困户积极参与劳动,为家庭创收。他还努力为该村争取增加了x个生态护林员名额,为贫困户增加了稳定收入。

为了使该村有自己的产业,xx从场里挤出资金帮助该村建起了花椒园,投资2万元建爱心超市,出资2万元鼓励贫困户发展小种小养,出资xxxxx多元对浆坑小组农户排污管道实施改造,道路庭院实施美化,并自掏腰包给x户帮扶户的资金不少于xxxx元。xx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篇5

张爽,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军屯村村民,1989年出生,已是30而立之年,但身高不足1米2,一级残疾,是董口镇精准扶贫对象之一。家里父母常年患病,父亲患有心脏病,做过搭桥手术,母亲患有高血压,大哥分家另过,一个妹妹外嫁他村。人虽残疾,但为人热情,乐于助人,能说会道,识书达理,村里大人小孩都善意和他开玩笑,因在家排行老二,被村里老少爷们戏称高二。抓住机遇促脱贫军屯村,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回民村,该村因明代退役军队在此军垦、屯垦而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将军曾先后2次在军屯驻军养伤。曾经的军屯村并不如现在这么富裕,而且条件艰苦,环境落后,贫困程度较深。但是那种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该村群众借助开展脱贫攻坚的机遇,结合本村实际,建车间,兴产业,树新风,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张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机遇下,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秀的品质,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凭借董口镇一户一案、孝善扶贫、危房改造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扶贫车间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张爽的家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危房改造家里漏雨的住房得到了改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为家里的药费开支减轻了不少负担。并且包村的工作人员周伟鹏根据一户一案政策向镇政府申请了专项扶贫资金,花费1000元给他购买了一台冰柜,用来卖冷饮雪糕,每月下来能有800元的收入,张爽也会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每天利用农忙闲暇之余可以多收入几十元。正是在这样的脱贫攻坚政策下,再加上但为人厚道,人也精明能干,张爽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为了董口镇军屯村脱贫第一人,以前压在张爽眉宇间的压力舒展了,但是他并没有到此止步。主动服务众乡邻张爽是2023年被村里评为贫困户,由于张爽为人友善,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很受乡亲们的欢迎,而且他从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对军屯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所以在2023年张爽被任命为军屯村的扶贫联络员。对张爽来说,扶贫联络员虽然官职不大,但责任不小。是党委政府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联络纽带,既让上级的政策传达到扶贫家庭,又把贫困户的需求反映给上级领导。张爽上任后,家里唯一的电动三轮车就成了他的专用交通工具。村里的大街小巷里经常能看到他身影,贫困户家里经常听到他问侯的声音。军屯村的各项扶贫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走访工作最深入,最细致,张爽对全村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如数家珍,非常熟悉。贫困户有什么需求和帮助,都乐意给张爽反映,张爽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都能得到及时的答复。在扶贫车间招工上,他每天走街串巷,不厌其烦,积极宣传动员本村及周边村庄的闲散劳动力,特别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前来车间务工,既不耽误接送学生和做饭,又能增加家庭收入。在这期间,他也确实遇到有的贫困人口,平时懒散习惯了,整天好吃懒做,不愿去车间务工挣钱,甚至有的人说他多管闲事,他拿出百倍的耐心和真心,最终都被他一一说服,甚至说是被他的真心打动了。慢慢的,大家对他的工作都非常赞同和认可,提起他,无不称赞!他在村扶贫工作上,尽心尽力,真正尽到了一名联络员的职责,张爽作为村里的扶贫联络员,随叫随到,一辆电动三轮车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由于自身残疾,行动不便,全靠这辆三轮车,走街串巷,给贫困户送扶贫材料,陪同上级走访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乐此不疲,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张广波是军屯村的一名贫困户,自身患有腰间盘突出,妻子患有重度残疾,整天就知道闲玩,什么活都不会干,老两口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家里屋子常年没有修缮,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张爽就由己及人,想到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来帮助老人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但是补贴申请下来了,张广波老两口却没有钱去偿付剩下的修缮款。张爽就凭借自己人缘好,嘴皮功夫好,做通了张广波兄弟的工作,帮助老人筹解资金,翻盖了房子。在收缴孝善扶贫资金的时候,张爽同样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张广较是军屯村的贫困户,对孝善扶贫工作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张爽就去耐心的做工作,宣传孝善扶贫政策,逐渐让老人接受了孝善扶贫的做法,同时,张爽每天到其大儿子家做工作,不厌其烦,并且做通了大儿子的工作,交上了孝善扶贫资金,老人的养老有了保障。在享受到一户一案政策带来的红利和改善后,张爽就开始为别人着想,张兆威和马同先两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于是张爽就到镇里给他们申请政策,了解情况后,镇里出资给他们买了两台打草机,平时给本村及周边村打打杂草,每月能有9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张红是一名聋哑人,也是贫困户,没有经济来源。因为张爽也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觉得利用农闲干些杂货,也充实也能挣些钱补贴家用,于是张爽也想让张红去扶贫车间工作,但是车间的负责人觉得张红是个聋哑人,工作不好沟通,不同意。于是张爽就对车间负责人进行死缠烂打,反复做工作,虽然张红是聋哑人,但是他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并且打下包票,现在张红在车间干活很出力,做的很好,收入得到了改善。待人以诚获称赞2023年7月的一天集市上,后元村的70多岁的李兰英老太太来军屯集赶集的时候,由于天气热,老太太中暑倒在地上。正在集上卖菜的张爽看到这一幕,立即走向前去,把老太太扶到阴凉处,又给老太太从邻居家端出来凉开水喝下去。老太太慢慢的缓了过来,看到老太太还是很虚弱,张爽就推来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老太太扶上三轮车送到家。老太太家里人非常感激,事后拿着礼物来到张爽家感谢,张爽没有要他们的任何东西,只是说了这都是应该做的。如今的张爽又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职务——劝阻黄河游泳公益员。每年夏天,时常有人不顾危险到黄河游泳,为此张爽会时常徘徊在黄河岸边,及时劝阻下水游泳的人。虽然时常会有人不听劝阻,但是张爽仍旧耐心地一遍又一遍为他们解释,告诉他们黄河里暗流的危险。张爽的这项工作,保护了一些人的生命安全,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决定一个人高矮的并不是外在,而是他美丽的心灵。张爽乐于助人的品质、爽朗的性格、坚韧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恒心,得到了军屯村村民的一致认可。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篇6

2023年8月,我成为尖刀班成员,开启了人生经历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经历。我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保持较高政治站位。我作为尖刀班成员,始终坚定政治站位,坚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战略思想和调研座谈重要讲话精神,做好笔记反复研读;认真落实省、州、县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党员靠齐,保持高度一致。同时,结合我村脱贫 摘帽 工作安排,以高度的责任感到组到户进行工作,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二、落实扶贫帮扶政策。扶贫期间,我主要负责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一)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子女46人全部落实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学生的情况摸底、信息处理、资料上报等,我都在前线指挥部规定室内完成,资助款打到贫困户一本通账户上后,我再次入户或者打电话核实资助款落实情况;去年11月上旬,本村三组贫困户子女覃某某,2023年新入学大一学生,因高中毕业后出门打零工导致资助政策漏报,我得到信息主动联系到覃密了解情况后,立即电话咨询县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带上所需资料包车到市民之家三楼县资助中心,完成了政策申报和资料补办,一个月后,该生资助款打到学生账户上,我电话核实了落实情况得到确定。三、整理扶贫档案资料。我主要是协助做村户档案,根据要求,我和尖刀班其他档案工作组同志一道,按照细目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指挥部交办的村、户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并完成封面规范制定、装订入盒迎检,2023年8月份以来,我村扶贫档案建设得到了州县各级检查组的高度评价,9月份,片区各村到我村参观了档案建设,并现场交流了经验。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篇7

佘湘林,中共党员,现年59岁,自1981年以来长期担任慈利县江垭镇劳保站站长一职,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农民服务。自从2023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肩挑重担,具体负责全镇扶贫工作,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农民实际困难,积极指导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为全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做出了巨大贡献。江垭镇地处慈利县西北部,是慈利县第二大建制镇,全镇有13421户近5.2万人,为了准确把握江垭镇当前农村基本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户调查研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每到一处,走家串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认真听取村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共同分析解决脱贫的方法,研究脱贫对策。建立健全、完善和充实了全镇35个村(居)、15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弄清了全镇各村(居)贫困人口的分布和贫困状况。在他辛勤、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全镇干部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江垭镇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科学合理的确定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任务、项目规划及实施计划,为推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江垭镇的扶贫工作一直处于人少事多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中,平时的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撰写汇报材料,与对口扶贫单位联系,落实各项扶贫措施,接待贫困户来访等各项工作忙的不可开交。特别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回头看和贫困户动态调整时,为了切实把超出标准贫困人口的甄别出去,把低于标准贫困人口容纳进来,经常吃在村、住在村,不怕若、不怕累、不怕脏,耽误了饭点,吃方便面是常有的事。为了完成全镇2023年脱贫任务,迎接上级脱贫工作检查考核,他委屈了孩子,慢待了父母,辛苦了妻子,也忙坏了身子。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乡村干部进行政策培训,讲脱贫致富的技能和办法,尤其2023年全镇实现脱贫的工作中,家务事基本上全部移交给了妻子。镇扶贫办的工作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扶贫办的同志们都以苦为乐,团结进取,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任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六年来,他始终以农民增收脱贫为核心同时监管了2023年全县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质量一流的杜心五大道集中安置项目,这一切,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奉献。然而,面对这些成绩,佘湘林同志却谦虚的说: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大家共同取得的,是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脱贫攻坚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还需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继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为江垭镇的脱贫致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做出新的贡献。

县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篇8

刘建军是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做小本生意到创办茶叶加工厂,再到创办木材加工厂,吃了无数“闭门羹”的他,事业有成不忘乡梓,毅然回乡创业,发展沙糖桔种植产业,当起了“果业销售大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带领村民实现增收,用初心照亮家乡脱贫路。

事业有成心系家乡

刘建军是西林县古障镇周洞村黄潭屯人,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有着农村人特有的直爽、朴实和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以前他曾卖过雪条、茶叶、板栗,收购土特产,创办茶叶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经过多年打拼,终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刘建军自己富裕起来后,总是放不下家乡的父老乡亲。2023年,他回乡看到村里群众种植的沙糖桔没有好的销路,便毅然放弃在外景气的木材生意,回到家乡正式做起沙糖桔生意。

返乡创业助力脱贫

返乡创业过程中,刘建军发现制约本土沙糖桔走出全国各地的问题,就是缺乏采后处理。为了提高本土沙糖桔的竞争力,让群众卖出更好的价格,刘建军有了成立公司建设打蜡厂的想法。2023年11月刘建军在西林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西西林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建起了水果打蜡厂,并在西林县引进首个沙糖桔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投产使用。2023年建成了西林首个果框生产线,弥补了多年来西林县县域果框在果品季收严重不足的状况。

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3个果品加工厂,一个注塑加工厂,10条清洗打腊包装为一体的综合生产流水线,可年产350万个果框,日选果量为1000多吨,年产值5000万元,年营业利润100万元。刘建军的公司正常运行后,在各城市的沙糖桔推介会中成功签约多个销售项目,不仅加快整合了西林县水果品牌资源,推动了本土沙糖桔“走出去”,还实现了产业成片化集聚发展,为西林县广大果农增收搭上“快车”,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真情扶贫带富村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刘建军在致力于办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他认为,既然返乡创业,就要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脱贫找出路。

设立扶贫车间,开展就业扶贫。“扶贫先扶志,扶贫更不能养懒人,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是最有效的方式。”刘建军说。于是,他与该县古障镇19位驻村扶贫干部对接,摸清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采取“公司+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设立了“扶贫车间”,每年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人口20人实现就业稳定脱贫,每人每年最低可增收2000元,最高可达10000元,平均每天务工收入在120元以上,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泰源果业务工,离我家很近,很方便,能照顾小孩还有了稳定收入。”古障镇央革村罗炮屯脱贫户卢花高兴的说。

提供技术培训,推进智力帮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刘建军发现很多贫困群众缺乏技能、观念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无法通过就业顺利脱贫。为开展好智力帮扶,公司按期邀请专家或委派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向果农讲解、传授沙糖桔种植技术。每年公司邀请专家定点在古障镇、普合乡、那劳镇等乡镇开展现场讲解沙糖桔管理技术培训15次,委派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60次,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资源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刘建军的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在该县古障镇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小面积散户种植基地转化成区域性的产业化经营集中基地,加入公司经营模式的周边农户2000多户,其中含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解决了周边小户果农在果品上市时“储存难、谈价难、销售难”的问题,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截至2023年底,带动农村合作社10个,每年销售农产品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5000万元,周边果农人均年收入增加2500多元。创建广西西林久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吸纳西林县普合苗族乡7个村村民合作社成为公司股东,7个村占有公司28.3%的股份,惠及的农户共50多户,其中贫困户6户,贫困人口26人,2023年向7个村集体分红共15万元,向贫困户分红3万元。针对因老弱病残致贫的贫困户,需要有人居家护理等无法到“扶贫车间”就业的情况,刘建军与驻村干部、贫困户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贫困户以果园入股,公司对果园采取产出保底兜售的统一经营管理形式,确保贫困户产业能收尽收,做到收入利益的最大化。

扶贫济困,树好口碑。刘建军每年均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资助、慰问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2023年,刘建军向那佐苗族乡垌硝村捐赠有机化肥1吨及5000株三月李果树苗;

共向古障镇、普合乡、那劳镇等乡镇的6户贫困户捐赠价值1.6万元的鸡鸭幼仔及饲料;

向古障镇同乐村捐赠5000元扶贫物资。2023年,为西林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4240元,为古障镇央革村勒德屯重阳节活动捐赠8000元,向西林民族高中助学活动捐赠5000元。

在刘建军的带领下,泰源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桂泰源宏”品牌等果品及农特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量逐年递增,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成为西林县首家上规的果品企业,也是西林县最大的果框生产、果品打腊、包装与销售公司。2023年、2023年西林泰源果业荣获西林县“脱贫攻坚优秀企业”奖,2023年被评为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3年荣获广西“万企包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2023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3年刘建军荣获“广西柑桔行业风云榜年度经纪人”“西林县优秀经纪人一等奖”,2023年,被评为西林县“果业销售大王”,2023年被百色市评为“扶贫爱心人士”。

心系家乡,热爱家乡。面对众多荣誉,刘建军不骄不躁,他坦然道:“诚信经营、合法盈利、发展壮大企业,我将继续带领更多的家乡群众实现增收致富,为建设幸福家园,助推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