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河北的导游词

河北的导游词 篇1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赵县城南2.6公里处。

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建于公元620xx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之一为赵州桥。

赵州桥全长64.4m,跨径37.02m,拱顶宽9m,拱矢高度7.23m,在桥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小拱,即敞肩拱,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秀灵丽,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当时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

赵州桥距今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6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4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作文网 zUOwEnBa.Net

1961年3月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不能通车。

河北的导游词 篇2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河北赵县赵州桥,我是你们的导游。

天下闻名的赵州桥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洨河之上,距石家庄市东南区域仅有45余公里。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第一座敞肩拱石桥,建于隋代的开皇年间(公元581—601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此桥全长64.40米,拱顶宽9米,两端宽9.6米,跨径37.38米,拱矢高7.23米。这座桥建得精巧新奇,造型优美,通体为巨大花岗岩石块组成,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组成单孔孤形大桥横跨在洨水两岸。桥大拱两端之肩上又各设两个小拱,这些敞开的小拱减轻桥身重量的同时,又起到了减少流水冲力、加速畅洪的作用,设计可谓非常科学合理。当时,使用这种敞肩拱还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第一次,属于开先河之举。

因赵州桥属于“鬼斧神工”之作,千百年来,民间均传说此桥是神仙鲁班祖师修建的。其实,赵州桥是我国陏代杰出的匠师李春和众多石匠集体建造的,有史记载。保持1400年屹立风姿,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游客朋友们,赵州桥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河北的导游词 篇3

在碧波万顷的渤海之滨,绵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伟的城楼,依山临海,景色十分壮丽,这就是历史名关,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山海关关城和附近长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筑。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军魏国公徐达见这里“襟山枕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建关设卫。“山海关”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前人曾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是恰如其分的。山海关之所以又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修筑精巧,作用重大。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8里多,外有宽5丈、深2.5丈的护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曰“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

在关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各筑翼城,以驻军队,互为犄角。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火台、敌台等附属工程。以上这些建筑,好像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主体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匾额,这五个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浑厚。其中“一”字一笔,不显淡薄;繁体“关”字笔画虽多,不显臃繁。匾额的艺术风格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十分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更加奇伟俊秀。它是明朝当地进士肖显书写的。现在,原匾收藏在箭楼内,楼外悬挂的是公元1920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渺;北望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那连绵起伏的城墙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敌台高耸,台上的箭窗宛如一只只睁大的眼睛,注视着祖国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楼上,俯瞰附近座座敌楼、烽火台,凝视楼内兵器盔甲和青龙偃月刀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壁垒森严,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面对这一幅壮丽图景,人们会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经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

长城自关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折与海岸平行,在距山海关4公里的渤海入海。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俗称“老龙头”。如果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长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这条巨龙在引颈戏水,“老龙头”正是这条巨龙之首。伸入渤海的这段长城,筑于渤海之滨,伏在燕山支脉松岭高地之上,长674米,墙体沿海岸线自然弯曲延伸。“老龙头”素来享有“中华之魂”的盛誉,它英姿勃发,每日迎风击浪,形成了海滨长城的独特风貌,称为万里长城中的一绝。

河北的导游词 篇4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因电影《小兵张嘎》而驰名中外。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白洋淀由堤防围护,淀内壕沟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水村掩映。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20xx年,保定市白洋淀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旅游景区。

白洋淀,又名西淀,古称掘鲤。

白洋淀上游接纳海河水系中大清河上源唐河、潴龙河来水,下游由大清河排出。湖区水产丰富,芦苇分布面积广。环湖洼地大多已改为稻田。

白洋淀是国家级5A景区白洋淀在河北安新县境,地处京、津、石腹地,各距离150公里左右,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这里古有“北地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誉,诗赞“北国江南”,歌咏“鱼米之乡”,是帝王巡幸之所,“荷花淀派”诞生之地,雁翎神兵扬威之处,“小兵张嘎”造就之域。

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势连天际,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9个村落、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

白洋淀气候宜人,风景绝美,四季竞秀,妙趣天成。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荡飞雪,稻俗飘香;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白洋淀是典型的北方湿地,自古以来就以物产丰富著称。它是鸟的王国、鱼的乐园、多种水生植的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白洋淀游区分六大景区,即鸳鸯岛民俗文化景区、荷花观赏景区、生态游乐景区、休闲娱乐景区、码头观光景区、民俗村观光景区。每个景区各具特色,它们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使所有的客人游得尽兴,玩得开心、吃得爽意,住得温馨。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华北明珠——白洋淀区域图。

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为控制湖区水位,在白洋淀东部自然泄水处建有枣林庄大闸,引入大清河北支的南拒马河,扩大水源。由于南拒马河含泥沙量大,淤积严重,湖泊面积和容积有不断缩小的趋势。

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脍炙人口。1982年干涸。1988年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成为旅游胜地。20xx年5月8日,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旅游景区。

河北的导游词 篇5

在碧波万顷的渤海之滨,绵延起伏的燕山山麓,有一座雄伟的城楼,依山临海,景色十分壮丽,这就是历史名关,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的山海关关城和附近长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筑。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军魏国公徐达见这里“襟山枕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建关设卫。“山海关”因关在山海之间而得名。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前人曾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是恰如其分的。山海关之所以又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修筑精巧,作用重大。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8里多,外有宽5丈、深2.5丈的护城河,城高4.1丈。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曰“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

在关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各筑翼城,以驻军队,互为犄角。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火台、敌台等附属工程。以上这些建筑,好像众星捧月般拱卫着主体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

山海关东门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匾额,这五个字每字高达1.6米,笔力顿挫凝重,雄劲浑厚。其中“一”字一笔,不显淡薄;繁体“关”字笔画虽多,不显臃繁。匾额的艺术风格与关山险隘的建筑格局十分谐调,使整个城楼显得更加奇伟俊秀。它是明朝当地进士肖显书写的。现在,原匾收藏在箭楼内,楼外悬挂的是公元1920年摹刻的。

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南眺渤海,白浪滔天,烟波浩渺;北望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那连绵起伏的城墙上,每隔半里或一里,就有敌台高耸,台上的箭窗宛如一只只睁大的眼睛,注视着祖国的山河和原野。在城楼上,俯瞰附近座座敌楼、烽火台,凝视楼内兵器盔甲和青龙偃月刀的寒光,顿时感到关高城重,壁垒森严,仿佛置身于古代战场。面对这一幅壮丽图景,人们会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建筑如此浩大的工程,曾经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牺牲。

长城自关城蜿蜒南下,在南海口急骤转折与海岸平行,在距山海关4公里的渤海入海。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俗称“老龙头”。如果把万里长城比作一条巨龙,那么长城入海的部分,就宛如这条巨龙在引颈戏水,“老龙头”正是这条巨龙之首。伸入渤海的这段长城,筑于渤海之滨,伏在燕山支脉松岭高地之上,长674米,墙体沿海岸线自然弯曲延伸。“老龙头”素来享有“中华之魂”的盛誉,它英姿勃发,每日迎风击浪,形成了海滨长城的独特风貌,称为万里长城中的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