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1

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北起石咀山,南止黄土高原,东到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北部是黄河冲积平原——宁夏平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滔滔黄河斜贯其间,流程397公里,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沿黄两岸地势平坦,早在20xx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秦渠、汉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区。

宁夏地势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约占全区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区,其中沙漠占宁夏面积的8%。从地形分布来看,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2

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文化古迹较多,自然资源丰富。保护区内有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荷花苑、白云山六大景区60余个景点。保护区中部有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 北部有须弥山石窟为中心的丹霞地貌风景。

折叠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国家AAAA景区,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是中国现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区,被世人称为“东方金字塔”。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

折叠中卫沙坡头

中卫沙坡头是国家首批AAAAA景区,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腾格里沙漠腹地,是一处富有浓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游区。

宁夏中卫金沙岛休闲度假区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与腾格里湖交相辉映,距市区17公里,距中国首批5A级景区沙坡头20公里,距中卫香山机场7公里,总占地面积4284亩,是沙坡头旅游有限公司投资近1亿多元,精心打造的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西北首家高端休闲度假别墅区.

金沙岛沙中有绿、绿中有水、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相通、路相连、树成林、鸟成群的自然生态景区,中卫市金沙岛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集沙漠、湿地、湖泊、长城等景观于一体,融入边塞文化、大漠文化、军屯文化的旅游度假景区 .

折叠平罗沙湖

平罗沙湖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国家首批AAAAA景区,距银川市区56公里。

折叠中卫高庙

中卫高庙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0xx年),经历代增建重修,至清代时已成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

折叠火石寨

火石寨位于固原市西吉县,由于它的山峦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

折叠禅佛寺石窟

禅佛寺石窟位于西吉县火寨乡蝉窑村,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

折叠扫帚岭石窟

扫帚岭石窟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火石寨乡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岭上生长做扫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称"云台山"、"西武当"。

折叠火石寨石窟群

火石寨石窟群从北魏开始凿造,盛于隋唐,数处石窟均凿建在百余米高的石崖绝壁上。

折叠朝那城

朝那城是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固原市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地处茹河与任山河交汇处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东濒店洼水库,西临朝那湫,北依罗家山跃。城区良田千顷,乃河水库北干渠穿城而过。朝那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为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今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须弥山欣赏石窟艺术。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城北55千米处六盘山支脉的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中的“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须弥山山基由紫色砂岩、砂砾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xx米。这里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型石窟媲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续凿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经营,成为中国古代长安至关外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历时已有1500多年。须弥山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千米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有: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评定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人口处的大佛楼(第五窟),请大家看窟内,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坐佛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我们如果要拍照请到下面的观景台上去拍,那里拍到的大佛像的效果很好,只见在朝阳照耀下的大佛身披袈裟、头梳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更加神奇的是大佛散发着金光,看起来更加雄伟、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较大的造像之一。将长焦镜头拉近观察,只见弥勒佛祖高大魁梧,仅耳朵就有两个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雕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髙超技艺和雄伟气魄。据说,在明朝前曾建有三层楼阁对大佛进行保护,楼阁建筑的气势宏伟、壮观,故称大佛楼,后来毁于海原8.5级地震中,现在仅能看到原来阁楼的木构洞眼儿。除大佛楼外,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也都值得大家细细欣赏。

各位游客朋友,须弥山石窟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须弥山佛教石窟艺术兴盛与古丝绸之路关系密切。须弥山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为了加强边疆防卫,又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直接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石门关,是隋唐前后著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是屏蔽中原及长安的门户。二是须弥山石窟的分布格局与众不同,国内大多数石窟都开凿在一座石崖上,而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八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博物馆参观。该馆位于宁夏固原市,建筑面积5558平方米,陈展面积4500平方米。博物馆由序厅和尾厅加上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丝路开通”。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始,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手段展示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给固原带来的文化经济繁荣。第二单元“佛教东传”运用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佛教从印度诞生并东传进入中原大地的历史进程。第三单元“须弥之光”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古原州商贾如流、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r展示了须弥山从石窟初凿、兴盛、高峰期到衰落几个部分,反映了须弥山石窟发展的全过程。第四单元“佛国众生”运用图版、石窟雕像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系统介绍了佛国世界各类形象,是专题的佛教知识单元。第五单元“佛窟集萃”用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印度阿旅陀、阿富汗巴米扬和中国各具特色的18处著名石窟。陈展中运用科技媒介、艺术创作、文化象征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将游客带进了全景式的探秘丝绸之路、欣赏佛教石窟艺术的殿堂。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4

水洞沟遗址是三万年前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1920_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三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洞沟地区又是我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

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怪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使人望而生奇,大有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5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宁夏须弥山石窟!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距县城55公里,固原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这里峰峦迭嶂,岩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代已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开凿于北朝中晚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专家介绍,北朝至唐、宋,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凿窟造像活动。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据考证,到了唐代,这里已经是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了,人称“景云寺”。明朝正统年间,高僧绰吉汪速又建一座新寺,并上书皇帝请求赐名,于是明英宗又赐名“园光寺”,这就是须弥山石窟又叫“园光寺石窟”的原因。后来由于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海原大地震(1920),使石窟艺术遭到极大摧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20余窟。它们主要是北魏、北周和唐代开凿的,并集中在石窟南部和中部的大佛楼、子孙官、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五区。

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在子孙官区的崖面上,从现存的造像窟来看,窟室为方形,室中方形塔柱四面分层开龛。这种形式的窟室,是从印度“支提”式石窟演化而来的。多是一佛二菩萨:佛像较大,居中端坐;菩萨矮小,侍立两旁。但也有特殊情况,如须弥山开凿最早的第十四窟,这里的佛像有雕刻的也有彩绘的,除一个龛内为释迦多宝佛外,其余的龛内都是一尊佛像,没有旁侍菩萨。纵观这些造像,造法古朴,面形丰满,与云岗、敦煌石窟的早期造像有相似之处。第二十四与三十二窟开凿年代比之稍晚,但这里已是“标准的”一佛二菩萨。其造型特点,脸形清癯,体型修长,佛穿双领下垂的大袍,菩萨穿汉式对襟袖襦,与十四窟大不相同。据我国著名学者潘梦阳先生撰文介绍,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服式改制:禁民穿“夹领小袖”的胡眼,一律改穿汉装,并亲自给群臣颁赐“冠服”,让他们穿戴。所以,佛像的造型和衣着特点,正是太和改制后南朝汉式衣冠和“秀骨清相”的艺术风格,流传到北方的反映。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资料《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其形制多为平面方形,沿三面窟壁设“凹”字形佛坛造像,不另在壁面开龛。造像中着力刻划的是菩萨形象:脚踏莲座,身绕长巾,曲眉秀目,袒胸露臂,裙裾飘逸,婀娜多姿。由此,可见唐代文化的开放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窟中凡是雕塑于唐代的艺术造型,都是相当优美的,如第五十四号、六十二号洞窟内的菩萨,她们头梳唐代贵族妇女盛行的高顶云髻,身着天衣,胸挂璎珞,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官女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官女”,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最现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学者说:“拜佛念经的僧侣想的是本来就没有的佛,而雕刻佛的工匠想的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怎样说法讲经,神乎其神,艺术还得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此话的确说得很有道理,所有的这些佛像,对古代信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对今天不信神、佛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凝聚着古人心血和艺术才能的珍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须弥山入口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座佛。它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流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岗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走近观察,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站在大佛的脚下,眼前似有云雾缭绕,耳旁隐听山泉叮咚,山石雾松组成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山水画卷。

在须弥山现存的石窟中,题刻和墨迹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却是唐“大中三年吕中万”,宋“绍圣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收复陇干姚雄记”、“崇宁癸未”、西夏“奢单都四年”、金“大定二十一年”等,各个时期的题记和碑刻。这些碑刻、题记,不仅能使我们对石窟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还为今人研究唐、宋、金、西夏各代佛教传播,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此外,国内绝大多数石窟都开在一面崖面上,而须弥山石窟却开凿在为洪沟间隔的7座山崖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6

出银川南门广场西行二里许,一座具有鲜明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物--银川南关清真大寺,便矗立在你的眼前。

仰首望去,礼拜大殿上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窿圆顶,宛若披着绿色盖头的五姐妹,丰姿绰绰,亭亭玉立。

仔细分辨,个个以宝瓶装饰,浑圆光洁。中间的穹项高22米,顶端悬挂一弯月形灯,四个小穹项分别立于东南西北四角,玲珑别致。

穹顶下二楼是礼拜大殿,五道拱门向东方敞开--中国的清真寺门都向东开,穆斯林进门礼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觐圣地麦加的方位。大殿底层是小礼拜殿、接待室和阿訇住房。回廊相连,宽敞明亮。

沿着弧形楼梯拾级而上,来到大殿前水磨石地面的月台。月台围绕大殿,南北延伸,舒展而不局促,节日期间也可供礼拜用,是礼拜殿向室外的延伸。大殿与月台之间事实一道汉白玉贴面的双心圆券柱廊,它是穆斯林礼拜出人大殿时脱鞋穿鞋的地方。穿过柱廊进入大殿,宽敞圣洁的大殿一派肃穆的气氛。殿堂呈正方形,长宽各21米,可容千人礼拜。

大殿中部有四根绿色瓷砖饰面的方柱,支承上面的大穹顶。方柱与穹顶底部衔接的一段圆柱体称鼓座,鼓座上方开24扇高窗,加上大殿南北两侧各开的6扇大窗,使得大殿八方来风,四面进光,清爽明亮。向外张望,视野开阔,仿佛矗立于宽广舒展的绿色原野。大殿正面的西墙中间,设置"米哈拉布"窑(礼拜者面向的地方),装饰庄重而精巧,采用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构成多圆心的复叶形壁龛图案,其上镌刻经文,简洁舒畅。整个大殿的墙面用穆斯林喜爱的绿色涂饰,与汉白玉券柱深浅对比,浓淡映衬,给人以典雅、舒适、和谐、明洁之感。

作为银川城区最大的一个回民聚居的地区--南关,原也有一座清真寺,始建于,解放后于1953年扩建修葺,成为一个大殿63间、占地20余亩的大寺,其规模居当时银川七寺之首,不幸在动乱年代被当作"四旧"涤荡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关寺得以重建。这座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新清真寺,从设计、施工到竣工,仅用了半年多时间。设计之巧,建造之快,质量之好,实属罕见。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7

各位游客朋友,须弥山石窟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须弥山佛教石窟艺术兴盛与古丝绸之路关系密切。须弥山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为了加强边疆防卫,又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直接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石门关,是隋唐前后著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是屏蔽中原及长安的门户。二是须弥山石窟的分布格局与众不同,国内大多数石窟都开凿在一座石崖上,而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八座石山上,格局奇特,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博物馆参观。该馆位于宁夏固原市,建筑面积5558平方米,陈展面积4500平方米。博物馆由序厅和尾厅加上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丝路开通”。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始,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手段展示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给固原带来的文化经济繁荣。第二单元“佛教东传”运用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佛教从印度诞生并东传进入中原大地的历史进程。第三单元“须弥之光”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古原州商贾如流、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r展示了须弥山从石窟初凿、兴盛、高峰期到衰落几个部分,反映了须弥山石窟发展的全过程。第四单元“佛国众生”运用图版、石窟雕像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系统介绍了佛国世界各类形象,是专题的佛教知识单元。第五单元“佛窟集萃”用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印度阿旅陀、阿富汗巴米扬和中国各具特色的18处著名石窟。陈展中运用科技媒介、艺术创作、文化象征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将游客带进了全景式的探秘丝绸之路、欣赏佛教石窟艺术的殿堂。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8

旅游朋友们:

看完了弹筝峡前峡的景观,我们走过泾水河的独木小桥,沿南山的一条曲径小道,就要进入茂密的森林。“曲径通幽”,这条穿林而过的幽径足有10里路长,弯弯曲曲,上上下下,虽然没有城市柏油路平坦,没有混凝土台阶省力,但是,走在松软的腐质物小道,真有一种回归自然、亲近土地的感觉。弹筝峡是你健康旅游、毅力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亲近自然旅游的理想景区。沿途我们可以看到龙女峰、悬空百米瀑布、骆驼石、鸡头山、人祖石、古溜套、望驾台、龙嘴峰等好多有文化意义的景点。

大家都读过施耐庵的《西游记》,在《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人曹官魏征梦斩处》一回里,讲了老龙潭龙王与“知凶定吉,断死言生”的神课先生袁守诚打赌,私改玉皇大帝的雨敕,把三天三夜的清风细雨,变成三天夜三的恶风暴雨,六盘山地区由大旱三年,眨眼变成_大海,泾河的石头都吹进了长安城里,灾难殃及生灵百姓。因为老龙王触犯天条,罪恶滔滔,玉皇大帝叫李世民的宰相魏征在斩龙台斩首了老龙王。血淋淋的老龙头就落在了泾水岸,前面有一个叫“龙头嘴”的地方,传说就是泾河老龙的头变的。

因为,三天三夜的暴风雨是老龙的三女儿授命布降的,父王被玉皇大帝捉拿去问罪,她知道父王必有杀身之祸,就站在前面的一处平台上,天天盼望龙父的龙驾从泾河水道归来,望啊望,望了三天三夜,结果望来了龙父白花花的龙头和血淋淋的死身子,她心里十分愧疚和悲伤,就在“望驾台”哭了七七四十九天,眼泪像水一样淌个不停,从百米高的山顶流下来,变成了瀑布。龙女最后哭死了,身子变成了山峰,人们就叫它“龙女峰”。龙女平时十分喜欢骆驼,父亲生前请人雕琢的玉骆驼,她经常抱在怀里,龙女死后变成了山峰,玉骆驼也一直守在她的身边。已经有一千多年时间了。

站在望驾台远眺,但见左右泾水滚滚,奇峰异石,怪崖古穴,天光云彩,山色树影,壮观美景尽收眼中。恍然间就像到了桂林山水之间的错觉。

当你沿着软绵绵的小路,龙女眼泪变成的瀑布从百米高的山巅飞流而下,如白练垂挂,似银河倾泻,更像广袤的蓝天上偶然跌落的一片云彩,给弹筝峡幽谷挂上了一幅彩帘。明媚的阳光照在迷蒙瑰丽的水雾上,幻化出一道绚丽无比的彩虹,蔚为壮观。你站在百米瀑布下,临空俯瞰,听着龙女悲壮的故事,大有超凡脱俗之感。

在这茂密的森林里,有许多浅浅的沟道,这就是“古溜套”。“古溜套”是古人用来运输木头、烧柴的溜套,从山顶一直通到河岸。据有关史料记载,六盘山林区从春秋战国到明清,至民国时期,采伐的林木都从溜套溜到泾水或泾水支流的河岸,然后扎成木排从泾河水道运出去。汉武帝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的木料,大都是采伐六盘山区的林木,从泾水运到长安去的。宋张仲彦是固原张易堡人,初仕宋为泾原路副将,知德顺军。《金史·张仲彦传》里就有记载:“正隆时,金于汴京营造新宫,仲彦采运关中材木……,开六盘山水洛之路,遂通汴梁。”到了元代,蒙古人在六盘山建造辟暑宫,大量的木料也都采伐于六盘山林区之中。

到了清末民初,山林里大树基本上采伐光了,林区周边居住的山民上山将山林里的树枝、灌木砍回家当柴火烧。他们把砍好的树枝、灌木后扎成捆,也从古溜套溜下去背回家中。

古溜套是六盘山区山民运输砍伐树木、柴火的古老生产方式,一直保留了几千年。古溜套是古代山民劳动的智慧,是山民们用一滴一滴汗水冲刷出来的,它是六盘山区一种古老的民俗事像,从保存完整的古溜套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山民们劳动的艰辛与智慧。

各位游客朋友,通过松软漫长的幽林小道,现在,我们来到了鸡头山下的龙头嘴。我们就要从龙鼻梁下山,淌过泾水,去弹筝峡北岸的景点去看神奇的三乳峰,听龟山、听筝台、蛤蟆石的故事,寻访鸡头古道。

秦始皇为了征服陇右的戎族,统一中国,开辟了鸡头道,建造回中宫。传说他在此登临鸡头山,聆听泾水筝声。《史记》、《资治通鉴》等许多史书和地方志都记载“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的史实。

鸡头山鸡头高耸,如雄鸡报晓之状。鸡头山松青柏翠,如雄鸡美丽的羽毛。北面绝壁下有一条羊肠小道,绵延百里,这就是古“鸡头道”。各代都在这里设关建卡,古有“鸡头览胜亭”。

我们从龙头嘴走下去,淌水而过,再沿着北岸蜿蜒的小路逶迤而下,循着轰鸣的水声,遥遥望去,水和天连在了一起,水声狂澜怒吼,惊心动魄,令人却步不前。再往下,就是漂流探险区了。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9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须弥山欣赏石窟艺术。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城北55千米处六盘山支脉的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中的“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须弥山山基由紫色砂岩、砂砾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_米。这里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型石窟媲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续凿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经营,成为中国古代长安至关外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历时已有1500多年。须弥山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千米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有: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被评定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人口处的大佛楼(第五窟),请大家看窟内,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坐佛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我们如果要拍照请到下面的观景台上去拍,那里拍到的大佛像的效果很好,只见在朝阳照耀下的大佛身披袈裟、头梳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更加神奇的是大佛散发着金光,看起来更加雄伟、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较大的造像之一。将长焦镜头拉近观察,只见弥勒佛祖高大魁梧,仅耳朵就有两个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雕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髙超技艺和雄伟气魄。据说,在明朝前曾建有三层楼阁对大佛进行保护,楼阁建筑的气势宏伟、壮观,故称大佛楼,后来毁于1920_年海原8.5级地震中,现在仅能看到原来阁楼的木构洞眼儿。除大佛楼外,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1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也都值得大家细细欣赏。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10

该寺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建筑面积为2870平方米。全寺分为内外两院,外院较为宽敞,穆斯林重大节日常聚于此处会礼。寺门前有长9米、高6米的照壁,为“月藏松柏”砖雕图案。与照壁形成对照的是3个转砌券门,镌刻有阿拉伯文砖雕和花卉图案,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中门-“清真寺”3个大字,左右两个券门分别书写有“忍心”、“忍耐”门额。券门上部原有四角攒尖顶的3层邦克楼一座,民国时期曾遭龙卷风破坏,后改建为2层。从券门入内沿阶而上,内院高台有礼拜大殿,座西朝东,视野开阔,殿前南北讲堂各5间,与大殿形成三合院式布局。

大殿由两座歇山顶和一个卷棚顶勾连搭,面阔5间,进深9间,内有20余根明柱支撑,木板铺地,墙壁装饰有《古兰经》文书法。大殿宽敞,可以容纳千余人同时礼拜。殿外装饰精致,翘檐斗拱,庄重朴素。

同心清真大寺不仅是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文物建筑。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曾经发动当地群众在此召开各界代表大会,并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回民自治政府。1958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11

宁园位于银川市解放东街南侧。从西门进园,便进入盆景区。主要区由“兴庆殿"、“沁茗"阁、碑、廊及水池组成。“兴庆殿"是园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内壁画“西夏风云"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西夏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风土人情。“兴庆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汉白玉石雕“哪吒闹海"。“兴庆殿"左侧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阁,右侧则是一个四角由重檐亭和一个六角亭连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刻有毛泽东、董必武及区内外书法家的`作品。东区的北面是一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动休息。

近几年,为了发掘被淹埋的文化艺术宝藏,自治区和中宁县人民政府对石空寺石窟进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于何时,尚难明确论断。据明代史料记载,称其为“元故寺"。对于石窟的开凿年代,历来有唐、西夏、元三种传说。今天从窟室的形制和风格看,以始凿于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其他景点:宁夏概况导游词 ·西夏王陵导游词 ·沙湖导游词

石空寺石窟,明清时代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之一,曾有“石空夜灯"之称。当时有诗赞曰:“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僧闲夜夜燃灯坐,遥见青山一点红?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12

华夏西部影视城在银川市城区西北郊空旷的荒野上,有两座古代城堡遗址,这就是闻名国内的镇北堡古城。该城堡是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华夏西部影视城所在地。

两座城堡是明清时期为防御贺兰山以北各族入侵府城(银川城)而设置的驻军要塞。镇北堡也因此得名。当地群众分称之“老堡”和“新堡”。据方志记载,老堡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20xx年),新堡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

两堡一南一北,均坐西朝东。紧邻沿山公路东侧的老堡已被风蚀殆尽,仅存残墙断垣,形制尚存。城东西长175米,南北宽160米。向北穿过城中黄土路,是老堡瓮城遗址。再向北行200米便是新堡。新堡城池较完整,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50米,墙体用黄土夯筑而成,高10余米。东面辟有半圆形瓮城,城门南侧有一斜坡可登上城墙。城墙宽5米,墙上筑砌有1.8米高的堞墙垛口。城墙四角原建有角楼,角楼基址依稀可见。

镇北堡历经数百年沧桑,以其雄浑、古朴的风格,成为贺兰山东麓风景旅游景观;并以它那特有的神秘韵味,引起了中国许多著名电影艺术家的浓厚兴趣,被艺术家们称赞为“神秘的宝地”。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13

南关清真大寺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建筑面积为2870平方米。全寺分为内外两院,外院较为宽敞,穆斯林重大节日常聚于此处会礼。寺门前有长9米、高6米的照壁,为“月藏松柏”砖雕图案。与照壁形成对照的是3个转砌券门,镌刻有阿拉伯文砖雕和花卉图案,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中门-“清真寺”3个大字,左右两个券门分别书写有“忍心”、“忍耐”门额。券门上部原有四角攒尖顶的3层邦克楼一座,民国时期曾遭龙卷风破坏,后改建为2层。从券门入内沿阶而上,内院高台有礼拜大殿,座西朝东,视野开阔,殿前南北讲堂各5间,与大殿形成三合院式布局。

大殿由两座歇山顶和一个卷棚顶勾连搭,面阔5间,进深9间,内有20余根明柱支撑,木板铺地,墙壁装饰有《古兰经》文书法。大殿宽敞,可以容纳千余人同时礼拜。殿外装饰精致,翘檐斗拱,庄重朴素。

同心清真大寺不仅是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文物建筑。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曾经发动当地群众在此召开各界代表大会,并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回民自治政府。1958年,同心清真大寺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丽宁夏景点导游词 篇14

古城中卫城北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的雄伟古建筑——高庙,格外引人注目。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建筑面积达2510平方米,是一处造型完整、气魄壮美的古建筑群。

高庙坐北朝南。前院为保安寺,进入山门,耀眼的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正面屹立;两侧厢房、地藏宫、三霄宫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后就是高庙主体建筑。沿24级青砖铺砌的台阶而上,高庙砖雕牌坊耸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十分有趣。上联是: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横批是:无上法桥。过南天门,达中楼。

中楼灵巧别致,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顶分三层叠合。途中两侧有东西天池和砖砌天池,分别有飞桥同南天门相连,浑然一体。中楼上层塑的太白金星像,肃穆尊严;中层塑的观音像,宁静慈善;下层绘的二十八宿,各展风采。最后,是分上中下三层而设的五岳玉皇、圣母宝殿。下层正面是五岳庙,东有三宫殿,西有祖师殿;中层正中塑有玉皇像,后楼为大成殿,祀孔子;上层正面为瑶池宫,东西两侧为三教宫。三殿底层东西两侧的文武楼别是一番景色:文楼塑文昌,身骑四不象怪兽;武楼塑关公,骑赤兔追风马。文武楼下层的龙王宫,塑四海龙王,神态各异,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砖牌坊下面的地狱宫,绘满了各种怪像,或青面红发,或锯齿獠牙,或面目狰狞,或神态从容……整个绘画想象丰富,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笔法细腻,显示了民间艺人不同凡响的高超技艺。

十分可惜,高庙1700多个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画在动荡年代,遭到了破坏,如今,虽补塑了不少彩像,但远不及矣!

高庙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层层相因,逐步增高;辅助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在仅

20xx余平方米的高台上,建筑了近百间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不同风格的殿宇。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亭廊相连,飞檐相啄,回环曲折,紧凑而富于变化,真是宁夏古建筑中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