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篇1

离贵阳市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异常美丽且安逸清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____香纸沟。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万丈沟”等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景区内集山、水、石、林、竹、洞、寺庙为一体,各具精华山水兼顾,加上原始手工造纸技艺构成了如今香纸沟独具特色的景观。景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渗漏涌出,交替平凡,各种上升、下降岩溶达60余处,自然形成山沟、绝壁、栈道、伐道、刀脊,因白水河支流落差形成的叠水瀑布,构成了景区的岩溶景观。香纸沟的山,山峰造型优美、怡静间丰富动人,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动人心魂;香纸沟的水,水质清澈见底,涓涓细流,小桥流水交相辉映;香纸沟的树古木参天,古藤垂悬;香纸沟的竹林茂盛,葱翠郁滴,香纸沟的布依人用他们淳朴的民歌唱到:香纸沟有山又有河,还有古树古水车,青山绿水待春风,布依山歌等贵客。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这片热土上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铸就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这里幽静而清新的秀美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避开了都市的喧嚣与霓虹灯的闪烁成为了在城市中奔忙的人群中理想休闲地。

600多年历史的香纸沟“土法造纸”工艺:这种手工造纸技艺,因与东汉蔡伦的造纸技艺一脉相承,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早已闻名遐迩,20xx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大量的湘人在这里定居后,看到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竹子丰富,尤其适合生产纸品。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生存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源于湘人蔡伦的“蔡侯纸制作技艺”便传到这里。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香纸”曾被皇帝御赐为“神圣纸品”。

在香纸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纸,造纸首先是选料取材。香纸沟的“香纸”原料来源于竹,竹子肉厚、质密,成浆率高,韧性好,易成型,使这里的纸品质地优良。由于香纸沟的纸由竹而来,于是香纸沟人对竹有着敬畏之心,在砍竹前,先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在竹子前烧三炷香后再砍竹,而砍竹用的工具只能用柴刀,忌用蔑刀,因为柴刀砍竹有“发财”之意,而“蔑”音同“灭”,有“灭竹”之意。有了原料,就进入了造纸的第一道工序——煮:将砍下的鲜竹子捶烂后,再将其与石灰掺水混合,将之放到那个石砌的大锅里,下面加柴生火,在锅里煮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竹子就变得非常软烂;再经过半个月的浸泡,然后开始造纸的第二步——碾:经过10多个小时的碾压,竹子被彻底的碾成泥状;第三步叫“抄纸”,其中包含了很多细碎的工作,比如要先把“竹子泥”和水按比例勾兑,之后还要把起“润滑”、“分层”作用的桦叶水倒入,再将抄好的香纸压缩、挤压水分、晾干……从取料到制成成品,共包括了伐竹、破竹、沤竹、煮竹、碾压、提浆、抄纸、压榨和烘晾等72道工序。这里的人们受文化习俗诸多因数的影响,至今仍保留原始传统的造纸技艺,这对总结我国造纸的历史,有着‘活化石’的作用。”

山也青幽幽,水也青幽幽。

美丽多情香纸沟,天地如锦绣,

丛丛野花绽开口,片片竹林荡绿绸,

水车哗哗笑,石碾转溜溜。

中华土法造纸术,传承到永远。

清新迷人的香纸沟,雨甜风也柔。

凉爽伴你下河谷,芬芳托你上本楼。

温馨祥和好日月,如梦醉心头。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篇2

古人所记载,蔡伦造纸有72道工序,原料主要采用麻和树皮,香纸沟的造纸至今仍采用这72道工序,只不过是采用青竹为原料,因为当地有取之不尽的青竹。青竹砍回来,就进入了古老的造纸程序:捶打、浸泡、蒸煮、发酵、漂洗、碾压……整个造纸过程历时3个月。香纸沟的人们农忙种田,农闲造纸,生活过得丰实而有序。

香纸沟的造纸经历了上百年的沉寂之后,在今天又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置身其中,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香纸沟的魅力不仅在于她仍然保存和使用着古老的造纸技术,更在于这种技术从古至今永不衰朽的生命力。

名为香纸沟,实与造纸分不开的,路上常有废弃的木屋,只余柱子顶部之类,里面杂躺着圆圆的轮子,积满灰尘,山民大哥告知那就是曾经的造纸工具,他们曾经辉煌过,现在静静地睡在那里了。然终于见到一部造纸坊,外面安着水车,山泉冲下,水流车转,车转碾动,碾走了日月年华,传承了先人的智慧。竹子变成了纸浆,纸浆变成了香纸,香纸变成了祭奠先人的纸灰,纸灰又孕育了满山遍野的大片竹林,千百年来,日子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循环中流倘了。

两个多小时的游玩,同事甚是抱怨什么也没有,只看了一部水车。我却甚为满足,旅行正如人生,没有什么目的,上路便开始了。整天的烦事俗务,高楼大厦,尾气噪音,使我更想到野外走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还乡,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每每想起,总令我羡慕不已,要想如此,我怕是退休以后才能够了。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篇3

离贵阳市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异常美丽且安逸清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____香纸沟。香纸沟景区由“龙井湾、锅底箐、马脚冲、南静寺、白水沟、红子沟、葫芦冲、万丈沟”等组成,共有七十余个景点。景区内集山、水、石、林、竹、洞、寺庙为一体,各具精华山水兼顾,加上原始手工造纸技艺构成了如今香纸沟独具特色的景观。景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渗漏涌出,交替平凡,各种上升、下降岩溶达60余处,自然形成山沟、绝壁、栈道、伐道、刀脊,因白水河支流落差形成的叠水瀑布,构成了景区的岩溶景观。香纸沟的山,山峰造型优美、怡静间丰富动人,悬崖绝壁,奇峰异石,动人心魂;香纸沟的水,水质清澈见底,涓涓细流,小桥流水交相辉映;香纸沟的树古木参天,古藤垂悬;香纸沟的竹林茂盛,葱翠郁滴,香纸沟的布依人用他们淳朴的民歌唱到:香纸沟有山又有河,还有古树古水车,青山绿水待春风,布依山歌等贵客。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这片热土上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铸就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这里幽静而清新的秀美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避开了都市的喧嚣与霓虹灯的闪烁成为了在城市中奔忙的人群中理想休闲地。

600多年历史的香纸沟“土法造纸”工艺:这种手工造纸技艺,因与东汉蔡伦的造纸技艺一脉相承,被称作“世界最古老的造纸术活化石”,早已闻名遐迩,20_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篇4

香纸沟是一个汉族和布依族的杂居地。

大约620xx年前,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填南,有中国造先师蔡伦的后裔彭氏三兄弟从湖南新化来到此地,见这里漫山遍野,茂林修竹,景色又秀丽宜人,觉得是造纸难得的风水宝地,遂之定居于此。从此,中国造纸文明便在这些谷沟溪流中生根发芽,为纪念祖先,人们给这里起名叫湘纸沟。 湘约沟人巧妙地利用溪流、竹林、石料等大自然恩赐的资源造纸。后来,人们因为这里生产的纸有着奇特的香味,就把原来的名字“湘纸沟”改成了“香纸沟”。香纸沟有一个金打洞的传说,人人皆知,据老人们讲,很多年前,当地一位姓金的大户,在白水河的下游人工开凿了一个引水洞,这条洞足足打穿了一座山,将白水河的河水引出洞外,惊动了龙脉,从此以后姓金的大户便衰败了,除留下几座孤坟外,金家后人竟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香纸沟现在只有汪家、胡家、彭家、罗家这些大家族了。

香纸沟景区内风景优美,集山、水、竹、林、泉、飞瀑、溶洞、奇峰怪石、幽谷深潭为一体。古老、完整的原始手工造纸作坊、古朴典雅的少数民族木结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于山水之间。

所记载,蔡伦造纸有72道工序,原料主要采用麻和树皮,香纸沟的造纸至今仍采用这72道工序,只不过是采用青竹为原料,因为当地有取之不尽的青竹。青竹砍回来,就进入了古老的造纸程序:捶打、浸泡、蒸煮、发酵、漂洗、碾压……整个造纸过程历时3个月。香纸沟的人们农忙种田,农闲造纸,生活过得丰实而有序。

香纸沟的造纸经历了上百年的沉寂之后,在今天又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置身其中,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香纸沟的魅力不仅在于她仍然保存和使用着古老的造纸技术,更在于这种技术从古至今永不衰朽的生命力。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篇5

香纸沟位于贵阳市东北部的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境内,距市区36公里,从贵阳乘车60分钟便到景区,交通便利。

香纸沟沟谷深切,峰峦叠嶂,瀑布飞流。这里不仅有着迷人的高原峡谷风光,浓郁的布依风情。最令人称奇的是景区内保存着国内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伦造纸作坊系统。[2]当地布依同胞就地取材,以竹为料,从伐竹、破竹、蒸竹、沤竹、水车碾竹、竹帘抄纸等72道工艺流程、均显得古朴而奇特。

群山环绕的香纸沟是封闭的,也正是因为封闭,古老的造纸术历经千年不变,流传繁衍,古法造纸早已成为这里人生活的一部分。为纪念祖先,人们给这里起名为湘纸沟。后因这里生产的竹纸有着奇特的香味,故而改名为香纸沟。

香纸沟香纸沟景区海拔960—1563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阴天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一年四季皆是旅游好时节。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篇6

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调北征南”时,越国汪公从江浙率兵进湖南转贵州,带领一支军队来到这里屯驻。大量的湘人在这里定居后,看到这里虽然土地贫瘠,但水源充足,竹子丰富,尤其适合生产纸品。为了祭祀军中阵亡将士和生存的需要,他们便操起了世代相传的古老造纸技艺。于是,源于湘人蔡伦的“蔡侯纸制作技艺”便传到这里。因造出的纸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而湖南又简称“湘”,为表思乡之情,湘人就把这里定名为“湘子沟”。自那时起,“香纸”逐渐成为当地的特产行业,地名也就逐渐演变成了“香纸沟”。“香纸”曾被皇帝御赐为“神圣纸品”。

在香纸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造纸,造纸首先是选料取材。香纸沟的“香纸”原料来源于竹,竹子肉厚、质密,成浆率高,韧性好,易成型,使这里的纸品质地优良。由于香纸沟的纸由竹而来,于是香纸沟人对竹有着敬畏之心,在砍竹前,先要举行庄重的仪式,在竹子前烧三炷香后再砍竹,而砍竹用的工具只能用柴刀,忌用蔑刀,因为柴刀砍竹有“发财”之意,而“蔑”音同“灭”,有“灭竹”之意。有了原料,就进入了造纸的第一道工序——煮:将砍下的鲜竹子捶烂后,再将其与石灰掺水混合,将之放到那个石砌的大锅里,下面加柴生火,在锅里煮上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竹子就变得非常软烂;再经过半个月的浸泡,然后开始造纸的第二步——碾:经过10多个小时的碾压,竹子被彻底的碾成泥状;第三步叫“抄纸”,其中包含了很多细碎的工作,比如要先把“竹子泥”和水按比例勾兑,之后还要把起“润滑”、“分层”作用的桦叶水倒入,再将抄好的香纸压缩、挤压水分、晾干……从取料到制成成品,共包括了伐竹、破竹、沤竹、煮竹、碾压、提浆、抄纸、压榨和烘晾等72道工序。这里的人们受文化习俗诸多因数的影响,至今仍保留原始传统的造纸技艺,这对总结我国造纸的历史,有着‘活化石’的作用。”

山也青幽幽,水也青幽幽。

美丽多情香纸沟,天地如锦绣,

丛丛野花绽开口,片片竹林荡绿绸,

水车哗哗笑,石碾转溜溜。

中华土法造纸术,传承到永远。

清新迷人的香纸沟,雨甜风也柔。

凉爽伴你下河谷,芬芳托你上本楼。

温馨祥和好日月,如梦醉心头。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篇7

香纸沟是一个汉族和布依族的杂居地。

大约620_年前,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填南,有中国造先师蔡伦的后裔彭氏三兄弟从湖南新化来到此地,见这里漫山遍野,茂林修竹,景色又秀丽宜人,觉得是造纸难得的风水宝地,遂之定居于此。从此,中国造纸文明便在这些谷沟溪流中生根发芽,为纪念祖先,人们给这里起名叫湘纸沟。湘约沟人巧妙地利用溪流、竹林、石料等大自然恩赐的资源造纸。后来,人们因为这里生产的纸有着奇特的香味,就把原来的名字“湘纸沟”改成了“香纸沟”。香纸沟有一个金打洞的传说,人人皆知,据老人们讲,很多年前,当地一位姓金的大户,在白水河的下游人工开凿了一个引水洞,这条洞足足打穿了一座山,将白水河的河水引出洞外,惊动了龙脉,从此以后姓金的大户便衰败了,除留下几座孤坟外,金家后人竟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香纸沟现在只有汪家、胡家、彭家、罗家这些大家族了。

群山环绕的香纸沟是封闭的,也正是因为封闭,古老的造纸术历经千年不变,流传繁衍,古法造纸早已成为这里人生活的一部分。为纪念祖先,人们给这里起名为湘纸沟。后因这里生产的竹纸有着奇特的香味,故而改名为香纸沟。

香纸沟香纸沟景区海拔960—1563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阴天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5度,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一年四季皆是旅游好时节。

香纸沟景区内风景优美,集山、水、竹、林、泉、飞瀑、溶洞、奇峰怪石、幽谷深潭为一体。古老、完整的原始手工造纸作坊、古朴典雅的少数民族木结构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于山水之间。

贵州香纸沟的导游词 篇8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南怀瑾先生曾花了很多篇幅来解释这个道理,我不甚以为然。仁者同样也可乐水,智者未必就不爱山。去年春季我曾行进在塞北大漠中,寸草不生的地方你见不到一滴水。远观贺兰山苍苍,身边黄沙茫茫,只是不可能风吹草地见牛羊了。身处此境,你有慷康悲歌的苍凉,不会有游山玩水的兴致。故而山水相依,相得益彰,山无水不峻,水无山非柔。阴阳平衡,天之道也。

除了山水,人文的东西我也喜欢,比如名人墓,站在他们前面,鞠个躬,磕个头,他们生前叱咤风云,故去一抔黄土。历史的长河中有他们的小小浪花,总是让我景仰。广州冯如,黄花岗墓,长沙蔡锷,黄兴墓,北京梁启超,齐白石,南怀仁,袁崇焕,文天祥,孙传芳等(八宝山那更是灿若群星),南京的墓更是比比皆是,中山陵,廖仲凯何香凝,方孝孺,徐达,李文忠,还有石子岗外渤泥国王墓等。如果将他们都聚在一起,会如何呢?美国作家房龙写了一本书《与世界伟人谈心》,设想举办谈心晚宴,伊拉斯谟首先到场,华盛顿,莫尔,文坛三巨匠等还有我国的孔子等统统参加,当真是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确是本好书,只是有点难懂,要有耐心。

北京人文的东西很多,我在那读书四年没觉得,前年出差一年,真是如鱼得水,它有一种通票,仅有80元,汇集了几百家景点,博物馆便有无数,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中医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什么前门的钱币博物馆,更多的古驿站,印刷,坦克,机车,火箭等等,五花八门,更多的还有民间的。我按图索骥,周末一一带了通票拜访过去,真是大快朵颐,好比饥饿的人进了面包房,只嫌时间不够。

贵阳来不到一月,便去了黄果树,黔灵公园,花溪,达德书院 ,阳明祠,甲秀楼,文昌阁。渐渐便去河滨公园,森林公园,南郊公园,顺海公园,白云公园,这一年来,黔灵公园便去过无数次。各地自有其特色,贵阳森林之城,绿山秀水,同事说香纸沟不错,今天同去了。

山道弯弯,中巴车顺势而上,早进了乌当的群山腹地,来到景区时,已是正午12点多了。老兰,阿贵,小徐和我早已饥不可耐,点了小鱼,咸肉,土鸡蛋,风卷残云毕出门,纯朴的山民早围上来,我们谈妥一人一匹马,来回50玩两条沟就可以了。

看着平时道貌岸然的同事们骑在马上一颠一颠地走,我不觉好笑。山路漫长,约有十几公里,本是闲逛,无所谓速度,马儿慢悠悠地走,我便慢悠悠地看。两边山好高,人在谷中,好比碗里的一只小蚂蚁,道旁的竹叶是那种生命的旺盛的绿色,间或有一朵小黄花杂在其中,前面山岩没被杂草树藤挡住的灰色中带点黄或黑,仿佛水墨山水中的飞白。极目望处,远方山峰刺破青天锷未残。清风徐来,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目,真乃人间仙境。想那些神仙美眷携手闯荡江湖,陶醉于此,必能忘了人间的险恶吧。

蹄声得得,时而上行,时而下坡,马儿是识途的,那位山民大哥不用怎么管,胯下那匹4岁小枣红马,按人的年龄算来,正是小伙子呢。有时倒也调皮,路上长有野草,便去大嚼特嚼,一棵吃完,再吃一棵,山民便折了一根比牙签还细的树枝,高高举起,却未落下,爱惜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我此马再养八九年便要卖了再养小马,十几岁的马,未来的结局,大多会成为人们的腹中之物,想想这些马的一生,内心恻然。不知是否有一天马可以与人平等共处,自由弛骋,洗澡打滚,不用再供人类驱使了。

时当夏季,山泉流下,路旁老农吆喝老牛耕地,老牛负轭前行,老农老牛均不是很老,但观之辛勤操劳,令人同情也倍加珍惜粒粒来之不易。拐过一道弯,农夫村姑蓄水插秧,刚站起的柔绿色小苗在泥水中煞是好看,这便是秋天的希望了。过不了多久,这里便是金黄的一片,甜甜山泉孕育出的稻米,不知是谁有福消受呢。

潺潺流水声中,不时有小鱼出没其中,放学小童提了钓杆,手里提了几只可怜的馋嘴小鱼,石头上的不知名的小鸟,用嘴巴啄一下脚,再理理翅膀,仰天啁啁,甚是自得,正是“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家养的鸟儿衣食无忧,比起它来云泥之别了。

名为香纸沟,实与造纸分不开的,路上常有废弃的木屋,只余柱子顶部之类,里面杂躺着圆圆的轮子,积满灰尘,山民大哥告知那就是曾经的造纸工具,他们曾经辉煌过,现在静静地睡在那里了。然终于见到一部造纸坊,外面安着水车,山泉冲下,水流车转,车转碾动,碾走了日月年华,传承了先人的智慧。竹子变成了纸浆,纸浆变成了香纸,香纸变成了祭奠先人的纸灰,纸灰又孕育了满山遍野的大片竹林,千百年来,日子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循环中流倘了。

两个多小时的游玩,同事甚是抱怨什么也没有,只看了一部水车。我却甚为满足,旅行正如人生,没有什么目的,上路便开始了。整天的烦事俗务,高楼大厦,尾气噪音,使我更想到野外走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还乡,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每每想起,总令我羡慕不已,要想如此,我怕是退休以后才能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