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香港旅游解说导游词

香港旅游解说导游词 篇1

妙法寺位于屯门北蓝地青山公路边,以建筑奇特见称,因地制宜,寺高四层,舍弃一般佛寺的进第结构,改把佛殿分为三层:底层为弥勒殿及四天王殿,第二层为法堂;顶层为万佛主殿,千手观音殿及韦驮殿和藏经合。巨大的红柱和琉璃顶,庄严典丽,金身大佛肃穆轩昂。全殿除了参照传统寺院规格外,一切塑像、浮雕、装饰,皆刻意弘扬佛教义理,并保留中国佛教传统建筑之艺术风格。

建寺育材

妙法寺的开山住持是洗尘法师和金山法师。洗尘法师是辽宁复县人氏,十一岁于潮海寺依照同长老出家,廿三岁诣长春般若寺定西长老座下求三坛大戒,旋赴青岛湛山寺亲近倓虚长老,结识金山法师,倾盖如故,引为知己。金山法师乃山西五台县人氏,八岁投五台山尊胜寺依灵祯长老出家,后于金阁寺含空长老座下求受三坛大戒,继往北京城西正觉寺亲近辉光长老学法。

洗尘法师和金山法师分别于1948年和1949年南下到港,投东普陀寺。洗尘法师有感在港岛中区向无礼佛道场,新界僧众赴港岛办事或就医时,停云无处,食宿不便,拟发愿建道场。二师遂于1950年在中环楼梯台创办妙法精舍,演天台教,修净土行,结夏安居,并留单接众,举办佛学讲座。1960年购下新界蓝地张苑,开辟十方四众道场,命名妙法寺。内设安养所一所,收容年老无依信女。1961年得敏智老法师支持,将大屿山东涌的内明学院迁往妙法寺承办,并由敏智法师出任院长。来源作文吧 zUowEnBa.nET

1964年,内明学院增办英文中学部。1966年洗尘法师当选为香港僧伽联合会会长。 1969年租九龙福华街居礼英文书院校舍,开办香港佛教书院,1970年于九龙医局街置新校舍。 1971年,购建七层大楼,将“香港佛教书院”易名为“香港能仁书院”。洗尘法师出任校监,并获中国台湾承认为大学机构。

殿宇超凡

1973年,洗尘法师兴建妙法寺万佛宝殿及于寺旁开办英文中学。得刘金龙居士(刘景福千金) 、李意、李敬昆仲乐助巨资,以及善信筹募捐助,新校舍得以建成,特命名为妙法寺刘金龙中学,以作纪念。万佛宝殿至1980年5月落成,耗资六千万元,宝殿隆重开光,同时设千僧大斋,法会极一时之盛。

占地7,800平方尺,高110尺的万佛宝殿金碧辉煌。殿前假山流水匠心独运。一对全港独有高及三层佛殿的巨大金龙,环绕着红砖砌成的前门大柱,神采威猛。入口处两旁立有石狮和麒麟,还有两头六牙白象,瑞兽守护,气势不凡。

正门入口中央供奉弥勒佛像,两旁站着护法四大天王。双层屋脊铺上琉璃瓦,金光灿然,远远可见。飞檐有瓷制动物装饰,正中有一座由双金龙守卫的佛塔,是佛殿的最高处。

通往二楼的楼梯,有半浮雕描写佛陀故事。二楼法堂亦作斋堂之用,可筵开四十余席,堂内有一玉佛龛。再上行,可见更多半浮雕及持剑天将韦驮。主殿供奉三如来;三座巨型梨状水晶吊灯从屋顶悬垂,横梁上画有画像描写佛陀一生。殿内壁镶有一万个金佛瓷砖,手势不一,是依照北京颐和园万佛殿中金佛的规模而建,巧妙地把北京的“智慧海”迁到香港来。十六尊者以半浮雕制作,镶于两边墙上,手工精细。另外矗立两座药师佛浮屠,塔身嵌满小佛像,层层而上。殿内缀满宫灯,两边悬挂钟鼓。晨钟暮鼓,静听梵音,涤俗出尘。四边0走廊相通,为藏经阁,珍藏泰国同道送给该寺的珍贵的泰文、英文、巴利文、及缅甸文大藏经,可供各界参阅。

1971年夏天,洗尘法师开创中国佛教“短期出家”之-先河——由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主办一年一度之“剃度大会”,提倡短期出家剃度。以夏令营形式在-精舍举行,旨在方便社会大众,体会方外的生活与心境而设。因参加人数逐年增多,遂于1979年改在妙法寺新建之大殿举办。直至1995年因妙法寺重建关系,该剃度法会才转回-精舍举办。

香港旅游解说导游词 篇2

荔枝角公园位于香港九龙荔枝角的荔枝角湾原址及其南面,分三期兴建,占地17.65公顷,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荔枝角公园位于深水埗西,东为美孚一期,南接葵涌货柜码头路,西靠荔景山道,北则为荔湾道,交通四通八达,可乘地铁、西铁及巴士前往。

历史沿革

早于1970年代后期,由于兴建地铁荃湾线,荔枝角大桥(葵涌道)以内的荔枝角湾被填平,湾内的泳棚和划艇场消失。北端的荔枝角泳池和室内体育馆首先于1980年代落成。南端亦落实兴建荔枝角公园,第一期于1990年启用。

1990年代初期,西九龙填海工程使荔枝角大桥以及美孚新邨以南的海域变成陆地,荔枝角公园就再向该处扩展,以作为西九龙公路和美孚新邨之间的缓冲带。但有部分地段受到九广西铁工程所影响,在1998年-20xx年间,九广铁路公司负责重置荔枝角公园内所有受西铁工程影响的设施,第二及第三期发展亦作出相应修订,进行加建及改善设施工程,西铁美孚站上盖亦加建了花园。

相关景点

荔枝角公园分为三期建造,总面积达17.65公顷,园内提供多项康体设施,而邻近配套设施则有荔枝角公园游泳池、体育馆及图书馆。

岭南之风

岭南之风是一个中式公园,于20xx年11月11日正式开放给市民游览,每日的开放时间为上午7时正至下午11时正。由于公园位处九龙荔枝角的填海区,而荔枝又是岭南名果,故以传统岭南风格造园。全园面积达12500平方米,水景面积约为2600平方米,占全园面积约百分之二十。

整个公园分为十个景区,园内的建筑物皆环绕着中央水池向外伸延,以院落回廊为布局。其建筑艺术也是采用岭南风格,如陶塑、瓦作、灰塑、石雕和木砌等,而假山石则以英德太湖石为主。此外,园内挂有多副,撰联人有梁启超、刘华东、李文田、康有为等。公园由东门至桥廊屋檐,均缀以彩色光纤灯饰,令园景在月夜下更添妩媚。园的内外广植树木,绿树成荫;此外,更有精致的盆景摆设,供游人欣赏。

卵石径

花园内的一个景点为“健康去屣”。这是一条用卵石铺砌而成的小径,游人赤足或穿着布鞋,于卵石径上来回步行,便能刺激足底的神经反射区,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每天的不同时段,均见游人如鲫,可见卵石径甚受欢迎。

砖雕

公园的东门墙壁上刻有两组砖雕,手工精细,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值得仔细欣赏。其中一组砖雕刻划了《水浒传》的36名英雄好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由元代施耐庵根据家喻户晓的梁山泊好汉事迹为蓝本,编撰而成。故事以北宋末年为背景,当时有108位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当中以“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最为人所熟悉。

至于另一组砖雕,则描述八仙渡海的情景。八仙是曹国舅、李铁、钟离权、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张果老和韩湘子;他们的法宝分别是拍板、葫芦、葵扇、宝剑、荷花、花篮、渔鼓和洞箫。

香港旅游解说导游词 篇3

沙田马场(Sha Tin Racecourse)是香港的第二个赛马场地,位于新界东部的沙田区火炭东部,是由-兴建及管理,于1978年10月7日落成启用。沙田马场设有草地、泥地跑道共有两个,草地跑道全阔30.5米,周长约1900米,容量为85,000人。场地水平世界一流,也是亚洲顶级的赛马场地。现时每年均举行多项国际大赛,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人马在此互相角逐。

沙田马场设有两座看台,分为会员席及公众席。会员席招待会员及来宾,公众席则开放予公众人士,入场费10港元。看台设有-大堂,饮食设施等,会员席亦设有会员,马主厢房等设施。场内设有全世界最阔的彩色大屏幕,长70.4米,面积相等于4,500部架叠起来的52厘米电视机,详尽显示每一场赛事的资料及赛果。于看台侧的沙田会所,则为会员提供饮食及康乐设施。马场其他设施包括马房、骑师、练马师及职员宿舍等,另有一座综合大楼供马会使用。

马场交通方便,港铁东铁线马场站设有盖行人天桥直达沙田马场看台,赛马日亦有各线巴士直达,马场内亦有地方供给红色小巴及市区的士停放或载客。

沙田马场参考世界先进的马场的设计,跑道属古典英式的顺时针方向,布局与美国贝蒙园(Belmont Park)及圣雅尼塔(Santa Anita)马场接近,为看台观众提供更广阔的视野。马场中央是景色秀丽的彭福公园,为市民提供休憩空间。

沙田马场兴建前,香港岛的跑马地马场是香港唯一的马场。随着香港赛马运动平民化,于赛马日期间经常出现“红旗”高挂(意指“满座”)的情形。1964年,马会开始考虑增建一个新马场,以配合赛马运动的发展。1971年10月,政府原则上批准马会于沙田兴建马场。工程于1973年12月全面展开。

兴建马场时需要在沙田海进行填海,这是当年香港最庞大的单一填海工程。工程共采土1600万吨,夷平沙田4个山头,填出共250英亩土地。填海工程在1974年3月开始,以极快速度进行。在工程高峰期,动用超过700多名工人,以400多辆货车,不断将泥头运到海边,每7.5至8秒钟即有一车泥头倒落沙田海。1976年6月,首座马房的打桩工程展开。

最终,沙田马场准时于1978年10月7日正式开幕,是由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揭幕及在草地跑道进行剪彩仪式,同日下午举行首场赛事。马场初落成时,看台可容纳35,000人。随着入场人数于1982年-1984年间继续加长,马会很快便进行扩建。1985年11月,第二座看台落成启用,两座看台共可容纳85,000人观赛。马房容量亦随着需求不断增加,至20xx年,共有20座马房,为1260匹马提供安身之所。马会亦为提高赛事水平,加建一系列先进设施,包括检疫马房、马医院、赛事化验所、河畔操练跑道、奥运马房、策骑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