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备考复习计划书 篇1
一、回归课本
很多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过度依赖参考资料,不注重对课本的复习,结果在复习过程中对概念理解不清,阻碍了复习的效果。
以20xx年北京卷第29题第1小问为例: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有机物。(答案:产生、调节、微量)
这道题考察的就是考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教材中,黑体字部分对植物激素有明确的定义:"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部分题目基本属于送分题,在高考中占有30%的比重。在高考中有60%-70%的内容考察的是基础概念、基本能力和基础概念的应用。所有这些知识都源于课本,这就要求同学们对课本有个明确的把握。我们平时在复习过程中有很多参考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再精美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追重要的内容还是课本,所以同学们在寒假的时候可以把五本书(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选修三)翻出来,每天读一两章的内容。看书的目的在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看完之后不要再次将课本束之高阁,在春季复习的时候还要将课本拿出来多看、勤看。
二、适度做题
很多同学在高三复习阶段习惯于将自己埋到题海里,用题目的量来弥补自己知识理解上的不足。尤其到了寒假的时候,很多同学买了好几本练习册打算在家刷题。来源 wwW.ZUowEnbA.nET
在寒假复习的过程中,适量对题目训练是必要的,一方面是巩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一方面是增强自己的应试技巧以及对考试的熟练程度。但是题目在质而不在于量。在寒假期间,希望大家不要做过多的题,每周保证两份生物完整的试卷即可。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时间进行严格的把控,模拟真实考场,并对错误的习题进行更正,不理解的地方在习题旁加上批注并查阅课本。
另外,在整个秋季的学习中我们手里积压了大量的试卷,这些试卷上面有很多的错题,而这部分错题应该是我们复习中的重点。在寒假期间将错题重新找出来,每天复习一部分,一方面是保证了自己对自己还不是特别熟练部分的知识的掌握;另外一方面是使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具体哪部分比较薄弱,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三、版块训练
一些同学可能生物成绩整体上不错,但是有一些专题性内容掌握的不好。比如有的同学光合作用部分不好,还有一些同学是遗传学部分问题较多。
对于这类同学,在寒假复习的时候应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既对自己不是很熟练的版块进行训练。市面上有一些专题性的练习册,新东方在春节也有针对遗传专题的春季课程。无论你采用的是哪种方式,都应该在寒假这段时间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突破性训练,理清这部分知识点的框架和联系,并每天练习一部分这类题目。当你对这部分的知识理解地更为透彻的时候,你才可以对知识提取类题目进行训练,以达到更好的进步的效果。
文章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寒假,按部就班地完成对寒假知识的复习。也祝愿大家成绩进步,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高考生物备考复习计划书 篇2
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历年高考都很好的体现了大纲中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考核。因此,在充分理解、掌握课标、考纲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通读教材,包括文字部分、插图、小资料、实验等;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生理作用、生理过程、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要理解熟记。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名词性概念、结论性语句要经常理解性记忆,以保证准确无误,才能够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答题。在基础训练时,注重构建知识网络,同时注重创新方法,对典型例题要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答题的技巧、速度和准确度,注重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整理。
对于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的标准写法,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验证实验等不同实验的实验结论的书写规范和特点需要注意。
生物学中,尤其是选修课本中的黑体字,往往是高考中考察基础知识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要理解性记忆,并能够准确应用。
基础训练不是只多做题就足够了,要做典型例题,并且要善于在错误中总结经验,能够在经验中整合知识,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研究课标、考纲,分析高考趋势,把握高考动态变化
新课改下的高考方向,要通过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及走势、考试说明来准确把握。在复习备考中应以课标为准,以考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集中精力重点突破核心主干知识。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内容和要求的增减变化,把握重点主干知识,适当照顾冷点,夯实基础,使复习目标更具明确性、有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突出重点和主次分明。
训练思维,提高应试能力
1.能够准确的理解图表分析题。关注新课程的高考、实验探究、研究性学习、图表数据信息、热点问题的试题,注重图表曲线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
2.重视新课改中关于能力提升的要求。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重视研究性学习和实验探究典型题的训练。如胰液的分泌调节、生态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查等;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如空白对照和自身对照实验、同位素示踪法、显微镜的使用等;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重视研究性学习与调查表格的设计、实验变量关系的确定、器材药品的选择与安全、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步骤的设计与完成、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评价及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要求等。
3.要注意解题能力的提升。精练习题,回顾反思,变式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对典型题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题目变化要进行反思,多开展“举一反三”“举三归一”的变式训练,练活自己的学习“思维”,提高发散性、聚敛性思维和应变能力。要针对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的地方以及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多练,提高解题能力。
4.能够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把教材中隐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挖掘出来,例如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观点(如唾液腺细胞和心肌细胞的细胞器差异)、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观点(如抗体在细胞中的合成、加工、分泌)、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观点(如某些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观点等。
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本阶段时间为一个学期,复习内容按章节顺序进行,以教材为主,辅以一轮复习用书,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原理、过程等,并辅以适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在完成一轮复习后要能够达到理清知识点,能画出知识网络的复习效果。在复习的同时对以前学习的不足进行修补,而且习题要跟上,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一轮复习用书很重要。
注重能力提升,通过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分析训练来培养和加强。在高考中,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重视能力的考查,主要考查的能力有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在一轮复习中。
2.第二轮:专题复习
本阶段时间大约为2个月,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及理综测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同时强化学科术语、规范用语。本阶段主要分十个专题
专题一:实验专题
专题二:细胞及其生命历程
专题三:细胞的代谢
专题四:遗传规律及应用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和进化
专题六:可遗传变异及育种
专题七: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八:生物与环境
专题九: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十:现代生物技术
在每一个专题的复习中,进一步将知识进行归类,使学生把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应用,迅速提高学生解答题目的能力。
3.第三轮:综合强化训练
本阶段时间大约为1个月,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应试能力,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同时进行题海战术,通过大量接触最新的各地模拟试题适应高考的要求并基于前面的知识积累迅速进入备考状态。最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不要忘记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对不熟的知识加强记忆。通过最后的练习等给学生以信心,调整学生心态,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去参加考试。
调整心态,提高应试技巧
1.规范解题答题,提高审题能力,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遗传图解的规范化书写、遗传学符号的正确使用,用专业术语描述现象和给出结论,不写错别字等。如果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应加强审题训练,减少低级层面的失分。
2.翻阅曾经做过的试卷,主要看以前做过的好题、易错题、一错再错题,再现解题思维过程,领悟试题的命题意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3.考前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做几套题量适当、难度适中的热身卷,形成良好的题感和条件反射。做试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尽量快速答题,不翻书。做后自我批改,从中找到知识缺陷,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做题策略。
4.选择恰当的、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理综试卷普遍题量大、时间紧,需要考生摸索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有一定时间去思考和完成最后两道生物题,并力求做到卷面洁净、表述准确、合乎规范,提高应试技巧和做题速度,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投入到最后的紧张复习备考中去。
高考生物备考复习计划书 篇3
要重视教材,抓纲务本
所谓"抓纲",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谓"务本",就是要重视课本。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在复习课上,一定不要抛开课本复习,再好的学案,再好的复习提纲也代替不了课本。问题探究和题目解析时,所运用到的知识都要回归教材,都要往教材上靠,在教材中“寻根”。联系社会热点时,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也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总之,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适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课本。
找准社会热点,形成热点专题
时政专题的复习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专题,不能多而杂。社会热点问题有的适合于主观性试题,有的仅适用于选择题,要有所选择和侧重。适合主观性试题的要加大力度复习,形成热点专题,适合选择题的要相对用时较少,点到为止。选择社会热点专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党和国家当前的重大方针政策或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二是与教材基本知识能够结合并有密切联系的问题。
例如:我国经济建设中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科技进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和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如何扩大消费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问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问题,振兴文化产业的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国庆60周年的成就等等,以及我省打造蓝色经济区、开发黄河三角洲等。
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问题,它们解决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其它各种问题的解决。
建立联系
12月份的时候,我们北京考了一次联考,其中第一道政治的大题就是这么问的:“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中央财政节能环保预算支出变化的现实意义。”
很多学生都答不出什么内容,只能拿三四分,为啥呢?没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们来审题,“分析中央财政节能环保预算支出变化的现实意义”,可以看出,财政支出,是说政府花钱,政府花钱也是消费啊,环保消费花钱多了,对经济有好处啊。所以我们在建立起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可以想出来要答第四课,消费促进生产发展的知识。答案是“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中央财政节能环保预算支出的増加,增加社会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那涉及消费的知识还有什么呢?第十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那儿有。答案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驱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都是课本原话,孩子可能背下来了,但是他不知道要答这个。因为他没有建立起来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不知道现在的考试,都是考察同一个要素(比如刚才说的消费)出现在不同的课本章节,你需要挑出来符合考试题材料的那几点,构建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单纯的背书。
所以我们得建立起不同位置的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们又要问了,那我怎么建立起这个联系?怎么才能对整本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让北京新东方一对一韦墨老师来告诉你。
首先,我们要把课本知识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稍微有一些语文功底的学生应该能从课本字面意思看出来,不过这个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然后,我们要去总结。比如说,消费者能做的有哪些,企业或者经营者要做的有哪些,做法类的整理出来。然后是意义类,然后是原因类。要自己亲自去总结,才能更有印象,要想偷懒要老师整理好的,也行,我们新东方的老师这里都有,但是那样背了效果不如亲自整理的印象深。
为什么要整理这个呢?假设一道题让你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该怎么去做一件事,你整理好了以后,就可以在脑子里回忆一下,整本书涉及政府该怎么做的有哪些:第1课,有对通货膨胀和汇率的控制;第2课,有稳定物价;第3课,促进消费;第4课,发展生产力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5课,有促进就业的措施;第7课,促进分配公平;第8课,有发挥财政的作用,税目和税率的制定;第9课,有市场秩序和宏观调控;第10课,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也就是说,老师刚才给你提供的是一个复习的角度,要做到复习以后脑子里要清晰地知道每一课有什么知识,才能迅速判断这个知识和题目的设问有没有关系,才不会遗漏知识点以致失分。
坚持把能力训练作为“谋分之基、创新之源”
培养能力是课改的要求,也是高考的要求。“考试知识范围”规定了考试的广度,“能力要求”则规定考试的深度。因此,在坚持基础知识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强化能力训练更是“谋分之基、创新之源”。
有资料显示,学生高考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审题不仔细;②书写不规范;③思维不灵活;④表达不清楚;⑤基础不扎实;⑥答题抓不住要点,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这六大带有共性的失分因素,从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现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差;落脚在具体题型上,主要是主观性试题。
很多同学对主观题有一种恐惧感,常常得意不得分。为此,在复习中,要努力强化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突出思维能力,突破表达能力,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个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有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
总之,通过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呈现在你脑子里的政治知识应不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乱麻团,而是有骨有肉、交错有致的知识体系,从而为第三轮的强化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