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1
党课教育产生实效,关键在推动党课主题、党课教员、听课党员等参与各方发生实际联系、引发实际影响。筑牢党课教育高质量交流平台,构建党课教育成熟交流系统,实现党课教育参与各方有效交流沟通,有利于迸发党课教育有机整体内在力量。
建立党课教育“语言普适系统”。党课是以授课形式向党员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讲党课、上党课应该遵循教育的普遍共性和基本规律。党课教育授课语言务必讲求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相统一,进而实现党课主题在党课教员和党员之间的高效传递和精准回收。党课教育要掌握“言教”方式方法,正确规范使用党言党语,增强党课教育政治性,营造党课交流理论氛围;灵活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语言体系“三要素”,明确政治观点和态度,提升党课感染力、说服力,唤起党员主体意识,激发党员正风正气;探索使用解答式、探讨式、辩论式、漫谈式等“对话教育法”,推进党课教员和党员“双向交流”,让数据、人物、故事、案例、典型和榜样在平等对话中“活起来”,党员听得进、听得懂,更加信服。针对不同领域党组织党员学历、经历、能力等不同情况,聚焦党员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建立党课语言“普适系统”,精确适用党课教育语言,建立互听互信的交流沟通和信任关系,教育引导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升新时代共产党员政治能力,始终引领党员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用好党课教育“体感交互系统”。党课教育依托“言教”,更要注重“身教”,言行一致,以身示范,赢得党员认同,激励党员践行。在课堂内开展党课教育,要充分发挥参与各方头、眼、手、脚等肢体语言传递信息作用,适当运用仪式教育、肢体动作等推进讲课和听课深度融合、深入转化。党课教员要切实掌握体感互动教学的主动,适时用眼神、手势、转头、迈腿等肢体语言,清晰表达态度和感情,情以动人,以情感人,夯实沟通基础,引起党员注意;还要学会采用拉家常问询、搞测试问答、做活动参与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党员思维和身体“动起来”,增强党课互动性、吸引力;尤其要鼓励党员通过举手、鼓掌、摆手、起立等肢体动作表达听课反应,形成教学信息体感反馈,畅通交流互动,实现党课教育课堂共建共享。组织室外党课教育,必要选择好党课教员、教学场所,多请党员熟悉的、信任的党员干部、身边榜样来讲,多到党员能够受启发、基础好、效果优的党员教育基地、教育站点或革命传统教育场地开展党课实地教学,强化党员身心感受和体会,帮助党员启心明智、赋能聚力。
配强党课教育“介质处理系统”。信息化时代,要善用多元媒介,深化课件视听表现和交互能力,构建党课信息采集与识别系统,让党员接受多方位、立体化、体验感强的党课教育。党员教育电视片、PPT、微视频、网络连线、实景演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媒介,集合灯光、音响、图片、视频等感官植入,通过党课教员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合理使用,科学解读,正确引申,可以更大程度催生党课教育趣味性和生命力。党课教育“介质处理系统”必须保证党课主题信息输入与输出的精密连接、精细对接,确保在虚实转换中不扩散、不迷失,否则极易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削减党课教育效果。党课教员要做足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党员思想工作情况和实际需求,全面掌握教学介质中涉及的数据、材料和事例,做到心中有数、因势利导。如果需要,也可制作教学卡片,提供教参资料,提前给党员学习参考,方便党员接收理解、产生共识。出自 wwW.zuoWEnBA.nEt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2
细悟党课宣讲的“大小”之“道”
党课宣讲是凝聚党员思想共识,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员能力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力举措和重要方式。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要想党课“出新出彩”,就要找准“小切口”以小见大,以“小人物”巧讲“大道理”,用“小创新”代替“大灌输”,从“小会场”走向“大现场”,让党课有滋有味、入脑入心,真正起到凝心铸魂、激励干事、推动发展的目的。
让“百姓名嘴”走向前台,以“小人物”巧讲“大道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深藏功名六十余载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表白祖国的戍边烈士陈祥榕烈士,将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扶贫之花”黄文秀,扎根西南山区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他们生而平凡,却创造了不凡。凡人英雄,往往演绎着感天动地的大故事。在党课宣讲中,我们可以将那些抗战老兵、退伍军人、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劳动模范、小巷总理等请上讲台,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所思所感,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大道理,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灵魂洗礼和思想教育,从而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在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更加积极主动。
让“理论大餐”入味三分,用“小创新”代替“大灌输”。理论宣讲“有滋味”“接地气”,观众才“愿意听”并“听得进去”。有的地方在党课宣讲中“照本宣科”,在理论阐释中“生搬硬套”,结果台上讲得“洋洋洒洒”,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成为“我讲你听”的被动“灌输”,犹如索然无味的“预制菜”。这启示着各级党组织,在进行党课宣讲时,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寓教于乐”,例如在建党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举办主题文艺演出,通过精心节目编排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开来;在主题党日中,可以组织党员干部走进革命圣地、红色场馆等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还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红色电影、阅读党的理论书籍等,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思想、提升境界、筑牢初心。
让“宣讲课堂”沾染泥土,从“小会场”走向“大现场”。“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党课宣讲如果仅仅满足于小范围的“小会场”,那么就会难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党课效果大打折扣。党课不仅要走进党员干部中间,也要走到群众中间。各地在开展党课宣讲时,要跳出本单位本部门的“一亩三分地”,从“会场”搬到“现场”,通过“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城市+乡村”等联合党建的形式,让党课“飞入寻常百家家”,在校园课堂、街头院落、田间地头、车站码头等各个角落“落地生花”。要把“百名书记上党课、万名党员听党课、为民办千件实事”有机串联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与为民办实事统一起来,在“基层考场”检验理论学习成效,让党课真正“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不断释放“热力值”,赢得群众满意。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3
“活力全开”让党课教育“加热升温”
党课作为党内组织生活、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思想教育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党组织开展党课不同程度出现,党课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与工作脱节等情况。面对困境,基层党组织应“活力全开”,在进一步丰富党课内容、创新党课形式上下功夫,精准匹配打造各类党课,使党课教育“加热升温”。
在“党课内容”上出“实招”,让党课教育有“色”有“味”。党课枯燥乏味常因党课没有明确的施教目的、方向和设想取得的效果,为完成上党课而上党课,课程内容也单一,达不到教育效果。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课教育时,应突出生动有趣,按需授课、分类讲课,可以用通俗的语言,以小案例诠释大道理。村、社区、机关、两新企业等领域可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教育基地、红色直播间等阵地资源开设“流动党课”“田园党课”“车间党课”,组建由支部书记带头讲、身边榜样示范讲、普通干部争先讲的师资队伍;通过互动式、交流式的面对面,引导党员联系自身经历分享感悟、交流思想、集中研讨,提升党课活力、提高“教师”活力,把党的理论知识贯穿其中,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党员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在“党课形式”上出“奇招”,让党课教育有“感”有“景”。随着时代的变化,常规的会议室党课满足不了党员的需求,也很难使党课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新时期的党课教育应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激发兴趣、贴近生活、走进内心、触动灵魂。基层党组织在党课设置上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拒绝“填鸭式”教育。将党课由“线下”搬到“线上”,由“固定场所”搬到“动态场景”,将沉浸式教育体验、VR教育体验、红色影片展播、红色直播等形式融入其中,增强党课教育画面感、立体感、直观感;更要引导党员干部“到农村、进企业、走农户”,开展“沉浸党课”学习,激起干事创业的热情;到红色教育基地“观现场、悟思想”,追寻红色记忆,让党员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接受思想洗礼,在触动内心深处的同时,更加自觉珍惜当下,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在“党课实效”上出“绝招”,让党课教育有“思”有“为”。理论指导实践,党课教育和中心工作密切相连,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基层党组织要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为导向,将党课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党员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灵活开设多种多样的“实践党课”,让党员在党课中传承精神,在实践中锤炼党性。通过运用“党课+志愿服务”“党课+基层治理”“党课+产业发展”等模式,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展特长,推动党课教育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让党课走出课堂、走近群众、走进生活,把党的理论知识变为实际行动回应“民之所盼”,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在纾民困、解民忧上做出实绩,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真正让党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补给站”、工作的“助推器”。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4
党课作为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一堂“有味、有料、有感”的党课,不仅能激发干部们的学习兴趣,更能起到启迪人心、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党课授课人不妨“由外及里”,讲出党课教育“纯正原味”“温暖情味”“悠长回味”,让党员干部在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于“故事”中照见“道理”,讲出党课教育“纯正原味”。讲党课是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讲道理是首要之义和内在要求,但如果只讲道理,又容易导致党课内容枯燥,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党课效果打折扣。可以用通俗的语言,以群众知晓的真实案例诠释大道理。要将大理论细化为小选题,选择具有正能量和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贴心话讲清大道理,将理论成果讲明白、育人道理讲全面,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通过故事启迪思想、指导行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引导党员干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于“他人”中照见“自身”,讲出党课教育“温暖情味”。好的党课,既要见事,更要见人,努力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讲课人不是表演艺术家,要想获得听者的认同,真情实感是最根本的。只有情真意切、话由心出,讲出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好的党课,既要讲他人,更要讲自身,讲课者可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身边发生的故事为例,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进去,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分享出去,深入浅出地诠释党课内容,使党课内容更加感人暖人。这种真情实感的流露,使党课内容更加入耳入脑入心,让人听了感觉可信,会产生共鸣,这种知行合一、用心讲出的党课,才能真正令人有所感悟、受到教育,让党课在意犹未尽中温暖落幕。
于“历史”中照见“现实”,讲出党课教育“悠长回味”。“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讲历史,可以增加党课的厚重性,从大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在,从而更好地读懂历史逻辑、把握历史规律。想要讲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讲出历史的涵容性,端起“历史的望远镜”看清前人的“百科全书”和今人的宏图征程。同时,讲党课不能回避矛盾和问题,内容必须联系实际、贴近基层,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把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理清了,把解决对策和途径找对了,党课才能对症下药、去除病灶,引起共鸣、收到效果,只有回答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增强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党课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补给站”、工作的“助推器”。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年轻干部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身逢盛世,重任在肩,要想更好地奔赴中国式现代化的“星辰大海”,广大年轻干部要上好“三堂党课”解答“成长三问”,保持坚定信仰,厚植为民情怀,锻造担当本色,坚持强思想、长本领、常实干,矢志不渝,奋楫笃行,更好地绘就社会主义建设的壮美篇章。
上好理论“政治课”,补气血,强思想,以“红心向党、不负韶华”的坚定信仰解答“我是谁”。思想政治工作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基础性工程,要摆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重要位置。思想足够强、过得硬,可以成为年轻干部乘风破浪向前冲的“精神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试想如果思想不过关,又怎么可能抵御住风吹浪打甚至风高浪急的轮番试验。因此,广大年轻干部要上好理论“政治课”,始终以“满分状态”奔赴“赶考路”,借好主题教育的“东风”,仔细研读8种指定教材,逐字逐句品读精神内涵、深挖精神富矿,始终做到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读、扎扎实实悟。要涵养“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求知心态,坚持“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制定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复盘总结,确保学到深处、学在心里,推动理论知识落在“心尖”上。
上好为民“专业课”,壮筋骨,长本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解答“依靠谁”。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必有的素质。回溯过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50多人发展到现在9800多万党员,就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两字镌刻在旗帜上,无论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还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抑或是“时代楷模”万步炎,他们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坚持群众的事情“马上办、抓紧办、拼命干”,做好民生实事。新时代,要想更好地解决民生难题,广大年轻干部必须上好为民“专业课”,牢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干事原则,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始终以人民为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也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能力,坚持面对面交流、心连心谈话,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变为“件件能够落实的事”,真正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上好干事“实践课”,勤迈腿,常实干,以“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担当本色解答“怎么做”。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干事不能靠嘴上“飘飘然”说,要靠手上“实打实”干,在实践进行把脉问诊,解剖麻雀,把问题找准、情况摸透,方能有效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广大年轻干部要上好干事“实践课”,始终俯下身子在基层、甩开膀子在一线,敢担当、善作为,保持担当本色,以“满弓状态”奔赴“赶考路”。一方面坚持在“疾风”中知“劲草”,主动走出“舒适圈”、跳出“温水区”,自觉投入实践“练兵场”,前往情况复杂、问题繁多的最前沿、第一线,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次“热锅蚂蚁”,不断增强履职尽责的能力。另一方面坚持在“烈火”练“真金”,坚持“越是艰险越向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激情,不推不躲不扯皮,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慎始如终地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决不有“歇歇脚、喘口气”的心态,让难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矛盾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6
党课要选在实处上讲到心坎上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对此,如何上好党课、备好党课、讲好党课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课的重要意义,要在选题选例上下功夫,在方式方法上想办法,在讲准讲细上出实招,让党课成为人人赞不绝口的“课堂”、人人受益匪浅的“地方”。
党课要因人而异,着重在“选题选例”上下功夫,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党课是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必须全面破解党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和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党课思路,要着重在选题、选例上下功夫,坚持以中心工作选题、以大道至简选例,切忌盲目跟风、照搬照抄、抄袭拼凑,如果一味地“依葫芦画瓢”,就会导致内容“不切实际”,效果“不敬人意”。要想党课接地气、切实际,就必须因人而异,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做到对什么人群选什么课题、选什么课题备什么内容,只要意思相同、意义相同,就可以“放开手脚”选、“甩开膀子”选,真正上出一堂让大家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党课。
党课要因地制宜,着重在“方式方法”上想办法,突出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上好党课,不仅要选题对内容精,也要样式多方法灵,如果总是照本宣科,且内容空洞,难免会给人造成一种不想听、不愿听的烦躁情绪,即使听了,也必然是“左耳进右耳出”,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好的党课应该像盐一样,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就像烧菜做饭一样要看准“火候”,党课也是一样,要找准方式方法,找错了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预期目的;找偏了时过境迁,会失去它的意义。因此,上好党课必须因地制宜,突出方法灵活、形式多样,采取老师上课、个别发言、模范演讲、实地学习、影片观看等形式,从而实现“荤素搭配”“内外兼修”,使其“回味无穷”“恋恋不舍”,真正让大家“爱”上党课、“念”上党课。
党课要因材施教,着重在“讲准讲细”上出实招,突出恰如其分、精益求精。坚持“量身定制”,实行“因材施教”,是解决党员差异化学习难的问题。因此,上好党课必须因材施教,突出恰如其分、精益求精,既要对标上级精神,也要对表党员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方法,该重点学的就要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只有如此,才能让党课更加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就如同弹钢琴一样,有的弹得多,有的弹得少,如果只弹一个键或平均用力,便不能成为一首曲子,必须有的多弹有的少弹,让其有机融合才能奏出一首美妙的钢琴曲。在“讲准讲细”上要杜绝照搬照抄的“大话”、因循守旧的“老话”,脱离实际的“空话”,绝不能产生“一刀切”“一锅煮”的思想,切实要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把钥匙开一扇门”,真正让党课成为促进党员成长的“精神粮”“营养餐”。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7
让党课“活”起来“火”起来
党课教育是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员干部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强化党员党性意识、身份意识,激发党员先进性的基本途径。一堂好党课,就要讲出党课传播力、感染力、吸引力,让党员干部都愿意听、主动听、真心学,让党课“活”起来“火”起来。
克服枯燥味,让素材“富”起来。善借他山之石,活用各类素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听课人感受到党课“干货满满”。这就要广泛积累素材,要注意在工作、生活中去甄别、总结、凝练,用事例、用数据、用故事去讲党课,才能将党课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才能用真感情、真事例引发党员共鸣。要让党员感悟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理论传播的成果转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凝聚全体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强大合力。
克服单一化,让形式“火”起来。探索党课学习新路径,结合各自的行业和地域特点,打破以往“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授课模式,探索送党课进基层、微型党课、观看电视政论片、“主题党日”党课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党课地点从会议室搬到农家小院、车间车站、田间地头等场所,增强党课的趣味性、灵活性和生动性。要善于利用微信公众号、APP等新媒体,发挥网络平台作用,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和工作生活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增强党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扩大党员群众授课的覆盖面和参与率。
克服说教式,让语言“活”起来。讲党课不是艺术表演,想要获得价值认同,就要摒弃沉寂死板的“读稿”、不接地气的“官话”,善于将理论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让理论传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努力做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从中增强理论获得感、精神力量,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和认识,让党的理论传播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扩大群众基础的过程。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8
党课是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时代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有力“武器”,更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法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党课内容以及形式的“陈词”“老套”,常使基层党组织存在以下困惑:党课枯燥乏味怎么办?党课没有吸引力怎么办?听听激动做做不动,党建与中心工作互相脱节,存在“两张皮”现象怎么办?以上种种,严重削弱了党课教育党员的实际作用。基层党组织应循问作答,在进一步丰富党课内容、创新党课形式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心打造各类党课,使基层党员教育文章大“有”可为。
党课枯燥乏味怎么办?“庭院党课”来支招,让党课教育有“知”有“味”夯根基。党课枯燥乏味常因党课没有明确的施教目的、方向和设想取得的效果,为完成上党课而上党课,课程内容也单一不合“众人口味”,达不到教育效果。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课教育时,应突出生动有趣,按需授课、分类讲课。村、社区、机关、两新企业等领域可因地制宜利用身边的庭院开设“庭院党课”,让小小庭院变为学习园地,通过互动式、交流式的面对面,提升党课趣味。利用“庭院党课”,为大家搭建“大家讲”讲台,鼓励党员轮值走上讲台,引导党员联系自身经历分享感悟,交流思想,充分聚民智汇民意。丰富党课内容和形式,把“庭院党课”化身为“现场党课”,就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把“庭院党课”化身为“红色舞台”,组织开展党史知识问答、主题演讲等,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让党员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党课没有吸引力怎么办?“沉浸党课”走起来,让党课教育有“情”有“景”强党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常规的会议室党课、读书读报式的党员教育满足不了党员的需求,也很难使党课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党课是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所以新时期的党课教育应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激发兴趣、贴近生活、走进内心、触动灵魂。基层党组织可立足本地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实际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开展“走基地、忆传统、看变化、聚能量”等“沉浸党课”学习。通过赴乡村振兴示范点看发展、谈变化,感悟乡村振兴发展成就,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通过赴红色场馆看展、悟思想,帮助党员追寻红色记忆,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接受思想洗礼,在触动内心深处的同时,更加自觉珍惜当下,坚定信念勇担使命。
党建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怎么办?“实践党课”最有用,让党课教育有“悟”有“能”践初心。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密切相连,党建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中心工作是检验党建工作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互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影响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互融互动,这也应是党课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基层党组织可结合实际工作,灵活开设多种多样的“实践党课”,让党员在党课中传承精神,在实践中锤炼党性。通过运用“党课+志愿服务”“党课+公益活动”等模式,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展特长,积极参与基层各类志愿活动,认领各类突发问题的处置,使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学以致用、以学践悟。通过“党课+基层治理”“党课+行动支部”等活动,紧盯基层治理中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党课教育和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积极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关键小事”,让党员在实践党课中有效提升工作能力,增强为民造福的责任感、使命感。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9
党课教育是党员干部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强化党员党性意识、身份意识,激发党员先进性的基本途径。要想党课上得好,关键得创新形式,打造红色课堂、田间课堂、云端课堂“三个课堂”,不断提升讲党课的浓厚氛围、教育质量,真正烹出党课“滋味大餐”。
精确配比思想淬炼的“红色原料”,让党课味更“鲜”。将党的先进理论、政策方针、党史知识作为必学内容,扎实开展党课教育,让优秀党员干部上讲台分享党史故事,并同步开展知识竞答活动,达到以讲促学、以测促学的目的,推动党课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时深度挖掘党员先锋故事,进行主题拍摄,制作成优秀的党课素材,不断创新党课教育方式方法,提升质量。各党支部在“严、实、活”上下功夫,根据各自行业、领域党组织特点,通过忆初心、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扬家风、作评议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创意策划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效果明显的党课教育,既有党味,又充分释放红色正能量,确保程序不漏、步骤不减,“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精准添加生动高效的“实践原料”,让党课味更“浓”。坚持“关门学”与“开门做”相结合,鼓励基层党组织将党课阵地搬到田间地头、项目一线、生产一线,推动党课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党员坚持学做互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等难题,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关键小事”,在学习实践中获取干事创业的“窍门”,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紧贴基层党员生产生活需要,围绕产业发展工作,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等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和农贸市场,通过“你来问、我来答”等方式,既宣讲党的政策,又传授农业技术、创业经验,以开放式课堂打破传统的集中灌输式授课模式,让基层党员群众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掌握,推动党课教育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精心使用灵活多样的“乐趣原料”,让党课味更“丰”。党课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要着眼解决基层党课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党课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依托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充分利用新华社、人民日报、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中央学习平台载体和杂志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用好、用活学习资源库,并根据后台统计数据每月通报学习情况,奖励先进、督促后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借助“腾讯会议”,开展在线集中学习研讨、讲党课等活动,不断探索“党课+红色电影”“党课+音乐剧”“党课+纪录片”等模式,让党课形式潮起来、活起来,让内容有党味、有趣味。紧密结合时事热点、党建工作重点,策划推出党课原创学习视频,声入人心、光影铸魂,成为党员群众学习的“加油站”、最新政策的“广播站”,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党课心得体会 篇10
党课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内容饱满、形式新颖的“党课”能够带来“沉浸感”,让党性得到“淬炼”。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基层干部是“先锋力量”,基层党组织要为其上好党课,助力其成为乡村振兴“远征”中“有定力”“能抗事”“会干事”的栋梁之材,用党课“一火”点燃乡村振兴“百炬”。
在“党课内容”上出“实招”,以“理论学习”之火,点燃“人才振兴”之炬。“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党课必须姓“党”,才能在广袤的乡村沃土结出“丰收硕果”。乡村振兴之路,基层干部任重道远。面对形势复杂的基层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在“党课内容”上出“实招”,以增强党员的党性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创新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才能引导基层干部把准前进方向,通过理论学习不断补齐在政治形象、政治担当、政治自律方面的“短板”,让基层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中深悟“我是谁”“我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何等角色”,助力其承担使命、履行责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旗帜”,让乡村振兴“人才百花园”争奇斗艳。
在“党课形式”上出“新招”,以“实践应用”之火,点燃“产业振兴”之炬。“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宫人巧日争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接受方式,智能科技的发展让基层干部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他们的教育需求千变万化。基层党组织要让党课呈现出“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效果,就要打破传统“填鸭式”讲堂模式,将党课由“线下”搬到“线上”,由“固定场所”搬到“动态场景”,采用“线上+线下”“虚拟+实地”“场景+情景”等模式,将沉浸式教育体验、VR教育体验、红色影片展播等形式融入其中,增强党课教育画面感、立体感、直观感。还要引导基层干部下“农田”、入“企业”、访“人家”,溯源乡村文化之“根”、摸准乡村产业之“脉”,积聚乡村振兴之“力”,通过党课学习定位“特色产业”,锻造“乡土品牌”,实现“聚链发展”,带动产业振兴迈向崭新台阶。
在“党课实效”上出“辣招”,以“常抓不懈”之火,点燃“乡村振兴”之炬。“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有服务人民的“砥砺深耕”,才能顺利通过党课的“质量考核”。基层党组织要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为导向,将党课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基层干部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心中“置顶”,脚踏实地发现问题、鞭辟入里分析问题、不留余地解决问题,切实让党课接地气、冒热气,让党课走出课堂、走近群众、走进基层,实现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之所盼”,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在纾民困、解民忧上做出实绩,将为民奋斗的信念融入日常工作点滴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写好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