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365家长心得体会 篇1
听了教授的讲座,我想说的如果说人生是一种修行,那为人父母与自己孩子的相处就是这场修行的重要旅程。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在生活点滴中不断的历练、学习和成长,让自己向智慧家长的标准靠拢,努力做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同行者”。
结合日常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总结以下内容,与各位老师和家长共勉。
一、尊礼重孝,言传身教
在姐姐上学前,我们一直跟公婆一起住,后来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便把母亲的房子搬到了对面小区,两家老人来往密切,亲如一家。讲规矩重孝道自然成了我们家的首要家风。吃东西必须先递给老人,吃饭必须长辈入座长辈先动筷,给长辈捶背揉肩,在长辈干活的时候抢先或说一些暖心的话语……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受家长日常的处事和语言潜移默化,有规矩、懂礼貌、孝顺长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模仿源,家长树立了好的榜样,孩子才能养成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言而有信,平等对待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以前总觉得小孩小,好哄骗,却不知道我们的哄骗会伤害孩子,会失去孩子对我们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也曾经一次次的言而无信,而孩子一次次的谅解让我感悟孩子也是要平等对待的,信守诺言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开始与孩子平等对话;做他的秘密小伙伴;对孩子提出的小要求适当引导并给予承诺;在成长过程中我也会对孩子提出条件和约束,让孩子感受到信任的重要性。
三、读书有益,营造氛围
从小培养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强。从简单图案图形的认知到有性格特点的幼儿绘本,从兴趣出发听故事到自主挑选读故事,从21天阅读习惯的养成到每晚睡前自觉翻阅绘本,日积月累,阅读已经成为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营造读书氛围,除了家庭阅读、亲子陪伴阅读,在幼儿园时,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带孩子去青岛书城、李沧区图书馆不定期阅读,挑选适合孩子的绘本故事,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通过读书听故事,根据剧情搭配互动小游戏,孩子的语言表达也有所提升,我也从中感受到童年的乐趣,这些都让我和孩子们受益匪浅。
四、尊重兴趣,积极动手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每周都在各个培训机构中奔波。我的孩子从小对颜色很喜欢,很小的时候就能自己在纸上涂涂画画,为了培养和保持住这种兴趣,作为家长要学会欣赏、学会想象,利用兴趣发散思维来引导孩子学习和接受新的事物,不增加负担。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平时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和拼搭,通过简单的小实验探索科学的奇妙,种一块自己的小农田等等,小兴趣、大动力,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都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五、参与家务、力所能及
要想孩子多参与家务,就要学会做一个“懒”妈妈。自孩子满两岁以后,我便开始经常“偷懒”,吃完饭忘记擦桌子,削完水果忘记扔垃圾……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现在已经养成了每天饭后收拾碗筷、自觉整理床铺、扫地擦地、晾衣服等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习惯,现在还学会了使用微波炉和洗衣机。在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中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帮小朋友盛饭打汤,帮老师抬床,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暖男。
六、社会实践,多多体验
孩子们现在有了好的生活,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其实精神生活更需要重视。作为父母,我们利用一切假期带着孩子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2023年姐弟俩还成为了鲁网青岛小记者站的志愿者,参加了多次小记者采风活动,增长了见识和社会体验,收获颇丰。
七、敢于表达爱
上一辈的爱是默默无闻的,这一辈更多的是表达爱,爱要说出来,爱是互动的,只有我们充分的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从而懂得爱、传递爱。每天一个早安的拥抱,一个鼓励的吻,一个微笑,一声赞美,一句爱语……都可以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所以请大方的表达爱,无需吝啬,让我们的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茁壮成长,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的和谐团结。家庭教育是一门探索不完的学科,当家长亦是一个修行不止的职业。我的家教故事没有金玉良言,没有真知灼见,更多的是分享自己实实在在的经历。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丰富的阅历、书香的氛围、用心陪伴、用爱守护,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是智慧的,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同行者”。
幼教365家长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我认真收听并观看了杨元魁博士主讲的《科学使用人工智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讲座,受益匪浅。在如今电子产品琳琅满目的情况下,作为家长该如何让孩子正确的使用这些电子科技产品,让孩子不沉迷其中,并能为我们所用,是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好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责。
孩子应不应该早接触电子产品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有着不同的意见。有的家长认为,电脑科技在未来都是基础工具,让孩子早接触并适应,不至于以后被淘汰。有的家长认为,不能接触太早,会对视力不好,若养成习惯就不好管。
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专家网瘾症临床和心理治疗专家银子认为,学龄前儿童(7岁以下的儿童)不应该接触电脑。因为他们若长时间使用电脑,他的身体和心灵从发育之初便会脱节,因而扰乱儿童的成长过程,会弱化发展中的器官和成长中的精神意志。
学龄前的儿童应该与电子产品保持距离。电子时代,儿童的身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电子屏幕前,孩子的身体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闲置不用,就如我家儿子,有时候看动画片时,整个身子陷进沙发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时间一长,我这个当妈的就会提醒:注意时间,眼睛该休息了。一旦孩子沉迷了电子产品,平时与父母的沟通与互动就减少了,会影响孩子的语言、社交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虽然,电子产品可以陪伴孩子听、玩、乐,但永远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有些年轻的家长,为了图省事,把孩子扔给电子屏幕,但是长时间这样的方式,不利于亲子关系的沟通,我们平常还是要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互动,与电子产品保持距离,可以有空多陪孩子读绘本和陪孩子玩亲子游戏等方式,多抽出点时间陪伴孩子,这个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
电子科技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是获得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但我们不能完全将电子产品“妖魔化”,只有真正合理的使用它们,才能消除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对科学与大自然的兴趣点和爱好,一起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
幼教365家长心得体会 篇3
今天,听了贾玲滨关于《如何建构儿童友好型家庭空间》的讲座,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家庭氛围带来的快乐
所谓氛围,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合群、求知;反之,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2、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打开孩子的视野
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不要限制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发展,孩子有自己的兴趣,能够让他更全面发展。我知道很多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在孩子学习阶段,不让孩子去碰触自己喜欢的,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就制止孩子去发展爱好,这其实是错误的教育方式。我觉得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更好的去赞同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的发展,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发展,尽可能的打开孩子的一个视野。从小去培养他们的兴趣,在长大的过程中有利于他们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推动孩子前进的一个动力。学习固然重要,但不是死学习,而是要活学活用,再说兴趣也是在学习的范围之内的,有了兴趣,怎么可能不愿意去学习呢?
个体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儿童对周围的环境及世界的兴趣取决于获得的物理经验和感官体验。不论是在早期生命的开始时期,还是以后的生活中,沉浸在友好的环境中对于个体的成长以及培养其社会责任都尤为重要。
最后感谢幼教365和幼儿园提供了这样一个可以让我们家长学习的平台,让我了解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影响,知道了如何去创造一个更适合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和学习的家庭生活氛围。
幼教365家长心得体会 篇4
一家人,有情有爱,就是最美的图画
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尤其是情绪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当孩子不被情绪困扰,内心平和安定,充满安全感,它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的社会化功能。因为平和的家庭关系,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温暖和力量。那该如何营造平和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他家庭关系呢?听听____省特级教师胡建红老师怎么说。
如何营造平和的夫妻关系?
第一点的建议:善于换位思考,提升共情能力。
第二点的建议:善于进行沟通,善用语言的表达,提升沟通能力。
第三点的建议:要学会互相分享,提升价值的认同感和家庭归属感。
第四点的建议:给予对方绝对的信任,善于积极的欣赏对方。
如何营造平和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各方面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作用,基本就决定了孩子以后的一种行为模式,以及他的性格的养成等。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应该说陪伴是一种非常好的亲子关系的一种载体和手段。当下爸爸妈妈跟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亲子关系也会遭遇到很多困惑和问题。比如:孩子学钢琴,大人要的是结果,但是孩子他更注重的是一种过程的体验,因此这两者之间就会造成一种断层失衡。这就导致不弹琴的时候是母慈子孝,一到弹琴的时候就是鸡飞狗跳。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蹲下了,放下成人的身份,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降低对没有结果的追求和期待。也就是专家讲的要充分的去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孩子。
尊重和理解是我们建立平和亲子关系的一个出发点,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遇到问题时:
第一个建议:不要去做法官,而是要学着去当律师。
幼教365家长心得体会 篇5
观看了本期幼教三六五冯德菲老师的“对话大自然,共享美好”讲座,冯老师从六个方面讲述了怎样引导孩子与大自然对话。
一、看一看
看看大自然中色彩变化,引导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和感受。比如:看看春天的大地是五颜六色的、夏天是火红火红的、冬天的地面是雪白雪白的、秋天稻田里的麦穗是金黄金黄的。让孩子通过观察,认识到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听一听
听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耐心和孩子一起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愉悦身心。通过徒步、露营等方式,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听树叶“簌簌”落下的声音、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等,引导孩子的想象力、表达力。
三、闻一闻
闻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味道,从嗅觉中感受季节的变化和美好。闻闻杜鹃花的香味,感受春天的喜悦味道;闻闻荷叶的清香,感受夏日的炎热躁动味道;闻闻桂花的香甜,感受秋日里的幸福味道;冬日里,腊梅的清新淡雅扑鼻而来,感受到冬天的清冷味道。
四、摸一摸
通过和孩子一起触摸感受大自然的纹理。比如:抱抱大树、摸摸岩石等等。
五、品一品
品一品来自大自然的美味,在美味中感知季节的变换,既能满足自己的味蕾,又有一定探究的价值。如:尝一尝糖炒栗子是甜甜的,让孩子从味觉中感受秋冬季的美好等。
六、说一说
通过说一说,聊一聊,在互动和交流中,让孩子说出我心中大自然的美好。通过歌曲、古诗词、绘本、创作小歌曲等方式,让孩子领悟大自然的美好。
只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才能让孩子更容易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告诉我们: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是儿童的学习方式。很感谢本期冯老师的讲座,让我们作为父母,能和孩子共同学习与创作,对话大自然,共享美好。
幼教365家长心得体会 篇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孩子从小就缺少与大自然的接触,更没有农耕的体验。在学习完付长玲园长的<亲历农事,乐享成长>的讲座后发现,农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亲历农耕既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
要载体,也是劳动人民长期在生产实践和生活感悟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不但对农事安排具有了进一步了解,且其蕴含的智慧对助推孩子们在成长中珍惜粮食,明白粒粒皆辛苦的辛苦,有了积极作用,孩子们也会知道每一次吃饭都值得细细品味。
“一个小时劳动教育给他的比终日向他讲述所记住的东西还要多。”在真实的体验农事活动,感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我们仿佛看到了在烈日下,一个乌黑的农夫,汗流浃背、不辞辛苦地锄着禾苗。他遗忘了烈日的暴晒,一心只盼着禾苗快点长大,给他带来秋天的收获,带来美好的盼望!
这讲座深深感染了我和孩子们,使孩子们受益无穷。深深的明白:“摆在餐桌上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都是农夫用血汗换来的。我们要疼惜粮食,不能铺张铺张;要敬重农夫的付出,敬重农夫的劳动果实。”同时,这次活动让孩子自由地亲近大自然,唤醒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感受田园风光。在挖掘和收获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享受丰收的喜悦。“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我们的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的民族确实是和泥土分不开的。在中国,从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统神话故事开始,到历代的引起社会轰动和反思的农民起义,都与泥、与土,分不开。
“土”,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身上的烙印,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的东西,孩子们亲身经历农耕,听取讲座,也更深一步的了解中国社会以农民为荣,尊敬、崇拜他们。没有农民伯伯,就没有大家美味的粮食。创造条件,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参与、体验、感受。相信孩子们在活动中会有更多的收获,在活动中更快乐的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亲历农事,根据农民伯伯种地的故事,也让我和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果实。农夫们用心耕耘,用心浇灌,用心收获,才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收成。同样,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需要用心去做,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重大,以及用心去做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珍惜生命,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用心去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