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四下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扎实弘扬“四下基层”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拉家常、听民意、话发展,在“下基层”的过程中把准群众关切的难点、堵点、痛点,破解基层高质量发展瓶颈,把党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主题教育行稳致远。

读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蕴意,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做“群众喜爱”的“传话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关键一环,如何让党的政策主张深入人心、获得支持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国之大者,在乎民也。第二批主题教育涉及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多,更加贴合基层、直面群众,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知晓度低,就会成为“过眼云烟”,一方面不利于主题教育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不能获得群众支持认可。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知识下乡”“农家小课堂”等活动为抓手,深入群众宣传宣讲惠民政策,把晦涩难懂的“官话”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家里话”,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舒心,变“干部主动”为“群众主动”,切实把好政策落地、落实、落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寻常家”。

读懂“调查研究下基层”蕴意,刨根问底、见微知著,做“群众信任”的“调查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抓好抓实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搞清楚问题与矛盾是什么、症结在哪里,从而拿出破解问题的实招、硬招,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倘若“按需求证”“按图索骥”,就会把握不住关键和要害。务求深、必求细,只有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顽疾”的内在关系,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从而把问题抓牢。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问题导向贯穿调查研究始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多将“镜头”转向人民群众,既要看“高楼大厦”也要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把群众忧虑的“问题清单”打包带走,以群众满意的“成果清单”回馈。

读懂“信访接待下基层”蕴意,亲力亲为、一心一意,做“群众放心”的“接待员”。“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带着问题下访、随机抽查走访、定点时间接访……各色各样的信访接待方式应运而生,为群众“无处可说”的难题带来“灵丹妙药”,提升党和国家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威望。聚焦群众诉求,下沉一线倾听群众呼声,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事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但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立马办”“抓紧办”精神,把人民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当做心头事,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进农家小院去化解群众矛盾,把群众工作送到“家门口”,让“信访接待”成为干群联系的“同心锁”。

读懂“现场办公下基层”蕴意,兢兢业业、敢作敢为,做“群众满意”的“办事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群众在哪里,我们工作的焦点就要到哪里;问题在哪里,我们工作的镜头就要转向哪里;难点在哪里,我们工作的地点就要搬到哪里。推动党员干部“四下基层”,是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的关键点,深入基层、身处现场,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问题、化解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哪里最需要,哪里便是“战斗一线”;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是“安身立命”之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把疑难杂症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一线,绘就“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画卷”。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2

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四下基层”,这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助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采取深入学、反复学、共同学的方式,保证“四下基层”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长度又有厚度、既有宽度又有广度,确保“四下基层”的“春雨”能浸透到每寸土地、滋润到每名党员、温暖到每位群众。

高瞻远瞩深入“学”,保证“四下基层”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学习贯彻“四下基层”意义深远,事关全局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觉悟与视角,要将“四下基层”的整个环节学透弄懂。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四下基层”中要树牢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抓住要点、重点,达到“一针见血”。要依托主题教育之“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找准学习方位、政治方位和工作方位,主动跟进党中央最新思想,密切联系时代背景;要深刻理解“四下基层”的精髓要义,将其中关键“招式”学到手,确保每个部分、每个要点都掌握好,在脑中构建起久久不忘的“思想记忆”;要做好环环相扣,将所有的要求连好线、排好序,将“四下基层”的基点找准,将时代的脉搏把握好,以思想的“高度”带动行动的力度、准度,跟随党的步伐推动“四下基层”见行见效、走深走实。

持之以恒反复“学”,保证“四下基层”既有长度又有厚度。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不是一时之势,也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必须把“四下基层”推动为常态化、长效化,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态度落实落细。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挖“四下基层”这一“富矿”,对于其中的要点,要使其刻入脑中更刻入心中,不仅要表现在口头上更要展现在行动上;对于其中的重点,要联系实际,实践于行,用有力的行动将其彻底攻破,保证稳步长效推广;对于其中的精神,不能粗心大意,要准确把握好,深入分析,提炼精华,将其应用于服务人民当中。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不断夯实政治理论根基,切实提高自身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心同向,以更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时代前沿。

全党上下共同“学”,保证“四下基层”既有宽度又有广度。“四下基层”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而是要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演“同台戏”。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意识到“四下基层”是时代之需、人民之需,只有坚定人民立场,才能让“四下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主动下沉一线,积极融入基层,让人民群众能正确理解“四下基层”的重要性、关键性、必要性,切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结合“四下基层”具体要求,和人民群众打开心扉交流细节,问清发展所需,问明发展所困,分好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针对性列好问题清单,建立台账资料,逐个逐步整改。要以“求知若饥”的心态,积极向人民拜师、向人民学习,将人民的智慧融入到“四下基层”,以高标准、严要求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用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3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坚持脚步向下走、身子往下沉,在“下”字上用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理论政策传基层,从“声边”到“身边”,答好“一线聚民心”的答卷。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稳经济、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再好再及时,如果企业知悉了解不到位、不透彻,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流于纸面;民生新政、惠民举措再多再细,如果老百姓不知晓、没用上,好政策也会沦为“空中楼阁”。如何宣传好、阐释好党的理论政策,这就要求必须在深学细悟、讲活讲透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因此,要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突出大众化宣讲、通俗化阐释,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多些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土方言”,少些鹦鹉学舌、照本宣科的“书面语”,提供好政策、法律、信息服务,为群众答疑释惑;要在“活”上下功夫,针对新兴领域党员流动快、分散广等特点,用好“坝坝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动形式,重点推进惠民惠企政策的落实落地,真正地将惠民惠企的政策红利送到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手里,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入耳入行。

走访调研入基层,从“脚力”到“能力”,答好“一线取真经”的答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同志到任宁德之初,面对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迈开步子走、俯下身子问,收集第一手资料、倾听第一线声音,跑遍闽东9个县,在深入调研发现问题、深度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彻底结束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层出不穷,广大党员干部要紧扣中心,找准定位,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对于当前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精准选定调研课题,把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既要主动“沉下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充分掌握第一手素材资料;又要主动“请上来”,有针对性开展“一对一”访谈,在调研中把情况吃透、把症结摸清、把对策找准。

信访接待下基层,从“坐诊”到“出诊”,答好“一线化纠纷”的答卷。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好信访工作不仅能直接了解政策得失、群众感受,还能迅速拉近距离,增进干群关系。如何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细做实,要做政策上的“明白人”,广泛深入学习,对政策、规定了解透彻,为信访人答疑解惑、解决问题。要把信访群众当亲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方法,依法依规依政策,就地解决群众的信访需求,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利用下基层信访接待日活动,做好部门联动、相互配合,坚持不懈在源头治理、多元化解上下功夫,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让信访工作既“坐诊”又“出诊”,真正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现场办公到基层,从“会场”到“现场”,答好“一线促落实”的答卷。“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习近平同志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三进下党乡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公路和水电建设等问题,为下党发展排忧解难、定向领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既在“机关会场”又在“基层现场”,以“实干”求“实绩”。要坚持窗口前移,深入到群众聚焦的地方,到生产的现场,到工厂一线,现场会诊、现场解难、现场开方,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的实际行动给群众吃下“定心丸”。同时,要对能当下解决的诉求坚持马上就办的态度,现场集中“会诊”,对短期难以解决的要建立长效整改机制,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4

“国之大者,在乎民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把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大任务,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路径,把解决问题作为重心导向,把推动发展作为重担所扛,其内涵要义与主题教育目标任务高度吻合。因此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是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必须牵好这一“牛鼻子”,确保主题教育在基层秋色中结出硕果,在推深做实走远见效。

“一如既往”做足“学”字文章,让宣讲形成燎原之势,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原原本本学、逐段逐句悟,在反复研读中深化思考,在联系实际中学以致用,才能做到融会贯通,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主题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文本”,还要注重结合实际,要带着嘱托学、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等学习材料,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开展研讨交流、讲专题党课等方式,把握上情、吃透中情、了解下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入行,确保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心一意”写实“研”字文章,让调研变为务实之举,使党的难题堵点在基层找到答案。“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干事创业,要在以知促行上下功夫,更要在知行合一中见真章。党员干部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既把新思想内化于心,也将所学所悟、所获所得付诸于行。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把调查研究作为发现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法宝”,牢固树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进农户家中,扎实调研、掌握情况,解群众之盼、解改革之难、解发展之需。在深入调研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在“解剖麻雀”中摸清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推动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一鼓作气”做优“干”字文章,让信访解决迫切之需,使党的民主实践在基层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也是抓好主题教育的关键。以高度自觉接受主题教育的锻造洗礼,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在有效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中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和能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指向。开展好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就是要深入查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村集体壮大提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必须深入研究症结、拿出过硬举措、扎扎实实整改。解决基层问题就要不避矛盾,多钻“矛盾窝”,敢于直面群众的信访,在解决信访中发现结症,找准对策。

“一抓到底”写就“立”字文章,让理论生出有效之策,使党的干部队伍在基层淬炼成钢。对照党中央明确的整治任务,列出清单、集中整治,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收兵,真正让干部受教育、有触动、真改进。善于总结经验,培树先进典型,形成制度成果,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把好的做法、经验固化下来、坚持下去,推动经验变制度、标杆变标准、示范变规范,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从而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自觉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为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种下的一颗“种子”,它不断传承,茁壮成长,助力宁德等广大地区奋勇开拓,快速发展。眼下,第二批主题教育不断深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弘扬好“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真正把政策讲透、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事业做实,确保每一次下基层都能去到实处,带回实效,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

政策理论下基层要“带着使命去,取得成效回”,用心推动思想在基层“萌芽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二批主题教育直面基层,群众期望值更高,惠民政策如果落实不到位,就会沦为“空中楼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勤进村社,常进院坝,多进农家,深入了解掌握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让群众主动“点单”,因人而异提供惠民利民、就业创业等政策宣传解读,运用好“村头板凳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菜单式”宣讲服务,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同时,要学会把“政治术语”转化为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土话方言”,切实将理论政策讲准讲深、讲活讲透,让党的政策真正成为寻常百姓“易得”“易懂”还“易用”的惠民举措,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既“入耳”又“入心”,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带着执着去,捧得真经回”,用功推动调研在基层“走深走实”。“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习近平同志初到宁德的一个多月内就将下辖的9个县全部跑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分析宁德必经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重要理念,破解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搞清楚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而不是变相到基层“搞检查、搞督导”,要主动走出机关大院、高楼大厦的“舒适圈”,在上百姓炕头、下农户地头中,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带着真情实感与耐心执着“拜人民为师”,从“群众意见”中追根溯源、开方解题,把最真实、最宝贵的声音传递上去,把“冒着热气”的第一手资料和鲜活经验运用起来,切实将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以扎实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主题教育效能。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带着温度去,赢得满意回”,用情推动问题在基层“清仓见底”。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信访接待下基层,切莫只是为了“拍拍照留留痕,刷刷存在感”,而是要带着服务、带着真诚去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信访接待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途径,作为检验自己群众工作能力和作风的“磨刀石”,主动到矛盾最突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全方位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要把信访群众当“上帝”、当亲人,真心实意、轻声细语接待信访群众,主动敞开“心门”、倾诉“心声”、解开“心结”,架起干群“连心桥”,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更要善于四处“搬救兵”,主动会同行业部门、乡镇村社等进行“并肩作战”,形成工作合力,以一颗“真心”把急难愁盼解决在群众“家门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初一公里”,实现干部真接访、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带着干劲去,获得称赞回”,用力推动发展在基层“见行见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一线干实事、现场办公抓落实,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深入基层,身在现场,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所以现场办公下基层决不能是“逢场作戏”。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群众在哪里,工作的聚焦点就要在哪里,问题在什么地方,工作的现场就在什么地方,要把“办公桌”搬到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等现场去感受真实氛围,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要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发现的真实情况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对于不同诉求按照难易程度、紧急程度进行梳理分类,并逐项制定解决举措,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的实际行动进行现场集中“会诊”,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给群众吃下“定心丸”,同时要善于剖析总结,梳理一批具有指导性、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举一反三,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让工作开展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真正做到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四下基层”历经35年,没有因时空变换而淹没在岁月里,而是随着相传和实践又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四下基层”的思想精髓,深学细悟其中汇聚民心、凝聚共识的重要方法,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主动转换角色、走进群众,摆正俯身问计、问需的调研姿态,以真抓实干的行动作风,让群众的“呼声”变“掌声”,进一步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向实里行”。

无谓职位高低,始终保持俯身弯腰的“公仆之姿”,让角色定位“莫跑偏”。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把人民冷暖放在心头、摆在首位,始终将自己作为“人民的勤务员”,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下到基层、深入基层,体察百姓疾苦,坚持把摆脱贫困、精准扶贫的致富工作思路作为主线,着力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也形成了具有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为新时代的基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党员干部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的认识问题,深刻感悟“人民至上”的使命初衷,不管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自觉摆正自己“人民公仆”的价值定位,始终厚植为民情怀,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放在心上,坚持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谱写既有温度又有厚度的民生乐章。

无畏行程万里,始终保持跋山涉水的“调研之姿”,让干群沟通“莫脱节”。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要是第一选择。下基层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层群众工作,解决基层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等着“空手套白狼”,没有躬身一线实地调研,那党的“好声音”如何传入人心?那群众的所盼谁去倾听?关键还是把脚步走到群众身边,保持紧密沟通。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怕山高路远水长、不惧舟车颠簸劳顿,勇敢地走出去、沉下去、迈进去,一户一户敲开院门、打开心门,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也继续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以基层所盼为导向,积极靠拢群众身边,讲百姓话、拉百姓理、听百姓言,以“小学生”姿态问需、问计,了解群众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真正畅通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让基层的声音“浮上来”。

无惧矛盾困难,始终保持脱鞋下田的“实干之姿”,让工作形式“莫走样”。“四下基层”不仅是一种工作制度,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转变作风、推动发展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基层、接访调研、问政于民,谋划发展蓝图,解决实际困难,在共同奋斗中铸牢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有力带动了干部作风转变。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干出发,杜绝“游山玩水”的花架子、“表面文章”的装样子。面对复杂棘手的矛盾问题、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要化被动为主动,发扬“钉钉子”精神,下最大决心、尽最大努力、花最大力气,一件一件抓落实,脚踏实地干出成效来,以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赢得群众信任支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7

当下,一些地方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相继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通过定期走访、常态联系,传达政策,收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群众满意度。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民情沟通是其中关键一环,要念好“情”“理”“实”“联”四字诀,以党心凝聚民心,推动基层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念好“情”字诀,在用情入情中厚植党群联系的“温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大干部要将“人民至上”的理念镌刻在心中、践行在实践中。要学会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尊重和理解群众,把群众当亲人,把他们的诉求当家事。要善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感疾苦看问题,只有这样,理顺了心气、化解了戾气,人民群众才会跟我们说掏心窝子的话,基层干部才能明白矛盾根源,找准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

念好“深”字诀,在深入深化中提升党群联系的“精度”。基层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对相关政策娴熟于心,把握政策理解的准确性、客观性、深透性,才能把政策讲透彻,把道理讲明白,使群众信之、明之、悦之。要善于收集信息,既有“下得去”的调查研究行动,又有“上得来”的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了解群众所想所盼,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工作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群众意愿与上级政策之间的对接工作,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突破口,或作为改进工作和决策出台的参考意见。

念好“真”字诀,在真心真意中加大党群联系的“力度”。持续真正办实每件事,才能赢得万人心。打通民情沟通“堵点”,服务群众要步步为营,不能开“空头支票”做“表面文章”。对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要心中有数,找准服务方向,提升“回应诉求、答好答细”的服务标准和质量,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要以人民满意度为标尺,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其中蕴含的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智慧和直面问题的责任和担当。同时,要加强沟通协作,深化相互学习交流,相互借鉴提升,提高业务水平。

念好“实”字诀,在实干实绩中拓展党群联系的“广度”。对群众的诉求,能答复的当场答复,能办理的马上办理,一时办理不了的复杂情况要学会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期望落实好、发展好。群众难办事项往往牵涉多部门、多层级,需要构建为民服务矩阵,多层次上下联动、多部门协同推进,实现“一条龙解决”。广大干部需要胸怀大局、增强服务主动性,凝聚民心、干群一心,在共建共享上下更大工夫。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广大干部要扛起为民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以正确的方式打开“民情沟通”这扇“民意窗”,架起党群关系的“民心桥”,构筑起“鱼水情深”的深厚关系,把问题真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8

近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党员干部要传承践行好“四下基层”,实打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奋力书写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满意答卷”。

思想上扎实,树牢“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创举,关键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当下少数党员干部为追求政绩出彩搞“面子工程”,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贻误工作、劳民伤财,更是损害干群关系,究其原因还是思想的“总开关”出了问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根基,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将“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行动上踏实,挺膺“躬身一线、精益求精”的责任担当。“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植根为“民”,是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生动示范。调查研究切忌浅尝辄止,不能一头雾水就扎下去,要尽可能地把准备工作做得全一点、细一点、实一点,深入基层、多种形式地听取群众和企业的真实心声,才能快速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从而逐案研究破解办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跑遍、跑深、跑透基层现场,多到矛盾纠纷多、群众呼声高的现场去发现问题、联系群众,并学会举一反三,力求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切实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并持续推进政策、资源、服务等向基层下移,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作风上务实,发扬“吃苦耐劳、久久为功”的斗争精神。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强调,要与民相知心,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历史和实践也反复证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依靠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幸福。身为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锤炼实干作风,坚决杜绝“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不良风气,做到信念不移、道路不偏、身子不歪,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拼”的意识、“抢”的心态、“实”的作风。要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责任感干事创业,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9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坚决破除基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切实推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敞开心”三问于民,让问题清单成为服务清单。深入了解实际,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第一方面,可以借助党员大会、乡贤座谈会等方式广纳良言善策问计于民,充分听取老党员、乡贤、返乡创业人才的对策建议,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纳入党和国家的政策决策之中。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中,召集群众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引导群众全心想事、尽心谋事、一心干事、用心成事。第二方面,要问需于民,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深入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把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将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三方面,要问效于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遵循,及时找出群众不满意之所在,调整方法措施,在实践中“对症下药”、攻坚克难,提升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迈开腿”办好实事,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舒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之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把强化问题导向放在首位,努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要始终坚持把握具体实际和群众需求,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确保精力投入到位、政策支持到位、工作推进到位,最大限度地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用好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板凳会”“村民会”“网格员”等作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法治化建设,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实现矛盾发现在初始、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要践行“现场办公下基层”,推动“马上就办”,带着真诚走进群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措施深入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提供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勤回头”巩固实效,让为民服务可持续发展。如果说为民办实事是一次“赶考”,也是一次“答卷”的话,那么每一次办实事、每一次作答,当然也需要“回头看”。回头看办的实事是否落到实处,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办事后的情况摸实摸透,用心用力用情,动态掌握群众日常需求,精准有效服务群众,为“实事求实”。还要看效果好不好,长期地关注实事成效,如果效果不好,得认真想一想,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思考问题成因,带着问题导向,认真进行整改。最后还要看群众满不满意,可以采取组建“群众评议团”的方式,采取实地看、现场问、座谈议、网络评的方式,建立“好差评”制度,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真正把群众参与的机制建立起来,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广邀群众参加评价评议,变“我觉得”为“群众觉得”。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写照。我们应大力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四下基层”见实效,高质量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

源于宁德,兴于福建,推向全国。“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细悟“四下基层”的“大小”之道,以实打实的成效取信于民,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理论大餐”入味三分,用“小创新”代替“大灌输”。基层政策宣讲承担着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自觉行动的重要使命。然而,一些党员干部下基层宣讲时口若悬河、夸夸其谈,“鹦鹉学舌”式的朗诵全文,以一堆“高大上”的术语来跟群众交流,让群众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把“政治术语”转换成“方言土话”,把“理论政策”转换成“常识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深入了解掌握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定制群众理论需求“菜单”,打破以往“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宣讲模式,探索“微党课”、主题文艺演出、观看红色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用“小创新”代替“大灌输”,让理论学习根植于民。

调查研究下基层,让“问计于民”走向田间,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习近平同志到任宁德之初,为解决闽东贫困地区的发展难题,走遍闽东9个县收集一手资料、倾听一线声音,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彻底结束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广大党员干部想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既要“身入”基层,从机关大院、高楼大厦到田间地头、院坝庭院觅“真经”,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少些规定路线“打招呼”,多些自选动作“搞突袭”;更要“心入”基层,甘当“小学生”,向“土专家”“田教授”请教,切实将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不断提高主题教育效能。

信访接待下基层,让“检视整改”落地见效,以“小步跑”开展“大排查”。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并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以此为开端,逐步形成了“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信访接待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途径,作为检验自己群众工作能力和作风的“磨刀石”,决不能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要变群众来“上访”为干部去“问访”,对于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主动去化解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以“小步跑”开展“大排查”,架好党群工作“连心桥”。

现场办公下基层,让“实干笃行”沾染泥土,从“小会场”走向“大现场”。“现场办公下基层”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不应困在办公室里“上传下达”、陷入“文山会海”不能自拔,应跳出本单位本部门的“一亩三分地”。要利用好“一线工作法”,深入百姓家门、田间地头、文化广场、农贸市场、企业车间“面对面”问情况、听意见,协调解决人居环境、设施配备、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实打实”解难题、办实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拿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积极性和执行力,保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从“小会场”走向“大现场”,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11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一种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最有力的体现,其中蕴含的基层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路径,为新时代做好基层工作提供了日常遵循。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当下开展的主题教育,读懂践行“四下基层”的实践意义,感悟“国之大者”的人民情怀,坚定“下”的决心和信心,力行“下”的行动和韧性,以真抓实干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点亮殷殷初心、磨亮实干精神、擦亮为民情怀,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点亮殷殷初心,在“传经送宝”中铸造红色政策“新芳华”。“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越战越勇,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永葆殷殷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点亮心中的“信仰灯塔”,坚定理想信念,时刻装着一本党的“政策经”,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党的最新政策从“高架天线”落到“脚面地面”。要把牢前进的“方向盘”,心连心深入群众,手拉手串百家门、实打实解百家愁。要下好践行初心“先手棋”,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沉入基层,始终坚持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信访之事当家事,把信访工作当家业,掀起察实情、化矛盾、解难题的“新高度”。

磨亮实干精神,在服务大局中锻造改革创新“铁肩膀”。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建宁德工作不久,就在霞浦县主持第一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四下基层”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光辉历程,对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调查研究,用“脚力”练就“能力”,不断磨亮创新“金刚钻”,不断优化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主面板”,开启敢于打破按部就班的老常规、摒弃思维僵化的老习惯、老经验的新局面。不断在基层砥砺初心,善于布局谋略,多个角度审视,不断更新发展所需、事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提出解决信访问题的“新方案”,练就干事创业的“宽肩膀”,为推动发展锻造“铁肩膀”。

擦亮为民情怀,在推动发展中谱出幸福生活“新乐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项政策、一个措施、一件工作到底行不行、实不实、好不好,关键看是否为群众解决问题、是否奔着“急难愁盼”去。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学习理论的“弄潮儿”,读透用活新思想,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争做干好业务的“多面手”,将“书本上的话”变成“家里做的事”。始终坚持现场办公,着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要争做服务群众的“急先锋”,深入基层,望民情、观风貌、闻呼声、体民意、知冷暖、察所需,放下身段问计策,纳民间良方,把准脉搏“切”症结,解群众难题,真正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四下基层学习研讨发言材料 篇1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立足于“下”、根植于“民”、行动要“深”、成效要“实”,切实推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春风化雨润无声”,坚持政策宣传深入人心,让党的声音传得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示范带头学、原原本本学、深入系统学、入心入脑学、结合实践学、融会贯通学,在学深学透、学懂弄通后,结合地区实际,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围绕“讲什么、怎么讲、对谁讲、何时讲、何地讲”等进行认真研究,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依托“红色楼栋议事会”“村民院坝协商会”等多样载体,通过“理论+互动”“理论+事例”“理论+艺术”等丰富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入胜的情节、鞭辟入里的见解,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活讲精讲透,让党的声音传遍千里、响彻云霄,让党的政策主张深入人心、引起共鸣,不断增强群众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干部、群众凝聚成为推动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

“绝知此事要躬行”,坚持调查研究下沉一线,把为民足迹行得更远。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如“一朝分娩”。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条件,用心谋划、做足功课、下深功夫,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进火热实践天地,用好“深、实、细、准、效”调研五字诀,围绕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的重点领域,带着问题下基层、俯下身来听民声,充分了解基层群众真实想法和切身需求。要用“四不两直”、座谈访谈、蹲点调查、走访抽查等调研方式,到意见集中处、矛盾多发地、困难突出点,先“听他个八面来风”,再聚人民智慧经验,最后做分析、下结论、定决策。以一心为民的初心,坚定不移的步伐,深入一线、行稳致远、笃定前行,让深入精准的调查研究成为制定务实有效解决方案的现实支撑和决策参考。

“善解人意显真情”,坚持信访接待直面群众,把干群关系拉得更近。下访接访工作是把解决突出问题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化解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让“为民做主”成为“以民为主”,要严格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公开信访渠道、及时收集诉求、定期走访群众、带头包案化解。对于接访的领导干部,要站在群众立场角度去思考问题,要以礼待人、态度谦和、通情达理、产生共情,用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声问候拉近关系、温暖民心,消除群众的偏见顾虑;对于接待上访的群众,要热心关切、专心倾听、细心记录、真心思考、诚心回应,用“大白话”“土方言”,让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听得进,打心底认可理解;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对症下药”、责任到人、明确时间、及时处理,按时间节点做好反馈工作,确保信访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切实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担当作为不推脱”,坚持现场办公就地解决,让热情服务离得更近。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负起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责任使命,要深入辖区农村、社区、中小企业等,围绕安全稳定、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用水用电保障、矛盾纠纷调处等开展现场办公,真心实意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要把“办公桌”搬到生产车间、房前屋后,耐心听群众意见、贴心问群众需求、下决心解决问题。对能够立马解决的,要雷厉风行、敢于拍板,用“一竿子插到底”的过硬作风和务实有效可行的精准举措当场处置、现场解决;对需要深入研究的,要向群众解释原因并许下承诺,争取群众理解支持,然后及时交办、明确方案、限时解决、跟踪问效,做到清单化、闭环式管理,确保解决问题扎实推进。要在现场办公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以“上门”方式提供零距离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