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篇1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这一指导思想,不仅揭示了与以往不同的教育观念,而且反映对教师方法的新要求。
1、教育观念的变化。与以往的“双基”、“三维”过于偏重知识的掌握不同,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话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竿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是在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知识生活化的具体表现。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更关注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变教师单向输出为师生的双向互动,避免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例如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对唐太祖李世民的评价”等,直接圈画背诵的效率极低,因为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课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将死记硬背的时间转化为探究合作的时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认知,掌握历史学系的方法。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3、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这一点在“大单元教学”或“大概念”中得以充分的体现。以往学习中国古代史,只按照朝代顺序进行重点事件的学习和记忆,历史的主线是断开的,主旋律是模糊的。新课改在教材编写时用历史“大概念”将几课甚至半本书串联起来,例如中国古代史中的大概念“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贯穿上下两册的内容,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宏观层面的认识,培养大局思维。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笔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观念和方法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和思考方式的改变。在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当其中应转变观念,为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充实自己,迎接挑战。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而且要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篇2
2023版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了历史教学内容的增减与知识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即专家们提醒把握给学生讲解时的尺度,要在新课改下备好课上好课。首先必须要不停地为自己充电,要不断更新知识,对考纲上的增减,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建立各个章节的联系,吃透教材,选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必须和比照旧大纲旧教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我认为在聆听专家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最好是能组织教师将本学科新旧课标与教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外列出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
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是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的灵活的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多种地图、图表、历史年表、文物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更要适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社会、人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总的感受,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科学简明、清晰客观的特点。它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它值得我们细心领会、精心贯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篇3
我通过学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后,深刻感受到教学标准设计具有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建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气力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进步学习效力N倍。乐学靠教师的”鼓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奇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进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特别应当特别重视历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
2、要建立全面进步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当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教学的设计要在进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上下苦工夫。
3、要建立大历史观。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入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要建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题目的观念。历史学习的进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进程,这个进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进程。设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终究将甚么也学不到。课堂教学的看眼点应当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固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
5、要建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历史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是否是主动、是否是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是思考,是否是思考主要表现在是否是能提出题目或是否是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依托:是否是面对面的学习交往:是否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成。
总之,为了到达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公道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重视适应性,努力使三者构成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创新型人才。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篇4
为了从源头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理念,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2023年版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并正式发布了最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易经》中如此表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新课标总体上有以下重大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站在课程育人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强化实践性要求;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为教材的编制、教学的实践、过程的评价提供了依据。;第四、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和初高衔接,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虽然以7—9年级的学习为一个学段,但也可以通过一课来衡量学业质量达成水平,下面以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美国的独立》为例:
1、学生知道美国独立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能够运用年代尺或时间轴,掌握识读《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的基本方法,将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置于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时空观念)
2、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所提供的可信史料,通过研读《独立宣言》,培养史料实证意识,体会其包含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学会分析其对美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形成历史解释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学生通过对独立战争意义和对华盛顿的评价,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因果联系,提高学生客观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简要说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进一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学生通过了解华盛顿为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家制度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感受以他为代表的北美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精神,塑造坚毅、果敢、永不言败的性格,联系中国近代史,培育爱党爱国情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加强课程教学、学习科学、测量评价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关注国内外历史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第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水平,聚焦实际问题,根除“假大空”的高端理论培训;第三、倡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进行参与式、体验式教研,提升教师参与的实际效果,最重要的是扫除教师内心抵触情绪;第四、力行精准化、个性化、多维度教研,让教学智慧的传递从模糊的“经验化”到精确的“数目字”,让“一言堂式交流”成为“大家言式互动”,让教研活动由行政命令式的教条变为大家趋之若鹜式的福利。
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实证研究必将是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让我们重温叶澜教授对教育二字的定义:“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一路平和喜悦,行稳致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篇5
2023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让人欢喜让人忧,欢喜的是面对新时期的各种新改变、新问题、新成果,新课标都有了明确的解答与对策,让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严密地结合在一起,担忧的是在详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高效地将这些改变反映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谨慎落实核心素养这一关键任务。为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需紧紧围围着造就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绽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达,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德和关键实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说明、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定义和内涵表述与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本一致,修订组又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使二者形成中学阶段历史育人价值的连续体。通过诸素养的培育,到达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正确认识到课程改革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的新变化,要能全面把握课程理念的各个要素,促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首先,要准确地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传统意义上,教师被视为课堂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是居高临下的“神仙”。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需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情感看法价值观无痕地渗透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又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索历史的过程中,深化对史事的相识与判定,进而生成显明的历史价值观。具体地说,在新课程中,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课堂的组织者与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知识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神仙”转化为平等的合作者。
其次,要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被视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老师应抓牢合作探究这个着力点。所谓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阅读、思索、探讨、沟通等活动形式,获得学问、技能、看法与价值观的开展,造就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实力和实践实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再次,要把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积极而有价值的学习经验,这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帮助。因而,要把理解历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所谓历史理解,是指能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合理建构自我认知,把握信息蕴含的意义。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须要学问与技能的习得,更须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德,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可见,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学问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但情感教育不是在朝夕之间便可速成,而是一种情动体验理解内化的过程。
造就与开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需靠我们历史老师在观念上更新,在专业上提升,在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唯其如此,方可真正造就学生的优秀品德与创新实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开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版学习心得 篇6
2023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2023版新课标有不少新变化:
1、重课程育人。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尤其强调立德树人,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2、注重大单元教学。新课标对六大板块内容的概述中,第一段都增加了这一板块历史发展主要历程和阶段特征的描述,强调对历史的整体把握,清晰的认识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规律。历史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把历史与当今社会、其他学科及现实社会等关联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及服务社会的愿望。历史大单元教学具有良好的实效性,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认知,又能够发挥学科的优势,达到深度、全面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只有在学习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坚持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历史教学的实践变得实效性更强。
3、增加学业质量标准。新课标的质量标准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既有客观的、理性的部分,也有主观的、感性的部分。它既要求学生熟悉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思想能力、实践能力、艺术能力、创新能力、素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提升。实施初
中历史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的措施以上,应该改变教法,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拓展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思想方法,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提升。
4、教师教学急需转变。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⑴、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⑵、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
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⑶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总的感受,2023版新课标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科学简明、清晰客观的特点。它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它值得我们细心领会,精心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