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

暑期教研时间,我与组内老师共同观摩了《2023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专家讲座,感受颇深。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位老师要进行角色互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合作者。老师要做到把课堂教给学生,其实之前我也尝试过把课堂教给学生,但是会出现很多课堂问题,比如学生纪律不好,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氛围也不太好带动,但是我也在反省,这跟我没有做好引导者有很大关系,我也在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一,以“审美”为核心,培养“欣赏力”。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理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提升美感知识和文化理解素养。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让良好的音乐欣赏力体现在生活中。

第二,以“激趣”为核心,培养“表现力”。兴趣是学习的基石,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小学生是天真烂漫、极富表现欲的,但他们之间又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表现音乐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乐活动经验,提升艺术表现力。第三,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创造力”。新课标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将音乐知识和音乐实践相结合,在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学会创造美。学生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编创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提升创意实践素养。第四,以“融合”为核心,培养“理解力”。音乐教学要打破学科壁垒,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姐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加以关联和融合,并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等实践中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

内涵和社会功能,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与2023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相比,2023版新课标更重视综合,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新课标以美术与音乐为主线,增加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形成了更加综合的学校美育课程框架。突显了“加强融合、注重关联、协同育人”的功能导向。这种变化与2023年提出的“立德树人五育融合”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将是未来每一位教师的必备技能。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认清艺术课程多元融合、学生美育均衡发展的大趋势,还应当顺应时势加强学习,积极迎接这一新的挑战。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2023版新标准的修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能够看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教育方针,国家都在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之于孩子,不仅是个体与家庭的选择,更是国家教育和发展层面的战略!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2

《理解、践行2023课程艺术课程标准——学科融合视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说是线上培训,其实倒不如说是跟专业的优秀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碰撞。虽然只有短短3个小时,但各位专家通过自身经验讲述了2023年音乐学科大转变后,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去实践。

刘沛老师结合核心素养谈“大观念”,一开始我听得云里雾里,到底什么是“大观念”?“大观念”下的音乐教学如何做?在做好本学科的基础上要愉悦教学,“基于音乐,超于音乐”,与各学科与社会都有关系,大观念解决感性的形象的基础上,结合素养在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的基础上,慢慢形成领悟。“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赵宏斌老师很幽默,不但向大家介绍了新课程的内容和框架,还对基于融合理念落地实施的问题做了经验交流。

专家们从各方面诠释了什么是“艺术”?讲解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项目,解决的问题,通过开放、深层、多元化让学生去思考,达到学以致用。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3

在新课标解读学习中,我对“加强课程综合,厘清艺术综合与综合艺术的关系”这一点建议深有感悟,这个说法重点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与联系性:

“综合”是艺术教育的显著特点。新课标指出,我们要由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转向研究人的感性生成、理解和反思的过程;由单纯的集体性教学转向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个人选择、个人参与和个人创造。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强调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注重艺术能力的生成环境。艺术学习与学生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认识密切结合。

我校近2年在小学1-4年级开设了要求人人参加的艺术自选课程,有纸粘土、油彩画、纸艺、书法、表演课、爵士舞、拉丁舞、民族舞、合唱、独唱、京剧、钢琴、排笛演奏、口风琴演奏及体育类。老师指导学生填报自己喜欢的一项课程,每天上午分年级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很多学生学到了教材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基本做到了艺术新课标提出的:重视知识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我本人负责上其中的表演课,艺术新课标提到:善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那么我在今后的表演课上,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习表演,我会根据不同的角色、剧目,把表演的服装、道具及布景等知识都关联进来,想象一下:这样上课会不会很精彩?自己都很期待,学生必定更有兴趣。当然,这背后需要我做足功课,展现多样的表现形式、形象与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觉,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深层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出自 wwW.zuoWEnBA.nEt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4

酷暑难当椿庭寂,夜凉自消兰榭寒。为期两天的培训就像这烈日里的一股清流,沁入人的心扉,使人久久不能忘怀。

两天的培训涉及到的内容丰富,而且都是来自于我们一线老师在平时教学中的所困所疑。可以看出今年的暑期培训和2023版的艺术课程标准一样深得人心。这两天,我也从我们老师的奋笔疾书中,咔咔的手机拍照声中,悦耳的歌声里,以及学习时老师们那专注、欣喜的脸上,感受到授与学之间思想火花的冲击。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下面,我就浅显地说说自己的所感所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2023年版的艺术课程标准在市、区两位教研员的梳理与解读下,我们每个老师的头脑中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部孙娟老师的分析与对比中,大家初步领悟了2023版音乐课标和2023艺术课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我们看到了多重信号释放,音乐教育提速升级,音乐教育成艺术教育主线,被多角度多形式推动开展实施,正发挥重要的领头作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老师以1—2年级为例的课标剖析中,我们感到音乐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音乐教学目标要求再升级,大单元教学的这列“高铁”正向我们疾速驶而来。

卢教授、吴迪、叶海燕老师及时为我们送来了“干货”,使我们不再饮鸩止渴,望梅止渴,同时也告诉我们各位老师,学无止境,术有专攻。

活动中的中小学的集体备课触发了我们对教学中深层次思考的认识,音乐教学要有深度,有广度,在教学中应不断反思,改良。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当然,这种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技傍身,方不惧人生风雨。活动的最后,盐都部分青年音乐老师展示了自己的技能,舞台上绚丽多姿,舞台下掌声雷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着这份本心,我相信各位老师一定会走向教师更高的境界。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5

观看《理解、践行2023艺术课程标准学科融合视域的中小学音乐线上教学》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在工作坊朱红艳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理解践行2023艺术课程标准,学科融合视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观看后真的是感觉干货满满,收货颇丰。

早上9点-12点的交流讨论,六位老师各抒己见,讨论氛围热烈。在学习的过程中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解,刘沛、尹爱青老师主要讲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大观念音乐教学。杜宏斌老师对基于融合理念下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高洁老师给我们分享了音乐教学中舞蹈融入的思考。胡樱平老师谈到了融合视域下的任务式音乐教学实践。李昕蔚老师分享了指向学科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解给我们拨开了新课标的层层迷雾,也为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以及大观念。我们的音乐课一定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育人目标。从内来说,学生审美感知和对音乐作品的文化理解,从外在来说,通过学习音乐作品,重要的是要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培养学生养成品质、修养和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艺术获得的道理,比如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要用好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循序渐进地提问题,启发式教育。也就是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到里的方法。

来自一线教师的李昕蔚老师用她简洁的语言和长期扎根一线的教学经验谈了三点她认为音乐学科如何进行立德树人,以及如何把握学科融合的尺度、如何增强高段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深入浅出的讲解,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也希望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思考,扎根于课堂,朴实的让学习真正发生于真实的课堂。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6

2023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3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当务之急就是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主要为:

一、坚持以美育人。要求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视艺术体验。要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三、突出课程综合。要求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人学习任务中。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引导从综合层面、理论联系实际地高培养学生美育素养。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体现:

1、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理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

2、通过“表现”,学生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艺术表现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乐活动经验,提高艺术表现素养。

3、通过“创造”,学生对音乐及其他各种声音进行探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编创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提升创意实践素养。

4、通过“联系”,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加以关联和融合,并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等实践中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理解素养。

xx小学以“适子教育”为核心办学理念,努力将艺术教育融入课程,融入活动,大力开展艺术特色教育活动,在艺术教育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情操。小学音乐教育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对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提升具有深刻的作用,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极佳途径。

结合xx小学的办学理念,通过学习2023音乐新课标,指导今后的工作,小学音乐教育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

1、以“适子教育”之心,融入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促进每位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除了课程本身要更加符合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外,我们还要释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以适子教育理念来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时光。

2、引导学生将音乐融入生活,完善艺术的生活体验。

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音乐课上,1-2年级的学习任务为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境表演和发现身边的音乐,同时也在认音、认节奏及培养音乐兴趣上着手,逐步让学生掌握识谱、学唱、听音等知识及技巧。其他学段(3-9年级)的学习任务则为听赏与评述、独唱与合作演唱、独奏与合作演奏、编创与展示、探索生活中的音乐,因此从进一步培养兴趣,提升创造力来着手,将生活与音乐学习相结合,加强音乐实践活动、表演活动,引导学生音乐创编,积累实践经验。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指引,创新活力,按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实践,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实事求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人格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7

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音乐教师,特别兴奋的是关注到新课标明确增加了从小学阶段舞蹈课程的内容。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舞蹈课程内容包含:“表现”“创造”“欣赏”“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任务组织教学,这标志着小学舞蹈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其中要求注重知识与学段街接,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核心素养。

基于尹少淳老师对新课标作出的解读:”音乐、美术学科不可被消解,要保证这两根支撑中国艺术教育大厦的大柱子不倒,同时新三科缠绕其上,最终呈现出融通跨学科的效果。艺术新课标既有大综合,也有小综合。我认为,音乐老师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向其他艺术学科学习、取经。老师应该构建的是“未来”课堂,而不在是单一的传统课堂。音乐课堂不仅要有学科内的深度,也要有学科间的广度。接下来,如何结合新课标,在音乐艺术教学基础上,结合舞蹈艺术,好一节美育背景下的素质舞蹈课,将是我主要努力的方向与任务。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8

近期进行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收获颇多。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素质教育。音乐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中小学生的素质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2023版的新课改在原来的基础上更适应当代育人要求,更为音乐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落实:

一、注重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本次课改当中的关键词,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拥有灵活且丰富的思维创新能力是必要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让其可以在音乐课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创新方法助力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小组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科学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等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的创造力,让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得以有效发挥。

二、注重学生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更多体现在实践当中,如何培养广大学生自信的、有感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甚至创造性潜能是我们必须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丰富学生音乐实践活动,将感性的认识变为内心趋动,上升为理性的本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表现力的形成与发展,对音乐实践活动有着绝对的依赖性。而实践活动是形成和发展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意识,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三、注重优秀传统音乐的学习: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它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类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华民族音乐的特殊性与多样性对于中小学生开展民族风情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学习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教学更好融合。

四、注重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音乐同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它涵盖了历史、人文、地理等等诸多文化,这使音乐课程和其他非音乐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应该尝试把音乐教学与其他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让音乐教学更具丰满,学生的学习更立体,真真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不仅仅是技术,更体现艺术性,学生在课堂上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展开创新的翅膀,在万里晴空中尽情翱翔。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9

解读《音乐课程标准》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共有十点,每点都是精华,如果细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腊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体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拜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在以往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注重这及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0

2023年4月2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版正式颁布,7月18日在工作室的组织下我们跟随邱怡老师展开了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本次聆听了邱怡老师《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方法》,让我又有了新的体会:新课标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音乐教学目标重在关注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要思考如何聚焦课程核心素养,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思索如何利用听、唱、动、演的结合,给孩子提供空间和资源,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在本次讲座中,邱怡老师重点为我们阐述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方法,明确音乐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并且指导我们可以从音高感、节奏感、结构感来培养学生的旋律感。邱老师引用大量课堂实例:如利用《小动物联欢会》这首歌谣以唱歌词、打拍子等方式进行节奏感培养;而《小花雀》一课,授课老师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巧妙地利用吹奏长笛与学生一唱一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我今天上学啦》课堂上,教师通过音乐律动和肢体动作的变化,初步培育学生对歌曲结构的感知。一系列课堂实例的展示,让我们直观明了,对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迹可循。

邱怡老师的讲座使我获益,结合近期录制的微课《瑶山乐》,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在教学《瑶山乐》一课时,我聚焦本节课所涉及的民族风俗及特色,去深入发现本节课的育人价值,并以此进行教学设计:我先用律动:“XXX|XXX|”导入,并顺势观看一段瑶族舞蹈,根据音乐用“XXX|XXX|”试着为这段舞蹈加上声势律动,之后介绍表演者手持的乐器是瑶族特有的长鼓,他们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的日子表演,而且长鼓舞也在2008年6月7日被列入世界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为祖国骄傲,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爱国教育,增强学生中华民族自信心与光荣感,怀着倍感喜悦的心情进入歌曲《瑶山乐》的学习。在学会歌唱《瑶山乐》后我请学生们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根据“1。铃鼓:X0|X0|2。三角铁:X—|X—|3。双响筒:XXX|XXX|”随音乐一起敲击伴奏。本节课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也是实施新课标中强化实践性,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要求。

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自身要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强化素养育人的意识,提升新课标的转化能力,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为打造有质量的音乐课而不懈努力!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1

观看《理解、践行2023艺术课程标准学科融合视域的中小学音乐线上教学》心得体会

有六位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对课标的解读和自己的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刘老师,分享《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大观念教学》,从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从内到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文化理解、审美感知方面,阐述了观点:着眼艺术,着手艺术实践;大观念范畴,启发了我从教学设计、单元目标、由学科到立德树人的思考,了解大观念是基于学科,跨越学科的融合,按照课程要求,音乐和其他学科相互融合,能够达到互为补充的教学效果;杜老师对刘老师大观念的作用及大观念的意义做了进一步补充,并阐述他提出学习任务如何落实。从中我学习到学习任务是艺术实践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现实生活或特定情绪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完成的项目并解决问题。任务的落实中以《丢手绢》为例,歌曲将任务、游戏、音乐特色、知识、育人价值、寓教于乐多形式创造出永久不忘的艺术体验感受和意义;高老师阐述融合姊妹艺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协同育人、立德树人。在这里学习了高老师提出的三个原则:育人原则、正确价值观和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老师以第一学段为例,重在参与,用简单的律动自由表达;胡老师融合视域下的学习任务教学,她分别讲到传统活动与任务的区别:传统活动用多种形式来进行体验并检验,以老师为主体,教的层面比较多,任务是将艺术实践具体化任务性强,途径可以进行选择,将学生带进来,主体是学生。胡老师以《雪花》歌曲为例,课前下发任务——学习歌曲,根据冬奥会选择合适的音色、声势、动作、多种声音材料用乐器和同伴编创歌表演任务,让学生重参与、体验、合作并在实践中应用。核心素养要落地必须融合,基于音乐学科,目标是统领,胡老师阐述了任务教学关注四个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达成,目标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任务指令非常明确、落实具体行动上和任务情景接近真实;来自一线李昕蔚老师分享她的三个内容:如何在课堂的主阵地发挥音乐学科育人作用、如何把握学科综合尺度、如何让学生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很感谢各位老师的认真解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完善学习的新知识,克服前进路上的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用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一位学生。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2

《理解、践行2023艺术课程标准——学科融合视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修心得体会

2023年7月13日,在导师李婷老师的统一安排下,我和工作坊成员一起通过网络直播学习了《理解、践行2023艺术课程标准——学科融合视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这是新课标颁布后我个人第三次聆听关于2023艺术课程标准的课。从第一次的懵懵懵懂懂,到第二次的似懂非懂,再到今天的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一步一步让自己的心中慢慢明晰了方向。

本次培训的大标题为“大中小一体化,学研训共推进”,副标题为“纵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年版)落地实施”,由六位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讲了自己关于新课标落地的思考和想法。分别是刘沛老师的《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大观念音乐教学》,杜宏斌老师的《基于融合理念下的学习任务设计实施》,高杰老师的《音乐教学中姊妹艺术融入的思考》,胡樱平老师的《融合视域下的任务式音乐教学实践探究》,李昕蔚老师的《指向学科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尹爱青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表现性评价》。虽然是六位老师讲了六个不同的主题,但正如尹爱青老师所言,每一个竟然都是环环相扣的。

如果说前两次的培训都是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知道了新课标有什么内容,相较于2023版有了哪些变化,那么这次的研训,触及到了我们一线老师最最关心的方面,那就是在接下来的新学期,我们该怎样去做,怎样让新课标真正的落实到每一堂课。在聆听了专家们的观点后,我也有一点自己粗浅的想法。一是要抓住教材。深挖教材,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基础进行教材的整合与取舍,让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困。二是要抓住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身心特点,学习基础,更要了解他们感兴趣的点在哪里。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出发去进行教学设计,这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素养得到提升。三是要抓住课堂。每一堂课让教育真正发生,而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以音乐课所独有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方式适时地进行学科育人,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更能体悟到做人的道理,以美育人,培根铸魂。

学,然后知不足。一点一点学,一丝一丝捋,相信这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学习,都是在积蓄小小的能量,日积月累下去,必将成为照亮前路的光。加油吧!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3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这次假期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一本教程标准教材,虽然只是薄薄的一本书,但是里面内容非常实用,于是我就认真研究一番,特别对于我这种很想进步却又经验不足的一线教师,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是我提高新课程教学能力的当务之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老师,就必须用科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新课程首先要求每位老师要进行角色互换,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合作者。老师要做到把课堂教给学生,其实之前我也尝试过把课堂教给学生,但是会出现很多课堂问题,比如学生纪律不好,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氛围也不太好带动,但是我也在反省,这跟我没有做好引导者有很大关系,我也在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谈谈自己的感想。

0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音乐文化传统,彰显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美好情操以及以美育人的功能。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前提,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习兴趣。

02

强调音乐实践

估计音乐创作

音乐课程都要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奏、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各项音乐活动。在教学中应创设积极有趣的创设性活动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03

突出音乐特点

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美术,影视,舞蹈等不同门类的学科综合还包括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应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04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通过学生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并且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外国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05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注重个性发展。应把学生普遍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是为了培养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

通过这次学习,针对音乐教育理念,我要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成为新课标的执行者和建设者。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用于创新,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包河区今年艺术测评的实行也进一步说明了艺术教育将越来越被重视,作为一线音乐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外,更应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本新课程理念教材值得我们每个教育者深入学习。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4

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文性2、审美性3、实践性

课程的基本理念分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了它的知识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显然,这种注重“知识”忽视“艺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审美”。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们必然会在“审美”的艺术教学中受到熏陶,从而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美的社会。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再努力、再学习,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5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益,开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先决条件。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的时机,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是音乐课教学的特点。以乐审美为核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美好的情操、健全的格。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乐教学应该是师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乐的情感体验,根据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对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乐要素在乐表现中的作。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6

小学音乐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7

上周教研时间,我与组内老师共同观摩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专家讲座,感受颇深。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第一,以“审美”为核心,培养“欣赏力”。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理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提升美感知识和文化理解素养。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带领学生体验美、欣赏美,让良好的音乐欣赏力体现在生活中。

第二,以“激趣”为核心,培养“表现力”。兴趣是学习的基石,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小学生是天真烂漫、极富表现欲的,但他们之间又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掌握声乐器乐、综合性艺术表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表现音乐中表达思想和情感,丰富音乐活动经验,提升艺术表现力。

第三,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创造力”。新课标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将音乐知识和音乐实践相结合,在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的同时学会创造美。学生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开展即兴表演和音乐编创活动,表达个人想法和创意,提升创意实践素养。

第四,以“融合”为核心,培养“理解力”。音乐教学要打破学科壁垒,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姐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加以关联和融合,并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等实践中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开阔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2023新课标学习任务提到,学生要有感情地进行乐器演奏,享受演奏的乐趣,开展音乐创作与展示的重要途径,增强学生音乐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本学期,我们展开了非洲鼓特色音乐教学。非洲鼓是世界上古老的打击乐器。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部落成员表达共同感情和意志的重要渠道。非洲鼓教学与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有机结合,满足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需求,提高学生在课堂乐器学习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非洲鼓做为一种独立的演奏乐器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体态律动、歌曲演唱、鼓乐合奏等丰富多样的组合形式有机结合,以促进音乐课堂乐器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是美德传播者。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新课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努力实践的地方,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让我们与新课标一路同行……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8

艺术课程优点是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四、增强了指导性。针对“内容要求”提出致性,明确“教什么”“怎么”“为什么教”“教学提示”等,注重教、学、考的一的一致性,明确“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做到好用、管用。五、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给我们艺术老师指引的教学方向,注重本科的基础知识教学,还要与其他学科恰当的融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尊重学生的选择,既有综合又有专长,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19

看《理解、践行2023课程艺术课程标准——学科融合视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在教育部实施“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颁布,让我们一线小学音乐教师重新思考如何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中落实音乐核心素养……一连串的问题在今天的学术讲座中有了明确的答案。

首先,刘沛老师分析了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他用“外”和“内”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结合起来,总结了艺术课程要“着眼艺术素养,着手艺术实践”;并提出在“大观念”下,如何进行音乐教学?“大观念”解决感性的、形象的问题,结合核心素养在创意实践、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杜宏斌老师从新课程的内容和框架着手,强调了为什么要设计学习任务?指出学习任务要融入到所有的艺术实践中,学习任务有利于加强对学习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高洁老师指出音乐教育要通过“融”,实现“协同育人、立德树人”。胡樱平老师强调任务式教学下,艺术实践的具体化,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科间优势互补,音乐学科要在保持学科立场上进行“融”,在“育人体系”中做到“融”。李欣蔚老师作为一线老师,强调了以美育促德育的“浸润式”的“育人”教学理念,强调了音乐课堂主阵地的朴素与扎实,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挑战,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尹爱青教授指出课堂要有表现性评价,记录学生每节课的变化。最后,杜宏斌老师总结音乐教育要做到“以乐育人、育人于乐”,必须把握好“综合”的尺度。

专家老师们多方面的讲解,强调了核心素养、“大观念”、学习任务、这些理念在音乐学科中的融合。教学中的实践,学习任务的设计,课堂学习的要求,课堂问题的解决,开放、深层、多元化的让学生去思考、去挑战,在音乐学科中真正实现“以乐育人、育人于乐”。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20

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我知道并体会到小学音乐课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的培养。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非常重视学生的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积极实践经验,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同时还有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凝聚团结的意识。第二学段的是要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情感,培养一个价值观合格的小主人。第三学段,要领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涵,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的态度。

作为老师要不断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认知,才能给学生美的熏陶,带领学生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21

程建平教授首先讲述了当下艺术课标的四个突出变化:一是学科综合(将音乐、美术、艺术三个课程综合);二是课程丰富(增添了舞蹈、戏剧、影视三门新课程);三是凝练了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是研制了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按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5个学科分别制定)。

随后对课标文本具体解析,从七个板块进行了讲解,这也解答了我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例如:怎样实现知识内在关联、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学习任务该如何制定、课程评价的标准及重要意义……

在讲座的最后,程建平教授给了老师们一个建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强化学科综合意识、素养育人意识、任务驱动意识、实践活动意识、学业评价意识来全方位实施新课标。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22

2023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颁布的课标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修订原则,首先将课程方案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其次将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习心得

新课标呈现出来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为本,我们教育学生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综合性人才。新课标在强调育人功能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此告诉我们,要培养的人的全面发展。而强调音乐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理念。新版课标将音乐学科素养凝练为五个方面:以音乐宙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估计音乐创作、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把之前的学科本位转化为了学生本位,因为所有的学习只有真正在学生身上起作用才算有效。我们之前关注的是老师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后我们要关注让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会主动学习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内容涵盖乐谱识读、器乐演奏、聆听欣赏、演唱表演等,不再是以歌唱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多元化,有利于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活的空间,按新的理念和标准进行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三、教学思考

最让我关注的是一二年级学段,我相信儿童从早期开始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因此低段的音乐课尤为重要。新课标切实联系到现实情况,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重视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转变,将一二年级设定为一个学段,并且以唱游音乐课的面貌呈现,强调了实践性、游戏化、具身的学习方式,真是令人拍案称快!课堂上游戏、活动的快乐场面立马在我头脑中再现,同时向我涌来的还有曾经多次的疲惫感、困惑感,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在“唱游音乐课”的背后,“教学有效性”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切勿以为唱游课就是唱歌玩游戏,这对老师们来说其实更有难度。

首先,要设计更加趣味、创意的课程,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留心好玩的事物、抓住灵感,将对音乐素材的思考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其次,课程好玩了,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还管得住自己吗?这就要提前进行课堂常规的铺垫工作,然后考虑如何将常规融入到课程中,还要不失趣味。还有,一首歌曲虽在活动中多次聆听、演唱,孩子们确实调动了多元感官来学习、情绪情感也得到了激发,那么歌会唱了吗?唱好了吗?最后,在唱游课中,我往往更加关注作品的音乐要素,因为容易操作,而对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太少了,这是今后要重点反思、实践的部分。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23

首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来新要求,目标重在关注艺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学习,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阶段知识目标,更要思考在整个学段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2023版课程标准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段由原来的三学段改为四个学段,更注重学段间的衔接。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学段(3-5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学段(6-7年级),与初中模块化教学相结合。第四学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则与高中艺术课程进行衔接。

总之,通过这次的课程标准解读的学习,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方法,不断成长。

小学音乐组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24

炎炎夏日,酷暑当头,可依然阻挡不了我们学习的热情,短短两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实而愉快,受益匪浅,在聆听中感悟,在交流中成长。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理论知识水平上和教学方法与技巧上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层面,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一、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最新教育理念。

8月10日上午,由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赵继红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专家讲座《素养。目标。任务……音乐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下午,由盐都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部孙娟老师为老师们作了2023版《艺术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研读。

两位专家前瞻性地带给老师们新的启发、反思。使我明白了新课标指明艺术课程的改革方向,要让音乐艺术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音乐课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增强音乐课程育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

接着,由师范学院的卢晓进老师给我们作了《合唱指挥与实操》的专家讲座,合唱指挥讲解过程中结合一些经典合唱曲《米多多之歌》等进行现场排练,给老师们介绍了很多的合唱指挥方法,收获颇多,适用性强。

二、学习新技能,提高制作课件的水平。

8月11日上午,跟市二小的吴迪老师学习了《音乐软件应用研究》,跟神州路小学的叶海燕老师学习了《音乐课常用课件制作》,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对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

三、体验新的集体备课方式,提升专业素养。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一次培训学习活动都是我们老师成长的印记,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而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8月11日下午,小学、初中两个组分别进行了集体备课的展示。本次活动打破常规,让大家在台前清楚的了解了机体备课的大框架,我聆听和亲自参与了磨课的全过程。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这样更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

四、观摩青年教师才艺展示,不断充实自己。

培训的最后一项是部分青年教师为大家进行了技能展示,有独唱,独奏,独舞,台上青年老师们的风采,触动着在场的所有参培老师,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对自身专业的热爱,勤练技能,扎实基本功。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优美动听的旋律萦绕耳边,以美育人的重任担在肩头。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乐化人,吹奏出更加美妙的教育乐歌,将继续深入研读艺术课程标准,为打造优质的课堂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