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1

听了徐老师的公开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她的教学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一、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不能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

二、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并给足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每个问题都是扎扎实实得到解决。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加强探索总结,争取进步。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2

2022年9月16日,一个我期待已久的周五,因为“叶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暨教学经验分享交流会”在龚店镇中学举行,终于又可以观摩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偶像——马向丽老师的数学课堂了!

向丽老师讲的是《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堂以学生充满激情的口号开始了。在课程最开始,向丽老师非常明确的确定了不同组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对这节课自己的主要任务有了清楚的了解,学生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目标明确地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去。她带领学生们回顾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完全平方公式,这些知识虽然基础,但是作为这节课内容的先导知识,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向丽老师对这些基础的问题没有一带而过,而是给了充分的时间让程度较差的同学复习回顾,甚至是重新学习。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她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程度较差的学生身上,并不断鼓励,启发学生们。这样既调动了数学学困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复习了旧知。有了这些先导知识,直接开平方法自然水到渠成,此时学困生的课堂学习目标初步完成,剩下的时间他们由组长带领到教室外面的小黑板上继续学习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并完成导学案上C层的作业,同时由“友好组”的组长监督相互过关。而教室里边的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们,此时在向丽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在这个过程里,向丽老师在黑板上非常严谨的写了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并且把每一步的算理都写得清清楚楚,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不是生搬硬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关于计算类题目新课讲解的一些启示。作文网 zUOwEnBa.Net

从2019年第一次到2022年第四次听向丽老师的课,每次观摩向丽老师的课堂都有新的启发和收获,以上对向丽老师这节观摩课的描述,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复盘,从而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课堂。在分层分组教学上我一直在学习向丽老师的模式,由于每个教师的性格和个人风格不同,各种问题也一直都存在,但是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收获都得益于向丽老师无私的经验分享和敬爱的侯老师对观摩课活动的组织,因为有了她们,我们才有了这么多“正大光明”地观摩到真实高效课堂的机会。

通过这次观摩交流活动,让我对工作和生活都有了更深的思考。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既然选择了要做一个数学老师,那就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满意,让学校放心,让自己幸福的老师,而这一切似乎又都是由学生成绩来决定的,虽然学生成绩代表不了所有,但是没有学生成绩却也是不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想要学生成绩好似乎必须要“开荒”,用时间来换成绩,用“扣、bia、抓”来要求学生。而向丽老师的经验却告诉我们,高效的属于自己的45分钟利用好了,学生成绩是会自己说话的。而如何让属于自己的45分钟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向丽老师也告诉了我们——对学生充满希望,对课堂充满思考,对工作充满激情,对生活充满热爱,做一个既热爱工作同时也热爱生活的幸福老师。

最后,衷心的感谢敬爱的侯老师和无私的向丽老师以及其他兄弟学校的经验分享,期待下一次的学习交流!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3

2022年9月16日,有幸参加了由数学教研员侯老师组织的“2022初中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暨经验交流会”,这次活动在龚店中学召开,有县高附中、昆阳中学、马庄回中等八个学校共同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上午第一节课,我们听了龚店中学马向丽老师《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前马向丽老师让学生分享励志小故事,学生全体起立激情地呼喊班级口号,非常地振奋人心;在讲这节新课之前,马老师又领着学生们用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平方根、完全平方公式等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课堂上,马老师运用分层分组教学,运用鼓励式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学生有任何疑问,非常耐心的给他们教学,本节课的作业也是分层设置,兼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随后,由各个学校的代表老师对马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议以及经验分享。县高附中的“161”教学模式,老师的听评课、公开课,以及学生的激情站读、激情三操;昆阳中学的“对分课堂”,把一节课分为前二十分钟和二十分钟之后,分别由不同的任务;田庄中学的“361”模式,把课堂分为6个环节;马庄回中的小组量化积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学校的教学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再次,我们的数学教研员侯老师对今年的中招试卷进行了分析,这张试卷不难但普遍得分率不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形成思维定式,要注重对题目的拓展和变式,达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数学变成一种乐趣。

最后,龚店中学的马老师又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分享了分层分组教学法,开学初期,根据总成绩把学生分为两层共12组,每组6人,上课小组座位固定,有组长和副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管理,课堂讨论遇见问题当堂帮助他们解决,如遇都不会的老师再统一点评。依据备课、导学案内容,课堂目标也分为共同完成目标与小组目标,7-12组重在引导鼓励,1-6组重在以学生讲授为主。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遇,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我定会更加努力,增强学习,提高素质,完美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4

9月15日,我在县教研室的组织下,参加了2022年中招数学质量分析暨经验交流会议。通过为期半天的学习,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对中招命题趋势和动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并且对中考数学试卷的构成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接下来九年级的数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首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听课活动,授课人是县实验的年轻教师徐平丽老师,徐老师的课堂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课堂上教师成熟与接地气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也被调动起来了,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老师们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平时上课的灵动和具有吸引力,整堂课很充实,教法吸取了教师主导的灵活,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攻克数学的压轴题。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

在听完徐老师的课程之后,在教研员的组织下要求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经验分析,分析发表自己学校取得的优秀成绩的方法,听过大家经验的分享后我有以下感悟:1。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心急,从基础抓起,夯实基础。2。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基础补起,万事从细。3。狠抓基础知识。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简单的习题。例如;计算题,画图题等。4。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做到生教生等。

最后,侯老师再次强调了新课标的重要性,通过前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培训学习,我有以下感悟: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5

今年中招试题的难度比往年有所下降,而平均分和得分率却并没有往年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本校出发,分析情况,找出根本原因。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重教轻学,重结果经过成,重技能轻思维,以至于学生学得“轻松”却不会迁移,讲过的忘得快,变化的全然不会。学生练得“辛苦”’,教学任务靠“刷题”补救来完成。导致学生不会思考,不知听课,不敢解题。

而中招试题更加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景设计水平。改变相对固话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坚持医学定考,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针对这种现状,在大课改的背景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注重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学科中的文本阅读,需要将文本信息进行筛选、理解、转化。要引导学生将数学中的思、练、译、说相结合,培养学生会读题、读懂题,借助找关键词,关键句,画图分析,类比归纳等,帮助学生分析条件、结论,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有效信息。促使学生抓住问题本质,找到组织,准确辨识概念,应用概念,思维引导,思路制胜,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教学和过程性教学,注重学生教学学习过程的体验,而不仅仅是讲解结论化的模型、结果、套路。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明确知识的本源,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尽可能的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实现学生从解题能力到解决问题能力的飞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6

2022年9月16日,数学组教研室组织县高附中、昆阳中学、田庄中学、马庄中学个兄弟学校在龚店中学召开2022初中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暨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的主题是学习马向丽老师的分组课堂教学及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分享。

活动伊始,首先马老师运用分组教学课堂模式讲解了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前马老师让学生分享小故事、班呼的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中先指明分层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学;课时安排由易到难,运用鼓励式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纠错,从知识本源出发;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先预习讨论,再进行知识深化,一个小组长负责两名学生,使小组合作更有成效;课后作业具有分层设置,兼顾到每一组学生。

互动交流,随后由各个学校代表人对马老师进行评课及经验分享。县高附中教师的两会、两计划、备课、听评课、公开课与分层施教;学生的四志给我的印象颇深。田庄乡中的“361”教学模式、马庄回中的小组量化积分制度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教学有法,学无定法。通过听取各个学校的经验分享,我陷入了沉思,我在过去的一年里真是糊里糊涂就把课给上了,并没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用对方法。

小组分层模式分享,马老师以班级实际分层分组为例子,向各位老师分享模式。班级共分为3层,分别为ABC三组,教学目标根据层次来布置;根据人数共分为12组,每组6人,小组中的程度相对好的组长负责组员,以点带面聚力向上。依据备课、导学案内容课堂目标也分为共同完成目标与小组目标,7-12组重在引导鼓励,1-6组重在以学生讲授为主。

活动总结,侯老师对马老师的课程及各位代表人的经验交流作总结,并且还带领参会教师对2022年中招试题进行全方位的解析,通过从国家政策文件等多层方面讲解现实施双减政策更要求教师不仅只对知识有所扎根,更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跟进目标,教学质量。

学研正当时,聚力促发展。本次区域调研为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学习历程,收获颇多。学期伊始,更需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能拿新手教师作为借口搪塞工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相信只要有心,学生的成绩定会出彩!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7

9月15日上午午,我参加了叶县实验学校举行的初中数学经验交流会。课堂由徐平丽老师主讲,徐老师所讲的课题目是《正方形的性质》。参加这次经验交流会后,我深受鼓舞,感触颇深。

首先是听了徐老师的有生课堂,徐老师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出发,来探究正方形的性质。进而得到正方形的定义。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了正方形属于不属于菱形和正方形,类比之前学过的知识,来分组讨论一下正方形的性质。同时又转化为几何语言方便学生使用。最后通过例题及例题的变式让学生再次巩固正方形的知识,学生的讨论,展示和讲解环节,一次次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接下来各个学校的代表教师对这节课进行点评以及对本校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老师们的一次次发言中,我发现了大部分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就算小组讨论学生也不积极,不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各个学校也给出了自己的做法,比如把学生的管理和作业分成ABC三类,并且要准备纠错本。其中实验学校老师的发言让我感触最深,对于新授课来说,要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利用好手中的资料,要多展示多演板,让学生感知画图的过程,评课时要让每位老师说出自己的观点,利用黑板展示自己的想法。有些负责的数学老师,直接在教室办公,可以随时知道学生的情况,对不会的学生进行跟踪练习。

最后由侯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侯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徐老师的教学事迹以及马向丽老师如何把入班时三十多分的学生提高的优秀。所有老师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辛苦的付出,但不能瞎忙,要能把握知识和考试的重点,比如在计算时要注重每一步的过程,不是靠死刷题来充斥复习,要让学生学会解题,很多题目都来自于课本上的母题,学生只有对题目的每一步都非常理解,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发挥正迁移的作用。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在教师的成长之路上幸福成长。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8

9月16日上午,在龚店中学参加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暨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活动上,通过观摩马向丽老师所授的《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让我对分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地、主动地、和谐地发展。分层,绝不意味着对一部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放弃,相反是为了后进生更快地向前发展。通过数据分析,利用生帮生的方式,让优等生在帮助差生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输出,巩固提升自己,而差生也在此过程中被关注,被认可,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前行,所有的成绩都离不开艰苦的付出,这也正是马老师的可贵之处。

听马老师的课还给人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课堂上的励志小故事,亲切的话语,包括每一个微笑,都让学生沉醉其中。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对该学科产生兴趣,而兴趣将会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这也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9

9月15日,我们数学组一行人来到叶县实验学校参加区域教研,对于昨天的学习我感触颇深。

第一场活动,我们一块听了徐平丽老师的一节课,听完徐老师的课,我觉得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了,这节课,徐老师和九二班的同学给我们一块带来了“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徐老师的这节课,突出表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的这样一种角色;学生的思路清晰,在给大家展示的环节表现得行云流水;中间插入的小视频也给课堂带来了趣味性;加上师生最后的共同朗诵,是这节课得到了一个升华;最后布置的作业也体现了分册设计。

第三次那个活动是这次中招考试的分析会,针对这次考试,侯老师做了试卷分析以及成绩分析,侯老师的分析也给我接下来的讲课指明了方向,比如要在以后的学习中重视概念教学,重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去理解概念的本质;重视基础性教学和概念性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体验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有就是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要把阅读这项任务推给文科,数学学习同样也要注重,比如这次的中招考试试卷上都有大量的文字,不仅仅是中招考试试卷,七八年级的期末考试试卷同样也是这样,所以重视学生的阅读势在必行。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10

9月16日,“2022初中学科课堂教学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在龚店中学召开。

上午第一节课,我们听了龚店中学马向丽老师《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课前学生宣誓振奋人心,小故事分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基础知识的时候非常能够关注后进生,对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在黑板上书写做题步骤,讲解做题规范。每一位学生都在动脑筋思考,参与课堂,给学生满满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接着由八个学校的代表老师对马老师的课进行了高度评价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学校的经验,“121”教学法,“对分教学法”“361”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接着,教研员侯老师对中招数学进行细致的分析,给我们指出教学的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引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最后龚店中学马向丽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培优补差的法宝——分层分组教学,小组的划分,座位的安排,学生任务的分配都需要老师精心的计划,需要做足功课。讲解分层是前36,后36名。分组是每组均分6人,上课小组座位固定,有组长和副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管理,课堂讨论遇见问题当堂帮助他们解决,如遇都不会的老师再统一点评。教师既解放了自己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11

9月16日,我有幸去龚店中学参加侯老师组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暨教学经验分享交流”活动。

首先是听了龚店中学九年级马向丽老师的新授课,课题是《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分层分组的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犹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下面是我听完这节课的感受:

1、课前的学生宣誓非常的振奋人心,学生喊完口号都精神倍增。

2、小故事分享同样也做到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平方根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知识的引入为本节课做好了铺垫,知识点的衔接做的非常好。

4、在讲解基础知识的时候非常能够关注7,8,9,10,11,12组的后进生,让他们也能有所收获。

5、课堂上学生有任何疑问,非常耐心且细致的给他们讲解,不把疑问留在课下,课堂效率很高。

6、对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在黑板上书写做题步骤,讲解做题规范。

7、学生上讲台上演板,进行细致的点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学有所获才会更加热爱。

这节课的感触不是上边只言片语能表达清楚的,学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还有很多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我马老师的对分层分组很感兴趣,成效确实显而易见,能够这么熟练的在教学中运用很让人敬佩。小组的划分,座位的安排,学生任务的分配都需要老师精心的计划,需要做足功课。

其次八位学校分别点评了马老师的课,也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学校的教学方法,互相学习交流。“121”教学法,“361”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等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真心的感谢这次交流会让我学到这么多,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多的付诸实践。

再次是侯老师针对今年中招试卷的分析,讲解出题的方向,教师不能形成思维定势,更注重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机动,问题的处理方法多。教学中都注重对于题目的拓展和变式,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一题多解;(2)一题多变。这种方法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做综合题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培养很有益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自发的,是在学生问题解决不了的前提下自主进行的一种行为,不是为了教师有目标的、有安排的被动进行的一种课堂行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对问题的反思和提升,多思考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掌握的怎么样了,有多少学生掌握了等等。

最后是马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讲解分层是前36,后36名。分组是每组均分6人,上课小组座位固定,有组长和副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管理,课堂讨论遇见问题当堂帮助他们解决,如遇都不会的老师再统一点评。对学生充满热爱与信心,能够用她的爱心,耐心,细心,包容之心鼓励学生,时时刻刻表扬学生,激励他们自己主动的向前走,真真切切感觉得到马老师对教育教学的认真对待,师德高尚。

通过听课、评课、分享以及侯老师的分析与总结,使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为数学的教学打了一针强针剂,我相信:只要用心、只要和学生一起努力,一切就皆有可能。

初中数学教研收获与体会 篇12

今天(9月16日)我们在龚店中学参加了区域调研,再一次听了马向丽老师的课,以及各个兄弟学校的评课和经验分享,真是感受颇深。

从我开始当老师的第一年开始,每年都有机会听马向丽老师的数学课,每一年的感受都很深,每一次听课都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1、今天的课还是从全班喊口号开始,还有课前小故事分享,一通口号喊下来,把每位学生的状态都调整好了,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着分组分层合作,学习目标——讲课——总结——布置作业。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1)目标分层,明确的告诉同学们大家各自的目标是什么;

在做题的时候,在屏幕上显示计时器,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今年的分组也和之前有所不同,今年马老师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两大层,前36名学生按照综合成绩平行分组分为6组,剩下的学生在分为6组,上课时后六组只需要完成第一个目标即可,前6组要完成所有的任务,并且在下节课要给后6组的同学讲解第二个目标。

(2)整个教学过程分层细致;

今天这节课讲的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马老师为了照顾到全班每一位同学,从七年级的平方根到八年级的完全平方公式,再到今天的配方法解方程,为今天的课做了足足的铺垫。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把很多提问的机会都让给了后6组的同学。

例题讲解细致,现在上课有了一体机,已经很少有老师去板书例题了,而马老师的例题步骤是更详细的,把每一步该怎么做也写了出来,并要求同学们刚开始要写全面,这是我需要学习的,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疏于过程、格式的强调,使学生总是在过程中失分。

(3)鼓励性评价;在提问过程中,马老师的评价性语言也非常丰富且准确到位,即使有同学回答错误了,马老师也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耐心引导,问问学生是怎么思考的,然后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最后提问会的同学说出正确的答案;

3、经验分享

在经验分享这一过程也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1)县高附中:听了老师介绍完县高上课的流程,真是让我佩服不已,尤其是备课的过程,每天都要集体备课,集体研课。所以说,成绩好,生源是一部分,老师的付出才是最重要的。看着刘老师展示的一幅又一幅的照片,听着老师说的学生慢慢的习惯养成,这背后又有多少老师的付出,才能形成今天学生排队吃饭就寝的过程中也在看书,每一份导学案都是老师们自己编制出来的,每天都给学生发知识清单,每天都留出固定的时间去复盘,这样日复一日的付出怎会教不出优秀的学生。

(2)昆阳中学:昆阳中学的对分课堂也让人耳目一新,把一节45分钟的课堂详细的分成了三部分,老师的精讲留白,学生的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答疑。

每个学校的分享都很精彩,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法,只要形成了模式,就会给大家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也会让学生更明确学习方法,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