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

近期通过学习廖伯琴、黄恕泊、李春密等专家对2022《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专家的思想教育了我,影响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授课方式,“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去发现和获得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精心打磨,以下浅谈本人实践中对《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初浅认识。

一、认真钻研课标

1、课标要求

从“课程内容”的要求看,要让学生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课标解读

本课属于课标三大主题之一——“物质”主题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本专题内容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本课程内容涉及认知性和体验性两个维度目标。

二、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物理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找出其物理规律,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

因此,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应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其研究过程,逐渐培养出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为能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本节课我提前准备了一件湿的学生校服,要求半个小时后需穿干的校服,让学生帮忙解决问题,四人为一组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践操作(由于校服太大,自己可以用一张湿水的纸代替校服),学生想到了展开,放在太阳能照到的地方,放在有风的地方等等影响因素很多,此时引导学生,在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进行探究时要用控制变量法,即在研究蒸发快慢与物质种类是否有关时,要保证液体的多少、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一定;在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时,要保证物质种类、液体的多少、温度、表面积、空气流速一定;以此类推,直到把所有的因素都研究完为止。了解蒸发是液体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材料等。在蒸发过程中,如外界不给液体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因而蒸发有制冷作用,紧接着马上给学生手背上用酒精棉球擦一下,让学生体验,学生马上就会说出感觉到凉快,再次说明蒸发有制冷作用,具体要求让学生体验蒸发现象,突破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的物理本质。

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给予评价

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肯定地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如:(就像小孩之所以喜欢玩游戏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每获得一点胜利,马上就给予奖励和肯定)从而爱上物理,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四、实践探究后的思考与反思

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言:“实验后的思考往往比实验过程更重要”善于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每一次都有成功与不足,及时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反思有什么发现与困惑,有学生就谈到了,蒸发快慢与材料有关,有学生用的纸不一样,紧接着问现实生活中没有应用,学生谈到速干衣服,这就是一个创新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没有实践和缺少实践谈创新,创新无从谈起。对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物理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物理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课后,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然后反思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是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最后反思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课堂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与顺序是否合理,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师生交流是否流畅等等。

总之,我深刻体会到两点:1、务必把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2、要不断的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面对物理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贴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以便更好适应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将对未来10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经培训,本人就《2022年版初中物理课标》中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方面心得体会与大家做分享。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心得: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性质,运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智力探险活动,并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

2022年版课标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不管存在怎样的差异,都有机会接受基本的素养教育,使学生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心得:“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包括边远地区,不发达地区。关注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是蕴含在整个物理课程各个层面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程内容)

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心得: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课改以来一直贯彻的课程理念。教师应多关注生活现象、生活经验,以具体的、实际的、鲜活的案例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学”、“从做中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关注最新科技发展,尤其是我国最新科技发展。如:蛟龙入海,嫦娥登月,北斗导航等。还要关心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

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依据物理学科内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物理学习主题。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心得:为了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2022年版课标依然采用了主题式结构。一是主题引领,围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二是整体设计,注意学科间科学方法相互渗透,凸显物理实验,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相互结合。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教学)

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心得: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情境为纽带,为学生建立主动思考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其不同的功能,根据不同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教学。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课程评价)

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心得:评价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合理评价并适度调控将促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最后,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今后,要勇往直前,攻坚克难,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3

学习了黄恕伯老师对2022版本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新课标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新课程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性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重点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比如去控制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题型的难易程度,去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注重评价改革导向,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概念。1。核心素养即指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起一个价值导向。2。目标要求指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3。学业要求指在完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某个一级主题内容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该主题的核心素养要求。4。学业质量指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全部物理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核心素养的结构分为四个维度,包括1。物质观念。物质观念要素包括物质观、运动与相互作用观、能量观。而物质观念是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能从物理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观念。2。科学思维要素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3。科学探究又包括问题、论证、解释和交流,去描述行为特征与责任。4。科学态度与责任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其中科学态度包括学习兴趣;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态度以及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整个课程内容由五个一级主题、十八个二级主题和八十九个三级主题组成。课程内容的结构具有“分级呈现,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各有侧重”特点。

2、分级结构:在一级主题结构下,每个一级主题下面有三块内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而在“内容要求”中,呈现二级和三级主题。二级主题下面有三级主题。有的三级主题后面用“例”做了解释。而每个二级主题下都有活动建议。例如活动建议,只是建议不是刚性要求。

3、在“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主题的主要变化中,增加了“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力的内容要求。将探究电荷改变为了“了解”即可。

4、关于实验探究有13项跟2011版课标完全相同,8项不同,而这八项中,又有三项在实验内容方面做了调整,将原本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改为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由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改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由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改为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在这个变化中呢,使表述更加的严谨,更加的科学。其中有一项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是新增的内容。

5、关于跨学科实践。(1)设置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目的是:跨学科主题的学习,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0%。而他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这10%的课程内容,示范性的在主题下任务下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能感悟的现实问题,学习物理,参透核心素养目标,而不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讲知识及知识,套知识链知识,利用这10%的示范性教学,撬动另外90%课程内容的改革,达到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2)物理课程标准“跨学科实践”主题的特点,分别是凝练了二级主题和三级主题,形成内容要求结构,把原知识内容主题的有些要求移到跨学科实践当中。(3)在跨学科实践教学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有引领、有议题、有任务、有物化,去解决在跨学科实践教学中该教学的特点;二要把物理学科的知识跟日常生活、工程技术、社会发展等主题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和具体解决真实的现实问题。这是物理课程跨学科实践的主要任务。要实现物理学与上述主题的结合,就要掌握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立足于物理学。三是在减负方面,应该使跨学科实践成为物理课程的有机组合部分,而在增效方面,应该利用跨学科实践的教学内容方式的优势,把跨学科实践中的教学经验迁移至其他课程内容主题。

四、学业质量

1、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应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描述,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同时对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等具有指导作用。

2、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描述,即为学业质量标准。初中物理学业质量描述的本文本,共四个自然段,不设小标题,依次描述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在物理观念中,能综合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决熟悉情境下的简单物理问题,具有初步的物理概念。而在物科学思维中,在要在熟悉情境中,会用所学模型分析常见的实际问题,再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中能对活动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物理结论,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物理概念、规律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得到结论。而在科学探究中,能针对一些现象发现并提出要探究的物理问题,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做出猜想与假设。而在科学态度与责任中,知道科学探究技术应用及成果成果发表具有道德规范,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总结构中,2022年版的课程实施相比较2011版的实施建议中新增的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和教师培训与教学的研究。关于学业水平考试中物理,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学业成就。为初中毕业和升学提供重要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评价理念。而在试卷结构中,包括内容结构、题型结构和难度结构。在题型结构中,应全面考查核心素养。命题范围应该包括课程内容五大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合理规划相应试题的比例。在题型结构中,注重发挥不同题型的测试功能,题型搭配合理,分值比例适当,难度结构中,依据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等确定试题的难度,试题难易适中,中档题难题的比例设置合理,题量与考试时间相匹配,阅读量适中。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物理、理解物理和发展物理,让学生享受快乐物理。要有好的技能,即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及一定的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用渊博的学识去培养学生,不断地研究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更要有好的技能,即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及一定的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用渊博的学识去培养学生,不断地研究教学,总结教学经验。

总之,我们的教育事业还任重道远。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之中。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4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标,从2011年版课标的“三维目标”到2022年版课标的“素养导向”,完成了由知识、技能学习的课程目标到以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跨越转变。

2002版物理课标,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依据核心素养内涵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了课程目标,体现了物理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对核心素养内涵的认识

核心素养是个体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结构化的领域知识和技能,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是一种广义上的学习结果及其表现水平。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方面。其中物理观念是基础,科学思维是核心,科学态度与责任贯彻始终,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手段和途径。

1、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物理观念的提出超越了碎片化的知识与孤立的解题技能,是对学生知识理解和能力发展的更高要求。

2、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和批判,予以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品格与能力。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与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和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品质,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遵守科学伦理的自觉行为,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二对课程目标要求的理解

1、物理观念方面

(1)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初步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2)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应用物理观念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物理观念素养中,特别强调应用这些观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和思维加工的过程,促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化,形成学科思想,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方面

(1)会用所学模型解释物理现象和过程,阐明物理概念和原理,分析常见的物理问题(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没有对建构模型提出更高的要求);

(2)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较法、类比法等,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形成初步的科学推理能力(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3利用收集的证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并使用简单和直接的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初步的科学论证能力;

(4)独立思考,对相关信息、方案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质疑创新的意识。

3、科学探究方面

(1)基于事实和生活中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能基于问题,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会通过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初步发展获取证据的能力;

(3)对收集的信息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初步形成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的能力;

(4)能用书面或口头等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能自我反思和听取他人意见,具有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

(1)科学本质观: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培养亲近自然、崇尚科学、乐于思考与实践、发展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科学态度:科学活动和生活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善于与他人分享与合作,敢于提出并坚持个人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3)社会责任: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关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遵守科学道德规范,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关心物理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切实把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创设整合的、情境化的、开放性学习任务,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转化为具象化的个体发展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进行有机联系,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提升学科素养,塑造科学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5

一、正本清源、道不远人(物理课标2022年版)修订意义)

十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师依据“2011年版”课标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和资源促使物理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从“2011年版”课标的三维目标到“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而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新课标中的教学样例引入了大量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

目标导向: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融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安全与健康教育于课程,增强思想性。

问题导向:梳理课改困难与问题,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终身发展,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与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创新导向:继承与借鉴相结合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综合与实践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二、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物理课标2022年版)主要变化)

“2022年版”课标更加注重两大体系的建立: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和学业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物理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任务。“2022年版”课标将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列入物理课程内容主题框架。实验探究二级主题的引导使教师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更强,同时提出创新类学生必做实验。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跨学科实践模块的渗透使物理学习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

从显性层面:

1、提炼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根据国际比较和国内调研的结果,修订组针对物理学科性质和教育功能,提炼出物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要素,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部分,旨在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2、加强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2022年版课标进一步强调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2011年版课标仅在附录中罗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没有明确的要求及引导。2022年版课标新增了“实验探究”一级主题,含21个学生必做实验,分别为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不仅含物理实验的内容要求,而且通过样例、活动建议等进一步引导和说明,同时还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这些皆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3、加强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课标新增“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修订组根据前期的研究,提炼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动手实践及社会热点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同时给出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这些设计皆凸显了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加强了物理学与能源、环境、材料、工程、信息技术等的联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4、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与评价改革

修订组依据核心素养内涵,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描述。具体而言,修订组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描述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明确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与关键行为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能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等提供指导。

从隐性层面:

1、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思维”目的无疑在于强调引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正是问题解决能力背后的核心支撑能力。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四个要素。思维只有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启动,所以课标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设计、考察、探究、制作、交流、展示等等,让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

2、优化学业负担结构

初中生物理学习负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考为竞争性考试且题目经常超出课标要求;二是学习内容枯燥繁琐,教学中填鸭式、题海式教学依然常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国家出台政策规定以后出题,课标是唯一依据,不得超标,这方面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二是优化调整,使学生从机械记忆、重复训练、题海战术、偏题怪题中解脱出来,开展更多对学生扩展视野、体验感受、手脑并用、发展能力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对教师和命题人都是一个考验。

3、促使学生终身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要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终身发展是一个宏大而抽象的概念,如何在一个学段的一个学科中来落实,无疑是有挑战性的。从开阔学生视野来看,本次课标修订中大量增加了中国、当代、跨学科、技术、科学家、贴近生活的内容,为学生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物理图景,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从激发深层动机来看,本次课标修订中增加探究活动、问题解决活动、参观考察活动、展示交流活动,无疑都有利于学生深层学习动机的激发。

4、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在理念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的必要性和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路,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以具体事例、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其次,在内容要求上适当增加调整,强化了要求;再次,围绕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样例、素材资料和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最后,为了实现物理课程能够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标中专门在跨学科实践主题中设置了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增加了3个内容要求4个教学样例和3条活动建议建议,这也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重大而鲜明的变化。

5、突出课程思政渗透

课标强调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具体到物理课程,要引领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发展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学会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发展观等等。

总之,2022年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6

自《(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多次研读课标,利用网络资源认真学习了多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利用假期再次认真研读课标,对比新旧课标的变化之处,学习新课程标准下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建议与策略,重新体会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反思实际教学,受益颇深。

一、研读新课程理念,明确继承与变化

1、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关注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炼了物理课程核心素养,强化了物理课程的育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即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权力的基础上,承认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率和最终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别,保护好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各种条件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出丰富出彩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2、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新课程标准继承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中列举了大量的样例对三级主题进行了举例说明。如“了解橡胶的弹性、了解金属与木材的导热性能的差异、讨论人在滑滑梯、荡秋千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定性说明电热水壶、电风扇等工作时能量转化情况“等样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学习的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同时列举了大量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如:“古代铸造技术,古代水磨等机械、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及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等”,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另一方面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同时注重时代性,“中国空间站、天宫一号、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奋斗者号等“的列举,加强了物理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3、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标准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继承了主题式课程结构,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凝练了五大主题,主体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每个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独特的价值。新增的“实验探究”主题,增强了物理实验的整体设计,要求更加具体科学,体现了实验育人功能。新增的“跨学科实践”主题,关注各学科间的渗透与关联,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同时将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等主题融入课程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形成物理观念,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指出教学中要突出问题导向,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发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要求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的平台,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作用。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坚持素养导向,强化过程性评价,改进终结性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构建目标明确、主题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同时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还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二、以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发挥

课程育人功能

1、关注学情,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物理教学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感受最深的是课标目标指向课程的育人功能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核心素养。因此,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学习的生长点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先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程内容,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学习需求,预计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之处制定学习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预计学习成果设计全面的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再以设置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宽松、积极的学习、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学习,只有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地研究基于课标要求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凝练课堂,上好每一堂课。

2、落实课程结构化理念,探索大单元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的组织方式。因此,教学中在深度分析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核心内容,分析基本学情的基础上组建单元、确定主题,明确目标、设计任务与活动,完善作业设计与评价对课程内容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是培养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大单元设计,可以防止教学碎片化、孤立化,让学生的学习内容结构化、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认知结构。通过大单元设计,可以使教学聚焦于核心内容,通过进阶式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强化学科实践,实现“做中学”“用中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探索基于核心概念的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和教学策略,落实课程理念。

3、强化“实践意识”,落实学科育人

2022年版物理课程标准在一级主题中新增了“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主题”内容。其中新增的一级主题“实验探究”包含了21个学生必做实验,分别分为9个测量类和12个探究类实验。课标指出:必须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完成实验,以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跨学科实践”主题包含了三个二级主题,九个三级主题,课标指出:跨学科实践要密切结合物理教学内容,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团队意识和协调性能力。因此,教学中,以学科实践为抓手,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

(1)改变观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展实验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只有学生亲身经历并参与到学习中进行了深度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是学到的知识,而实验教学的过程,可以使学生体验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动手做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能力发展、身心感悟的过程,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积极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积极性。

(2)问题导向,引发思考,深入探究,开展有效实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问题、证据、解释、交流在每个物理实验教学中都有着侧重点,为了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教师首先需要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再通过设计问题链,突出实验探究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实验探究,避免盲目无序的探究;最后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学会归纳实验现象,搜集证据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挖掘素材,任务驱动,科学引导,实施跨学科实践。教学中要善于从多学科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实际问题,从丰富的生活情境中挖掘出有意义的素材,将其设计成跨学科实践问题,制定方案,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同时要注重活动的总结与评价,不断优化方案,丰富实践活动内容。这是今后在新课标下教学实践探索的主要方向,需要不断尝试、总结、反思、改进。

总之,要践行新课标,我们就必须深化课程改革理念,坚持素养导向,明确课标要求,加强学科类知识的整合,推进跨学科实践,因材施教,让教学成为适合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教学。以上只是学习课标后一点所思所想。今后我会更深入的学习课程标准,以课标指导教学实践,改进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目标。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7

近期学习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的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新课标对优化学校育人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很好的落实新课标?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读、细心领悟、成功落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学习新课标是当今首要任务和责任。

一、课程性质

1、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的物理规律或实验结论,都需要引导学生多探究、多操作、多实践,从而得出规律。在教学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核心,是一节课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是不容忽略的教学环节。

2、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物理学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物理学发展的介绍,让学生爱上这一门神奇而又重要的课程。

3、物理课程

第二段主要对物理课程的性质、物理课程的任务、物理课程的教

育功能进行了阐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突出了其在学科综合发展、跨学科发展以及综合协调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学科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知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理念

与2011年版课标的课程理念相比,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理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具体内容描述更精炼、准确,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这一理念明确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对象和课程目标。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课程应该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注重落实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课标将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目标定位的进一步聚焦。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即关注学生的生长点,通过生活、物理、社会三者之间进阶性的实质跨越,明确物理学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2年版本课标在内容上关注物理学科特点,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及科学发展的联系。学科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科知识与现实价值的双重统一,让学生了解基础科学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基础。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是对义教阶段物理课程内容的高度组织概况;“实验探究”一级主题是从物理学科特征出发,强化物理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则借助物理学的大概念,构建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素养间的逐步转化。

课程内容结构化,将进一步凸显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性、综合性与迁移性的理解,这将有利于学生学科观念、学科思维的形成,对其理解科学本质、发展核心素养大有牌益。各主题相互关联,各有侧重,围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核心内容展开,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主题设计关注学生发展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科间渗透,凸显物理学科育人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认识物理教学。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中解决物理问题,发展核心素养。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放在了“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之前,明确了科学探究不单是义教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借助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呼唤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可能。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总体来看,评价功能要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育人;评价角度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关注学生学习、探究与发展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过程和最终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鼓励学生、教师、同学共同参与到评价中,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践行新课程理念,让教育从“教书”走向“育人”。从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8

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研学成为当下初中物理学科教研的当务之急。通过研读新课标及探讨让我对新课标的性质及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相对之前课标而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

一、课程性质

1、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22年版课标在继承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及课程目标,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以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使其具有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注重课程基础性与综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022年版课标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的主题式结构,即以主题为引领,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凸显物理实验整体设计,关注跨学科渗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2022年版课标继承物理组2001年便提出的“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加强物理课程与自然、生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4、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2022年版课标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倡通过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了解物理学的本质,从物理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5、注重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2年版课标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致力于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重视对学生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性质

1、提炼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根据国际比较和国内调研的结果,修订组针对物理学科性质和教育功能,提炼出物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要素,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部分,旨在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2、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物理课程的内容主题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这些主题不仅包含物理概念与规律,而且包含物理探索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主题式设计继承了2011年版课标的内容结构优势,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主题,凸显了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以及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等的跨学科联系,体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强调了物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3、加强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2022年版课标进一步强调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2011年版课标仅在附录中罗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没有明确的要求及引导。2022年版课标新增了“实验探究”一级主题,含21个学生必做实验,分别为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不仅含物理实验的内容要求,而且通过样例、活动建议等进一步引导和说明,同时还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这些皆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4、加强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课标新增“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修订组根据前期的研究,提炼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动手实践及社会热点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同时给出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这些设计皆凸显了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加强了物理学与能源、环境、材料、工程、信息技术等的联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5、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与评价改革

修订组依据核心素养内涵,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描述。具体而言,修订组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描述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明确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与关键行为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能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等提供指导。

总之,2022年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9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今后物理课堂教学及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才能将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并将对标准、考法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策略。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性质,用两段话进行了说明,其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物理学的概念、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物理课程定位、物理课程任务、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

1、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通过研读以上文字,我进一步认识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学大概念的分类:

(1)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的大概念:物质观、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

(2)构建概念和规律的方法论大概念:观察、对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科学建模、比值定义法、科学推理、分析等;

(3)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2、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性质与2011版相比,更为详细地阐释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思维方式、育人功能上的作用。

3、物理课程定位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以上文字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强调了物理课程承上启下的阶段性设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性,教学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

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实验探究,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立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来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4、物理课程任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

通过以上文字的研读,我认识到: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某个知识点、某个技能点,而是学生的发展,是思维的进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

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这段文字明确了物理课程的核心素养导向,从育人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的培养要求。

二、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包含五部分,是对2011版课标的课程理念的继承和发展,由“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的)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段文字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本质,即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程内容)

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与2011版相比,这一条的文字表达有很大变动,内涵得到了丰富,特别强调了“站在中国大地上办教育”,强调了育人功能。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依据物理学科内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物理学习主题。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第3部分是新版增加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的结构性。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教学)

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倡教育方式多样化,凸显“做中学”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做中学”的教学中,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做”的过程、预期实验现象的出现,而且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晰通过这些过程和现象,是为了培育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做”不是目的,通过“做”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目的。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课程评价)

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在发挥评价功能方面,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更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阶段评价中,试卷的难度设置上要如何把握,若难度系数在0。6以下,约有一半的学生不及格,那会有很多学生失去对学科的兴趣,何谈课程育人。

从2001年的实验稿到2011年版课标,再到2022年版课标,一以贯之的课程改革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

2022年版课标,从育人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观,养成科学思维,学会学习。

我们作为教育实践者,应注意理解课程标准在这些方面的继承与发展,更好地践行课程理念,落实课程育人功能,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体验和基本概念等,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篇10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深刻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果、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立德树人、课程体系、核心素养),课标修订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将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落实到教学之中,在课标的指引下,不断的研究教材,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以下是我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研修心得。

课程性质

1、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课标中“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等。“相互作用”主要指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间的吸引力等。“运动规律”:“比如教材中的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定律、欧姆定律等。其组成了教材中主要的物理线。我们应将科学研究、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方法应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之中。

2、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新课标指出物理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物理课程定位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并强调出初中物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通过现象研究本质内容,并其发现规律。在新课中也指出了跨学科实践活动,加强各学科间的关联性。

4、物理课程任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概念、规律)来解决真实情境下的物理问题,符合试题情境化。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将物理应用到生活中。

5、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

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有五大部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的)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注重落实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11版课标的基础上,体现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了物理课程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程内容)

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习生长点,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经验和基本概念等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时代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应从具体的真实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体现出物理的重要性,从物理走向社会,科技育人,强调了“站在中国大地上办教育”。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依据物理学科内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明确物理学习主题。主题内分级呈现,层层递进;主题间相互关联,各有侧重。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体现物理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

这部分是课标新增的内容,主要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应注重主题间的关联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教学)

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新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放在了“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之前,更体现出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应从真实的问题情境出发,发展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加强情景化教学,加强问题导向教学。在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应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合理的应用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5、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课程评价)

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构建目标明确、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和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不仅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而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与11年课标相比,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出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学业成就的考核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帮助学生们建立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反复学习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合理的践行课程理念,落实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