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1

程家川是咸阳市彬州泾河流域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景区,这里的自然景色及传统民居令古今无数文人沉醉,并留下了不少的诗篇佳作。这不,就在进入程家川景区的半山腰左手边,有一座名为“放歌亭”的亭台,亭内有一通石碑。碑记:“唐开元十八年李白曾游此地,作《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一诗,建亭以为纪念,碑文曰:‘后之来者,且莫负此大好河山,何不放歌以消块垒,以散怀抱耳。’”观此更增添了我对程家川的好奇,也解开了我多年以来的困惑。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原来诗仙太白笔下的“豳谷”就在这里隐匿了千年。这两句诗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异曲同工之妙。前半句描述了泾水途径豳谷时水流湍急,声响很大;后半句暗喻时光流逝之快,快到了什么程度呢?快到一转眼就从夏天到了秋天。

当年,李白来彬州旅游时,遇上天气突变,写了这首《豳歌行》,呈献给在此地做长史的族兄李粲,希望帮助他解决御寒之事。当时正值唐开元年间,当时的彬州不叫彬州而叫“新平郡”。李白笔下的豳谷,笔下的新平秋天是萧条冷落的,是哀鸿悲鸣、愁云惨淡的。但是他笔下的新平盛夏是荷红柳绿的,是与郡守来往饮酒,生活的非常舒心的。“宁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飒绕客衣。”作为彬州最早的旅游大使,李白告诉外地游客位于渭北高原的彬州天气变化之快,令人意想不到,致使御寒无着落。在这里温馨提示大家来程家川自然风景区时一定要多拿几件衣裳御寒,千万不要发出“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的哀叹哦!

站在放歌亭俯视豳谷,谷底平坦,中间一座巨大的土山包如锥形火山堆,特别显眼,故名为独堆。独堆与周围山体之间形成一弧形谷地,有不足千米之宽,狭长平坦,视为良田。正值节气白露,村庄、农夫与牛群构成一幅美丽的“豳风图”。远远望去村子深陷谷底,四周高山环抱,中间独堆突兀,形成独特地貌,大有太极八卦之势。泾河在太极湾围绕孤山转了几乎一圈,从整个川道整体地貌来看,神似一锭大大的聚宝盆。我想:或许很久很久的过去,程家川也是泾河曲折回还的故道,在这里冲积形成平坦肥沃的土地,给先民留下休养生息的宝地。

我们继续驱车沿山路而行,好在这里近年建设程家川水库,山路是开修的水泥路。大约数十分钟就到了谷底。

村口道路两旁分别建有钟鼓楼两座,据说这是古豳州最早的钟鼓楼。钟鼓楼下绘制有两幅图画,东面是紫气东来,西面是西望瑶池,我猜想这个村子肯定与老子和西王母有关。我们看到的钟鼓楼是近年在原址基础上重建的,基本恢复了“独堆钟鼓”这一古老景致,我仿佛听到了晨钟暮鼓在山谷中回荡……

立于村口的程家川自然风景区碑记介绍了程家川的来历:“考程家川乃周人聚居之村落,‘凌阴’藏冰之处,又有周先公斩断山遗址及传说,考之虽未见史籍,证之却实有奇迹。故后世多以豳谷名之,自然景观冠绝一方。《方域胜览》云:‘岩壑倚岑,委曲百折,猿啼鹤唳,瀑布飞溅’是也。其后,村人以斯地一山独起,群峰揖拱,又称独堆川。迨自宋代以来,山上多建寺庙道观,计有老君庵、菩萨院、娘娘庙、六郎洞等,绵绵百世,生生不息,延先周之一脉于岩泉之间。是故村人多习稼穑之艺,尤以喜建房屋为最。现存房屋多为清代所建,考其渊源格局,乃关中四合院。屋施捏花脊,并有看墙、马头墙等,远远望之,虽无勾心斗角之势,亦檐牙高啄,蔚为大观。”碑的后面摘录题刻了明人·张金度和清人王三纲的三首律诗。尤其是王三纲作的《独堆川》两首,气韵风流,气贯长虹。第一首的首句“一线灵根入石峰,长川和气壮山容”从整体概括了独堆川地名的来历和地貌特点和末句“孤标四断巉岩路,不教尘埃半点封”则指此川道与世隔绝,不沾染半点尘埃。听年过花甲的父亲说,他小时候去过,没有路,只有一架铁索吊桥。诗人看到的情景和父亲看到的基本吻合。

站在豳谷中央的清代村落旁,仰望天空天蔚蓝一片、很开阔,毫无压抑感,反倒令人身心愉悦。环顾四周,周围的群山均是石岩。青石岩缝中生长着许多松树,石岩上还有好多摩崖石刻,让我不由得想到了甘肃的黄河石林。作为彬州自然风光最美的十二个地方之一,程家川可以说是将鬼斧神工展现到极致的地方。它的美在于山,在于水,还在于它的古民居。从地理位置看它仿佛是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得人间仙境。

在进村路的西边,有一古民居群。清一色的白墙青砖青瓦,古朴典雅、格外清新。檐墙下青砖精砌而成,门额上都镶嵌有砖雕门匾,分别题写着“和气致祥”、“耕读传家”、“否极泰来”等等。门匾两侧有砖雕插花瓶,上方也有缠枝纹饰雕刻,精致典雅。村子并排有两条街道,靠山脚民居建筑更趋久远精致。我们走进一户姓龚的人家,这是一家大户,院子前有护院,中有大房,内有中堂,中堂后面还有上房和厢房。木格窗门极为考究,已有百年仍不变形。屋脊砖雕纹饰精美,两头螭吻完好无损,屋面青瓦铺设非常规整,檐口一律滴瓦,能看出昔日的辉煌。从瓦当和房脊风格看,当为明清建筑风格。

据说,程家川古民居,是彬州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且唯一仅存的古民居群。现存民房19院,有正房96间,厢房114间。这些古民居均为传统的四合院,呈封闭结构,部分是二进院落、三排房屋。程家川以四合院为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古民居梁、枋、升、斗、拱雕刻装饰精美,透射着古邠厚重的人文气韵和庄重华美的建筑艺术风格,令人赞美叫绝。

另外村子还有两棵千年老槐,树身虽已中空,但枝叶还很茂盛。此时让我想起了村口碑文中清人·王三纲的另外一首诗:“山间古柏自双双,下有伊人其北窗。”不知道诗人笔下的古柏在哪里?也没有看到诗人笔下轻启北窗的女子,而是看到一群年过古稀的老人。听老人说,现如今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去了镇上或者城里,只有他们依旧守护着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老房子。在程家川这个长寿村有着这样的高寿歌谣:“八十不稀奇,九十多来兮,百岁笑眯眯。”据陕西日报曾报道过,程家川人均寿命87岁,村子里曾经有一块高寿牌坊,据考证那人活了113岁。这大概和程家川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风水有着密切的关联吧!

在村主干路的东边有彬州市委市政府和乡镇筹资200余万元修建的农家乐和民宿。顺着老君泉的水流继续前行,便看到了一棵名叫“千枝柏”的柏树。关于千枝柏,村口的石碑题刻上记载了明代邠州司马张金度的一首七律。内容为:“邠谷萧条花事迟,放衙寻到南之陂。宁知孤寺荒云里,留得千年老柏枝。叶苦翻全饥馑日,情坚耐过岁寒时。江东采尔成春酿,何处乡山不费思。”从这首诗来看,程家川这个地方因气温低花期比毗邻地区相对比较晚。当时的州衙距离这个地方很近。而且当时这棵柏树就是张金度当年从江东老家带过来的。带过来的目的就是用它的叶子酿造春酒,以慰思乡之苦。

在千枝柏旁边有一座名为“清微观”的道观,刚进村就听一白须长者说,观里有一位道长在清修,已经有二十多天没吃没喝了,估计都快饿死了,平时也不和村里人来往和交流。我想这位道长这段时间肯定是在“辟谷”。所谓的辟谷就是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作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用以修身养性。来到道观大门前,只见大门敞开着,上面有一黄色匾额用正楷题写着“清微观”。大门左右两侧有一组楹联,上联为:“紫气满前程从函谷关过闻道者非徒尹喜”下联为:“丹经流妙说至独堆山来尽头处乃号天尊”。门口有一通题为“老君庵”的石碑,是一九九二年县政府立的,碑文介绍为明代遗迹。

把头伸进道观窥视,只见山门内四位偌大的护法神睁眉怒目的两两蹲坐在观内左右,让人不由得多了几分敬畏。跨进门槛,来到四位护法前面和他们对视,感觉没有之前那么恐惧了。山门内供奉着两位元帅,一位姓王,另一位姓马。他们俩都和二郎神杨戬一样拥有着三只眼。他们是谁呢!正在我和朋友疑惑不解时,只见从观外走进一位道士,果然是仙风道骨,与凡俗不同。他很和善地向我们施礼问好,然后就脚步轻盈地走进院子打坐去了。我随后跟了过去,向他询问有关几位护法神的真实身份,他欣然应允,随我一同走进护法殿内。依次给我们介绍说:“这位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手持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惧的神仙,是王灵官王元帅,他是道家五百灵官之首,是道教尊奉的第一护法神。民间流传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以表达对这位道教护法神灵的崇敬。他真名王善,是宋徽宗时期的人。”“王灵官手里拿的是打神鞭。”我说。“是的。”道长回复道。

紧接着道长指着王灵官旁边的神像介绍:“这位三目青面、身穿金甲红袍,右手持一柄金枪、脚踩风火二轮,背负火瓢火鸦,身后火焰缠绕的是马胜,他是西周时期的人物。”“他是不是民间传说中的马王爷?”恍然大悟的我询问道。“对,他就是马王爷。”道长双目炯炯地盯着我。我微笑着说:“记得,小时候闯了祸,父亲就会追赶着呐喊,不给你点厉害,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他手中拿地方天画戟吧?”随行的朋友问。“不是,方天画戟是三国中吕布的兵器,是双耳戟。而马王爷使用的是单耳戟,名为青龙戟”道长耐心地解说道。“我只知道杨戬有三只眼,真没想到这两位神仙也有!”朋友感慨不已。道长摸着胡须说:“据说,这第三只眼是分辨真伪、洞察人间善恶用的。”听了道长的话,我们俩若有所思亦若有所悟……

道长继续介绍说:“左边这位身长九尺二寸,面清,发赤,兰身猱猛,握剑,游衍坐立,英毅勇猛的神仙是温琼温元帅,他是后汉时期的人物。”“他手里拿地兵器是琅琊棒吧?”“对,也不对。狼牙棒手柄相对比较断,而温元帅手中的这部兵器叫金碎枪,简称金枪。你们看影视剧就知道了,一般马上作战的骑兵拿的就是这种长一点兵器比如、枪、棍、戟、钺。步兵用的一般就是短一点的冷兵器比如刀、剑、棒、鞭等。”

“最后这位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的是赵公明赵元帅。”“文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是范蠡。”“武财神不是关羽吗?”“最初的武财神就是赵公明,关公是后面才封的。”我们和道长相互交流着……

我环而叹曰:“王元帅赤如血、马元帅白如雪、温元帅青如靛、赵元帅黑如铁,他们是天庭的四大元帅,不仅是正义的代表,驱邪消灾,威镇三界。”道长面带微笑:“是的,他们四位都是武当真武大帝麾下的三十六部将中的重量级人物。”

正准备入观,我和朋友被山门内两侧的一副楹联所吸引。上联:“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下联:“扶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落款童子商信成。““请问道长贵姓?”“免贵姓商”“这副楹联是您写的?”“正是在下,观内出了山门外和正殿上的联不是我写的,其他几幅都出自我手。”顿时,不由得对道长刮目相看起来了,他的确是隐世高人。从这幅联内容来看道家的包容性是很强的,不像佛家你进门必须跪拜,具有强制性。因为这幅楹联我没有礼拜,因为我自认为自己一身正气,平生光明磊落。朋友问我拜与不拜,我说:“吾身正大见他不拜也无妨!”然后向观内走去,朋友和道长乐而随之。

来到香炉旁,商道长告诉我们,他们道家是改名不改姓的,他姓商,道号信成,系全真派信字辈第二十五代传人,自称‘哀莫道人’,其实贫道就是观里一个扫院的。”然后他给我们讲了道观的历史,讲了程家川的人文与历史,我们一个下午从史前文明谈到世界四大文明;从先周谈到东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周王斩山。

相传,夏末商初,庆节准备在这里立国,有人给他的父王公刘报告说此地龙气积聚,为不祥之兆。为了江山永固,周先祖公刘就命人在此斩断了龙脉,此地因此成为“独堆川”。泾水被斩断之后,泾海龙王大发雷霆,大发洪水,淹没了村庄农田,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有一天,太上老君偶然经过这里,就将自己盛装丹药的宝葫芦抛进了洪水里,洪水瞬间便被收进法宝里。洪水退后,人们聚水成湖,就形成了今天的宝瓶湖,为程家川平添了一处绝佳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每每春和景明、晴天丽日,来此垂钓休闲者络绎不绝。

这也就是清微观的来由,我猜想道观里肯定供奉的是太上老君,果不其然。

观内主殿为道祖殿,殿门两侧的楹联道尽了道家理论的核心思想。“大象无形曰万夷曰希曰微负阴抱阳幻而不幻;上善若水守雌守黑守辱归真反璞玄之又玄。”

只见殿内供奉着一位头顶八卦,白眉白发白须,身着金色道袍,手持抚尘的老者,表情和商道长一样和善慈祥。在他神位的两侧还有一幅联。上联:“驾得青牛自昔群推柱下史”;下联:“飘来紫气于今咸仰人中龙”。落款:“童子商信成”。看到这幅联,彻底地被商道长的才华和学识所折服。因为这幅楹联大有洞天,里面依次镶嵌了“紫气东来”、“群贤备至”、“老少咸集”、“人中龙凤”四个成语。

商道长问:“你们俩听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没有?”“出自《道德经》”朋友脱口而出。我也跟着说:“对,‘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第一要义是以正治国。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以正治国,以奇治兵,以无事取天下。”

“那你们知道这句话的主人公是谁吗?”

“愿闻耳详!”我们俩异口同声。

“商汤时的宰相叫伊尹,有一个典故叫‘伊尹负鼎’。伊尹名叫阿衡,他想求见商汤但苦于无门,于是就去给有莘王的女儿做陪嫁的厨师,这才得以见到商汤。之后,伊尹背着做菜的鼎和切菜和砧板来见商汤,先是跟他谈论烹饪的方法和技巧,后来借机劝说商汤实行王道。伊尹教育商汤,治国也要像烹饪一样注重火候,注意各方面的平衡等等。伊尹的这一治国之道后来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赞扬,被老子总结为‘治大国若烹小鲜’”。

“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听道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呐!天色已晚,我们想去看看宝瓶湖,改天再来拜访道长。”“福生无量天尊,改天请两位喝茶。”

离开道观,我们顺着清微观山门前的淙淙泉水一路东行便来到了一泓墨绿的宝瓶湖,站在湖畔清晰可见,此湖还真如一把葫芦,坐西向东躺在那里。老君泉的水都流进了葫芦里。我想,宝瓶湖当年在洪水泛滥成灾的时候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咸阳先民与大自然的抗争精神和超前意识的生态观。

朋友,来程家川游玩吧,让我们一起目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朋友,来程家川游玩吧,让我们一起领略独堆川的气壮山容;朋友来程家川游玩吧,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和老君“朝见碧烟浮翠黛,晚看红日散沙矼”。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2

我的老家在乾县,乾县是我的第一故乡。自从学校毕业分配在咸阳后,一转眼在这座古城里已经生活、工作、学习了30多年。咸阳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路一巷,一街一景,我已烂熟于心,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对这座古城产生了浓浓的情,厚厚的爱,咸阳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咸阳地处渭河之北、九嵕山之南,山水俱阳,谓之咸阳。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鸟鼠山,跨越了八百多公里,从甘肃流经陕西,汇入黄河,成了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从咸阳古城流过,滋养了这座城,让古老的城池有了灵性,赋予了古城人以勤劳、勇敢和智慧。咸阳不仅有潺潺的渭河,有巍峨的九嵕山,还有风光旖旎、秀美如画纵横八百平方里的五陵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便建都于此,秦咸阳宫就坐落在五陵原上。“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自从有了秦咸阳宫以后,咸阳便威名大震,成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的中心。人怕出名,城也一样。六国中一些不甘失败者或对秦王暴政不满者私底下串通,暗流涌动,对秦王虎视眈眈,还有赵高之流功高盖主者野心勃勃,释放淫威。从此,秦咸阳就不太平,相继发生过指鹿为马、荆轲刺秦(图穷匕见)、完璧归赵、一字千金等流传至今的典故。后来,项羽从项梁手中接过起义的大旗,与刘邦一起攻打秦朝,攻打到最后,其目的要夺下秦咸阳城,住秦咸阳宫,喝咸阳美酒。刘邦不负众望,率先攻破秦咸阳城。入城后的刘邦看见咸阳宫富丽堂皇,美女如云,便沉迷于美酒女色之中迟迟不肯离去。在张良的极力劝说下,刘邦虽然为人仗义豪横,贪图美色,但是还能明辨是非。于是,张良一语点醒梦中人。为了将来的江山社稷,刘邦抛弃了美酒美女,约法三章后,尽管对项羽背信弃义心生怒火,还是忍气吞声,顾全大局,将秦咸阳拱手让给霸王项羽。自己带着人马离开了咸阳,南渡渭河,翻越秦岭,到汉中当了“汉王”。几年间,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为建立汉朝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汉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水淹城池,一路过关斩将,夺下了咸阳城,建立汉朝,称帝“汉高祖”。

汉建都于长安城,帝王们却看重五陵原这块风水宝地。11位皇帝,有9位驾崩后,由东往西,安葬于这片皇天厚土之上。正因为这里有汉代五座有名的帝王陵墓,这片曾称为“北莽原”“咸阳原”的地方,便改称为“五陵原”。

到了东汉,平陵驿有个叫梁鸿的人,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却以未遇到知音为由迟迟不肯结婚。终于缘分来了,有一天遇见了五大三粗、皮肤黝黑,干活干脆麻利、说话快人快语、走路风影电闪的孟光时,眼前一亮,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结为夫妻。他们二人相依相伴,在五陵原上演绎出一则经典的爱情故事——举案齐眉。

咸阳之所以闻名于世,不仅得益于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还得益于千年渭水的浇灌。渭河虽给两岸人员的往来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恰恰是这一河东流的碧水,时刻连接着两岸人的心。咸阳古渡、两寺渡、麻寺渡等渡口相继兴起,一条木船一杆篙,一个艄公渭水摇。木船在渭河上穿梭,方便了两岸人员的往来交流,增进了两岸人的深情厚谊。五月中旬,我们在渭河南岸的钓鱼台采风时,家住两寺渡的咸阳文化名人冯西海先生说,他舅家就在钓鱼台村。小时候,去舅家,交通不便,靠的是渭河上的木船。一条渭河,阻隔不了两岸人的情谊;一条小船,承载着母亲的心。娘的心一头拴在了娘家,一头拴在了婆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坐得住小船,守得住初心,留得住乡愁。夕阳晚照,咸阳城别具一番景象——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咸阳有名的美食——biangbiang面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不仅是咸阳人的最爱,也吸引着外地游客的味蕾。据说,biangbiang面就是用渭河水做成的。起面时,用的是渭河水,煮面时,依旧用的是渭河水。可见当年渭河水是何等的清澈、透亮、甘甜。

有水便有了灵性。古老的咸阳流经了三条河,一条是渭河,河水清澈见底;一条是泾河,河水水浊鱼噞,两条河在高陵境内汇聚,从此衍生了“泾渭分明”的成语。还有一条是沣河,沣水从秦岭沣峪口流出,在咸阳城东郊汇入渭河。三水相聚,奔流到海,形成壮观之势。

到了汉武帝建元三年,咸阳渭河上架起了咸阳桥,为两岸人员往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雨中的咸阳桥与渭河水、渔船自成一体,呈现出江南的景色——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80年代中期,我刚来咸阳工作时,单位距离渭河北岸不足200米,那时候的渭河河水浑浊,水流湍急,岸边杂草丛生。居住在渭河北岸边的居民,有的顺手将垃圾扔进河边,每到夏秋之季,岸边不时飘出一股恶臭味。唯有春天到了,岸边便盛开出娇艳的油菜花,这是岸边居民自己在干涸的河床上开垦出一块“宝地”,种上油菜籽,“渭水冬无波”,经过一冬的蓄势,春天的渭河岸边,便盛开出片片相连的黄灿灿的花朵,成了渭河岸边一道风景。现在,渭河两岸已经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树木苍翠,茂密成荫,草地油绿,犹如地毯,水清浪平,鱼翔浅底,小鸟飞翔。2007年,咸阳在渭河城区段建成了一座咸阳湖一期工程,湖水清澈涟漪,水鸟成群依依,两岸花草丛生,树木成林,步道平阔,吼秦腔、弹乐器、广场舞、健步走……成为咸阳人休闲娱乐的养生之所、健身之地。每年春天和秋天,渭河岸边举办赏花节,吸引着人们前来赏花,咸阳湖成了“网红打卡地”。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渭河是咸阳人的母亲河。千年的渭水滚滚东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咸阳人,承载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激荡着人们的千年梦想,携带着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汇聚黄河,流入东海,走向了世界。

我爱咸阳,更爱渭河!这座古老的都城陪伴着我从年轻走向了成熟,这条汤汤东流的渭水,承载着我记忆中的乡愁。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3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发展新阶段和人民新期待,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我所在咸阳地区,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新变化,取得新成效。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出生在咸阳市的一个小乡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中,我们的乡村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站在宽阔的大街上,我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曾经的家乡:那是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我本以为这样一个“脏、乱、差”的小地方很难能翻腾出什么波澜。窄小的乡间小路上垃圾遍地,散发出刺鼻的味道,走路时得小心翼翼,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意外的“惊喜”——一滩动物的粪便或是痰。在那时我们村还没有下水道,所有的生活废水、污水、泔水都倒在粪堆上,沤成肥料,常年陪伴它们的还有个头很大的绿头苍蝇。最让我作呕的就是夏天,粪便加污水直接就演变成了苍蝇的幼虫——蛆的温床,它们扭动着肥胖的身躯,缓慢地向四周蠕动,令人感到反胃。天气晴朗时,我们的乡道还好,要是赶上有风的天气,那才叫“爽”,微风拂面,尘土飞扬,要是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那才是“霾”,呛得你得半天都缓不过劲来;而在雨天,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泥路”,出门便是两脚泥,极不方便。村里面的村民具备着传统农民的敦厚,但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先人的各种不良风习,闲时三五成群谈论家长里短,打麻将、玩扑克,找着他们的生活乐趣,但也困守于这一隅之地。

何其有幸!在党中央的号召领导下,我们这里现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咸阳市政府谨遵党的号召,结合当地民土风情,大力整顿乡村环境,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了强劲的步伐,砥砺前行。首先是2008年,在我出生的那年,村里修了一条崭新而又宽阔的、真正的水泥路;紧接着为了改善村里的环境,积极响应国家的倡导,我们将厕所进行了改革——旱改水,将我们的厕所换成了干净卫生的新式厕所。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农村真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水道修起来,自来水通上了,村里的绿化搞起来了。不仅美化了乡村,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也提高了,懂得了爱护家园;同时经济得到发展,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茶余饭后人们走在宽阔平整的大道上,高谈阔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心起国家大事和国际动向来了。人们还在农闲时组成了广场舞舞队,喜爱唱秦腔的也常聚在一起娱乐。大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了。现在我们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无比自豪!

回首往昔,只叹当年那个小村庄的落后与闭塞。党中央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方方面面,取得了悦人成绩。如今信息通畅,科技发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步入小康生活的起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引领社会迈向新的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么朴实的言语,却深刻体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泾渭分明固然美,山清水秀才是真。

评语:生态是眼睛,生态是生命,生态促进经济发展。小作者给我们全面地呈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从文字中可以感受到这一变化带给人们的喜悦。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4

生态文明是什么?是陶渊明笔下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王籍口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总书记叮嘱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看得见的山水,留得住的乡愁。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发展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要把这项工程继续下去,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都市的繁华让人们淡忘了郁郁葱葱的山林。曾经姹紫嫣红的已然枯萎,过去百啭千声的也已沉寂。

我的家乡泾阳县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县城,位置偏西北的我们虽然没有“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那样恶劣的生态环境,但是我们的生活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水。

所幸的是“大厦将倾”,总有人站出来挽救这样的环境。战国时期,为了灌溉农业修成了远近闻名的郑国渠。而如今,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泾阳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理念,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有力地提升了河道防洪能力,灌溉供水、河道生态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恢复。

我县冶峪河生态公园也在去年正式落成。成为了周边群众休闲、娱乐、观景的生态公园、天然“氧吧”,为泾阳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变化,有效促进了泾阳旅游业的发展。

北仲山、嵯峨山、泾河、渭河,泾阳的绿水青山都在泾阳人民的努力下慢慢地变成了我们的金山银山,生态建设工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带来了经济效益。

生态保护是为一汪碧水,两岸青山,也是为风轻云淡,天蓝如海。是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也是为“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生态保护带来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

让我们未来的祖国一定会成为“文明与生态齐飞,经济共发展一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5

我出生在陕西咸阳,这座千年古都南依渭水,北靠九嵕,在历史与文明的碰撞中,在现代与科技的交融中,不断焕发着青春和活力。

傍晚的咸阳已经是霓虹初上,灯光在建筑和树木的陪衬下,显得格外雅致,古老的咸阳静静地依偎在大美陕西的大怀抱中。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放慢了一天脚步,三三两两、结队成群走到户外……

我们一家离开了空调房,来到了咸阳湖畔散步。原计划准备欣赏湖边的美景,观赏渭城桥、穿过风雨廊桥,品鉴秦代的人文历史、踏寻始皇的足迹,领略千年的沉积。我们一路向东,不知不觉来到了“渭柳湿地公园”。这里小河、池塘纵横交错,小桥、回廊绵延起伏,这里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天然的渭河河堤作为“湿地”的重要元素,没有过多的人工成分、没有太多的科技成分和人工雕琢的痕迹,既美丽又生态环保。

一边走,爸爸一边给我介绍:以前这儿的环境脏、乱、差。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一到夏天,苍蝇、蚊虫满天飞,数里之外都可以闻到一股臭烘烘的气味,让人直想呕吐。周围的人编了顺口溜来形容这里的环境——天上多上星、地上多少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风垃圾飞、无风臭味浓。

听到这里,让我联想到刚刚读过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中被污染的家园。

这几年政府下茬立势,重点关注民生项目,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绿色休闲娱乐区。经过一番治理,现在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柳枝低垂,一棵大树就像是一把把大伞,为人们遮挡火辣辣的阳光。一大片碧绿的草地仿佛是一块软绵绵的地毯,躺上去柔软舒服。有的花儿正在尽情盛开,五颜六色、争奇斗艳,互不相让,有的花蕾含苞欲放,像小姑娘般害羞地躲藏在绿叶之中,一副呼之欲出的模样。一阵微风吹拂,长长的柳条翩翩起舞,随风舞动。这里没有吆喝声、没有吵闹声、没有汽笛声,一切是那么宁静、祥和。

听爸爸说,后期,政府将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空闲时间,你可以在健身步道上悠然自得地走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也可以锻炼身体,活动一下筋骨,放松一下心情。还可以去附近的清渭楼、统一广场瞧瞧,看看咸阳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知晓咸阳的过去和未来,展望咸阳明天的美好蓝图。

家乡的变化是那么大!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好现有的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共建和谐、生态、美丽新家园。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6

我是一棵平平无奇的小树,生长在一座城市的郊区。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青山本该是我的容身之所,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本该是我的灵魂滋养,一束温暖灿烂的阳光本该是我的成长食粮。但,为什么,为什么我的世界没有温暖与和谐,有的只是残暴与战争呢?

我生长在一片寸草不生、乱石飞舞的“荒野”。黎明时,我睁开眼瞅了瞅邻居河先生,它是某工厂的“垃圾存放处”,各种大大小小的垃圾都流入河中,让原本碧波荡漾的河面变得脏乱和恶臭,河水不再复原为原来的清澈,各种野生鱼虾因此丧失了生命,而河先生也只能被迫地接受这一切,无能为力。下午时,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每辆疾驰的车辆都放出了一个接一个的恶魔尾气,它们恶劣的嬉笑着跑到任何地方恶作剧,所到之处皆一片狼藉,有的甚至合起伙来一起破坏大自然的保护屏。不止它们,每天还有乱石沙尘,残暴的殴打,狂风暴雨恶劣的恐吓和雾霾霜雪残忍地敲诈勒索。总之,我的生活充满了恐惧与无措,和谐与宁静成了我最大的奢望……

我总是在想,这种惨绝人寰的日子会跟我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吗?我期盼有所转机……我让自己陷入沉睡状态……

那是一天清晨,当我从沉睡中苏醒时,映入眼帘的那一幕令我极其震撼:遍地是柔软的犹如地毯般的绿色,上面有几朵鲜艳的红色,那是花中的美人玫瑰。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空气中夹带着一丝芬芳,令人陶醉。身旁的河流缓缓地流动着,干净美丽,水面上还有几圈涟漪,那是生命的波动。

正当我迷惑不解时,从远处走来了三个身穿绿色工作服的人员,其中两个人一起抬起了一桶水,一人手里拿了个浇灌工具,我明白了他们要做什么事了。当清凉的甘露浇灌了我的全身时,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也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咱们咸阳市正在实施‘一河一策’,开展清河流域综合整治,你看报道了吗?咱们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清河李家桥断面达到了国考标准呢!”只听另一个人说:“可不是,咱们市还在支持泾阳、乾县等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利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两千万元呢,最终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问题。”那个人说话时眼睛很亮,犹如夜明珠一般,里面蕴藏着满意、高兴。

负责浇水的人接着说:“我市现在在机动车尾气检测方面也是不错的,你看现在的空气多么清新,天空多么湛蓝!”听了他们的谈话,我才知道了原委,原来是咸阳在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我此时满心欢喜地看了看脚底活泼可爱的嫩草,听了听枝头五彩缤纷的鸟儿的合唱,看了看身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地嬉戏,不禁会然一笑。照这样下去,我相信不久之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欧阳修的“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将不会只是我闲时的想象,而是真实存在的美景。

我是一棵树,是自然派来的使者,我亲眼见证了身边环境的改变,我为自己能生在这个时代而庆幸自豪。为了大家能和谐共处,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共筑和谐生态新家园吧!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7

在陕西有一个美丽的小县城——淳化,它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但却是一个具诗意且美得像画一样的县城。

淳化的春日山花烂漫,青翠欲滴。当万物苏醒时,你披上美丽的绿纱。“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金色的迎春花,是司鼓敲出“哒”的鼓点,在欢快的节奏中为春天的盛世华章拉开大幕。山野还是灰黑色,一树树粉红的桃花、一片片浅白的杏花,是头牌的旦角,闪亮登场。没有叶子,只有花朵,层层叠叠,积蓄了一个冬天的热情,此刻尽情释放。

淳化的夏日浓荫蔽日,清凉舒爽,是个避暑胜地。你从热浪滚滚的城市归来,车子刚钻出幽深的雷家山隧道口,满山的绿色铺天盖地向你涌来,眼前立即为之一亮,顷刻间凉意袭人,你的每一个毛孔就张开了。这无比舒坦的凉快,来自四十里黑松林水库的浩淼碧波;来自英烈林场的阵阵松涛;来自甘泉湖边的轻拂柔柳;来自通神沟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塘。傍晚,去梨园广场散步,山道道吹来的野风,低低诉说着秦砖汉瓦下甘泉宫里的过往。

淳化晚秋满山红叶,霜林如醉。沐浴在大山的秋阳里,采一簇山洼里恣意开放的山菊花,享受山风掀动你衣衫的浪漫。眺望两岸,重峦叠嶂,红黄交织,绚烂无比。

淳化的隆冬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皑皑的白雪覆盖着这片黄土地,晚上悄悄地爬上窗户看看外面,大地被白雪包围着,眺望远处,山在一色的灰黑中沉稳肃立,偶尔有几片绿色,那是经冬未凋的青松。抬头看看,天是纯粹的蓝,明净高远。空空荡荡的山谷,让心也空明了。多变的气候形成了淳化绝妙的景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欣赏到它的绚烂多姿。

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可这好景象却不长久,据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水土流失、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六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正如伟大哲学家所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这句话让人感触颇深!在今年暑假,河南等地水灾爆发,全球的自然灾害频频出现,这不正说明了大自然的强大力量吗?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可是仅仅只有一些人是不够的,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保护环境、保护水土的意识,那么我们的陕西,便会美上加美。要知道,我们中国不仅缺水,而且绿地也不算多。每个人都应该扛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保护水土,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8

我出生在京西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小山沟,一个叫千军台的青山绿水美丽的地方。

那里盛产优质煤炭,据说开采时间有上百年了,我父亲也一直从事着下井挖煤的工作。

可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延伸,曾经眼前的绿水青山逐渐变了样。终于在我上高中那年,国家关停了这里的煤矿,父亲分流到了另外一个企业,我家也在琉璃渠附近有了一套安置房。

新家就在那栋楼的最高层,在这个京西比较偏的小区里,我们住的地方虽不算繁华,但也没有了燥人的喧嚣之音,平添了难得的些许静谧。

楼顶空间很大,父亲突发奇想:何不砌几许方池,放些土,种上花果蔬菜,再在剩余的隔热层上用水泥摊个大平台,搭上瓜架子,一来夏天可以遮蔽太阳的灼热,二来可以拥有自己真正的绿色食品,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想法是好的,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单是砖块水泥黄土等等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上运。于是父亲叫来几个同事帮忙,在一个深秋的下午,楼上花园大功告成。

花巨款买带花园的别墅,那是富豪们的生活,像我们这样一个工薪家庭不敢奢望。如今巧动脑筋,我们也有了自娱其乐的地方,岂不乐乎!

冬天至,雪来了,楼上白茫茫一片。此时别忘了无处觅食的麻雀,上楼来,平台上扫出一片空地,撒些吃剩的米粒,引得鸟儿纷纷飞来,在这寒冷的冬季,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场所。

而父亲也在这个春节后退休了,闲暇之余,他会很好地利用这个冬天。拉到楼上的生土里有不少的泥疙瘩,生土是不适合种菜的,但倘若历经冬天的冰冻,土疙瘩里的水分就会凝结,待到寒冬过去,天气转暖,那生土就会自然风化,用抓钩轻轻一砸,土疙瘩豁然散开。

春天来时,父亲把家里的盆景和盆栽拿上楼来,又在菜池边加了一个小水池,水池中放了几块模样古怪的石头做假山,再在里面养了一些金鱼。楼上一共有两个菜池,父亲在一个池子中撒上白菜香菜种子,母亲又不知从哪弄来一些番茄秧栽上;另一个池子专门用来种萝卜,我再沿池边撒几粒丝瓜和南瓜种子,靠菜池的四周,用盆花点缀,那盆花红黄相间,阳光充足。浇水的事不用愁,从透气孔拉上一根水管即可,既可浇花又可浇菜,再在水管上安个瓦笼,这浇水就开关自如了。

辛勤的劳动就期盼着有收获,播种了种子,心里就充满了期望。每天放学后,上楼观察是我的最大乐趣,看那希望的种子怎样破土,看那稚嫩的花芽儿怎样绽放,一天天的浇水,一天天的长大,我想,世上从无到有的娇弱生命,都需这样细心呵护。

那丝瓜秧儿渐渐长高了,又慢慢爬上了预先插在土里用来引导的竹竿。丝瓜儿是一种很灵性的植物,它仿佛能理解你的心思,纤细的秧丝就是它白嫩的小手,竹竿儿牵着它的小手慢慢地长高,直到爬上瓜架,绽开鹅黄的笑脸对着太阳呼唤。

池子里的白菜萝卜也发芽了,这时浇水可要千万注意。瓦笼一开,带着压力的自来水不能直对着地里浇,那样只三两下,准把土壤冲起,刚露头的小生命露出白花花的根须,那样你可就要前功尽弃了。

万物生长靠太阳,在这座楼上,这里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吸收阳光雨露之得天独厚。慢慢地,南瓜儿、丝瓜儿藤爬满了瓜架,瓜架有一人多高,占满楼上天台的一半;香菜也长大了,郁郁葱葱;小白菜翠叶滴露,时不常还要为它捉虫;那红萝卜露出了诱人的肚皮,引得上楼的邻家小孩拔起一个来就要咬上一口;番茄红了,挂满了枝叶,那几排植株,就像一个微型的果园,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偷偷溜入看山老头的瓜果林,躲在粗大繁茂的枝叶下偷摘果子的情景。

在楼上晨读也是别有一番情致。恰时我在读高二,每早起来上楼,只觉眼前豁然开朗,空气如此新鲜,仿佛时间全已停滞在发黄的照片里,记忆和思维顿然像流畅的河流,无往而不前。此时,我想起了周树人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只是待我抬头,看到的是东方橘红的太阳而不是美女蛇的笑脸。

秋天来了,瓜儿坠满了架子,黄花满眼。不知什么时候,那无意中丢在池子里的牵牛花也缠着瓜颈爬上来了,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整个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沁入心脾的幽香,引来采花的蝴蝶在藤叶间翩翩飞舞。阳光如此明媚,诱得久呆在房间里的鹦鹉也欢叫起来,赶忙提起鸟笼,挂于楼上的瓜架上,鸟儿兴奋地唱着歌,引得秋虫也随声附和。此时,父亲定邀几个好友,置酒菜于瓜架下的小桌上,真可谓对饮当空,喝得高兴时,顺手摘个熟透了的番茄,拔个地里的萝卜,当场洗一洗就地下酒。透明的空气在流动,天空是湛蓝的,偶尔有鸽子从头顶盘旋飞过,眼前呈现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的超然景象。花叶摇曳、清风送酒,父亲每每此时就会略带酒意地环顾着他的杰作,工作过大半辈子的千军台的绿水青山仿佛又一下子浮现在眼前。是的,多么美丽的一幅浓缩的绿水青山图啊!人生候得如是,世上美好的时光又怎么舍得不珍惜呢?

其实生活就是一座大花园,我们身处其中的人,如果始终做到眼中饱含春色芬芳,心中怀着青山绿水,那么你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将充满着灿烂的春光!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9

我们都愿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去看那一片令人心胸顿爽的翠绿,去赏那一抹争奇斗艳的娇红,去听那一声声婉转动听的鸟鸣,去体会诗意的人生。然而,当清新嫣红和美妙乐曲被裸露的沙土和噪杂的轰鸣取代时,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金钱效率又有何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用也”两千多年前,儒家先哲荀子就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诚哉斯言,观及今日,我们常以“可持续发展”为口号,为国策,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吗?我们早已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洪潮中涉的太深,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从西北复袭而来的荒漠化,以东南蔓延开来的红漠化还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些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吗?非也。因此,我们必然得为沙尘暴、雾霾担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种下的“果实”。这时,连生存都无法得到保障,我们如何去谈改革,谈发展?是以言之,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英国在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曙光的照耀下,轰轰烈烈地向工业进军,诚然,这使它跻身为“世界工厂”,世界一度以它为中心。然而,它的中心——伦敦却因废气而终年不见天日,因废渣,废水臭味冲天,一团糟乱。人们纷纷因患呼吸道疾病而丧生,不亦悲乎!难道这就是工业文明带给我们的福祉吗?由此可见,以破坏绿水青山为代价而创造金山银山是极不明智的选择,这也更是在提醒和告诫我们,发展的源头就是环境,就是一片片绿水青山。

曾在十九大报告中这般说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而环境破坏,生态污染便是其中最严峻的一个挑战,且这一问题与国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更要注重青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看到保护好每一座山、每一道水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更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环境效益。离开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切都只是空谈。

为了阳光明媚的明天,我们应守住绿水青山,如此方可言金山银山。

关于保护绿水青山的征文 篇10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礼泉开始进入一个花的海洋。春风十里,催开了杏花,唤醒了桃花,九嵕山下花事盛大,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人在花间走,飞花落满头。游人如织,笑脸如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美满,和谐的笑容。“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种激情让人心潮澎湃。就连电视剧《装台》里的明星也来了,和大家一起踏青,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释放自我。

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难忘,感觉刚刚还在树下仰头看杏花飞舞,不知不觉就已到了瓜果飘香的时节。提到礼泉的知名水果,当属御杏。御杏出产于礼泉县烟霞镇山底村,山底村因位于唐昭陵的怀抱,九嵕山山脚下,故得名“山底村”。这里,土地肥沃、人杰地灵,自然条件优越。从九嵕山的山沟里流淌出的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几千年来,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养育着山底村的祖祖辈辈。

这里出产的梅杏为何被称作御杏?这其中还有一段历史故事。相传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九嵕山陵区打猎,途经山底村时,那挂满枝头金灿灿、水灵灵的大黄杏吸引了他,于是当地老百姓就把出产的梅杏贡献给他品尝,李世民食用后赞不绝口。当得知这儿有从陵山流出的泉水灌溉,梅杏才独具这种美味时,李世民随即称赞:四时陵园山自润、千果梅杏水长流。从此,山底梅杏就成为贡品,老百姓后来就将山底梅杏称为唐王御杏了。

盛夏六月,这里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我们也慕名来到这里,体验采摘御杏的乐趣。六月的阳光开始让人有些躲避不及,而绿荫如盖的杏树下却清凉无比,有的游客捧着“单反”对着这美妙的景色一阵狂拍;有的男士爬上树去采摘,树底下的女士则捧着帽子高举过头,去接那从树上扔下来的杏子。摘够了杏子,大家便席地而坐,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着树荫下的清凉。

绿荫如盖,杏树底下,大人或卧或躺;有小朋友在追蝴蝶,捉迷藏。久居钢筋水泥的现代化都市,来这里品尝御杏,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身心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以释放,让人有“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慨。

采摘御杏,满口余香,也亲近了自然。看关中民俗,那须到袁家村。踏进袁家村,走在弥漫着“秦风唐韵”的仿古街道上,看见那些极具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的油坊、醋坊、辣子坊。那些藏在记忆旮旯里的场景,倏忽显现在了眼前。

满目苍翠的竹子,几声粗犷的弦板腔,顺着脚底下潺潺的流水声信步游走,那些店铺里惟妙惟肖的剪纸、雕塑,拉磨子的小毛驴。再饶有兴致地摇一摇那古井上的辘轳,推一把磨面的磨盘,拉几下茶炉旁的风箱。在这里,每一件东西都留有岁月的痕迹。

走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用粗瓷大碗盛上一碗“女儿红”解解乏气。看着屋檐下挂着的老玉米、红辣椒,桌子上摆满的咸菜疙瘩,凉皮,醪糟,搅团等农家饭,相信你一定能吃出乡下妈妈做的饭菜味道。吃饱喝足,边走边看。在德瑞恒老油坊,我看到了传统榨油的工艺流程。经过三次传统工艺压榨的菜籽油香味浓郁,闻起来都香喷喷的。在袁东顺的辣椒坊里,一个磨盘,两头毛驴,红线辣椒经过清洗、晾干、烤制,再晾凉上磨盘研磨。毛驴卖力地拉着碾子,红艳艳的辣子面就这样现场加工成了。毛驴、碾子、辣子,有趣的场景成了袁家村民俗园里最有人气的一道景观。还有,在乡村古朴和现代结合的酒吧里,破旧的大车轱辘就是别致的吊灯。在这里小酌上几杯,酒到微醺,定然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优美诗句来。

在袁家村,喝茶饮酒,吃饭逛街都是那么从容不迫。在游中玩,玩中乐,在乐中又悄然学到了些什么。远离都市的喧嚣,找回内心的宁静,原来我们可以生活得如此诗意和浪漫。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让我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劳动让我们丰衣足食,劳动让我们体格健壮,劳动更创造了生活最本真和实实在在的美!

这些记忆,如同在礼泉湖上泛舟的歌声一样,让我记忆深刻。面对礼泉湖,举目望去,远处九嵕山和辽阔的庄稼地连成一体,湖畔的油菜花正恣意开放,炫耀五月金黄的色彩;脚底下的草地像铺着厚厚的绿色绒毯,五彩缤纷的野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烟波浩渺、碧波连天的礼泉湖,就像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这块绿色的土地上。我们泛舟在湖面上,同行的美女们不约而同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凉风习习,山清水秀,远处九嵕山的雄姿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引人注目,把我们的思绪带入无限的遐想之中。礼泉湖的灵性和婉约之美,一直安静地藏在我的记忆之中。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这泉水一直在我的心底流淌。

在这里,每一座山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瓦庙山,五凤山,白马山……

泾河依然流淌,这是《柳毅传》里的泾河。山水相依,孕育了多少传奇的故事,有多少人口口相传,就有多少人爱护过这里的一草一木。

在这里,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马铃村,玉兰村,太阳村……

九嵕山下,有唐风古韵,有杏花春雨,有让我们内心宁静的山水风光,亲近泥土,靠近自然,我们前行的脚步才会带回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