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辛劳伴着收获,感想颇多。首先让我对体育教师的身份和角色有了新的认识,不同以往,教师地位随之上升,伴随的还有社会期待,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这个时期的体育教学能不能得心应手,要有清楚的自我和对职业的认识。

改变传统的“以教定学”的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从抱着“教学大纲”给学生灌输动作要领的“书匠”变为给学生带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朋友。教师不再有现成的教学内容,不再在学生身上做无用功。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终身的益处。

如何给学生带来真正的益处,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有真本事,所谓真本事,首先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过硬的体育基本功,其次能够将自己的体育运动技能教会自己的学生。评价标准不仅需要教师教示范标准,教师讲解细致,而更多是学生上课教师是否帮助学生找到好的学练方法,学生所学,有没有运用到具体的运动或比赛中。做一名善教者,要以学定教,关注学情,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善思,善学。从“学教,能教”向“会教,精教”转变,要不断的“向上生长,向下扎根”。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标,践行体育核心素养为导向课堂教学预设。注重运动技术学习、融合与运用。通过对学生身心发展,学情把握,以教学内容为依托践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随着教学思想、理论的更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变化,对于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内容体现为“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赛什么,怎么赛”“评什么,怎么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及时互评,也可进行量性、质性评价,也可以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越全面,孩子的学习热情就越高,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就浓厚。有了内驱力有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和终生体育的意识培养。

新课标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够跨学科融合,体育可以与美育、智育、德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等融合,可创设情境贯穿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也可以融入游戏,新课标要求建构和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素养,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通过教会、勤练、常赛践行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掌握一至二项体育运动技能用来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具有良好的体育品德、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

新课标对体育课的密度有了要求,个人的练习密度要达到50%以上,练习负荷要在中高强度。这样才能做到学热,真正起到锻炼的效果。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和新希望,愿自己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进步,不远超越自我。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2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倡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从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创设故事情境

促进学练激兴趣

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兴趣的带领下专注于课堂知识的学习。例如障碍跑一课,可设计一个“消防员战士”的情境,所有同学都是“消防员,只有快速通过重重障碍,才能救出被困者,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巧设问题情境

提升思维促探究

新课标中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问题能够带领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在设计体育情境教学模式时,体育教师应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鼓励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落实因材施教

关注差异共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运动基础、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并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

妙用合作学习

生生互动共进步

合作学习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合作与创新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可以进行任务分配,人人有角色,人人有事做,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小裁判,促进生生互动、生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新课标,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方向,也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等方面,结合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爱好等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3

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当前我国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政治方向引领下,对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于不久前新鲜出炉。新《义教课标》重新定位了“体育与健康”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明确提出了关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向体育教师发出了新的挑战。在面向全体学生,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上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提出要从体育健康课程的实践性与实用性角度出发,将“以知识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关注运动技能、体能等的有机融合,明确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2022年版课标对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一,解决体育课“不出汗”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第二,解决“学生上了9年体育课,但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其根本目标其实就是要解决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运动技能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但这不是基础的全部。中小学阶段学会某几项运动技能固然重要,但并不一劳永逸。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中老年阶段,并不会参与相对剧烈的如篮球、足球、体操等项目。可见,是否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不是由运动技能决定的,而是由在中小学时期形成的核心素养决定的。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决定了人们坚持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新课标定制了不同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科学设置运动负荷,合理掌握不同的运动技能。同时本次课改中还要求设置大单元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分考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突出单元教学的同时,着力解决当下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各学段教学内容不衔接的问题。广大体育教师在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的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体育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地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更好地学习。因此,结合对体育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1、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精心设计体育教学的环节内容,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其次体育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体育技能训练和提升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从体育教师、体育赛事欣赏中,感受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技巧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神奇魅力。另外,还要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热爱和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身心健康成长。2、要让学生在义教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提升阶段性考核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技能的掌握直观表现是学以致用,即以实践运用的能力为评定标准。因此建议评价标准或考核要求应结合运用设定运动等级评价标准。在以能力划分水平层次的主线设置学练内容的背景下,可采用器乐、舞蹈等级考核制度划分。水平一至水平五范畴下设定十级,水平一设定1级,二设定2、3级,三设定4、5级,四设定6-8级,五设定9、10级。授课时水平一至水平五依据能力划分水平层次,同层次或相近水平在同授课范围。每年可通过相应运动等级评价标准设置考核,逐步提升水平等级。提升能力等级层次后,下一年根据新等级授课,小升初、初升高,三学段采用强制考核要求。小升初时,学生必须达到水平三能力等级5要求标准,初升高达到水平四8级能力等级,高中升大学需完成10级运动能力等级考核方可录取。此划分主要是忽略了年龄、年级的概念,打破了同班级授课的教学现状,旨在提高同水平阶段同层次学生的技能运用和提高。以小学三年级水平二-2篮球技战术提升能力等级考核为例,可采用组合动作为考核办法,以技评为主,完成时间为辅的等级考核办法。以三年级篮球学练内容作参考,设置单手行进间运球(左右手运球+折返+急停2次+定点自投自抢双手胸前投篮5次为一个组合内容,根据完成情况,根据技能考核评定是否提升至水平二-3能力等级。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我要加强学习,迎接体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体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4

本次新课标的修订,突出了运动负荷由群体运动密度、个体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衡量。解释了群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所有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单个学生的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运动强度是指动作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常用心率表示,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5

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学习对新新课标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程带来了新变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应更加努力,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体育与健康新课改尽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6

新课程方案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清晰把握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课程目标、了解实施办法,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实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健康行为,是需要我们接下来用心去解读与思考的方面。下面我从大单元教学学科评价两个方面谈一谈个人见解。

强化素养本位的

大单元教学意识

过去的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往往过度聚焦于知识和技能教学,忽视学生发展。如在以往篮球教学中会将“原地运球”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将原地运球单个技术动作割裂分开分配到相应的课时教学中。整个单元教学都围绕原地运球单个技术动作开展单元教学。在单元的课时计划中围绕篮球原地运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达成三维目标。进行单一运动技能或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的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人性化和社会化的综合表现,素养形成是不能依靠单一的知识点或某个课时就能实现的。体育学科素养形成需要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是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品德修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活动和情境中体验、探索、感悟和解决问题的结果。这就意味着素养本位大单元教学应当建立知识的“肌肉模型”,即打破碎片化学习,让知识从孤立零散走向关联,从无序走向有序,通过结构化统整使学习内容聚类为“块状”。清晰认识到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或一段微课程,而不在是某一个孤立的片面的缺乏联系的单元教学。我们应当摒弃以课时或知识点为单位的碎片化设计,走向完整而相对独立的学习历程设计。

构建学校特色评价体系,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一)积极探究,构建学校特色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鼓励我们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崔允漷教授认为一个好的评价系统它能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清楚哪些问题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评价不断修改学习问题最终达成目标,学生清楚自己目标在哪里,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知道自己的进步幅度,这能很好的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鼓励教师们对评价的积极探究及专家对好评价的定义呼吁我们应当积极探究、构建学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

(二)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在过去教学中对评价运用主要在于课时或单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导致出现评价滞后或不匹配等情况。在新课程标准要我们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和改进功,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呈现等不同方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清晰理解新课标的变化,强化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意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上转变教与学观念,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进行转变。在评价运用上积极探究、构建学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7

有人说:“学生上了12年的体育课,最后什么运动技能都没掌握。”究其原因有很多,如“低级重复”“蜻蜓点水”“放羊教学”等问题。新课标中“教会、勤练、常赛”课程理念能引领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实现体育课育人实质,帮助学生练出强健的体魄,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赛出运动水平,切实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遵循“精讲、多练、多赛”,让学生“少站立、少等待,让体育课“有强度、有难度、有对抗”。提高课堂教学的技术质量,夯实基础技能和体能,加强专项技术。

教出育人实质,提高“教”的质量

首先,“教会”需要了解状态、把握过程,遵循体育教育规律,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教会”,是理解、掌握和能用的综合体现。教会的最终体现的是能用,而不是简单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集体、小组、个人学练逐步掌握单个技术与组合技能,如:运球+传接;运球+投篮。运动技能综合运用主要是面对日常生活中具体情境的运用,如:摔倒时利用前滚翻化解危险;比赛中的运用,如:足球带球射门。从中能够看出综合运用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熟练的动作技能,还要有临场的反应应变能力,这些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实现。

练出强健体魄,提升“练”的效果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性质上理解,体育课需要学生坚持“勤练”。提升体育课的质量要提升“练”的效果。“勤练”不只是量的积累,还要注重质的保障。引导学生“勤练”,应拓宽练的时间,需要课内外、校内外开展练习活动。开展好大课间、课外活动和家庭体育锻炼,弥补课上练习之不足。“勤练”的结果指向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能。

赛出运动水平,享受“赛”的乐趣

“常赛”究竟要达到何种频次,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每堂课上的教学比赛,可以以游戏化的比赛形式或者正规比赛经过教学化改造后的比赛形式为主。学生学习一项单项技术就可以随学随赛,两人可以赛,小组可以赛,组合技能也可以赛。课外比赛可以举办班级赛、年级赛等,可以组织单项篮球赛、足球赛等,以赛促练,掀起体育锻炼的浪潮,使学生享受竞赛乐趣、更加牢固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

“教会、勤练、常赛”对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指导价值是实用有效的。从结构上看,层次是分明的,即:“教会”是目的,“勤练”是手段,“常赛”是平台;从实际操作上看,路径是互通的,即:“教会”是基础,“勤练”是根本,“常赛”是归旨。

“教会、勤练、常赛”的提出,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确立了新方向,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明确了新要求,认真把握其内涵,一体化推进才能更好地将其落细、落实、落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8

6月26日晚七点,我参加了由扬州大学潘绍伟教授开讲的《核心素养、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师》视频会议,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潘教授用接地气的语言给我们剖析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核心内容,有深度、有远度。于是我陷入反思,作为小学阶段的一线体育教师,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与兴趣的阶段,那我是否真正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培养兴趣爱好的要求,有没有达到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目的,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每学期都要进行体侧项目,那只是对学生的体能进行的测试,不能作为学生是否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标准。正如潘教授所说:不要把会垫球就当成会打排球,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上了十几年的课,却不知道体育课准备活动怎么做?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考试考得好不能说明他学的好。

体育核心素养是什么?我理解为学生体育课上学习掌握了技能动作,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催动下坚持练习,最终在生活中学有所用,甚至可以影响其一生。于是新的课标要求我们体育老师创新教学手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做好小、初、高的有序衔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是未来上好体育课,培养好学生的关键。

原本计划两小时的视频会议最后超时了一小时,但是大家的情绪都很高,不时有人与潘教授提问互动,现场请潘教授解惑,我想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把握好方向,掌握好方法,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9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主要集中于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形成体育课堂课内学习的有机衔接性,而“学、联、赛”一体化教学是重要的促成抓手与落实环节。在体育课堂中,“学、练、赛”各自独立运作的个体组成一个紧密衔接、相互配合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整体,需要先学、后练、再赛,也可以是学中练、练中学、练中赛、赛中练。相比“练”,“赛”是更高级的训练、锻炼,是呈现“学”与“练”的成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

“学”——精准“学”

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或引领下进行的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是学生实现从无到有、从生疏到熟练、从不会到会的基本路径,学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因素也有学生领悟能力的因素。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以往教什么、怎么教的观念,更多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强调学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和有效性。

“练”——精巧“练”

是指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多种形式有效练习方法,围绕技能学习与体能发展,是学生对体育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掌握。在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始终遵循科学性、系统性、连贯性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赛”——精妙“赛”

是指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进行的各种比赛,包括单人的比赛、集体合作的比赛等,是学、练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也是检验体育学练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在赛中要会用,能“用”的技术才是真技术,“用”才能把技术转化为技能,“用”才能把动作技术的学练转化为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用、会用、善用,做到学以致用。

“学”是“赛”的基础,“赛”是“学”的延伸,“练”是“学”的认知过程,练”在学与赛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可以确保学生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进行良好转化,在一体化视域下开展“学、练、赛”是一个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机整体,是整个体育课程学习过程良性运转的保证。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积极推动体育课堂改革,践行“学练赛”一体化制度,突出大单元教学,着力解决当下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各学段教学内容不街接问题。最后,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0

朱熹言“闲有余日,正可学问。”正值假期,根据我校暑期学习工作安排,我潜心阅读了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并从课的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等六个方面对体育健康课的教学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阐述,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要发展的体育素质,以及发展水平目标分列得很详细,这些基本理论指明了今后体育健康课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其中提到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这一章节使我受益匪浅。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这三方面中体育品德是重中之重。体育品德就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体育精神主要体现在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队精神等;体育道德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等;体育品格主要体现在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等。这些隐性的精神和品德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课堂活动中一点一滴进行总结渗透教育并以正面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例如在每年春秋两季的运动上,学生们努力拼搏不仅仅是为个人争取那份荣誉,更是为班级争光,接力赛中他们传递的不仅仅是那枚红白两色的接力棒,更是班级的凝心聚力。足球运动是一种文化内涵、一种生活品味、一种精神境界。在2022年杨陵区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队员们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他们风雨无阻,团结拼搏,永不放弃,以行动阐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足球比赛不仅让昂扬斗志的足球小将们在拼搏中成长,更将足球运动所蕴含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植根于孩子们身上,让他们在体育竞赛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通过学习,我还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学生如何运动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设计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准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进行师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中规中矩。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等,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选择权让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1

《新课标》定位了以“健身育人”为本质的特征的课程理念。重新审视和认识了新时代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思想,形成以“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的教学思路,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注重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目标的达成,形成核心素养,要高度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指向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目标,远超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的一个综合体现,要求课程最关键部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内容是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从这三个方面去充分体现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体育课课时占总课时比例10%-11%。体现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体育人的新方向。作为一名体育学科教师,我为之振奋,在暑假期间认真研学之后也有了点滴思考。

一、研读新课标,明确体育人的新方向

《课程标准2022》显示,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内容领域正在不断拓宽。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等奠定学生一生身体素质的大项,新课标中增加了“专项运动技能”版块。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

二、落实新课标,明晰体育课程新转变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下,对体育与健康教师提出了更加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了体育这门学科在学校的育人蓝图。在双减的政策下,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练、赛”的一体化。课程的内容要更全面,教学方式要更加多样化,教学的评价要更加综合,特别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标强调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

三、迎接新挑战,推进体育教学高质量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更需要深研纲要和深研课标。在我学习新课标之后,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1、让课堂活起来,从“教”向“育”转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对学生不仅要实施“教”,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如焦虑、嫉妒等行为,应进行及时、有效的“育”。

2、让孩子充分动起来,促进学生学练体验。

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练的乐趣,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真正关注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关注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能通过练习达到自己的标准。人人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从课程到课堂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让学生享受乐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呼唤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会和同事们一起不断学习,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3

2022年6月26日晚上,我有幸聆听了潘绍伟教授的精彩讲座,潘教授从三个方面,举例了很多生动的事例来向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让我受益颇多。

在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中,体育竞赛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背景下的教学意义,而是被赋予了更多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环节、技能学练环节、体能训练等环节都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组织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内容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竞赛具有真实且复杂的运动情境,不能将竞赛狭隘得认为只是分胜负,而是将竞赛作为发挥育人价值的平台并且和“常赛”要求相得益彰。教师在组织竞赛活动活动时,采取小组合作、角色饰演等形式,利用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让学生在竞赛中产生浓厚的、多元的运动体验,让学生优异的人格品质、健康行为在竞赛中潜滋暗长。

整场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讲座内容精彩绝伦。新的教育理念武装了我的大脑,最终都将会付诸于我的教学实践当中。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4

通过新课标中学习发现课程对运动负荷的要求更加细致,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明确了义务教育课程的核心素养。课程理念新增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教学思想,这跟于素梅老师之前一直研究的学练赛评也很是贴切,所以并不陌生。

科学负荷,野蛮体魄,铸造强国之躯

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致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让老师有了一个标准度范围,更加科学的进行教学。

积极探索、落实一体化教学

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多数学生不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上体育课的问题。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综合素质提升,落地核心素养

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烧惯”的问题。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课标已经出台,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快速有序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体育课程教学方案里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对体育课的要求高了,相应对我们体育老师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我们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以便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学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将赛事活动举办得更加有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5

今天,我听了扬州大学潘绍伟教授对核心素养、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师的讲解,受益良多!首先,潘教授从体育课由“小三门”变成“大三门”,告诉我们体育与健康是必要的、重要的,有价值的,也特别期望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实现一些价值。接着,他用了两个故事引出三个追问,更好地为我们讲解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让学生如何懂得运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懂得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收获到什么。同时这三个追问也告诉我们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是对体育与健康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

通过这次讲座,我更加深刻理解到从核心素养的结构层次角度分析,知识和技能在外层,能力在中层,素养在内层。核心素养内在地包含,并超越了中层的能力和表层的知识和技能;从核心素养的功能角度分析,核心素养包括“外显的”知识、技术,即能够做出;运用信息、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即能够运用;更重视“内隐的”价值观、情意等高阶复杂的心理倾向,在特定情境中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任务,即能够恰当。体育与健康课程合理地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个体幸福生活。

另外,潘教授结合了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我们做了很多的举例,也为我们讲解了为什么体育课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重要性,这帮助我们更好的上好体育课,也是我们体育课今后的发展趋势。总之,我在潘教授的讲解中收获满满。这次讲座为我今后的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告诉我改革后的体育课该如何去设计、如何去上好一节体育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6

2022年6月26日,如东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标全员培训由扬州大学潘邵伟教授给大家做知识讲座。会议历经3个小时,前两个小时潘邵伟教授围绕核心素养、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师进行了讲解,深入浅出。最后一小时潘教授对工作坊的成员提出的五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问题:

一、体育技能如何才能切实运用到生活实际?体育技能生活化该如何理解?

针对此问题潘教授举了几个例子:

1、每天的课后锻炼作业。

2、疫情期间的居家锻炼。

3、亲子活动或周末在社区里的体育锻炼。

以我个人的理解,体育技能可以融入到生活的每个地方,如我们要给另一个人一瓶可乐而距离稍远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抛接的方式,那么在这个抛接的过程中,抛的人可以采用掷准的技能,接的人可以采用我们篮球里接球的技术动作,也可以加入我们排球里的移动技术。

记得在奔跑吧兄弟的一档综艺节目里,他们创设了一个游戏环节,每个队员需要从滚动的轮胎中心钻过去,我们都知道滚动的轮胎是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想安全的从轮胎里钻过去还不能把滚动的轮胎碰倒,这就要求队员们穿越轮胎的速度要非常快,该如何穿越呢?这就运用到了技巧里的鱼跃前滚翻。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游戏活动中,我们总能有意无意的用到我们所学过的某个体育技能动作,缺少的可能是我们细微的观察。

二、潘教授指出的九年、十二年义务教育竟然没有教会或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该如何理解?

小时候我们的邻居小伙伴很多,没记得上体育课时老师教过什么专业的术语,如投掷,跳跃等等,但我们会玩很多的游戏:投沙包,跳皮筋,跳格子,抓石子,踢沙包,踢毽子,规矩都是谁厉害谁说了算……有点小野蛮,但是玩的很开心;

一年四季里也有很多乐子,春天摸高去折树上的花枝,夏天攀爬上树掏鸟窝,秋天拿弹弓打树梢最红的果子,冬天雪地里捕鸟捉兔子,每一项都离不开体育技能的学习,快乐而充实的生长。

在如今的体育课上,虽然要求多了,规矩多了,却玩不出什么真正开心的东西,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又想起了小时候,教学上得到了深刻的反思。

三、教学中要求创设情境教学,该如何开展?

设定情境教学不单单指的是我们在课的开始,让学生假想在某某某的环境当中,去学习某个技能。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我们在某项技能的学习里,某个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去突破防守和超越。如何能真正的让这项技能学习,娱乐你的日常生活锻炼。

潘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有了自己思维的转化和理解,受益匪浅,希望能继续追踪前辈们的经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逐渐完善自身的不足,做名合格的一线体育教师。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7

从2022年9月1日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就要正式在各地校落地实施了。我们都知道,课程标准基本上每十年都会进行一次变革。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来说,我的内心既激动,又有一点忐忑。激动的是,新课标解决了一线教师的很多教学难题,更加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忐忑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科学有效的实施新课标的各项要求。

俗话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提前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认真的研读课标,了解课标的新要求,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理想之花”——看得到的美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是社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是改革的依据,也是助力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依据。在课程总目标中,首先向我们提出了,新时代我们需要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三个问题。只有了解了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从宏观层面上更好的了解新课标颁布的意义与目的。在新课标中,还有9个具体的动词是值得我们细致揣摩的。分别是:贯彻、落实、树立、深化、强化、构建、帮助、促进、实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进——核心素养形成;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这9个方面高屋建瓴的向我们解读了课标的变革与要求,为我们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指明了方向。

新课标,到底新在哪?通过对课标的学习以及在多位专家的讲座中,我们首先会发现,核心素养贯穿始终。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来的,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其实早已提出,但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是首次明确提出。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中都围绕着核心素养。其次,是教学要求更具明显特征,落实好教会、勤练、常赛。更加强调了体育学科的操作性与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注重学以致用。然后是重视水平而不是学段要求,素养发展水平而非学段化。从中能看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接着是内容结构化的要求,避免出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低级重复”等现象,不仅让学生学习单个技术动作,更要学习组合技能,让学生能运用在生活和比赛中去。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后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首次提出,强调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利用多学科知识共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真实之果”——走得到的风景

新课标的是国家对我们教学的指导与要求,最重要的是靠我们一线教师能将“美丽之花”变成“真实之果”,让新课标在各校真实有效的落地实施,还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的进行实践。在认真研读课标中,我们能发现,每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名词背后所蕴含的意义都是值得揣摩研究的。我们要认真的研读新课标,把握课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确定落点。我认为,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首先落实新课标的立足点应选在“备、上、看、评、说”五课能力方面。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五课”能力的提升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途径。其次,要树立新观念,从“以教定学”转为“以学定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能享受体育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最后,我们要提升自身素养。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水平,注重与时俱进,打造学、练、赛、评一体化的体育课堂。

曾今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大量的知行分离、过分的强调分解教学,忽视了师生互动,体育课堂大量的出现模仿与再现等等现象,让学生出现了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在新课标中,以往的这些不良现象都有了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学生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有了明确的评判标准。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新课标不仅是“看的见的美丽”,其每一项举措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都是能“走的到的风景”,要想让新课标在课堂上“开花结果”,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将理论知识积极转化为教学的实际行动。

体育与健康课程2024年版课标学习心得 篇18

新版义教课标重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教育和体育的重要文件精神,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文中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健康生活方式,解决学校体育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新版义教课标构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教学实施等要素,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即课程目标设置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内容针对核心素养、教学情境与方法利于培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考评核心素养,对于促进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长远影响。

在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根据统一要求所有学科都使用了核心素养概念,在遵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学科凝练本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通过各自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围绕核心素养构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之间的联系何整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建立课程目标,课程的内容围绕核心素养。最后,围绕学业质量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从“知识中心观”向“素养中心观”转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通过聚焦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核心素养实现这一目的。要改变重技术、轻能力,重知识、轻育人,重体育、轻健康的倾向,将单纯传授知识和技术的过程转变成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所有要素或环节都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学习目标的设置要基于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要针对核心素养、教学情境与方法要利于核心素养、学业质量与学习评价要考评核心素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核心素养,并重视不同要素或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要改变学习目标设置技术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情境与方法单一化、学习评价简单化的倾向,每一个环节均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就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第一,我们可以实现角色的变换,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第二,可以从问题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第三,可以在实际教学中,从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及游戏中掌握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第四,在运动的过程中互相总结,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第五,培养学生对自己学校情况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建立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

新版义教课标实际上就是一部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标准。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灵魂,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解决学校体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