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 篇1
计算器里的幸福生活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毅然选择理科的高中生,我学习上最大的苦恼竟然是计算,但最近一款新式的函数计算器深深吸引了我。我乐此不疲地尝试着一个个新功能,心中不禁感慨:现在连计算器这种小物件的功能都这么丰富了!
从我记事起,姥爷房间里就有一个大算盘,姥爷一边教我打算盘,一边逗我说“这算盘独一无二,是传家宝”。我当了真,于是把它当成宝贝,无比珍惜。直到后来看到其他小朋友家中的算盘时,我才意识到姥爷在逗我玩。但我心中仍然对这个大算盘有着独特的感情,它厚实的边框和乌黑的算珠,记录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计算方式。
大算盘终究厚重,日常使用不够方便。有一次我和姥爷去“两元”店买了一个轻巧的家用计算器,此后这个计算器就成了姥爷的记账帮手,现在还没“退休”。
随着时代变迁,计算器更新换代,功能越来越多。但即便如此,姥爷还是中意他当年从“两元”店买来的已经用了多年的计算器,每次记账就拿出它,认真地摁键计算,详细地记录家里大大小小每一笔开支。来源 wwW.ZUowEnbA.nET
如今,老旧的计算器、大算盘、月份牌,都被姥爷当成宝贝似的藏在家里的五斗柜里。隔三差五,姥爷就会小心翼翼地拿出他的这些宝贝,和儿孙们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24块钱买了两斤肉,因为肉店老板是姥爷的老朋友,给了友情价;100块钱买了袋大对虾,因为我在期末考试中考了个好成绩,疼我的姥爷决定好好犒劳我……
祖辈用算盘敲出灾荒战乱年代中的节俭生路,姥爷用家用计算器摁出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中国家庭的点点滴滴。而生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继承老一辈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人生规划图上精打细算,走出充满光明与温暖的幸福之路。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 篇2
在乡下老家的厢房里,摆放着几个荷叶坛。荷叶坛其实就是一个陶罐,外表并不起眼,但却是母亲的宝贝,母亲用它腌制的咸菜是那样美味。
1989年9月,我开始读初中,中学离家较远,一日三餐学校提供米饭,而菜就是靠我们自带的咸菜。通常我会在星期日吃过晚饭后赶往学校,到了初三,课程抓紧了,我只有星期六才能回家一趟。每次出发前,母亲会从荷叶坛里掏出腌制好的咸菜洗净、炒好,父亲会找些梨子汁瓶洗净,再将咸菜装好。
一瓶菜一般可以管三天,如果一个星期不回家就得带两瓶,这样母亲会准备好几样菜,洋生姜、萝卜角、芥菜糟等,虽是咸菜,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也堪称美味了。同学之间,偶尔也会交换着吃,这样菜品又丰富了一些,既体验了分享的快乐,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后来,我在城里读书的时候,生活条件略有改善,学校食堂里有饭有菜,但当时我也舍不得花钱。偶尔有乡邻上县城来,母亲会拜托他们捎来几瓶咸菜,这样我不仅可以节省一点生活费,还可以尝到久违的味道,内心满是感动。
参加工作后,学校食堂的菜品逐渐丰富,咸菜吃的越来越少了。医生朋友告诫我们,要少吃咸的,防止高血压,但我还是会想念老家咸菜的味道。
我在城里安家后,母亲依旧在乡下忙碌,荷叶坛里的菜吃完一批又浸一批,坛沿口的水浅了又添上。母亲一年四季总备着不同的咸菜,有时把咸菜分给乡邻,有时会捎给亲戚和我……大家都爱吃母亲腌制的咸菜,其实“咸菜非美味,亲情万年长”!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征文 篇3
父亲是我最好的老师
我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一直为此感到自豪。
20世纪70年代,父亲高中毕业时成绩优秀,恰逢学校急需教师,于是,刚走出校门的他换了个身份再次走进校园。
土墙矮房就是父亲教学的地方,涂上墨汁的墙就是黑板,父亲那一手好看的粉笔字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练就的。那时候,父亲不但教数学,还教体育,教室门前那片平坦的沙土地就是操场。在多风的春天,上体育课是最遭罪的,风肆意卷起沙粒,打在脸上生疼。父亲每次回忆起那段从教经历,总是笑谈:“上完一节体育课,我和学生都成了‘泥猴’。”
父亲上班,母亲持家,他们分工明确,只是日子过得有些清贫。那时候,父亲的工资是34块6毛钱,为了补贴家用,母亲空闲时间就绣花,经常听她说:“我绣花挣的钱都比你爸的工资高。”改革开放后,父亲身边有不少人下海经商,但他没有动摇,依然坚守在教师岗位上。
1998年,我和父亲成了同学,我上师范普通班,他上师范民师班,我们父子俩还特地在师范学校门口拍了张照片,纪念这特殊的缘分。40多岁的父亲,为了进修学历参加了成人高考。备考的那一年,父亲废寝忘食,我们都不知道他每晚熬到几点才睡觉。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如愿考上师范学校民师班,成了班里最年长的学生。
后来,我也跟上父亲的步伐,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热忱的父亲是我工作上的榜样,而我也正朝着父亲的方向努力迈进。
父亲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他身体力行地教会我:钟爱自己的职业,走好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