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1
20XX年12月,我有幸代表XX参加了XX市第八批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难忘参评中那一幕幕,有时会迷惑,有时会困顿,有时又心潮澎湃……;更难忘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也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几年,优质课、教学能手等教研活动,通过跟教研员毕主任一块听课、学习、揣摩、领悟,跟张芳主任、小学数学团队教师的研讨,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自身教学理念在更新,个人教学思想、风格也在悄然形成。这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又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我收获很多,有许多思考,现在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精心备课融会贯通
20XX年11月25日接到通知,我迅速查阅各年级教材和教学用书,对给定的课题逐一筛选,并征求毕主任的意见,确定了课题: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决问题》例4。
选定课题,两大问题马上在我脑中浮现:1、解决问题课型普遍教学难度大,对学生的思维含量要求高,学生是否能通过一节课就真正理解、学会?2、学生对这种课型普遍反应:只是做题、讲题,枯燥,学习兴趣不大。怎样教学才能既注重课堂实效,又激发学生兴趣,切实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呢?
带着思考,我投入到紧张的备课中,通读教材后,我又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对这一部分内容处理建议、要求,并从网络中查阅了相关材料,确定了这节课的基本框架,制定了教学目标。
有了思路,接下来就是将内容细化成各个教学活动,素材的选取,情境导入,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预设,教学评价、过渡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融会贯通,整个备课过程几乎就是一个现场课堂教学在自己脑海中的模拟。
这节课我将素材改变成了XX尼山圣境的情境,从导课到例题呈现,再到练习都使用这一场景。由于例题中需要尼山圣境白天和晚上旅游人数,为了使数据尽量接近实际情况,我还特地打听了旅行社的朋友。练习环节为了和整个教学情境有效融合,我又从大量的图片中找到了孔子像和基座的关系这一题眼,创作了练习,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完美。一遍又一遍的手稿,密密麻麻的修改字迹,凝聚着一堂精彩课堂的辛酸。
教学流程固定下来之后,就是制作课件,这同样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用到的课前交流视频、图片都是从网上选了又选,挑了又挑。备课的那几天,常常忙到深夜,躺在床上还要将课堂流程像放电影一样放映一遍。
二、赛前练兵多次试讲
试讲是很必要的,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讲课也是一样,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往往相差很多,突出表现在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凝练上。
从11月25日开始备课,到12月4日正式讲课,给我的试讲机会并不多。11月26日,第一次备课稿出炉,做好课件,匆忙于27日上午在我校进行了第一次试讲,这次试讲没有老师听课,旨在熟悉教学流程,发现问题,一堂课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紧张,任务完不成。
于是在11月28日下午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惑来到实验小学,进行第二次试讲。这次试讲后有了毕主任的指导,张芳主任的建议,解除了我在教学设计上的很多困惑,增添了我的底气。毕主任从导入,到活动设计,再到练习设计,课堂总结,重难点的突破,每一个环节都给我梳理了一遍,细化到每一句话,每一处评价,每一个过渡,特别强调。例题中等量关系较多,一定要抓住主要等量关系进行教学。还给我指出,设计每个环节,一定要想一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到位,准确,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芳主任建议把例题和练习做成模板的形式,让学生填写主要内容,解决了时间紧的问题。
29日,继续试讲,这一次课堂效果大大提高,但由于比赛要求,课堂教学只有35分钟,时间还是有点紧张,而且教材中的素材不好表达,最后,我和毕主任、张芳主任商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教学素材改变成尼山圣境的情境。这时,离12月2日抽签只有两天的时间,中间还是周六、周日,无法试讲。利用周末时间,我又进一步的备课,更换素材,准备黑板贴,打印学习单等。
12月2日上午去汶上抽签,幸运的是,我抽到了12月4日讲课,意味着我还有一天的准备和试讲时间,于是,我匆忙从汶上赶回学校,下午自己又按改完的教案试讲了一遍。
12月3日上午,在实验小学,毕主任又听了我一次试讲,对比赛中的细节,注意事项又逐一做了交代,直到比赛前一天夜里,一直用微信或电话嘱咐我,鼓励我。当天下午我又匆忙赶到汶上,联系学生,直到第二天,顺利讲完,我才如释重负。我想说,一节好课的形成,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三、团队协作如切如磋
教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力量,离不开毕主任、张芳主任的指导,离不开小学数学团队的帮助,离不开实验小学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离不开我们四位选手的通力合作,再一次感谢你们。
回想起这段日子我是感动的,试讲的那几天,毕主任一蹲就是一整天,给我们四个听课、指导。记得当时毕主任曾说,我这几天的工作就是给你们几个听课,你们谁有需要,随叫随到。张芳主任,实验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一大堆,也能抽出时间坚持每天跟着听课,提出宝贵建议。还有实小的老师也给了我大力的支持,用哪个班试讲,哪个班的老师就为我跑前跑后。
再说我们XX的小学数学团队,比赛当天,听课老师主动给我帮忙,分发学习单、给学生拉座位等,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我们XX小学数学团队的温暖。
还有我们四位选手,从抽签到最后的理论测试,我们一直都是结伴而行,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沟通。最终我们四人,不负众望,都顺利通过,评为XX市教学能手。我想说,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
四、理论学习提升素养
教学能手评选的最后一关就是理论考试,虽然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在讲课成绩和显优分数没有拉开差距的情况下,这20分显得尤为重要,丝毫不能掉以轻心。那段时间,数学课程标准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从课程性质、理念,到课程目标再到教学建议,几乎每一处可能考到的地方都背的非常熟练。教育教学理论,没有现成的教材,内容涉及很广,于是,我从网上、同事那里找来了许多资料,一遍遍的背,一遍遍的写,最后又一遍遍的刷题。尽管最后考到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在这次备考中感觉自己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在备考的那段时间,我们XX的四位选手非常团结,经常沟通学习中的心得,共享学习资料,期间,也常常接到毕主任的鼓励电话、微信。最终,我们四人顺利通过考试,成绩非常优秀。
五、保持自信迎接挑战
最后我要说的是心态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你的教学效果,那就是塑造阳光心态——自信。所以你要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是一个需要战胜自我的时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次次的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就是最大的进步。
在比赛中我虽然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我深切感受到我的教学之路还是要再思考,再磨炼。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应该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应该是一个行动中的思考者。以思考引领行动,在行动中引发新的思考。如此循环着一路走过教学生活的每一天,且行且学,且学且思,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在行中成长!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2
淮雅文,女,大学本科学历,1997年参加工作。XX区优秀辅导员,高新区教学能手。现任教于XX高新一小,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教育理念: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重温梦想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能够在自己所站立的讲台上挥洒自如,能够成为被学生喜欢、尊重、佩服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一天,一位省级教学能手精彩的展示课至今历历在目:潇洒的教态,知识的精准,细节的把握,课堂的把控都是那么的完美无缺。我用仰慕的目光追随着那位年轻的男老师!也梦想着能像前辈一样潇洒自如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从心底也希望别人艳羡的目光,甚至狂妄地想:我可能不用到他的年龄就可以取得那样的成绩。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最初几年,梦想每次与我擦肩而过,而到最后竟然渐行渐远,甚至随着年龄的渐长变得那么的遥不可及。眼望年轻的老师如雨后春笋,朝气蓬勃,而我已经早没有曾经的年轻气盛和年少轻狂。我不止一次地想:是不是真像时下流行的那句话“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句招呼都不会打”。
回望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除了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以外,自己空缺一份对得起自己的答卷。从最初的的梦想到现在已是不惑之年,时间如白驹过隙,我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连颠带跑,一次次的被落下,很多时候是自己的放弃和胆怯。害怕失败,害怕辛苦,害怕付出,害怕别人的眼光,更不敢面对鼓不起勇气的自己。
我想:每一个人,每一个拥有这种梦想的人,肯定也和我一样挣扎过,自问过。当我再一次下定决心参赛的时候,年过45岁羽翼不再丰满的我是在为自己出征。
回望参赛
在校级参赛时,我把儿子作为听课对象,面对新接触的部编版教材,不熟悉知识架构的我,每次总把问题设置的过于难,以至于儿子一个问题都不会,沮丧至极的儿子每次上完课都哭着说他再也不想听我上课了,在他们老师眼里聪明的他在我的课堂上变成了大傻子。所有的课我自认为精心准备,上课效果却一塌糊涂。此时的我黔驴技穷!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名言:这是一个流行告别的年代,而我们还没有学会说再见。在我的眼里,这是一个流行变革的年代,而我没有学会适应。新课改已经在我的心上无情地碾过。重新静下心来,一遍遍地看教材,一遍遍地看教参,一遍遍地看不同的名师授课,总结研究渐渐才发现:所有的名师都对学情把握很精准。知识的传授都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把控上,每一次问题的提升都是有梯度的进行,小到一个字词的处理,大到核心问题的突破都是循序渐进地深入。在名师的引领下,每一节课我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不再迷茫,接下来的课相对轻松很多。
参加区赛时,上的课是微型课,15分钟的时间内,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你的每一次停顿不再有人为你遮掩,所有的缺点会被放大,整个赛场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参赛的选手对每一个环节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知识的梯度进行都要心中有数。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做到张弛有度,拿捏到位都是对选手综合素质的考量。于是,不下几十遍研究教材,一遍一遍的对着镜子录课。多少个夜晚,苦苦的熬着,灯光漂白了四壁。为了把每一节课打磨到出口成章,醒着、睡着、走着、坐着,都在心里无数遍的反复记忆,咀嚼,消化,直到理想状态。回望参加区赛的整个过程:在历练中成长,在坚持中蜕化,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参加市赛时,所有的课已经牢牢地记在了我的脑子里,我从整个知识体系上进行了大框架的梳理。发现部编版的教材不在是教知识,更多的注重对学法的指导。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把每个年级的书放在一起,同年级的上下册对比,不同年级的上下册对比,不同年级相同单元对比,仔细揣摩研究,整个教材在我的脑海中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模式。部编版的教材低年级的教学都在为高年级做支架,每个年级的知识体系也是互相借力。一篇课文不再是一篇课文的教学,关乎到一个单元,关乎到一本书,甚至关乎到上下年级。
一次次的摸索我发现: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形成一个闭环:从单元导语入手,明确语文要素,关注交流平台,体会学习方法,再到课后习题,突破上课重点,最后回归文本教学,开启教学设计。每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心中一定要清楚,不是教的越多越好,也不是教的越深越好。忘不了和参赛的选手们一节节的磨课,大家炎炎烈日下聚在路边,不在意路人诧异的目光,更忘不了匆忙的奔走于一间间的教室,学生们一次次对我的启发。教学相长让我切切实实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和探究教材的乐趣。无数次的观摩网上名师的课,大开眼界,我沉醉于其中,无数次在梦中复盘大师们的课。灵感突现的我半夜兴奋地醒来,在书上记下自己感悟!那些日子里,我的世界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孩子!没有家人!书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我的每一次灵感设计。在这些坚守的日子里,我很享受名师带给我成长的快乐!
参加省赛时,我不再恐惧,也不再担心,有的是怎么更出彩!破茧成蝶,曾经的付出换来今日的自信。我一次次在告诫自己:世上不存在任何侥幸,当你有理由相信自己的时候,那就是你辛苦的付出给你最好的回馈!
心存感恩
回望来路,心中充满感恩,我的每一次前行,离不开朋友发自内心的鼓励,在我一次次想放弃的时候,总会看到他们鼓励的目光:坚持,再坚持!我很感谢我在一小的团队中,有领导的精心安排,有前辈们推心置腹的指点,一次次百忙之中的磨课让我的课向精细化更近一步,大家丰富的参赛经验使我深受启发,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中,我的个人系统更优化。感谢每一次为我付出的大家庭,使我的每一次上升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
一路耕耘,一路成长!感谢有你们!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3
从教学能手赛前准备到初赛、复赛,再到最后的决赛,经过大半个月的痛苦磨砺,终于走完了教学能手大赛全程。
其间有过彷徨、迷茫,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感谢同组老师的鼓励与自己的坚持,最终站在了教学能手的奖台。回顾整个历程,可以用“在磨砺中成长,在奋斗中收获”来概括。
10月9日,教研所孙朝晖老师发布了20XX年思想政治教学能手大赛安排。怀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想法,我开始做准备。
准备工作都是在每天正常的教学活动及学校活动结束后才开始的,虽然时间紧,但既然已经决定参加,还是要认真准备的。
所以我开始整理全部教材的框架,并尽力把每本书的宏观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背诵,同时打印出了比赛通知中涉及到的讲话、文件等资料,开始阅读勾画并背诵重点内容。
10月12日,初赛的日子到了,由于是闭卷,心里还是没有底气的,原因是并没能把所有的内容背下来,甚至连把所有的书看完一遍都没有做到。怀着紧张、担忧的心情,来到了初赛的考场,心里不断安慰自己,尽力就好!
付出才有收获,这个道理果然不错,能考出初中组第二的成绩是我没想到的,也由衷的佩服考出九十几高分的老师。果然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不管怎样,进入复赛了,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复赛是写教学设计和进行无生授课,时间定在了10月19日,提前24小时发布三节课题,复赛时抽签选课题,这意味着一天要备出三节课来。18号一早,孙老师发布了三个课题,煎熬的一天开始了。
政治组的老师们花了一节课时间跟我一起想点子,提出了很多想法,可我艰难的发现,没有办法把这些点子贯穿到课堂里。一直到中午,我连一个清晰的思路都没有,我很迷茫、烦躁,开始打退堂鼓。
我的同事安慰我、鼓励我:大家都是一样的,别人也在痛苦着呢,就看谁能坚持了。想想很有道理,我于是重新振作起来,心想,就算是平平淡淡,也得把完整的三节课设计出来。
痛苦的煎熬终于在凌晨三点结束,我的任务完成了,比赛时尽力发挥就好!抽签、写教学设计、无生授课,比赛有序的进行着,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一遍一遍熟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虽然对自己的设计很不满意,但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无生授课的展示。
能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进入到决赛,真的让我吃了一惊。有的时候事情就是这样的出乎意料,当你觉得不可能时,希望就出现了,前提是你努力去做了。于是理所当然的进入到了决赛准备阶段。
在决赛准备阶段,亲身的体验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在这一阶段充分的展现出来。一次次的打磨,一次次的指导,一次次的修改,见证着我组老师们热心、耐心的帮助。
从教学环节到教学理念,从教学资源到问题设置,从关注教师活动到关注学生活动,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指导意见。这些天,虽然每天中午不能像往常一样午休,虽然每天晚上都要到一两点才能休息,但心灵的充实已然战胜身体的疲惫。
10月30日,决赛的日子终于来临,这些天的辛苦都为了今天的展示,这些辛苦也终将随着今天的结束而结束。有一点紧张、有一点担忧、还有一点即将要“解放”的轻松,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完成了讲课比赛。
跟磨课时的每一次无生授课相比,今天授课是无比顺畅的,可由于大改后没有机会再试讲,缺少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关注,导致比赛时对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不充分,加之自己在课堂气氛的调动上还有所不足,使得今天的展示留下了遗憾。但不管怎样,总算走完了全程。
结果很重要,过程更重要。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我从本组老师和评委老师处得到了很多指导,也从其他选手的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感觉自己成长了。
经过这次比赛的磨砺,我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得全力以赴,要坚定、要自信、要坚持,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过,付出过,才不后悔。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4
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教学能手比赛,一路上团队的支持和鼓励让我知足且上进,温柔且坚定。
回想起刚接到参加县级教学能手比赛通知时,内心充满纠结和期待。纠结,担心自己教学能力不足,集体教学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回应不够准确且科学性的引导,自己也总结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如:缺乏自信、弹唱是短板、舞蹈技能缺乏感染力,纠结是逃避还是参与。期待,想让自身教学能力有所提升,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不平凡”的奋斗和磨砺。想起了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间美好并非触手可及,经过时间的酝酿打磨,结果才更显可贵”我整理行装开始了“征战”,潜心学习领悟《指南》《纲要》、练习技能,自己练课,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园级赛后,领导告诉我“媚娟,参加县级教学能手比赛哦!”我当时内心又激动又害怕又纠结不安。于是,开始了每天磨课改课再磨课的反复循环中。一度到了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觉得开始的选择是自己高估了自己。不过在领导和前辈们的倾心的开导和支持下,磨课中倾囊相助下,让我又找回了自信。
给自己一句话“认真的时候工作,糊涂的时候读书,独处的时候思考,难过的时候睡觉。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想太多只会成为成长中的一道坎,要相信自己。”每天下班后坚持两小时弹唱练习、一小时舞蹈练习,晚上回家看教案备课到深夜。县级赛后,内心惴惴不安。
好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以优异的成绩冲到了市级赛,同事们的祝贺和鼓励反倒成了我的压力,担心市上遇强手自己会无功而返。但又一想我收获了很充实的过程,我拿到新课题没有刚开始那么慌张了,会静下心来认真推敲,已经形成了自己上课的风格已经很知足了。再次整装出发,市级比赛良好,我很幸运,遇到了潜心研究学前教育,兢兢业业、倾囊相助的汶老师工作坊里每一位优秀的前辈老师们。大家认真悉心且耐心的指导,专业的引领分享让我倍感温暖,头脑风暴的教学研讨让我收获满满。
市级领导细心的安排,专业的培训及鼓励支持,赵老师权老师耐心悉心的专业指导,是我前进路上的领路人,提升了我的自信心。我们有了一个相互鼓励的团队共同的名称“XX选手”。“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激励了我,我虚心的听取赵老师们的建议,继续加强弹唱技能训练,让我的舞蹈更有感情更赋有感染力,回归指南,拎清楚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进一步熟悉中大班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继续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研课,磨课。注意每一个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小细节。
终破茧成蝶,通过了省级教学能手评选。结果终归于好,可也发现自身还有太多不足,还需要继续潜心钻研每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课,需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砺继续前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一件事情实践磨砺和反思总结胜过于纸上谈兵。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5
今天是国庆节,XX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能力大赛已经过去2天,对于获得第一名即将代表XX参加省赛的我而言,荣誉也已经过去,新的征程已然开始。但我还要用一颗虔诚的心回顾过去难忘的一个月,为赛事画上圆满的句点。
8月初,学校通知我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训练营,当时我身体状况极差,剧烈咳嗽已经延续近两个月,还因其他问题隔三差五跑广州检查、治疗,一时犹豫不决。
区教研室和学校领导鼓励我量力而行,当成历练。听完这些话,我释然了,在沟通的过程中,感受到教研室和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热切的关注与殷切的期盼,共同的愿望与使命让我成为其中一员。
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个开端,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成长。当初想得那么难,现在却挺过了难关。
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庆幸抓住了机遇,选择了相信自己。
幸运有您
8月16日,经过两个星期的自主学习,在黄枝荣老师的召集下,训练营4位选手齐聚大旺中学,由自学改为集训。之后陆续有几位教师申请加入,最终达到9人。训练营一直坚持到开学,不分昼夜,让我们提前告别假期。同事黄智说,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充实的暑假。
黄老师把自己的书籍带来,一人两本,让我们轮流阅读并发言。在我们心中疑团重重的时候,他为我们连线全国赛课第一名的朱焘老师。朱老师为我们义务作“命题与文本解读”专题讲座,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在他的布置下,我们又陆续对《书写人生》《父亲的怪病》《乡愁四韵》,以及他的长篇散文《我的父亲母亲》等文本进行解读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获益良多。随后,黄老师还邀请黄淑琴教授、张春红老师以及林燕紫老师为我们作指导。
他利用周末的时间亲自驾车到广州邀请张春红老师,张老师为此感动,答应安排一天的时间来大旺。有同事说,张春红老师是她近十年参加过的所有讲座中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专家。
每一次连线或讲座,我们都收获巨大。更可贵的是,黄老师用心打造各种平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开放式的,尽可能让专家的影响力辐射全区。记得一共有5场线上讲座,最多一次有近100人参加。
当一个赛事能带动全区的初中语文老师共同成长,就被赋予了更大的价值。这个赛事正是如此。真心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能迎来更多这样优秀的教研员!
温情如斯
9月中旬,我们迎来了区选拔赛。参赛的六位选手,没有各自为政。相反,我们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并相互鼓励,相互促进。这种氛围十分难得。这个团队充满了温情,彼此间甚至有一种不离不弃的依恋感。
我想这种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黄枝荣老师的带领有关,因为他反复地强调,这次备赛的目的,除了选出代表,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都得到充分的成长。因此,他不会因为谁更有希望就倾斜于谁。
9月12日早上八点,我们开了一个半小时的闭门线上会议。黄老师针对我们目前所存在的问题,逐一点明,并指示改正的方向。他就像一位班主任,管学习、抓纪律。我们则默默听取,自行对照并改正。
区赛在他人看来,台上的是竞争对手;但在我看来,它更像一次成果展示。训练营的每一位老师,都在台上汇报这段时间的成长与收获。我很荣幸能跟随这样的团体前进。大家在生活、学习上互相照应,集训辛苦,却也温暖!
区赛以后,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我很冷静,只是深吸一口气,想提着这口气,冲刺到最后,像黄老师一直强调的那样,为大旺添彩。这一个月,除了初中语文,他还要兼顾、协调另外30个学科。但他好像不知疲倦,一直给我们很多鼓励、关心与指导。
疲惫熬夜
“新的跋涉才刚刚开始。”
听完黄枝荣老师这句话,我更明白,市赛将近,刻不容缓。我在区赛的课堂展示稿,虽说新颖,却内容庞杂,有非常多需要调整删修的地方。在反复的思考下,我发现当初的灵感与亮点,如今看却是赘笔与硬伤,心里很不情愿。黄老师多次叫我忍痛割爱,我也告诫自己,这堂展示课不是个人秀,它必须紧扣学情。
我的展示稿是以数字命名的,每一次有比较大的调整,我都会给它安一个新的序号。虽然到区赛的时候,文件名已显示为“8”,但是在新的阶段,它相当于“0”。我提着气,不断地翻阅书籍,大量地查看论文,坐在电脑前反复修改,尝试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框架,不同的措辞,不同的呈现形式……
市赛越来越近,我不由得紧张起来,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这样的瓶颈期,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熬到深夜。黄老师数次与我一同线上线下修改文本,提醒我注意休息。我也努力调整状态,一面请教前辈,一面斟酌细节,不断发掘灵感,原来平淡无奇的稿子慢慢有了光彩。
中秋舍家
中秋节,我没有回家。
那些日子的我,对于白天黑夜,节日假日还是工作日,没有任何感觉。我是全然扎进了对展示稿的修改中,稿子一日不敲定,我的心神就会附于其上。庆幸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秋节黄老师带着我去实验小学交流和研讨,取长补短。在接近40多个参加市赛的选手中,他特别欣赏钟俏老师和康文慧老师,把两人的训练视频发给我让我多看、善学,事实证明他的眼光犀利,后来两人分别夺得市赛第一名和第三名。
离出发还有几天的时间,我在学校老师面前进行了念稿式的展示。大家给了许多可取的建议。黄老师不是很满意,也提了很多意见。当晚我加足马力修改,他也全程在线给予指导。
中秋假后,稿子基本敲定,我心里十分欢喜,也以为可以到此为止了。但试讲一遍,又发现许多了问题。马上就要出发了,我还没有背稿,PPT也尚未完工,心里十分着急,急得几乎要哭。在场的同事们纷纷安慰我,替我打气,给我信心。当天下午,我拿着第17版的文稿再试,当晚再改,到24日已经生成第18版了。这个过程中,林老师提供了细心、耐心的指导,金艳老师在提升文本深度方面给予了提示,梁吴芬老师建议我优化PPT,李平老师则提出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我一面再斟酌细节,一面制作PPT,同时还要抢时间背稿。
9月24日傍晚,又苦战了一个下午的我,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已经严重透支。但回家稍作休息后,我没有躺睡,而是打开电脑继续努力。
有备而来
9月25日,我继续斟酌遣词造句,直至出发。到市局,在争取一切时间背稿的过程中,我还反反复复地问己问人:这样改好不好,这里需不需要添词,那里需不需要删除……
对于举棋不定、难下结论的,我就与黄老师商量确定。黄老师很有主见,哪怕是专家名师的意见,他也敢于结合实情有所取舍。他说,改错了,他负责。到了赛场,展示稿的文件名已显示“20”版。
笔试要出彩,务必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能靠临时抱佛脚,需要选手有丰富的阅读经验、专业知识,过硬的写作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等。大量阅读、体验思考、反复练笔,当这三件事情能成为一位语文老师的日常,那他最有可能成为王者。
以往的从教生涯中,我没有重视并坚持做这三件事,导致每次在拿到卷子的时候,都煞费心神,思考良久。在初始阶段,我看文本就看了将近半个小时,后面创作的时间就自然受限制。
幸亏黄枝荣老师在8月中旬果断把我们召集回校,隔三差五地布置作业,一对一点评,让我得以在赛场上稳住心态,用极短的时间快速构思与行文。
团队作战
出色的赛前准备,也必须依靠团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出发前为我打气鼓劲,黄智老师亲自驾车送我和XXX老师去市局。
为了帮助我克服紧张心理,在笔试结束后,黄枝荣老师让我在他面前再次展示。也许是因为太累了,我脑子一片空白,说不出几句话。他心里肯定是着急的,但没有表现出来,相反,他不断地对我进行心理辅导。下午我继续用功,XXX老师则全程陪伴,给我计时,并提供表情、动作上的指导。
经过不懈的努力,到了晚上,我基本能顺利地完成展示,于是再到黄老师跟前尝试,效果就好多了。他鼓励我,让我相信自己,因为我们准备相对充分。
晚上十点多,我依然不敢松懈,曾老师带我出去走了一圈稍作放松,回来后无论是刷牙、洗澡乃至睡梦中,我都在回忆文稿。
次日,黄老师六点多就提示我要提前去赛场适应。九点开赛,我和曾老师八点就已抵达赛场。比赛开始,我看着熟悉的队友,顺利地完成了展示。也许是水到渠成,这次展示竟成为最流畅,最富激情的一次。我把我所有的虔诚在赛场上献出,说完“谢谢大家”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已经尽力,没有遗憾,结果就顺其自然吧!
听到第一名是我的时候,我表面平静,内心却百感交集。如果要用一字提炼脱颖而出的秘钥,我想可用“诚”字。在赛场的展示,依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却是我在这个阶段所能做到最好的。不把心力用于计较结果如何,而是倾注于你所需要做的准备;也不把心力用于推测别人会做到什么程度,而是反复扪心自问,我是否已全力以赴——在这个比赛中,我达到了这种境界,彻彻底底体悟了一番“诚”,我想,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是最大的收获!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6
今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xx市教学能手比赛,本次比赛中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从区级到市级的比赛,每位教师都是精心准备而来,对于教学经验尚浅的我来说,只能笨鸟先飞,反复打磨。非常感谢学校的领导、同事,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一开始,我常常会因为一个小细节的处理纠结许多天,而每次我有疑惑的时候,同事们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指导。为了能更好地钻研教材,我将每一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划分内容与类型,都进行了精心的备课,比如:英语阅读课,英语写作课,英语语法课。怎样去导入?怎样去设计教学活动?怎样去调动班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样开发、拓展课本资源?怎样能有效地使用20分钟时间?这些问题,在我大脑中浮现了一遍又一遍,也思考过一次又一次,甚至一回又一回投射在我的梦中。
后来,我严格按照比赛的时间,流程走过了几十遍,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启发和思路,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反复地进行计时演练。到最后,无论抽到哪一个单元、哪一种课型,我都要求自己在20分钟之内迅速梳理好内容,做到熟记于心。除了精心备课之外,我把每一节课都在教室上了一遍,反反复复地计时实战演练,从肢体语言,到语音语调,再到与班级学生的互动交流,都进行了充分设计。我平时的语速很快,教研组的同事们就建议我要语速慢一点,要抑扬顿挫,不能是一个调,所以在演练过程中,我特意放慢了语速,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时间不够用了,我又一次一次地优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有效的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反反复复的过。
当天比赛时我抽到的是一节听说课,从导入半开放的问题,让班级学生畅所欲言,大大调动了班级学生的积极性,班级的学生们也给我了让我意想不到答案。从小组合作讨论,再到当堂检测环节,最后到情感态度价值感教育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这次比赛带给我了许多的收获及启示:首先是看要充分备课、设计用心。在备课过程中,能深入钻研教材,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注重把知识和能力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善用多媒体课件,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捷高效的教学效果。要巧用实物教学将观察物体的过程演绎的淋漓尽致,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
一次备赛,一次进步。我领略到了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学习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课堂中老师不但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学生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收获都对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大帮助,未来,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取长补短,脚踏实际,砥砺前行。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7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毕业十二载,为师十二年,在领导、同伴、团队的全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从最初的懵懂热血青年成长为成熟稳重积极进取的幼儿教师,迎着学前教育的春风,一路“过关斩将”,走向XX省教学能手大赛的赛场。回首这几年锲而不舍的赛教生涯,最大的感悟是能参与这样的比赛是对自己的历练,是发现不足、及时反思、继续成长的机会也,是团队力量倾尽所有,共同努力的见证。
一、实践与理论同步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样的机会来临,我深知不易,更想好好珍惜,不负众望,因此在备赛的过程中,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敢有半分懈怠。备赛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收获的成长却是无法衡量的快乐无比。
理论先行,夯实基础
作为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幼儿教师,理论是我最大的短板,我也深知有理论的支撑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活动更加鲜活。因此,我从熟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出发,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领域幼儿的发展目标都了然于心。两年时间里我吃透《指南》各领域核心经验,每一次活动设计都对照核心经验,力求目标精准,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力、已有认知经验等做到每一次活动组织都能“处变不惊”。并在一次又一次的备课中找共性,悟规律,最终内化提升。如果说去年我可能还停留在活动设计的科学性上,但是今年我更多的在此基础之上追寻目标的精准、互动的有效、层次的体现以及自然的过渡上,而这些都离不开扎实的理论支撑。
广泛学习,精心准备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展开学习。
(1)跟岗学习
20XX年9月23日我有幸被幼儿园推荐参加了“苏陕协作”为期半年的跟岗学习。在金坛实验幼儿园近半年的学习中,让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飞跃,深深感受到先进的理念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一日活动的安排强调幼儿的自主管理,提供多种的互动方式——小组和集体、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使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材料的互动中体会到自主的意义和内涵;充满自主性、游戏性、富有挑战性的户外活动;自主紧凑、温馨和谐的一日生活活动;放手让幼儿思考、探索、解决并记录问题的区域活动;富有童真童趣童语童思的环境创设;激烈讨论各抒己见的教研活动等方面的观摩让我受益匪浅。种种启发使得我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中更进一步。
(2)团队协作
每年的教学能手大赛备赛中,幼儿园均成立了由园长牵头,业务副园长具体负责,中层管理人员及园内市县教学能手共同参与的研磨团队,针对每一个领域及每一节活动展开深度研讨。如:活动目标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活动准备是否充分、活动过程是否层层递进、环节过渡是否自然、师幼互动是否有效且适宜,大家讨论激烈各抒己见。“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的智慧是无可限量的,经过长期的互相切磋与学习,使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3)名师引领
备赛期间,我先后深入我市两所省级示范幼儿园磨课学习,得到了多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及省级教学能手的倾心指导。短短几天时间里,在各位优秀教师的倾囊相授下,我进一步学会了活动设计如何围绕主题、怎样设计有效的游戏、如何有效地追问激励幼儿、关注所有孩子的成长。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是我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理念也更新了,在对比和学习中激发自己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特质,从而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成长。
反复打磨,寻求亮点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当我熟悉完《指南》,研读了教材及主题,观摩完课例,就要深入浅出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体会,以及幼儿的学情设计出符合自己风格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设计每一节教学活动,并反复推敲理念是否新颖,重点是否突出,导入是否有效,环节是否齐全,过渡是否自然,时间是否合理等。在充分备课后,还要经过多次的试课研磨,每一节课都反复推演,反复实践并录音,及时反思不断改进。磨砺在平时,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努力与幸运相伴
在高手如林的赛教竞争中,如何脱颖而出?这就既要基础扎实又要特点鲜明。首先扬长避短。依托自身美术专业的优势,我在三选一技能中选择了绘画,请教各界有经验的老师帮我修改,并勤加练习,最终在市级比赛三选一技能中获得了小组并列第一的名次,从而成为我有缘省赛的一大助力。其次勤加练习。由于自己专业的缺失,我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必选技能弹唱项目上,坚持按照原调式不间断的练习弹唱。这才使得我在市级比赛中能够流畅的展示,不拖后腿。但我深知,音乐素养不是一蹴而就,我的弹唱技能还是仅限于流畅的弹奏,不能体现乐曲的风格及优美的伴奏,这仍然是我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
三、感恩与奋进前行
我亦深知今日的成绩并不属于个人,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用更多的成绩回馈对我寄予厚望的团队。
在此,我非常感谢给予我的支持,为我搭建学习平台的园领导;感谢名师大家给予我的启发和指导,让我快速成长!感谢家人和朋友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心无杂念,最终不负厚望!
成绩只代表过去,荣誉的光环是照亮下一起点的火炬,我将继续努力,补足短板,铭记神圣使命,不断鞭策自己,永葆初心,砥砺前行,做幼教路上的先锋者、引领者!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8
20XX年,于我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最辛苦的一年,也是煎熬的一年,但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回首从XX县、XX市再到XX省教学能手赛,这几个月的备赛历程,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专业成长的涅槃。一路走来,在学习、历练中不断进步,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感恩。感恩给予我专业成长的“吴姝姝工作坊”坊主及优秀坊员们,感恩领导的精心培养,感恩提供无私帮助的各位同仁,感恩不曾放弃的自己!
一、赛前准备篇
熟知《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从3月份参加县级能手比赛开始,我总是怀揣《指南》,拿到课题确定活动目标后,都会对照《指南》,看是否符合《指南》精神适宜制定,理论联系实际,备课目标准确,活动过程才能切实可行。
名师引领,全面提升
一路走来,幼儿园领导班子及骨干教师们不厌其烦的帮我磨课,市教研室幼教教研员、工作坊坊主为我倾心指导,她们在听课评课中的分析指正和意见建议,让我豁然开朗醍醐灌顶。随后在教学中我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打磨。几轮比赛下来,过程虽然很苦很煎熬,但我收获颇多,自身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参赛选手往往在赛前会对心中所选教材进行精雕细琢的研读、设计、打磨。但今年临近比赛得知可能是自由主题,不一定有固定教材版本可选,这个消息让我片刻六神无主、无从下手。冷静之后,我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是搜集市级比赛题签,根据五大领域特点分类研磨;二是熟悉人教版和凤凰康轩教材里中大班教材内容,做到心里有数,抽到陌生题目不慌乱。同时再借鉴一些名师优质案例,与自己的教案作对比,取长补短,力求所写的每一课都以指南为标准。就这样,每晚伏案攻读,直至深夜,沉浸于名师的课堂中我逐渐自信有加,胸有成竹。
实战练兵,反复研磨
人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学活动也是一样,活动设计和实际组织往往相差很多,突出表现在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凝练上,往往都是自己设计的很好,但却不容易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所以必须试讲,我经常用录课的方式,循环播放发现问题。在市级、省级两次比赛之前我都进行了多次的试讲,选择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获取更多经验和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实践中灵活应对。随着试讲次数的增多,对于课堂的感觉也越来越真实,对于课题的理解把握也更加深入。而在技能比赛中,对于必赛项目的弹唱八十首曲目,我每天必弹一遍,并通过录音对伴奏和唱法予以纠正,以此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选赛项目我选择的是绘画,我提前入手准备了几幅画好的作品请专业的老师指导和修改,最终定稿,每天再晚也要在睡前摹练几遍,线稿内容熟悉于心。历练后,我更加深知每一次胸有成竹的比赛,一定是经过了千锤百炼。
二、赛教进行篇
比赛不仅比技能,还要比心里,只有心理素质稳定,才能展现出完美的状态。赛场上突发状况无法预设,一旦出现,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是我们需要提前思考清楚的。省赛中,我抽到的是绕口令和弹唱曲目相对来说都比较熟悉,为了能更好呈现特色鲜明,我及时放空自己,头脑中迅速呈现构想框架,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活动设计、制作课件、教具等等。最后的讲课阶段,将半年多团队和我个人的努力成果,用20分钟时间展现出来。教学活动结束后,调整呼吸全身心展示弹唱曲目,并争分夺秒的在规定时间内游刃有余的完成绘画。展自信、赛风采,每一个环节都是极大的考验。
三、感悟成长篇
在赛前,我把中大班的所有教材都备一遍,工作量很大。市赛前几天晚上都是学习到凌晨,我翻阅了大量的教材,看了无数个教学视频,想了无数个导入和升华总结。如何让课堂与时俱进,如何体现学前教育的核心素养,如何在玩中学,如何以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我改了写写了改,直到满意为止。省能赛教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要学的知识很多,从专业知识到专业能力的提升,每一步都需要不断地充实和历练,而我将继续努力加速成长,永葆初心不负韶华!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9
20XX年10月16日、17日,XX省教育厅组织了XX省基础教育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我作为小学语文参赛选手,有幸亲历了这一充满挑战的比赛过程。连同备课、上课、反思、答辩,虽然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但是我却收获良多。现将自己几点浅薄的感悟跟大家分享:
一、充分准备,百密不疏
比赛的时间虽然短,但是考验的却是参赛教师平时的功夫和能力。参赛选手往往在赛前会对3——5年级的每一课都进行精雕细琢的研读、设计、打磨,在夯实自身基本功的同时,参赛的一些细节也不能忽视。
我在参加XX市教学能手比赛前就听说比赛内容会有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但是我没有重视,觉得这样的课型难讲,不会纳入讲课范围。即使有,也不会碰巧就被我抽上。冰在薄处裂,绳在细处断,我参加市能手比赛偏偏就抽到了五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还好这课比较简单,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比较高,我们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达成了课堂目标。
参加XX省的比赛时,我抽到了一节古诗,还算好上,而且自认为从抽签到课前互动到答辩,我都已经做了充分的预设和准备,然而我单单疏忽了我上课的时间。我讲课的时间刚好在11:30——11:50,刚好是孩子们最疲累的时候。周末被拉来上课,孩子们本不情愿,再加上整整一个早上,孩子们又饿又累,早就不耐烦了,对于你的互动、游戏、激励,五年级地的孩子早已识破了你的小把戏,不屑的眼神和微笑的嘴角分明写着:无非是想让我们配合你好好上课嘛,可是我们偏不!更不要说我们的班主任也不在!于是,你会惊奇地发现,有的孩子会在你上课时争分夺秒地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孩子甚至会用“三分凉薄,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的表情回应你的提问和引导。赛后通过反思,我认为还是自己对突发情况的预设不够充分,如果能多准备一些互动的手段和方法,也许也就不会有“黔驴技穷”的尴尬了。
二、反思深刻,切莫空套
从20XX年起,比赛规则将原有的“说课”环节调整为“说反思”,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学科素养水平、自我审视的能力、思维应变能力。为了防止自己在比赛时因为紧张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发挥,不少老师会在赛前自己准备一份反思的模板,在赛后套入自己上课的内容。然而我发现,如果只是生搬硬套,与自己的课堂实际不符或者反思只是隔靴搔痒,没有切中要害,评委老师是不会满意的,他会针对你的不足或者课堂重构再次发问,而且这样也会影响反思的分数因此,反思一定要深刻、恳切,当然也不能过于自谦、妄自菲薄。
三、读写训练,扎实有效
由于我抽到的是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我在课堂导入后强调了本课的两个生字“芙蓉”的写法,并且让学生练习书写。我自认为已经落实了汉字书写的要求,但是,在答辩环节,评委老师就提出:这首诗中还有“洛、壶”两个生字,如何在课堂上落实?看来,识字、写字这样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有效、实打实地教,不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过。
四、课堂完整,详略得当
比赛虽然是20分钟的微型课,但是教学的流程一定要完整,要素要齐全。像《小英雄雨来》这样长一点的课文更是考验教师研读、筛选、使用教材的能力,说简单点就是能把教材读薄——读厚——再读薄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课后题或者泡泡提示语确定教学目标,再选择文本的关键部分,通过抓题眼、抓中心句、抓关键句等方法品词析句,获得情感体验、领悟表达方法。我自认为比赛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创境引读等方式,对诗人的离愁别绪和高尚品格都有了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并且做到了当堂背诵。但是赛后评委问我:课后第一题要求默写《芙蓉楼送辛渐》,你为什么没有在课堂落实?看来课后题万万不可忽视,而且要做到环节完整。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追寻理想课堂的前途道阻且长。我希望通过反思,每个人都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10
20XX年8月23日,我参加了XX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能手大赛,获得“教学能手”称号。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特别是作为学中文专业的物理教师,能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和成长的平台,我真的很高兴,也很激动。这次赛教活动,让我收获了成长,也有很多感悟。
首先,我觉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的引领。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给予我专业成长提供巨大帮助和鼓励的“钟启鹏名师工作室”、XX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魏兆芳老师工作坊”和我校特级教师唐必芬老师。作为“钟启鹏名师工作室”的一员,20XX年开始,钟老师对我进行听课、磨课活动。在备战市级赛教的过程中,唐必芬老师、魏兆芳老师、刘再元老师放弃暑期休息抽出时间亲临磨课现场指导,有时候工作到晚上11点,他们细心听课、耐心指导,提出宝贵建议,且毫不保留地将她们的参赛经验分享给我,促使我的课堂逐步完善。钟启鹏老师经常性地通过钉钉网络、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特别强调穿着打扮、语言举止等细节问题;魏兆芳老师得知我血压升高,在我到达XX后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为我宽心,指导我放松身心、调适心态沉着应赛。
其次,同伴的合作互助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赛教前的准备过程中,我和程烽老师每天一起备课、磨课,进行同课异构和教材研究,物理教研组的各位同仁也抽时间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意见。还有跃跃和易学两位不同学科选手一起参与磨课,共同进步。通过他们的引领、示范、带动,我进一步明确了10分钟说课与答辩、20分钟无生微型课的规范,他们从不同视角对我的说课、答辩,课堂导入、问题设计等每一个环节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都使我受益匪浅。
第三,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保证。暑假刚开始,接到县级赛教的通知,8月3日,顺利通过了县级赛教。8月5日起,我和同伴们开始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市级赛教备战中。白天,我们在学校进行教学设计、说课答辩、研磨课堂;晚上,我回家观看教学视频,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再次研究教材。为了赛教备课,自己常常熬夜阅读、看视频、写教案到凌晨一两点,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的血压突然升高了……
第四,敢于接受挑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条件。说实话,参加教学能手赛教的想法从20XX年就萌发了,出于自认为我是中文专业的物理老师,理论深度欠缺、信心不足,一年又一年的放弃。今年6月,在钟启鹏老师的鼓励下,我才鼓起勇气报名参赛。
8月23日开始了市级赛教,市上的比赛是提前一个半小时备课,还要书写简单教案。我抽到的课题是:《滑轮》!说实话,当时足有十分钟的时间在冒汗!比赛出发前的一刻,我还在为可能出现的题目做着准备,教材分析、过程设计、如何说课与答辩等,晚上减少休息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完全没有考虑本课题,我侥幸的以为这样的课题肯定不会出现,因为这节课的实验性较强,针对“无生课”应该不会出现。可是时间短暂啊,由不得你发愣,硬着头皮也得应战,沉下心来后,我迅速开始研究教材,将本课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动滑轮、定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难点定位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比赛中,说课环节在平常的研磨中是我的强项,但过于紧张,语无伦次,时间把握不好(仅用了5分多一点时间),但我没有放弃,迅速调整好心态开始上课。虽然讲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纰漏,但我坚持了下来,顺利地上完了课。
第五,我体会到了教育机智的重要。回想起上课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分析“滑轮组省力分析”的环节时,突然发现最后一个实验数据出错了(备课做PPT环节由于不细心将数据“0。6”误输入成“1。2”),这个数据直接影响结论的得出。刚发现时,我有点慌神,但很快冷静下来作了如下处理:既然数据是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来的,我灵机一动立即提问学生“你的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模拟学生回答:读数时不仔细导致读数错误。然后顺势给学生强调测量工具读数一定要客观、准确、细致。然后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数据后继续我的下一步讲课。赛教结束后,评委老师都认为我这个环节设计得好,没人知道我是临时变通的。我想,教育机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确实非常重要,平常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教育艺术——教育机智。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我认为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针对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变化,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处理好各种教学细节,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最后,我想说的是,比赛对每个参赛者而言成绩固然重要,可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享受过程的收获和自身的成长。我们要把握机会、认真准备,“机会”就在你的面前,只有用心、认真的准备才能收获成功;要敢于挑战自己、自我突破。参赛的过程,是对自我的突破、对自我的再认识,不断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改进、完善,才能做更好的自己;要平和心态、强健心理,比赛不仅是比技能,还要比心理,只有心理素质稳定,才能在该勃发的时候展现出来。也就是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
总之,赛教的过程虽然磨人,但是它是我的学习、生活、教学得到升华的契机,是一笔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下一步,我将以市级教学能手为起点,不懈怠、不满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立足一线教学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把个人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做教育事业发展的追梦人、筑梦人。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11
20XX年7月,我有幸参加XX省中小学教学能手比赛,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从校级、市级,再到省级比赛,可谓高手云集,辛苦千万,所幸,虽感压力山大,但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算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4月20日,走进学校的教学能手赛场,等待上课铃声时,我的心不禁有些激动,一年来,为了准备比赛,我的确付出了许多,看着孩子灵动的双眸,我有些紧张更有点迫不及待。参赛选手都是学校的精英,我只能成功,因为我的路在前方……
5月23日,市上的能手比赛如约而至,市级比赛用的依然是我熟悉的人教版七年级秋季教材。说课时,评委老师脸上隐隐浮现的笑意,让我的内心逐渐平静。课堂上清晰的思路,流畅的环节,让我庆幸,我有机会继续走下去。
不敢停歇,哪怕是一分一秒,对于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堂课,都要精雕细琢。备过的课,重新打磨,一遍又一遍,甚至还要推翻重新来过,家庭聚会,小友漫步,都与我绝缘。
6月14日,省上的红头文件正式递到我手上,却让我难以接受,省上比赛用的教材临时有变,改为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不到一个月就要比赛,可红红的文件轻轻地完全否定了我先前的准备工作。握紧文件,我沉了沉心,再难走的路,我不放弃,也不能放弃。
我是老师,首先要为我的108个学生负责,冷静的告诉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些孩子,我要备好课、上好课,对学生,不能有丝毫松懈。不曾想,同课头老师在这个时候被抽去参加中考命题工作,隔壁班的课,我得带,工作量加大,我默默告诉自己,我依然能行!
常规工作,占去了我大量的时间,我自己的参赛备课工作只能从下班的时间里往出来挤。加班学习到午夜,是一种常态,天天叫外卖,省了不少时间,却苦了本就脆弱的肠胃。
多少次深夜当安保人员推开还亮着灯的集体办公室,忘记时间的我只能报以最最歉意的微笑。有一次依稀感到教室窗外人影晃动,抬头看到的竟然是我们深夜察看校舍的高校长,校长推开教室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李娟啊,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备赛也要注意身体啊!”我感动中多了一丝心酸,身体可以自己扛着,家中的孩子却有一个多礼拜没有见过,妈妈每天打个电话,告诉我,让我早点休息,告诉我,儿子幼儿园挺好的……我想听听孩子的声音,妈妈说,孩子听了会想妈妈……
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校园里,独自回到有些闷热的宿舍;多少次累到极致倍感无助时,独自把眼泪强忍。距省上比赛不到半个月了,身体终于抗议了:感冒、发烧、嗓子溃烂、声音嘶哑、身心状态都不佳的我,似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太多人的宽慰,只能增加内心压力。还好偶尔的冷嘲,算是给我打支强心剂,我竟然微笑着注意调整心态,注意劳逸结合,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还不错。没几日,身体还是垮了,正式罢工了!临近比赛的前一周,我不得不请假看病,苦笑着看笑颜粲然的护士妹妹把冰冷的药水输送到细细的血管里。
7月1号病假,5号出发,踏上我的征程。一路上百感交集,最终以坦然的心态抵达XX。
7月5号下午到长庆八中附近的酒店,安顿好后,我熟悉环境,呼叫外卖,继续看书。也许是因为换了地方,也许是由于心理压力,也许是赛前紧张不安,一晚上醒来好几次。
7月6日下午,我的课,起了个大早再熟悉熟悉教材,看到亲朋好友为我祝福祈祷的信息,心里暖暖的,身体状况不好又如何,忐忑不安的辗转反侧一晚上又能怎样,付出了那么多,即使失败,又怕什么!百里之远的妈妈也定是一夜难眠,调皮的儿子肯定等我回家一起踢球,亲近的好友早早准备了丰富的活动等着我……出门时,看着镜中自己笔直的衬衣,淡雅的妆容,扯出一个大大的笑脸,等我!
一路轻快,我笑着走入了备课室。八年级上册Unit8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SectionB3a-3c,是一节写作课。
一张复印页的教材,一个不联网的电脑,一个空优盘,一个半小时的备课,十分钟的说课答辩,二十分钟的上课。我毕生难忘。这堂作文课,学生为主体,孩子们动手前,我自然导入和半开放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我自编的英文歌曲,更是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开头,我很满意;写作中,我适当引导学生注意审题,分段,时态和书写,教室里沙沙的笔头触摸纸的声响,让我内心雀跃;学生习作完成,我展示两位学生的作文并修改评价。家庭作业布置知识与情感价值同巩固,随着“Enjoyfoodbutdonotwastefood!”话音终结,下课铃适时响起。
我做到了,终于做到了。一路走来,几多辛苦,几多收获,留下的只有感动。
妈妈的无私奉献,
学生的期待期盼,
领导的引领鼓励,
同事的支持帮助。
耐住寂寞勤努力,
跨过荆棘翻过山,
人生路上喜与忧,
阳光总在风雨后。
感谢母亲,
感谢领导,
感谢亲友。
学无止境,我要继续向各位教学大咖,教学名师请教学习,怀揣感恩,牢记使命向前进,不忘初心继续行!
教学能力大赛心得体会2024 篇12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XX省教学能手和XX市体音美优质课展示两项赛教活动,接下来我想谈谈自己参赛前后的一些感悟。
一、参加比赛是年轻教师成长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参加比赛前,我已有了8年的教学经历,我自认在艺术课教学方面,还是有些认识的,但通过赛前的打磨,才发现以前的理解仅仅限制于怎样利用有限的40分钟,把本节课的知识给学生讲完。一节课仅仅考虑了教师的输出,而很少考虑学生的收获,根本谈不上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渗透、学习美术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对于赛教课来说,还差的太远。为了缩短这种差距,于是,我恶补了一些美术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想尽办法去找来优秀课堂实录、教学配套光盘一遍遍的观看,一个字一个字揣摩,分析其思路,领悟其教学理念;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资深教师。每一次讲课下来,总有脱层皮的感觉。经过听课、学习、揣摩、领悟的过程,在赛课时,就会发现理念不知何时已经提升,思想在不觉中得到绽放。通过赛前的一次次打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远在于知识的传递之上。
不参加比赛就不知道什么叫全力以赴、什么叫筋疲力尽;不参加比赛就不知道什么叫全神贯注、什么叫寝食难安;不参加比赛就没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一线教学骨干,就没有机会和优秀同行沟通和较量,就没有机会体验来自同事同行们的热情无私的帮助!不参加比赛就没有机会聆听专家们一针见血的点评,没有机会开阔教学视野、提升教育理论。一个微笑的称赞就让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一个尖锐的建议就能给自己指明未来努力的方向。所以说,参加优质课比赛是年轻教师成长和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捷径。
二、参赛的备战体会
(一)精心备课,融会贯通
1、备课是一个“由薄变厚”及“由厚变薄”的过程,美术教材很薄,每册只有9课40多页,这就是所谓的“薄”,备课的第一步,就是在通读教材后,从网络、书籍中搜索大量的相关材料,比如每幅作品的作者、流派、历史背景、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背后的一些故事等等,有许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不仅使教材内容变的立体丰满,也可以加深对美术现象及本质的理解,极大的扩充了教师的知识容量,使这本无形的教材变成200甚至400页,接下来,对教材进行归类、整理课型,形成自己的模式,再把相关材料填充进去。这个过程很象穿项链。如果说课型是一根穿珠子的线,那在“厚”的阶段准备的材料就是一堆散落的珠子。线要求尽可能的漂亮结实,珠子则要求良中选优,要舍得放弃一些内容很好但与课型、授课思路不符的材料。当把一串精致美观的项链从这堆珠子里提出来的时候,也就完成了“由厚变薄”的过程。
2、目标定位,准确合理。
首先要明确学科的要求,例如学科的核心素养,了解学科的基本要求,其次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准确合理的三维目标,围绕着三维目标设计新颖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三维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例如我在设计《蓝白之美》一课时,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那么我在教学设计中就这样去体现:首先通过对作品的用途、主题内容分析、构图、寓意等几个方面欣赏作品,培养学生鉴赏蓝印花布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突显了核心素养中要求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蓝印花布作品,在这一过程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在总结时对本节课进行情感的升华,学生已在鉴赏过程中感受到了作品的美,老师再适时点出对“文化自信”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蓝印花布的魅力,进而去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整节课的设计,无不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并完成了三维目标。
3、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个原则的根本就是贴近学生,学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师们选择的材料、设计的情境、探究活动都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所以学生在探究中表现非常活跃,大家都能做到主动回答、言之有物、滔滔不绝。
4、抓住机会和学生交流,想办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学情。学情的预设,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反映能力的预估,对学情有预设,才能在设置问题时防止因问题过难出现冷场。
(二)赛前练兵,多次试讲。试讲是很必要的,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讲课也是一样,教学设计和教学实际往往相差很多,突出表现在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凝练上,所以必须试讲,可以用手机录音、录课的方式,发现自己问题。我在两次比赛之前都进行了四五次乃至更多次的试讲,试讲要尽量选择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获取更多经验和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应对复杂局面。随着试讲次数的增多,对于课堂的感觉也越来越真实,对于课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一节好课的形成,一定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三)发挥团队精神。教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力量,离不开团队的帮助,感谢学校,在我无数次迷茫和无助时向我伸出了双手,赛前的培训会上,学校学科带头人和省级教学能手毫无保留的为我们分享经验,同组老师在自己身体不便的时候依然坚持为我指导,为我一节节、一遍遍打磨课程,无数个夜晚老师们陪着我在录播教室试讲,为我指出问题,为我提供专业上的指导,回想起这段日子我是感动的,如果只靠自己我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在以后的日子我也愿意去帮助需要的老师们,将我们学校这种优秀的传统发扬下去。
教学设计、讲课稿、课件制作,一次次的否定重来,一遍遍的修改订正……换来脸上的颌首微笑,自然就有了自己心中的泰然自信。我觉得,要想关键时刻讲得好,平时的集体备课优显重要。只有平时做好了,关键时刻才能水到渠成。我们正是需要团队的力量来弥补个人的不足!团队内部、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业务提升的有效途径。
(四)保持自信,迎接挑战。最后我要说的是心态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你的教学效果,那就是塑造阳光心态——自信。所以你要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是一个需要战胜自我的时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次次的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就是最大的进步。
在比赛中我虽然获得了一些荣誉,但我深切感受到我的教学之路还是要再思考,再磨炼。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应该是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应该是一个行动中的思考者。以思考引领行动,在行动中引发新的思考。如此循环着一路走过教学生活的每一天,且行且学,且学且思,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在行中成长。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前行的足迹,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珍惜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和平台,积极参加活动,善于利用学科团队的力量,获得更好的成绩,祝愿你们越来越好,也祝愿渭初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