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1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百年形成的价值体系中汲取丰富营养,坚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
明大德就是要有信仰。纵观我党的峥嵘历程,记录着艰辛奋斗和惊世奇迹,也见证着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在革命年代就是抛头颅、洒热血,那个年代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为党为民、初心如磐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看到了“打不折、拧不弯”的中国脊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无数共产党员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披荆斩棘,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才使得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巍巍巨轮,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我们应该赓续这份忠贞和坚持,传承红色精神,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明大德就是要讲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人民就是大德。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党员。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达370万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学习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2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学习党史能帮助共产党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能”在何处、马克思主义“行”在何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何方。
沧桑山河,凡思必得。党史学习好似同革命前辈对话,以史为鉴行正道。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到“巨轮”、共产党员从“井冈山”到“延安”、中国革命精神从“长征”到“西柏坡”,初心未变始终如一。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团结干实事、踏实干成事、努力干好事,是我们党源源不断的力量之源。我们的红色基因不能变、优良传统不能丢、理想信念不能放。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党史学习犹如响应冲锋的号角,众志成城绘新篇。“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党的历史,就是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精神,发扬甘作人民“樵夫”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不忘来时的路,才能行稳致远。中华新征程的巨轮已经起航,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从学好这节历史课开始,正确认识党史、遵循科学规律、站稳政治立场、把握发展方向,努力实现“学史以明智,勤思方致远”的目标追求。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3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百年形成的价值体系中汲取丰富营养,坚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
从百年党史中感受信仰的力量,自觉做到明大德。明大德就是要有信仰。从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到建设时期讲奉献、敢奋斗,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勇创新、求探索,涌现出了李大钊、方志敏、赵一曼、邱少云、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批英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为党为民、初心如磐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看到了“打不折、拧不弯”的中国脊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无数共产党员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披荆斩棘,在惊涛骇浪中乘风破浪,才使得从一艘小小红船成为巍巍巨轮,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明大德就是要讲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来讲,特别是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人民就是大德。我们党之所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党员。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中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达370万人。先烈们的精神不断感染、激励着后来人矢志向前。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加勒万河谷,面对外军悍然越线挑衅,祁发宝等戍边英雄们面对数倍外军张开双臂阻拦,以血肉之躯在国境线上立起了一座座界碑。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学习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从百年党史中读懂人民的内涵,自觉做到守公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人民二字力重千钧,无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抑或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不体现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浓厚而强烈的为民情怀。长征途中,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第二天离开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留给了老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喊出的口号,而是具象地体现在“半条被子”上。守公德要勇于担当作为。“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关键时刻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遇到危急情况、遇到大灾大难、遇到突发事件,都能临危不惧、靠前指挥,解决问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党员干部逆行出征,迎难而上,夜以继日,顽强拼搏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第一线。不怕辛苦,不怕危险,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它是党员干部党性、作风的集中反映,是党员干部纯洁性的试金石。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他们始终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放在心上,将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责任担在肩上,用实际行动扛起抗疫使命担当。盛世之下,总有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ZuOwEnBa.nET )
从百年党史中感悟廉洁品格,自觉做到严私德。严私德就是把握自己,戒贪止欲。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用模范行为树立起共产党人修炼坚强党性、崇高品德的光辉榜样。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苏省苏维埃主席刘启耀身上背着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金条,化装成乞丐,乞讨数年,找到党组织继续干革命。期间哪怕饿晕、身患重病,他都没有动用分毫党的经费,只因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这笔钱是党的经费,比生命还重要。无数革命先辈尽管条件艰苦,生活困难,自己家人吃不好穿不暖,但丝毫没有动一点私心。他们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是共产党人正身律己的一面明镜,令人见贤思齐,反复镜鉴。严私德就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党员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在处理身边人的关系上,多向革命前辈们学习崇高风范,比如毛泽东给子女的四项特权:为革命牺牲的特权,饱受苦难的特权,被执行纪律的特权,艰苦奋斗的特权;黄克诚的三不准: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不准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等等。如果一个党员干部连自己和家人都管不住怎么能治理国家呢?苏荣在悔过书中说:我家成了“权钱交易所”我是“所长”,老婆是“收款员”。一家老小几乎都参与其中。真是腐败搂钱全家总动员!不仅自己滑向深渊,家人也去监狱里“团聚”了,这是很悲哀的。严私德要知敬畏,时刻慎欲、慎权、慎趣、慎友、慎微,做到坚守底线不逾越、勤政有为不懈怠、为民服务不谋私、严以律己不乱为,做公道正派、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4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培育、形成和传承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中国共产党将其与共产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使“德”的内容更加丰富。重温百年党史,可以深刻学习感悟其中蕴含的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大公无私、为民造福、清正廉洁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德”之力量。
一、以忠诚担当立政德。“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既引领社会风气,更优化政治风气,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力量。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就是以高尚的政德、高远的道义赢得民心、军心,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步步胜利的。不论是任弼时同志的“三怕”、许光达同志的“三让”,还是黄克诚同志的“三不准”,都是共产党人忠诚担当的高尚政德的光辉典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我们讲的“政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立政德,就是要始终保持对党忠诚一心一意、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始终做到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与党同心同德,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
二、以坚定信念明大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信念,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牺牲的共产党员可以查到姓名的就有370多万人,平均每天有370名左右的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共170人,42人牺牲,占1/4左右;中央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共55人,15人牺牲,也占1/4左右。这只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信念、经历“苦难辉煌”的一个缩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觉把个人的追求、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三、以恪守初心守公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讲公德就是要胸怀国之大者,为天下多数人谋利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在守公德上,老一辈革命家做出了榜样,毛泽东的亲情“三原则”、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朱德的“约法三章”、陈云的“三不准”、胡耀邦的“四不要求”,都是指向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不守公德,以权谋私,脱离群众,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忘宗旨、严守公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以律己齐家严私德。“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政德难树。”常修私德、严守私德、以德立身是党员干部做人从政必须面对且必须回答的首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严私德核心是守底线,守住做人、做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井冈山时期,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毛主席带头勤俭节约,只点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数年背着金条一路乞讨寻找党组织,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成为腰缠万贯的“乞丐”。这些都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严以律己的优秀品德。“堤溃蚁穴,气泄针芒”,要时刻怀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警自觉,慎始慎终、慎独慎微。还要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引导规范家人、身边人,交友择善而交、择廉而交、择贤而交,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努力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营造公道正派的家风、风清气正的作风。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我们要继承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把党史的滋养转化为接续奋斗的行动自觉,在崇德、明德、修德上努力。崇对党忠诚担当的大德,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坚持正确教育方向、立德树人导向作为践行忠诚担当的途径使命;明为师生服务的公德,践行师生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从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身边事、小事做起,切实落实为民办实事清单的各项目标任务;修肃己正身的私德,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决心,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坚决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5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每一个新国家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道路实现的,而我们新中国就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安宁富足的幸福生活时,必须回头去看看当年我们的先辈是如何走过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间,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在建党之初,党把解救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把革命的力量放在工农结合的基点上,通过发动人民群众有组织地进行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逐渐将分散的革命力量吸引到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上来,形成了强有力的革命大军。大革命失败后,在极端困难的背景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政治道路,奋力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十年土地革命,我们党时刻心系人民、情系群众、服务人民,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人民的热爱、对民族的忠诚,赢得了越来越多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更加密切了党群关系,迅速壮大了武装力量,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短短的28年时间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关键就在于我们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历史充分证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永不过时的“传家宝”。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6
在建党百年来临之际,回顾党的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深感自豪与骄傲。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学党史正当其时。我们需要三种境界,以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党史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到2021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星光闪耀,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共同奋斗目标落到我们每个个体上,就是要求党员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理想。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工作事业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目标汇聚成集体的行动宗旨,做到知行合一、共生共荣。
学党史要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二种各样的矛盾,尤其是面对冲击、诱惑时,要保持好共产党人的风骨、节气、操守、胆魄,就必须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斗争精神和坚定信念。作为党员,要始终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顽强斗争,保持初心,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困难面前低头、退缩。
学党史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精神。作为新时代党员,要学党史守初心,努力担当作为,这以为着责任如山、担当如铁、奉献如常,意味着平常工作干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关头豁的出来。党性至上,才为党员。要当政治上的表率,做落实上的表率,敢扛事、愿做事、山做事、善干事、能成事,要在思想上主动尊重群众、感情上主动贴近群众、工作上主动依靠群众,把爱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焦点解决好,切实当好人民“服务员”。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7
解放战争,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多少都会有所耳闻。解放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这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至少他决定了我们100年的命运,解放战争双方的输与赢,决定了100年我们的政治制度、文化经济、生活习惯。因此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看完简史第四章,我的感受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蒋介石为什么会失败?是因为他站的位置不对,他代表的是那些大的利益集团,这是和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有冲突的。蒋介石及其手下的将领官兵有严重的享乐思想又志大才疏,而且日益腐化。蒋介石等人是看不起那些底层人民的,是与底层人民对立的。蒋介石输得很快,任何腐败了的政权都是要输得很快的,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是真理。
群众工作很重要,与国民党着眼于控制铁路沿线的大城市和重要城镇不同,我党建立根据地、通过严肃军纪和进行充分的群众工作,尽可能地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进行动员。要知道,打仗并不是只靠军队就行的。从后方筹集向前线运送粮草,行军奔袭中军械辎重的同步运输,在战场上向前沿进行弹药补给、将伤员转移并安置到后方,甚至战斗减员后的军员补充,这一切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军的力量可以说是在通过在战场的缝隙中求存、通过游击作战而逐渐累积的,进而逐步在条件艰苦的局部区域建立根据地,通过对各局部区域的切实控制进而实现各区域间的联动,达成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局部作战的条件,并最终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胜局。不同于国民党军队的外强中干,我军的力量是星星之火最终燎原。所以当我再回到现在的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面对歌舞升平的一切,我更加感激我们的党为我们创造的这一切,同时也不忘居安思危,不忘时刻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高素质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品质,以后致力于为国家为我们的党增光添彩!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8
一、学史明理。就是要深刻领悟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大家都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是区别于17-18世纪欧洲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我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的这一段救亡图存的历史时期,期间有农民阶级的反抗革命,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有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如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如戊戌变法,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如辛亥革命,事实证明这些都不能救中国,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从才能取得胜利。于是人民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解放战争时期攻打运城,老百姓听说攻城部队需要木料,运城周边几十里的群众全部把门板卸下来送上阵地,战后统计有17万块之多,家家是夜不能闭户。还有淮海战役,动员民工225万,大小车辆40余万辆,人称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读了这些故事,我们能更真切的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内涵。
二、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和信心。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烈士在汉口英勇就义前写下了著名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当时年仅28岁,这体现的就是信仰。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以57岁的高龄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有马不骑,让给伤病员,拽着马尾巴走完长征,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1947年7月21日,离开延安不到4个月,带着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在陕北的沟壑里转圈的中共中央在靖边县的小河村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会上毛主席提出要用五年时间解决和蒋介石的斗争,尽管当时的军事形势很严峻,我军在装备和数量上依然处于劣势,但信仰和信念给了共产党人必胜的信心。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美国的不断的挑衅和打压,我们更要通过学党史,坚定四个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当前,全市正在为开创美丽晋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虽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要坚信只要我们擦亮转型综改的金字招牌,用好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奋勇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形的目标。
三、学史崇德。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传承伟大精神,弘扬红色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体现了无私的为民情怀。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被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在杨靖宇将军身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和威武不屈精神。方志敏烈士1935年在狱中写下了《清贫》一文,他在文中说: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还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等,通过对这些伟大精神的学习能够增强我们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四、学史力行。就是要学以致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抓改革常说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参与度、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对一些和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如医疗、教育、社保、行政审批等改革,可以适时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公安上有一个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调查,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改革获得感满意度调查。同时,调研或者督查的时候可以反向进行,通过服务对象来了解改革的进度、效果和存在问题,真正让人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点堵点,就像长征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这时候我们就要发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规律,切实转化为解决发展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转化为锐意进取、担当实干的精气神,推动改革事业开拓前进。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9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一个⺠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中华⺠族向来重视历史,并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作为中华⺠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历史,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观是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根本⻅解。学习党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必修课”,从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学史明理,增强政治觉悟。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坚强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方面我们要从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史中,感悟⻢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实践力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培本固元、守正创新。另一方面要坚持“百花⻬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服务的文艺观。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文艺家要了解一切人,不是深入一部分人,要研究一切文艺的原始材料,不是研究一部分材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学史增信,树立理想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钙,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读懂党在革命、建设等各个阶段的艰辛历程和辉煌岁月。从而忠诚于党,忠诚于人⺠。例如,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牢记使命,扎根基层,服务最广大的农牧⺠群众,是农牧⺠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他们不分严寒酷暑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的文艺节目。正是因为他们树立了为人⺠服务的理念,树立了理想信念才形成奋勇向前的力量。
学史崇德,坚持德才兼备。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是人的安身立身之本,学史崇德旨在立德固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者的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党员,一方面,要善于在革命先辈、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悟道德风范,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有我的决心。另一方面,要重视艺术作品的教化作用。艺术与道德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艺术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重视以美育人,将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把美术成果服务于人⺠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学史力行,知行合一。⻢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党员,要坚持学史力行,知行合一,内化于心。首先,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守“人⺠至上”理念,增进人⺠群众的感情,正所谓脚踩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其次,文艺和其它工作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文艺繁荣同样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察实情,做实事,讲实效。通过艺术感染力真实反映人⺠群众的心声,创作出来自生活、来自现实、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最后,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要树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精神,真抓实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新青年,将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听从党的指挥,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10
气势磅礴的人民解放战争,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基本上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回顾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能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关键就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制度体系,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恪守这一核心道德规范,才始终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使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战无不胜。
学史崇德,就是要在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道德规范中锤炼广大党员的政治品格。锤炼政治品格,要把加强党性修养和锤炼品格作为终身课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繁重历史任务,要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和宗旨,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在实践中自觉修炼党性,做道德的表率。越是在复杂的环境下越是需要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提升政治判断能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真正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11
通过学习中共百年党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可遵循的价值观念,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个“规律性、可遵循”的价值观念,就是这个“德”字的含义。
关于学史崇德这个主题,一是要了解这个“德”字指的是什么?二是要明白到底崇什么样的德?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道生之,德畜之”。意思是说,在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之后,要靠一种正能量的素养和品行去实现它、发展它和维护它,从而来培育它、蓄养它、传承它。
先来看什么是道?《中庸》里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天命就是使命,“率”就是“沿着”的意思。简单地理解这句话,为了完成使命而坚持的真理、原则和已经走过的路、现在正走的路以及未来的路,这就是道。那么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什么呢?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讲的很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那什么是“德”呢?我很赞同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道》中提出的观点,“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意思是不断丰富充盈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力,而不完全依赖外界的力量。一句话,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党史教育来讲,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找到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条光明大道之后,面对如何来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开辟新天地,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世界的问题。
一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之德,引领着中国航船乘风破浪。两千多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封建帝制,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轰然倒塌。但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改变不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艰难处境,因为西方列强在华势力依旧很强大,很顽固。
回首水深火热、风雨如晦的那段历史,靠谁都不行,唯一的出路就像韩愈说的“足乎己而无待于外”,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子讲,“上士闻道,先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从南陈北李相继建党的前后历史进程来看,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些民族“上士”们,一直在苦苦寻求着一味能够拯救中华民族和中国同胞的良药。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那样,“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917年,当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那些“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革命先驱们,已经顾不得“有朋来不亦乐乎?”的那份文雅,而是如饥似渴般地去拥抱、去奔走、去传播,以致于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墨汁当成了红糖水喝掉了,竟然还说那么甜。
正是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历史地看,1927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它是一条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分水岭。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仅仅在3个多月之后,中国共产党就组织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6天之后紧接着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对革命战略及时调整。尤其令人敬佩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回到湖南之后,第一时间迅速落实会议精神,于9月9日就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并于9月29日-10月3日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这个永放光辉的建军指导思想。罗荣桓元帅后来曾这样回忆到,在四渡赤水战役那样艰难的困境中,我们的部队能够做到收放有序,忙而不乱,靠的就是“支部建在连上”这个法宝。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全力投身于改造旧社会和创造新社会的伟大实践。我们党从这里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之德,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必然要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没有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我们就毅然投入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疆场将士以超乎寻常的执行力打出了军威国威,那是一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家国情怀;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单方撤走专家技术的情况下,我国科学家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力,硬是实现了原子弹升空,那是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我们以开疆拓土的创造力,取得了载人飞船、火星探测、蛟龙入海等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那是一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壮志。
以执行力、意志力和创造力为内涵的奋斗之德,正是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思想力量源泉。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坚贞不渝,依靠奋斗发展壮大的脚步从未停歇。南湖红船成为巍巍巨轮,靠的就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经熔铸于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之中、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之中、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之中。正是这种奋斗精神,让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经考验而初心不改。
三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之德,谱写着中华大地上和合赞歌。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全体党员干部庄严的承诺。人民群众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人民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凡是有特殊利益的那些人,不是老虎就是苍蝇,都要一起打一起拍,毫不含糊,毫不手软。只要拍苍蝇,老百姓就给你点赞拍掌;只要打老虎,老百姓就给你叫好击鼓。
歌手吕继宏唱过一首歌,名字叫《咱老百姓》,“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满天星,群星簇拥那个月呀月光明;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黄土地,大地浑厚托起那个太呀太阳红。”这首歌就唱出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朴素情怀和心声。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规律,敬畏党面临“四种危险”的忠告,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以学史崇德的思想自觉,为中华民族的壮丽画卷增彩上色。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1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在伟大斗争中粹炼革命精神、构筑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构成和深刻内涵,要求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从中接受精神洗礼,强化道德自律,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下面,结合学习思考,汇报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坚定信念以“明”德,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与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这也是最核心的道德操守。对于我们来讲,一要在守护信仰中坚定方向。信仰追求决定道德价值观的取舍,信仰的坚守程度不同,结局也大不一样。我们党的13名“一大”代表中,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毛泽东、董必武,有为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王尽美,也有误入歧途的刘仁静、包惠僧,还有投敌叛党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因此,坚定信仰才能守住修身做人的正确方向,而信念缺失、信仰动摇,就有可能走上歪路甚至绝路。二是在铸牢魂魄中强基固本。更加坚决地强化对党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三是在感悟传统中提升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毛泽东到“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无不体现了我们党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大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把立身做人、为官做事、修身养性这些传统美德,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相融合,体现了传统与时代、传承与发展的高度统一,为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昭示了方向,树立了标尺。作为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修大爱、立大德,做优良传统的传承者,道德高地的坚守者。
二、强化践行以“育”德,锤炼坚强过硬的党性修养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把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认识和情感,转化为行为习惯。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深刻体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远意蕴,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二是要强化细节约束。坚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绝不能认为小事无损大碍、小节无关紧要,最终如“温水煮青蛙”无法自拔。要谨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反躬自省、处处谨言慎行,在“防微小之恶,做有为之事”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三是要力求善作善成。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崇德修身一时一事易,一生一世难;有人监督易,无人监督难,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始终一以贯之。要特别注意把住“第一次”,第一次把住了就是关口,把不住就是缺口;第一道防线突破了,就往往会兵败如山倒。要守住“每一次”,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这样才能敬终如始,善始善终。
三、严格约束以“律”德,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
“有德者必先畏法,违法者必先无德”,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德法并举。一是增强法纪观念。全面适应依法治国和正风肃纪的大势,不断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牢固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特别要树立“执行制度最安全、严守纪律最幸福、维护法令最自由”的观念,不触法纪红线,守住做人底线。二是严肃组织生活。在前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思想交锋,触及灵魂深处,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普遍得到净化。今年也要抓住学史学习教育契机,持续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接受思想改造,除去思想杂质,进一步坚强党性、升华灵魂、净化道德。三是加强执纪问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反“四风”改作风,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反映了大势所趋、体现了民心所向。作为各级组织,一定会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对于我们个人,要主动适应这种风清气正的新常态,更加敬畏组织、敬畏纪律,更加珍惜名节、珍惜岗位,更加严格地遵章守纪、自觉批驳和远离各种不良现象。
四、律已修身以“立”德,树立干净廉洁的良好形象
积极向革命先辈、英模人物学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组织群众的监督,任何时候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一是要端正价值追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纯正道德操守,构筑坚实壁垒,真正构建起内心的精神家园,掌握规矩尺度,树立敬畏之心,分清能与不能界线。二是要校正人生座标。摆正不平心态,珍惜组织培养,珍视工作机会,珍重家庭亲情,珍爱我们自己。三是要抵制外在诱惑。把好“三圈”:对待“娱乐圈”,不以缤纷世界遮望眼,不以个人欲望迷其心,不以各种诱惑乱其行;对待“交往圈”,不明之人不交,不妥之话不说,不白之地不去;对待“生活圈”,不义之财不取,不劳之物不获,不法之事不做,就像俗话说的“眼是黑的,心是红的;眼红了,心就变黑了”,真正做到站得直、行得正、做得好。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13
在此次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作为一名党员深感骄傲自豪。回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之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的一系列伟大成就,都离不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在实践中形成的,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在面对一个个生死考验时始终选择站在中国人民这一边,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始终团结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敌人的惨痛打击中始终坚持正义的主张,逐渐赢得全国上下的民心,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最广泛的社会基础。
通过学党史,自觉明大德。深刻认识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深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把个人的追求、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人。深刻认识党性是我们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14
学史崇德,坚定理想信念。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因为共同的信仰,让我们共产党人凝聚起来,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广大青年学生要从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实的步伐,满怀信心地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学史崇德,筑牢初心使命。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路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须臾不能忘,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须臾不能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须臾不能忘。在前进的道路上仍须继续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困牛山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筑牢初心使命。
学史崇德,青年大学生需要做到: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把国家的荣誉兴衰和民族的命运与我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敢于挑战自我,能够响应时代的号召,践行年轻人的使命,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的重担。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讲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党员干部的“德”,核心就是党性,就是政治本色。学史崇德就是崇尚道德、推崇德行,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学史崇德”的要求,追寻初心使命,赓续精神伟力,不断深化政德修养,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葆先进性纯洁性。
“学史崇德”就是要明大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为之奋斗。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老一辈革命家舍小家为大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担当起时代重任和使命,他们这种坚如磐石的信念是我们学史崇德最好的教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树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要加强思想修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学史崇德”就是要守公德。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学习革命先辈救国救民的初心,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认真做好美丽花园城市建设、双报到双联系、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渔户走访活动及各项工作,深入群众,察实情、务实际、用实招、求实效,做到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做到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学史崇德”就是要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志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在严私德上下功夫,明辨是非、辨识良莠、分别善恶、知晓荣辱,时刻做到谨言慎行、慎独慎微。严私德需要共产党人进行严格的自我修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在监督约束下工作生活,要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坚持人民的立场,做到有爱民之心,倾听民生民意。家教家风是共产党人私德的重要体现,重视家教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私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老一辈革命家以近乎苛刻的家风家规要求,竖起了崇高的精神风范。党员干部的德行是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向标,对整个社会风气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这就更需要党员干部严私德、强威信,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学史崇德”,上好德行修养课。一百年来,无论是曾经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还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都彰显着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通过党史学习,向历史学、向革命先辈学,学习红色精神,赓续精神血脉,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真正把初心融入血液中,高标准、严要求,充分激发不懈奋斗的进取心,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提升德行修养中继续前行。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篇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作为预备党员,应积极响应号召,不断的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在五月这段时间中,我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四章,本章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的艰苦过程。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故态复萌,将矛头对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势力。全面内战爆发,面对数量众多的国民党大军,党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确定基本内外线战略,提出土地改革解决民生,团结所有力量,以歼灭敌人为主要目标,在艰苦的战争中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在收复城市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政策和策略,在面对新形势时,只有不断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切合实际即时制定正确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稳固党的发展。
党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战争转向生产建设,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做了政治、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的形势下,达到高度的团结统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是因为方向的正确,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毛主席已经长远地看到真正的强大力量来自于人民,党有一万万六千万农民成为坚强的后盾,一切以人民为基础,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这是胜利的必然条件。除此之外,正确的战略方针、军队的扩大和后期武装的一定提升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学史崇德,百年风雨中,有着数不胜数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辉战士,他们同人民共同推动历史的车轮,带动党和国家砥砺前行,他们是历史银河中璀璨的星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彰显着共产党人吃苦耐劳、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在党史学习中,我们应常怀敬重之心,向历史学习、向革命先辈学习,学习红色精神,真正把初心融人血液中,高标准、严要求,在提升德行修养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