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暑假期间我仔细研读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下面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一、课程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基本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
3、注重教学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的综合能力。
4、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围绕核心素养,既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又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既关注健康基本知识与技能,又关注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评价的方法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结合。评价主体以体育老师为主,鼓励学生,其它学科老师、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同时,重视制订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学业质量合格标准,为教师有效教学、学生积极学习及学习评价指明方向。通过综合性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形成核心素养。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新要求
1、基本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移动性技能(高矮人、马步跑、追逐跑等游戏)、非移动性技能(伸展、屈体、支撑与推拉等不倒翁游戏)和操控性技能(各种投、传、踢球等活动),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要求:知道基本运动技能的内容,能说出表示方向变化、速度快慢、力量大小等运动术语。乐于参与运动技能学练和游戏,能说出参与体育活动前后的感受,具有时空意识和安全运动意识。在活动中与同伴有爱互助,遵守纪律,文明礼貌。
2、体能。体能主要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要求:知道身体成分的基础知识;体验并知道发展心肺耐力的多种练习方法。
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里健康、疾病预防等。要求:知道体育锻炼有益健康和保护视力的常用方法,知道生命孕育的过程,受伤出血时能及时止血,懂得溺水时的基本自救方法。
三、重视体育锻炼,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学,多问,多思考,多总结!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了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练、赛为主线的课堂架构,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通过核心素养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促进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由“公共意义”转向“个人意义”。
教干货引关联
与旧版相比,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新课标这样定义“核心素养”—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整个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都将围绕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上,应摒弃过去单一技术和单一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提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教学。以教授足球为例,过去一节体育课可能只教脚内侧传球,而现在一堂课不能只教单个技术,而要教组合技术,如传球、运球、射门。新课标强调知识与知识间、技术与技术间的关联性,体育课要教组合技术、有对抗练习和完整技术展示,让孩子能上场比赛,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强调对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一个大单元最低由18学时组成。出自 wwW.zuoWEnBA.nEt
创情境重实战
新课标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创造复杂的运动情境。过去的教学经常原地不动做动作或按一个固定线路做动作,而真正篮球、足球等比赛瞬息万变,课堂中要模拟真实运动情境,创造出复杂、动态、变化的场景,我们可以结合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播放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寻找相应的节奏,培养学生的乐感;在了解竞赛规则上,可以让学生寻找每年规则上面的变化,提高学生语文的阅读理解;在进行投掷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个出手角度更好,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有效的情景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创设各种情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既玩儿了又学了,真正做到“快乐体育”,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在这样丰富的应用情境中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合作精神、抗挫能力等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优设计提负荷
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优化教学方法是保障运动负荷的核心,第一,巧设随堂目标,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例如,“快速跑”教学,当学生学练产生疲劳时,可设计学生间比赛或者与教师进行比赛等随堂目标,激发学生学练兴趣,从而增加练习次数,提高运动密度。第二,提高学练效率。例如,“行进间运球”教学过程中的取球环节,告知学生跑到指定位置拿球,并运球跑,最后引导学生运球到指定位置,准备专项热身活动。第三,保障“精讲多练”,提高教学语言有效性,减少无效讲解时间。例如,“排球垫球”技术动作讲解,可以简化为“插、夹、提、蹬、跟、移”六字,将复杂繁琐的动作要求和练习要求通过挂图或者简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练效率。
教师在新课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勇于实践和思考,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内化、行为养成和品德修为基础上逐渐形成核心素养,并能在体育与健康活动和情境中体验、探索、感悟和解决问题。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参加了于素梅博士的线上课程学习之后,让我重新认识了体育老师,体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就突出了重要性,正确的教学,科学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家庭受益,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做好传承。
在学习之后,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于老师提到的,作为体育教师的真本事和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应该有真本事。体育教师不该是只钻研单一项目和特长项目,而是应该能够全面开花,自身在能练能赛的情况下,系统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体育教师要将自己的专业技能教会学生,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需提高学生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但是近些年来,小学体育课堂普遍存在着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机械化的现象。特别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体育老师在室外课堂教学上大多安排一些危险系数低的活动课、休闲课、娱乐课。也就是所谓的“放单”课。这样的体育课不但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久而久之,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锻炼缺乏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造成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衰退,失去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真本领”。
另一方面,很多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要“出彩”理解过于片面,一味的用舞蹈、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降低体育课的危险系数,我们不反对教学中的“出彩“和“有亮点”,但是“彩”应该出在什么地方,怎么出,是值得我们每位体育教师认真反思的。现在的小学体育公开课几乎见不到体育老师那种高超标准的示范动作和学生一定高度和难度的运动技能那种精彩的场面了。
用“真本领”让体育课更“丰富”,在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也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指导者。我们一定要自觉加强各项体育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最基本的跑、跳、投能力,还要多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如篮球比賽,足球比赛等联赛知识,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始终保持师生间的融洽关系,如在体育课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素质调练目站的练习方法,或者分组足球比賽,篮球比賽等题味活动,多给学生创设相互帮助、鼓励和合作的环境,用丰富的体育课堂教学知识和手段调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而明确体育锻炼的真正目的。
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自觉加强体育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就像孙悟空那样的各种“真本领”,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不忽视不丢弃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和培养。既保证达到小学体育课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又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充分感受到阳光体育的乐趣。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是达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途径。从实现体育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审视,“教会”是实施“勤练”和开展“常赛”的必要前提,“勤练”是掌握技能和增强体能的重要条件,“常赛”是运用技能和培养品德的有效平台。有效运用这三路径,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本人将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这三个环节,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会”——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会”其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要摒弃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各水平段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例如:体型偏胖、体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学习耐久跑时产生厌跑、跑不动、走路的现象,教师可通过引导调整其呼吸节奏、控制跑步速度、适当减少距离、利用优生带领跑、言语激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练信心,激发学习驱动力。通过游戏化、趣味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奔跑所带来的快乐,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勤练”——游戏设计,寓教于乐
“勤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增强素质。如何让“勤练”持续有效,在体育课堂上或是课外活动中,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例如:“追逐超越”发展速度耐力;“木头人追拍”发展灵敏、速度及反应能力;“纵跳摸高”发展爆发力和跳跃能力;“投篮比准”发展专注力和手脚的协调性等方法。通过游戏化的“勤练”既能让学生掌握技能,又能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学练,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运动。
“常赛”——鼓励成长,赛在日常
“常赛”不全是指各级各类的正式比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把竞赛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融合。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新颖多变、灵活多样,例如:两人赛、男女赛、小组赛、班级赛、年段赛等形式开展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接力比赛、小篮球比赛、韵律操比赛等竞赛活动。在多样化的比赛模式下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中感悟所学技术动作的重要性、感受体育竞赛的魅力。在享受比赛乐趣的同时增强体质健康。
“教会、勤练、常赛”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在科学有效地“教会、勤练、常赛”体育模式下,才能在强身健体中让生命之花怒放,才能助力学生健康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加油助力!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理解并遵循课程理念,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新方向,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更好地健康成长,我将从健康第一、学练赛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些许思考。
坚持“健康第一”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还是把坚持“健康第一”放在第一位,并且提出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应充分体现体育课健身育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身体的基本构造、均衡的饮食习惯、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等多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体育与健康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育体育心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在体育课中通过比赛,让学生在运用技能的同时,更要懂得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尊重对手、努力拼搏,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心理上和精神上也得到了培育与升华。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
在课程理念中提出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学”:以问题导学,从学会到会学。例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提问“在篮球比赛中什么技术动作可以快速的改变方向,突破对手呢?”“在变向换手运球时,要运在球的什么位置,才能让球改变方向呢?”“在运球换手后,要做什么动作才能摆脱防守呢?”以问题链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逐步让学生掌握所学学动作的名称、运在球的侧上方、侧身探肩等动作。“练”:探究练的乐趣,从被动到主动。同样在篮球变向换手运球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人、双人、小组等不同组织形式下探究、合作学习,生生间相互提示、相互评价动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赛”:创设真实情况,从会做到会用。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比赛中,先让学生以个人展示的形式比一比谁动作做的更到位,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运球变向突破过人比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高所学技术动作,知道所学动作如何用、何时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要结合教学实际及根据不同年龄、性格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实施策略,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乐于参与,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如在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情景教学,“小青蛙跳荷叶”学习跳跃动作,“小刺猬学本领”学习滚翻动作等等,也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游戏动画为导入,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跑、跳、蹲、跨等动作,提高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以任务或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小组探究与合作,如在急行跳远的练习中,学生分成若干组,并轮流担任发令员、练习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根据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有练有评,同时渗透规则意识,培养相互交往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新方向,新变革、新挑战,作为一线体育老师,我们应不断学习与思考、探索与研究、实践与运用,将改革落实到课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教育部于2022年4月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践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体育人与育心的独特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方面体现出价值,我将从立德树人、实践性、多样化教学这三个方向浅谈与感受。
以“立德树人”为引领
凸显育人功能
《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中明确了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核心素养为媒介,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个环节始终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方向。
以实践性为原则
提高身体素质
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在平时课堂中通过“教会、勤练、常赛”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坚持实践性原则,提高学生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水平,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运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坚持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结合。改变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单一教学方式以及集体操练的教学组织形式;将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将集体操练与分组合作学练、个人学练相结合,实现“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以这种方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体悟、积极思考,促进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向培养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变。
以课标引领、教学实践、校本研修为载体,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促进专业发展。体育教师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能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坚实的“底盘”,从而形成“学生-教师”双向互动的核心素养发展观。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7
2022年6月26日19:00-21:00以腾讯会议形式收看了由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体育研训员尚文进主任组织的“如东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标全员培训——扬州大学潘绍伟教授权威解读: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
作为基层体育教育工作者鲜有机会与体育界大咖接触,聆听其对体育学科各种问题独特见解更是少之又少。好在高度发达的网络信息时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好在尚主任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对于我来讲,能在二十七年后再次听到老师讲课,还是那样的熟悉。谈吐儒雅、条理清晰、一种观点抛出,一个手势做出,一个事例阐述,依然如当年课堂的讲授,深入浅出,风采依旧。老师以新课标2022版为依托,将核心素养、课程理念进行了较深层次的解读。从两个故事展开引发三个追问,追问中给出培养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逻辑起点。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种“人为的“创设”为人的“教育活动也是价值再现的价值创造过程: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追问和追求课程价值作为前提的,没有明确价值追求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不值得做的课程;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于特定价值追求的过程。《课程标准(2022版)》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为主要价值追求,并以此为课程的逻辑起点。正如《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是对体育与健康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从核心素养的结构层次角度分析,知识和技能在外层,能力在中层,素养在内层。
为了能让众多的体育教师更好理解,老师对运动技能、运动能力、运动素养实施简例化解读。运动技能指通过学练在适当时间,成功地完成技术与战术动作的能力,如篮球:投篮、运球、传球、掩护等;运动能力指将上述运动技能运用于真实运动,如运用上述技能于篮球比赛与练习之中的能力;运动素养指在运动之中正确运用所学技能和能力,并以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参与运动,获得成长、成全自己、有益他人,如篮球比赛与练习中正确运用技战术,并能态度积极、团结协作、遵守规则、勇敢顽强、负责任敢担当的行为。一言以蔽之,核心素养的要义不是学生会了什么,知了什么,而是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回答与解决体育与健康中的实际问题,并有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上三个概念的厘清,对当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大有裨益。过往的很多时候,课堂上过多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忽略了运动能力的呈现。缺乏运动能力的呈现,运动素养的养成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成为空中楼阁。由此,不难理解“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坚持课堂内外结合,指导学生学会技能,发展体能,形成专项技能,增强参与比赛和练习的勇气与信心,内外兼修,感受运动带来的魅力,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两小时的视频培训很短暂,然带给一线体育教师确是沉甸甸的。对基层体育教师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内涵,改革和创新体育与健康课堂,构建高效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此次培训必将使我县体育教师更加规范、高质量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促进学生技能、能力、素养提升。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为纲,但具体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体育教师自主选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谨慎仔细,考虑周全,使必学内容成为体育教学中身体锻炼、技能学习和身心教育的主要载体。今后,我们不仅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落实好教学内容,还要根据自己对教学理论、教材的理解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经验渗透到教学中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9
这个假期,我认真阅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知道了体育课程的六个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3。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我觉得小学要进行游戏化教学的重视,游戏化更适合小学生的特点,更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跨学科方面可以更进一步探索,比如结合德智体美的教学,特别在结合军事化的教学,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好学主动性。以后我会在体育教学工作尽我所能,让孩子们享受体育的快乐。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传统型的教学以课本内容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在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的新课标下,教学主体转向学生,将学生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在学、练、赛过程中,教师重视评价功能,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注重多维度、多主体、多方法的综合性评价。体育课要求学练精准、比赛常态、评价灵活,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学以致用。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2022版课标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这种提法明确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努力组织好“教会、勤练、常赛”,落实好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要求,以此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会是基础、会用是关键
“教会”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积极的课内外学练,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且能在特定的环境中快速、准确地做出反应,运用所学的知识、技战术,在行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篮球运球,能够知道手张开拍球、上下肢动作比较协调连贯,能够连续拍球30个以上不掉球就算基本“教会”了。
兴趣为先导、练习不可少
体育课是“勤练”的主阵地,要优化教学设计,做到二个“提高”。一是增加学生的学练时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练时间的重要性,要多法并举地为学生赢得足够的课堂学练时间。二是提高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教师要综合各种教学要素,有效设计教学,确保课堂具有吸引力,寓练于乐。
当然体育运动许多动作技术的复杂性,注定了学练的长期性。仅仅靠校内的时间进行学练是远远不够的,校外的“勤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是“勤练”的重要补充。
全员齐参与、比赛促提升
竞争性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比赛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学练,以赛促练、以赛代练,加快“教会”的进程。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检验学生的学练效果。例如:在跳绳学习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看谁一次跳的次数多,看谁一分钟跳的次数多”激发学生的趣味性,体验运动的乐趣。
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不再仅仅盯着某个单一技术的教学,更加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实施,通过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开展学、练、赛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热爱体育,促进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推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新课标坚持目标导向,强调要贯彻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文件的相关精神和要求,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出本学科的更大贡献。全书共六大章十五项基本内容,其中第二章课程理念主要有六个要素:1。坚持“健康第一”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个体差异。以下我将根据第二章课程理念的第6个内容“关注个体差异”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面向人人
“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这是体育教育应有的最基本保障。尤其是在体育课上,要能够激励和指导到每一个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就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也成为我们实施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如何去关注那些个体差异生,更成为关键的关键。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键的是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情况下,在教育的同时打破统一的模式和传统的做法和教法,去关注每个一或每一类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别指导,分层次,分组等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确立“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有差异是绝对的,基于差异施教才是合乎规律和学理的教育。教学前对学生和教材的了解是教师进行层次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当我们对所授班级学生个体和教材难度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结合教学条件方可着手备课。了解的目的是为了在备课时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针对教学班内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方式、个性心理特征等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讲课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运动技术接受能力的差异或对运动项目兴趣上的差异将会造成学生在不同层面对授课内容理解上的差异。
在体育课堂《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有区别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梯度、变换教学方式,将学生动态分层设计不同的练习模式:A层次“复习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B层次“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尝试性练习”,C层次学生则以强化学练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发展提高为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吃得了”、“吃得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
机会公平
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基础不同、爱好有别,目标、内容、方法、评价要体现差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做到机会上公平。在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能只看成绩或自己的喜爱去评价一个学生,学生只要努力了就应给他们鼓励与表扬。在《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中,善于观察和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及时评价,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和集体合作项目,培养集体荣誉感和乐于合群的性格。不管是单独练习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要密切关注他们,给他们安排一些具体的活动,在巡回指导时,重点指导他们的练习,及时了解他们的练习状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与发展,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更好发展
“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学生存在差异可体现有差异地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所有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学习中去。
理解新课标课程内容中的各项内涵,对于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一线体育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引领,熟读课标内容,领悟课标精神,落实课标要求,才能打造系统化、规范化的体育课堂。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新课标显示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要素,要始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为解决衔接问题和考虑零基础,课标中专项运动技能弱化与学段对应,按水平、大单元设计,充分体现一体化新思路;新版课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全面育人。注重体育与德育、与智育、与美育、与劳动教育、与国防教育的融合。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究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之处,可以使学生取得进步,并能够健康成长。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从2011走向2022,从31页增加至141页。10年的光景,汇聚名师的思想结晶,迭代更新了原有的课程标准,以更加明确的导向指引、更加具体的文字描述、更加新颖的理念为广大教师群体提供课程设置的依据。
对症下药,高效学习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和选编教学内容时,既要关注学生体能发展与运动技能学练的外在表现和效果,也要关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和价值观。对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应基于核心素养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再对应学生的特点选编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迭代课堂,主动学练
如何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如何将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我想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应该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学练。
设计完整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目标引领,提起学生兴趣;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加强学生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使学生能积极思考;科学设置运动负荷,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学生得到锻炼;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和方法,真正契合时代,使学生能打破学习的壁垒,拓展体育视野。以此迭代的新课堂,令学生主动的学练起来。
内外结合,习惯养成
新课标指出: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要求,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多元联动。”这一指出,我们就应联合“家、校、社”积极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体现新阶段的教学,不再制约于校园,更应多开发周边近邻资源,以多方力量推动每一位孩子在体育学习中的真正提高。
面对崭新的课程标准,我们需要更加细致的学习。同时也要将新课标的理念活用至我们自身的课堂,以迭代的方式,优化我们原有的体育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思想及学练方式。使学生更加愿意进行体育学习,逐步发展至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最终走向终身体育,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针对这次2022年版课标初步学习之后,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新课标对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明确课堂运动负荷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未见根本好转”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钟;不仅专门设置了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以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二,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9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1项运动技能”和“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强调结构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侧重在应用的情境(如对抗练习、比赛或展示等)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出在尊重不同水平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的基础上,3-6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中各选择至少1个运动项目,7-8年级从六类专项运动技能的四类中各选择1个运动项目,然后对每一个运动项目实施完整、系统的大单元教学,9年级让学生结合学校实际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练,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学会1-2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比赛中得以运用。此外,2022年版课标强调采用游戏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不同数量、时间、形式、场景,以及个人与小组间的各种挑战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练、赛”环境中体验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爱上体育与健康课,能够真正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第三,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不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体能练习、“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终身健康所需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水平四球类运动的学业质量中规定,“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够对某场高水平比赛做出分析与评价”,以及“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暑假我读了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新课标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有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课程方案,二是关于课程标准。
关于课程方案
1、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细化了实施要求。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监督要求。
关于课程标准
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2、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实践要求。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4、增强了指导性。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5、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五大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
对新课标的个人体会
1、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现在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厚了,课堂氛围更好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提高了。
2、对学生健康、行为习惯、意识精神等的培养尤为重要,体育课堂不仅仅是动作技术的教学,也有健康知识、行为习惯、体育精神品质等的一个培养,这也是对新课标体育核心素养的一个体现。体育动作的学习每个学生的身体基础、体育技能基础不同,也会出现教学效果的差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行为习惯、品质精神的培养会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这点,注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3、课程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以及运动负荷量和强度,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语言和方法,课堂中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花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喜好,合理针对性的设计体育游戏。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课标为航标,设计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前要有准备,课后做好教学反思,多和同仁前辈交流沟通,不断自我提高,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我们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课堂带来的开心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首先,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心目中的理想良师应该仪表端庄、态度温和、言谈文雅、言行一致,做到“慧于心而秀于行”的境界,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不断培养自己的气质,丰富肚中的书墨,这也是一切后话的基底。
其次,作为优秀教师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可塑性强,正是受到外来影响最为突出的时候。在这个期间里,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榜样,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材。作为教师更要树立高尚品格、良好的形象,这样才能使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成为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再次,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要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关注点要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应该清闲地看着,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思考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念是否积极正确,应该给予怎样的引导与鼓励。
然后,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师之所以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也”,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继承着前人的文化成果并拥有开拓创新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专业素养过硬,这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只有知识渊博,术有精专的教师才可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常听人说,作为老师,想要教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要想学生好学,先得先生好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教学不能再是一股脑的“倾倒式、独白式”,不能只停留在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大网络,由一点可以外延到很多相关的点,教师在课本知识足够扎实的基础上,要做一位终身学习者,去了解更多知识,增加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共同探讨中传道授业,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外延能力,来随时应对学生的发问,使课程活泛,内容丰富,效果显著,使学生信服。
最后,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努力做到爱岗敬业,对知识问题小心求证,不误人子弟。
2024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18
6月26日,我有幸聆听了扬州大学潘绍伟教授对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育部分的解读,不可置否,这份详尽的解读对于一线的体育老师而言是及其震撼的。《新课标》是一本详细的行动“指南”,需要我们经常学习,经常对照标准,现在指南更新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也要随之改变。站在教育一线,我们需要不辜负时代与人民赋予的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我非常珍惜本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便决定将浅显的学习心得诉诸于笔端,记录一二。
潘教授首先从新课标里课时数的变化来凸显新旧课标的变化:从“小三门”到“大三门”,并从两个故事引发出三个追问,这三个追问反映出几个根本的问题:学会了吗?懂了吗?为什么学生在12年里还没有学会怎么运动?什么是核心素养?等进行了思考。因此,潘教授首先从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逻辑起点。他以篮球为例,把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在成功地完成技术和战术的能力外,运用于真实的运动,以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参与,获得成长、成全自己,有益他人。在比赛与练习中正确运用技战术,并能态度积极、团结协作、遵守规则、勇敢顽强。所以核心的要义不是学生学会了什么,知了什么,而是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回答与解决体育与健康中的实际问题,并有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真正达到“增智以行善”。
潘教授对价值进行了追问,从而提出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即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设置课程学习目标——创编内容要求——制定学业质量要求。实现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贯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追求。
其次,潘教授从六个方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进行详细的解读。可以从这几个词入手:坚持、落实、加强、注重、重视、关注。这些理念是对应该培养体育与健康人,用什么培养体育与健康人,怎样培养体育与健康人,如何评价体育与健康人等较为系统、理性的观念建构。
通过这次学习,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首先,要把核心素养进行自觉的转向,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新的课程目标是培养人的。让立德树人得到实施。所以体育核心素养要以学科为载体,体现学科独特性,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来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要把体育与健康有机融合。新课程中完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目标与内容的同时,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健康教育目标,充分与优化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体育运动实践课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学生更自觉、更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第三,真正理解与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要懂得体育与健康的价值、原理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通过经常地、规律地、主动地学习课内和课外的活动之中,真正让学生形成运动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学以致用、学以善用。
作为一名一线体育老师,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尝试着生活体育,实践体育,综合体育。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以体育人、综合育人理念的渗透,努力实现从“知识导向”向“素养导向”转变,从“单一技术导向”向“结构化知识和技能导向”转变,从“简单情境”向“复杂情境”转变,从单纯的“体育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及多学科融合”转变,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结合新课标,我更加坚信,教育的方向永远是指向“人”!只要心中有标准,脚下就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