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语文大单元教学反思

语文大单元教学反思 篇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一种忙碌叫沉淀,有一种幸福叫成长,每次学习都是美好的遇见,都会助推成长的脚步。1月31日大年初十,欢度春节的喜悦仍在耳边回响,我们作文微课课题组就接到了参加市教研信息中心组织的微课课题研讨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溯源》。虽正值假期,但我们课题组老师们学习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大家积极报名都不想错过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学海千秋勤汲取,心田万亩好耕耘

怀揣着美好的期许,我们走进会场,在聆听了中原教研名家陈静老师的讲座后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震撼”!陈老师以甜美的嗓音,独到的见解,从“学习理论,转变教学观念”“分析单元目标,确定任务主题”“依托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三个方面为我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语文盛宴。覆性的统整和重构教学单元的设计,让我们耳目一新、醍醐灌顶,我既兴奋又有点应接不暇,思绪在讲座中肆意纷飞。从教二十五年,虽然国家课改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但课标中关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却从未改变过。20__版课标的颁布,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范式,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语文实践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必将让语文教学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研讨会就像施了魔法一样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生逢其时,又幸运地与团队共研,开年第一次教学研讨让我对未来的语文教学充满了期待与向往。只有去实践才能见真知,只有去实践才能真解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很有幸承担了本次研讨的课例实践,责任在肩,任重道远。本以为在专家的引领下课例的呈现会比较简单,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月2日走进______小学,当我们在聆听陈静老师为______小学承担此次课例实践的两位作课老师的指导时,对照我们的教学设计,满心的期待和喜悦立刻化为乌有,一切似乎都又归为了零点。原来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从未脱离过传统教学,二十几年根深蒂固的“传授式”教学方式怎么可能在一瞬间改变?

几近崩溃的我们一下子少了许多斗志,也许我们真的还没有能力去进行这样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游离在放弃的边缘,我们看到了一双温暖而坚定的眼神,“你们一定行,我们一起研究,只有敢于尝试,才能真正有所突破!”从早上8:00一直到中午12点半,磨课中你看不见专家那高高在上的指点,看到的是陈静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一句一句的斟酌,精彩的评析,层出不穷的金点子让人眼前一亮,也使我们之前的担忧一点一点的消除,希望的火焰再次燃起。陈老师帮我们厘清了本次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围绕单元主题和人文素养目标,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掌握方法,探索学习。陈老师结合文本特点,帮我们梳理出八个活动任务,她思路清晰,思维活跃,仿佛就是一本教学百科全书,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如何治学?如何在教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学无止境”应该是最好的答案。

2月4日是个周末,我们在市教研信息中心进行了《大单元教学——在文字中旅行》磨课研讨,从四位老师的课例展示中我感受到了新的课标理念已经悄悄改变着老师们教学设计的思路。陈静老师主持了本次磨课研讨,帮我们梳理教学中的困惑点。市教研信息中心王社斌主任,扈娟老师全程参与研讨,扈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王社斌主任高屋建瓴、妙语连珠,提出很多值得我们思考问题:大单元教学如何体现整体观?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彰显教师的文化底蕴?睿智风趣地讲解让我们在笑声中思考、沉淀。这次磨课研讨我们的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为我们注入了强心剂,深入磨课,我们信心更足了。

“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文人常说“为吟得一字,捻断数茎须”,“课”更需多磨砺,方可“破茧成蝶”!2月5日元宵佳节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们仍在挑灯夜战,梳理细化学生活动,把识字教学引向纵深,在活动中有效渗入,精心制作课件,打磨教学设计,忙得不亦乐乎。假期期间,王社斌主任也在为我们出谋划策,提出“肖”字族的教学可以将语文园地中“生肖文化”引入其中,巧妙地点拨顿时让我们豁然开朗。有了高人点拨,像这样“灵光闪现”的备课瞬间总会冒出来,让人欣喜不已。一遍又一遍比较,逐字逐句地斟酌,磨课的过程虽辛苦,但收获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也将成为我从教经历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月9日,在市教研信息中心召开了《以大单元背景下的字源识字教学为例落实学习任务群》的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研讨会,观摩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字里佳节》的设计将大单元教学理念融入课堂,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快乐识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老师们更清晰地感受到任务群学习的可行性,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也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尝试。

王主任告诉我们,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一次磨砺,一种收获,在磨课中锻炼,在学习中成长。让课堂像太阳一样每一天都是新的,最好的时光让我们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语文大单元教学反思 篇2

不做“井底之蛙”挑战创新课堂

一开始给我任务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接受的,考虑到自己年龄有点大,很多年没有参加过优质课,最关键的是,自己根本不会做课件,所以感觉难度很大,恐怕承担不了。可是,在学校领导的好言劝说下,我也不好再拒绝,也就抱着完任务的心态,开始着手准备。

然而,事实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已经远远超出我的预想。这次的微课,不是普通的课型,而是要体现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重组。所以,最初的我,熬了两三天,好不容易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在我们第一次讨论说课中,被全盘推翻。当时的我,有多失落,多迷茫,内心根本不清楚到底应该怎么讲。在陈书记的指导下,自己略微有点头绪了。经过一下午和一晚上的重备,终于写出了自以为满意的教案。可是第二天在学校集中说课,又给了我当头一棒,我当时有多崩溃,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想打退堂鼓,如果可以退出,该多好!可是我也知道,已经箭在弦上,没有退路了。

于是,在张丽娟主任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一起重新设计了教案。这次的我心里感觉踏实了很多,以为可以过关,便按照教案制作课件。谁曾想,在模拟说课时,又给了我一次重创。课件做得不精美,需要重做!教案中,还是老旧的授课方式,观念还是没有转变过来,重新修改!我崩溃至极,迷茫至极!

好在陈书记又在活动前两天,细心指导着我,我也在慢慢的领悟中,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着教案。教案基本成型,同时也要修改课件。可对于一个电脑盲的我来说,更是困难。幸亏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好同事的帮助,课件终于在加班加点中完成了。我庆幸有你们,更感恩于你们的无私帮助。

线上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如期举行,身在现场的我如坐针毡。轮到我说课时,由于过度紧张,课件播放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虽然不太顺利,但总算讲完了,我如释重负。好在现场的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陈书记向我频频点头微笑,给我发信息说“今天的课确实非常好”,我略感心安。市教育教研中心的王主任也专门提名表扬了我,认为我的课有了很大的突破,我这才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

这次活动,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一节课真的真的很难!首先教育理念是第一位的,一定要转变。其次,要敢于实践,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不能怕,更不能逃避。第三,平常多读书,多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其次,要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必须跟上时代步伐。

总之,我不想做“井底之蛙”了,我要跳出井口看看外面广袤的世界!

语文大单元教学反思 篇3

《在文字里旅行》——游山玩水

1月31日上午九点,在学校的多功能厅,聆听了陈老师的讲座,结合各个学校老师的发言,初步认识和理解了基于基础型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当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和疑问,这也促使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把握前进的方向。

我们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呢?宋欣校长几次带领我们团队进行研讨,首先厘清概念,理解其内涵。大单元教学,就是以教材单元内容为基础,结合教学实际,对单元内容之间及与之相关联的学习内容之间整体的进行分析、设计并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我们接到的任务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单元《神州谣》的教学设计,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目标中指出,应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并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识字内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学习情境”。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对原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略加调整,创设真实情景,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定为“在文字里旅行”,在这个大的主题下,《神州谣》作为第一站,“游山玩水”站,在大单元教学目标之下,寻找与之相契合的真实情景,搭建一系列学习任务框架,引导学生自主达成学习目标。我们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设置了三个驱动型任务:寻找记忆中山水的印记、品味歌谣中山水的壮美、探索山水中汉字的奥秘,通过课程活动、社会实践等真实情景,让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我们积极探究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路径,指导教学实践,在重组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要重构学习方式,双管齐下。对内容的重组,需要我们有全局观念,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内容的整合与拓展。从学生的视角聚焦儿童的认知,从认知顺序紧密型选材,赋能儿童发展。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而且节省出的课时可以做拓展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素养。

对于《神州谣》这一课,我们设置系列学习小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山水字族的秘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了解汉字的兴趣。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和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从课堂形式上,由原来的小的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把知识和学生的生活链接了起来。第二、从学生学习兴趣上,大单元教学,突破了单篇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从兴趣出发,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第三、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老师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安排好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在备课上,对于我们一线老师的挑战,就是要认真研究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好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

我们在研究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中还会面对各种困惑,比如: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怎么高效完成教学基本要求并进行合理拓展?课程设计与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如何把握等等,就像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一定与希望共生,只要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积极探索,终有柳暗花明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在大单元概念的引领下,且行且思,勇毅前行!

语文大单元教学反思 篇4

且研且行且成长

寒假期间,我接到了通知,要参与大单元教学的教研活动,承担二年级下册三单元一课的教学。这时我的心中其实就已经有些惶恐。一个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一个来自对大单元教学的迷茫。就这样,我开始强制自己学习。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这是个新命题。书上找,网上寻,几乎都没有这样的课例。在陈书记的提醒下,我开始从公众号上学习,关注了推送优质内容的公众号,如:我在小学教语文等。我把公众号上有关大单元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及课例内容都摘抄到了学习笔记本上,对之前的课标落地实施培训进行了回放,还观看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似乎对大单元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觉得头脑中还是不够清晰。

正式开始备课了,我结合培训中专家的课例讲解和公众号内的课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当时还觉得沾沾自喜,自我感觉整个设计比较满意!第一次集体交流,陈书记听过我的教学思路后,我发现我的备课整体框架基本全部被推翻,只有部分内容能用到。当时还不理解,现在想来,我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真的过于浅显:单纯地认为创设一个情境就是大单元教学,就是新的理念的实施。重备,修改,一次又一次,心情沮丧极了,感觉是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在陈书记和丽娟主任的一次次指导和引领下,我的思路逐渐清晰。大单元教学首先是吃透教材,统观单元全局,根据大主题对教材进行解构和重组,无论讲哪课,都要对前后所讲的内容要有一个勾联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从只关心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精彩,到关注任务驱动下的学生学习活动是否有效,这才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的方向和大框架能定下来了。但是新问题接踵而来:我们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初衷不错,创设情境以学生活动交流为主要教学方式不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错,但总有一个问题在头脑中时时冒出来:课文中学习内容难道不用讲吗?不重要吗?能完成原有学习目标吗?如果按常规的教学方式来教学,不是又走回老路了吗?如何巧妙地把课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活动,交织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扎实掌握文本内容,又能以文本为例来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多番考量,我告诉自己文本内容肯定不能丢弃,尝试去融合。终于过了心中这一关,如何教学在我心中渐渐清晰起来。

以前也常听“磨课”二字,这一番亲身经历,才让我真正体会到这“研”“磨”两个字的内涵。一个个孤独的夜晚,一次次完善,一句句试讲……终于到了正式展示微课的这一天,身体很累,但我不断提醒自已,这么长时间的准备,这么多日子的努力,这么多人的信任、帮助、支持,一定要以最佳状态面对!即使是一次尝试,一次教研,至少给听课的老师一个值得研论的课例。还好,到底是百炼成钢,微课顺利完成了,并且得到了市教研室领导和与会老师们的一致肯定。回到学校,程校长、陈书记、张主任及同事们都给予我真诚的鼓励,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和成果的喜悦。

反思我的这节课,我并不是十分满意:课堂的感染力,趣味性还需加强,课件还不够精美,学生的发言录音不够完整,老师的评价语还有些单一……但“课堂是不完美的艺术”,这个过程中我努力了,成长了,蜕变了!化蝶的过程有多艰辛,成蝶后的幸福就有多真实,我真正感受到研究性学习对一个教师的成长多重要。

微课活动暂告一段落,可我知道这不是真正的课堂。让学生真实地去活动,真实的展示收获,课堂中的生成才是我应关注的。于是我在任务活动单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设计了新的详尽的任务单,发给学生,让其真正去实践,效果怎样?课堂上出真知,期待中。

同事们开玩笑说我又多长了几根白头发,累并成长着,而我却觉得,这次的经历更像一次修行,也许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艰难的修行,愿意去尝试转变,不断挑战自己才能有提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