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1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在收获满满的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思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新”在哪?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活动?

在这次修订中,艺术类课程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在鼓励、支持发展素质教育。在教学期间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审美。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性质,提出了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的价值是审美体验价值、创造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课程的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课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作为音乐教师,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她)们的“欢乐天使”,音乐教师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进行情感的体验。在《课标》的指导和引领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味、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经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聪慧、激起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理论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设想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觉、去探求,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作为音乐教师,平常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充溢自己,加强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基本功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在课堂中始终要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挚爱,用自己对音乐的挚爱来牵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唱歌的魅力,体会到音乐的美!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2

《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所培养的艺术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大家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深入解读,对课程的目标,课程的性质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作文 WwW.ZuOwENbA.NeT

一、要有感知与体验的能力

艺术课中的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特定的游戏中,增强他们对艺术学习的兴趣,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逐步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跨越,转换等多种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全面的发展。

二、增强课程中的互动体验活动

音乐课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一通过活动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体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探索性的能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活动,在教学中体现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娱乐性。

三、以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艺术与生活,自然,社会等关联,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充分的融合姊妹艺术。在课堂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促进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艺术活动,积极参加舞蹈,曲艺等节目的排演。

四、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关注更多的声音和音乐相关的现象,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声音和音乐的探究。

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每位教师对学科本质与教学把握有了更深的体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对艺术能力得到提升,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创造获得基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3

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更加贴近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使基层音乐教师又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通过新课标的培训,我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1、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以情传知,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2、加强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领悟音乐美;

3、由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注重审美感受能力。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4

5月,我参加了xx市教育科学院组织的《音乐新课标》解读培训学习,让我对音乐课有了重新的认识:

1、这次的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音乐课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每个学段设置了学段目标。

2、让我感到很欣喜的是,新版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们一线老师来说是很好的事,让我们知道每个学段应该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标,用什么方法,是否超纲,在设计过程中就有了一个指标,

3、注重学科之间的连接,但要突出学科特点,分清主次。注重感知体验,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给我们老师提出新的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着手音乐课堂,在课堂上播种,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5

以前的课标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现在的新艺术课标强调的是“核心素养”,然后下沉到总目标,然后到学段目标。最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将原来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变成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其次艺术课程的课程总目标融入了核心素养,音乐、美术学科的学段目标又以艺术课程总目标为依据,每个学段的学习任务群又通过任务落实核心素养,体现了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的趋势。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艺术课标的颁布,让我认识到要从一位音乐教师努力转变为一位合作型、创新型的艺术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从而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教师。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6

在观看学习完艺术课程标准的解读讲座后,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关键词:融合。

2011版的课程标准中,音乐、美术等学科是分开独立存在的,到了今年发布的2022版新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就是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将之前的音乐课程“音乐=唱歌”的浅显认知,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完整。

这种变化给课程、教师、学生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课程方面,艺术教育的权重再次加强,文化课程方面是“双减”,但学生艺术素养的学习是“双增”,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课时比例提高到了9%~11%,并且这一阶段学生必须选的课程项目也做出数量上的规定;对于教师来说,无论是对教材的理解、建构,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会带来全新的挑战。这样的挑战,让教师在“审美”教育方面的提升也带来了机会;对于学生来讲,新的课程理念及目标,无疑是给了学生更全更多的艺术素养提升机会,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更适合孩子的个性化的学习。

2022年的新课程标准设立了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之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跨学科教学,实现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我们还需要转变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例如PBL项目式学习。本学期我们在五年级以走进京剧《画脸谱》这一单元来进行PBL项目式教学,项目进行前期,项目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挖,对教学项目进行了精心设计。PBL项目的学习方式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学生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更进一步。之前在做项目设计的时候没有参考的标准,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中具体的学段目标、学业要求等设计项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学习了新课标的解读,了解了相关的理念,知道了部分的变化,但是要把新课程标准所提的理念和指引落地,还需要在今后的一线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不断感悟,才可能对这一新的标准有更进一步的认知、体会和实行。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7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的核心素养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信心。2。启发学生的想象,创设利于教学的情境。音乐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感得以激发和深化。3。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音乐教学应该让学生随着音乐手舞之、足蹈之,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抒发自己的感情。4。结尾用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律动等方法,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再次获得情感体验,充满新的审美渴望。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8

通过此次线上学习,让我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更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音乐教学中,其实每节课、每个音乐知识都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9

凝练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是近几年一直提倡的教育理念,现代社会音乐教学领域与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是国际音乐教育开展的趋势,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开展,在音乐教学领域的变化和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表达得最为明显,拓展学生艺术能力,拓展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拓展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塑造健全人格,开展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在新理念的推动下,音乐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经验与能力,促使个性的完善开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开展。

xx市音乐教研员胡樱平老师在“新课标”解读培训中说到:通过“转化”“任务”“融合”三个关键词的内容,以课堂为抓手,带领老师进一步梳理、分析,把课程标准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我们音乐课堂。这让我们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更明确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内容,非常有指导价值。胡老师在课堂“任务”解读中让我感触颇深,在课堂上学习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的、内容,课堂有清晰的流程,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课堂的专注力。学科融合首先要立足音乐学科,处理好音乐学科逻辑性、综合性、实践性之间学科性的关系。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10

近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重磅落地,该新版课程标准指明了未来至少十年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方向。我第一时间下载并略览,深感新版课程标准字字珠玑,值得细细品读领悟。

近期有幸聆听到浙江省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杜宏斌老师对于艺术课程“音乐”学科标准的解读。在杜老师的讲座中,“育人”“思维”“素养”“融合”“体系”等高频词不断出现,引发了我对新版课程标准以及音乐教育教学的些许思考。

一、目标与导向:坚持以美育人,重视批判性思维与核心素养

新版课程标准的三大课程理念中,“坚持以美育人”首当其冲。“以美育人”正是此次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音乐”实现其“育人”功能,音乐教学的目标与导向应该指向何处?这的确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去思考与探索。

对于“以美育人”,杜老师着重强调了“素养导向,促进核心素养的转化与落实”。在不少音乐课堂上,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设问,“音乐带给你怎样的心情”“这是什么乐器的音色?”“力度是强还是弱?”……这些问题虽有针对性,但缺乏启发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还尚有距离。杜老师指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能代表其“能力”以及“素养”的形成,只有当他通过完成某一项任站在“有趣有效有意味”的梯度式课堂逻辑上务后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迁移与运用,知识与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最终逐渐形成“素养”。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关注学生主体在场的具身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二、厚度与深度:强调融合理念,推进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实施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一大亮点,是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整合为“艺术”,艺术课程强调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合了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杜老师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融合”课程、综合课程,声乐、器乐等教学内容无不渗透着舞蹈、美术等课程元素。如果音乐教师能将“融合理念”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欣赏”“表现”“创造”等艺术实践与相关学科、相关文化相结合,音乐课堂的“厚度”便能增加不少。

那么,观照学生九年的音乐学习,从学习的持续性、连贯性角度考虑,教师该如何融合式、递进化地开展音乐教学呢?在杜老师的讲座中,“音乐课程内容体系(音乐本体学习内容)年级进阶示意图”让我印象深刻,它以类似“热度图”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各教学内容在学生九年音乐学习中的比重,生动呈现了融为一体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内容体系。

为此,我特意查阅了新版课程标准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描述。从1-9年级,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经历了“感知-体验-了解-理解”的阶段性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去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推进教学内容一体化实施,这对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大有裨益。

未来已至。《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描述,艺术学科“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期待通过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努力,在未来的“美育”课堂中,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会更加彰显,音乐课堂的“育人”品质会更有厚度、更有深度。

向美而行。音乐课堂,“美”字当头。美,不仅应停留在音乐本身的审美,更应延伸到音乐背后的意味。相信新版课标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师驰骋课堂的“船桨”,向着更美好的远方,乘风破浪、扬帆启航。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11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那么义务教育新课标”新“在哪儿?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活动?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线上讲座,结合音乐学科的变革学习,有以下心得体会。

在这次修订当中,艺术类课程地位有所提升,教育部也在鼓励、支持发展素质教育。规定中提到了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学习为主线,并且发展舞蹈、戏剧、影视等专业。八、九年级将进行分项选择开设,在教学期间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艺术类课程将在1-9年级之间开设,所有课程时间需要达到总课程比例的9%-11%之间。一到七年级学生要以音乐、美术为主要教学,可以适当融入舞蹈、戏剧、影视。八、九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应试,学生需要在期间任意至少选择2项内容。这使音乐从以前的兴趣,转化为了必修科目。我又研读了《2022艺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让我更加清晰音乐教育的方向。它是根据三大原则去进行修改1、坚持目标导向2、坚持问题导向3、坚持创新导向。而相对过去新课标主要变化可以分成两个维度1、关于课程方案,里面明确规定;A完善培养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B优化课程设计音乐融入舞蹈戏曲等C实施要求教学改革方面、评价价改革重点。2、关于课程标准也说明了:A课程育人导向、B优化课程内容、C研制学业质量标准、D增强指导性、E加强学段衔接。其中课程内容具有具体性和可实施性,对于不同学段的孩子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而学业质量,更是引导老师把握教学里的深度和广度。课程实施里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给予了老师们许多教学中好的建议,具体了有效评价。

新课标呈现出来的核心理念是以育人为本,我们教育学生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综合性人才。新课标在强调育人功能的同时,还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以此告诉我们,要培养的人的全面发展。而强调音乐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理念。新版课标将音乐学科素养凝练为五个方面:以音乐宙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估计音乐创作、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把之前的学科本位转化为了学生本位,因为所有的学习只有真正在学生身上起作用才算有效。我们之前关注的是老师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以后我们要关注让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会主动学习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音乐教学内容涵盖乐谱识读、器乐演奏、聆听欣赏、演唱表演等,不再是以歌唱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多元化,有利于提升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活的空间,按新的理念和标准进行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2024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篇12

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文性2、审美性3、实践性

课程的基本理念分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强调了它的知识性,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显然,这种注重“知识”忽视“艺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审美”。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长此以往,学生们必然会在“审美”的艺术教学中受到熏陶,从而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是一个充满美的社会。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再努力、再学习,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